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教材為什麼說是袁世凱殺了宋教仁?
究竟是誰殺了宋教仁,這本來就是一個很難解開的迷案,只能分析其可能性。
首先說袁世凱,從情理上講是有很大的嫌疑的,因為袁世凱想當總統、想當皇帝、想中央集權,而宋教仁想搞政黨政治,想搞議會政治,所以二者構成尖銳的衝突。袁世凱曾想多方的收買宋教仁,但是宋教仁不買賬。宋教仁是國民黨中的新星,口才極佳,組織能力強,與孫中山、黃興等堪稱國民黨的三劍客。如果任由其推行議會政治,已經成為國民黨在議會中領袖的宋教仁可能進一步做大,從而威脅袁世凱的統治,這是袁世凱無法容忍的,必須除之而後快。所以從邏輯上推論,這有很大的可能性,當然這也不是定論。就像光緒帝先於慈禧太后前一天死一樣,事實雖很難證,邏輯上卻非常契合。宋案發生後,全國輿論嘩然,媒體報道,認為是袁世凱的總理趙秉鈞僱傭殺手應桂馨所為,民意多以為是。
但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是陳其美,因為陳其美是孫中山的嫡系,而當時宋教仁在國民黨內地位迅速攀升,風頭蓋過了孫中山,所以不得不殺其勢。陳其美本來就是以暗殺起家,光復會首腦陶成章因為不滿孫中山就被其暗殺。而且應桂馨和其關係密切,曾當過孫中山的衛隊長,兇手武世英就是在陳其美的上海模範監獄中死去的。而且宋教仁臨終遺言只寫給了袁世凱,只是叫黃興幫忙料理後事,絕口不提孫中山。因此這一方面也有可能,不可一般以前一種可能性為大。
這是案發後一度最流行的看法,並曾讓袁世凱百口莫辯。故北洋垮台之後,官方史書至今猶力持此說。不過今日嚴肅史家多數都已不再主張此說。下面具體分析。
袁世凱被指為「真兇」,自是因為他確有嫌疑。
宋教仁死後,黃興撰寫輓聯,痛斥袁世凱:「前年殺吳祿貞,去年殺張振武,今年又殺宋教仁;你說是應桂馨,他說是趙秉鈞,我說確是袁世凱。」
湘籍名士易實甫的輓聯,亦暗指袁世凱:「既生瑜,何生亮;卿不死,孤不安。」
的確,正如譚人鳳所指出的:「國民黨中人物,袁之最忌者惟宋教仁。」
在與楊度的一次談話中,袁世凱說無論孫中山,還是黃興都好對付,「頂難駕馭的,只有一個宋教仁……以暴動手段,來搶奪政權,我倒不怕;以合法的手段,來爭取政權,卻厲害多了」。
據說老袁為示好、「收買」宋教仁,曾贈送他價值3000元的貂皮外套一件,後又託人贈以高達50萬元可隨意支取的存摺一份。而宋教仁不買賬,全部退回不受。
然而,要說老袁因此就想除掉宋教仁,卻未必盡然。
據國民黨元老張繼回憶說:宋案發生不久,他和人去拜訪趙秉鈞,恰好北京警察總監王治馨也在。王說洪述祖南行前面見袁世凱,問:「國事艱難,不過是二三反對人所致,如能設法剪除,豈不甚好?」袁說:「一面搗亂尚不了,況兩面搗亂乎?」宋被刺後,洪又見袁世凱一次。袁問究竟是誰殺宋,洪回答:「這還不是我們的人替總統出力。」袁面露不悅,洪出總統府即告假赴天津養病。
另有資料顯示,袁世凱在初聞宋案發生後一度非常恐慌,對人說:「這是怎麼好!國民黨失去了宋遯初(按:原文如此,宋教仁,號漁父,字鈍初,或寫作遁初、遯初),少了一個大主腦,以後越難說話!」
又據老袁二兒子袁克文後來回憶,袁世凱曾說:我代人受過多的很,從未辯過。我雖不殺遁初,遁初亦因為我而見殺,怎麼辯呢!明事理的人一定察覺出,如果我想殺他,不必一定招其來而殺之。我完全可以等他來了後,陷他以罪殺他,何必要數次邀請他,乘他將行而殺之?這明明是授人以柄,愚夫也不會做這等傻事。
此番話雖然有洗地的嫌疑,但也不無道理。
另據曾任袁世凱機要秘書的張一麐二十多年後回憶:「宋案之始,洪述祖自告奮勇謂能毀之。袁以為毀其名而已,洪即嗾武刺宋以索巨金,遂釀巨禍。」
綜上,竊以為,因無直接證據,在今日要坐實或完全否認袁世凱主使的說法,都未免不夠客觀。
宋教仁被刺一事,影響轟動,隨之發生了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一直以來,對誰刺宋都頗有爭議和討論,國民黨層面將之牽連到袁世凱,而其實有很多其他渠道並不認可這一說法,因而刺宋案一直以來都有所爭議,比如有人認為是陳其美或者甚至是孫中山。
2015年以來,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尚小明先生對此作出了很多研究和討論,排除了陳其美等國民黨人刺宋的可能性,也認為袁世凱、趙秉鈞等並無插手,真正的主持人為洪述祖。
筆者將在下面完全展示尚教授相關論文的主要內容,或許對這個問題有所助益:
首先是在《歷史教學(下半月刊)》2015年第五期發表《陳其美主謀殺宋謬說之流傳》:陳其美主謀殺宋說系"刺宋案"發生後,在國民黨人與袁世凱政府激烈鬥爭過程中,由袁世凱一方、應夔丞及其黨徒,以及支持政府的《國報》等共同羅織、構陷而成,而後又經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於《辛丙秘苑》中杜撰情節,從而為一些不明內情者所信。袁世凱一方構陷陳其美的目的,是為了應對"刺宋案"發生後國民黨對政府的攻擊;應夔丞及其黨徒陷害陳其美的目的,是為了討好政府,從而尋找機會脫罪;袁克文杜撰情節的目的,則是為了證明其父並非殺宋幕後主使。由於各方動機不純,各種所謂陳其美殺宋的"證據",極盡猜測、虛構之能事,完全與事實不符。
其次是《史學月刊》2016年第2期《「宋案」中之袁世凱——何曾主謀刺宋》:百年宋案研究最大的問題,在於錯將"宋案"等同於"刺宋案"。實際上,宋案是由收撫共進會、解散"歡迎國會團"、構陷"孫黃宋"、低價購買公債、刺殺宋教仁等多個環節次第演進而成的複雜案件。袁世凱主導了前三個環節,但與後兩個環節無關。不僅原始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當時政情也表明袁世凱無刺宋必要。趙秉鈞捲入了前三個環節,但同樣與後兩個環節無關。洪述祖和趙秉鈞關係並不融洽,但和袁世凱有特殊關係,他與所有環節都有重要關係,刺殺宋教仁更是其擅自唆使應夔丞所為。案發後,袁世凱之所以故縱洪述祖至青島德國租界,又阻止趙秉鈞出庭自證清白,並非因為他是刺宋主謀,而是因為他要防止宋案其他案情在法庭公開,從而給本已受到衝擊的正式大總統競選造成更大影響。
再次是《史學集刊》2016年第1期《洪述祖——「刺宋案」唯一主謀》:"宋案"是由多個情節次第演進而成的複雜案件,殺宋是最後一個環節。殺宋之意產生於袁世凱主導、趙秉鈞參與的洪、應構陷"孫黃宋"計劃失敗之後,造意者為洪述祖。洪與趙關係並不融洽,因此他不可能將殺宋計劃告趙,加之趙在宋被刺前多日已將"應密"電本交與洪掌管,故趙對洪、應圖謀殺宋並不知情。洪、袁關係極為密切,洪曾試探袁是否同意"收拾"反對黨一二人,被袁拒絕,洪遂轉而以子虛烏有的"燬宋酬勛位"及"債票特別准",誘使應殺宋。故洪實為"刺宋案"唯一主謀。袁雖與刺宋無直接關係,但由於案發對其競選正式大總統造成極大衝擊,一旦宋案其他情節再曝光於法庭,對其將更不利,故他明知洪為殺宋主謀,仍故縱其至青島德國租界,明知趙與殺宋無關,仍竭力阻止其到滬自證清白,洪因此得以暫時逃脫嚴懲,趙則犧牲了個人聲譽,成為袁的"擋箭牌"。
最後是《近代史研究》2016年第2期《疑心生暗鬼——趙秉鈞如何被「誤」為宋案主謀》:宋案中趙秉鈞的形象,實際上是由袁世凱、國民黨、當時輿論及後來研究者多方扭曲、誤解而成的。就事實來看,趙秉鈞絕非宋案主謀。其致洪述祖、應夔丞函完全不針對國民黨,其送應夔丞密碼電本也無對付國民黨目的。他曾捲入構陷"孫黃宋"陰謀,但又中途退出,並將"應密"電本交給了洪述祖。洪、應後來策劃殺宋,趙並不知情。說他為"長保"權位而殺宋則是個偽命題,因宋教仁被刺,適逢臨時政府期限將屆,不論有無刺案發生,趙秉鈞都將卸任;而國民黨的政黨內閣主張,對趙秉鈞而言非但不是威脅,反而是機會。宋被刺後,趙欲辭職自證清白,因受袁與總統府人員、部分國務員以及一些輿論反對而未果;趙拒絕上海地方檢察廳票傳,背後也是袁世凱在起作用。但袁所為也並非因為他是殺宋主謀,而是為了防止宋被刺給其競選正式大總統造成進一步衝擊。故可以說,趙其實是以犧牲自己的聲譽為代價,維護了袁的利益。袁沒有理由將趙毒殺,事實上,根據醫學檢驗報告,趙也是病死而非被毒殺。百年宋案謎團不能解開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趙秉鈞被嚴重扭曲、誤解的本來面目未能得到還原。
看了一些回答,包括排在第一的「青年史學家」的回答,不客氣地說,幾乎都未說到點子上,沒撓到癢處。「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跳出這個問題本身,也許才能看得更透徹。
袁世凱代表誰?北洋。
宋教仁代表誰?國民黨。
推翻北洋的是誰?兩岸兩黨。
北洋的歷史是誰來寫的?
在這邊,你知道的;在對岸,是國民黨。總之,都不是北洋的人自己,他們失去了為自己正名的發言權。有人說宋教仁是陳其美殺死的,國民黨怎麼可能允許這種說法,別忘了陳其美當年是小蔣的大哥,而且正是陳其美把小蔣引見給孫中山,使小蔣得到機會以孫中山繼承人自居。所以,在台灣出版的相關著作里,殺宋教仁的只能是一個人——袁世凱。著名的《北洋軍閥史話》寫到「宋案」時不惜筆墨,用了近20頁,目的就是讓「袁世凱殺宋教仁」這個結論鐵板釘釘。
國民黨那邊說袁世凱是殺宋教仁的主謀,這個很好理解,那麼咱們這邊為什麼也這麼說呢?
兩個原因。
第一,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咱黨也出了力。袁世凱是北洋軍閥的開山鼻祖,如果你反對他推翻他,還會說他好話嗎?他要是好,還推翻人家幹啥……
第二,兩黨對中山先生評價都很高,而「宋案」發生後,中山很快就認定袁世凱是幕後兇手,並且以此為旗幟發起了「二次革命」討伐袁世凱。因此,兩岸必然要順著中山先生的說法,堅持到底。
所以,在兩岸的教材中,都擺出了袁世凱殺宋教仁的種種動機和理由,對一些疑點幾乎則諱莫如深。試想一下,如果北洋政府的統治長久一些,由他們來書寫這段歷史,殺宋教仁的是誰不好說,但恐怕不會是袁世凱。所謂「屁股決定腦袋」,你說呢?
其實正常人的思維就是,宋教仁的死誰的利益最大,就連普通人都想的出來是袁世凱的嫌疑最大。
宋教仁死了有什麼意義?
然而對於袁世凱來說,他究竟想不想讓宋教仁死,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宋教仁一死,對於他權利制衡的人就沒有了,但是他究竟能不能做又是另一回事,宋教仁也是清楚這一點的,他一死袁世凱的嫌疑最大了,那時候中國反對袁世凱稱帝的人會越來越多。
不論宋教仁活著與死了對整個革命與建設都是有益的,活著他便可以通過議會改革,通過議院制約袁世凱,而如果死了,那麼舉國上下便會對袁世凱進行聲討,事情證明是對的,袁世凱稱帝後,各處討伐他人到處都是,代表人物就是蔡鍔將軍。
宋教仁的死因是多方面的結果
那麼究竟是誰殺死了宋教仁?可以說對於宋教仁的死並非是一方的原因,對於日本人此時急於得到日本在華利益的承認,扶持一個傀儡政權,而他們選擇了袁世凱,除掉宋教仁不僅出去了扶持袁世凱的阻礙,而且也會使袁世凱的嫌疑最大,給他施壓,這樣就對日本人的依賴性更大,可謂一石二鳥。
到這裡也不排除有其他國家攪渾水的可能,面對著中國這快肥肉,局勢當然是越亂越好,誰也不想讓宋破壞了中國的舊有秩序。
民國合法性建立在辛亥年間的《臨時約法》,而袁世凱破壞了約法並取得政權,因此,當宋教仁被殺後,在野的國民黨人以孫文為首,認為是推倒袁世凱的好機會好口實。其實根據後來史料,宋教仁被孫文黨暗殺可能性更大,袁世凱沒有殺宋動機,袁世凱也沒有暗殺政敵習慣,倒是孫文擅長恐怖暗殺暴力等。不排除孫文栽贓袁世凱可能性,畢竟在個人品行操守上,袁世凱一直身居高位慎言慎行,而孫文來自草莽,無法無天慣了,只恨天下不亂。
而建國後,為何延續使用國民黨官方的說法。因為,中國共產黨致力於推翻三座大山,而袁世凱試圖封建帝王復辟,因此袁世凱自然當惡不讓地成為萬惡的代罪者。
我只想說史從宋以及之後,都不可信矣!
先講宋以前的,春秋,史記,漢書,資治通鑒,唐書,五代史,都有史家秉筆直書之意,秦皇漢武唐宗,三位偉大的帝王,如日如月,其光輝天地可鑒;其缺點,亦可鑒,始皇帝殺太后的拼夫以及孩子,漢武帝晚年殺衛皇后與太子巫蠱之案,唐太宗之玄武門之變等等,偉大的人物功過供後人參考。所以,看史書,個人認為,宋以前的可以看,真實性高,但是,不包括宋!
再講宋以及之後,從趙匡胤始君王開始干涉史書,不利於自己的,全部改掉,如此,宋之後,帝王全部是聖人,沒有過錯,特別是康乾二帝,雖然本身也有些本事,但是粉飾的太利害,有點假了!想想一部大清歷史,粉飾的盛世,看之何用?
同理,民國時期亦如此,單就宋教仁之死,誰受益最大,或誰最需要宋教仁死呢?個人認為,當時國民黨內部,孫中山是也;至於袁大頭,雄兵在握,已立於不敗之地,故而沒必要致宋教仁於死地!
個人之淺見,不喜勿噴!
根據現在的一些史料,宋教仁很有可能不是袁世凱派人刺殺的。是國民黨內部的權力爭鬥,死於非命,估計是陳其美私下派人暗殺,然後,推缷給袁世凱。反正此時此刻袁世凱百口莫辯,袁世凱忙著稱帝,全身是屎,也無法解釋了。就算解釋也沒人相信。破鼓亂人捶嘛!
袁世凱是黑化的梟雄,生前生後污水太多,失去本來面目。不過,近代史,袁世凱還是有功,許多現代化建設袁世凱功莫大焉。如果不是走火入魔了,想當皇帝,袁世凱還能流芳百世的。
很多留言反應了民眾的情緒,熱衷翻案,喜歡打破偶像。所以開始黑岳飛袁崇煥,挺李鴻章袁世凱。
歷史沒有完全搞清楚的時候,但宋教仁死後獨立司法查到趙秉鈞,然後趙秉鈞被毒死,現有史料推導袁世凱嫌疑大,或者至少默許,類似水門事件。
孫一個在野人士,如果是他們乾的,需要搞定多少環節才不被人追查?這個陰謀論太腦洞大開了。
因為他的嫌疑最大。雖然,當時與宋不和的人很多,但是,孫袁二人是可能性最大的。我個人認為是袁的人下的手,但未必經過袁同意。為什麼?因為宋對袁大頭這一方的威脅最大,而且袁大頭手握的權力更大。宋的議會制,直接否認了袁作為大總統想獨裁,想稱帝的可能,這對想靠袁來升官發財的整個袁大頭集團是不能接受的。而對於同為國民黨的孫而言,宋成功了,他固然不再是國民黨的領袖,但是依舊是元老,他失去的遠沒有袁要失去的多。所以,袁自身也說更怕宋。還有個情況在於,如果哪怕有任何證據證明宋是孫殺得,以當時袁世凱的勢力,會讓宋教仁案不了了之?我們可以抱著懷疑的態度去看歷史,但應該不至於只能為了標新立異而翻案吧?
推薦閱讀:
※當初趙構建立宋朝的時候,那個時候叫大宋還是南宋?
※康熙為何要封十四阿哥為「大將軍王」?
※朱元璋被孫德崖手下們扣住,是徐達把自己當作人質,換回朱元璋嗎?
※蔡文姬是蔡邕的女兒嗎?
※曹魏(包括太祖曹操)對外戰績勝率極高,是否屬實?又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