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年輕人吃的很多不運動卻不長胖?


1, 基因型吃不胖:非常非常罕見,但是是真的吃不胖。有紀錄片講述過為什麼吃不胖,自己看看可以了。
2,激素型吃不胖,這也屬於基因差異,但這個是相對的,這類人一般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高於常人,但還沒達到臨床上甲亢的癥狀,這類人易操心,易怒,情緒容易糾結。容易失眠。

3,消化吸收問題吃不胖:這類並不是真的吃不胖,而是常人食量或當前體重的相應食量下吃不胖,這類人如果吃更利於他吸收的食物並且同樣高熱量的話,就會胖了。

4,自述和他述誤解型吃不胖:這類人根本 就不是吃不胖,而是吃得不多而已,被人錯誤的以為吃得很多,實際上做詳細攝入熱量追蹤其實他根本 吃得不多。


如果肌肉硬硬的,皮薄薄的幾乎沒有皮下脂肪,看起來還瘦瘦的,那就是俗語說的「基礎代謝率高」。
如果沒肌肉,皮下脂肪不算多但是挺軟,還能深入摸出骨頭,那八成是消化吸收不強勁。(可能是病變,也可能是天生,不痛不癢沒病沒災就不用管~)
如果肌肉適中,皮下脂肪適中,看起來挺瘦,但是皮膚似乎不太好,那就是激素刺激機體使用能量的程度太過,有的是天生的「激素分泌用力過猛」,有的是後天的習慣性情緒用力過猛。這也屬於「基礎代謝率高」。(但也有可能你本來就吃得不算多或剛好,而皮膚是因為其他問題才變壞的,情況太複雜了,不要一概而論~)
或其他。
以上是吃的多不運動還長不胖的情況。而正常飲食卻長不胖的,不在此列~(廢話!)

第一種是把能量(糖)存在肌肉里,做事體力充沛比較持久。(當然,不僅使用肌肉很耗能,短時間內不運動的話,肌肉本身也挺耗能的~)
第二種是根本沒什麼儲能,不適合體力勞動。
第三種是能量被習慣性消耗,而且這種消耗方式,看起來似乎價值不大,沒什麼收益。

胖呢,情況也不是一概而論的。
要麼吸收好,但是肌肉不多(或退化鬆懈),能量就轉成脂肪。
要麼吸收不好,但是除了腸胃弱,其他臟器活力更弱,於是能量就這麼積累下來。俗稱虛胖。
要麼飲食結構有問題,比如口味重,油炸,或米面吃得太多,那麼血液就濃稠,長期富含過多能量(尤其一天三頓,頓頓都吃到不想吃才停止的人),不僅拖累臟器,而且能量使用率極其低下。
或其他。

總之,皮下脂肪,如果不緊緻,或明顯比例不調,或動一動肉都顫,那就顯然是能量攝取過多了,必須減少油鹽和主食攝入。
因為要知道:飽,不是進食結束的標識;不餓,才是進食結束的標識——尤其當你知道自己已經可以用胖來定義了——因為脂肪細胞會刺激你產生飢餓感,越胖越容易餓,就是這個道理。

那麼,你可以尋找自己真正需要的主食量,也就是正常完成學習生活項目時,所需的最少主食穀物量。你可以先從吃半碗飯開始嘗試,如果沒覺得有負面反應,也就是沒有泛胃酸,沒有頭暈低血糖,女生也不會不來姨媽,而僅僅只是有點兒點兒餓——那說明至多半碗飯就足夠了。適應一兩個月以後,再嘗試四分之一碗,以此類推(這裡說的是北方的大碗啊,可不是南方的小碗!)——主食減少了,也就意味著增加蔬菜瓜果量,否則那就是虐胃。
可能很多人小時候因為有被家長強迫多吃主食的記憶,而且又有「粒粒皆辛苦」的觀念,所以攝入的主食,往往超過我們真正的需要。
畢竟,穀物,這種含糖量如此之高的食物,在我們沒進入農業社會之前的漫長歲月,是沒那麼容易獲得的,所以我們的基因,實際上並沒有經歷過高糖食物的篩選。
而且,除了穀物,在現代,我們有太多機會攝入更多糖了。飲料,水果,膨化食品,巧克力……古代沒有這麼容易獲取這些東西,所以人們才把主食看那麼重,但是到了現代嘛……你真的不缺糖——你的胖已經說明一切了,所以不用那麼在意主食數量。

減肥其實就是這麼簡單,只要減少主食攝入,或相關穀物製品,或甜膩的零食,就可以了。
很多人的飲食結構其實是他不自知的偏食,比如米線麵食湯粉外賣之類現代人頓頓吃的東西(幾乎就是純糖!果蔬少得可憐!你吃糖吃到飽,那不是找死???),或者有些人自家炒的菜(那含油量不比炸薯條低好吧!)。

在減肥過程中,運動其實是輔助中的輔助,因為運動的主要作用是協調肌肉和內分泌,進而提升形象氣質。——而且人體會在適應一定強度的運動以後,會降低脂肪消耗(因為你會在運動過程中增強肌肉儲能),並且刺激你吃更多東西(反正糖轉成脂肪的速度,絕對比你運動消耗的速度快,畢竟你每天都過量吃糖,卻不一定每天都把它們用乾淨)……

但凡減肥不成功的,都是在餓的時候,忍不住吃油炸、穀物、高糖食物的那類人。但凡他在餓時候,能以果蔬充饑,那也是絕對是胖不起來的。

注意:減少攝入≠節食啊!!!
減少攝入,是讓你不要無所顧忌地甩開膀子吃到天昏地暗。我們的宗旨是:需要多少吃多少,不貪嘴,養成健康的攝入量和營養比例,並且一輩子都可以這麼長久地吃下去。
而不是讓你一頓兒只吃兩三口~甚至一天只喝點兒酸奶和菠菜汁——因為你不可能一輩子都這麼吃東西,所以一旦回歸正常飲食,身體就像解禁一樣,不管你吃什麼都全盤吸收,說不定會胖得更長久。


答案很簡單:人體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時刻變化著的動態平衡系統,從「吃得很多」到「長胖」之間要經過許多環節,其間的變數是如此之多,以至於僅由「吃得很多不運動」(這個描述本身還是很模糊很不確定的)不一定必然導致「長胖」的後果。

例如,僅就「吃得很多」而言,就可能存在以下變數:

「吃得很多」有可能只是「看上去多」——例如薯片,看上去一大包,實際上重量沒多少,反例如壓縮餅乾,看上去一小塊,但重量卻頂得上七八包薯片。

「吃得很多」並不意味著熱量很高——這個容易理解,比如同樣是「大吃一斤」,一斤芹菜和一斤五花肉的熱量顯然是天差地別。

「吃得很多」不一定是一種長期行為——他可能只是在某一頓或某幾天吃得很多,恰好被你看見了,這一頓或幾天吃得多對人體來說只是一個短期擾動,而「長胖」是需要長期熱量攝入過剩積累的。

「吃得很多」但吃下去的熱量不一定都被吸收了——咀嚼不充分(比如有時候大便里會夾有完整的玉米粒,就是咀嚼不充分的後果),消化液分泌不足,腸道吸收不充分,腸道有寄生蟲與人體爭奪營養,內分泌有問題……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攝入的熱量不能完全被人體吸收,從而導致「吃得很多但不長胖」。

同樣地,在「不運動」和「不長胖」上,也存在著諸多變數:

「不運動」——也許你根本沒看到人家運動的時候,說不定你睡覺的時候人家在夜跑十公里。

「不運動」——一般來說,運動的能量消耗在人一整天的能量消耗里所佔比例並不大(除非你的運動量達到了專業運動員的水平),因而「不運動」導致的能耗減少完全可以被其他方面的能耗增加所代替,例如繁忙的學習工作、四處奔波、內分泌異常、高於正常水平的相關酶活性……這些因素同樣會導致能耗大增,使人儘管吃得多但仍胖不起來。

「不長胖」——也許人家長胖的萬里長徵才剛走出了第一步,再過幾年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懶得打字,不再贅述其他變數)

總之,人體是否發胖,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如果只盯著其中一兩個因素,尋找其與結果的關聯,則必然難以得出確切的聯繫。


這就是我,


看著別人一個一個嫌棄自己胖,我笑而不語,還有點疑惑,


為什麼我怎麼吃都不胖?

然而,

-----------------------


這已經是過去的我了


現在的我在疑惑的是,


為什麼我怎麼運動都瘦不下來?


謝邀。

這個問題科學家也很關注,相關的研究有(不限於):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發現導致肥胖症新基因----中國科學院

昆明植物所在脂肪細胞分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內臟脂肪堆積更易致病有原因

科學家闡釋節食飲料為何讓人變胖

上海生科院發現下丘腦AgRP神經元調控肥胖的新機制

肥胖小鼠能動也不動

營養所發現肥胖調控新機制----中國科學院

基因變「節約」 可能致肥胖

父母肥胖,子女可能發育滯後

再次挑戰「肥胖是病」的理論

遺傳發育所在肥胖的進化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遺傳發育所發現一個新的人類肥胖症基因----中國科學院

研究揭示腸道菌群引發肥胖機理

通俗一點的是:

成為吃貨不是我的錯,那是宿命

新知丨喝水也會胖的答案


一、代謝率

個體,或者說群體代謝率的差異,這個還是挺明顯的。讓兩個人每天吃儘可能一樣的食物,一樣的作息和運動,但他們的身體不會發生一樣的變化,總有一個會更胖或更瘦一些,甚至差距很大。這樣的個體/群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無可否認。

影響這個差異的一個因素是個體代謝率,通常偏瘦的人,我們稱之為外胚型的體格,代謝率相對會偏高,他們吃進去的熱量更傾向於被代謝掉,而不是存儲。

我是這種類型的人,儘管我有段時間裡刻意安排自己進食一日六餐,客觀攝入量是蠻大的,但體脂依然處於偏低的水平。換其他很多人,可能早就胖一圈了。


我記得BCC有部紀錄片《Why Are Thin People Not Fat ? (2009)》,一群偏瘦的人在進行暴食試驗,每天攝入超過5000大卡的食物,並且完全不運動。結果一個月後,平均來說體重增加不到5kg,外形看起來沒有什麼明顯變化,甚至部分人體脂幾乎沒怎麼增加,而基礎代謝率卻在這試驗過程中提升了30%。

有些人生來,就是吃很多長不胖┑( ̄Д  ̄)┍


二、飲食量

理論上只要熱量盈餘,即攝入的熱量&>消耗的熱量,人的體重就會上升。就算是上面BBC這群吃不胖的實驗者,5000大卡的暴飲暴食之下,一個月勉強也能增個幾公斤,而不至於一點變化都沒有。

所以很多瘦子說自己吃了很多,但還是一點都長不胖,說實話,你以為自己吃了很多,但客觀上吃的並不多。只要開始客觀記錄一下當天食物的攝入量,就會發現吃的其實還是蠻少的。吃不夠,當然就不長肉了。


另外有更多的瘦子,是抗拒食物的。例如我。

我並沒有患厭食症,我餓了的時候還是很喜歡美食的。但我不餓或者沒有我覺得特別好吃的食物的時候,例如吃飯吃了一半,覺得不餓了差不多了,剩下的不算好吃的我都是真心不想吃的。

上次跟@陳柏齡吃吉野家,他把兩份套餐給幹完了,我一份套餐還有一堆配菜沒打算吃。陳老師就說難怪我長不胖啊吃這麼少,然後把我的菜也給順嘴掃了...

嗯從這裡可以看出,一個吃不胖的人和一個容易長胖的人的飲食習慣差異...

平時回家特別是過年,家裡人肯定會跟你說,來吃點水果吧,吃點餅乾吧,吃點糖吧......有的人就吧唧吧唧吃了一堆,好吧我真心是一口都不想吃,只想等三餐。


所以平時跟人聊起增重的問題,他們都會胸有成竹的說:我告訴你,增重很簡單,多吃就行了!

嗯,這恰恰是最難最痛苦的地方,沒當過瘦子理解不了的_(:з」∠)_

三、疾病

比較典型的例如甲亢,消化道疾病,或者一些重疾,都會直接影響體重。當然疾病因素導致長不胖的比例還是極低的,一般人不用顧慮這一點,不放心就去醫院檢查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瘦子覺得自己「吸收不好」。其實這個所謂的吸收不好,可以歸類到消化道疾病中。你要是真的吸收有問題,吃進去的營養消化系統沒法吸收,這是病,可以查出來的,直接去查。

如果檢查沒有這方面問題的話,其實基本就不是所謂的吸收問題。人的吸收能力是非常強的, 以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為例:在進入小腸後,碳水化合物被水解成葡萄糖,進而被小腸(主要是上皮細胞)吸收;而小腸的吸收面積如果全部展開的話,有400㎡之多,每天可吸收高達5400g葡萄糖,這個量,相當於吃進去20公斤白米飯...


所以說吸收這個事兒吧,你不如去用代謝來理解。瘦子本身代謝率就高,基因也決定了,當攝入多餘的營養時,身體更傾向於代謝掉,而不是像胖子一樣傾向於儲存起來。一般人也不怎麼健身,身體不需要更多額外的營養,那你吃再多,大部分還是傾向於代謝掉咯。

這方面我也比較有感受,100斤的時候我也覺得自己吸收有問題,中藥「調理吸收」了很久沒用。後來沒管這事了,開始去健身和加餐,結果肌肉受到足夠的刺激,身體需要更多營養的時候,體重和肌肉量都起來了,兩三年來逐漸恢復到150斤的標準體重。進度很慢,但挺滿意的,穿衣效果明顯就好看了嘛。

所以我還是認為糾結吸收這事兒比較浪費生命,也沒什麼卵用。訓練起來,你所謂的「吸收」就好的不要不要的。


另外也有等你工作了、結婚了,自然就長胖了的說法。其實主要是因為隨著年齡的上升,身體代謝率持續降低。代謝慢了,消耗的熱量也少了,就容易讓身體長期處於一個熱量盈餘的狀態,多多少少都會開始長點肉。

不過長的也都是肥肉,肚腩起來了,四肢也都是細桿,這樣的「長胖」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


謝邀。

這與人體基礎代謝率有關。

基礎代謝率指的是一個人在靜止不動的狀態下,身體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熱量需要消耗的卡路里數。基礎代謝率越高影響人體熱量消耗。基礎代謝率高消耗熱量多,更能讓人瘦下來。

那些吃很多又瘦的人,人體基礎代謝比易胖的人高。


我是從小一路瘦到大的,現在163,體重在90斤左右浮動。
確實很能吃,但是從不長肉,啤酒怎麼喝,但是不長肚子,就算稍微有點小肚子,拉次肚子又消失。還特意試了長肥的很多辦法,未果。
唯一不好的就是腸胃不好,易拉肚子,消化不好脾弱,氣血差,吃了多年中藥和合成藥依舊這樣。
我倒寧願自己是能長肉的微胖子,至少身體會好一些,不會弱不禁風,另外如果我心情差,體重減的更快。
讓我快點胖起來吧!!


那怎麼可能,你看到的只是少數吧,很多年輕人大部分時間吃的比較少。遇到吃大餐的時候才會吃的特別多。畢竟你又不是一天三餐都跟著他們。根據我的經驗啊,大部分這類你覺得吃的很多的人,如果熟悉他的生活習慣就會發現他平時很多時候吃的很少。
我大學的時候有個同學就是這樣的。
畢竟大部分人,偶爾跟人家一起吃個飯你是無法發現其生活習慣的,即便是同學同事朋友,畢竟不是住在一個宿舍。


每個人原因不一樣啊。
你逮一個回來解剖了拍照片發出來,
我看看能不能幫你分析分析


不要開玩笑好伐?

我們是什麼工作強度?公司壓榨勞動力是什麼烈度?只看到我們聚餐的時候大吃大喝,就看不見我們一天天對著電腦瘋狂刷KPI?

這個社會對年輕人沒有一絲寬容,因為這是一個資本發聲的社會。我相信知乎有無數我這樣的年輕人;沒有什麼背景,更不是天才。努力著,平凡著;要貼補年老的父母,要小心翼翼的對付上司。

把更多的精力都要放在工作上,有上頓沒下頓的工作餐,抱著泡麵,別人都走了;我們還在加班。甚至沒有精力和時間找一個女朋友。我請諸位有錢有閑的體面人。

不要問這種「何不食肉糜」的問題了,可以么?這代人人帶著頸椎、腰椎、胃腸疾病的年輕人,飲食沒規律,工作壓力大當然胖不起來啊。

【放過我們這些年輕人吧!】
我來這社區三年了,回答的問題越來越low,淦!


吸收不好,消化卻好。總體來說是脾胃虛弱。這不是好事兒,就別羨慕了。好好吃飯,均衡營養,定期健身才是關鍵。


外胚型體質


先胖不算胖,後胖壓塌炕。


小時候沒稱過,高三是135斤,一直到現在工作半年,6年,122到135浮動,隨便吃,巧克力晚上吃,外賣晚上吃,在公司食堂學校都是無肉不歡。偶爾打打籃球,中間有半年去去健身房,一直沒變。
長不胖感覺是因為吸收不好,每年感冒發燒一次,身體弱。

但是工作半年感覺肚子大了,IT行業坐太久,公司每周去體育館包半場打籃球,大部分都去了。


謝邀。
原因很多。有些人只是你看著他不胖,其實體重不低,體脂比低或者脂肪分布部位特殊,我大學有個同學就是,看上去挺瘦,有一次開玩笑坐我大腿上,老沉了,比一般小胖子都沉。
有些人是喜歡動腦子或者長期處於焦慮狀態,有些人是內分泌的原因基礎代謝率高,有的是病態如甲亢、有的是個體差異,這都能造成吃得多又消瘦。
比較少見的,結核、糖尿病、腫瘤、腸道寄生蟲等均可造成消瘦。


最近兩個月在吃增肌粉,體重勉強維持在111-112,肚子上有一層薄薄的肉。
————————————————————
近6年體重一直在108-112斤之間波動——why?我也不知道,但下面這個我是有點相信的。
我們課題組有一部分老師就是研究腸道微生物的,分享到微信群里的文章大部分是NCS上關於腸道微生物與各種疾病的關係的文章。
現在老師也是參考國內大牛的研究,比如原上海交大教授趙立平(據老師說趙教授是這個領域的權威,但有新聞說前段時間與科技部叫板從上交辭職,其原因就是科技部否決了他的專項課題),猜想腸道微生物與人體肥胖有關,其中一種證明是:移植肥胖者的糞便菌群到瘦者人體中,發現瘦者長胖。
在胖者與瘦浙體內確實發現了不同的菌群。


所謂的吃不胖,我曾經練田徑的時候覺得自己怎麼都不可能吃胖。每次麵館吃面六兩以上,燉一隻大公雞也就一頓的事情還加幾大碗米飯,我媽都說快養不起我了,整天覺得肚子餓,可以說整個青春期的錢都花在吃上面了。直到工作後在食堂看著別人都是吃二兩米飯,我還是半斤。
。在看看自己平均每年15斤的穩定增長,曾經的八快腹肌九九歸一。似乎明白了為什麼運動員退役後發福那麼快了。運動員的食量真的恐怖啊。。
那些個說自己在吃長不胖的人,你試試達到運動員的食量在說自己能吃還長不胖。。周圍說自己吃不胖的人多數一頓飯吃兩份燒白,一份頓豬蹄就膩了。。。還有些壓根就怕油膩


很多說自己吃的特別多的人..其實吃的沒有那麼多


我個人是比較贊同最高票的答案,受不了一群自以為


——吃不胖的人。


我相信我評論中最高票中第四種的人占絕大多數。

_ 分割線 _

有些人看不懂別人答案,以為自己吃得很多不發胖,麻煩那些人再看下答案海吃海喝暴飲暴食是個什麼概念再來評論。

大家都是學過能量守恆定律的,我也是成功增過肥也成功減過肥的人,你基礎代謝再高你要是攝入量過高照樣發胖,問題是很多人只是以為自己吃得多,其實攝入量還不至於很過,還沒達到暴飲暴食的地步而已。

你還以為自個真火星來的,笑……

原答案如下:

要是真能找到不運動還海吃海喝暴飲暴食不發胖的人,那我可以告訴你,這個人絕對不是和我們同一個星球的。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腸道細菌與肥胖之間具有直接因果關係」的研究?
為什麼有些人喜歡吃肉,卻對午餐肉、香腸等肉製品完全不感興趣?
卡在喉嚨深處的魚刺過了一夜自己跑出來了,會是蛔蟲乾的好事嗎?
如何判斷自己需要多少睡眠時間?

TAG:健康 | 運動 | 減肥 | 生理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