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嬴盪是不是在臨終之際,留下遺命讓嬴稷即位?
嬴稷應該不是秦武王指定的接班人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
第一 ,秦武王本身在周國舉鼎受傷嚴重 ,回到秦國基本上處於昏迷和彌留之際 。在歷史記載上已經沒有了秦武王有意識的發言記錄 。基本上可以判斷 ,回到秦國以後 ,秦武王幾乎還沒來得及恢復人就已經死了 。
第二 ,嬴稷本身是作為人質 被扣押在燕國,在秦武王死的時候他還沒有回來,被長期扣押,可以看出嬴稷本身並未引起秦王朝的重視和關注。而此時秦國國內還有著不少的已經成年的公子,比如公子市,公子悝等。這些都是秦王繼承者的熱門人選。估計就算是武王還有清醒的意識,也未必能想得起那個已經多年不見的同父異母的兄弟了。
第三,陣營的問題。我們知道,武王的母親及自己的王后,都是魏國人,所以,他們在繼承人選擇上的優勢就是背後魏國的支持。所以,他們研究繼承人不會跳出自己的圈子。而嬴稷的情況則不同。第一,他背後最強的勢力是趙國和燕國的支持。之所以嬴稷被列入繼承人人選,還不是他的母親羋八子提出的,而是趙武靈王看秦國繼承人空缺,他為了趙國能夠在秦國未來發展中能夠產生一定的影響力,故而要推出一個脫離秦國已經形成的陣營的人物作為秦王人選,這樣,趙武靈王的作用就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而這個由他扶立的秦王會對他感恩戴德。於是,趙王和燕王稍作商量,就決定送回嬴稷參與王位爭奪。第二,嬴稷背後的楚國勢力。這股勢力主要來源於他的母親,他的母親羋八子是楚國貴族後人,之所以羋八子會在秦王爭奪戰中敢於出頭,估計楚國人也在背後做了不少工作,大家都知道如果在秦王擁立中獲得先機,今後與秦國的關係就好處理了。綜上,嬴稷的勢力與秦武王勢力集團是沒有交集的。秦武王是沒有理由下遺詔要嬴稷即位的。
而嬴稷的逆襲,完全是各種勢力相互pk的結果。
如果您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可以關注我的內容。謝謝。
謝謝悟空邀請!首先要說,按當時的習慣,秦武王的稱呼應該是「趙盪」,而不是「嬴盪」;包括秦始皇,是「趙政」,而不是「嬴政」。人家是——嬴姓趙氏,西漢以前,男子稱氏,而不常用姓,女性常用的是「姓」。
個人以為,這事兒,不大可能。用現在的話說,秦武王就是「作死」的,事發突然。因為要跟手下角力,舉什麼周鼎,結果被壓折腿骨,還受了內傷,結果一天不到,就一命嗚呼了。實在來不及考慮什麼鐘意的接班人。
在這種情況下,他身邊的重臣如甘茂等人,都在政壇打拚多年,而且不少人都是外交「老油條」。他們不可能不知道,這一突發事件會造成什麼後果。因此,當時最重要的事情是「秦國的穩定」。所以只能密不發喪,趕快返回秦國,再做打算。
同樣的原因,回到秦國,不可能會考慮讓遠在燕國的公子稷繼位。以當時的交通條件,可以想見,等羋八子和公子稷大老遠地從燕國返回,可能黃花菜都涼了。
更何況,惠文王成親很早,子嗣眾多。除了像公子稷這樣的「在外為質」的,秦國國內就有很多。而且,您可以想想,去當人質的人,可能會是上一任國王喜歡的人嗎?那基本上可是——一去永不回的。這個可以看看公子稷成為「秦昭襄王」之後,他的孫子公子子楚,也就是秦始皇的父親在趙國的人質生活。
所以,電視劇《羋月傳》里的就有點扯淡。後來的宣太后是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還被安排去做人質,你覺得這可能嗎?
我們再從後來的事情來看,就應該有所了解,不太可能。
公子稷繼位,也就是後來的秦昭襄王,由母親宣太后及舅舅魏冉控制朝政。當然,有出於昭襄王年幼無知的考慮(當時,公子稷已經19歲上下,在古代早已成人)。但更多的,可能是政敵太多,有很多覬覦者。
果不其然,後來就有所謂的群公子之亂,宣太后和魏冉就不會下那麼狠的手。與此同時,卻對秦惠文王的那些表示順從的兒子大加拉攏和封賞。由此可見,公子稷的繼位,並不那麼合法。
再有一個細節,昭襄王繼位不久,秦武王的王后魏王后,也就是昭襄王的嫂子,便被禮請出國。其實,是被趕回了她的母國——魏國。
我們拋開對未亡人的不近人情以外,如果秦武王遺命公子稷繼位,那出於禮貌,昭襄王也會善待他的大嫂。更何況,是對他立足秦國的合法性有巨大穩定作用的人呢?這不僅有違常情,更不合常理。
這個問題寡人最有發言權了,寡人的確傳位稷弟。要知道,寡人和稷弟自小一起長大,手足情深,秦國,是我們兄弟倆的啊!
寡人至今記得當時的原話是:秦予稷弟,寡人心安,得游鞏洛,生死無憾!
秦武王嬴盪死的比較突然,沒有留下遺命,另外他在位時間短,也沒有子嗣,所以他死後,秦國發生了群公子爭位的大亂。當時的嬴稷在燕國為人質,在其母宣太后和舅舅魏冉的幫助下,回到秦國,戰勝了其他的競爭對手,殺掉了秦武王的母親惠文後等人,驅逐了秦武王的王后,坐穩了秦王的寶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