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天皇在日本受人愛戴,皇城卻佇立在一片荒野之中?


宮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火災和戰亂。

遷都166 年之際,公元960 年,大內里遭遇第一次大火,當時的村上天皇把宮城東南邊的冷泉院作為別宮,重建了大內里。可是,自此後,大內里又連續數度發生火災,燒毀與重建反覆了好幾次。

天皇只好較長時間地住在大內里的外面,把貴族的府第當作皇居。久而久之,貴族的府第就變成了皇居,變成內里外邊的「內里」了。到平安時代末期,公元1200 年前後,大內里的建築一再被燒毀,再加歷經多次戰亂,當初的平安宮終於變成一片廢墟。而大內里外邊的「內里」,反倒成為天皇長期居住的地方,一直到明治二年(1869)遷都東京為止。這處大內里外邊的「內里」,正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京都御所的所在處。知道了這段千年的演變史,在京都御所里找不到中國唐朝宮殿的影子,也就不足為怪了。

因為這個地方最初只是天皇佔用貴族的府第作臨時居所,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大興土木。

文字摘自《故宮院長說皇宮》


因為日本天皇,現如今跟英國女王一樣,地位十分尷尬。

明治維新後,使日本走上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政治效仿西方,實行君主立憲制。

然而這回維新具體來講,就是沒維新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勢力,導致日本天皇的地位不降反增,甚至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乃至凌駕於議會之上,影響全體日本人的精神思想,堪稱在日本人心目中是神的象徵。

但是局勢很快扭轉,二戰戰敗後,裕仁天皇地位立即大跌,話語權也越來越少,反而讓首相的權力日漸升高,達到能夠與皇室相互牽制的地步。

所以今時今日的天皇,名義上雖然是國家元首,但實質上其權力已剝奪殆盡,只是國家的象徵。

再說回日本的皇城:

1888年至1948年,皇居的正式名稱是宮城。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皇居曾受到美軍的轟炸,至1968年依據原貌重建,所以後來的皇居大部份地方,均不對公眾開放,只有東面的皇居東御苑,開放予遊客參觀,但每年只開放兩次,分別在日皇誕生日及新年。

而正是經歷了幾場戰亂,包括從數百年前的德川幕府時期,再到上世紀的二戰,日本皇城一直受到重點針對,國家首腦居住的位置,一旦成功闖入,或者將其砸毀,一定程度上會削弱這個國家的戰鬥力。

出於安全的考慮,日本皇城才幾度搬遷,並最終坐落於東京江戶城一代。

這可以體現出,天皇在安全方面的顧慮,修個皇宮還怕太吸引注意力,得往隱蔽的地方修建。

反觀其他國家的君主,皇城宮殿,無不是暴露在廣闊之地,這就很能說明問題。

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日本皇室的影響力大不如前,雖然受法律保護,但實際上皇室的一舉一動都在民眾的監督之下。

自家的居所越偏,越能盡少的暴露給公眾,這也是對自身的一種保護。

總不能讓日本的老百姓,看見天皇跟普通人一樣,餓了也會吃飯,肚子疼也會上廁所吧?

(攤手)


日本的天皇中我們最為熟知的是明治天皇和裕仁天皇,主要是這兩人在位是都發動了侵華戰爭。一次是中日甲午戰爭,一次1937年的抗日戰爭。你說咱們能不記住他們嗎,簡直是要往死里記住。
  (裕仁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日本最長壽也是在位時期最長的日本天皇,執政長達63年)
  除了這兩位,相比之下其他的日本天皇名氣就小多了。我之前有個認識的人老喜歡在他QQ空間里寫什麼平成XX年,然後寫一段酸溜溜的句子,冒充文藝青年,完了還配一張手照的照片。這使我困擾了好久,老琢磨這個平成到底是什麼年號啊,我咋不知道?後來才知道是現在日本天皇的年號,從此以後我就把這廝的消息屏蔽了。
  這是個插曲。

  (明治天皇1852年11月3日—1912年7月30日)
  今天要說的是裕日本天皇仁,就是那個發動侵華戰爭的罪魁禍首,卻逃過懲罰的「幸運」小個子。裕仁太幸運了,一生下來就繼承一個強大的日本。他祖父是明治天皇,明治天皇因為跟清朝打了一仗,也就是中日甲午戰爭,日本贏了。之後簽署了《馬關條約》迫使清政府割了台灣,又賠了二億兩白銀。這個二億兩白銀是個什麼概念呢?清政府一年的總稅收才8000多萬兩白銀,二億兩白銀可以使整個日本人民好幾年不幹活也能生活的很滋潤。
  而且之前他們要的是三億兩白銀,因為李鴻章被激進的日本人打了一槍,這一槍日本人考慮到好像有點理虧,就讓了一億兩。一槍就值了一億兩白銀。李鴻章當時都說,如果真這樣的話,那你就多打我兩槍吧。
  (伊藤博文1841年10月16-1909年10月26日,日本近代政治家,明治九元老中的一人,日本第一個內閣首相,明治憲法之父)
  簽訂《馬關條約》的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李鴻章當時就說你日本真的就能一口吞下我中國?意思就是說中國很大,日本很小,怎麼可能吞下。伊藤博文說吞不下也得吞,太餓了!可見日本對中國真的是垂涎三尺、欲罷不能。
  還是說回二億兩白銀的問題。二億兩白銀日本是真正的用對了地方,當時明治天皇說這二億兩白銀主要用於搞軍事和搞教育。所以為什麼前面說裕仁太幸運,正因為明治天皇把清政府的賠款用來搞了軍事和教育,才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日本。裕仁接手時日本就是強國了。在二戰前,日本的海軍實力全世界也就僅次於英美,世界第三,亞洲第一。這些基礎的奠定都是跟明治天皇分不開的,也跟中國這二億兩白銀分不開。


日本老百姓自古被皇室或稱統治階級愚化,天皇是神明,是不可侵犯的神靈化身!忠於天皇形成了一種傳統的概念與信仰。只有裕仁從崇拜達爾文的《進化論》中真真切切地感悟到自身也是人,與平民一樣,只是貴族與平民所不同,掌握權力是需要對人民實行愚化教育的。也只有讓老百姓的信仰成為靈魂,統治權杖才會更穏固,這就是所謂``愛載""一詞的來由。

皇權必須與平民有所區分:假定與百姓相處在一起,豈不淡化了``神""的概念?獨佇在荒野,愈地加重了皇室的神秘,而這地方又豈是百姓可隨便走到的呢?用一句個人崇拜,或對神的崇拜來說明,正好是提問所答的答案。


民族性真是個很炫的詞,涉及到國與國之間的交集,很多都可用這三個字來解構一番。

日本有民族性嗎?大和民族的民族性在國際影響力方面甚至比我華夏文明更極端。延續血脈超過兩千年的菊花皇室,依靠神秘和製造與民眾的距離感維持著自身的無上威嚴,這種威嚴在被幕府將軍架空的數百年間沒有被削弱,其對民眾的影響力反而越發強烈。這也是日本戰國時期無數大名不敢推翻天皇和主要原因。

羸弱如螻蟻,一旦有了強大的向心力後就會展路出無盡的力量。大和民族在這一點上所表現出的共性,世界第一。生存環境惡劣的島民,在數千年朝不保夕的心態里,所形成的集體意識,不僅是其擾亂世界的根源,也是在災難後迅速崛起的主要依託。

日本的文化,方方面面充滿著儀式感。對生命脆弱的感嘆,以及在戰場上的決絕,讓經歷了神風之痛的美國人深刻了解這個民族的死穴。在麥克阿瑟逼天皇發布人性詔書之前,很多民眾根本就沒有聽過天皇的聲音。這種動物性的盲從,才是這個民族荼毒世界的本源力量。

螞蟻需要了解蟻后嗎?不需要,只要有蟻后的存在,這個團體就不會消亡,哪怕只剩一隻工蟻。

這就是大和民族的可怕之處。

有這麼一個絕對獸性的民族作為近鄰,是中國的不幸,也是大幸。它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落後就會被虐殺,被蹂躪,被滅絕。

所以說,天皇被民眾愛戴,不如說是一種動物性的權威崇拜。為了維持這種威嚴,皇城能在民眾眼皮下活動嗎?讓百姓看見皇室成員的一舉一動,看見皇后也會咳嗽,看見太子也會擦汗,感受到皇室成員與普通人沒有二異,對日本社會權力結構,無疑是不利的。


推薦閱讀:

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候,世界上的其它地區正在發生什麼?
余秋雨將敦煌道士王圓籙定格為「敦煌石窟的罪人」,會不會說的太嚴重了?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俠客義士」?
秦帝國真的是亡於暴政么?
李廣幾乎沒有打過勝仗,為什麼卻成了猛將的代表?

TAG:日本 | 天皇 | 文化 | 歷史 | 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