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吃水果對身體有害嗎?
水果中往往含有比較多的糖分,長期吃水果,是否與長期喝含糖飲料一樣,因為過量攝入糖,而對身體有害呢?
高票的說法我不太同意。
「 人的身體其實是非常智能的。
如果完全排除主流或非主流以及廣告宣傳的影響,完全只聽從你內心最自然的聲音,最終發現你的確是很喜歡吃水果,那麼就說明水果吃了對你是有益的,你的身體需要它,反之就不必吃或者盡量少吃,因為你的身體不怎麼需要它。」
小孩子的輔食里一般建議都有水果(果泥), 但很多孩子會習慣性的拒絕吃水果,或者討厭水果的氣味和口感,怎麼辦?遵循寶寶的內心?那很多寶寶還不喜歡吃蔬菜,也得遵循?
亂彈琴。
一、先說糖
美國農業部每5年頒布1部《美國人膳食指南》,最新版《2015~2020年美國人膳食指南》建議,每天來自添加糖的能量應少於食物總能量的10%,而當前美國人平均每天從添加糖攝取的能量佔了食物能量的13%,大部分人都超標了。世界衛生組織也發起了限制糖攝入的戰爭,2015年頒布的《成人與兒童糖攝入指南》給出了比美國膳食指南更加嚴格的建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一生當中減少遊離糖的攝入(強烈建議)。對成人和兒童,世界衛生組織都建議把遊離糖的攝入減少到少於總能量攝入的10%(強烈建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將遊離糖的攝入進一步減少到低於總能量攝入的5%(有條件建議)。
比較美國膳食指南和世界衛生組織指南,會發現二者略有差異。
美國膳食指南針對的是添加糖( Added sugars are sugars that are either added during the processing of foods, or are packaged as such, and include sugars (free, mono- and disaccharides), syrups, naturally occurring sugars that are isolated from a whole food and concentrated so that sugar is the primary component (e.g., fruit juice concentrates), and other caloric sweeteners ),指的是加工、烹飪時添加到食品當中的蔗糖、糖漿、果糖、葡萄糖、蜂蜜、麥芽糖等各種糖類甜味劑,並不包括食物中天然存在的糖。
而世界衛生組織說的遊離糖(http://www.who.int/nutrition/publications/guidelines/sugar_intake_information_note_zh.pdf?ua=1) 指的是廠商、廚師或消費者添加到食品中的單糖(包括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和雙糖(主要是蔗糖),以及蜂蜜、糖漿、果汁和果汁濃縮液中天然存在的糖。
主要的差別在於:果汁、果汁濃縮液,如果是未添加糖的原汁,美國膳食指南是不把裡面的糖分算進去的,但是果汁中都含有遊離糖,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是要算的。
至於完整水果和蔬菜中的糖被稱為內源性糖,並不屬於遊離糖。
為什麼同樣是糖,內源性糖就可以不算呢?這是因為內源性糖由植物細胞壁包裹,消化起來比較緩慢,進入血流所需的時間比遊離糖長。澱粉等多糖類碳水化合物也會被消化成葡萄糖,但是消化、吸收同樣比較緩慢。因此,內源性糖、多糖雖然和遊離糖一樣能提供相同的能量(每克提供4千卡或16.7千焦的能量),但是對身體的危害沒有遊離糖那麼大。
水果的糖對普通人並沒有危害。
來源:糖有害身體健康嗎?_方舟子_傳送門
二、再說水果
水果の糖,雖然屬於內源糖,但是遊離糖所具有的能量、對血糖的衝擊,它也有。
所以最好按照膳食指南來吃:
高GI的水果,糖尿病人最好別吃。
來源:2016版_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三、長期大量吃水果(當飯吃),會不會有害?
以後來回答。
第三次修改寫在這裡。間間斷斷有點贊、評論、感謝的,我順便再看了看其他答案,有個玄學理論在還有幾十贊的時候我就笑了,直到今天的六百多贊,我簡直不敢想竟然有那麼多人認同這樣的理論,我本來只順著這個題目偶然想到這個簡短回答的,題主有疑問後,我認認真真查了文獻,然後有了下面的答案,不敢奢求有多少贊,但是那隨意質疑別人答案的人能不能先仔細看?還有質疑我偏題的,我認為從題干提取到的內容就是水果和含糖飲料,那我就照我的理解回答了。
只是這個題,讓我深深感覺到,知乎是有多少愚民?太生氣,匿了。……………………………………………………………………………
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表明,每天吃水果能夠大大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同時,水果對糖尿病患者竟然也是有好處的!這是一個令糖尿病專家震驚的結論。當然,糖尿病患者還是請遵醫囑。
…………………………第一次回答分割線…………………
這是上流行病學看到的一個結論,為防止更多疑問的產生正好今天查文獻順便查了點科普類文章,查到我想要的內容後,跟室友炫耀下我要開始在知乎裝B了!那麼開始我的純手打操作。
首先說一開始提到的糖尿病調查,雖然題主最初不是問的這個,但我還是先說一下吧。
隨意拿出某位專家的流行病學調查,比如這個叫Patrice的人,總結了前人對攝入水果和糖尿病發生關係的前瞻性隊列研究分析得出結論:水果攝入後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係未達到顯著水平,但隨著水果攝入數量的增加,糖尿病風險有降低的趨勢。
那麼果汁呢?(事實證明水果和果汁是不一樣的!)
有一個叫Bazzano的人,他的調查結果顯示果汁攝入和糖尿病風險之間呈正相關關係。也有研究認為果汁即使不會促進糖尿病,也不能對糖尿病預防起到積極效果。
為啥呢?
當然水果有水果的好處,果汁有果汁的壞處。
水果的好處:
①水果的營養價值高,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各種營養素,改天放幾張缺乏維生素致病的圖~
②水果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蠕動,緩解便秘;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對預防糖尿病心血管併發症有益。
③水果有多種植物化學物質,如類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抗癌、調節免疫力、降血脂等生理活性。它們與植物顏色有關,一般來講,果肉顏色越深,健康價值越大。
④水果的酸味來源於有機酸,這種物質能刺激人體消化腺分泌,增進食慾有助於消化。保護並促進各種營養素的吸收。
那麼,果汁為啥不行?
研究認為,和新鮮水果相比,果汁加工過程中除去了纖維和其他植物化學物,且果汁為含糖量較高液體,由於果汁膳食纖維減少,更容易快速攝入大量糖分,消化吸收速度也更快。
而且我老師還說了,每天吃的水果花樣盡量也多一點~
但是,糖尿病患者如果看到我寫的內容就狂吃水果的話,這責任我擔不起,因為各種水果的含糖量是不同的,而且糖的成分也不一樣,果糖多的其實並不怎麼影響糖尿病患者,可以去網上查一查低GI水果嘛~
正經結論是:考慮到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的實際情況。一般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天食用100—200g水果。
說到這裡,我覺得我可以不解釋為啥吃水果好了~果汁都不能和水果相提並論,更別說含糖飲料了。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 《黃帝內經》
人類是雜食動物,吃得越雜越好,我敬重的長輩曾告訴我關於飲食的真理:啥都吃,啥都少吃就對了。深以為是—保證營養攝入均衡比單一側重某一種類要重要得多。
這個長期要看具體是多少年了,堅持每天吃水果吃上八九十年的話,一定會死的。
有沒有害處看劑量
一般來說是沒有害處的,是有益處的。因為就一般人吃水果的情況來說,品種比較多樣,量比較少。
含糖飲料的問題主要是很多人用它代替水,這就使得他的危害比較大了。
但是沒有人把水果用來代替主食和飲水吧。減肥的除外。
另外水果中的糖含量一般沒有高糖飲料中的糖多。蘋果梨桃子等北方水果糖分並不太多,南方熱帶水果含糖量要高一些。
另外水果吃起來甜並不是含有的都是蔗糖果糖葡萄糖,還有低聚糖等,這些糖沒有蔗糖等那樣危害健康,反而有很多益處。有興趣可以查一下水果中糖的種類,各種糖的營養功能以及危害。
總之什麼飲食只要不是單一過量的就不會有健康危害,注意飲食的多樣性,適度每天補充不過量就是最好的。
人的身體其實是非常智能的。
如果完全排除主流或非主流以及廣告宣傳的影響,完全只聽從你內心最自然的聲音,最終發現你的確是很喜歡吃水果,那麼就說明水果吃了對你是有益的,你的身體需要它,反之就不必吃或者盡量少吃,因為你的身體不怎麼需要它。
如果明明是不喜歡吃水果,但是看了廣告或者道聽途說吃水果對身體有什麼什麼好處,能補充什麼什麼元素,能防止什麼什麼疾病,如果不吃會怎樣怎樣,於是就人云亦云強吃硬吃,那樣的話,就一定是對身體有害了。
聽說某某東西不錯,某人用了很好,吃了很好,於是我也要去買,我也要去吃,那是非常不聰明的表現,雖然並不一定次次都錯。
再強調一句,人體是個極其精密智能的系統,個體的差異性也是千差萬別,根本不能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和實施,所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如果非要強立一個標準出來,那就是聽從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
這並不是說,要你無度縱慾,想幹嘛就幹嘛。任何事物,一旦過度,都是不好的。如果你真的肯忠於自己的內心,仔細去聆聽,會發現人真正需要的,其實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多,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很多都是被外界環境催化所造成的結果,比如異常豐富的現代調料品,對人的味覺催化就挺成功的。
現代商品的種類和數量早就供大於求,但人們不知不覺受消費主義影響太深,被引導消費。這點在《時間簡史》一書里講的很詳細。
大眾很容易被引導,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獨立思考。
道家講琴心,心中的生機很大時,可以輕易和外界共鳴,輕輕一撥,天籟流瀉。但如果琴壞了,需要很用力地去撥,才能有一點聲響。需要用無數調料品做出來的菜,你才會覺得好吃,說明這琴已經壞了。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小時候媽媽給你做的飯,那時應該沒現在這麼多調料品,但當時媽媽菜的那種好吃,是如今大廚無論怎麼調都不可能達到的,因為那本質並不是菜的問題,而是你琴心的問題。
要知道,本心是很容易暫時性迷失的,很多人一時還找不回來,往往會把錯覺當本心,反認他鄉是故鄉。好比你磕了葯,底線平衡被打破後,之後就會一直想要,那已經不是本心了。其實不一定非是嗑藥,某些食物如果吃多了,也會打破平衡,導致本心迷失,更何況如今食物里含有的幺蛾子越來越多。如果沒有足夠細心,還真不太好識別。
比如夏天人體陽氣會逐漸往四肢末梢走,毛孔腠理開放,表皮會出汗,內部氣血相對就不足,胃口相應也會變差。口渴難耐的時候,可能會很想吃冷飲,或者喝冰水,當時那一瞬你可能會很過癮,但很多時候卻是越喝越渴。液體進入體內,如不能轉化成津液,肯定只會越喝越渴。
而真正的本心其實應該是喝熱水,或者熱茶,那才是真正的生津止渴。有興趣的,可以去做試驗對比一下。當你夏天渴得不行的時候,去吃冷飲喝冰水,跟喝熱水飲熱茶,看看哪個真解渴,哪個喝完真舒坦。
寒涼攝入多了,久之就很容易生病,會身體不適。水果本身也是寒涼為主,本就不宜多吃,五果為助嘛,除非你身體的確需要。
你吃一些東西,做一些事情,但如果那並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事後你一定會有不好的感覺,長此以往還容易得大病。在發展成大病之前,不斷會有身心不舒服的告警信號出現,如果你足夠細心,認真聆聽,你就會很重視那些告警,並能及時地處理止損。
我想,如何去撥開雲霧,衝破迷惑,傾聽身體真正的聲音,是每個現代人亟需思考的問題。
再多扯兩句哈,可能會有點偏題,有些人說我那方面慾望強,難道我應該聽從內心的聲音,不斷去啪啪啪或者擼嗎?其實你們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你在啪完或者擼完之後,有沒有感覺手腳無力,身體被掏空?那其實只是交感神經負責的損耗,無疑是傷身的,只有提振激活副交感神經,才能真正有益身心健康,不過那是另外的話題了,《黃帝內經》里的「七損八益」就是講的這一塊。
人越是緊張,就越容易有性慾,主要是人不能放鬆,然後就陰陽失調,產生性慾,就會求陰陽調和,那些不能讓你放鬆的,除了各種事外,還有各種人。性慾的來源,並不在於性慾本身,而在其活動之外的地方。比如那些能專註地做自己的事的人,反而是比較放鬆的人,性慾水平就會相對比較平穩。
———更新———
評論區有人拿糖尿病患者和癮君子舉例,這裡稍微延伸一下,糖尿病和high了基本都是後天的問題,遺傳的除外,而愛吃水果和不愛吃水果基本是天生的,就跟有人天生好辣有人天生不好這口差不多。當然,也有因為後期生活環境改變或其它非主動性因素導致的,那時身體結構在某種程度上也會重新建立,口味喜好也會自動相應地調整。
——另一個回答下的評論——
難得有人沒理解偏
不管吃什麼,都要分體質也分季節,因人而異,遵循中庸之道最佳。
如果看過《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基本上都會有一個新的認知!
每種蔬菜、每種水果都有藥性,找到適合你的就好!
長期沒事 不要過量就好
不會。水果水分大,你吃不了多少。
我只知道對錢包有害!
現在的水果太貴了!
從大數據的角度來說,長期吃水果是對身體健康有益的,我指的是不以水果作為主食代餐。每天堅持吃水果更是能攝入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多種微量元素。前不久,現任衛生廳廳長在一央視的節目上說了十個棒球人體膳食原則 人體一天 最好的餐譜 :一個棒球的肉類 、兩個棒球的主食、三個棒球的水果、四個棒球的蔬菜。
但每個人的身體不一樣,還要具體因人而異,攝入的多少和種類也要根據人身體的不一樣來調節。
有一點我不是很贊同,就是自己喜歡吃什麼就一直吃什麼,就覺得喜歡的東西吃了就一定對身體好,吃了身體就一定很舒服。我覺得這是一種過分縱慾無度的表現吧,其實有時候你的身體已經受不了了,只是你心理因素再起作用。科學健康適合自己的飲食習慣才是我們應該堅持的,當然偶爾地去放縱吃些好吃的美食也是可以的 ,我本身就也很愛吃各種美食
吃飯也是每天攝入糖噢,到最後也會死哦
專家還說,長期吃飯對身體有害,會造成熱量攝入過多,造成肥胖症。建議題主不要吃飯。
最重要的一條,專家還說,空腹不宜進食。這條最關鍵了,題主你一定要照著做啊!小時候連續一星期吃桔子,最後人變黃了
我姐姐遇到過,吃水果太多,維生素中毒。。到不是因為糖分。
高票說的人體智能性並不能解決健康問題。
之所以人的本能會指引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很多時候的確是因為這件事情對自己有利,這可以看作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但是我們假設有一種基因可以增加20~30歲存活的幾率卻增加60歲以後死亡的概率,自然選擇會青睞這種基因嗎?顯然是會的,因為60歲以後人沒有生育能力了,死不死對基因來說關係不大,只要能增加年輕時的生存幾率就足以讓這種基因被選擇下來了。喜歡吃甜食高熱量食物的特點就是典型的這一類行為(因為古人容易餓死)。再比如雄性激素被懷疑加速了人類衰老,卻依然無法阻擋年輕時的大發神威,一種理論認為之所以哺乳動物雄性比雌性壽命短就是因為雄性繁殖代價比雌性低,可以廣撒網,因此自然選擇力度就比雌性激素更強,導致雄性衰老更快。
無奈的是,現代健康問題大部分都是老年以後的問題,年輕病死的概率畢竟少,因此跟隨本性的驅使來獲得健康就不一定有效了。
人體智能性,其實在短期影響上比長期影響更有效一些,比如渴了想喝水,餓了想吃飯。再比如中醫里發熱但是惡寒(怕冷)依然認為是寒症需要用熱葯解表。但是這裡依然不完美,如果腹瀉導致的缺水,由於電解質不平衡,人並不會感到口渴,這個時候如果不喝水就可能脫水。
所以說,理論都有他的適應範圍,不要試圖用簡單的原理概括所有事實;例外也總是能找到的,「沒有例外」只存在於人類自己定義的問題或者局部簡化環境中。我們不僅不能用人體智能性解決一切問題,也無法用任何一個簡單的道理試圖解決一切問題,「大道至簡」僅僅在具體適用範圍內成立。人類的智力終究是有限的,畢竟腦細胞是有限個的,想完全理解宇宙還是有困難的。所以才有蘇格拉底的名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無知」。但是這不妨礙我們不斷努力探索,讓人類的知識拓展那麼一點點。
放棄大而統一的理念,心理反而會釋然很多,不會為了強行解釋一些現象而扭曲自己的認知。碰到具體情況哪個理論好用就用哪個。
--------------------------------------------------
至於吃水果是否有利於健康的問題,不是學這個所以不了解,反正我是喜歡吃的,不是因為健康而是因為喜歡吃。
聽說過酗果嗎?天天飛水果,不亦樂乎
影響,別吃了,喝水也影響智商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回答好這個問題,我是一個文科生,且學習不怎麼優秀。只是做過水果的一些小研究。
背景介紹完畢,下面亮明我的觀點:水果太過籠統,一些有益一些無益。但堅持吃可能確實對人身體不好。
雖然我在學校中一直在賣水果,但我知道,像李子,杏,菠蘿,芒果等。對人的身體是有害處的。可是如果不攝入大量的話很難對人體產生多大的影響。有一個美國的科學家寫過一本《穀物大腦》,這本書有一點點是說水果。水果的含糖量很高,對人的大腦影響會很大。有可能使得大腦發炎,也就是變得更笨。
在此之前,很多的水果才慢慢被我們所熟悉,我們吃了很久的蘋果,梨這些應該還算健康。諸如牛油果,番荔枝這些東西近幾十年才開始說益處有多大,其實都是營銷界埋下的雷。西方說:每天一個蘋果,醫生遠離你。這種雞湯式的讓你吃水果的警句。如果非要測試吃一個蘋果對人身體產生多少多少的好處,多少多少的壞處。這根本沒法做一個科學的測試,每個人的身體不一樣,生活環境不一樣,日常飲食不一樣。根本沒法說常吃水果好不好。
西紅柿這種神奇的食物到現在還在爭論是蔬菜還是水果,如果你說這是水果的話,那麼建議你多吃。科學界說這多麼多麼的好。至於真相我們需要科學的更高發展。就像多吃水果對人身體到底有啥好處一樣。
一個正常人,每天吃蔬菜能保證人體所需的話不就沒必要吃水果了。水果那只是一種比膨化食品健康的零食,沒必要誇大其價值,也沒必要糾結對身體有什麼害處。非要讓自己難受堅持每天吃水果,或者多吃水果,那你讓自己心裡不舒服怎麼都沒治。
我還是希望能有一個科學的研究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健康的吃,我們只做一個參考,剩下的讓自己的生活習慣去決定。
推薦閱讀:
※Subway(賽百味)是健康食品嗎?可以常吃嗎?
※國內面包房裡賣的全麥麵包可信嗎?
※吃什麼食物食材,不管吃多吃少,對身體有百益無一害?
※為什麼很多食品廠都用棕櫚油製作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