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有四個兒子,為何卻讓資質平平的劉禪繼位?


劉備有好幾個兒子,如劉封、劉禪,劉永,劉理。

長子劉封,不是自己親生的,是義子。當年劉備被曹操打的滿地找牙,沒地兒躲了,就歸附了遠親老表荊州劉表。遇到了劉封,看著順眼,就把劉封收為義子,改姓劉,之前是姓羅的。

當時關羽就不贊同,因為劉備註定是要封侯居王的,將來爵位是要傳給子嗣的。現在劉備還沒有兒子,收了劉封做義子,就等於是長子了。假如以後生了兒子,怕引起傳位爭議。當然了,劉備有了親生兒子,劉封就出局了。劉封最後因為關羽兵敗被殺,沒有及時救援,遭到劉備猜疑,後來又丟失城池,被劉備殺了。

按照宗教法理,劉禪才是劉備真正意義上的嫡長子。劉備的正房夫人甘夫人,是劉禪的生母,在長坂坡之戰時死了。劉禪都是被趙雲救出來的。後來孫權的妹妹嫁過來,是正房。可孫夫人是沒有生兒子的,也就沒有嫡長子。所以此時就只能由長子繼承大統,劉禪當仁不讓了。

但是劉禪是個二傻子,怎麼辦?

劉備不是沒有考慮過。但是其他幾個兒子,如劉永,劉理,年齡幼小。劉禪出生在公元207年,劉備223年死的時候,也不過16歲,其他兩個兒子,劉永,劉理就更小了。若果立了少子,則主少國疑,在這個亂世之中,很難混得下去的。當年孫策被人刺殺,冊立繼承人時,也是傳位給19歲的弟弟孫權,而不是自己幼小的兒子。因此東吳才可以穩住局面,三分天下。假如立的小屁孩,三國東吳就沒什麼事了。

不立長而立幼子,則會引發奪嫡之爭。當年劉表死前,更立世子,廢掉了長子劉琦,改立幼子劉琮,導致內部分裂,最終荊州拱手讓給了曹操。這是活生生的教訓,劉備不得不考慮。

此時的得力幹將,諸葛亮等人,也是堅持擁立長子。諸葛亮此人大才,年紀尚輕,劉禪即使傻,如果由這個人來輔助,也定然可以穩坐江山。

劉備把復興大漢的希望,放在了諸葛亮等一班大臣,以及劉家的第三代人身上。希望劉家第三代君王,能夠出現能君明君。

所以,劉備綜合考慮之後,還是把王位傳給了劉禪。

劉禪這個二傻子,當鄧艾率領一支少的可憐的偏師兵臨城下時,嚇得腿一軟,被奸臣譙周一勸導,就投降了。他卻傻人有傻福,不僅壽命長,活到了滅國之戰,最後還做了晉國的安樂公安享晚年,老死桃花下。

而劉禪的兒子,確實很多,生了7個。尤其是第五子劉諶。一直堅持反對投降,在劉禪投降的那一天,帶領全家跑到祖廟,自殺殉國。其剛烈志氣,與他那個二傻子爹,截然不同。

劉禪其他的兒子,則全部被鍾會發動叛亂,攻打鄧艾時,全部被亂兵殺死。從此劉備嫡系諮詢,全部死了。

劉璿,劉禪長子,十五歲被立為太子,蜀亡後,鍾會在成都作亂,被亂兵殺害。劉瑤,劉禪二子,蜀亡後投降。死因同劉璿。劉琮,劉禪三子,蜀亡後投降。死因同劉璿。劉瓚,劉禪四子,蜀亡後投降。死因同劉璿。劉恂,劉禪六子,蜀亡後投降。死因同劉璿。劉璩,劉禪七子,蜀亡後投降。死因同劉璿。


延伸閱讀:

《小龍死了》原創神鵰後傳,已經連載。

1、小龍女死在了古墓?

2、楊過和小龍女的兒子是陽頂天嗎?

3、黃衫女到底是誰的後人?

關注本頭條號,在動態子菜單,可閱讀精彩內容哦!


劉備有四個兒子。劉封,劉禪,劉永,劉理。

劉封是羅侯寇氏子,長沙劉氏之甥。長沙劉氏應該也是漢室宗親。公元200年劉備到荊州,還沒有兒子收為養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古代也好現代也一樣。養子大多從血緣親近過繼。如司馬師就過繼弟弟司馬昭的兒子。兄弟的兒子除了叫侄子也叫從子。我同學的二叔無子,他父親兒子多。就把他過繼到他二叔那邊。阿斗出生前,劉備沒有兒子。收劉封為養子。公元206年阿斗出生後,劉封地位有所改變。特別是公元219年劉備自立漢中王,立阿斗為太子。普通人家都是把家業傳給親子,何況帝王。劉封后來關羽攻襄樊呼劉封相助,劉封推,劉備恨之。孟達寫信:足下與漢中王,道路人耳......自立阿斗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劉備責劉封侵陵孟達,又不救關羽諸葛亮考慮到劉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劉備因此除之。於是賜劉封死。劉備為之流涕。必竟十餘年,感情還是有點的。

公元206年阿斗出世,公元211年劉備入蜀後生劉永劉理。具體那生不得而知。但肯定在公元211年後,劉永劉理比阿斗小六歲以上。也就是說公元219年劉備立阿斗為太子時,阿斗十二歲,劉永劉理也就六七歲左右。公元223年劉備駕崩,阿斗十七歲。劉永劉理十一二歲。關於劉永劉理的事,三國志記錄非常少。也不知道他們才能如何。劉備稱帝後封劉永為魯王,劉理為梁王。臨終時對魯王講:吾死後,你們兄弟對待丞相要像對待父親那樣,以後跟著丞相共同為國家效力。說明劉備對劉永期待很高。後來劉永看不過眼黃皓亂政,阿斗十餘年不見劉永。

劉備四個兒子選劉禪不選其他兒子原因:1劉封非親生,排除在外。2古代立儲有:立嫡立長立賢立愛。阿斗是長子,劉備沒有嫡子(劉備數喪嫡室,甘皇后常攝內事。所以阿斗也相當是嫡子)。袁紹劉表廢長立幼的事,以致內亂傾覆。劉備記憶猶新。特別荊州劉表,劉備在荊州待了七八年。對這事非常清楚。連曹操問部下立誰為世子,部下不說話。曹操再問,部下講:在想袁紹劉表。曹操一下就明白了。劉備不改立別的兒子也是怕步袁紹劉表後塵。3劉永劉理年齡太小,劉備駕崩時也就十一二歲。像孫策死時不傳給兒子傳給弟弟孫權。劉備就是怕主少國疑。太平時還好,但這時是三天下分益州疲憊,誠急危亡之秋。蜀漢官員鄧芝對諸葛亮講:今主上幼弱,初在位。鄧芝使東吳,孫權講:我也願與蜀和新,然恐蜀主幼弱。阿斗十七歲都讓蜀漢東吳認為是幼弱。換了劉理劉永呢?


《公羊傳》中說過這樣的話:「桓何以貴?母貴也。母貴則子何以貴?子以母貴,母以子貴。」說的是,為什麼魯桓公的地位要尊貴?因為他母親尊貴,兒子因母親地位而尊貴,同時母親也因為兒子而尊貴。簡單的說,魯桓公是正室所生,是嫡出。

嫡長子繼承製是周代宗法制的核心,這樣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確保政權的穩固和國王的權威,也為後世所延續。好了,閑話說的有點多,下面進入正題。

劉備有四個兒子,劉封、劉禪、劉永、劉理。

劉封是養子,乾兒子,和劉備無任何血緣關係。劉備收養劉封的時候,劉備膝下無子,可惜不久阿斗就出生了。古代有個特有的名詞稱呼乾兒子,就是「螟蛉之子」,關羽就曾稱呼劉封為「螟蛉之子」,帶有戲謔諷刺的意味。所以日後關羽兵敗樊城,劉封見死不救,而劉備也因此殺掉了劉封,沒辦法,誰讓他的地位這麼尷尬呢?劉備如果沒有兒子,或許會考慮將皇位傳給劉封,但這種可能性真的是微乎其微。

劉禪是劉備唯一的嫡子。嫡子是什麼概念?阿鬥打娘胎里的地位就比劉備其他老婆所生的兒子地位高,何況劉備就這麼一個嫡子。嫡長子繼承,在漢代是深人人心的觀念,就算劉禪資質平庸那有如何?如果劉備公開表示你們這些兒子誰本事大,誰繼承皇位,那還不亂套了?袁紹的悲劇、劉表的悲劇、曹丕和曹植的悲劇,孫和與孫霸的悲劇就是因為彼此不服,要一較長短。所以劉禪是幸運的,再說劉禪的資質也不至於愚笨,能夠在位41年,這數據已經能排進中國帝王榜單的前十了。

劉永和劉理就放在一起說吧。這兄弟倆是劉備的庶子,劉禪的弟弟。庶子在古代的地位無法和嫡子相比,就算是嫡幼子也能在地位上把庶長子壓的死死的。以前看韓劇《明成皇后》中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大院君李昰應的庶長子李載先不小心叫了大院君一聲「父親大人」,大院君非常生氣,拿起硯台就扔過去,說你這個不懂規矩的畜生,還敢叫我父親?當然,韓國人這麼演繹有些誇張,但不難看出,這庶出真是一點地位都沒有。

劉禪是劉備唯一的嫡子,而且年齡要長於那兩個庶出的弟弟,所以劉備只能選擇劉禪。而資質是否是三個兒子中最平庸的,這不好說,劉永和劉理在歷史中也沒什麼記載,很難比較。所以劉禪是蜀漢「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真命天子,三國志11中給了他一個特技——強運,不是沒有道理的。


首先,劉禪是親生的而且是長子,那個時候,長幼尊卑是很關鍵,這是其一,

世人的心目中,劉禪一定是庸昏之君!在大家的眼裡,劉禪始終是個碌碌無為的的庸君一個;有的人甚至稱劉禪為「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因劉禪小名為阿斗,於是在我們的形容詞中,又多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有人預言,這個形容詞將會流傳千年。 劉禪真的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么?他真的是個昏庸、愚鈍、弱智的君主嗎? 《三國志》中有這麼一段記載,說諸葛亮對射君稱讚劉禪,射君又將這件事告訴了劉備,劉備很高興。「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意思是連諸葛亮都稱讚劉禪「智量甚大」,比想像中聰明,我還有啥擔憂的?表示鼓勵。諸葛亮不會阿諛奉承,劉備不會不識人,陳壽也不會弄虛作假。所以,劉禪絕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無能!

劉禪能在諸葛亮把持朝政消耗蜀國的實力到後來的蜀國滅亡劉禪仍然能自保,並且知道蜀國必然滅亡,能避免自己的臣民生靈塗炭,足見這個人肯定還是有大智慧的!懂得,順勢而為,這點很關鍵!

劉備有四個兒子,大的叫劉封,是義子,也就是說不是親生的。後來,由於劉備立太子時,關羽說劉封不是親生的兒子,不適合繼位太子。劉封因此嫉恨關羽,當關羽走麥城時,關羽求援,劉封見死不救。後來關羽被殺,劉備也因此事,殺了義子劉封。

劉禪是劉備親生兒子,是長子,按照古代立太子的習慣是: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幼的原則,也就是說劉禪符合立太子的要求。他的弟弟劉永,劉備次子。先為魯王,後封為甘陵王,劉理,劉備三子。先為梁王 ,後封為安平王。這兄弟倆只能封王。

說到為何讓資質平平的劉禪繼位,這是古代帝王家的老規矩,即便是傻子也得繼位。如果沒有特殊的情況。比如西晉的惠帝司馬衷,他就是個傻子,不是一樣接了班。這樣的例子歷史上有不少,比劉禪沒能力或者資質平平的大有人在。

其實我倒覺得劉禪不是那麼的資歷平平,反而覺得他有點大智若愚。一個人,判定他是否資歷如何,還要看他的成績。和他同時期的曹叡和曹芳。大興土木,奢侈淫慾。使的魏國權奸橫徵暴斂,窮奢極欲。比如當時的大將軍曹爽,丞相司馬懿。為了爭權奪勢,互相爭鬥,互相拆台。置國家利益於不顧。再看同時期的吳主孫皓,殘暴不仁,他發明了剝人臉皮的酷刑。

在治理國家方面,劉禪比他倆做得好。劉禪沒有實行酷吏的方法。在鄧艾滅蜀時,成都百姓痛哭流泣所有這些,都說明劉禪並不是一個平庸之人。


關於劉禪這個劉備劉備的兒子並且是劉備的繼承者,西蜀的後來的皇帝,但是大家對於他的了解就是『樂不思蜀』,扶不起來的阿鬥了,但是要知道劉備並不是只有這個兒子,還有其他幾個,但是為什麼要選擇他呢。

首先為什麼不選擇資質最高的劉封,因為這個劉封是劉備的養子,雖然資質和資歷都是最好的,但是就是不能給他封皇帝,甚至王都不能封,為了防止他對皇室有所顧忌直接借關羽之死來將他賜死了。

其他的呢,劉永這個人比較慫,比劉禪還不行,資歷極差甚至在劉禪心裡根本不及劉禪的寵臣,他也沒有任何資料來說他有所作為,最後和他哥哥劉禪一起去投靠敵國了,完全沒有劉家的血性。還有一個死的太早了,更加沒有機會當皇帝了。

所以說這個劉備不是不想立其他人而是他實在沒得選,只能選擇劉禪了,不過這裡有一件有趣的事情,你看看劉備的兒子乾兒子這些人的名字,劉封,劉禪。就是封禪之意,可見這個劉備早就已經預謀很久,早已經自己有稱帝之意不過嘴裡卻說慢了仁義道德。

而且這個劉禪也不是什麼所謂的無能之輩,只是相比於劉備,諸葛亮,姜維等人來說,還有對於曹丕之類的皇帝來說他還是有點文弱而已,特別是他的寵信宦官這個庸君之舉是他洗不掉的黑點了。

而且我一直覺得在白帝城這個劉備說了一句「君可自取」,這個意思恐怕不是讓諸葛亮自己來做皇帝,是讓他在其他幾個兒子中選一個當皇帝,你這個諸葛只是我帝國的旗子,怎麼能讓你當皇帝。


首先我們看一下,劉備的四個兒子。

一,劉封,這個是養子,雖說作戰勇猛,但是畢竟是養子,在宗法制的年代,有嫡子或者親子的情況下是絕對輪不到他的。

二、劉永,劉理。乃是庶出。不具備競爭資格。再者當時,兩者年齡較小,在亂世之中,扶立幼子,易造成國家動亂,本來外患就嚴重,再有內亂的話,就危險了。最後,這兩個幼子沒有背景,容易被益州集團控制。威脅劉氏在蜀中統治。劉氏本來就是外來戶,最忌諱這個。

三、劉禪。首先,劉禪自己是嫡長子具備優先資格。其次,劉禪當時年齡最大,在亂世之中,劉備肯定是寧立長不立幼。再者,劉禪當時並非資質平庸,劉備在其給劉禪的遺詔中曾寫道:「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過於所望,甚大增修,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從中可是看出諸葛亮對劉禪的評價還是很中肯的,並不是平庸到一無是處。最後,劉禪背後是荊州勢力,其生母是糜夫人。當時劉備著急伐吳,劉備帶出伐吳的將領大多數是荊州將領。立劉禪為太子也是為了穩定荊州勢力。荊州勢力和劉備本身勢力本來就是外來戶,立劉禪可是更好的平衡各方勢力,畢竟古代帝王玩的最好的就是平衡之術。立劉禪可以讓荊州將領放心的去打仗,去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不然劉備帶著荊州系遠征,後方可能就亂了。而劉備遠征留下諸葛亮也是為了防止這手。

綜上所述,當時劉禪絕對是最佳的太子人選,而劉禪不是平庸無奇,其能享國40餘年,肯定有其有點所在。不過是後世忽略了而已。


劉備有四個兒子,大的叫劉封,是義子,也就是說不是親生的。後來,由於劉備立太子時,關羽說劉封不是親生的兒子,不適合繼位太子。劉封因此嫉恨關羽,當關羽走麥城時,關羽求援,劉封見死不救。後來關羽被殺,劉備也因此事,殺了義子劉封。

劉禪是劉備親生兒子,是長子,按照古代立太子的習慣是: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幼的原則,也就是說劉禪符合立太子的要求。他的弟弟劉永,劉備次子。先為魯王,後封為甘陵王,劉理,劉備三子。先為梁王 ,後封為安平王。這兄弟倆只能封王。

說到為何讓資質平平的劉禪繼位,這是古代帝王家的老規矩,即便是傻子也得繼位。如果沒有特殊的情況。比如西晉的惠帝司馬衷,他就是個傻子,不是一樣接了班。這樣的例子歷史上有不少,比劉禪沒能力或者資質平平的大有人在。

其實我倒覺得劉禪不是那麼的資歷平平,反而覺得他有點大智若愚。一個人,判定他是否資歷如何,還要看他的成績。和他同時期的曹叡和曹芳。大興土木,奢侈淫慾。使的魏國權奸橫徵暴斂,窮奢極欲。比如當時的大將軍曹爽,丞相司馬懿。為了爭權奪勢,互相爭鬥,互相拆台。置國家利益於不顧。再看同時期的吳主孫皓,殘暴不仁,他發明了剝人臉皮的酷刑。

在治理國家方面,劉禪比他倆做得好。劉禪沒有實行酷吏的方法。在鄧艾滅蜀時,成都百姓痛哭流泣所有這些,都說明劉禪並不是一個平庸之人。

(文/秉燭讀春秋,歡迎點評加關注)


在我國,對於帝王來說,征戰天下打下地盤固然重要,可是選接班人也是一個大問題,這是一個決定未來的事,馬虎不得。話說劉備戎馬一生,眼光老道,識人用人自有一番眼光,他有四個兒子,劉封,劉禪,劉永,劉理。四個兒子里,為何劉備卻讓資質平平的劉禪繼位呢?

劉封雖然是劉備的兒子,但是是養子。雖然他很有能力,但是他繼承的機會很小,不論劉備怎麼想,劉備的兄弟關羽就對此事很有意見,劉封自己也不可能有機會,劉備佔據益州後,就派劉封和孟達去駐守東三郡,這樣就基本上排除了劉封未來上位的可能性。

從封建時代繼承製度看,劉禪有很大的優勢,他是嫡長子。嫡長子繼承製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項原則,即王位和財產必須由嫡長子繼承,嫡長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長子。具體規定為"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然而除了這之外,劉禪能繼位還有背後一群人的推動。

《三國志》記載:劉備給劉禪的遺詔中有這麼一段話:「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意思是說:諸葛亮對射援稱讚劉禪的智慧,射援又將這讚辭告訴了劉備,劉備很高興,予以勉勵。諸葛亮不會阿諛奉承,劉備也相信諸葛亮,因此也認同劉禪非魯鈍之人,所以立劉禪。

劉備一生有幾位妻子:妻子甘夫人,未庶出;次妻糜夫人,糜竺之妹,生兒子劉禪,即阿斗;劉封是義子;三夫人孫尚香,未生子;劉備立漢中王后,在法正的勸說下,把吳氏納入宮中,吳氏原是劉焉之子劉瑁之妻,因劉瑁早夭,美麗賢惠的吳氏一直寡居,生二子:長子劉永,字公壽;次子劉理,字奉孝。事實上劉禪作為糜夫人之子,代表的是荊州派系的勢力,他被推上前台也是必然的,劉禪繼位可以稱之為水到渠成。

劉備讓劉禪繼位,這本是劉備的無奈之舉。皇權的世襲制,使劉備只能把皇位傳給兒子。劉備有三個兒子,劉禪最大,劉禪即位時只有十七歲,另外二個兒子還是小孩呢,把皇位傳給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後患是可想而知的。劉備在劉表、袁紹那裡都呆過,劉表、袁紹廢長立幼所帶來的後果,劉備心裡不能不清楚。所以劉備選擇劉禪繼位既是必然也是無奈。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歡迎大家多多點贊和評論。


首先,劉禪是親生的而且是長子,那個時候,長幼尊卑是很關鍵,這是其一,

世人的心目中,劉禪一定是庸昏之君!在大家的眼裡,劉禪始終是個碌碌無為的的庸君一個;有的人甚至稱劉禪為「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因劉禪小名為阿斗,於是在我們的形容詞中,又多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有人預言,這個形容詞將會流傳千年。 劉禪真的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么?他真的是個昏庸、愚鈍、弱智的君主嗎? 《三國志》中有這麼一段記載,說諸葛亮對射君稱讚劉禪,射君又將這件事告訴了劉備,劉備很高興。「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意思是連諸葛亮都稱讚劉禪「智量甚大」,比想像中聰明,我還有啥擔憂的?表示鼓勵。諸葛亮不會阿諛奉承,劉備不會不識人,陳壽也不會弄虛作假。所以,劉禪絕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無能!

劉禪能在諸葛亮把持朝政消耗蜀國的實力到後來的蜀國滅亡劉禪仍然能自保,並且知道蜀國必然滅亡,能避免自己的臣民生靈塗炭,足見這個人肯定還是有大智慧的!懂得,順勢而為,這點很關鍵!



廢長立幼歷來是王朝取亂之道。劉備深受傳統禮教影響自然不會輕易更改。長子劉封僅僅為養子,且因關羽事件被劉備賜死。次子劉禪在劉備逝世時僅僅十七歲,幼子劉永劉理則更小了。按長幼有序的原則也應是劉禪繼位。

至於本題說到資質的問題,各位想想,家裡十七歲的少年,您能看的出他今後的發展嗎?影視劇刻意渲染的劉禪呆傻形象多半有誇張的成分。個人覺得起碼當時的劉禪應該顯得賢良敦厚。


推薦閱讀:

下聯:詩題寺壁名留芳,如何對上聯?
賈平凹的長篇小說作品中,文學成就最高的是哪一部?
如果《說岳全傳》中的高寵真的存在,他的戰鬥力能比拼李孝存、呂布這樣的頂級戰神嗎?

TAG:劉備 | 文化 | 歷史 |

韓信烏江寫七字,為什麼項羽見後長嘆不已自刎而死?


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爭奪天下,項羽被劉邦的漢兵困在垓下。幾番突圍失敗,兵孤糧盡,他與虞姬兩人飲酒帳中,不由悲傷地唱起了《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看到項羽如此悲傷,虞姬凄然拔劍起舞,含淚唱起《和垓下歌》: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虞姬唱罷,拔劍自刎。

項羽悲痛萬分,料理了虞姬後事,趁夜色,項羽帶著八百精銳騎兵突圍而去,次日劉邦才發覺,而手下大將韓信料定項羽必走烏江,於是加派快馬前往烏江口,派人用蜂蜜在大樹下寫下七個大字,「立逼霸王烏江死。」

而樹下的螞蟻很快便被蜂蜜引來,沿著蜂蜜密密麻麻的爬滿了這七個字。從遠處一看,清清楚楚,赫然在目。項羽來到烏江口之後,想要立即突圍,卻看到了樹下的七個痛心大字――立逼霸王烏江死。心中湧起了一陣悲哀,想起自己曾經的作為更是後悔。項羽仰天長嘯,天滅我也。於是,拔劍自刎。項羽到死都不知道是韓信用的陰謀詭計。可見韓信夠陰毒的了,怪不得最後被呂后和宮女,用竹竿肖尖捅死了。

(文/秉燭讀春秋,歡迎點評加關注)


很多書和電視中描述,韓信料定項羽兵敗必走烏江,便命人在烏江口的一顆樹上用蜂蜜寫下「立逼霸王烏江死」,一會吸引了大量螞蟻。項羽遠遠望去黑色螞蟻排成的幾個大字,如同天意,項羽看見便嘆到"天亡我矣",內心充滿了凄涼,便拔劍自刎。當然這僅僅是藝術的渲染和刻畫而已,誇大了韓信的神機妙算和足智多謀,更加生動的反映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的無限悲涼和凄慘。而實際上項羽之死眾說紛紜,放棄最後抵抗,自刎而死是主流的說法。無臉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還是很符合項羽傲氣、堅貞和不屈服的性格。


推薦閱讀:

西楚霸王為何不過烏江?
烏江流過幾個縣市區?

TAG:項羽 | 韓信 | 烏江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