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七月與安生》中周冬雨和馬思純的演技?

沒看過《七月與安生》的原著。看網上那些原著粉的評價,貌似對周冬雨和馬思純的表演非常滿意。我個人之前看過周冬雨的兩三部戲,算是比較喜歡這個演員,個人覺得這一部在演技上算是有突破,周在安生這個角色上拿捏的不錯,桀驁、靈動、婊氣,層次分明,對我來說,周冬雨在戲裡的角色是非常酷、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而如果說安生是外放的,七月可以算是內斂的,前者渴望走出去闖蕩,後者希望安穩的過日子,前者性格濃烈,後者性格溫吞,而馬思純這個演員也是挑的很准,倔強、穩重、溫柔,馬思純也拿捏的很好,儘管這個需要收放自如、需要呈現反差的角色演出來肯定更難討喜,這大概就是有人認為這部戲裡周冬雨演技幾乎甩馬思純一條街的原因。而對於這樣一部電影來說,當然也少不了兩人之間的精彩對手戲,這裡不再贅述。另外,我之前就知道馬思純這個人,不過就真的沒看過她的戲,單看這部電影的表現,,是挺有前途的演員。


在國產類型片里能夠感受到演技的存在,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在《七月與安生》里,能夠打動我的,更多的,是兩位女主演的表演。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曾給我自己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換掉兩位主演,從其他所有相似類型的女演員里選出另外兩位,換掉周冬雨和馬思純,那樣的話,我還會被這部電影打動嗎?對於這個問題,我無法給出肯定的答案。換掉扮演家明的李程彬,我認為對整部電影來說沒有任何影響,換掉馬思純,我認為其他演員做到最好的程度也只能是馬思純在電影里所呈現的狀態,而對於周冬雨,我似乎想像不到別的演員去演安生會是什麼樣子。這種不可替代的唯一性,我認為則是一個演員演技的意義之一。


《七月與安生》不是文藝片,從內容和風格上不難看出它是近幾年較為流行的青春片。電影里有狗血的情節,也有MV式的畫面,但是一旦把鏡頭聚焦在七月與安生的身上時,這部電影能夠跳脫於其他同類型作品的特質便出現了。而這部電影最成功的一點便是,從頭到尾,敘事的專註力從來沒有離開過兩位主角,正因如此,兩位主演的作用才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其實本片在幾乎已經玩臭了的青春片市場里並沒有太多優勢,「青春片」放到它頭上甚至會有減分的效果,但幸好,電影里所需要的最重要的東西,導演曾國祥抓住了。

韓寒的《後會無期》是文藝青年們的「理想國」,即便是小鎮青年,也可以活在朴樹的歌里。郭敬明的《小時代》代表了青春期里不成熟的慾望,它只是把港台韓式的偶像劇濃縮到了一個電影的時長。安妮寶貝(後更改筆名為慶山),雖然她並不是《七月與安生》的導演,沒有一位作者將小說影像化的最大掌控權,但當今國產類型片的發展,最需要的便是七月與安生這樣的故事。《後會無期》過於文青式的文藝,《小時代》過於偶像式的浮誇,而《七月與安生》則正好處於兩者之間,它難得地把大陸普通人的一部分現實狀態在電影里表現了出來,這也是讓大多數人能夠感動的原因,這種感動不狗血,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能夠觸碰的到的。

電影開頭的部分,周冬雨扮演的安生在等地鐵,然後在地鐵里擁擠,她麻木的神情對於在北京工作的我來說很熟悉,如果你走進地鐵,你會看到許多張「安生」的面孔。


導演解釋說七月與安生是一個人的一體兩面,而這部電影也有自己的兩面,一面是其他同類電影里相似的「狗血三角戀」,另一面是同類型里沒有的現實。而這種現實狀態則是讓兩位演員的表演紮根的土壤。安生這個人物形象對於我們來說很熟悉,但在同類的電影里似乎從沒見到過。如果說電影是創作者觀察生活的一個角度,那麼他應該是不會關注自己所討厭的一面。但說實話,假如我的生活中有安生,我會躲得遠遠的,不想和她有什麼聯繫。這就像在初中,在高中時,我很少接觸的那類同學一樣,我知道他們所接觸的人與我三觀不同,我知道他們不在乎自己能不能考上大學,我還知道他們終歸要嘗到當時自己荒廢學業,放任青春的後果,但我不知道的是,長大後的我自己會和七月一樣,變得平庸和無趣。

七月與安生,都是之前電影中所沒有涉及到的,具有當代生活狀態的人物。在她們兩人身上有真正屬於大多數大陸青年們的戲劇衝突。是自我放棄,混跡社會,還是中考,接著高考,走那條保守安全的路。是回到家鄉,安穩工作,還是去北京,去上海,打拚漂泊。種種選擇,似乎哪個都不是十全十美,哪個也有些無可奈何,這種不同道路的選擇,便是七月與安生之間最本質的矛盾。不過,支撐起這部戲的,是周冬雨扮演的安生。


我相信,這部電影的導演,正在寫這篇文章的自己,還有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內心更多的,是七月的影子。生活中的「安生」不關心電影這些,她是個樂於當做小三的最世俗女人。安生從頭到尾都有著宿命式的悲劇色彩。她從小沒有父母的關愛,中途放棄了學業,以種種不堪的姿態和盲目樂觀的生活邏輯在社會中求生。不論是三觀,知識素養,還是生活方式,隨著歲月的流逝,兩人已然是兩個世界裡的人。在衛生間那場戲裡,七月對安生說,除了她,沒有人願意和安生當朋友。安生沒有資格和七月搶,她也沒有資格失去七月,因為一旦失去這場友誼,她就什麼都沒了。


安生這種形象,真實,樂觀,不堪,並一直被藝術創作者們所忽視,因為她的生活與文藝相距甚遠,她沒有藝術作品中女生該有的標籤。她的身上有著某種底層生活中的原始氣息,這種氣息直接裸露出了當代某種殘酷的社會狀況。如果要說《七月與安生》這部電影對內地類型片的最大的貢獻,一個是凸顯了了兩位女主較為真實狀態的表演,另一個則是展現了安生這樣的,在之前電影中極少看到的女性形象。而兩者的交集則集中在了周冬雨身上,所以即便其他一切條件都完美,如果只有周冬雨的表演不佳,整部電影便會垮掉。而從結果上來看,周冬雨帶給我們的,是一個極大的驚喜。


塑造一個悲劇人物,最重要的,是演員需要表現出一種不自知的狀態。就是說,演員要完全成為角色,而不是被角色感動而剝離地去表現悲傷,因為真正身處艱難境地的人們,是沒有多餘的精力去多愁善感的。馮小剛在導演《1942》時便極大地重視了這一點,他強調演員們,尤其是徐帆,一定要剋制。演員一旦陷入到被角色感動的旋渦里時,表演便會變得單一而空洞,即便哭得再嘶聲力竭也無法真正打動觀眾。而周冬雨便做到了身處悲劇而不自知的狀態,在衛生間撕逼那場戲裡,是安生在弱勢情形下最不堪的一次展現,從開始的強勢,到示弱逃避,再到逞強,接下來是最後的妥協,短短几分鐘內渾然天成地完成了多個情緒的變化,只靠套路化的表演技巧很難做到這些。而在與馬思純的對手戲當中,周冬雨表現出的是一種不可預測狀態,不可預測正是真實生活狀態的特性,當你看到安生現在的表現時,預測不到她下一秒會做何動作,何種表情。她就像身處真人秀節目當中一樣,以自身獨有的節奏在表達真情實感。當人物狀態以及角色情感,真實到讓我不再有任何懷疑的時候,便是自己被打動的時刻。


一個好的表演的呈現,當然離不開導演,編劇,以及整個劇組的合作。但必須承認的是,這部《七月與安生》之所以能夠打動我,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周冬雨。


微博上挺多人誇周冬雨的,但我看完這部片子印象最深的還是安生與七月在浴室撕逼,七月看到安生的黑色內衣,憤怒地當著安生的面開始脫自己的衣服,以證明家明喜歡的是她穿的那類型內衣的場景。這個片段七月的崩潰,憤怒真的演繹得太真實了。所以,我想誇誇馬思純~


真的還是導演調教啊。
一部影視劇,個人覺得最重的還是導演啊。
看看兩位演員在這部電影的表現,再看看麻雀,左耳,差別太大了。


驗證一個事實—張藝謀是中國最好的選角導演。


為啥大家都只是感謝不點贊嘛(′°????????ω°????????`)

原答案分割線—————————————————


給周冬雨點個贊。
個人覺得,安生真正完成安生到七月的轉變是在她接到七月的死亡通知書的一刻。
在看到七月的死亡通知書的時候,安生先是很輕蔑地笑了一下「林七月,你怎麼也27歲死了啊?」然後開始哭,一邊哭一邊生氣「我才不簽呢,去死!!」這時候她還是安生,是那個任性的叛逆的安生。
哭著哭著,她終於慢慢冷靜了下來,撫平心緒,在上面坦然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那一刻開始,她就是七月了。


演技巔峰 簽死亡通知書時候周冬雨的臉哭成了一隻橘子 動容


馬思純演的好,周的話感覺有力使不上


周冬雨不可能拿到百花獎了


周冬雨這部戲算演技在線了,馬思純沒得說了,至少比《左耳》進步很多了。


對兩個演員都是路人。看預告片時,由於很大的篇幅是在電影的前半部分。而前半部分安生的髮型和造型又很讓我齣戲,演得又很輕浮。所以一開始是對周的演技持懷疑態度的。七月的角色演的很好。無論前段還是後段。但是安生角色到了後段很有戲!!很多細節周都演繹得很好!簡直刮目相看!特別是簽死亡通知書的時候!
對於這部電影的改編也是好評的。近期為數不多的沒被拍爛的小說!


周冬雨滿足了在原著中看到的安生的所有感覺.


剛剛重看了一遍電影,重點想誇一下周冬雨。

第一個打動我的地方是在安生第一次租的小屋裡,忽然得知七月有了喜歡的對象,那個瞬間掉落的表情,和後面言不由衷的關心。剛剛還「海誓山盟」計劃著未來苟富貴勿相忘的兩個人,忽然被第三者插足

安生前一秒還在幻想兩個人的未來,將家裡的鑰匙分一把給七月:我這輩子註定四海為家,但是呢,以後我的家就是你的家,來躺在我厚實的臂彎里

七月:你又不是男的!

安生不服氣反問:有男人讓你躺啊?

七月露出幸福的表情告訴了安生自己的答案,安生有些驚訝,眼神落下來,磕磕巴巴的說:真有啊......真的啊

這個失落也預示著兩小無猜的時光即將走向分離,周冬雨的表演非常自然,自然地表現出不自然,眼神不時瞟向沉溺在粉紅泡泡中的七月,發出無聲的嘆息......

第二次是在餐廳跟七月「炫耀」自己生存技能的戲,前情是七月花錢讓她們入住了安生付不起的酒店,然後是故意不接家明電話避開安生,安生知道她的用意,跑去浴室打開水龍頭選擇性失聰,壓抑的情緒蔓延到了餐廳,安生根本吃不起的餐廳。似乎為了壓倒七月在經濟地位上的優越感,安生去討紅酒,故意向乖乖女七月展示什麼是人間疾苦,證明她活著都是靠她自己賺來的。

但是這種逞強馬上就被七月的氣場壓了下去,七月拒絕讓安生幫她擋酒,自己幹了一大杯紅酒,安生建立起來的可憐自信垮了,但兩個人的鬥法還沒結束,安生強撐表情也要斗下去。

安生知道七月瞧不起她的作為,她垂著眼睛不敢直視七月,說:七月你不知道,我要是沒有這混吃混喝的本事,我早就餓死了,你看我,現在活得多好!

好嗎?明眼人都知道她活得很不好,但安生至少要在七月面前證明,自己不再是離開七月就會死沒人關心的小女孩了。

七月看著她拙劣的表演笑了:這些年你就是這麼過來的?

七月話還沒說完,安生被內心的酸楚衝散了表情,但一秒不到就立刻收回來,她也笑了,告訴七月她每天都享受酸甜苦辣,不像活在象牙塔里的七月,她離開七月,遠離家明,在外面漂泊流浪,飢一頓飽一頓,好像是自己的選擇,但其實也是被選擇。

安生為了贏的這場戰爭,不惜用兩個人的友誼刺激七月,氣走七月以後,安生依然不肯讓早就含在眼眶裡的淚落下來,那是她最後一點自尊心。

這段表演代入感極強,面對馬思純的居高臨下的質問,周冬雨不肯服輸的反擊,因為餐廳的環境限制,層層遞進的情緒被逼迫到牆角悶聲爆發,收斂克制,但從頭到尾一氣呵成。

第三次是浴室戲之前,從家明門口被七月扔進屋裡的的那場戲。

安生在最不堪的時候被七月撞見自己的不堪,但她沒有一秒猶豫得走過去抱住七月,不為家明的事道歉(可能她還沒有和家明發生什麼,因此不以為然?),只為她和七月吵架的事道歉。安生那時需要被拯救,那個人只能是眼前的七月,而不是家明。

進屋後安生躺在沙發上,起身點煙,再躺回去……一系列熟練的動作告訴觀眾,她這樣已經有一陣子了,從一個男生那寄生到另一個男人身上,但依舊悲慘。安生向前來興師問罪的七月講述自己的處境,講到自己都笑了:你跟你媽媽說的都對,我就是命不好……

這句話也許是借口,為七月說:你不覺得自己這樣很賤嗎? 找一個託詞,她還在裝。

後來在浴室里,面對歇斯底里的七月,安生示弱說如果非要在家明和七月中間選一個,她肯定選七月。七月說她在裝,但其實她們都知道,早在山洞裡時,她就已經選擇了七月而不是家明……七月說你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給你的,你有資格跟我搶嗎,安生這一次被七月的氣場壓到完全沒有反手的餘地,她輸了,必須認慫,她搖頭哭說:我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其實這場戲周冬雨本來還有更多台詞,但她被馬思純脫衣服的一系列動作震撼了,完全傻愣到忘詞,但這個自然反應比原定的更多撕逼鏡頭更令人動容。比裝,安生怎麼贏得過七月,七月拔開衣服露出的真面目,安生不忍心看,於是安生認慫,她們都再也裝不下去了……這場戲也是後面七月與安生交換人生的重要轉折。

浴室戲成就的是隱忍爆發的假乖乖女馬思純,但慫到不知所措的周冬雨也給了觀眾一個原諒安生的理由。

第四場是七月大著肚子來找安生,她們躺在床上,角色完全調換過來,急需拯救的七月對安生說:我恨過你,但我也只有你……安生看了一眼七月的臨產的大肚子,心疼的說:你為什麼現在才來找我,來,躺在我臂彎里

這場戲是諸多對比情節中的一場,周冬雨纖細的臂彎似乎已經不像少女時期在出租房時那樣不可靠,而是變成了七月的避風港。

時過境遷,七月成了安生,安生成了七月。

周冬雨的少女氣質太過強烈,以至於她不太適合成熟內斂的角色,這部電影年齡跨度有點大,後半段氣質上周冬雨不如馬思純來的成熟自然。

雖然氣質上輸了,但從眼神里的光芒完全不同於少女時期的安生來的精靈閃亮:和家明告別的時候,和七月久別重逢的時候,問七月你怎麼現在才來找我的時候,和那個虛構的老趙互動的時候……歲月的痕迹全部留在了眼神里。從一個不安的小女生成長為安定的小女人,我相信這已經是周冬雨克服自身條件限制,所能做出的最大限度的表演。

周冬雨的可貴之處在於她是難得具有天然精靈古怪少女氣質的女演員,有點像年輕時候的周迅,很容易讓人忘記她的真實年齡。雖然現在小花輩出,但演起少女來,總缺了一點靈氣,要麼裝嫩,要麼裝傻,要麼裝乖。少女的嫩和傻乖不是能夠裝出來的,裝的觀眾一眼就能看穿,不過是套上校服的木偶而已。

雖然少女氣質這對周冬雨的戲路限制很大,但至少她是獨一無二的。不能八面玲瓏,能做到專精也不錯。

希望她能夠珍惜羽毛,挑好劇本,多一點自己的想法,更加自信,穩定演技,畢竟單純受導演擺布是很冒險的事(看訪談有感……)。

最後祝福她越走越遠,做真正的好演員。


簽死亡通知書那場戲,居然在周冬雨身上隱約看到了《如果·愛》周迅、《甜蜜蜜》張曼玉的一點影子。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但是短板也跟周迅一樣明顯,受外形限制太大,四十歲之後再難碰到適合的角色。
台詞真的需要下功夫多練一下,整部電影里台詞處於極入戲與極齣戲兩種狀態,起伏太大。很多細微的情緒部分處理不夠。


之前沒看過周冬雨馬思純的作品,並不喜歡她們,看片的時候完全被迷倒了。周冬雨靈氣十足,不知不覺想起了周迅,醫院那場哭戲先笑後哭也總是被勾起張曼玉的甜蜜蜜。馬思純的角色比較內斂,人設沒有安生搶眼,第一眼沒有周冬雨那麼驚艷,可是一點都不弱,換個人很容易演成面癱。看第一遍非常喜歡安生,因為她過著我嚮往的生活,再看發現原來自己就是七月,從期望一個人得獎到糾結該誰得獎。開獎前有人預測兩女主共同得獎,頓時覺得這比一個人得獎圓滿得多。頒獎等了一晚上就為了看她們兩,得獎後激動的無法入睡,獲獎視頻也非常感人, 雖然很多人說她們在領獎台不夠氣場沒hold住,我卻覺得真誠可愛極了,真的是電影最好的結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成就缺一不可。
如果換了編劇演員導演監製班底,這片命運完全不同。七月與安生原著很渣,電影把爛俗青春故事成功改編成文藝百合片。最開始被吸引是因為那幾張宣傳海報,海報被扒出抄襲,宣傳也是擦邊百合,英文名soul mate還有劇中各種梗,都是百合傾向,如果老外拍就不會隱晦了,腦補一下大尺度。這是今年看的最好華語片,非常動人,連看三遍還是哭了。兩個女主周冬雨馬思純共同得獎,而且是在灣灣,真的是命中注定。


周冬雨的演技著實讓我震驚,不論是起初的懵懂叛逆自己騎自行車那場戲,還是餐廳點紅酒後來強忍著的哭戲,真的太可怕了,感染力好強,我的眼淚跟著啪嗒啪嗒的流。
在安生的筆下,與七月在機場道別那場,是跨越時空的對話,安生讓七月留下來,是當初安生火車站走時希望七月說的話,七月讓安生跟她走,也是安生當初走時希望自己對七月說的話。


馬思純演的很好,比較精彩的對手戲都拿捏的很准,把七月這個人物的變化也出來了,表面的乖、安穩,內心的自卑、妒忌,都很到位,很有層次感,觀影時無數次暗暗叫好。
相形之下,周冬雨就總是差那麼一點,就一點。首先,台詞功底不過關,說話總會有囫圇的地方,尤其是讀明信片,能感覺到安生在闖世界的過程里變得越來越不羈,滿不在乎,台詞的吐字不清弱化了這種人物特點。
有幾場戲讓我覺得周的表演還是有點收,應該再放開一點。
第一場,她發現吉他手的背叛,怒砸吉他,感覺動作幅度太小了。
第二場,七月和安生在上海的飯店爭吵。周的表演是及格的,她接住了馬的精彩表演,節奏也是對的,可以感受到兩個人物間的緊張感。但是周還不夠尖銳,缺了一點來啊,互相傷害啊。這場戲本來就是要揭示七月和安生之間的貌合神離,親密的關係里蘊藏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要是有更濃的火藥味就會更精彩,和之前的無話不談、親密無間會有更強的對比。
還有一場,就是七月撞破了家明的謊言,在房間里問責安生。安生的表演不夠狠,眼神里少了點安生飽經人生磨難以後的成熟和淡漠,就覺得周冬雨可能還是太年輕,太純。所以緊接著那場戲,就是她最精彩的表演。她把表面的偽裝都卸掉,不再把七月往外推,真摯的表白說,如果家明和七月里選一個,我一定選七月你。過了這麼久,發生這麼多事,安生內心還是很真,很簡單,還是最看重七月,這裡周的氣質就很契合,表現得很好。
最後就是安生在七月的死亡通知單上簽字。至親之人死去,又是在27歲的年齡,我覺得應該先是憤怒、不甘、難以相信,然後是悲痛,最後是想到今後的責任,收起悲傷,繼續生活。我覺得周可以演得再外放一點,歇斯底里一點,戲劇化一點,可以有低沉的嘶吼?更激烈的肢體動作? 當然了,也有人說大悲無言,這個就見仁見智吧,我個人覺得安生對七月的依戀很深,性格也是張揚的,激烈一點的表演會更有張力吧。
兩個女主表現得都很好,但依然有上升空間。
最後想誇誇導演,真的是把演員調教得很好,尤其是看了幾集麻雀看不下去以後。


馬思純特別像袁詠儀。。當年就是覺得國產零零柒裡面的袁詠儀很漂亮,當然放到現在依然覺得魅力絲毫未減


周冬雨傻笑的時候特別好看,特別入戲。


周冬雨和馬思純這次的表演都讓人眼前一亮。


尤其是周冬雨,直接驚艷到我,終於讓觀眾看到了她的爆發力和塑造力,自從《山楂樹》之後,她演的似乎都是《少年班》里那種帶著些許自閉和面癱的少女。而《七月與安生》裡面的表現充分證明了張藝謀選角還是沒看走眼的,周冬雨,是真的有靈氣。


至於馬思純,一開始對她是沒有期待的。之前看過一部她主演的破案類偶像劇,被其中她對著「老幹部」帶著哭腔念台詞的那段戲震驚了,難以想像一個科班出身的演員台詞功底可以差到那種地步......嚇得我當時就尷尬癌發作點了右上角的紅叉叉......


好在《七月與安生》里兩人都為自己掙回了不少臉面,周冬雨張狂卻不做作,馬思純甜而不膩。各自角色的性格也拿捏的恰到好處,演員和角色之間總是相輔相成的,有些演員之所以被黑的那麼慘,角色的確要佔很大的因素。


但如果要在兩個人之間選一個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我絕對投周冬雨一票。


完整內容請移步公眾號查看

一兮帕特∣隨緣關注 如果恰好臭味相投

微信號:yixipart


突然覺得周冬雨挺適合演不良少女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陳柏霖的演技,以及在《後會無期》中的表現?
如何評價張海宇的演技?
如何評價秦海璐的演技?
楊冪演技有多好?
科班出身和非科班出身演員有什麼差別?

TAG:電影 | 演技 | 七月與安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