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心理諮詢師,你在開始直接和來訪者工作之後,對倫理守則有哪些新的理解?


從業後最大的感覺是,我過去對何為倫理幾近無知。

當然我知道所有從業的設置和倫理規範要求。但那時候僅僅是知道而已。

就像沒有見過海的人,可能看過照片、錄像、文學和音樂對於海的描述、科學對於海水成分的研究......知道得再多,也僅僅是知道而已。

一個剝離體驗的抽象概念,在脫離具體的情境之後,只能是一個乾巴巴的概念。

由於沒有置身情景的經驗,大部分的時候我只會考慮「是否遵守到」的問題,而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為何要遵守、以及更重要的:為何來訪者有時會想要挑戰倫理

心理諮詢,真的是遵守倫理就萬事大吉了么?

虛構案例:來訪者想給諮詢師介紹新的來訪者,被諮詢師以雙重關係為由拒絕了,然後這位來訪者本身也不來了。

這裡諮詢師在倫理守則上並沒有犯錯,但卻在並沒有真正給出機會和來訪者探索和理解具體的這一個行為,在這樣一個特定來訪者以及特定的諮詢關係中意味著什麼。來訪者可能是一個性格自卑的人,在諮詢中受到了鼓舞,花了很大的勇氣才敢向別人推薦自己的諮詢師,而諮詢師的回絕無視了這樣的努力以及來訪者內心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一點好的感覺;來訪者也可能非常的認可他所身處的家庭文化,這種文化建立在非常親密的家友關係之中,在求助上介紹自己認可的「熟人」十分常見,也從來沒認為多重關係是個問題,諮詢師的態度讓他感覺到對方並不能理解自己,那也很可能意味著對方並不能夠幫助自己去到想要達到的目標;還有可能,來訪者帶來的人是他認為的,和自己的問題密切相關的人,而把諮詢師的拒絕理解為對深入解決問題的拒絕......

我們可以看到,在缺乏具體的人、關係和情境之下,我們對於倫理守則在那一刻,對咨訪雙方的意義和價值是無法判斷的。

倫理當然需要遵守。但倫理為何而守,要如何遵守,卻是我開始從業之後才開始逐漸理解。並且越是思考,愈發覺得這是一個無法被完整為回答的問題

而當我轉換了對待的態度(從乾巴巴地遵守「知識」到思考意義和執行的藝術),我開始審視我所設下的每一條諮詢設置:

  1. 我的工作室設在住宅小區的單位,這會帶給來訪者怎樣的體驗和感受?
  2. 我會和來訪者簽訂一份長達兩頁的諮詢協議(在首次訪談結束,雙方確定有繼續工作的意願後),這份協議會給諮詢帶來何種影響?
  3. 我會對沒有及時請假的缺席收費,這會向來訪者傳遞什麼樣的信息?
  4. 我從未對諮詢設置「療程」,但建議來訪者在決定結束前至少多工作1-2小時作為回顧,來訪者會怎麼看?
  5. 我自認給了來訪者很多自由和自主權(通過相對彈性的設置),但是他們都會認可我的做法么?
  6. 我通常會在月末收費,這樣的方式是否適合所有人?
  7. 當我漲價的時候,價格的漲幅和與來訪者的溝通是否做到充分與合理?
  8. 我針對遠程視頻諮詢制定了比較詳細的附加細則,這些細則背後的願望是什麼,這些願望是否很好地為來訪者所理解?
  9. 當我決定轉介時,我是在履行還是逃避作為諮詢師的責任?來訪者的利益是否始終被放到了最優先的位置?
  10. 當來訪者告訴我他們過去所了解的諮詢設置和我這裡的不同時,我需要思考和注意什麼,怎樣的回應或者處理才是合適的?

只有在我認真思考這些問題並且嘗試給出我自己的、階段性的回答時,我才真正有了自己「入行了」的感覺。

(初稿於2017-07-05)


謝邀 @在焉

關於這個問題,我最深刻的體會是規則的遵循,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比較清晰,諮詢師容易找到合適的界限和約束。但是規則的存在,尤其是對於規則的原理和出發點的理解,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幫助你在一些比較模糊的情況下做出適合的判斷與選擇,因為諮詢工作中總有一些場景是並不那麼清晰,無法直接套用規則的。

另外一個方面,心理諮詢師面對著一個越發複雜和多樣化的執業環境,這是許多倫理準則的設置無法涵蓋到的,所以我們面臨的模糊場景會越來越多。站在為來訪者服務的角度,模糊性和不確定性也是他們需要面對的情況,所以我們作為諮詢師自己是如何把握模糊性的,也將會對來訪者起到示範作用。

帶著這樣兩點考慮,結合到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工作倫理守則(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工作倫理守則_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專業機構和專業人才註冊系統-臨床心理學會,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以下簡稱守則),我分享幾個例子和我個人的判斷處理方式:

情況一:送禮行為

1.3 心理師應依照當地政府要求或本單位的規定恰當收取專業服務的費用。心理師在進入專業性工作關係之前,要對尋求專業服務者清楚地介紹和解釋其服務收費的情況。不允許心理師以收受實物、獲得勞務服務或其他方式作為其專業服務的回報,因為它們有引起衝突、剝削、破壞專業關係等潛在的危險。

所以說除了諮詢費用以外,諮詢師是不應該接收其它來自來訪者的物質支出的。但是在諮詢工作中,有時候的確會遇到來訪者為你買咖啡飲料,或者其他禮物的贈送,已經拿到諮詢室了,你會怎麼處理?

我遇到比較多的是自己買咖啡的時候會順便帶一杯給我,也有極少數時候來訪者會帶來其它類型禮物。第一反應肯定是不接收,但是這裡有涉及到幾個問題。第一,和來訪者明確諮詢關係的規則,就是除了諮詢費用以外不應該有其它物質交換,這是對諮詢關係尤其是對來訪者的保護,你需要把這個道理和來訪者解釋得很清晰。第二,送禮行為放在諮詢關係和諮詢進程里是否有特定的含義?例如來訪者希望彌補上次諮詢留下的自責情緒,或者在建立諮詢關係的時候感到害怕,希望物質補償諮詢師來拉近關係?送禮行為的產生,一定要和來訪者討論背後含義和感受。第三,拒絕接受是絕對的嗎?在明確了關於諮詢中送禮行為的各方面問題,並且來訪者表示未來不會再有之後,已經帶來的比如咖啡這樣無法回收的贈送,我會帶著尊重對方付出和感激的情況下接收。

這裡還有另一個問題是,現在許多知識付費平台出現,有時候遇到來訪者在諮詢之外的其他平台上給你打賞或者產生消費怎麼辦?尤其如果在值乎上面付費提問,並且是對方主動明確自己身份的情況下。我的處理方式一般是,如果我知道對方是來訪者,我會拒絕收費和回答,並且鼓勵對方把問題放在諮詢里去探討。這方面問題目前我還沒有遇到不好處理的情況,但我感覺會是一個諮詢師倫理準則在新的環境下需要適應的方向。

情況二:價值中立

1.5心理師應尊重尋求專業服務者的價值觀,不代替對方做出重要決定,或強制其接受自己的價值觀。


不替對方做決定是一個基本的職業素養,也是不斷需要和來訪者明確的。但是強制接受價值觀這個問題就更為模糊一些。強制是肯定不會有,但是價值觀是否必須隨時保持完全中立?我遇到的最典型情況就是來訪者遭遇到來自伴侶的情感操控或者欺騙,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內化了對方的邏輯,甚至形成和諮詢師的對立,為自己伴侶辯護等。

這樣的情況下,一定程度的自我價值觀披露,或者至少是自己觀點看法的披露我覺得是有必要的。因為來訪者已經失去是非辨別能力,如果持續地引導她去探索,可能會一直讓她處在困惑中。在說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的情況下提供自己對情況的評估和看法,有的時候是很有助於來訪者重建自己的立場的。當然我認為這種自我披露僅限於這樣的特殊情況,一旦來訪者開始主動重建和強調自己立場,諮詢師的自我披露應該立刻能夠收的住。

情況三:雙重關係

1.7心理師要清楚地了解雙重關係(例如與尋求專業幫助者發展家庭的、社交的、經濟的、商業的或者親密的個人關係)對專業判斷力的不利影響及其傷害尋求專業服務者的潛在危險性,避免與尋求專業服務者發生雙重關係。在雙重關係不可避免時,應採取一些專業上的預防措施,例如簽署正式的知情同意書、尋求專業督導、做好相關文件的記錄,以確保雙重關係不會損害自己的判斷並且不會對尋求專業幫助者造成危害。

雙重關係在很多情況下很容易明確和避免,但是有一些情況會比較難,比如付費知識平台上,來訪者同時成為你的客戶,或者是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報名參加你的線上線下課程、講座等等。由於我的來訪者招募不少來自微信公眾號,而來訪者們也會關注我出席的講座等活動,所以在線下活動時經常會遇到來訪者。比如在某個工作坊里遇到了自己的來訪者,應該如何處理?因為活動報名不是由我控制,所以我無法事先知道,只是到了活動現場才發現。

另外一種情況是來訪者會在諮詢之外閱讀了解諮詢師的其他內容輸出,例如微博,文章,電台節目等,從而形成一些對諮詢師的印象,推測和看法。互聯網時代的個人隱私很難保護,有的來訪者也真的會去深度研究諮詢師的在線信息。不論是怎樣以怎樣的形式在諮詢之外發生了互動,肯定都是會影響來訪者對諮詢師的印象。這類的情況都需要在諮詢中和來訪者探討,澄清,例如專欄文章的觀點是針對大眾普遍現象發表,不代表諮詢中對來訪者的具體情況的判斷。

總之我認為,諮詢師倫理守則劃定了工作的最外層邊界,但是在這層邊界和實際的諮詢工作之間還有許多的灰色地帶。要如何把握,就需要結合經驗,個案情況,來訪者需求,督導意見,自我覺察等多方面綜合判斷了。


我認為倫理是來訪者福祉、不傷害來訪者原則、道德、法律互相衝突協調的一條寬泛的灰色地帶,而不是一條黑白分明的界限。
無腦地刻板根據某一條倫理守則一刀切,本身是有違倫理的宗旨的。在具體工作中,倫理是更細膩的東西,需要根據具體的客觀狀況和個案狀況不斷地思辨,然後做出決定,並且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我對於諮詢中的倫理的理解是:儘可能做到不利用/不剝削/不傷害。而這聽起來非常簡單和基本,做起來卻未必容易。比如:不在諮詢中滿足自己自戀的需求;被認可被重視的需求;成就感與控制的需要;親密關係的需要等。作為諮詢師,我們在諮詢中除了來訪者為此次諮詢支付的費用外,不可主動尋求其他隱匿的情感滿足或其他性慾、金錢等的獲益。
在對新手諮詢師做一對一督導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一部分。比如,有人問,我是不是開始兩個小節要說一些很厲害的話拿住ta?或者想督導的問題全聚焦在我怎樣才能說出一個很厲害的解釋讓來訪服我,或我怎樣才能留住來訪者?
在與同行的溝通中也常遇到這一部分,比如有的同行在參加精神分析學院的受訓,需要一個或幾個滿足特定要求的長程或高頻的來訪才能畢業。ta為此只收取了該來訪較低的費用。當來訪突然中斷/結束諮詢時,諮詢師會感到非常憤怒。或當諮詢師想要公開出版某個案的工作過程;或因諮詢師個人學習的需要想要錄音以報督導討論,而需要徵得個案的同意時。都需要格外留意此舉對於移情/反移情的動力性影響。
而這些部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諮詢師的自律和個人議題的修通。尤其是長程動力取向,一對一督導和個人分析是標配。我近三年來一直保持了有兩個一對一督導,一個國外的一個國內的。個人分析也接受了超過五百小節。個人覺得幫助很大。當然這也與我的工作量很大有關。目前每個月的個案諮詢工作量在一百小節上下。題主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發展階段按需選擇~


謝 @在焉 邀。

無法列全,列舉幾個常見的。

1. 肢體接觸

有些病人,在結束session的時候,也許出於感謝也許出於感動也許又出於對你工作的認同,會猝不及防給你來個擁抱。

倫理告訴我們,跟病人不能有身體接觸的。

2. 送禮

很多病人,也許出於感謝也許出於感動也許又出於對你工作的認同也有些出於他們自己的模式,會送給你禮物。倫理告訴我們,要中立,只能做對病人有利的事,不能因為自己本身的慾望做謀取私利的事。

3. 被病人喜歡上

有些病人,無法抑制地喜歡上自己的治療師,覺得是真愛。倫理告訴我們,要中立,只能做對病人有利的事,不能因為自己本身的慾望做謀取私利的事。

4. 病人在診所遇到(此處不包括住院病人)

很多治療師是超額工作的,所以日程都是很滿的。但是再滿的日程,病人與病人之間通常會留出10分鐘的間隔,除了確保休息換腦,更重要的是避免病人互相遇到。當上一個病人完全無法準時結束,下一個病人又對於準時的解讀是早點到比較好的時候,很難避免地會相遇。倫理告訴我們,保密協議,就算親媽親爸都不能知道自己親生孩子什麼時候會在治療師地方做治療。

倫理道德的底線不是靠一味地做到不近人情來堅守的。底線要有的,規矩要有的,人性溫度也是要有的。

做著走入人最內心的工作,不可能做著完全不近人情的事。我喜歡我精神分析師之前跟我說的比喻,其實就是我們中國人說的「如履薄冰」吧。

框架在倫理道德中,而度在每個從業者心裡。


送禮的
約飯的
認兄弟的
情色勾引的
言語性騷擾的
拉你企業入伙的
......
遇到情況,可能會是多方面的,各種精彩無限。
做為一名諮詢師,要遵記各種職業道德,多些自我覺察,多問些為什麼,多些督導,不越雷池半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透露來訪者信息是不對的。

打聽別人的諮詢內容也是不對的。

評論別人的諮詢對錯更是不對的。

————幾天之後的更新————

其實我一直想知道倫理這個東西是怎麼出來的。畢竟其他諮詢行業對倫理的要求沒那麼嚴格(我同時也不認為心理諮詢比別的諮詢要高尚或重要,都是為了共產主義事業)。

思前想後,也許只有在心理諮詢中,倫理問題是諮詢有效性的一部分。

律師睡了自己的僱主,並不會妨礙他發揮自己的法律知識;

企業管理諮詢者睡了創業公司的年輕女領導,也並不妨礙這名女領導將公司繼續開下去;

但是心理諮詢師如果睡了來訪者,則會直接影響諮詢效果。


也許在世間辣么多的行業中,唯有心理諮詢行業,是靠著從業者和顧客之間的關係開展工作的,所以倫理才會如此重要。


兒童輔導中對兒童個案諮詢信息的保密非常重要,包括向其父母的保密。


其實不光是心理諮詢領域中的倫理守則,對任何領域來說,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係都是一個非常值得被討論的問題。為了回答題主的問題,我們也採訪到了簡單心理平台上的兩位諮詢師。

首先,我們想要感謝抽時間接受採訪的庄麗王曉紅兩位諮詢師:

  • 庄麗,簡單心理認證諮詢師,目前在上海普陀區執業
  • 王曉紅,簡單心理認證諮詢師,目前在湖北武漢執業

我們根據各位老師的回答,整理了以下答案,和大家分享:

第一,實踐中的倫理守則是較為靈活的,但是依然也是有清晰底線的。

在直接和來訪者工作之後,其實就會發現對倫理的討論經常很難有非黑即白的定論

實際工作中的倫理,其實會比書本上所介紹的要複雜的多。在實踐中,對倫理的把握其實需要一定的彈性。因為倫理問題中,會出現許多模糊的部分,或者可以稱之為灰色地帶的部分,這些地方其實就是需要諮詢師自己去拿捏的。實踐中的倫理不能是冰冷的東西,它需要是有個有溫度的東西。

不過,儘管實踐中的的倫理處理需要靈活的部分,但是清晰的底線也是必不可少的。

王曉紅老師說,概括起來,倫理規範只有一條,那就是不能剝削來訪者的利益——這既是最高的諮詢倫理的指導原則,也是最基本的倫理底線,這一原則貫穿諮詢的始終。這一指導原則幫助我們處理諮詢中的各種突破邊界的現象,例如,送禮物、色情誘惑、軀體接觸等等。它始終提醒我們,對界限的侵犯和破壞將會傷害到來訪者。但同時,一個完整且健全的諮詢設置與諮詢框架不是鐵板一塊,它是人性的,當有超越邊界的事情發生時,諮詢師也應積極去思考其中的意義。

第二,開始實踐之後,諮詢師會更加關注涉及倫理的行為的背後意義,對倫理守則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庄麗老師提到,關於倫理守則,做諮詢師的時間越久和最開始理解的越不一樣。最開始,倫理守則可能只是一個僵化的行為規範,但是隨著對諮詢師這個職業的理解越來越透徹,就會慢慢發現,要關注的不僅僅是倫理相關的行為本身,也要關注行為背後更深的影響,關注這些行為會不會對來訪者有幫助,或者有傷害。

從業時間越久越能意識到,倫理守則其實並不僅僅是我們腦子裡面的一個原則,而更多的是我們能夠理解、也能夠更深體會到的東西。

對此,庄老師舉了一個來訪者給她送禮物的例子。

剛開始做諮詢時,老師可能會直接拒絕說:「我是不能收這個禮物的,這是倫理守則要求的。」這樣的做法雖然沒什麼錯,但更深的理解就會發現來訪者的禮物具有更深的心理動力的意義。庄老師說,現在再發生這種情況,她就不一定會馬上把禮物退回去,而是會選擇先接過禮物,再和來訪者進行一個討論。

這樣一來,來訪者感覺到的不會是一個很冰冷的邊界。Ta會感覺到你對他的願望,想法和興趣,也更能感受到你對Ta的理解和關注,這個時候再告訴Ta這個禮物不能收,才會更加合適。另外,禮物其實具有的動力學的意義,分析背後的意義,才能更多的幫助到對方

王曉紅老師提到,真正開始接觸來訪者之後,對倫理的遵守其實更加嚴格了,也更理解了倫理守則為什麼這麼重要。比如,如何理解不能剝削來訪者?一個要求和諮詢師擁抱的來訪者,她們會把擁抱諮詢師當成是一種自然的情感,而對於諮詢師來講,要思考的是,這真的是對來訪者有價值的一個舉動嗎?理解來訪者想要擁抱的意義本身,比給她一個擁抱更重要。而接受擁抱本身或許會在無意識當中鼓勵了來訪者做某種破壞性的事情。

第三,諮詢師們在實踐中領會到,倫理守則的存在不僅是對來訪者的保護,也是對諮詢師的保護。

真正的諮詢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倫理兩難,因此諮詢師可能會面臨一定的風險,這個風險有時來自來訪者,也有時也來自同行的誤解。為了避免這樣的風險,就可以把倫理守則就可以作為保護諮詢師的一種工具。

比如,當來訪者非常喜悅或者非常悲傷的時候,可能非常希望和諮詢師擁抱。但由於擁抱這個看似簡單的行為在諮詢中可能涉及了非常複雜的邊界問題,對諮詢師來說應該盡量去避免。這個時候,諮詢師就可以以倫理守則為由,與來訪者說明和探討避免肢體接觸的原因。這個時候,倫理守則其實就起到了保護諮詢師的作用。

最後想說的是,心理諮詢實踐中的倫理,既包含需要被靈活處理的灰色地帶,也有著清晰不可逾越的底線——但無論如何,它都應當是一個溫暖的,保護性的邊界。不論是倫理守則本身,還是處理倫理守則的方式,都應當是以幫助來訪者為目的。

在實踐中,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和理解,這些倫理守則背後的意義。

——這是回答結束的分割線——

在國內做心理諮詢師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遇到有自殺傾向的個案如何干預?

「高危行業」中的心理諮詢師如何自我照顧?

你要的專業靠譜內容,都在這裡啦: 簡單心理Uni - 最有態度的心理諮詢學習社群

我們還有公眾號喲~ 關注簡單心理Uni (微信號:jdxl-uni) ,就能和大咖諮詢師一起輕鬆讀經典,參加全國諮詢師的線上/線下分享會與大爬梯,與3萬+成長中的諮詢師一起學習一起飛!


倫理是心理諮詢的根基。諮詢技術和理論可以因為流派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倫理都是一致的。
我認為倫理中最重要的是
1、保密原則:來訪者需要知道所有他跟你說的話都是被保密的,這樣他才能夠信任你,才會在諮詢關係中感覺到安全。

2、避免雙重關係:雙重關係會對咨訪關係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一旦咨訪雙方在諮詢室外發展出了其他的關係,那麼咨訪關係很可能就破裂了。


3、對設置的堅守:你能相信一個在咖啡館接待來訪者的諮詢師說他做的是心理諮詢工作嗎?


瀉藥。
還沒接案子,在單位打雜中。
心理諮詢師和來訪者之間的關係,其實也就是種僱傭關係。這種僱傭關係本質上和健身教練沒什麼太大區別。健身教練是幫助會員去健全自己的體魄,而諮詢師是幫助來訪者改善自己的心靈。

那麼諮詢師的倫理呢?說白了就是一句話,我們是為了幫助來訪者,而不是傷害來訪者。在法律規定的範疇內,不做任何傷害來訪者的事情,就是最重要的倫理守則。

我們要嚴守來訪者隱私,不能跟無關的陌生人談論來訪者的癖好隱私來做談資。

我們要盡量避免和來訪者進行諮詢關係以外的交往,保證諮詢效果。

遇到移情要做到及時處理,如果自己沒辦法處理一定要及時轉診,避免對來訪者造成心理傷害,更不能借著移情和來訪者發生親密關係。

對於來訪者之前做的心理諮詢不做評價,以免對來訪者造成二次傷害。

不給來訪者貼標籤,有些類似冷讀術之類的技巧千萬千萬不能用。我們不是出賣色相的pua,不能做那種忽悠人的事。

不能為了收費,讓來訪者做無關的測試。每個用作參考的心理測試都要說明這個測試的意義,徵詢來訪者的意見。

選擇適合來訪者解決心理問題的療法,如果這種療法自己做不來,及時轉診。既不能強撐著做這種治療,也不能用自己熟悉但是不適合來訪者的治療方法。

有些可能有危險的治療方法,要和來訪者商量清楚,簽訂協議並且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避免出現危險。

無論如何,別誇大心理諮詢的功能。畢竟我們只是輔助者,求助者的心理問題需要他們主動去解決。依賴諮詢來達到解決心理問題,永遠也解決不了問題。

能想到的就這麼多,想到再更。
不忘初心就好,以上。


心理諮詢師與來訪者就如兩條相交的直線,僅有一刻(一時)相交,從此人生陌路!這就是倫理!


來訪者,或者說人的行為習慣

會想社交滿足口欲時候請心理諮詢師吃飯

會在退行想到碰觸和支持時候想碰或者想心理諮詢師碰一下

會在自身隱秘幻想渴望無法述說的時候來好奇和詢問心理諮詢師的個人生活

會送一些帶有自身幻想的禮物

會在某些特定節假日出現,通過心理諮詢師處理內心涌動

……

所有這一切說出來的時候要考慮背後的動力,理解、言語化裡面的情感和幻想

而不是見諸行動

所以說設置不只是保護心理諮詢師,更是保護和來訪者的心理諮詢工作穩定順暢進行。

設置是基於倫理道德

倫理從一開就展現,接來訪者的時候評估是否屬於自己有效工作範圍內,諮詢目標是否對方心理諮詢,工作中對方的利益福祉最大化同時也不傷害自身…… 結束時候不拖延……

開始的時候來訪者是否能賦權明白自己權力義務責任……是否知道自己有權隨時終止和接受轉介……是否知道在言語範圍內的自由……
這些也都是倫理……


做一個心理諮詢師,倫理是干萬不能丟的。一個民族意識形態的形成,是幾干年的沉澱,它深深植入國人的血脈。也就儒家孔子,孟子的人倫論。五常:仁義禮智信。天地君親師。五德:溫良恭儉讓。以及孟子的性善論,等等……。沒有這些別人會認為,不明事理,目無尊長,狂妄自大。


保持價值中立,這就是原則。


我個人一直覺得,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或者從事心理學相關工作的人,永遠應該保持這樣一種心態,就是第三者,或者無關者的心態,其實這是一個很微妙的心理操控過程,以第一人稱體會患者的心路歷程之後,在跳出來轉到第三人稱角色,患者的人生其實和你無關就好。


推薦閱讀:

如何界定心理諮詢中「正常詢問」與「性騷擾」的邊界?
不敢谈恋爱了是什么心理?
心理諮詢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我得不到答案?
感覺自己一無是處,越來越絕望,感覺自己快要崩潰了?
舉報猥褻過自己的老師,父母強烈反對並打壓,現在我該怎麼處理這件事?

TAG:心理學 | 心理諮詢 | 心理諮詢師 | 諮詢心理學 | 心理諮詢倫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