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什麼可以有助於排出體內濕氣?
濕氣重是脾虛的表現,所以宜吃一些健脾的食物。
1.甘薯
甘,平,無毒。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甘薯所含的黏蛋白,能保持人體血管壁的彈性,幫助脾臟向血液輸送養料。它還含有膳食纖維,能把身體內的油脂和廢物殘渣排出體外。
2.胡蘿蔔
時珍曰︰元時始自胡地來,氣味微似蘿蔔,故名。甘、辛,微溫,無毒,下氣補中,利胸膈腸胃,安五臟,令人健食,有益無損(時珍)。胡蘿蔔中維生索A含量很高,能促進飢體正常生長發育,還能防止呼吸道感染、保護視力、防癌抗癌。
3.土豆
土豆味甘、性平,能夠補氣、健脾。有助於治療脾胃體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因為對人體有諸多益處,土豆又被稱為「地下水果」。土豆補益胃氣的功能突出,此外還具有益氣解毒、潤腸通便、減肥降脂、活血消腫、益氣強身、美容和抗衰老等功效。土豆含有豐富的鉀、鈣、鐵、鎂等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土豆食品風靡世界,這和它自身豐富的營養價值不無關係。
4.紅棗
其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之功。常用於調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肝炎、慢性腸炎、厭食症等,還可用於體虛疲勞、貧血、神經衰弱、白細胞減少及癌症康復。
5.蓮子
其味甘澀,性平;入脾、胃、心經。具有補脾止瀉、益胃固精、養心安神之功。蓮子特別適宜於脾胃虛弱的食欲不振、肢體乏力、嘔吐、大便溏薄、久瀉久痢、凌晨腹瀉等。
6.山藥
人稱「神仙之食」。《本草綱目》云:「山藥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山藥能補肺、脾、腎,適合各種體質的人。它不熱不燥,性味平和,食用後,不用擔心腹脹、便秘等困擾。
7.香菇
香菇是「四大山珍」之一,有「植物皇后」、「素中之葷」的美稱。對於氣血虧虛、經常乏力的人有調理作用。《本草綱目》認為:「蘑菇可以益胃腸,化痰理氣。」有乙肝患者服用香菇白蘿蔔湯半年,檢查發現e抗原發生血清學轉換,即乙肝「大三陽」變為「小三陽」。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百科名醫 查看官方網站 國家衛計委權威醫學科普項目唯一指定平台濕氣是中醫術語,是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之一, 為萬惡之邪。濕氣還是現代人健康的剋星,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凶,造成濕氣的原因大多是與氣候潮濕、飲食不當等有關。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什麼食物有助於排出體內濕氣呢?
一般而言,多吃以下食物能夠有效幫助體內濕氣排出:
1、赤小豆薏仁茶。取適量赤小豆、芡實、馬齒莧、薏米仁,將它們炒熟,再將其按飲用量搭配泡開即可飲用。赤小豆、薏米仁都是祛濕消腫利尿的食材,芡實則是健脾固腎,而馬齒莧主要針對濕氣重引起的長痘、口乾口苦進行調理。
2、薏米赤小豆粥。薏米,在中藥里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可以治濕痹消水腫,健脾益胃。赤小豆為紅色顆粒物質,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其次,它還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脾虛濕盛,既要去濕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取適量薏米赤小豆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濕外也濕,用這兩味葯正好能起到一個養血、祛濕的作用。
3、綠豆沙。綠豆本身就有解火祛濕、消腫利尿、清熱排毒的功效,綠豆沙即綠豆煮成沙狀,類似粥類,口感細膩、口味甘甜,適合各年齡段的人群食用。老人食用綠豆沙可祛濕解毒,緩解關節的疾病,而年輕人食用綠豆沙不僅可以降低夏季中暑的概率,還可以提高皮膚水潤度。
4、冬瓜燜排骨。冬瓜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材,其水分充足,有清熱解火、消腫利尿、生津解渴的作用。尤其是在夏季,很多人會因高溫而引起食欲不振、水腫、濕氣重等癥狀,吃冬瓜都可以緩解。並且,冬瓜燜排骨營養價值極高,能滿足人體對蛋白質、維生素、鐵等微量元素的需求。
5、綠豆百合薏米粥。取適量綠豆、新鮮的百合、薏米仁、粳米以及冰糖,把綠豆、薏米和粳米洗乾淨後放在清水當中泡一泡,大約泡20分鐘,把百合洗乾淨切成小塊。然後在鍋里加上清水燒開之後把薏米和綠豆放進去煮到開花,再放進粳米和百合煮爛為止,最後加上冰糖調節甜度就可以食用了。
其實,濕氣是可以預防的。為此平時就需要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如莧菜、薏仁茶、扁豆、冬瓜等,少食甜膩食物。其次,要保持衣物乾爽,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夏天不要貪涼睡地板,可適量運動以增強體質。
點擊頁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查看官方網站 國內知名健康媒體,提供專業的健康科普內容體內濕氣的運化,要依靠脾來進行,因此健脾化濕的食物都在可選之列。比如,白扁豆、山藥等。此外,紅豆可以煮粥;綠豆以熬湯;冬瓜適合略有水腫的人;荷葉能生脾陽氣,建議買些新鮮荷葉,在粥快煮開時放入燜一會兒即可食用。
洋蔥炒香菇可祛除體內濕氣,香菇有益氣祛濕、養胃潤肺、治風化疾的功效,對於氣血虧虛、不耐勞累等有調理作用另外,香菇的菌氨酸和洋蔥里的槲皮素,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有降血壓血脂,預防動脈硬化的功效。
蔥、姜、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
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甚至還可以起到美容的效果。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 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
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党參等,放到煲湯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濕,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
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補脾、利水、消腫,其作用為補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傷正氣。
參芪粥,黃芪、 党參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薏米、扁豆祛濕,此粥可補中益氣、健脾祛濕,緩解濕盛帶來的身體不適。(值班編輯:李娜)
飲食祛濕法
小米粥
小米最養人,健脾養胃,清熱解渴助眠,同時小米最適合熬粥,澱粉經過糊化後,綿軟柔滑,非常好消化,任何年齡群體的人都適合。
紅豆薏米水
紅豆薏米水祛濕補血,薏米要選沒有霉味,軟糯一點,這樣煮出的薏米水有著濃濃的米香,紅豆以赤小豆為優;每次各取50克,放進燉鍋里,煮成湯,但記住不能放糖,一旦放了糖,祛濕補血的功效就打折扣了。
冬瓜炒山藥
中醫把冬瓜稱為「祛濕大元寶」,它是果蔬里祛濕的第一號專家,能利水、消腫還清熱,既是美容佳品,又是減肥聖葯。而山藥更是中藥里的上上之品,滋陰又利濕,健脾又補腎。
五步拍走體內濕氣
拍手
體內濕氣重的人,在雙手的大魚際靠近手腕的地方,會呈現青色或紫色。經常拍拍手,尤其是大魚際處,就能將滯留在體內的濕氣給拍出去。最開始拍手時,會覺得渾身不舒服,這個時候一定要堅持住,不要放棄。
抓腋窩
腋窩的頂點是極泉穴,它是心經的重要穴位,也是腋下淋巴最密集的地方,經常按摩、抓揉此處,能幫助心臟排毒。
拍肘窩
拍打肘窩能去除心肺上的毒素,連續拍打5~10分鐘,就會出現青、紅、紫、黑不同顏色的毒素反應物。
拍打腹股溝
拍打腹股溝能加速氣血運行,驅除病邪。不僅能健脾胃,對於調理婦科病、治療因血脈不暢導致的血瘀痰濕都很有效果。
拍腘窩
在腘窩(也就是膝蓋後的凹陷)的中心點上,有一個重要的穴位——委中穴,走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祛濕通道,而委中穴就是這個通道上的一個重要排污口。如果這裡不通暢,體內的濕氣排不出去,很容易導致關節炎。空閑時候,拍打腘窩5~10分鐘,或直到出痧、有瘀斑為止。每10天拍一次,把這個排污口調理通暢,體內的濕氣就能順利排出來了。
如題,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總覺得身體沉重,渾身不清爽,腿像灌了鉛;滿面油光,毛孔粗大;舌苔很厚;大便黏膩,馬桶總沖不幹凈;體型肥胖,大腹便便。這是體內濕氣重的表現,如何改善呢?首先飲食結構應以穀類為主,粗細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以下幾種食物是排除體內濕氣的好幫手。
1、玉米 玉米性味甘平,健脾開胃,利水通淋。玉米中的維生素含量非常高,為稻米、小麥的5-10倍,而特種玉米的營養價值又高於普通玉米。甜玉米的蛋白質、植物油及維生素含量比普通玉米高1-2倍,「生命元素」硒的含量則高8-10倍,所含有的17種氨基酸中,有13種高於普通玉米。玉米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能夠潤腸道排腸毒,具清濕熱、利肝膽、延緩衰老等功效。適合患有水腫及淋症的男士食用。 建議用玉米煎湯代茶,最好加入玉米須同煮;亦可配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此湯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欲不振等症。
2、山藥 山藥可整頓消化系統,減少皮下脂肪沈積,避免肥胖,且增加免疫功能。它含有蛋白質、糖類、維生素、脂肪、膽鹼、澱粉酶等成分,還含有碘、鈣、鐵、磷等人體不可缺少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中醫認為,山藥具有補脾養胃、補肺益腎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虛久瀉、慢性腸炎、肺虛咳喘、慢性胃炎、糖尿病、遺精、遺尿等症。除濕以生食排毒效果最好,可將去皮白山藥和菠蘿切小塊,一起打成汁飲用,有健胃整腸的功能。
3、萵筍 味甘、苦,性涼,入腸、胃經,具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於輕度水腫、小便不利。萵苣鉀含量大大高於鈉含量,有利於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促進排尿和乳汁的分泌。對高血壓、水腫、心臟病人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可以涼拌或煮湯吃,最好連葉一起食用。萵筍性偏涼,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4、海帶 海帶亦是排毒食物,味咸,性寒,入肝、脾經,具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除此之外,海帶還含有碘,對於缺碘所致的單純性甲狀腺腫大有輔助治療作用。 海帶可用來涼拌或熬湯。海帶則可以用蒸鍋蒸,這樣口感好、營養全在裡面。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多吃健康食物多運動保持陽光心態!
歡迎關注「中華醫學科普平台」頭條號,獲取更多專業原創醫學科普知識,本條為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什麼是濕氣?
濕為長夏的主氣,長夏即農曆六月,時值夏秋之交。若濕氣淫勝,傷人致病,則為濕邪。濕邪為病,長夏居多,秋季是祛濕的最佳時機。錯過秋季祛濕,積攢了一夏天的濕氣,就會留在身體里,無法排出,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最終演化為各種急、慢性疾病。
引起濕氣的原因是什麼?
很多人以為濕氣離自己很遠,其實,熬夜、嗜葷、貪涼、喝酒、缺少運動、吹空調、穿的少、月子里受風、工作壓力大、地處濕氣重的地區或者房間不通風透氣,都極易加重人體內的濕氣。
為什麼要及時治療濕氣?
著名中醫養生專家吳立新說,濕氣乃萬病之源,濕氣對人體的傷害緩慢而隱蔽,尤其需要早發現早治療。 濕氣不會自愈,放任不管濕邪會一步步侵害人體的健康,起初是引起舌苔厚膩泛黃、皮膚起疹起痘,稍重時,胸悶乏力、體態睏乏、咽喉腫痛、大便不成形;進一步發展,會出現關節疼痛,體型肥胖;久而久之還會引起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是惡性腫瘤。
一旦符合1-2條癥狀,就要趕緊祛濕氣了,如果符合很多條,肯定健康正在惡化,祛濕就刻不容緩。
1)雞內金:健脾健胃;
2)芡實、山藥:益腎祛濕;
3)茯苓:治脾虛失眠;
4)砂仁:溫脾祛濕;
5)赤小豆、薏苡仁:利水滲濕;
6)覆盆子:養肝明目;
7)葛根:解肌退熱,生津,透疹,昇陽止瀉。對頭痛、腰酸背痛,口渴,濕疹,脖子疼都有緩解作用;
8)馬齒覽:心腹脹滿,小便澀少;
9)菊苣:用於濕氣引起的胃痛食少,水腫尿少;
10)桔梗;咳嗽痰多,胸悶不暢,利咽痛;
11)甘草:心氣虛、心悸怔忡, 脾胃氣虛,倦怠乏力;
12)菊花:疏風、平肝,對頭痛,頭暈有效果;
13)金銀花:嗓子發癢,口乾,口苦有效果;
14)荷葉:消風祛濕,生髮陽氣,對肥胖也有效果;
15)蟲蛹草:扶正益氣,補肺平喘;
16)南瓜籽:浮腫,便水、小便不暢
17)燕麥:補虛止汗,保濕潤膚;
18)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19)玉竹:養陰,潤燥,清熱、生津、止咳;
20)苦蕎麥:理氣止痛、健脾利濕
21)桑葚、山楂:分解脂肪、降低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作用
22)蓮子:補脾止瀉,安心養神
謝邀。
中醫理論中,濕氣是人體疾病的主要來源之一。
一、濕氣--萬惡之邪
中醫里講,脾是運化水濕的,脾受到傷害,水濕不能完全運化,就在身體內堆積。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 中,中醫最怕濕邪。
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
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濕氣比較重,寒濕襲人。
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夏天的桑拿天,有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來。
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濕,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
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處理的健康問題。
二、判斷濕氣的方法:
1、看大便:
(1)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
(2)即使大便成形,但若容易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
(3)如果有便秘,且大便不成形,則濕氣已經很嚴重了,濕氣粘膩性讓大便粘在腸道上,被腸道吸收,糞毒入血,百病蜂起。
2、看起床的狀態:
如果每天早上起床時還覺得很困,打不起精神,懶得動彈,中醫里稱「濕重如裹」。
中醫里濕氣有兩種:一種是外濕,一種是內濕。 1)外濕多因氣候潮濕、涉水淋雨、居處潮濕所致。長夏濕氣最盛,故多濕病。
2)另外一種濕氣是內濕,內濕是疾病病理變化的產物,多由嗜酒成癖或過食生冷,以致脾陽失運,濕自內生。
三、怎樣去濕? 醫生會根據濕邪所在的部位來去濕,如濕邪傷到了脾胃,用平胃散、不換金正氣散等。
中醫還根據濕邪到底是結合了哪些其他邪氣為患來決定的,如清熱利濕、利水滲濕、溫化水濕、祛風勝濕等。
四、排除體內濕氣十八法
1、薏米紅小豆粥(用豆漿機做):
薏米,在中藥里稱「薏苡仁」,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赤小豆,補心養血,古籍里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利水、消腫、健脾胃。
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去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
中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濕氣。
注意:不能加大米」。因大米生長在水裡,含有濕氣。
薏米赤小豆湯是養生佳品,沒什麼副作用,但針對不同的人,可以適當地做一些加減法。
體質偏寒,加桂圓、大棗都可以;失眠,體內有明顯濕膩感覺,加蓮子、百合;女性痛經,把薏米去掉,加薑片、大棗、紅糖;關節疼痛,加生白芍、生甘草;思慮傷神、勞心過度而運動量少,加桂圓;年輕人出現煩躁失眠,或臉上起紅疹、痘痘,是上焦心肺火旺,加上百合與蓮子;著涼感冒,或體內有寒,胃中寒痛,食慾不佳,加幾片生薑;腎虛,加黑豆;腳氣病,屬於濕熱下注,加碎黃豆,熬湯泡腳;咳嗽,加生梨去皮去核切成方塊兒。
2、五苓散: 舌苔厚膩,滿佈於整個舌體,且舌苔上都是唾液,可用五苓散。
3、調理濕氣時,常用藿香和佩蘭,配合三仁湯等一起用,一般是各三克或者六克,閉火的前五分鐘下入。
4、做菜時,適當放入白豆蔻、砂仁、花椒等香料。
5、食用冬瓜、綠豆、赤小豆、薏米等食物。
6、運動排汗祛濕。
7、利用身邊的電器如電吹風,空調的除濕功能等,讓環境盡量乾燥。
8、食療:夏季熬綠豆、赤小豆湯解暑去濕。
9、濕邪過重,引發頑疾怪病,可使用「三子養親湯」。 炒萊菔籽、炒白芥子、炒蘇子(中藥店都能買到)打粉沖服(萊菔籽150g、炒蘇子150g、炒白芥子100g,在藥店打成細粉。每次服用5g,一天三次,服用一個月為一療程)。
10、濕熱天不要貪涼。
11、夏天要注意正確使用空調。如果因吹空調而腰痛,可以用張仲景的腎著湯,又叫「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
12、艾灸關元穴。
13、少鹽,幫助腎排水。
14、適當午睡 。
15、戒煙戒酒 。
16、早上吃上三片姜。
17、飲食清淡適量。
18、盡量避開環境的濕氣。
想要排濕氣先要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氣:
1.看體型:中醫認為,胖人多痰濕。因此,體型偏胖、動作遲緩的人多有內濕。
2.看舌頭:體濕的人觀察舌頭時會發現,舌苔白膩或黃厚膩。
3.看大便: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圓柱體、很通暢的,便後用一兩張手紙就能擦乾淨。一旦發現大便稀薄、黏膩、不成形,就可能是有內濕。建議大便後觀察一下馬桶,是否有一些會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因便秘導致的大便不成形,也應該考慮是否有濕氣過大的原因。
4.看起床狀態:有些人早上起床後,會覺得很困、頭沉,像有什麼東西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而且痰多,即說明體內濕氣較重。
5.看平時狀態:戶外濕氣一大,就覺得胸悶氣短、身體沉、懶得動、不清醒,吃飯時沒胃口。中醫講「濕重如裹」,一種被包裹著,動不了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用水洗過但沒幹的襯衫那麼彆扭。
判斷之後才是如何做得方法:
作者:中醫楊恭友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47717/answer/117550959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一、食療(主要是薏米紅小豆粥加減去濕氣)
1、薏米紅小豆粥:在中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水腫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淺而已。去濕性極強的藥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也就能消腫。所以,治療水腫必用赤小豆,而實踐證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2、薏米紅小豆粥+桂圓、大棗:適合體質偏寒的人,有溫補效果,同時也適合平日思慮傷神、勞心過度而運動量少的人,往往臉上沒有血色,精神也不夠充沛,甚至心悸、貪睡,感覺頭重如裹,心中空虛的人。
3、薏米紅小豆粥+蓮子、百合:適合失眠、體內也有明顯濕膩感覺的人。
4、紅小豆粥+薑片、大棗、紅糖:適合痛經的女性朋友,把薏米去掉,熬的赤小豆湯,暖小腹、緩解疼痛。
5、薏米紅小豆粥+生白芍、生甘草:適合關節疼痛的朋友,化陰養血除痹。
在使用薏米紅小豆加減去濕氣時,要記住切忌加入大米一同熬煮,容易抵消掉去濕功效。
二、拔罐去濕
題主說嘗試過拔罐,但是幾天後就沒效果了,在此我想要先說明一下,拔罐祛濕並不是說一次兩次就可以了,也是要按療程來進行治療的。
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另外要特別提醒的是,拔罐要去正規場所進行,近年來由於拔罐不當造成的傷害的新聞可不少,大家要特別注意了。
想要祛濕,在日常也是要多加註意的,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1、堅持運動鍛煉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2、飲食應清淡適量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3、避開濕氣較重的環境
我們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生活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是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
以上,希望能幫到各位。
體內濕氣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響健康。
癥狀
中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濕。脾喜燥而惡濕,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濕功能正常,濕邪則不易致病。反之,濕氣太重致人生病後,病人往往出現頭昏頭重、四肢酸懶、身重而痛、關節屈伸不利、胸中鬱悶、脘腹脹滿、噁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瀉、舌苔厚膩等癥狀。
摺疊編輯本段濕氣表現
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濕邪。寒、熱都好辦,寒則溫之,熱則寒之;有風咱就驅風,有燥咱就潤燥,有暑咱就清暑。用燥濕的方法,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濕邪還是除不去,所以中醫里除了燥濕,還有利濕、化濕、滲濕等對付濕邪的方法 濕是最容易滲透的。 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那麼難治?因為他們體內有濕,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濕氣裡應外合,糾纏不清!怎麼能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濕呢?
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3]。
如果有便秘,並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的濕氣已經很重很重了。如果你實在不願意觀察大便,吐出舌頭觀察一下黃中帶膩,那是體內有濕的表現。黃得越厲害,或者膩得越厲害,說明濕邪越厲害。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再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也能判斷他體內濕氣很重。中醫里講「濕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幹的襯衫似的那麼彆扭。
食療方法
中醫會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藥材,做為祛濕法寶。運用植物香氣來對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譬如南方人隨身佩帶艾草蒲殺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氣候回暖、細菌病毒號發的五月端午,家家戶戶門口掛把佩藍、石菖及艾葉,取下後用來沐浴,便是取其具消毒空氣飲水之意。
現代藥學也發現,這些芳香植物確有抗病毒功效,如被製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
此外,熱辣辣的薑汁發汗,最適合在淋雨之後驅散身體濕氣,預防感冒;苦溫的中藥甘姜如同慢墩火,緩緩將體內水氣逼散出來。
清熱祛濕粥
【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實各20克,燈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製作】將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燈芯花洗凈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實同煮成粥。
【用法】 溫熱服食。
【療效】清熱祛濕。適用於因暑熱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滯不適,腹脹脘悶等症。
【注意事項】 大便乾結者不宜用。
消暑健脾祛濕湯
【成份】
蜜棗、赤小豆、生薑苡仁、扁豆、葛根、玉竹、陳皮。
【功能】
清熱解暑、鞏固排泄及消化系統功能。
【服用方法】
(2-4人份量) 將瘦肉6兩飛水後與各湯料及六湯碗清水一同放入煲內。煲約兩小時,加適量鹽調味。
綠豆百合米仁粥
原料:綠豆30克,鮮百合30克,米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
製法:
(1)將米仁、綠豆、粳米漂洗,浸泡20分鐘;百合洗凈切小;
(2)在開水鍋中放入綠豆和米仁,燒開數分鐘後改用小火煮至開花;加入粳米和百合,煮成粥後放人冰糖即成。
運動排汗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特別是夏天不要開空調、風扇,身體裡面的汗一定要出來,否則你的濕氣太重,到了冬天肯定會得病的。
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生活常識
1.用艾草:藥店有賣的,點燃後在關元穴烤即可
2.少鹽,幫助腎排水
5、適當午睡
6、戒煙戒酒
7、早上吃上三片姜
8、多吃含有燕麥、瓊脂、低聚木糖的營養品。
9、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攸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避環境的濕
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 水分攝取要適量
中醫按摩祛濕
spa
根據中醫經絡腧穴的理論,按摩手足陽明經有清熱健脾作用,足太陰脾經有化濕健脾作用,因此不妨自行按摩這些經絡上的足三里、陰陵泉、曲池等穴位,既健脾又去濕清熱,能改善以上癥狀,達到治病治本的目的。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它是治療消化系統病的常用穴。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通俗地說,它能增強脾胃的消化功能,可促進食慾,經常按摩它有健身強體的作用。
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上的穴位,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有運中焦、化濕滯的功效,適當按摩,可以利小便,讓體內的濕邪從小便而出,從而有利於脾的氣機運行恢復。
曲池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位,有清熱作用。夏天按摩能清暑熱,可預防與治療中暑。
以上穴位操作方法:操作者以手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放在穴位上,其餘四指自然放鬆,分別按順時針、逆時針揉動各2~3分鐘,手法宜輕柔、穩健、有滲透力,可以間隔5分鐘後再進行按摩,按摩時間總共以每穴5~10分鐘為佳。[1]
中藥祛濕
湯藥
祛濕中藥方子1
金錢草15 牛膝15 薏苡仁30 山藥15 白朮15 茯苓15 防風10劑 一天一劑 一劑煮2次 早晚空腹用!忌生冷油膩!
祛濕中藥方子2
山藥15 薏苡仁30 茯苓15 防風10 煮粥!
祛濕中藥方子3
祛濕最基礎的方劑是平胃散(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生薑、大棗)平時脘腹脹滿、噯氣吞酸、肢體沉重的可以用。另外,參苓白朮散也可以健脾祛濕,平時大便溏泄,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可以使用!
祛濕中藥方子4
體內寒濕氣中重,誘發濕疹,睡眠也不好,建議服用參苓白朮口服液,藿香正氣丸治療。[2]
參考資料:
1. 中醫濕氣重的按摩祛濕法 . 微微健康網 . 2014-03-05 . [2014-6-12]
2. 體內濕氣重吃什麼葯 四劑方子可祛濕 . 微微健康網 . 2014-03-06 . [2014-6-12]
3. 秋季淮山食療去濕氣 . [2014-7-2]
中醫上講人體受到過多的濕氣就會影響到健康。如果不想採取吃藥祛濕,飲食祛濕就變得極為重要。在這裡,大家帶來了幾種食物,他們的排毒祛濕功效可見一斑,快來一起看看吧。
蘆筍:研究發現在蘆筍中有天門冬素與鉀元素,他們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幫助人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有利於排毒養顏。綠蘆荀的荀尖富含維生素A,料理可將尖端微露水面,能保存最多營養素。
糙米:糙米保留米糠的全米,有豐富的纖維,具有吸水、吸脂作用及相當的飽足感,能整腸利便,有助於排毒。每天早餐吃一碗糙米粥或來一杯糙米豆漿是不錯的排毒方法。
胡蘿蔔:胡蘿蔔對改善便秘很有幫助,也富含β-胡蘿蔔素,可中和毒素。新鮮的胡蘿蔔排毒效果比較好,因為它能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打成汁再加上蜂蜜、檸檬汁,既好喝又解渴,也有利排毒。
燕麥:燕麥能滑腸通便,促使糞便體積變大、水分增加,配合纖維促進腸胃蠕動,發揮通便排毒的作用。將蒸熟的燕麥打成汁當作飲料來喝是不錯的選擇,攪打時也可加入其它食材,如蘋果、葡萄乾,營養又能促進排便!
薏仁:薏仁水是不錯的排毒方法,直接將薏仁用開水煮爛後,適個人口味添加少許的糖,是肌膚美白的天然保養品。薏仁可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水分代謝,發揮利尿消腫的效果,有助於改善水腫型肥胖。
紅豆:紅豆可增加腸胃蠕動,減少便秘,促進排尿。可在睡前將紅豆用電鍋燉煮浸泡一段時間,隔天將無糖的紅豆湯水當開水喝,能有效促進排毒。
- 如果您平時頭髮愛出油,大便粘膩、舌苔厚重,說明您體內有不少濕氣,請多注意祛濕呦!
- 想知道更多的生活健康小常識也請記得關注我哦~
推薦閱讀:
※如何吃腌菜腌肉才能將亞硝酸鹽的毒害降到最低?
※儿童如何预防近视?
※蛙泳蝶腿對蝶泳有幫助么?
※板材,合金,tr90,鎢碳塑鋼,純鈦眼鏡架有什麼區別?
※如何幫助因為胃癌割了整個胃的爺爺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