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計》中的孩子真的變好了嗎?
《變形計》時隔2年後再次上演,只不過這次的播出平台從湖南衛視換成芒果TV。芒果TV復播的《變形計》3.0(已經播出四集),雖然保留原有的城鄉少年互換生活的故事原型,但它與此前的1.0和2.0版本相比,農村女娃麗姐和南京頑劣少年陳新穎的「搞笑」言論,以及節目後期剪輯(尤其是花字和BGM背景音樂)的娛樂化,竟然成為節目在社交媒體上的宣傳噱頭。一檔客觀上曾經承載著記錄中國城鄉分裂與差別的准紀錄片,如今改頭換面,利用社交媒體與彈幕文化重新裝點城鄉少年互換生活的沉重故事,令人感慨!
變形計1.0:普通人的奇蹟!
如果單純從技術層面衡量,湖南衛視2006年4月首播的《變形計》與英國第4頻道的《換妻》節目一樣,同屬生活互換類真人秀,側重於不同個體與新的生活環境之間矛盾的鋪展,而且在一種「可控的」結局的基礎上展開「失控的」碰撞——這也正是此類節目引發關注的重要原因。在節目的後期剪輯過程中,每一集都是在已經全盤知曉結果、製作方事先設計或符合觀眾心理期待的前提下,完成剪接並按照戲劇化的程序引向最終結局。最終結局就是「互換成功」,而「互換成功」的標準是,一定要「拍到城裡孩子內心有了改變」,只要「學會了感恩,就是成功」。
那麼,為何要做好「長線作戰的準備」,在城市孩子身上人為地製造「內心改變」,以製作一檔凸顯「質樸的人文關懷」的紀實類專題節目?2005年《超級女聲》之後,湖南衛視高層有意識地計劃「向高端受眾轉移」,以部分抵消因《超級女聲》而形成的「低俗」、「低齡」的文化標籤和公共形象。為此,湖南衛視啟用前湖南經視製片人李泓荔,遠赴英國籌備一年後推出《變形計》,試圖用互換的形式「真真切切地」記錄下存在於「我們身邊的一個秘密社會」,進而打造「貧富差距日益增大」的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的影像版」的《變形記》。第一季四集節目原本包括母女、村官與村民、城鄉教師互換等內容,不料,講述城市網癮少年魏程與青海農村娃高占喜的互換故事《網變》播出後竟然受到中宣部、公安部的電話表揚,並獲得湖南衛視2006年一號宣傳嘉獎令。宣傳部門的肯定、收視率的壓力以及原湖南衛視新聞中心多個團隊的相繼加入,推動《變形計》的重心從階層、代際與官民的互換體驗,逐漸偏移到城市與農村孩子的生活互換。《爸爸去哪兒》前總導演謝滌葵作為《變形計》早期的主力編導之一,曾撰文指出《變形計》是「我們在偏遠山區挖到的一劑良藥」,它應當承擔「專門治療讓很多家長失去信心的城市獨生子女病」的社會責任,使這些「嬌生慣養、五穀不分、好逸惡勞、精神萎靡」的城市獨生子女「內心有所觸動」 ,即便這樣,節目「最受益的肯定還是農村孩子」。從「階層的互動或流動」甚至「衝突」的「真實」記錄「窄化」為直擊城鄉差別這一「社會現實」的「紀實節目」,隨後「軟化」為服務於相對富裕的城市中產階層(「家庭條件一定要是中等偏上的」)的、「無害的」教育手段,節目目標的設立及其轉變,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在既定的宣傳口徑之下,節目有些反直覺地向觀眾嘗試「兜售」一種基於代際差異與城鄉差異的移情,以努力由上至下地實現跨階層溝通與理解這一「自賦的」社會幹預(social intervention)任務。
變形計1.0:普通人的奇蹟
從2006年第一季到2008年第五季,《變形計》在全台甚至整個電視業娛樂化的大環境下,始終沒有放棄「原生態的」記錄方式,堅持「粗剪」而非憑藉綜藝化的「字幕、畫外音」的後期工作製造笑點,誠如擔任前五季節目導演(製片)的梁書源始終拒絕《變形計》走《爸爸去哪兒》那樣的娛樂大眾路線。
第一季《網變》和第二季《成長之痛》兩期節目,都「真實」記錄了一個涉世未深的農村少年與一個網癮深重、並拒絕與父母溝通的都市少年之間互換生活後所發生的各種情況。這從根本上奠定了節目的未來走向:1)敘事遵循了一種日常的戲劇化模式—— 凋敝的農村與光怪陸離的城市,以及通過快速鏡頭喧鬧地展現了裹挾著慾望與享樂主義的高度現代主義(high modernism);進而2)節目有意地在極度不發達的鄉村地區與轉型中的城市之間製造某種張力,而被人為局限在生活環境的變化網路與暫時交換的青春歲月中的兩位少年,則成為了這種張力的再現客體;並且3)城市與農村少年的角色規定成型—— 來自鄉村的孩子心智成熟,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而成長於城市中產階級家庭的少年卻玩世不恭,亟待被規馴—— 貫穿至第十二季;由此4)節目經典的且充滿「正能量的」戲劇情節關係(crisis structure)固定下來,即當城市少年遭遇到鄉村地區貧窮的生活條件和設備簡陋的教學設備時,心靈受到撞擊,幡然醒悟,回家後緩和與家人的緊張關係並開始在學校發憤圖強(例如第一季《網變》中魏程打工掙錢給青海家庭的爸爸,最後離別下跪叩謝;第二季《成長之痛》中胡耿和父親最後冰釋前嫌等)。
然而,這一明顯迎合大多數擁有問題少年的城市家庭觀眾的需求與趣味的行為,仍然低調隱晦地「再現」了農民工與留守兒童這兩個當代中國的底層群體真實的生活境況或工作條件。在此之前,他們要麼長期在電視上處於隱形狀態,要麼在新聞與時事報道中享有嚴格框架的可見性。如今,這兩個被迫隔離的社會群體所遭受的情感創傷與精神失調為這個無劇本真人秀節目準備了最原始的一手材料。至少,第一季至第五季的《變形計》向我們提供了觀察鄉村的另外一個視角:今天的鄉村和城市是相互塑造的,我們無法離開鄉村去理解城市,也無法離開城市去理解鄉村。它的出現表明,在高層「熱衷於將西方商業化模式本土化,並有意培養該集團在未來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媒體集團」的背景之下,湖南衛視新聞從業者「當中大多數人在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還存在點鐵肩擔道義的激進,始終對弱勢群體保持關注」 ——這或許是對《變形計》2008年停播前的口號「普通人的奇蹟」的最佳註解。
變形計2.0:勇敢者的遊戲?
雖然2007年《變形計》在新加坡亞洲電視節上斬獲「 最佳真實電視節目獎」,它還是因故逐漸淡出熒屏。直到2012年,湖南衛視被禁止舉辦歌唱類真人秀節目、「限娛令」下發導致頻道編排戰略的整體變革,以及真人秀節目的日漸崛起,讓湖南衛視高層決定《變形計》以周間日播類節目的形式回歸,隨之改變的,是節目的口號 ——「一份來自遠山深處的力量」。2014年寒假第7季播出時,無論在網路點播量還是首播收視表現上開始呈現「火了」的態勢。但這個講述「王子與貧兒」的現代中國版故事在復播後的階段(2012——2015)里1)常規化與娛樂化的製作流程,釋放了一種「受娛樂冗餘所負累」的媒體情懷;2)社交媒體的發展,以及互換主角特別是城市孩子的「表演」及其動機暴露了節目「形式上的嚴重僵化」。
一方面,《變形計》的數位編導在公開場合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前期尋找城市少年作為節目參與者的過程十分困難,「曾經有三個月到處去找人,都沒找到一個適合節目的孩子」。不過,隨著2014年節目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城市少年在了解該節目的流程與性質後「抱著想紅的目的」報名《變形計》,希望「在參加節目以後利用高漲的影響力牟利」,節目客觀上為城市「富二代」提供一條另類的成名途徑。無論是第五季《少年何愁》的易虎臣,最引發爭議的第七季《山路彎彎》李錦鑒還是《母愛的呼喚》里跋扈的施寧傑,甚至是第十二季《青春的方向》「星二代」林子濠,他們只需要在鏡頭面前表演齣節目組和觀眾所期待的「浪子回頭」的橋段,就能比同時參加互換的鄉村「窮二代」更能贏得受眾的好感。更何況他們善於經營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節目一旦播出以後,擁有的粉絲數量急劇上升,他們一躍成為具有社會知名度的青少年,潛在的商業效應也隨後被全面激活。這與早期《變形計》的主人公在節目播出後所收穫的關注度明顯有別。
變形計2.0:勇敢者的遊戲
另一方面,《變形計》的常規化播出給節目組帶來巨大的生產和製作壓力——如何在7天甚至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孕育」或「爆發」出城市少年應然的「內心改變」,而非實然的「平淡」進展,謝滌葵主張應當「設計任務、真實記錄」,以符合湖南衛視高層所要求「真實劇(reality drama)的感覺」。從李錦鑒和施寧傑的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節目組在既定的戲劇情節關係的基礎上「強行」疊加了一整套嚴絲合縫的敘述結構:「農村是一個田園牧歌般的存在……農村有許多城市不具備的人性之美,比如人和人之間的信任」;「對城市觀眾來說(它)無異於一個純凈心靈的烏托邦」。在這套邏輯的調教下,編導削足適履地製造和引導「有意義的」事件,捕捉和選擇極致的情感表達的時刻:不僅凋敝、衰敗、貧窮的農村被節目製作者喧賓奪主地徵用為幫助城市少年獲得「善的品性」或「德性」的鏡像式的空間,他們更放任城市少年以內化的「東方主義」視角隨心所欲地「體驗」鄉村;「農二代」或「窮二代」的「苦」非但沒有透過媒體被完整地釋放出來,他們的發聲反而再次淪為城市中產階級「三觀」包裹下的社會向上流動的個人奮鬥故事:幾乎每位來到城市的鄉村少年都會被刻意安排「體驗」底層闖蕩的艱辛生活。節目剪輯有意逢迎這樣一種被結構化了的、不平衡的立場,從而使每一場生活互換顯得更加具有目的論的色彩,更加刻板敷衍,卻也更加化約易懂。
與之相對應,原本節目中客觀再現的市場化機制下中國不可逆轉的城鄉分裂與貧富分化的圖景,竟悄然返回到第一任導演李泓荔製作《變形計》時所期待記錄的「秘密的社會」,即不同社會階級之間的收入差距與矛盾。只是,如果讓城市裡的「蟻族」青年、或遭受大規模無產階級化的家庭的孩子而非富二代、星二代與鄉村少年互換,是否更能暴露中國三十餘年城市中心主義的現代化發展模式對城市與鄉村的雙重破壞?
變形計3.0:網綜化的城鄉互換故事
2017年復播的《變形計》儘管仍然以城鄉少年互換生活為原型,卻在這前兩期中採用了大量搞笑綜藝的後期剪輯手法:從一剪梅的配樂,到張迪發脾氣時的手游界面,從陳新穎進村時後期配上的「生命值」到「瞻前顧後式」、「自由落體式」、「自我鼓勵式」等花字。這與90後一代進入節目後期剪輯隊伍密不可分。這些年輕的後期製作者利用他們熟悉的網路辭彙重新包裝故事,增加該節目的不少笑料,順理成章地成為節目的宣傳賣點:例如節目組把陳新穎等人在鏡頭面前所表現的燒野草、撕棉被、偷錢抽煙等頑劣行徑,視為節目的「笑點」;將陳新穎的不適應稱為「變形吐槽大會」;非但沒有批評張迪的粗魯行為,反而配上「碾碎他們」的畫外音,把它們與網路流行元素結合在一起,無形中使他們的行為變成了合理的玩鬧。這一娛樂化與網綜化的舉措非但不是創新,製作者自作聰明地以此消解了節目原本的定位與訴求。
然而,看完前兩集,筆者的疑問在於,如果《變形計》1.0的主角是城市問題少年,2.0的主角是城市富二代,那麼3.0的主角是否存在變形的必要?特別是《變形計》真相版的推出,加深了筆者的這一認知。陳新穎的家庭固然不完整,但是第一集里他和媽媽的怒目相向甚至動手爭執的畫面,源自於媽媽阻止他聯繫爸爸的事實,所以到底是孩子需要變形,還是父母本身教育存在問題?
變形計3.0:變身網綜
接下來的疑問是,2017年《變形計》究竟是城鄉青年的生活互換變形,還是普通(而非問題)城市青年的鄉村生活體驗真人秀?作為城市青年芸芸眾生的一員,陳新穎、張迪等城市青年對鄉村的一無所知,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心理定式與認知框架,以及在遭遇鄉村貧困生活時的抱怨與毫無耐性,無形中使他們成為了該節目網路受眾的代言人,後者在與之同齡的後期剪輯組成員的「幫助」下,藉助城市青年的眼睛,獵奇地觀看與他們生活相去甚遠的鄉村生活,在產生通感效應的同時,強化了城市生活的正統性。
或許這麼理解,《變形計》3.0在社交媒體上的走紅,向我們展示了網路流行文化和城市青年代際文化遭遇鄉村生活時的種種「變形」和「不適應」,但年輕和網綜化的節目組,已經不願意甚至無力、無法處理這一宏大的命題,不如投機取巧,淡而化之,這一看似軟化實則激進的處理手法,它的欲求已不再著眼於未來,不再立基於守護鄉村的姿態,而僅僅立足於當下,當下城市文化以及與之相連的新媒體技術對鄉村生活的收編與改造。在此基礎上,城市青年、網路受眾與後期剪輯形成相對堅固的收視「同盟」。只是,這樣「變形」的《變形計》還能走多遠?
(龔蕾對本文最後一部分亦有貢獻,在此感謝)
作者:吳暢暢
編輯:耄耋
美編:黃山
盤點幾個變形記城市主人公的現狀
本人從變形記初期就一直看,發表一些個人看法。
1.易虎臣
我看的第一個城市主人公就是他,當時剛開始做節目,城市主人公並沒有像後來那樣那麼囂張跋扈,就是找那種家裡有錢不懂事愛玩不聽話的城市小孩,什麼有劇本啊這種的啊我們先不說,如今易虎臣也是一個微博上有一百多萬粉絲的小網紅,沒有參加中考去創業了,如今在做電競,還有一點值得說的就是他還做了慈善,去雲南昭通縣給那裡的小學校送了很多物資,個人覺得這個小孩本身就不算太壞。
2.韓安冉
當時爭議算是比較大的一個城市主人公,她堅持整容到底的信念,如今也是微博快手紅人,幾百萬粉絲。後來又經過幾次整容,經常在自己的微博打一些三無廣告,還開了淘寶店,事業可以說是比較順利,這幾年靠著變形記火起來,她也算是抓住了這個機會,不過網路上對她的攻擊還是有很多。
如今她已經變成了這個樣子,一張標準的網紅臉!
3.李宏毅李宏毅如今應該算是變形記中發展的最好的,走進了娛樂圈,先後拍了不少電影電視劇,2016年拍的電視劇 惡魔少爺別吻我,收穫很多粉絲。長相倒是沒有多大變化。4.楊桐
這個主人公我感覺應該算是我最欣賞的一個了,他上變形記的時候也沒有像其他的幾位那樣極端,就是父母不關心他,一個渴望被父母關心的小孩,2015年參加了湖南衛視的好好學吧,後來又出了個人單曲Go。如今人在英國留學,在微博上也有300多萬粉絲,不過大部分都是生活的分享,主要是人長的很帥,性格又好,所以圈粉無數。(啊,越長大越帥了)5.李耐閱如今在微博上幾十萬粉絲,沒事發發廣告,黑料真的太多了,很多網友都不買帳,不過網路世界真真假假我們這些路人也不用太認真。
還有很多城市主人公從變形記出來就變成了網紅,有的人很受網友歡迎,有的人卻利用粉絲圈錢,時間久了自然會被大家淡忘。
放幾張我沒說到的吧
李幼恩
陳佩雯
王晨正
結束!
聽一朋友說,他的同學演過這個,當時是為了表示叛逆少年在學校沒有朋友,形單影隻。節目組就早上五六點到學校去錄。果然是形單影隻。。。這個節目,這個必須有錢人,必須要贊助很多錢 才給拍 然後是按照他說的演,他會告訴你,什麼時候可以打攝像師,什麼時候誇張點 ,然後主人公就可以火起來了。。。畢竟真人秀節目,都是有本子的,無所謂變好變壞。。變形計當時火了一些富二代 ,只是可憐那些農村孩子,成為電視台的犧牲品。分享幾張當事人老師的帖子。
然後這是網上的新聞。。。
尷尬癌要犯了。。。
楊桐大概是參加變形計中城市孩子的一股清流,人長得帥,變好了也十分聽話懂事,其實小編真心覺得小伙之前也不壞呀,現在出國留學深造。偶爾還會直播分享留學趣事!
此前也是進軍過娛樂圈的,2015年,發行個人單曲《青蔥》。同年參與湖南衛視《好好學吧》錄製。同年發行《go》收錄於2015年專輯《成長記憶》中。同年再次參加《好好學吧》首次演唱《go》,沒聽過的小可愛們可以去聽一下,還蠻不錯的。。。。
但是,小編今天主要是想給大家來扒一扒當年紅極一時的綜藝節目——《變形記》里離經叛道的男男女女們,如今的妖魔網紅模樣!
第一位是是李幼恩,之前這樣:(右邊穿白衣服的)
而現在成了這樣,大家隨便感受下:
標準的網紅臉。
第二位,是咱們黃毛假小子——陳佩雯,小暴脾氣,看過變形記的寶寶們應該都知道吧:
曾經的假小子,現在卻成了鄰家大小姐:
而且哈,變成一個天天在微博上發雞湯和小廣告的三線非主流小網紅
第三位,是第一波變形記被捧紅的李耐閱。大家來感受下能扎死人的錐子臉吧:
甚至爆出,李耐閱借粉絲錢不還的醜聞:
退齣節目後,與父親鬧矛盾,然後直播自殘,真的是夠了!
到最後直接變成吸毒被抓...
小編我我還能說什麼呢?無話可說……
令人不得不提的是號稱「活到老,整到老」的韓安冉。
其實在說這句話之前,韓安冉就已經動了刀子了
她之前是這樣子的:
還被同學爆出來最原始的照片:
結果姑娘又嫌鼻子不好看,眼睛不夠大,鼻樑不夠挺...然後一而再再而三做手術。
現在已經成這樣了
韓安冉近照
而照片這位姑娘正是整容過度,滿身紋身,99年出生今年才17歲的韓安冉。作為時尚界的潮流范兒
再到後來,喜歡上了發床罩,尺度之大,不忍直視。不相信會是17歲姑娘能幹出來的事情。
但韓安冉算是《變形計》捧出來的網紅里最成功的妹子,經營幾年給自己倒騰出來200多萬粉
後因被爆男友馬文超花她的錢找小三兒,吸毒,還會打她,所以她直接在微博上公開與之分手。
據韓安冉和前任分手之後,又找了一個帥哥,雖然倆人看起來有點像,誰叫現在流行蛇精臉呢?
最後,放上幾張清流的照片給大家洗洗眼睛,別辣壞了
以前寫過一篇相關的論文,截取一些部分來表達一下我對這個節目的看法吧。
城市網紅加工廠,農村無辜孩子被消費 ——對湖南衛視欄目《變形計》的思考
從欄目中城市主人公的看,這的確是一個用心良苦的劇組。給了他一個良好的教育機會,去見識跟自己從前生活完全不一樣的苦難世界,讓城市主人公知道自己曾經揮霍掉的或許是許多人拚命努力也得不到的,從而開始迷途知返,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珍惜當下。但是對節目的農村主人公來說,是否太殘忍了些?十幾歲年紀,正值人生觀、世界觀養成時的孩子們,原本生活在單純無憂的環境下,卻突然被帶入一個全新的恍如夢境般的城市生活中去,短暫領略了城市生活的美好之後又被打回原來的生活中去。被告知只要你努力讀書發奮圖強就能過上這樣的生活。多麼荒謬的說辭,我很想了解當時農村主人公的內心想法,因為如果是我,我會想知道如果真的是努力讀書才能過上這樣的生活,那為什麼窮二代勤勞好學艱苦樸素卻走不出大山,甚至面臨輟學的境地,而富二代肆意揮霍貪玩墮落卻依然有愛他們願意等他們回頭的父母,依然能夠毫不費力地過上好生活?請平心而論,如果被互換的農村孩子是你,你的心裡會不會有那麼一點憤懣,會不會問一句為什麼,會不會覺得這世界如此不公平。同樣都是正值青春年少的孩子,怎麼忍心如此顛覆農村少年的三觀,難道不怕引起階級間的對立嗎?
《溫暖之痛》那期節目中有個片段,農村來的主人公胡若男因為新家庭的溫暖而陷入沉思。編導不但沒有進行安慰,反而繼續揭若男的傷口:「你是不是覺得你永遠不可能有他這樣的家庭?」、「你是不是覺得永遠沒有這樣的爸爸媽媽來哄自己」。的確是盡到的作為一個編導的責任,成功引出了他們想展示給觀眾看的內容。但是節目組完全站在城市人的角度來設想台詞,攝取資料,是否缺失了人道主義的精神,背離了節目組想要達到人文情懷的初衷?知道什麼是尊重嗎?節目中的若男只是一個孩子,不是博取收視率的工具,憑什麼把她內心的無助和痛苦放大給全國觀眾看,而後還讓她感恩戴德的感謝你們的報道,這是哪來的優越感?
《變形計》的宣傳語是「希望通過農村少年來改變城市少年」,內心不禁想質問節目策劃人:為什麼要犧牲農村少年的隱私和自尊來拯救失足的城市少年?這真是無比自私的做法。更值得關注的是節目組製造了一種城市少年就是叛逆墮落打架上網成癮、農村少年就是自強不息努力進取的假象。而事實上,你我都知道並非如此,少年之所以會叛逆,不是因為有錢,而是在教育上本身就出現了問題。節目對這一根本問題的避重就輕,容易拉大不同階層人士之間的隔閡,引起社會上仇富人群的加劇。在我看來,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絕對完美的人,更談不上短短一周的時間就能通過誰來徹底改變誰。正常的社會人際交往應該是彼此有缺陷的不同的人通過相處摩擦和碰撞來發現自身與對方的差異、審視自身的不足,達到相對融洽的相處關係,成為彼此的掘金人,使雙方都能從這段關係中成長、完善自我。
我非常好奇《變形計》為什麼只顧前期報道,鮮有後期追蹤。然後我自己去上網查找了一下當年變形記的主人公們現在都怎麼樣了。當年的城市主人公易虎臣,如今是一個微博有著近兩百萬粉絲的網紅,自己創業開公司、簽約自媒體。
李耐閱,已經整容到完全變了一張新臉,自殘、做微商也偶爾接戲。
韓安冉,借著變形計火了一把後整容變網紅,現在開網店賣衣服,粉絲也近兩百萬。
李宏毅算是已經踏向娛樂圈,微博上七百多萬粉絲,出道拍戲,上綜藝節目,發個人單曲,還出演了2016年大熱的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
當年桀驁不羈的城市少年們經過變形計的包裝,儼然都熟門熟路地成為了公眾人物,隨隨便便轉發一條廣告就是上千甚至上萬元的報酬。而當年那些信誓旦旦要好好學習,走出大山的農村孩子們,我找了很久,卻始終找不到有關於他們的消息。唯一找到的是節目改版前參加過變形計的一位鄉村代課老師—— 吳藝偉,他在參加了變形計第二季《不舍的村學》之後被鳳凰縣教育局以非法辦學的名義定性,代課29年,總工資才兩萬,吳藝偉討不到說法,最後他表示可以不要補償,但是應該給他個書面證明,肯定他是教師,但是仍然沒有。我在微博上找到了他,截取部分微博以供讀者感受:「這期最後午餐。2016年6月30日,武陵深山九龍小學。希望下期有午餐」;「城市孩子學習難,貧困孩子要飯難,平等了。
「為國忙,家成塘。堅持三十四年總工資不到女人打工一年的收入,還住在低矮危舊屋裡。嘿.....寫到這裡我真的覺得內心非常難受,我不知道這檔節目獲得那麼多讚譽的原因何在。勤勞善良又努力的農村主人公在短暫的報道之後,仍然在貧窮的環境中艱難維繫著他們的生活。而曾經桀驁不羈的城市主人公們經過短短的一段時間改造後立馬身價上漲,甚至進軍娛樂圈,前途顯貴。這到底是「變形計」還是「變星計」?
本文編輯:瑩瑩不動
楊桐,父母為了讓他過更好的生活,每天工作賺錢,卻忘了孩子最重要的愛與陪伴,諾大的房間,只有全部打開燈才不會覺得太孤獨,而鄉村媽媽給了她溫暖,也讓他理解父母,開始走上學霸的路上,參加過《好好學吧》,也靠自己考上了英國一個大學,是唯一一個變形之後看望鄉村媽媽的,他真的很努力,也認真的學吉他,最喜歡他的「怕什麼,老子有保險」那句話,和那個騎單車的男生,桐哥在,世界充滿愛,等你回來。????
李宏毅 李宏毅他在參加《變形計》之前比較放肆、整天遊手好閒、無所事事,脾氣暴躁,但是自從參加了《變形計》這個節目之後變得孝順、性格溫和,並且他還去拍戲了,拍戲都要熬夜,如果是以前的李宏毅去的話,就會覺得很累,不拍了。但是,現在的李宏毅,不管拍戲有多累,他都能堅持下來,所以我覺得他的變化比較大。????
《變形記》是一檔秉承換位思考的思維理念,讓城市和農村的孩子交換人生,體驗不同生活模式,從而達到改善關係、解決矛盾、收穫教益目的節目。但是播出這麼多季以來,《變形記》是否真的達到了原來的初衷,節目中的孩子是否真的變好了,這真的是很值得人思考。
楊桐,出國留學深造,考上英國阿貝中學,成了擁有幾百萬粉絲的學霸;易虎臣,踏出創業第一步,做慈善幫助他人,辦微商實現夢想;李宏毅進入演藝圈,參演《誰的青春不迷茫》.....《變形記》對於這些孩子而言,是傳遞著正能量的。但與此同時,農村孩子王林紅,嬌氣不可,指示哥哥干這干那,不是公主卻有著公主病;整容女孩韓安冉,「活到老,整到老」,如今成了瘋狂整臉的網紅;叛逆少女李耐閱,直播自殘,詐騙粉絲,最後更是吸毒被抓......參加完節目對於這些孩子而言,並沒有改變什麼,只是變得更加肆無忌憚。
《變形記》似乎間接成了城市孩子踏上網紅之路,出名的跳板,成了農村孩子被消費的一條途徑。原本單純無憂的農村孩子突然被帶到了恍若夢境的繁華大都市,短暫體驗了美好人生後卻又回到了艱苦的農村生活,究竟《變形記》對於他們這些農村孩子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更可笑的是,在節目結束後我們得到的更多是城市孩子的生活現狀,那些節目中淳樸的農村孩子似乎已被眾人遺忘,如今生活到底過得怎樣,我們無從所知。
《變形記》確實是讓人變形了,但是是壞變好了呢?還是好變壞了呢?
變形記中的孩子真的變好了嗎?
觀點1:說實話,這個節目對一些城市叛逆孩子並沒有改變。
比如去的一些女生,一如既往叛逆,整容啥的。某些男生現實中還吸毒……
節目的影響感覺有好有壞,總的來說,這個節目是一個正能量的節目,最開始是央視做的,但到湖南衛視這兒越到後來越變味兒了。成了一些城裡富二代出名的跳板?很多變形計主人公利用節目出名之後做微商,比如我關注的一個變形計主人公微博里發的全是幫朋友做的廣告,可能微博都不是他自己在經營了吧……
但不得不說這個節目有正能量的。那就是公眾關注的力量。楊桐,《變形計草樣年華》城市主人公,一開始只是因為顏值去看這期節目,後來,被他的善良所打動。他只是想要爸爸媽媽多關心關心他。現在的他擁有了幾百萬的粉絲,在粉絲的注目下,他靠自己努力考上了英國阿貝中學,成了學霸,他是梧桐們的驕傲,他說不會讓梧桐們失望的!這個正能量孩子,找到他自己最初善良的心。
還有一個正能量孩子就是易虎臣了。雖然他是比較早的那批變形孩子,時間也不長,但他現在很好,經常做慈善。最開始在做微商,現在他在自己創業了,滿滿的正能量!
觀點2:變形計只喜歡四爺,他曾經是王者,直到他的鵝被殺了,就喜歡四爺,和小時候的我簡直太像了,整天鼻涕成桶,冬天小棉襖的袖子一層黑黑的污垢,整天地上打滾,7歲上 學前班 之前一直都是開襠褲,寒冬臘月上身都只穿一件秋褂,所以現在鼻炎纏身,打架鬥毆上樹掏鳥,還是穿著開襠褲,好了,來一張小時候的相片。
觀點3:我覺得李宏毅變的也很成功,剪掉了長頭髮,陽光了很多,在青芒里表現也很好,蒙古拍霍去病是還發快手說他想回家,還有視頻幫媽媽做飯,總之,我覺得他很努力的在該變了,真的很喜歡他。
觀點4:我在上高中的時候看了《變形計》,感覺還不錯。我感覺節目裡面有部分城市主人公變好了,但不包括全部,不如頗受詬病的李耐悅,這個女孩非議比較多。感覺比較好的還是李錦鑒那一期吧,變化比較多,後來隨著拍的主人公拍的越來越多,我感覺有很多像是套路,偏於商業化,所有的城市主人公永遠都是很囂張,到最後變行成功懂事。拍完這些之後,可能這些城市主人公有所改變,但更多的是那些農村的善良懂事的孩子們,像做了一個童話版的夢,一切都那麼突然。希望節目的播出真的可以讓他們改變,帶來的不只是商業利益。
觀點5:一部分吧,是相對而言的。也許城市主人公在參加變形計的同時在山村的生活領悟到了什麼,節目中你能看到他們一時的改變,也許這個改變能堅持很久,最終他們會變的更好。從變形計最早的易虎臣開始,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城市主人公是《此間少年》那期李宏毅和《草樣年華》的楊桐, 一方面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出鏡率較高,另一方面是他們在節目中展現出來的一開始的反叛和最後的懂事。他們讓我感覺到的是真的改變,他們在朝著自己的夢想更加努力。
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城市主人公,比如韓安冉,走上了整容的道路以後就再也回不來了,很多事情一個節目並不能決定什麼,更多的看每個人對自身角色的認識,以及對家人的承擔。
但是我所知道的都是城市主人公的故事,農村的主人公在參加完節目之後就被很多人遺忘了,沒有任何他們的消息,現在發展的怎麼樣,很多都是無從得知的,節目更多的讓我覺得只是為了收視率,忽略了一開始的初衷。
觀點6:變形計我看過第一季和第二季。以後的我不敢說怎麼樣,只談看過的。
首先這種互換生活過於被設計。可以理解被設計有節目表演的需求,但這種被設計就一定是不真實的。就像所有綜藝節目一樣,導演的劇本要求決定了事件的走向,那麼結果就變成可以預知的。所以每次結果基本都是大歡喜的結局。到後期也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了。
其次,變形計是外在變化還是內在變化?這個問題看似解決了,其實更多的還是外在變化多一些。一個人對社會的認知是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理解和轉變的,不可能在一個月的時間就會認知有飛躍性提高。出現那樣好的結局恰恰說明是被設計的。
第三,如何面對農村和城市的巨大差別,不是一個節目組能說清楚的。這個問題很大,不是簡單化就能說明白的。我們應看到缺陷看到進步,也看到差異。
最後,變形計初衷還是不錯的,起碼給了展示的平台。至於那些孩子,我覺得會給他們一次不一樣的經歷。至於改變,老天才能知道!
還記得以前參加過《變形計》的孩子們嘛?他們中很多人的畫風變得簡直不要太多!曾經說過「為了美可以犧牲一切」的韓安冉,前段時間也因為分手鬧得沸沸揚揚!參加完節目後的他們現狀如何,一起來看看吧。
羅先旺:貴州大山裡那個個子不高的布依族少年,如今考上了貴州師範大學,一腳踏進了都市。
高占喜:從高原走下來的青海農村少年,經歷城市的生活,要努力讀書走出大山,十年後他以全年級第三的成績考上湖南師範大學
易虎臣,在交換的7天里,懂事很多,許多網友對他評價很高,現在他開始做慈善,捐獻物資,自己創業
楊桐一年後又回到農村看望「媽媽」,去年九月,楊桐去英國留學,看微博已經成為一名積極向上的陽光少年
李宏毅2015年8月參演《學姐知道》,今年更是主演了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徹底出道了。
李耐閱,整容、自殘,曾參加了微電影《誰的青春不叛逆》,還有傳言說她會出演《歡樂頌》第二部!已徹底變網紅。
韓安冉因為父母離異變得叛逆,並放話要活到老整到老,每個月都要補玻尿酸!現在走上了網紅的道路,還開了網店。
小黑還是很黑,去了天堂,他的病是腎上功能不全,最後因為他的先天性遺傳糖皮質激素缺乏症,年紀尚小,便離開了人世。
推薦閱讀:
※劉在石在韓國的人氣相當於中國的誰?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爸爸去哪兒5》中的嗯哼?
※《我是歌手》為什麼這麼火爆?
※為什麼撒貝南現在一直在參加各種綜藝節目?
※你們覺得小泡芙顏值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