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將至》是怎樣一步步失去普通觀眾的?


今年11月3日,東京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中國僅有唯一一部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並一舉拿下了最佳藝術貢獻獎,和最佳男主角兩大獎項。然而,11月17日這部影片在中國上映票房慘淡網路上更是褒貶不一很多人讚歎於段奕宏的演技,但更多的是普通觀眾心理期待與現實觀感的反差而造成的失落。一時間,網路上議論紛紛那麼為什麼一部獨攬東京國際電影節兩大獎項的大片豆瓣評分僅7.2,並在票房上一度碰壁眼看著也在一步步失去更為廣大的普通影迷?

顯然,這是多方因素所導致的。但是,在我看來,在中國的電影史上,這樣的電影太少了,以至於對我來講,即使在票房為王的今天,我倒希望今後在中國電影中,這類電影能再多些。原因我後面會講到,現在還是先回到這個問題本身吧(^_^)

其實很多時候,所有好與不好的東西,都有它自己的固定模式,比如,怎麼樣的電影是好的犯罪懸疑片呢?一個曲折離奇的犯罪故事再冠以時代背景下的人物與現實,只要你拍的情節足夠吸引人,電影畫面足夠精彩、刺激,然後又有人為你的時代背景買單,這就不失為一部好的犯罪懸疑片了。很顯然,中國在這方面做的好的電影屈指可數(所以我認為暴雪將至也不失為一個好的作品這也是後話了)可能能在我們腦海中形成印象的大多都是香港的一些經典的警匪片了比如,像《無間道》

再比如,更早時期的《英雄本色》

他們往往以香港都市文化作為背景,展現被殺者和殺人者的生存狀態。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國外的一些同類型影片,例如現在大家常常拿來與《暴雪將至》作比較的一部韓國犯罪片——《殺人回憶》它的畫風是這樣的:郊外的兇案現場;

沒完沒了的雨天;

慘遭蹂躪的女性受害者;

自信眼光犀利能辨別真兇的查案者;

黑暗冗長的火車隧道,誰也看不到盡頭;

以及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1987年的韓國正經歷社會轉型)。

其實這些《暴雪將至》也都有了,但它們的區別是什麼呢?區別是,我們對韓國的時代背景一無所知,而對於我們自己或周邊人的生活卻較真的幾近苛刻。而同樣,對於香港電影也是這樣,大陸觀眾因為對香港的陌生化,容易造成對劇情的認可度。因為所謂的熟悉,卻反而成為了《暴雪將至》最大的一個阻礙。本片的主線,是段奕宏所飾演的工廠保衛科長余國偉,試圖破獲一起連環女屍案。時代背景是97年國企改革,下崗大潮。

97年,看起來貌似離我們很遠了,但其實時代背景下最重要的不是背景本身而是背景下的人物,國企改革也好,下崗工人也罷講得都是在某個特定時代下底層人民的生活映射,而對於這些,我們大多數人都是不陌生的,生活也好,電視劇也罷我們看過太多這樣血淋淋的例子。那麼《暴雪將至》能不能拿捏好那個時代,成為電影能不能成功的最關鍵所在。段奕宏飾演的工廠保衛人員,就顯得有些用力過猛了,當然有表演上的問題,演技大於內容,很容易讓影迷覺得,這不過是香港警匪片的主角光環罷了,飛檐走壁跳鋼鐵廠的大鋼管,都割裂了整個的劇情真實。而另一方面,則在劇情上。《暴雪將至》把段奕宏角色塑造成一個一心想查案,進入癲狂狀態的人,他甚至於在自己下崗之後,都還是查案的心思。這樣的瘋子,於電影,當然好看,但是,於一部所謂的犯罪文藝片而言,這就是虛假造作的,立馬沖淡了劇情的真實。當然除此之外,本片還有其他的問題。比如感情線拍的沒頭沒尾很奇怪,燕子的結局,也顯得突兀,以及很多細節讓人看不明白,雪的意象也太隱晦了,對於最普遍的觀眾來說,他們除了關心演員的演技,故事情節的連貫完整刺激以外,對於犯罪片,人們更想知道兇手是誰,整個案件發生過程是怎樣的。

而這些,恰恰是《暴雪將至》沒有的。但這些,在我看來,也是這部電影的價值所在。好萊塢犯罪片中,大多體現的是西方主流價值觀,即以個人價值為中心的個性主義,因此我們能看到那麼多孤膽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大快人心。 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大體就體現在這裡。 韓國作為歷史上受盡侵略、屈辱,內憂外患的國家,它的文化,是帶著恨意的。相比西方人的自信,韓國人民所展現出來的,甚至會有自卑到極致後的自負。

因此在韓國犯罪類型片中講述的,不會是主動的、積極地、正能量的、個體能主導改變命運的故事,而大多是悲哀、悔恨、自責是個體無力抗拒集體和環境、無力面對時代變革的蒼白。而中國與韓國的相似,除了體現在東方價值觀中的集體意識高於個體意識之外,還體現在這幾十年來飛速發展的歷程里,劇烈的時代變革也留下了太多創傷,而這些創傷,同樣是個體所無力對抗的,也是我們需要反思和發問的。電影里一個小小的保衛科長,這起連環女屍案跟他壓根沒有任何關係。在廠里有點處理小偷小盜的能力,就被廠里的人稱為「余神探」, 很顯然,憑老余的本事,壓根破不了這個案子。他笨拙的破案手法,在偏執的心態作用下,可以說是在把身邊的人往火坑裡推。 其實對於本片來說,破案,兇手,壓根就不重要。這部電影,壓根就不是一部講述破案的懸疑片。 破案僅僅代表著老余的願望,永遠實現不了的願望。

跟連環女屍案毫無關係的第四起命案,是一名下崗工人與妻子發生口角,用廚房的菜刀殺掉了妻子。老張調查這起命案的時候,說了一句 「現在這是怎麼了?」 這,才是本片想要表達的。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所有人都實現不了自己的願望。 不論是余國偉想要破案,燕子想要去香港開理髮店,還是老張想退休之後回家養老或大或小,所有的願望,都不可能實現。這或許也是很多普通觀眾想要逃避的,中國人,大多數不願意把自己的傷疤揭下來給別人賞玩。 我始終覺得,電影不僅僅是虛擬的狂歡,也應該讓我們看到事實。片名叫做「暴雪將至」,然而本片卻下一場暴雪,暴雪只停留在廣播里的天氣預報之中,遲遲沒來。只有在老余當上勞模的時候,下了一場棉絮充當的假雪。

這一刻,是老餘一輩子中最光榮的一刻,過了十年,仍然是他嘴裡的談資,尤其是在自己偏執的願望得不到實現之後。他就是想通過破案,在體制里端好自己的鐵飯碗。工廠,幾乎是當時所有工人的命根子,一門心思往裡鑽,似乎只有留在工廠,才抵擋得住時代的變革。 然而十年之後,當年的工廠,也不得不被拆遷,承載著工人們美好願景的地方,在爆破聲里,轟然倒塌。也僅僅是十年而已。

這也是為何會出現我前面講到的問題的原因,所有誇張化處理的背後,你可以理解成他們處理不當,另一方面,如果你和我一樣,看到是人物,是整個影片背後折射的更多當代的無奈與反思,那或許這些你就會忽略不計了吧。所以,電影的好壞,見仁見智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理解。而此時,電影放到最後雪,終於來了。一場假雪,是在表彰大會上工人們對未來的美好願景。一場真雪,是曾經寄託這些美好願景的載體的破滅。 所有的一切,在時代的變革下,都是虛無罷了。《暴雪將至》不僅僅是它像優秀的韓國類型片,而是我們本身就缺這樣的片子。電影不僅僅是對個體或集體的意淫,也是自我反省、質疑的方式。 我們不用學西方帶著盲目的自信,也沒必要學韓國帶著赤裸裸的恨意,但我們的電影市場上,至少應該有這樣的電影,它們帶著反思、拷問,甚至一點歉意。 我們缺乏這樣的電影。 我們需要這樣的電影。無關乎票房、無關乎商業也無關乎話題。我只是純粹的期待,能再看到這樣的電影。不知道有多少人去電影院看過這部電影,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的感受和我一樣,我們現在的電影有了太多大團圓的結局,而這種類型的電影,喜歡的人又有多少呢?(小編最近迷上了這類犯罪懸疑片,國內外的,大家有好的影片建議歡迎分享哈??)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黃子韜的新造型,得到了日本妹子的追捧?
娛樂圈中有哪些素顏女神?
董卿為什麼這麼優秀?
國產懸疑電影近年出現很多佳作,這種類型是否已經被主流電影市場和觀眾接受?
《漂亮的房子》收視低?小鮮肉當道,老男神吳彥祖真的過氣了嗎?

TAG:娛樂 | 暴雪將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