怎樣區分各種魚?


青魚亦稱黑鯇、螺螄青。硬骨魚綱,鯉科。體亞圓筒形,體長達1m余。青黑色,鰭灰黑色。頭寬平,口端位,無須。咽頭齒臼齒狀。棲息中下層,主食螺螄、蚌、蝦和水生昆蟲。4-5齡性成熟,在河流上游產卵,可人工繁殖。個體大,生長迅速,最大個體達70kg。肉味美。為中國主要淡水魚類養殖對象。分布於中國各大水系,主產於長江以南平原地區。魚膽有毒。

鱅魚體側扁,較高,腹部在腹鰭基部之前較圓,其後部至肛門前有狹窄的腹棱。頭極大,前部寬闊,頭長大於體高。吻短而圓鈍。口大,端位,口裂向上傾斜,下頜稍突出,口角可達眼前緣垂直線之下,上唇中間部分很厚。無須。眼小,位於頭前側中軸的下方;眼間寬闊而隆起。鼻孔近眼緣的上方。下咽齒平扁,表面光滑。鰓耙數目很多,呈頁狀,排列極為緊密,但不連合。具發達的螺旋形鰓上器。鱗小。側線完全,在胸鰭末端上方彎向腹側,向後延伸至尾柄正中。

草魚,鯉科。體延長,亞圓筒形,體長大1m余。體青黃色。頭寬平,口端位,無須。咽齒梳狀。棲息水的中下層,以水草為食。3-4齡成熟,在江河上游產卵,可人工繁殖。生長快,最大個體達30kg左右。為中國主要淡水魚類養殖對象。分布於中國各大水系,肉味美,魚膽有毒。

鰱魚(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又叫白鰱、水鰱、跳鰱、鰱子,屬於鯉形目,鯉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魚之一,四大家魚有: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體形側扁、稍高,呈紡錘形,背部青灰色,兩側及腹部白色。胸鰭不超過腹鰭基部。各鰭色灰白。頭較大。眼睛位置很低。鱗片細小。腹部正中角質棱自胸鰭下方直延達肛門。形態和鱅魚相似,鰱魚性急躁,善跳躍。

鯉魚體側扁而肥厚,具須2對,吻須短,頷須長。野生種體金黃色,養殖魚背部黃綠色,腹部淡黃色;各鱗形成網目狀斑紋,各鰭微黃色,尾鰭淺叉形,背鰭硬棘3-4枚;背鰭軟條17-23枚,臀鰭硬棘2-3枚,臀鰭軟條5-6枚,脊椎骨36-37個,體長可達120厘米。

鯽魚,又稱鮒魚、鯽瓜子、鯽皮子、肚米魚,鯽魚(鯉科)[地方名]草魚板子、喜頭魚、鯽瓜子、鮒魚、鯽拐子、巢魚、刀子魚、鯽殼子。一般體長15~20厘米。呈流線型(也叫梭型),體側扁而高,體較厚,腹部圓。頭短小,吻鈍。無須。鰓耙長,鰓絲細長。下咽齒一行,扁片形。鱗片大。側線微彎。背鰭長,外緣較平直。背鰭、臀鰭第3根硬刺較強,後緣有鋸齒。胸鰭末端可達腹鰭起點。尾鰭深叉形。一般體背麵灰黑色,腹面銀灰色,各鰭條灰白色。因生長水域不同,體色深淺有差異。腹部是白黑的,背部是黑的。天敵從水上方往下看,由於黑色的魚背和河底淤泥同色,故難被發現;天敵若從水下方往上看,由於白色魚肚和天顏色差不多,故也難被發現;經常看到有些文章里形容清晨時分「東方泛起了魚肚白」,就是這個道理。屬於保護色。

鯧魚屬於鱸形目,鯧科。體短而高,極側扁,略呈菱形。頭較小,吻圓,口小,牙細。成魚腹鰭消失,尾鰭分叉頗深。下葉較長,體銀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殼類等為食。體型:體短而高,極側扁,略呈菱形,體長約20厘米。

頭:頭較小,側扁而高。吻短、圓鈍,稍突出於下領之前。眼小,側位。眼間隔呈大的弧形隆起,鼻小,每側各2個,前鼻孔圓形,後鼻孔呈裂縫狀,口小,微斜。

頜:上頜骨達眼前緣的下方。兩頜各有1行細齒,排列緊密。

鰓:鰓孔小,鰓耙短弱,排列稀鬆。

鱗:鱗細小,圓形,極易脫落。側線鱗110~130,側線位高,幾與背緣並行。

鰭:背鰭Ⅸ~Ⅻ,Ⅰ-42~48,起點略在臀鰭起點前方。臀鰭Ⅵ~Ⅶ,Ⅰ-41~46。背鰭、臀鰭同形,鰭棘均呈截形,鰭條部前端皆隆起呈鐮刀狀。胸鰭長大,24~27。無腹鰭。尾鰭17,分叉很深。體銀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多數鱗片上有細微的黑色小點。

河魨具有眾所皆知的圓滾滾身軀,一般體長在100~300mm左右,大的可達630mm以上。大部分生活在海中,但在淡水及海、淡水匯合處也可發現。它們在水中吹動水和空氣,使泥沙飛起,然後捕食躲在沙中的生物。因為牙齒和頜骨很堅硬,所以連極硬的貝殼也能咬碎。全體橢圓形,前部鈍圓,尾部漸細。吻短,圓鈍;口小,端位,橫裂。上下頜各具有2個板狀門齒,中縫明顯。唇發達,下唇兩端向上彎曲在上唇的外側。眼小,鰓孔小,為一弧形裂縫,位於胸鰭的前方,體表密生小刺。背鰭位置很後,與臀鰭相對;無腹鰭;尾鰭後端平截。體背灰褐,體側稍帶黃褐,腹面白色;體背、側面的斑紋隨種類不同而各異。

比目魚是名貴的海產。漁業上把它叫做牙鮃,江浙一帶也叫塌魚。牙鮃的身體一般長25厘米到50厘米,最大的牙鮃有70厘米。牙鮃會根據季節的更替,做短距離的集群洄遊。在我國沿海,牙鮃有廣泛的分布。黃海、渤海的漁民們用海底曳網捕撈牙鮃。新鮮的牙鮃可以食用或者製作成罐頭。牙鮃的肝臟還可以提煉魚肝油。

石斑魚分布於福建沿海的石斑魚有12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且較為常見的種類有赤點石斑魚、鮭點石斑魚、雲紋石斑魚和網紋石斑魚等。赤點石斑魚和雲紋石斑魚。青石斑魚因體色為青褐色,故又稱青斑,是福建產量較多的一種。石斑魚體橢圓形,側扁,頭大,吻短而鈍圓,口大,有發達的鋪上骨,體披細小櫛鱗,背鰭強大,體色可隨環境變化而改變。成魚體長通常在20~30厘米。

「舟山大黃魚」是國內最有名的海水魚類。 體長,略側扁、一般體長20~30厘米,體重250~1000克左右、背鰭一個頗長,連續、鰭棘部與鰭條部之間有一深凹、鰭棘部後上方有一顯著黑棕色大斑。眼後緣有一羽狀(皮質)突起、體被小櫛鱗、易脫落。側線完全,每側各有5條、其中第4條側線始於胸鰭基下方附近,向後止於腹鰭後端的前上方、體黃褐色。通體有蟲紋狀白色斑點,背部黃色較深,腹部較淺、此外,自眼隔到尾柄背側有9個灰褐色大暗斑。臀鰭淺綠色,有多條黑色斜紋。尾鰭截形灰褐色。

鱈魚體延長,稍側扁,頭大,口大,上頜略長於下頜,尾部向後漸細一般長25~40厘米,體重300~750克。頸部的觸鬚須長等於或略長於眼徑。兩頜及犁骨均具絨毛狀牙。體被細小圓鱗易脫落,側線明顯、背鰭3個,臀鰭2個,各鰭均無硬棘,完全由鰭條組成。體色多樣,從淡綠或淡灰到褐色或淡黑,也可為暗淡紅色到鮮紅色;頭、背及體側為灰褐色,並具不規則深褐色斑紋,腹面為灰白色。

多寶魚成魚體長最大可長到75cm。體側很扁,而且還是卵圓形的身材,它的兩眼在頭部的左側,它的長相不但奇特,而且多寶魚皮下和鰭邊含有豐富的膠質,頭部及尾鰭均較小,鰭條為軟骨;體內無小骨亂刺,骨頭呈白色玉石狀,內臟團小、出肉率高,肌肉豐厚白嫩。漠斑牙鮃形態與中國褐牙鮃相似,體側扁,卵圓形,兩眼均位於頭部左側,身體的左側呈淺褐色,分布有不規則的斑點,腹部顏色較淺,能隨著周圍環境而變化,以便隱藏身體,躲避敵害。多寶魚近似圓形;有眼的一側(背面)呈青褐色,有點狀黑色素及少量皮棘,無眼的一側(腹面)呈白色;體表上還有隱約可見的黑色和棕色花紋,肌肉豐厚白嫩


區分魚的指標很多,首先是體型,有紡錘體,有圓形,有翻車魚形等等。其次可以從眼間隔,胸鰭位置,側線位置,橫鱗,縱鱗,背鰭鰭棘條數,有無脂鰭,有無棱鱗,有無小鰭及個數。頜下位,頜上位,等等。如果想詳細了解,得學習一下《魚類學》,



這本書不難,內容不多。但目前魚類分類學術上有分歧,國內外的分類不同,國內也有多本教材,總之多數還是相同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量子力學有可能會證明神的存在?
石英鐘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為什麼人在夢遊時不用眼睛,也能躲避障礙物?難道人類還有未被發現的能力?
行星的引力能量是否來自地核?
女子感冒入院不到24小時心臟驟停,系爆發性心肌炎,醫院有責任嗎?

TAG:鰱魚 | 鯉魚 | 河魨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