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何從來不打蜀國?


司馬懿肯定是想攻打蜀國的,只是老天給不了他更多的時間了,不過攻蜀,他的後人幫他做到了。為什麼司馬懿在世的時候一直不打蜀國呢?因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下面我來向大家揭秘這其中的緣故。

其一:蜀國實力尚存

首先我們來看幾個重要的時間點

  1. 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

  2. 251年,司馬懿病逝於洛陽;

  3. 253年,費禕被刺身亡,姜維開始獨掌兵權,實施真正意義上的北伐;

從這三個時間點我們可以看出,自諸葛亮死後,一直到司馬懿病逝,蜀國沒有再對魏國進行大舉進攻,而在這一時期,蜀主劉禪開始正式掌權,蜀國內政穩定,沒有什麼動亂。劉禪不是小說《三國演義》裡面說的那種荒淫無能之主,這個在諸葛亮死後能穩定蜀國朝政30餘年而沒有內亂髮生足見其之高明,反觀魏吳兩國,後期內亂不斷。劉禪當政期間,任用了一批賢才,像蔣琬,費禕,姜維等等。所以即使在諸葛死後,蜀國實力也依然不可小覷,內有賢臣外有良將,加之蜀地易守難攻,蜀國一直是固守狀態,所以司馬懿在諸葛死後乃至之後多年也不敢貿然伐蜀。

其二:司馬懿無暇顧及蜀國

237年,魏遼東太守公孫淵叛亂,自立為燕王,侵擾魏國北方。238年魏明帝曹睿命司馬懿率兵討伐,這場戰爭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239年,魏明帝曹睿去世,年僅八歲的曹芳繼位,由司馬懿與曹爽共同輔政。由於主幼臣強,曹魏和司馬氏的內鬥也由此開始,而這場內鬥一直延續到249年曹爽被誅殺而告終。起初曹爽為排擠司馬懿,向天子進言任司馬懿為大司馬,後任命為沒有實權的太傅,此間,司馬懿一直隱忍。到241年,孫權率軍伐魏,司馬懿自請出兵討伐吳軍,到243年九月,徹底將吳軍逼退。而此時司馬懿也不再是當初那個無一實權的司馬懿了,其後司馬懿廣招天下人才於其門下,像有名的鄧艾,鍾會,王基等等。逐漸開始培養自己的力量與曹氏抗衡,而此時曹氏家族主要是曹爽當權,244年,曹爽想立威名出兵伐蜀,後被蜀將王平大敗,其後曹爽更是專權跋扈,其行為違背了顧命大臣應有的本分,也使得曹魏國力衰退,逐漸更多的朝中大臣開始倒向了司馬懿這邊,而幼主曹芳只能看著這兩個顧命大臣內鬥而毫無辦法。終於在249年,趁著曹爽兄弟陪曹芳去高平陵掃墓,一舉將曹爽及其黨羽捉拿,後滅曹爽三族。曹爽死後,曹魏宗族勢力被司馬懿架空,251年正月,曹爽舊部王凌反叛,後被司馬懿誅滅,同年司馬懿也病逝於洛陽。而此後,其子司馬昭繼承了其父之位,司馬氏也成了曹魏真正的主人,獨攬大權,魏帝也成了傀儡。所以在諸葛亮死後,司馬懿根本無暇顧及蜀國,先平內亂,曹睿死後,陷入了與曹爽及背後的整個曹氏宗族的內鬥之中,雙方明爭暗鬥數十年,最終司馬氏贏得了勝利,而此後不到一年司馬懿便病逝,所以他一直未能伐滅蜀國!

司馬懿不是不想打蜀國,掌握魏國實權後怎會不想一統天下?只是上天不能再給他歲月了,不過其後人完成了他的志願,統一天下,建立了晉朝,結束了近50年戰亂四起的局面,也算是功德圓滿吧!

以上便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哦!


蒼茫大地認為原因如下:

一、孔明雖死,但仍給蜀國留下了強大的領導班子,整體還相當團結。


孔明死於五丈原後,發生了點不該發生的故事。狂傲的魏延和器小(魏延死後,楊儀朝死了的魏延腦袋還要踢幾腳、加以嘲笑這一細節可證明)的楊儀杠上了,作為北伐副總司令的魏延還想繼承病逝的總司令遺志,繼續北伐,不願意因人廢事,目中唯有丞相的魏徵更不願意替長史、平時交惡的楊儀斷後,和楊儀衝突的後果很嚴重,楊儀請旨後魏延部歸順大部隊,魏延幾乎成了孤家寡人,後被馬岱斬殺。楊儀回成都後,並沒能上丞相或大將軍位,只擔任了空殼的中軍師,發牢騷後被費禕告發,被廢為庶人,後被迫自殺。

但總體還算平穩過度,蔣琬上大將軍位,費禕、姜維均受到重用。蜀國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尚無懈可擊。

二、蜀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且運糧相當困難。

李白有詩云: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即是明證。魏國要想進攻,只有鑽蜀國的控制。後來鍾會、鄧艾伐蜀都是鑽了姜維窮兵黷武,蜀國軍民面有菜色,加之死太監黃皓專權挑撥,劉禪姜維君臣猜忌的空子。

三、蔣琬、費禕執政時代,已部分修改了孔明對外政策,以攻為守其意在守,以修養生息為主。

蔣琬、費禕時代,兩位文武全才的統帥深知:蜀要吞魏幾乎已無可能,伐魏是進攻性防禦,所以進攻的規模、頻率下降。姜維在延熙十年升衛將軍,與費禕同掌尚書台事務,但姜維每次想大舉興兵,費禕經常制止,給老薑的兵馬不逾一萬,直到十六年,費禕大將軍因麻痹被魏國詐降將領刺殺身亡,姜維執掌兵權,情況才有轉變。尤其是延熙十九年,姜升大將軍後。

四、劉備死前託孤,標誌蜀國孔明時代的到來,孔明死時,魏國司馬懿時代遠未到來。

司馬懿在孔明死時,在魏國仍沒能自立門戶。曹真死後,曹爽還曾經給他個太師銜,把他架空而供奉起來,當時曹家(包括夏侯氏)宗族勢力仍在,要不是曹爽剛愎自用、驕橫跋扈,弄得魏國天怒人怨,皮厚心不黑,臨危又遲疑不決,司馬懿的腦袋是否保得住也是個問題。

五、司馬懿作為穩健的軍事家,他深知孫子「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的精髓,而到仲達去世,蜀國沒有給他留下進攻的最佳時機。

綜合上述,司馬懿伐蜀如「挾太山以超北海",非不想,誠不能也。

望斧正。


司馬懿,鷹視狼顧,心中有大抱負,不過抱負先是能夠控制魏國朝政,然後才圖蜀吳。

諸葛亮成就了司馬懿,如果沒有諸葛亮,曹真等皇親國戚也不會迅速被打垮,司馬懿也就難在短時間內被曹叡重用。

假如諸葛亮不北伐,而是派兵守住入蜀要道,然後一心治理蜀國。如此,司馬家族想起來,有點難了,因為諸葛亮屢次北伐,曹姓宗親抵擋不住,曹魏只能倚重司馬懿。

言歸正傳,為什麼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何不來打蜀國呢?

第一、曹魏政權是用司馬懿,又防司馬懿,諸葛亮死了,正給曹魏輔政者和司馬懿騰出時間,互相較量,而司馬懿鷹視狼顧之輩,一直盤算的是謀曹魏政權。

第二、諸葛亮死後,司馬懿也已經年老,年齡大了,也怕車馬勞頓。況且曹魏朝政後來由曹爽控制,一直在打壓司馬家族,司馬懿想擅自用兵,主動出擊去建功立業,也很難。

第三、魏國當時的國情,是蜀國不來攻,礙於國力、人才凋零、蜀道難走等,魏國當時也只是防守,沒有主動出擊,進入蜀地和蜀軍作戰。所以諸葛亮死後一段時間內,姜維出中原之前,蜀魏也都是互相防守。

第四、諸葛亮死後,蜀國的能力大打折扣,不過實力還在那裡,就算司馬懿能夠得到兵權,主動出兵攻蜀,蜀國還有蔣琬、姜維等能臣在。而且,南邊的孫吳,也對魏國虎視眈眈,所以曹魏也不敢貿然攻蜀或者攻吳。


先說說劉備的陣營體系

成員 徐州邦 荊州邦 川蜀邦 漢中幫 西涼邦 蠻夷邦……

這樣列舉出來大家不難看出整個組成在劉備死後都是各自獨立

核心劉備死了諸葛接下來後 各種原因發動北伐才使得這個體系繼續維持 凡事都親力親為

諸葛也死了蜀漢還有誰有能力接此重任

新人姜維起步晚已經沒機會了

此時的蜀漢已是囊中物 無需多慮

諸葛剛死司馬懿這個時候去伐蜀可能會出現變數

所以戰略重點並沒有吞併蜀漢


個人覺得,司馬不滅蜀國是為了篡位,曹操之所以留著司馬懿,是因為司馬懿是曹操發現的唯一一個在他死後能單挑吳蜀的人,之所以司馬還活著,是因為他的價值是助魏抗衡吳蜀,如果蜀國被打掛,吳國剩下的只是口水戰,絲毫不能威脅魏國統一天下,所以蜀國亡意味著司馬死,有句話叫做亂世用能,盛世唯忠,說的大概也是這個道理。


記得好幾年前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節目,是講空城計的。大概意思就是,其實空城計就是諸葛亮和司馬懿演的一齣戲,因為曹操本來就不夠信任司馬懿,但繼續用他的原因就是想有人能對付諸葛亮。司馬懿很清楚,蜀國一被滅掉,第一個死的就是他。而諸葛亮也能猜到他的想法,所以故意放過諸葛亮。而吳國,對司馬懿來說滅掉並不難。

純屬個人觀點,望嘴下留情。


有一句話叫做飛鳥盡良工藏,剿實匪養小匪山水才能轉,當時魏國對司馬家族的戒備一直都是很嚴重的,而且司馬家族也知道不是自己家的江山,就做好老闆交代的事就行,只要魏國這顆大樹不倒他們的心血還在,他家都會有機會,留著蜀國也就是為的,凱旋之後被削兵權之後,還有機會重掌兵權


謝邀請: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尚不是魏國的最高決策者,打不打蜀國不是由他說的算,沒有得開魏主的命令司馬懿決不敢輕舉忘動。



非不想而是不能,狡兔死走狗烹,孔明一死,立馬被召回閑置。司馬懿自曹丕死後,被魏主及曹氏當權者深忌,若不是孔明唯司馬懿能擋,沒有握權的機會。其後詐病賺曹爽,奪取魏國政權,為三國歸晉開創基石。


推薦閱讀:

如何給一個尚未命名的地方起一個很有格調的地名?
日本人為什麼反對袁世凱稱帝?
如何評價康有為?
瑪雅人為何會突然消失?
晉武帝是千古一帝嗎?

TAG:諸葛亮 | 三國 | 司馬懿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