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給我帶了鵑城牌郫縣豆瓣醬,做回鍋肉特好吃,想自己學,該怎麼做?


題主一看就是吃貨,和城事君一樣,哈哈。

真正的吃貨,食材的前世今生,都要刨根問底。

呃,我的意思是......要想知道郫縣豆瓣怎麼做,先要知道郫縣豆瓣是怎麼來的。


一、郫縣豆瓣的起源

公元1688年,也就是清康熙年間,在「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大潮中,福建省汀州永定縣孝感鄉翠享村人陳益兼攜家人遷居郫縣。

在入蜀途中,連日陰雨,陳益兼隨身攜帶,用來充饑的蠶豆生霉了,但他不忍丟棄,便將發霉蠶豆置於田埂晾曬,再以鮮辣椒剁碎後攪拌、腌制,用來佐餐,沒想到竟然鮮美無比。

陳益兼將這種佐餐美食取名為「辣子豆瓣」,送街坊品嘗,深受讚譽,便開始以此為生計,還一代代傳承了下來。


時間到了咸豐三年(1853年),陳氏家族「辣子豆瓣」生意不斷擴大,陳氏後人陳守信在郫縣南街開設店鋪,取名 「益豐和」醬園。

由於「益豐和」豆瓣醬產自郫縣,故被俗稱為「郫縣豆瓣」,這便是郫縣豆瓣的起源。

二、郫縣豆瓣的食材及工藝

從郫縣豆瓣的起源,就可以看出,做郫縣豆瓣所需食材和重點環節有哪些?

食材,主要是蠶豆和鮮辣椒,當然,還需要足夠的食用鹽,不複雜。

重點環節,主要有4個:





以上的4道工藝是答主在天貓商城鵑城牌旗艦店上截取的,寫得很詳細,題主可以照著做,不清楚的可以去鵑城牌旗艦店頁面查看。

時光倒流到十多年前,我們四川人,特別是農村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自製豆瓣醬。回想小時候奶奶做豆瓣醬,基本也是這些工序。


做豆瓣醬,工序是真的複雜,非常考驗人的耐性。

一罐豆瓣醬需要數十道工序,即便是天時地利人和,奶奶也要花近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做好豆瓣醬裝壇。

僅僅是等待蠶豆充分發酵,都要十多天時間。

為了讓蠶豆更快發酵,奶奶把蠶豆鋪在平坦的竹席上,厚厚一層,再蓋上新鮮南瓜葉,等蠶豆發酵長出了霉,隔兩天就要翻動、再鋪平,再蓋上綠葉,奶奶說只有這樣蠶豆的發酵才會均勻。

豆瓣醬做好裝壇後,保存得當會越陳越香,味道也會更加濃郁醇厚。就像鵑城牌豆瓣醬一樣,陳放一年以上是一級豆瓣醬,三年以上是特級豆瓣醬。


鑒於製作工藝特別複雜,製作時長也特別長,如果不是特別喜歡DIY,等不及的同學,還是直接購買吧!

三、哪個牌子的郫縣豆瓣最正宗?

郫縣豆瓣品牌中,從口味來講,個人覺得味道最正最濃的,還是鵑城牌豆瓣醬。

相比其他品牌的豆瓣醬,鵑城牌豆瓣醬顏色偏深,黑亮潤澤,醬香濃郁,簡直是調味聖品。


做川味回鍋肉、麻婆豆腐、豆瓣魚這些菜,放上一點鵑城牌豆瓣醬,一盤普通的菜立馬上演「變形記」,不僅顏色更鮮亮,而且香氣濃郁,味道巴適得很!

偏愛濃郁醬香味道的朋友,個人建議,選擇鵑城牌3年陳的特級豆瓣醬;而偏愛香氣清淡一點的朋友,選擇鵑城牌1年陳的一級豆瓣醬就可以了。


鵑城牌特級豆瓣醬


鵑城牌一級豆瓣醬

而從歷史層面來講,哪個品牌的郫縣豆瓣最正宗,建議大家到郫縣安德鎮的中國川菜文化體驗館去追根溯源,尋找答案。

在中國川菜文化體驗館,不僅可以知曉郫縣豆瓣的發展歷程,也可以體驗下被稱為「川菜之魂」的郫縣豆瓣,做出的「豆瓣宴」有多誘人。


陳氏後人創立「益豐和」醬園後,郫縣豆瓣影響力越來越大,其後,陸續發展出了如元豐源、紹豐和等一批知名醬園。

到了1956年,益豐和、元豐源、紹豐和三家醬園,以公私合營的方式,合併到地方政府組建的郫縣地方國營醬園廠中,後來,國營醬園廠更名為「四川省郫縣豆瓣廠」。

因郫縣又稱「鵑城」,1981年,郫縣豆瓣廠註冊了「鵑城牌」和「益豐和」商標,一直沿用到今天。

從300多年前的「辣子豆瓣」,到164年前的「益豐和」,再到今天的「鵑城牌」,最正宗的郫縣豆瓣,經歷了漫長時光的醞釀,越發迷人。


寫回鍋肉,就要先抖抖自己的膽子。因為對回鍋肉有感情的人太多,愛它的人太多,比我懂它的人也太多,生怕寫錯了遭別人唾棄。所以我只敢寫自己的所見所聞,表達我對它的熱愛。

我吃川菜館子,無論餐廳的規模檔次,只要自己能搶到菜譜,常常要點一份回鍋肉。自己在家裡做飯,嘴巴饞了,做盤迴鍋肉,最解腸胃的寡淡。回鍋肉好吃,一則香氣最濃,剛炒好的回鍋肉,離十米遠,香氣會飄到鼻子里。二則肉味最厚,每一片肉都裹著豆豉(或甜麵醬)、醬油、豆瓣醬三種醬香的味道,一片肉可以下三大勺白花花的米飯。

大學時常和室友拼飯,最常去校門口有兩家小川菜館子,它們面對著面開著,一家叫渝來、一家叫實惠,都做得好吃。中午三五個人來吃,挑其中人少的一家坐下,把點菜單拿來,先寫下一道土豆回鍋肉,其他的菜,大家再作商量。這種小館子里做出來的回鍋肉,並不精緻,肉切得也不規矩。但油和豆瓣醬都給的很足,土豆也炸的酥脆,既下飯又能解口中的乏味,2010年的時候8元錢一份,現在也只要12元,性價比十足。我曾和室友兩個人到實惠餐廳吃飯,先點了一份土豆回鍋,再不知道該點什麼菜了,乾脆又點一份土豆回鍋,一人包圓一盤,吃的滿嘴油香。

實習的時候去了成都一家有名的川菜館子,給師傅打雜、切菜。這家餐廳的菜肴賣的並不算貴,但質量的要求很高,可以說是一家比較正宗的川菜館,師傅炒回鍋肉,我在旁邊看過很多次,後來得到機會,自己也上爐灶練練,自信可以大致描述一下做法。這裡做回鍋肉,必須選用豬二刀肉,是豬臀部的一條,約10厘米寬,40厘米長,4厘米厚的肥肉連著2厘米厚的瘦肉。先將它分成平均的幾塊,和老薑、大蔥、少量的花椒一起放入水鍋中煮七八分熟。煮熟後自然晾涼,趁這個時候,把菜刀拿去再磨磨,否則切肉的時候,肉要欺負你。肉晾涼後,豬皮的一面放在菜墩上,菜刀抵著指甲下刀,輕輕地推拉,切下薄薄的一片,拿起來看,厚度必須是均勻的2毫米,這樣在油鍋里才能團成燈盞窩,肥瘦相連的部分不能斷開,否則肥瘦不能同時入口,口感要遜色一半。一塊肉切完,幾十片10*6厘米的薄肉片堆在一起,看起來就養眼。不過,能達到這個水準的是師傅和墩子主管,我們這些小工,只能比誰離這個標準更接近。回鍋肉的配料是蒜苗,用斜刀法來切。

肉4兩、蒜苗桿2兩、蒜苗青1兩。鍋里放入豬油,油熱了,調成中火,加入肉片,炒到肉片中的油析出了大半,都團成了卷,俗稱燈盞窩,這時倒出一些油脂來,加入豆瓣醬、豆豉、甜麵醬以和一點醬油,繼續翻炒,豆瓣醬中的辣椒素被漸漸分解出來,染紅了肉片,又染紅了油脂,揮發到空氣中散發出濃郁的醬香味,鼻子濃濃地聞到了,就可以開大火,加入一小嘬白糖和蒜苗快速炒至斷生便好,盛入盤子中,撲鼻的香,我在旁邊給師傅打雜,常忍不住夾一片偷進嘴裡,幾乎每天如此,從未覺得厭倦。

這家餐廳的回鍋肉做的好,到了過年的時候,房地產的大亨,萬達的董事長帶家人來吃年夜飯,有幾百塊錢一位的海參,有幾千塊錢一條的東星斑,同樣擺上餐桌的,也有這三十多塊錢一盤的回鍋肉。

後來,曾在一家相對高檔的餐廳吃回鍋肉,用五花肉來做。炒出來放在一個小陶缽里,又把陶缽放在一個提籃的中間,邊上擺著荷葉餅。取一隻餅,夾一片肉和兩片蒜苗。算不上最正宗,但不膩,也很好吃。

肚子又餓了,腦子裡全是紅燦燦的回鍋肉和白花花米飯的樣子。


每天學道美食(蒜苗回鍋肉)1.將五花肉煮至六成熟撈出備用。2.將蔥切末,姜切末,蒜切末,蒜苗斜切成小段,六成熟肉切成片備用。3.熱鍋下油,等油九成熱時加入肉,翻炒至微微金黃色時,加入蔥姜蒜,炒至香味出來時,加入料酒和郫縣豆瓣醬,翻炒兩分鐘後加入蒜苗。4.熟透後加點鹽和雞精即可出鍋。



就如最近較火的真人秀節目《中餐廳》一樣,每道具有中國特色菜,川菜佳肴一樣,豆瓣醬是必不可缺少的一樣。張亮在節目中提及,豆瓣調味炒時,需要小火,不然易糊並有苦味。

提及川菜,必想到豆瓣,郫縣豆瓣則是其最著名產地。可郫縣豆瓣生產廠家眾多,但追根溯源,最正宗的,還是鵑城牌,畢竟資歷在那兒擺起的,300多年的歷史不得虛。


老牌要創新、要精益求精,我們外地人不清楚啤縣豆瓣醬那個品牌最正宗,但通過宣傳得知鵑城牌是最老最出名的。川南古藺縣有名的麻辣雞以聶墩墩最老最出名,但現在已經是昨日黃花,姬三三、李老八、袁大頭等已後浪推前浪。啤縣豆瓣醬,我們愛下廚的朋友都選擇了丹丹。消費者是以質量為標準,老和出名只代表過去。


我小時候,奶奶也自己做豆瓣醬。剁辣椒的時候,老太太還會加點姜和蒜,那香味,至今難忘。

記得發酵的豆瓣長的霉霉都是墨綠色的,老人家翻動長霉的豆瓣時,霉灰騰起老高,很嗆人。那時就覺得,要做一罐豆瓣醬好不容易啊,還是直接買比較好。

試過很多品牌,現在用的,也是鵑城。畢竟是大品牌,比較放心。


上面朋友說得對,也有自己做的,在孵蠶豆辦需要天時地利,還要了解製作方法從而發酵,而蠶豆辦是豆瓣質量的關鍵。還有辣椒也要5月份的二荊條紅辣椒,用手工剁細,混合一定比例的蠶豆辦用土罈子儲存一定年限達到醇香的作用。


四川人好多家裡都是自製豆瓣,主料都是辣椒和豆瓣,輔料有些不同,有些會加點醬油,有些會加點姜蒜,還有的會加菜籽油。這樣,各家的味道都有所不同。而且發酵程度不同,陳放的時間不同,豆瓣醬的味道也不一樣。


推薦閱讀:

客家糯米酒怎麼做?
金槍魚是眾多生魚片中最好吃的嗎?
淡菜怎麼做好吃?
農家山芋粉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抹茶是什麼東西?

TAG:豆瓣醬 | 郫縣豆瓣醬 | 回鍋肉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