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人對心理諮詢的接受程度如何?有沒有奇葩的故事可以分享?

發現國人對心理諮詢的了解程度還很低,不少人認為找心理醫生諮詢就是有病,那有沒有心理醫生遇到很奇葩的客戶,他們對你們的工作非常不理解不支持的?


我們這行不理解不支持的不是客戶,只要走進諮詢室,哪怕只是看看坐坐,甚至來質疑一下,聊聊,也是支持。
奇葩、不理解、不支持主要源於同行。心理諮詢訓練幾乎為零甚至為負的心理學教授、精神科醫生,要麼自己隨便看看書就給別人做諮詢,要麼就鄙視心理諮詢沒有任何效果。
還有一群自己的訓練也不太過關,沒有太多實踐經驗的人在搞培訓,開工作坊,培養出一代又一代更不過關的諮詢師,這就是現狀。
更有一群所謂大師把心理學培訓搞得像邪教,把自己弄得像邪教教主似的,毫無專業性可言。


經過這些年的普及,心理諮詢的受眾是越來越多的,可以說是一個好年代

(一方面也是父母的病傳承給子輩,所以來訪者總量很大)

(這是真的,每當我在路上或者旅途中,看見某父母糟糕地對待、教養孩子,我就暗嘆:十幾年後,這又是一個潛在的客戶)

第二個問題,我的經驗是,知道了來訪者內心是怎麼感受以及怎麼組織這一系列事情的時候,往往一點也不覺得奇葩了,有時還忍不住自己眼圈紅掉。

與答主@心理學徒李二狗的感受相似,我覺得真正奇葩的是相關領域的某些從業者。


我去看心理諮詢師的時候:
朋友A:你咋了!
朋友B:有啥想不開的,我和你聊聊!
朋友C:有那閑錢去玩更散心!

我去看完心理諮詢師,感覺心結打開之後:
朋友E:你看不是還是我之前和你說的那些么,下次你把錢給我,和我聊就行了。
朋友F:我明白你的感受,我當時也曾xxx,你現在就應該xxxx,你說我說的對不對?
朋友G:你覺得管用么,其實時間到了你自然也就想開了,都不用看。

然而從自己感受的角度,有些時候光靠朋友,自己或者時間真的很難。。。


1、對於職業心理諮詢師,所接受的第一訓練,就是在心理諮詢領域內,不存在所謂的奇葩概念。在心理諮詢師面詢的培訓課程前,老師都會先強調一個大準則,即是無論你的來訪者對你說了多麼超出你想像的離譜之事,都千萬不能流露出任何關於你個人的情緒,並且同時要在心裡對自己說:嗯,正常。如此方能波瀾不驚的靜心傾聽,降低來訪者的心理壓力,建立良好的咨訪關係。
2、具備執業資格的心理諮詢師,首要道德就是保密,不在任何社交平台或者公開場合講述關於來訪者的任何私事。除非當事人同意,那在發表時也必須隱去相關的一部分真實信息。


就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來說,接受度還是挺高的。專業靠譜的諮詢師,工作量基本都挺飽滿的。花幾百元/50分鐘來見你的來訪者,不會來故意找碴的。既使有不夠信任、不夠理解,也是屬於我們工作中可以探索和理解的一部分。至於奇葩故事,只能說呵呵了~


現在看來,其實在逐漸的慢慢的認識了,不過,確實還是相對來說比較低的。
不說心理諮詢,就是有些人學了心理諮詢,拿了證書,認識還是很低的,因為有人剛考完證,就在問我們,可以來你們機構接諮詢不。這我覺得是比較奇葩的,天啊,就像剛把理論過了,就要去給病人開刀動手術。
其實在諮詢機構,有些事情見多了,也就不覺得有什麼奇葩的了,反而覺得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太需要加強了,很多過來諮詢的都是已經很嚴重了,確實現在的這個國情,不嚴重的很少有來做諮詢的,能夠在還沒什麼痛苦就過來做諮詢的,是相當高層次的。
我說說在業界看到的奇葩的吧,來訪者的什麼事兒都不算奇葩,反而是諮詢師這類做的有些事兒讓人汗顏,也讓這個諮詢界抹黑。
有些諮詢師學了兩三天的課,就到處說自己會什麼什麼,貼的標籤都是國際認證什麼什麼。
還有些諮詢師,利用自己的諮詢和來訪者發生關係,這還不是新手,有些老資格的諮詢師反而還這樣,我就不點名了,有些人做的事兒也不是什麼秘密。
哎~


接受程度很低,故事不可能有人提供,因為如果她提供了,基本上也就OVER了,因為違反職業準則,而且牽扯法律責任,你如果想看,我建議你看,愛情劊子手。那上面的案例,非常奇葩。


別的不說,就說一點:國內做心理諮詢的大部分都不是正規的心理諮詢,而且也達不到國際標準。


賺同行錢的培訓師比客戶多


國人不接受的是:
康復需要很長的時間。
康復需要另外的立場來看自己。
康復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康復需要直面自己痛苦。會很痛。
康復不可以任性。
心理治療要偷偷摸摸。
身邊的人都反對心理諮詢。
每次付了錢,都覺得虧欠了自己。

國人接受的是:
找一個聖母、上帝、智慧老人。
現在很多的心理學大師,心理學派創始人,都是上述的其中一種原型。
人文關懷聖母。羅傑斯、薩提亞。
無邊法力上帝。弗羅依德。
歷練成為人傑智慧老人。米紐慶。


這個問題我必須答啊

多年前和家裡人出櫃,在媽媽的要求下來到北京某權威精神病醫院做心理諮詢,對話摘要如下:

「醫生,我是同性戀,這是病嗎?」
「是的」

「這病能治好嗎?」
「能治好」

「咱們醫院有治好的先例嗎?」
「有啊,好幾個呢」

「大夫,我對女性沒有任何慾望」
「真的嗎?那你在電視上看見漂亮的女演員也沒有感覺嗎?」
「沒有」
「太奇怪了」

最後大夫推薦我去他們某某病區找某某在住院部的醫生,說他能治好我的病。

你才有病呢!


作為經常去心理諮詢的抑鬱症患者來說,身邊的朋友對心理諮詢的接受度遠高於精神科治療方式,吃藥電擊啥的。
然而就我的治療體驗來說,藥物比心理諮詢更有效。


如果你帶長輩去見心理醫生,還不如帶他們去算命。


媽,為啥我不想在國內發展,就是因為國民對心理學的認知還是停留在治神經病和算命上。


啊?不就是算命了嗎。

三十分鐘前我媽是這樣給我說的


我舅舅很認真的告訴我是算命的!


最不能理解的是一位獨立諮詢師建議。離開我的主治醫生,接受他的心理輔導。言語里有著各種對執業醫生的看不上。
再就是換過一個精神科主任醫師,各種瞧不起同行。只因為我的片面言論就把我定罪,開了三瓶舒思。要知道,我是癔症和中度抑鬱。被當重度精神病來治療內心很受挫的。


看看書店裡的各種心理學方面的書,就知道了,外人對這個行業的理解太淺顯。


我不懂別人為什麼不接受,我也不知道我有沒有病,反正經歷完一小時的諮詢我就病了。我被氣病了。所以我再也不會相信他們了。


背景:三線小城市,平均工資3000+
感覺太貴了,一節課好幾大百。而且幾個月工資扔進去,人家不保證給你能治好。
對於沒有出現嚴重後果的人來說,很難接受。

上過幾節免費公開課,感覺還是蠻不錯的。


應邀!

建議從這個提問中來找找自身主體感受想法。


第二個的問題的答案也是在提問中。


題主覺得呢?


一般情況下,有關心理諮詢客戶的諮詢內容、諮詢過程都是保密。但我可以透露一下,在諮詢中,客戶有時會愛上自己的心理諮詢師。例如,有一位男性專家為女性客戶做諮詢,到最後,常常會發生女性客戶愛上他的情況。甚至有極端情況,到最後,客戶和自己的諮詢師發生了性關係。當然,這些情況在專業倫理中都是不被允許的。


推薦閱讀:

心理學碩士的就業前景好不好?與未來決定有關,求回答。
心理諮詢過程中常常覺得諮詢師不能很好的理解我,要不要更換諮詢師?
如果活的太真實的話是不是會沒有朋友?
「心理諮詢師」的職業瓶頸可能有哪些?
我的心理諮詢師同時也是我的心理醫生,這樣可以嗎?

TAG:心理諮詢 | 心理諮詢師 | 心理健康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