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象」講的是哪個故事?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象」錯了,我們家鄉的故事是:人心不足蛇吞相 。這個相就是宰相的意思。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從前,有個貨郎每天擔著一擔貨物在邊遠地區走家串戶的叫賣,某日,見到一條蛇受傷躺在路中間,貨郎便好心的把那條蛇抱起來放在貨桶里,每天摘些青草給它治傷(以前走家串戶的貨郎都會懂點醫術的)。在貨郎的悉心照顧下,蛇的病也慢慢的好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蛇也長大了,直至有一天它大到貨郎的那個桶都裝不下了,貨郎對蛇說:「朋友,你的傷已經好了,也長大了,該回到你應該去的地方了。」然後把蛇放在路上。蛇有點依依不捨,在貨郎身邊遊了幾圈,勿然將尾巴咬了下來,遞到貨郎嘴邊。貨郎看到蛇遞過來的尾巴是中空的,便含在嘴裡吹了一下,蛇點了幾下頭便走了。貸郎覺得這個尾巴有點好玩,便又吹了幾下,過了一會,那條蛇竟又游到了他的面前。貨郎好象理解了蛇尾的用處,便對蛇說:「朋友,我想你的時候會吹笛叫你的,你去吧。」蛇聽後便游開了。

不知過了多少年,某日,貨郎擔著貨走在街上,看見前面很多人圍著一張皇榜,便走上前去,只見那榜上寫著是皇帝的女兒得了怪病,如果有人醫好了皇帝女便可做大官。於是他便揭了榜去替皇帝女看病了。貨郎見到皇帝女的病情後,覺得也十分棘手,於是安慰了幾下病人,就回去休息了。正在他昏昏欲睡的時候,勿然聽到一個聲音對他說:「要醫此女,必用蛇肝。」貨郎驚醒後覺得肯定是有神人相助,他覺得剛才好奇怪。猛然他想起了那條曾經救過的那條蛇……貨郎即刻起程,去到了他放蛇的地方,吹響了那條蛇笛。果然,只見一條一丈來長的大蛇慢慢的向他游來,到了貨郎面前,那條蛇將頭靠在了貨郎的身上,不停的用舌頭舔著貨郎的手,貨郎也緊緊的把蛇們頭抱在懷裡……過了許久,貨郎才想起來要找蛇的目,便跟蛇說明了原由。蛇聽後退了一下,張開大口,用尾巴將貨郎卷往推進了肚裡。貨郎進去看到壁上的肝,便手起刀落,輕輕的在邊上割了一小塊。 皇帝女吃了蛇肝後,身體很快就好了,皇帝很高興,便封貨郎做了宰相。

皇帝女的病被貨郎治好不久又複發了,貨郎有了上次的經歷,便又來到放蛇的地方,吹響蛇笛,說明來意,蛇便將他放進肚裡。貨郎進去後想了想,上次才割了那麼一點點應該是不夠量才會複發,這次就割多一點,免得以後夜長夢多。於是,手起刀落,將蛇的肝割下來十之八九。此時,蛇已經是疼痛難忍,猛的把口合上,痛的在地上打滾。約摸過丁個把時辰,蛇在地上不會動了,隨從才想到宰相還在蛇肚子里,便剖開蛇肚,只見宰相手裡還緊緊的抓著蛇肝,可是已經沒有了氣息。「故事完」

這個「人心不足蛇吞相」的故事就是告訴人們不要太貪心,貪得多了反而會害了自己性命。


古時候,有一個樵夫,孤身一人以打柴為生,秉性善良,有一天在上山的路上看見一條受傷的蛇,慈悲大發,於是脫下衣服小心翼翼的把蛇包起來帶回家裡,治好了傷,就把它當做寵物養了起來,閑時當個說話對象逗逗樂子,蛇也很通人性,日子久了與蛇也有了一定的感情,越來越捨不得放回野外。

隨著日去月來幾年過去,蛇逐漸長大,原本偏食肉類又加之食量也越來越大,樵

夫感到負擔不起了,同時也動了成家的念頭。終於有一天,樵夫猶豫不舍對蛇說:「你已經長大了,我也養活不起你了,我已經為你找了一個山洞,晚上趁夜色我把你送到那裡,你要學會自己打食吃,我也會經常去看你。」蛇點點頭表示願意了,當晚把蛇送到山洞後,又給蛇一個約定,以在洞口跺三腳當做自己來了的暗號。

樵夫不久成了家,繼續以打柴為生養家糊口,的確踐行前言經常去看望蛇。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十多年之後,樵夫的兒子也長成大人,子承父業,父子倆一塊打柴的時候常常見到蛇之後,父親總是一遍又一遍給他講述自己和蛇的故事。看到蛇一年一年長大,樵夫也年老體衰爬不動山了,就把經常看望蛇的承諾交代給兒子傳續下去。

星轉斗移,冬去春來,又過了不知多少年,樵夫的兒子有了兒子——兒子又有了兒子,生生不息。伴隨著一代一代人的生老病死,樵夫對蛇的救命餵養之恩,其家庭與蛇結緣的傳說,已經成為十里八鄉聞名的傳奇故事,當初的承諾也定格成祖訓,而幸運的蛇也已經修鍊成為一條吞雲吐霧的巨蟒。

後來,到了有一個樵夫的後代叫「象」的時候,當地有一個富甲一方員外的千金小姐得了一種怪病,到處尋訪名醫久治無效,已經奄奄一息,有一天來了一位江湖郎中,看問把脈之後,開了一劑藥方,並說務必要四兩蟒蛇肝做藥引子,才能發揮奇效,起死回生。可救女兒的命迫在眉睫,一時哪裡能弄來這東西呢?員外十分著急,就在城裡四門貼招子,許諾誰要能三日之內辦到四兩莽蛇肝,治好女兒的病,不論年齡大小家庭貧富,就將女兒許配與他,並陪送一半家產。

消息傳到「象」的耳朵里,「象」靈機一動,喜出望外自己好運發財的日子到了,就找到員外家許下諾言,然後就往蛇居住的山洞奔去,站在洞口按照祖上傳下的暗號剁了三腳,蛇聽到之後就探出頭來,「象」就把事情的原委和央求說了一遍。蛇早已就有知恩圖報的意念,苦於沒有途徑和機會,聽了之後不假思索點了點頭,然後張開大口,「象」急忙鑽了進去,找到肝臟處估摸著一刀下去割了一塊,頓時感到了蛇身的一陣痙攣,就匆匆的鑽了出來,看到蛇合上嘴緊咬牙關疼痛難忍的樣子,說了幾句表示感謝和歉意的話,就離開山洞口下山,滿懷喜悅一溜小跑奔員外家而去。

小姐的病終於轉危為安,不久逐漸痊癒,員外在高興令愛的病逢凶化吉外,還欣喜即將成婚的女婿家庭雖貧寒點,與自己的女兒年齡卻挺般配,不但答應當初的承諾,還特許房子、田地和其他家產由女兒女婿都任意挑選,不久就擇了個黃道吉日給二人完了婚,了卻了心事。

「前人栽樹,後人歇蔭」,「象」依靠祖上的「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功德,一舉成了暴發戶,良田好地,深宅大院,騾馬成群,牛羊滿圈,男僕女傭,來往如梭,嬌妻又如願以償生了個兒子,一年之中命運變化如夢幻一般,鄰里鄉親在傳說著他的「蛇腹取肝」富貴險中求驚心動魄故事的同時亦不免的羨慕不已,而他本人也為自己走的這步險招成功頗洋洋得意之中更加幾分自信。

「象」充分享受到了財富擁有的滋味,但卻更加奢望更高的榮華富貴、功名利祿。

無巧不成書,當朝正值妙齡的公主也得了怪病,宮中的御醫都沒了招,把一個民間郎中請進宮,看了之後開了個藥方,同樣需要四兩蟒蛇肝。急中難求,皇上就下詔,在全國張貼皇榜,告曰誰若能辦到四兩蟒蛇肝,治好公主的病,就招為駙馬,並封官加爵許以朝廷要職。

「象」正好在城裡辦事,看到了皇榜,怦然心動,破釜沉舟再賭一把的慾念,驅使他毫不猶豫的伸手揭下,看守皇榜的官差就馬上拉住他去見了縣官,問明何方人士,並告知揭了皇榜,逾期不能交差,可犯欺君之罪,非同兒戲,「象」就將自己曾經的蛇腹取肝的壯舉向縣官顯耀講述了一遍,然後簽下文書,摁上指押,離開縣衙。

回家的路上隨著興高采烈的心情被一陣陰影襲來,兩條腿也頓時覺得沉重起來,蛇腹取肝畢竟不是上山打柴,一廂情願如果被蛇拒絕,交不了皇差,誤了公主的命必是死罪一條,毛骨悚然彷徨後悔之後,深知事已至此已騎虎難下,只好硬著頭皮回到家裡,瞞著妻子,拿著刀子,壯著膽子往山上奔蛇洞而去。

來到蛇洞前,照常剁了三腳,蛇又探出頭來,慾望的迫切和失望的恐懼使他的雙腿不由得跪下去,向蛇哀求救他一命,蛇莫名其妙,「象」就如自我譴責般的將如何一時發昏衝動揭下皇榜,以及皇榜內容,若交不上差的後果講述一遍後,又振振有詞的聲言,祖宗世代貧窮,以打柴為生,你歷歷在目,此舉也是為了扭轉乾坤,為祖宗爭爭光,希望你能看在告慰祖宗在天之靈的份上,再成全一次。

說畢似乎不由自主連磕三個頭,乞求蛇說救了他的命也等於救了他的全家,德高無量,必能修成正果。蛇深知「象」的這一刀下去,自己又將面臨一次劇烈疼痛甚至生死邊緣,但又一次想起其祖上對自己的恩典,沒有當初哪有今天,又看了一眼「象」可憐巴巴乞求的樣子,在一種十分矛盾心態下,慈悲感恩終於佔了上風,於是就張開了口,讓「象」鑽了進去。「象」如上次一樣摸到了肝臟處,說時遲,那時快,一刀下去就急忙掉頭往外鑽,剛鑽到蛇的喉嚨,蛇全身一陣痙攣抽搐之後,倒吸了一口涼氣,合上了嘴,咬緊了牙關。

「象」再也沒有出來了。

「象」的突然失蹤,引起家庭的一片混亂,在人們猜測紛紛紜紜的時候,官差來到家裡,真相大白之後,不祥預感由然而生,家丁和鄰里鄉親紛紛上山尋找,無影無蹤,最後的判斷可能被蛇吞沒了。而「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勸世經典也從此傳揚開來,流傳至今。


從前,有個窮書生,在路上看見了一條受傷的小蛇,書生心生憐憫,將這條蛇帶回家中,小心翼翼的用草藥為它療傷,敷上草藥後便輕輕的放進了籃子里。沒多久,小蛇痊癒了。

有一天,皇帝發布了一則皇榜,向民間尋求珍寶,只要被他的寵妃選中,獻寶的人便能封官加爵,賞黃金千兩。於是,小蛇便對書生講:你對我有恩,我也無以為報,你取出我的一顆眼珠,獻給皇帝,就當做我報答你的恩情。書生猶豫再三,便取了小蛇的左眼。果真光芒萬丈,皇帝驚奇不已,當即賜賞封官。

做官後的書生,享盡榮華富貴,除了官職較小,常常受到打壓之外,倒也十分得意。沒多久,又到了寵妃的生辰,皇帝再次告示天下,尋求珍寶。而此次的獎勵是,賞黃金萬兩,封丞相。得知消息的書生,欣喜不已,立即回到家中,趁著小蛇沒注意,以前和媳婦在被窩裡三五下就完事了,漫漫長夜兩人都不滿足,幸虧後來看了;張明陽\的|幸|@福@由來@博客,如今即使連續折騰幾個鐘頭還依然血氣方剛而且不累不虛。一把抓住蛇頭,正欲取其右眼時,只見蛇越變越大,粗如大梁,口中同時說道:我已報恩,你也已升官發財,為何還要我這隻眼睛?

書生道:我與你有恩,你自當還我!

說著便舉刀去砍。

蛇大怒,一口將其吞下。

正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得無厭惹心煩。

貪並不可怕,但貪婪得寸進尺寸才最可怕。

《道德經》里有一句這樣的話: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大意是,人生最大的禍患是不知足,最大的罪過是貪求,只有知到滿足,才是永恆的富足。

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我們每次欲求一點,慾望便增長一點。但身體是有極限的,總有一天,我們因為渴求太多,最終所有都化為飛灰。

正如李宗盛在《山丘》里唱的那樣

「因為不安而頻頻回首

無知地索求 羞恥於求救

不知疲倦地翻越 每一個山丘

越過山丘 雖然已白了頭

喋喋不休 時不我予的哀愁

還未如願見著不朽

就把自己先搞丟」

一生不停的在索求,最後苦累自己,到頭來也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然而「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時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里。我們既期盼事業有成,還希望家庭幸福,同時,祈求兒孫滿堂,等到年邁,又渴望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其實哪有這般十全十美的事呢?即便有,又何以偏偏落在你一人身上呢?

狼群逐獵,即便成功伏擊羊群,它們絕不會趕盡殺絕,因為一旦將其殺盡,等待它們的命運將只有餓死;獅子襲擊野牛,它們只會緊緊盯住其中一隻,只要它有所貪婪,它將什麼都得不到。

知足,就像一把尺,讓我們懂得量力而行,不去好高騖遠,空做白日之夢,而是踏踏實實,走好腳下每一步。

俗語有云:知足常樂。

之所以在理,是因為,懂得知足,心中才無掛礙,身心輕鬆,自然常樂。

就像「飯吃七分飽,酒飲三分醉」

這是一種最好的狀態,多添一分,撐得厲害,背負的也就更多,苦的也只有自己。

人生在世,似水年華,幾十年光景,恍惚便消失不見。

於是開始懂得,所有的起伏變化,其實都是過眼雲煙,我們的忙碌和抱怨,不過是因為自己追求的太多,有了米飯,我們想要床,有了床,我們想要房子,有了房子,我們想要金錢,有了金錢,我們開始想要權利……如此下來,又怎會快樂呢?

唯有知足,才能無憂。

心中無憂愁,自當樂悠悠!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貪心不足,就會被自己的慾望所害。原本是從《山海經》「巴蛇吞象」的典故演化而來,但人們卻更多的相信這麼一個傳說:宋仁宗年間,深澤某村,一家母子兩人,母親年邁多病,兒子喚作王妄,三十多歲,沒討上老婆,靠賣柴草維生。有一天,王妄到村北去打柴,發現草叢裡有一條七寸多長的花斑蛇,渾身是傷,動彈不得。王妄動了憐憫之心,給他沖洗塗藥,一會功夫,蛇便蘇醒了,沖著王妄點頭,以此表達感激之情,於是王妄便把它帶回了家。從此母子倆精心護理,蛇傷逐漸痊癒,蛇也長大了,而且總是像要跟他們說話似的,母子倆單調寂寞的生活中增添了不少的樂趣,日子一天天過去,王妄照樣砍柴,母親照樣守家,小蛇整天在家陪伴。忽一天,小蛇覺得悶,爬到院子里曬太陽。小蛇被被太陽一照後變得又粗又長,這情形被老娘看見驚叫一聲昏死過去,等王妄回來,蛇已回到屋裡,恢復了原形,著急地說:「我今天失理了,把母親給嚇死過去了,不過別怕,你趕快從我身上取下三塊小皮,再弄些野草,放在鍋里煎熬成湯,讓娘喝下去就會好。」王妄說:「不行,那樣會傷害你的身體,還是想別的辦法吧!」花斑蛇幾番催促,王妄只好流著眼淚照辦了。母親喝下湯後,很快蘇醒過來,母子倆又感激又納悶。王妄又回想到每天晚上蛇簍里放金光的情形,更覺得這條蛇非同一般。話說宋仁宗整天不理朝政,宮裡的生活日復一日,覺得厭煩,想要一顆夜明珠玩玩,就張貼告示,誰能獻上一顆,就封官受賞。這事傳到王妄耳朵里,回家對蛇一說,蛇沉思了一會兒說:「這幾年來你對我很好,而且有救命之恩,總想報答,可一直沒機會,現在總算能為你做點事了。實話告訴你,我的雙眼就是兩顆夜明珠,你將我的一隻眼挖出來,獻給皇帝,就可以升官發財,老母也就能安度晚年了。」王妄聽後非常高興,可他畢竟和蛇有了感情,不忍心下手。大蛇說:「不要緊,我能頂住。」王妄挖了大蛇的一隻眼睛出來,竟真的變成了稀世的夜明珠,於是把寶珠獻給皇帝。滿朝文武從沒見過這麼奇異的寶珠,讚不絕口,皇帝也非常高興,封王妄為大官,並賞了他很多金銀財寶。西宮娘娘見了,也想要一顆。不得已,宋仁宗再次下令尋找寶珠,並許諾第二個獻寶的人可以當丞相。王妄想,我把蛇的第二隻眼睛弄來獻上,那丞相不就是我的了嗎?於是,王妄再次找大蛇商量。礙於情面,大蛇又把剩下的一隻眼睛化作寶珠給了王妄,於是王妄如願當上了丞相。無巧不成書,當朝正值妙齡的公主也得了怪病,宮中的御醫都沒招,傳說需要四兩千年大蟒蛇的肝才能活命。急中難求,皇上就下詔,在全國張貼皇榜,告曰誰若能辦到此事治好公主的病就招為駙馬,並封王。此時身為丞相的王妄已經被利益蒙住了雙眼,直接找到大蛇把事情的原委和央求說了一遍,雙眼已盲的大蛇聽說後哀怨的含淚說道:「你有沒有想過,我把我的肝給你,我也就失去了生命?」「可是我救過你的命啊,」丞相王妄繼續哀求:「你理應報答我的。」大蛇聽說後,嘆氣道:「那好吧,一會我張開嘴巴,你從我嘴巴里爬到我肚子里自己來取吧!」當王妄拿著屠刀進入大蛇嘴裡之後,大蛇卻突然閉上了嘴巴,而丞相王妄卻再也沒有出來......當朝失去了丞相,人們分分尋找,卻又不見蹤影,最後家人判斷可能被大蛇吞了。而「人心不足蛇吞相」的勸世典故也就此流傳開來。後來不知何時,人們以訛傳訛,把丞相的「相」誤作大象的「象」,於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就一直流傳至今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貪心不足,就會被自己的慾望所害。原本是從《山海經》「巴蛇吞象」的典故演化而來,但人們卻更多的相信這麼一個傳說:

宋仁宗年間,深澤某村,一家母子兩人,母親年邁多病,兒子喚作王妄,三十多歲,沒討上老婆,靠賣柴草維生。

有一天,王妄到村北去打柴,發現草叢裡有一條七寸多長的花斑蛇,渾身是傷,動彈不得。王妄動了憐憫之心,給他沖洗塗藥,一會功夫,蛇便蘇醒了,沖著王妄點頭,以此表達感激之情,於是王妄便把它帶回了家。

從此母子倆精心護理,蛇傷逐漸痊癒,蛇也長大了,而且總是像要跟他們說話似的,母子倆單調寂寞的生活中增添了不少的樂趣,日子一天天過去,王妄照樣砍柴,母親照樣守家,小蛇整天在家陪伴。

忽一天,小蛇覺得悶,爬到院子里曬太陽。小蛇被被太陽一照後變得又粗又長,這情形被老娘看見驚叫一聲昏死過去,等王妄回來,蛇已回到屋裡,恢復了原形,著急地說:「我今天失理了,把母親給嚇死過去了,不過別怕,你趕快從我身上取下三塊小皮,再弄些野草,放在鍋里煎熬成湯,讓娘喝下去就會好。」

王妄說:「不行,那樣會傷害你的身體,還是想別的辦法吧!」

花斑蛇幾番催促,王妄只好流著眼淚照辦了。

母親喝下湯後,很快蘇醒過來,母子倆又感激又納悶。王妄又回想到每天晚上蛇簍里放金光的情形,更覺得這條蛇非同一般。

話說宋仁宗整天不理朝政,宮裡的生活日復一日,覺得厭煩,想要一顆夜明珠玩玩,就張貼告示,誰能獻上一顆,就封官受賞。

這事傳到王妄耳朵里,回家對蛇一說,蛇沉思了一會兒說:「這幾年來你對我很好,而且有救命之恩,總想報答,可一直沒機會,現在總算能為你做點事了。實話告訴你,我的雙眼就是兩顆夜明珠,你將我的一隻眼挖出來,獻給皇帝,就可以升官發財,老母也就能安度晚年了。」

王妄聽後非常高興,可他畢竟和蛇有了感情,不忍心下手。

大蛇說:「不要緊,我能頂住。」

王妄挖了大蛇的一隻眼睛出來,竟真的變成了稀世的夜明珠,於是把寶珠獻給皇帝。滿朝文武從沒見過這麼奇異的寶珠,讚不絕口,皇帝也非常高興,封王妄為大官,並賞了他很多金銀財寶。

西宮娘娘見了,也想要一顆。不得已,宋仁宗再次下令尋找寶珠,並許諾第二個獻寶的人可以當丞相。

王妄想,我把蛇的第二隻眼睛弄來獻上,那丞相不就是我的了嗎?於是,王妄再次找大蛇商量。

礙於情面,大蛇又把剩下的一隻眼睛化作寶珠給了王妄,於是王妄如願當上了丞相。

無巧不成書,當朝正值妙齡的公主也得了怪病,宮中的御醫都沒招,傳說需要四兩千年大蟒蛇的肝才能活命。急中難求,皇上就下詔,在全國張貼皇榜,告曰誰若能辦到此事治好公主的病就招為駙馬,並封王。

此時身為丞相的王妄已經被利益蒙住了雙眼,直接找到大蛇把事情的原委和央求說了一遍,雙眼已盲的大蛇聽說後哀怨的含淚說道:「你有沒有想過,我把我的肝給你,我也就失去了生命?」

「可是我救過你的命啊,」丞相王妄繼續哀求:「你理應報答我的。」

大蛇聽說後,嘆氣道:「那好吧,一會我張開嘴巴,你從我嘴巴里爬到我肚子里自己來取吧!」

當王妄拿著屠刀進入大蛇嘴裡之後,大蛇卻突然閉上了嘴巴,而丞相王妄卻再也沒有出來......

當朝失去了丞相,人們分分尋找,卻又不見蹤影,最後家人判斷可能被大蛇吞了。而「人心不足蛇吞相」的勸世典故也就此流傳開來。

後來不知何時,人們以訛傳訛,把丞相的「相」誤作大象的「象」,於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就一直流傳至今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作為勸世名言,各地流傳的版本不盡相同,但勸人知足常樂和某種意義上守本分的宗旨是一致的。人能自律和自我節慾,不幹損人利己、傷天害理的事或得寸進尺、自取其咎和敗道,比求神拜佛保佑自己貪污腐敗、殺人越貨不發案在實效上是無以倫比的。

傳說,從前有一個農民上山砍柴,見一條小蛇凍得發僵,非常可憐。農民就把它揣在懷裡,帶回家中餵養起來。小蛇慢慢長成大蛇,自己能生活了,農民就把它放在山後石洞里,渴了飲山泉,餓了吃野果,大蛇自然對農民很感激。過了些日子,大蛇的石洞口長出棵小小的靈芝。它精心守護、培育,靈芝越長越大,越長越神奇。人們都想得到它,只因蛇的守護,誰也不敢近前。

這件事被皇上知道了,就叫人四下張貼了一道皇榜:誰能采來這棵靈芝,就受重賞。這個農民想得到賞賜,就央求大蛇把靈芝送給他。大蛇答應了他的要求,農民就把靈芝獻給皇上,得到一批金銀財寶的獎賞。又過了些日子,皇后的眼瞎了,御醫說只有龍蛇的眼珠才能治好。皇上又想到這個獻靈芝的農民,就命他去挖那大蛇的眼睛。許諾他事成之後,封他為宰相。

這農民發了財,又想當官,就又來央求大蛇給他一隻眼珠。大蛇只好忍痛讓他挖去一隻眼珠,皇后的眼睛復明了,農民遂當上宰相。他當上宰相後,養尊處優,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生怕哪一天死掉,丟下這萬貫家財。於是,就想到長生不老之法。聽說吃龍蛇心能夠長生不老,就又到山中去找大蛇,要求再給他一顆心,成全他長生不老。

大蛇見他如此貪心不足,就張嘴叫他去挖。這個貪婪的宰相一近前,就被大蛇吞下肚裡,再也沒回來。

總之,「人心不足蛇吞象」凝聚的豐富文化內涵,早已成為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底蘊百花叢中的亮麗一朵,成為我們相互勸說和自我 鞭策,做人處世謀事的法寶之一。


從前,有一個農夫,名字稱作「象"。有一天上山打柴,遇到一條蛇受傷了,他就撕了衣巾把蛇的傷口包紮好了。蛇點了一下頭,就消失在了樹林中。過了幾日,農夫又上山打柴,遇見了被救的那條蛇。蛇曰,「你跟我去山洞我有事和你說"。到了山洞蛇謝了農夫,並給了一個金元寶。農夫高興回一家了。其妻看見了金元寶高興的說"你怎麼不要2個呢?第二天,農夫去了山洞,又和蛇要了2個金元寶。過了幾天,農夫妻子對農夫說,"你去把蛇的金元寶都要來。農夫又去了山洞,要了蛇的全部金元寶。又過幾日,農夫的妻子說"蛇的眼晴是夜明珠,無價之一寶,你去要了來"。次日,農夫又去了山洞,說明了來意。蛇聽後,其身體逐漸變粗,變大了起來,成了一條巨龍,張開大l口吞了農夫。人心不足蛇吞象由此成了典故。


俗語原從成語"巴蛇吞象"演變來的.

"巴蛇吞象"原出自《山海經海內南經》.其文曰:"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意思是:有一種巴蛇能吃大象(傳說巴蛇生於南海,黑身子,青腦袋,長800尺),它把象吞下去後,消化三年,才把象的骨頭吐出來.這種象骨服食後可治腹內的疾病.

由此可見,即使是神話中的大蛇,吞下一頭大象也是不容易的事情.那麼一般的蛇,要想吞象,那當然更是不自量力了.後來遂以此比喻人心貪得無厭.久而久之即演變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俗語.明代學者羅洪先曾有詩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臨頭螂撲蟬.」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貪心不足,就會被自己的慾望所害。你想得到的東西越來越多,永遠無法滿足,那麼你的生活也會越來越累,到最後甚至迷失了自己。


人心不足蛇吞象。宰相的相。古時候有一個人養了一條蛇

後來這個人都當上了宰相。她母親病了,你要需要治病。需要蛇膽來治病。那條蛇就說。你養了我這麼久?我可以手擋,可以讓你割一塊啊後來這個人人心不足。想把一坨蛇膽。想把它割下來。


推薦閱讀:

一张卫生纸的一生和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你能以"你最終還是選擇了她"為開頭寫一篇古風虐文嗎?
「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這句話出自哪?
小時候看不懂,長大後你才看懂的童話故事有哪些?
你們最窮的時候到了什麼程度?

TAG:文學 | 文化 | 社會 | 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