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重兵的孫權為什麼被張遼7000人就給滅了?
有幾個細節要澄清,張遼率七千襲擊孫權是《三國演義》的寫法,《三國志》記載是張遼率八百步騎襲擊孫權。
其次,張遼第一次率八百步騎並沒有擊敗孫權,只是衝殺勇猛奪走了孫權軍的士氣。孫權空有大軍任由張遼來去自如,由此軍隊士氣大減。常說張遼威震逍遙津,就是此戰。
按照《三國志張遼傳》記載,曹操的指令:「若孫權軍來到,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不得與戰。」李典很可能也出戰了,只是沒有張遼的戰果,本傳未記,只記載李典跟張遼破走孫權。接著孫權率十萬大軍猛攻合肥城,張遼跟樂進、李典的部隊共同守城,三位將軍部隊估計約有一萬五到兩萬之間。
十餘日後,孫權攻城不下,下令撤軍。當時的合肥城就在今合肥市廬陽區省博物館這一塊地方,孫權軍走水路撤退,上船後航往巢湖,返回長江。孫權相當放心的讓前軍部隊乘船離開。
孫權的老祖宗孫武寫過一本書叫《孫子兵法》,裡面有一篇作戰篇寫到:「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欲戰者,無附於水而迎客;視生處高,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絕斥澤,惟亟去無留;若交軍於斥澤之中,必依水草而背眾樹,此處斥澤之軍也。平陸處易,而右背高,前死後生,此處平陸之軍也。」
就是說軍隊最忌諱附水迎敵,亦怕半渡而擊。張遼軍不偏不倚,等到孫權大軍半渡時發動突襲,而孫權軍靠著河水立營,部隊連轉進整軍的餘地都沒有,被打就只能往河裡逃。韓信可不同,他背水立營本就是故意誘敵,自己即沒撤退,還有一支伏兵在陳余後方。孫權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就這麼下令讓部隊上船撤退,是相當違反兵法的行為。
不過這次張遼可不止使用八百精銳,是張遼、樂進、李典的所有部隊盡出,按照《獻帝春秋》記載,張遼在戰場上問吳降兵長上短下的紫髯將軍是誰,不久就跟樂進相遇。而《李典傳》又記載李典跟張遼一同破敵,所以張遼、樂進、李典的部隊全部投入到這場戰鬥。這一戰令凌統的部隊全軍覆沒,吳將陳武戰死,宋謙、徐盛的部隊皆不敵而潰散,被潘璋斬殺逃兵,迫其回頭再戰。呂蒙、甘寧率眾奮力抵抗,才抵擋住攻勢。
張遼這一戰與其說勇猛,不如說智謀。孫權的老祖宗孫武寫的《孫子兵法》說:「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不知戰地,不知戰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十里,近者數里乎?」
意思就是指知道什麼時候能作戰,在什麼地方能作戰,才能夠轉戰千里。張遼看準了孫權半渡是防守最薄弱的時候,時機和地點都精確掌握,所以打的孫權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雖有大軍卻沒法有效組織起來作戰,所以敗的一塌糊塗。孫權用他的實踐印證了《孫子兵法》中的道理。
不過還是要弄明白,張遼八百步騎襲擊孫權和後來襲擊孫權的戰鬥不是同一場作戰。且曹軍是張遼、樂進、李典三員戰將並出,非張遼獨自作戰。運用兵法擊敗敵人更顯示出張遼的軍事才能。
看新三國,裡面給了一個合理解釋。就是孫權駕馭不了周瑜,而此時周瑜想襲取全部荊州,這樣的話,孫劉勢必鬧翻。孫權覺得曹操赤壁失敗後實力仍然強於自己,所以還不想樹敵和劉備翻臉,又指揮不動周瑜,所以就佯攻合肥,讓周瑜不得不回師救援。
當然造成歷史事件結果的因素有很多,後人只能憑藉蛛絲馬跡,找尋一個合理的介紹,至於是不是真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帥才孫權非要玩把變臉將才的遊戲,被將才張遼直接打假,一個偷襲奪魂。放孫十萬強攻十天什麼事都沒有,吳軍已喪魄。待吳軍半渡而退之時,張遼傾軍全力一擊,已丟魂失魄的吳軍慘遭虐殺。合肥一役張遼告訴孫權什麼叫將才,江東小兒夜哭張遼來了立馬止泣,可見這條大灰狼對吳國殺傷力之大!????????????
江東孫權失敗的主要原因是:1非世家子弟,文治武功名望不足2猜忌,不信重大臣,像有能力的很多世家子弟得不到應有的待遇3偏安一隅,國力越來越弱,到最後大勢所趨,已經不能與強大的曹魏抗衡。如果不是張遼換個大將也一樣可以滅亡孫權。
張遼有七千人嗎?明明只有八百。統帥7000大軍的真正統帥其實是樂進,張遼不過一個先鋒而已。
再說,東吳遇到生死之戰,都湊不出十萬人。小小的侵略戰,哪裡湊出10萬人?有三萬不錯了。七千對三萬兵力差距不算大
最後東吳缺騎兵。步兵打騎兵?還是有碼的漂亮些,錯了,還是有馬的厲害些
因為孫權厲害啊,差點讓張遼活捉,還讓滿寵幾百人給揍跑了,孫十萬豈是浪得虛名?
好吧。不黑,孫權作為東吳老大,根本不需要自己打仗有多優秀,而在於用人,比如周郎赤壁破曹打南郡,呂蒙白衣渡江奪荊州,陸遜火燒夷陵虐劉備,都是用對了人,是孫權能力的體現……我權做統帥最成功的戰績,貌似是打黃祖?這場戰役周瑜是前部大督……
這個沒有什麼為什麼、不為什麼的。時勢造英雄,沒有誰絕對的厲害與絕對的不厲害。人有牛逼的時候,也有倒霉的時候,點子趕上了就發生了。孫權敗給了張遼,說明張遼很有本事,但是不能說明孫權怎麼垃圾。一個戰爭的結局是諸多因素造成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不同的角度能找到不同的原因。個人很喜歡張遼,也很喜歡孫權。
700人足矣!袁紹的前鋒麴義800步兵+1000弓兵,就打的久經戰陣公孫瓚4萬精兵,懷疑人生!張遼好友關羽,直接斬殺敵方首領顏良、文丑!名將張遼700精銳騎兵,追擊沒打過仗的小兒孫權幾萬人,很正常!孫權就是搞政治的,非要去指揮打仗,怪誰!
推薦閱讀:
※高曉松稱元朝時期蒙古人贏了漢人後,漢人只要比車輪高就斬首。這是真實的歷史嗎?
※三國後期蜀漢除了姜維還有誰文武全才?
※歷史上哪些皇帝可能是篡位的?
※王莽建立新朝後,提出的王田私屬,更貨幣,改官制等改革措施為何會失敗?
※三國時蜀國、吳國和魏國看起來都差不多大,為什麼說魏國「三分天下有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