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佛教是不主張立像的,那現在的佛教塑像都是怎麼來的?
佛教是一個講道理的宗教,原始佛教的確本不主張立像,本師釋迦牟尼佛入滅前,阿難不舍曾問世尊,入滅後應當如何修習,佛說要「以戒為師」,後佛入滅。後佛教在印度又分上座部還有大眾部,也有從印度傳入西藏的,漢朝佛教也傳入中國,自此佛教分南傳佛教,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南傳佛教在今天南亞一帶比較接近原始佛教。
相傳漢明帝曾經做了一個夢,能到西邊有一個金色的人,大臣說這是佛陀,隨來兩個僧人來漢地傳法,漢明帝虔誠禮佛在今河南洛陽住建了一座寺廟名曰白馬寺,自此佛教在中國開始傳播。因為中國人崇拜先人,所以佛教自傳入中國就建造佛像,釋迦牟尼佛本是印度人,到了漢地也演化為了漢人容貌,歷代的皇帝也為了統治天下給自己的政權蒙上神秘的色彩也利用宗教比如河南龍門石窟里的盧舍那佛就是以女皇武則天的容貌雕刻的,包括清朝的皇帝更是封佛教為國教,清朝第二代皇帝順治皇帝更是在五台山剃度為僧。
佛像一般包括菩薩像,佛像,羅漢像三種,在寺院里我們也會看到四大天王,夜叉等神像,這都是人們通過對佛經的理解而塑造,比如大殿里的三世佛,一般三世佛分橫三世佛與豎三世佛分別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東方凈琉璃世界藥師佛,燃燈上古佛,釋迦牟尼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兩邊的一般是十八羅漢,這個起源於佛經上佛讓其永久住世的十六個弟子即《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記載的:一賓度啰跋羅惰闍、二迦諾迦伐蹉、三迦諾迦跋厘墮闍、四蘇頻陀、五諾距羅、六跋陀羅、七迦理迦、八伐闍羅弗多羅、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啰怙羅、十二那伽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十六尊者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據經典說,他們受了佛的囑咐,不入涅盤,常住世間,受世人的供養而為眾生作福田。此外,另有十八羅漢之說。,十八羅漢是宋朝時加上的即降龍羅漢與伏虎羅漢。
在五台山大孚靈鷲寺里有一座大白塔,白塔里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下有一佛足印據說來自印度由玄奘複製帶回中國,頂禮佛祖膜拜舍利這是佛弟子最高的殊榮,也是原始佛教對於佛陀的追憶,眾生都是有情的,中國人更是如此,佛像的產生無不和頂禮佛陀有關係祈求佛陀加持有關,在時間上,佛陀距離我們太過遙遠,在空間上佛的遺迹幾乎追尋不到,我們能做的大概就是按照經典里的記述去追憶佛陀。
這要從佛教建立說 起。佛教創立者是2000多年前印度大陸的迦毗羅王國的王子喬答摩?悉達多 。因為他是釋迦族人,人們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 釋迦牟尼圓寂之後的最初幾百年間,佛教尚未傳遍亞洲各國,但是當時在印 度已經出現了各種不同的佛教教派,後來整合為三大主要派別,即:小乘佛 教、大乘佛教和密宗佛教。
佛教的教義應該是不崇拜偶像的,佛教主張「四大皆空」,「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認為宇宙萬事萬物都是因緣暫時聚合而成的,沒有一個實在 不變的本體。佛像也不例外,不論是雕像、塑像、鑄造像,不過是石土木漆 或金屬的因緣暫時聚會而成,是一種因緣的假合體,當然本體是空的。佛教 主張「破相」,就是要打破人類因不明真理而認為「因緣所生的事物」是永 遠不變的觀念。既然佛像是由「因緣所生」,那麼也應在「破相」之列。那 為什麼歷代還有那麼多的佛像產生和流傳呢?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回答:一方面「佛像」雖是由金屬木石等材料 (因),由人工(緣)製作而成的,毀之既無,沒有不變的主體。但佛像可以使 人興起見賢思齊之心,令人生起仰慕效法之思。故而佛教並不否定佛像的存 在。另一方面,佛教為了普渡眾生,向俗眾說法,佛家不得不借用塑像、繪 畫等大眾喜歡的藝術形式,進行弘法事業。
漢傳佛像
佛教造像藝術在中國美術史上冠絕千古、標程百代的不朽地位自是毋庸 置疑,脫離了佛教造像的中國藝術史,特別是雕塑史無疑將黯然失色。其中 ,漢傳佛教造像與藏傳佛教造像並稱中國造像藝術的兩大支柱,主要包括石 窟造像、寺院造像和單體供養造像三大門類,上至東漢末年下迄元明清三代 ,長達兩千年的悠久造像史,為後世遺留下恆河沙數般的雕塑、繪畫作品, 涉及以銅、石、瓷、木為主幾乎無所不包的造像材質。其中以金銅佛造像最 具藝術特色和收藏價值。 公曆紀元前後,佛教開始由印度傳人中國,經長期傳播發展,而形成具 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由於傳人的時間、途徑、地區和民族文化、社 會歷史背景的不同,中國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漢地佛教(漢語系)、藏傳佛教 (藏語系)和雲南地區上座部佛教(巴利語系)。漢朝十六國金銅佛像從佛教造 像角度來說,無論從史籍記載還是考古遺物發現,早期的佛造像多見於石雕 石刻,隨著佛教的興盛,金銅佛像開始出現。金銅佛像大多形體較小而精緻 ,便於攜帶,供奉於佛寺和信眾家中佛龕,或納藏於佛塔地宮之中。 《三國志》記載有「笮融大起浮屠祠,內有一尊金銅佛像」,這是中國 正史中首次明確的金銅佛像記載。迄今發現最早紀年銘的佛像是現藏美國舊 金山亞洲美術館的後趙石虎建武四年(338)雕造的一尊鎏金銅坐佛像,它結 跏趺坐,雙手作疊壓禪定式,長長的杏仁眼,方圓臉形以及規整的垂中平行 衣飾,高肉髻,在形式上直承漢末四川陶佛像,形體與衣紋的左右對稱,也 是西來佛像中國化的具體實例,被認為是中國式佛像的早期形態。
北魏金銅佛像
北魏早期,匈奴赫連族攻入當時的佛學中心長安,滅佛殺僧。著名高僧 鳩摩羅什的高徒白腳禪師遷到平城(即山西大同)受到魏武帝的禮遇。北魏滅 北涼後,把涼州具有高超技藝的工匠虜掠到平城,同時也俘獲大批僧人,平 城成了北方的政治文化及佛教中心,金銅佛像從此被大量製造。今存北魏太 平真君二年(441)趙通造金銅佛像,太平真君四年金銅佛立像,就是太武帝 廢佛前的代表製品,形式古樸。出土於河北石家莊的鎏金銅造像,分傘、佛 像、座三部分,是十六國以後保持最完整的一座。河北省博物館收藏的另一 件金銅坐佛像,造型渾圓,而造於太平真君十一年的金銅坐像,古樸之氣息 漸失而趨向寫實,兩手不再拱而置於胸腹間,改為右手施無畏印,左手置於 膝上。衣紋下垂作橢圓形線,衣裾下緣下垂到座的上部,這是新的發展。 魏孝文帝統治時期,一度遭受政治打擊和道教衝擊的佛教得到迅速恢復 ,曾遇滅頂之災的佛教徒也吸取了教訓,提出皇帝就是如來的觀點,憑藉皇 權弘揚佛教。興光元年(454)平城五級大寺鑄金銅釋迦立像五軀,以太祖以 下五帝相貌為依據,高各一丈六尺,共用銅12.5噸。公元4的年,獻文帝在 天宮寺造釋迦立像,高43尺,用銅50噸,黃金0.3噸,金銅佛像廣泛製造的 風氣盛極一時,而且形制和規模不斷擴大,在太和年間形成了金銅佛像製造 的全盛時期,如現存太和二年(478)銘金銅佛造像,劉從妻造彌勒坐像,河 間樂成人張賣造彌勒坐像,李成造像,王上造像等不下10多件,山東博興縣 出土的更為繁多。這時期的金銅佛像,以唇厚、鼻隆、目長、頤豐、挺拔而 有丈夫氣為主要形象特點。
南朝金銅佛像
在南方,東晉已開帝王奢競之風,這種時代風尚成為名士奇匠競心展力 的外在驅動力,出現了以戴逵、戴頤父子為代表的著名佛像匠人。戴逵曾積 三年苦思製成丈六無量佛,「巧凝造化」,成為供大量仿製的中國佛教造像 傑作,這種追求民族化的審美旨趣的創作,開創了中國式佛像的製作範式。 所造行像,運用脫胎漆器工藝,發明了既壯崇又輕靈的夾苧佛像,適應了當 時抬佛巡行習俗的需要,被世人稱為一絕。其子戴頤從小隨父參與塑像,相 互切磋技藝,以精思神巧為時人稱許。 劉宋以降,靡費之風大熾,建寺造像所用的銅無以計數,甚至危及國力 ,宋孝武帝劉駿一次就為瓦官寺鑄金銅佛像32軀。梁武帝出家的同泰寺十方 佛為金銀像。而光宅寺造丈八無量壽佛金銅大像,、用銅20噸,陳宣帝所鑄 銅像多達2萬,修治舊像130萬軀。這些足以想見當時金銅佛像鑄造的形制和 規模。在風格上,南朝金銅佛像崇尚寬大博敞的天衣裳裾襯托出飄逸俊秀的 體勢,是南朝時尚的秀骨清像人物儀範在佛教造像上的具體表現。二戴的藝 術技法也被廣泛流傳。整個南朝的造像均顯示出形體輪廓具有整體感並極富 裝飾性的特色,與當時競尚奢靡之風相一致。 無論在南朝還是北朝,金銅造像規模形制都十分宏大,藝術技巧也日臻 完善,從而使金銅造像完全中國化並達到其全盛期。
釋迦牟尼佛讚歎善心塑造佛聖像的經典,還有《地藏經》中也有提到善心塑造佛聖像的好處!
據我所學,釋迦牟尼佛在世時至少有兩個法會(後集結成佛經)上有提到善心塑造佛聖像,有很大好處!我卻沒有學到、聽到說不主張塑造佛菩薩聖像的。所以從經典分析,佛在世時就已經表明立場,為了傳承佛的教導,為了大眾方便學佛,而塑造佛聖像(好的目地),佛是讚歎的!
所以,問者「據說佛陀本身是不主張立像的」,「早期佛教不主張立像」說法是不對的。
《大唐西域記》中,也記載了一些故事,惡龍為了控制住自己的脾氣不再作惡、為保持理性、為記住佛的教導,龍請佛在其洞里留下佛影(佛的影像),佛為了教化惡龍,便在龍洞里留下佛影!(其中道理也是佛像慈悲,有很多好處)
據我所學,根據佛經記載,和周朝史料記載分析,釋迦牟尼佛大概出生在公園前一千年左右(佛教高僧們根據典籍、古籍和史料分析推測)(一些歷史學者根據目前史料推測釋迦牟尼佛可能出生在公園前500年左右)(釋迦牟尼佛出生時間目前都是推測),出生在迦毗羅衛城(遺址在尼泊爾境內),有人說史料記載古希臘人羅馬人入侵過古印度,但佛是出生在此之前的!!!
佛身高一丈六尺(現今有佛牙舍利、佛指舍利、佛足印可以考證),佛經裡面有說佛相貌具有特點(佛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好」),這些塑造佛像應該都會考慮的。
受古希臘、羅馬影響,這種說法,只能是一種猜測,可能是有些人,根據一些佛像,佛像有些和古希臘、羅馬人有些相似,就猜測佛像是不是受古希臘、羅馬影響,還有人猜測佛可能是古希臘人,這一猜測,就有人拿猜測當真、說事了!
上圖是古代塑造的佛像。
這是現今國內的佛像圖(版本太多不能都列舉)
現今的佛像是否都是受古希臘影響?我認為這一說法只是一種猜測,這說法並不靠譜。
古代印度佛像有可能會收到古希臘影響,這也是猜測,並不能確定!
我認為,造佛聖像的意義,是在傳承釋迦牟尼佛的教導,將佛的教導傳播給大家,讓大家都受益,都能有機會受到佛的教導,真正利益大眾,去惡向善,好好做人,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這才是關鍵!
謝邀,從佛教的歷史演變過程看早期佛教不光是不主張立像,也不主張偶像和神的崇拜早期是以浮屠(塔)來代表佛祖。佛祖釋迦摩尼就反對被神話。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佛法的教育明顯不能適應那個時代人們的認知水平了。而在公元2世紀之前,佛教藝術品中並沒有佛的形象。直到印度貴霜王朝時期,才打破這一禁忌,並創造出兩種代表性的佛像雕刻藝術——鍵陀羅藝術和秣菟羅藝術。公元一世紀左右龍樹菩薩創立了大乘佛教思想,同時健陀羅時代從西方傳來的希臘式雕像給了人一種震撼。並逐漸被當地的一些宗教給宣傳利用了,關且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了適應這些變化大乘佛教也主動神話了佛祖釋迦摩尼,並且利用了大量的造像來宣傳大乘佛教思想,這符合當時人們的認知水平,大乘佛教也隨之廣泛傳播開來。隨著佛教的傳播各種佛菩薩造像也隨著傳播到各地,並且從西方式的造像逐漸變化成了符合當地人們審美觀形象。
是的,佛像的產生確實受到了古希臘的影響,同時也與大乘佛教興起有關。佛教創立於公元六世紀末,但是佛像的產生要晚至公元1世紀左右。在印度早期的佛教建築中,特別是塔上面雕刻有大量的佛教題材的內容,但是沒有佛像。在遇到要表現佛陀形象之處,一般用塔、法輪、菩提樹等象徵。這類塔的代表有巴爾胡特塔、桑志大塔等。在佛像誕生前的有關佛教題材內容大體上可以分為3種:
①是禮拜的對象,有塔、菩提樹、佛座、法輪、佛足跡和三寶標。
②是本生故事,就是釋迦牟尼在印度降生前世世代代的故事,意在宣揚佛的善行。
③佛傳故事。佛傳內容是表現和頌揚釋迦牟尼從降生到涅槃一生事迹的。
到了公元前327年,希臘馬其頓王亞歷山大的軍隊攻佔了印度五河地區,即現在的巴基斯坦北部和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中上游,並在當地建立了希臘人的殖民國家塞琉古王國。公元前250年,塞琉古王國的東部地區巴克特里亞獨立,而我們現在經常提到的犍陀羅就在巴克特里亞的範圍之內。
貴霜是大月氏人建立的帝國,大月氏人原來共有5個部落。公元前40年代,大月氏人的貴霜部落統一了其他5個部落,建立了貴霜帝國,並且不斷擴張,第三代王迦膩色迦時期,是貴霜帝國最強盛的時期,整個帝國擁有中亞和印度的恆河流域。
關於佛像的產生,現在大都認為是在貴霜帝國時期,時間大約是公元1世紀末。佛像在犍陀羅產生,是由於這裡長期受希臘羅馬的自由思想的影響,而希臘羅馬早有製作各種神像的傳統。在犍陀羅地區,東方的宗教思想與西方的雕刻藝術很久以來已經融合很深。因而,犍陀羅地區的佛教藝術兼有印度和希臘發風格,又稱為「希臘式佛教藝術」。同時,大乘佛教也在此時興起。
2、《百丈清規》明文規定:只設法堂,不設佛堂。因為學佛是尋求精神解脫的,燒香磕頭的佛像、佛珠等「有為法」都是與「解脫」截然相反的束縛與枷鎖。
宋朝以來,居住著高大佛像的「佛堂」替代了講佛法的「法堂」,成為佛法進入「末法時代」的標誌。隨著「只設法堂,不設佛堂」的清規被敗壞與倒置,佛教進入了塵土飛揚、烏煙瘴氣的與《金剛經》經義截然相反的燒香磕頭、念佛號的「凈土宗」時代,也就把佛陀的「牟尼寶珠、正法眼藏、不二正法」給掩蓋在了「凈土」之下了!所以「末法時代」就是「凈土宗」時代。
請大家欣賞,自己的收藏。北魏佛像。
這是很自然的事情。父母在的時候有必要立像嗎?都是去世後為表示紀念感謝才做的。基督教算是反對偶像崇拜了吧,不照樣要弄個耶穌聖母之類的像供世人崇拜?佛在世的時候信佛容易,涅槃後對陌生人傳佛教,又沒個祖師像,人會理你嗎?
佛教本來就反對偶像崇拜,早期是沒有佛像的,佛滅度以後,佛弟子以佛陀證道處,初轉法輪處,說法處和般涅槃處為聖跡,以菩提樹 法輪 腳印 等代表佛陀,有消息說是佛去日遙,後來佛弟子思念佛陀,懷念佛陀,便為他造像,這時像法時代便開始了,這也符合佛陀說的正法,像法和末法時代,現在已經是末法時代了
簡單通俗的說,自己家父母死了以後是不是要立塊墓碑或掛個照片。佛陀滅度以後弟子們同樣思念佛陀啊,那就只能拿物品替代,比如佛舍利,佛塔,佛像等等。另外佛在世時是受大眾供養的,佛陀滅度以後大眾也想要供養佛陀啊,這是大福田福德!所以要安立個形象才行。
推薦閱讀:
※考古發掘萬曆皇帝的「定陵」有何意義?
※遼代古塔的陪葬品一般在古塔的什麼位置?
※毛澤東知道秦始皇陵兵馬俑嗎?
※為什麼歐洲古建築多為石築,中式建築多用木頭?
※史书里有哪些部分已被现代考古推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