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泛濫,我們到底該讀什麼書?怎麼讀?


那些第一句就深深吸引住你的小說開頭

好小說不僅故事精彩,文字也非常精彩。而最好的小說則是開頭第一句就能深深吸引住你。

情人(杜拉斯)

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里,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

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我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地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這個形象,我時常想到的,這個形象,只有我一個人能看到的,這個形象,我卻永遠不曾說起。它就在那裡,在無聲無息之中,永遠使人為之驚嘆。在所有的形象之中,只有它讓我感到自悅自喜,只有它在那裡,我才認識自己,感到心醉神迷。」

青蛇(李碧華)

我今年一千三百多歲。

住在西湖一道橋的底下。這橋叫「斷橋」。從前它不叫斷橋,叫段家橋。

冬天。我吃飽了,十分慵懶,百無聊賴,只好倒頭大睡。睡在身畔的是我姊姊。我們盤蜷糾纏著,不知人間何世。

雖然這橋身已改建,鋪了鋼筋水泥,可以通行汽車,也有來自各方的遊人,踩著殘雪,在附庸風雅,發出造作的讚歎感喟,這些都不再那麼容易就把我倆吵醒了。

西湖本身也毫無內涵,既不懂思想,又從不洶湧,簡直是個白痴。

竟然贏得騷人墨客的吟詠,說什麼「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真是可笑。

我在西湖的歲月,不曾如此詩意過。如果可以挑揀,但願一切都沒發生。

遠處,又傳來清悠輕忽的鐘聲,不知是北山的靈隱寺,抑南山的凈慈寺,響起了晚鐘。把身子轉了一下,繼續我的好夢。

《沉香如屑》(蘇寞)

寂寂空庭,一爐沉香如屑。

  他站在雕花窗格之前,微微仰起頭,任微風輕拂臉頰。他的臉已經被毀去一半,從下巴都左頰俱是灼傷,已然結痂。他聽見身後有輕盈腳步聲響起,伸手在窗邊摸索著,不太靈便地轉身:「你來了。」

  他的雙眼已經看不見了。

  微風輕拂,掛在窗格上的風鈴又開始叮噹作響。

  「我原來以為,目不能視物會很痛苦,現在卻知不是這樣的。」他緩緩笑了,高貴、矜持卻又有股堅定,「我還可以用手去摸,用耳去聽,用心去看。庭院里的蓮該是開了罷,我聞到風裡有淡淡的菡萏香,聽到葉子被風吹動發出沙沙聲,有水滴從葉子上滑落下來,還有你。」

  他慢慢抬起手,語聲輕柔:「讓我摸摸你的臉,我想知道你是什麼模樣。」修長的手指仔細摸索了半晌,嘴角勾起一絲清淡的笑:「若是有一日我又能看見,我一定可以馬上認出你來,然後……」

  然後,我要去找一個人,一個很重要的人。

了不起的蓋茨比(菲茨傑拉德)

在我年紀還輕、閱歷尚淺的那些年裡,父親曾經給過我一句忠告,直到今天,這句話仍在我心間縈繞。

「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他對我說,「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勢。」

他沒再多說什麼,不過我們總是言語不多就能彼此理解,所以我明白,他想說的遠不止這些。於是,我逐漸養成了不對他人妄加評論的習慣,這樣一來,許多古怪的人向我敞開心扉,一些世故而無聊的人也把我當成傾訴對象。當這種品質在一個正常人身上顯露出來,那些心智不正常的人就會立刻察覺,絕不放過。

鶴唳華亭(雪滿梁園)

在跨入西苑宮門那一刻,阿寶回過頭,靜靜看了看朱門外的青天。靖寧元年季春的這日,有暢暢惠風,容容流雲。天色之溫潤可愛,一如粉青色的瓷釉。交織紛飛的柳絮和落櫻,於白日下泛起瑩瑩的金粉色光華。在釉藥薄處,微露出了灰白色的香灰胎來。

  那便是天際了。

  她撤回目光,整理罷身上青衫,默默跟隨同儕躋身進入了硃紅色的深牆。

年長始入宮,註定已經沒有任何前程可言。做為不入流的粗使宮人,阿寶最初的差事是負責浣洗西苑中低級內侍的衣物。然而未幾浣衣處的侍長李氏與共事的宮人卻都知道了此人做事極少偷奸耍滑,為人又謙忍溫順,少言寡語,心上難免都有了幾分喜愛。或有做完了手中差使,浣衣所的宮人聚在一處閑話之時,見她也在一旁默默傾聽,便也並不迴避。宮人們的談資,無外乎這個這個小小宮苑中的種種瑣事,某與某交好,某與某口角,某處葉萎,某處花榮,諸如此類。

傲慢與偏見(簡·奧斯丁)

有錢的單身漢總要娶位太太,這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

這條真理還真夠深入人心的,每逢這樣的單身漢新搬到一個地方,四鄰八舍的人家儘管對他的心思想法一無所知,卻把他視為自己某一個女兒的合法財產。

「親愛的貝內特先生,」一天,貝內特太太對丈夫說道,「你有沒有聽說內瑟菲爾德莊園終於租出去啦?」

貝內特先生回答說沒有。

「的確租出去啦,」太太說道。「朗太太剛剛來過,她把這事一五一十地全告訴我了。」

貝內特先生沒有理睬。

「難道你不想知道是誰租去的嗎?」太太不耐煩地嚷道。

「既然你想告訴我,我聽聽也無妨。」


有多少書單,就有多少偏見。

信那些書單做什麼,它們只能作為一種參考罷了。

誰推薦的書單,都不免帶有各自的偏好,還帶有自己的欣賞能力和人生處境。

我相信,沒有任何一個他人推薦的書單,是絕對適合你的。

既然不是量身定做,它怎知你的理解能力,你的個人癖好,以及你的工作生活處境。

不要相信什麼人生必讀之書,這世上哪裡有什麼人生必讀書呀,就算中國的四大名著,也稱不上人生必讀之書。若說它們都是人生必讀之書,那就純屬笑談了。《紅樓夢》的作者何以能在沒讀《紅樓夢》的前提下,就能寫出《紅樓夢》了呢?若說《紅樓夢》里有《金瓶梅》的影子,《紅樓夢》的作者讀過《金瓶梅》,那麼,《金瓶梅》的作者又必須讀過什麼呢?

再用鄭淵潔的一條微博說這個問題吧。

「86年我參加一作家筆會。作家們談自己看過什麼書。一人說完一俄羅斯作家的書後問我:『你看過?』我搖頭。她大驚:『你連他的書都沒看過你怎麼寫作?』輪到我發言時,我瞎編了一個名字,我說我最近在看庫斯卡亞的書特受啟發你們看過嗎?70%的人點頭。我說這名字是我瞎編的。從此我再沒參加過作家筆會。」

好書賴書,你都可以讀。有比較,你才能辨識得高下。初讀張愛玲的小說,你可能看不出它有什麼好,可是等你讀過那些流行言情小說,你就會理解張愛玲文字之深刻在何處了。

剛開始讀書不怕選的書幼稚、淺顯,選擇自己能夠讀進去的書開始讀,人總不能沒學會走就要跑吧?

讀書學習,忌諱原地踏步走。當然,只要保持一顆上進的心,書就會越讀越深。

這就像人喝茶越喝越濃一樣。讀書讀多了,就不再滿足於讀那些淺薄之書了。

讀書,其實無需多看他人之書單的,因為讀書本身就可以由此及彼。

比如,讀一本書,喜歡上了作者,就會找該作者的其他書,或是找與本書同類型的書,或是看到書里提到的一本書,產生興趣,就會去搜尋那本書。如此這般,又怎能碰到無書可讀的時候呢?

圍繞一個作者,或是圍繞某個專項去讀書,這樣易於深入,易於出成果。當然,亦可以由著自己的興趣和興緻來讀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然,讀什麼類型的書,怎樣讀,具體就得取決於自己所需了。

關於讀書學習,我覺得《中庸》總結得甚好,那就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段話值得我們細細咀嚼。


很多人都在推薦書單,但是書單多了自己卻不懂得選擇了,這是我文章的內容,是說怎麼選書的,至於怎麼讀書,在另一篇文章

1、書名帶「成功」、「創業」「財富」"夢想」類的書,不讀

一般這類書都是雞湯,搬一些成功人士的例子,再總結一下方法,堆砌而成。對自身的提升沒有太大作用,特別是還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大學生。

2、現代人物的自傳,不讀

自傳一個很大的特點:誇大傳主的功績或成就,嚴重縮小傳主的缺點,甚至有些不光彩的事根本沒有寫出來。這很容易引發個人崇拜,影響個人客觀分析問題

3、各類銷售書榜前五名,暫不讀

看書絕對不能隨波逐流,不要以為很多人去看,就覺得這些書是很好的。書只有經歷時間的洗禮,能流傳下來的才是好書!

4、自己理解不了的書,不讀

網上書單眼花繚亂,各個人的能力不同,選擇的書當然也不同。推薦的經典雖好。但是個人的理解能力以及自己的基本能力還不夠,就不必去追求高大上的書。比如《國富論》,可能很多書單上都推薦,但沒有一定的財經方面的基礎,讀起來是非常吃力的,而且收穫會甚微。


第一,現在在暢銷榜上,暢銷的書有它的道理,就算他寫的內容很差,但是它的內容營銷是成功的。有一次我在看一個網路紅人寫的,怎麼樣在家做小吃的書。恰好正在看如何去炒蛋炒飯,然後我姨就說這有什麼看的,閉著眼睛也會炒啊!是的,我們很多人閉著眼睛都可以炒蛋炒飯,但是,別人為什麼能出書呢?但是別人為什麼能寫得出來有人看呢!你是否在深究這個問題呢!

第二對於專業上的書,我想你的導師會給你推薦,在某些領域的大牛的書給你,在專業上應該沒有很多問題。而大多情況下是看閑書,才會問書單。

第三白岩松也說過不太建議,年紀輕輕就是看那些名著。有些東西是我們不能明白的,有些東西勢必讓我們等到某些年紀有了某些經歷和閱歷之後才知道的。《道德經》你能懂嗎?你只能聽著別人說是這樣而已。等你慢慢大了,你可能對其中的一兩句話有共鳴。年輕就讀了名著,你老了,你又覺得我年輕讀過這本書在不用讀了。其實有些書是反覆讀的。畢淑敏說,十幾歲的時候看的紅樓是看的愛情。十幾年之後看見的是人世艱辛。

第四應該讀什麼書?這些書都可以被我們拿來定義叫閑書,在什麼年紀讀什麼書,閑書的意義在於讓我們放鬆和休息,它是一種娛樂方式。有人喜歡看正史有人喜歡看一些比較輕鬆的東西都沒問題。

我覺得遇見什麼讀什麼就好,一切有緣法,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我覺得書和人也是有緣的,也許你朋友送的一本書就是你找遍書店沒找到的,當我們不用功利心去讀書的時候,我覺得,書和人也是有緣分的。


讀書要有質量,如果只是暢銷書就算了!讀書是要拓寬知識體系,豐富認知深度,好書都是很難讀,很難懂的,需要精讀,細讀,反覆讀,才能真正從書中學到精髓。

如果只是泛泛地讀一些小說,那就是消遣而已,和學習扯不上太多聯繫。


個人感覺書單很多,既是幸也是不幸,自漢到清受文化思想的鉗制,國人若想賞析家國情愁,那麼至宋已達峰頂。一輩子很短,一部《紅樓夢》也夠玩味一輩子,要洞悉人性,透析社會,觸及哲學的高度,那麼推開外國文學的大門,是我誠意的回答。介紹認識一下雷馬克《黑色方尖碑》


到底該讀什麼書,這個不好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怎麼讀,我倒是可以說說。

與書為師,與書為敵,與書為友。—— 李宗吾

我個人覺得,這是讀書的第一法門。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只有傳統文化的書有用,推薦《朱子治家格言》,《說文解字》,《三字經》,《大學》,《太上感應篇》,《了凡四訓》,《佛說善生經》《玉耶女經》《金剛經》《地藏經》。


推薦閱讀:

現代詩能否融進古風古韻?
《九州縹緲錄》里,狼主蒙勒火兒和欽達翰王呂戈·納戈爾轟加誰更強?
圓明園到底是誰燒毀的?
古人見過鯨魚嗎,古籍里如何記載?

TAG:育兒 | 讀書 | 教育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