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所在行業日漸興盛是種怎樣的體驗?

對應問題:眼看著自己所在行業日漸衰退是怎樣一種體驗? - 職業發展


做知乎歷史上最有技術含量的總結性答案。實乃快速閱讀答案、了解投資風向和知曉就業選擇之必備良藥。

之前寫過一個熱門答案(眼看著自己所在行業日漸衰退是怎樣一種體驗? - 何明科的回答),現在準備用同樣的方法來寫這個鏡像問題,同時將兩邊的答案匯總做對比看看有無有趣的發現。

我於2016年2月5日上午12點寫好了一個爬蟲(以為爬蟲是動物的看這裡:你是通過什麼渠道獲取一般人不知道的知識和信息的? - 何明科的回答)並放出去,把這個問題下面的所有答案都抓取下來。然後利用NLP+技術對所有答案做了分詞、分析及歸納總結,最後形成下面的報告:日漸興盛的行業及背後的原因,試圖為大學生就業及中學生高考提供一些指導。
(NLP+的意思是,在NLP演算法的後面,是一個70KG的大叔,人肉在NLP分析之後對所有答案進行了再次解讀。各類AI大神莫笑。)

一、基本數據統計
截止到爬蟲運行結束的時刻(2016年2月6日上午12點左右),該問題下共有7888人關注,算是高關注的問題。共有178個答案,其中69.1%的答案有效(無效答案包括被摺疊的),其中只有44.9%的答案獲得不小於零的贊(在知乎上被人認可也不是那麼容易,哪怕是一個贊)。與鏡像問題的分布,非常類似。

前六大答案就獲得了58.5%的贊,知乎也在向KOL集中,比鏡像問題略低。

二、誰是最明星的行業(細分)
根據NLP+的分析及統計結果,在回答中總共出現了74個行業,根據體積率及贊數比例兩個方式排序,找出最欣欣向榮的行業。

一些有意思的現象如下。(較之鏡像問題,最繁榮行業的分布更加扁平)

電影、電視、文學、電競及體育。無論按照贊數還是提及率,這幾個文化和精神消費相關的行業都高票當選,可見我們的生活已經逐漸進入精神文明建設的階段。2015年就風風火火的IP,這把火看來還要繼續燒。

心理健康。無論按照贊數還是提及率,均進入前十榜單,在提及率上為2.4%,在贊數比上為5.3%。這個行業的發展是不是與飛速發展的經濟及日益增大的壓力成正比?

網紅/自媒體。這兩個類似的均是以個人魅力作依託的行業,分別在提及率和贊數比進入前十,比例分別為2.4%和4.9%。可見熱熱鬧鬧的自媒體潮流以及喪鐘已鳴的主編已死風潮,並不是空穴來風。

生物醫藥。出現黑天鵝,主要是 @大腦艾瑞克 大神寫出有趣的答案 眼看著自己所在行業日漸興盛是怎樣一種體驗? - 大腦艾瑞克的回答。在贊數上獲得21.1%的佔比。

比特幣。也是同樣情況, @吳廣庚 寫出比特幣的科普性回答眼看著自己所在行業日漸興盛是怎樣一種體驗? - 知乎用戶的回答,在贊數上獲得10.0%的佔比。

互聯網。令人驚奇的是,在互聯網人士高度集中的知乎,互聯網只以4.1%的提及率入圍第一個榜單而名列第四,並落選第二個榜單。是不是互聯網已經是爛大街眾人皆知得好,各大神不願意詳細解答?還是互聯網人士就喜歡悶聲發大財?

馬斯洛的高層次需求的行業。一些在馬斯洛矩陣位於較高層次需求的相關行業,雖然沒有上榜,但是提及率或者贊數佔比仍然較高,比如:

  • 整形:活得體面,就是要長得體面
  • 留學中介:自己活得體面,就是孩子讀書要體面
  • 寵物醫生:不僅要自己活得體面,而且要自己的寵物也活得體面
  • 養老:年輕的時候要體面,老了也要體面
  • 殯葬:活得體面,死也得體面

高技術行業。一些高技術行業雖然沒有上榜,但是提及率或者贊數佔比仍然較高,比如:機器人(總理呼籲的工業4.0可不是白喊的)、GIS、柔性屏等。

三、誰是最明星的行業(粗分)
因為上面的行業細分過於分散,又將這些行業做了下整理歸納,再次形成下面的表格。

有意思的現象如下。

文化產業非常之火爆,形成絕對的獨佔鰲頭的態勢,提及率達到37.4%,贊數比達到42.4%。IP時代真的來了!提到的文化產品包括:電影、電視、電競、網路文學、音樂及音樂+(圍繞音樂及音樂會的各種周邊產業)、博物館等等。

醫療行業前景也不錯,贊數比達到21.6%。主要是許多人贊了牙醫、牙齒正畸、美容、醫療器械、生物醫藥等。這個答案與鏡像問題中出現的苦逼醫療從業者形成鮮明對比,看起來牙齒、臉及高科技的藥品,對於人們來說更加關鍵。

金融行業依舊高大上,提及率達到7.3%,贊數比達到3.0%。人們生活越富足,借錢和花錢的需求就越多,此言不虛。提及到的金融行業包括:小貸、保險、理財、破產管理、創投等等。(破產管理是個什麼鬼?是不是宏觀經濟不好,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和個人倒閉,然後虐屍成為一種潮流?)

四、誰是幸福背後的推手

在這些行業興盛的背後,最重要的推手還是需求升級,消費者在精神生活及物質生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凡是能捕捉到這些需求的行業,就能大幅增長。另外一個大推手就是以移動互聯網、GIS、網路直播等為主的新技術和新產品。

五、總結
對比兩個答案總結(日漸興盛的行業 vs. 日漸衰落的行業),會發現更多的有趣現象甚至是趨勢。

  • 第三產業正在興起,特別是涉及到消費升級的服務業正在迅速興起。比如:文化產業、留學、牙醫、美容、金融等等
  • 低技術含量的工業正在衰落,比如:各種採礦、煤炭、石油、鋼鐵、低端代工和製造等等。但是有技術含量的製造業(比如:機器人),反而是在迅速崛起
  • 媒體正在發生巨變:有內容創造能力的自媒體正在獲得話語權(比如:自媒體和網紅等等),而沒有溫度的中心化媒體(比如:平煤和電視台)正在大踏步得退出歷史舞台
  • 新技術新產品和消費升級是推動大部分行業興衰的主要力量

對比兩個鏡像問題的答案總結,沒有發現太多的互相矛盾的回答。個別互相矛盾的回答,都或多或少有些原因:

  • 航運業正在慘淡中(正在衰落的行業答案中,提及率達到7.3%,贊數比達到3.0%)。不過也有人提到其正在繁榮,不過答案中明確指出這是內河航運
  • 政府事業正在調整中(正在衰落的行業答案中,提及率達到5.0%,贊數比達到2.5%)。不過也有人提到其正在繁榮,不過答案中明確指出這是特指反腐
  • 環保被數人吐槽之頹勢。不過也有人提到其正在繁榮,不過答案中明確指出這是特指空氣凈化和水凈化

(所有好看的表格均使用文圖製作,如果需要直接引用圖表可以到http://wentu.io/publish#48991a24498bc996)
—————————————————————————————————————
更多文章及分享請關注我的專欄,數據冰山:http://zhuanlan.zhihu.com/hemingke


近幾年的博物館數量是越來越多了。
2008年2970,2009年3020,2010年3415,2011年3054,2012年3866,2013年4165,2014年4510.估計2016年能到5000座。各項其他指標,觀眾總數、舉辦展覽數等等,也都在大幅上升。

與此同時,社會對博物館的重視程度也逐漸提高了。以前博物館的大事基本不會有社會影響,現在博物館也能製造出公共事件來了。瞅了一眼知乎,關注博物館話題的,居然超過5000人了。

對於博物館工作者來說,相對於十年前,工資應該調整得稍微高了一些(雖然整體依然較低),但是面臨的問題、社會要求的服務質量,也都越來越高了。大量80後湧入博物館,現在應該是60後帶著80後幹活的局面,在有些部門,80後已經開始挑大樑當主任了。

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喜歡研究實際問題、應用問題,還在研究基礎理論問題的教授們和老先生們,顯得越來越孤單而不合時宜了。

這個行業處於整體變革的前夜,但是什麼時候變,怎麼變,都不太好說。


(摘自豆瓣,原地址:http://www.douban.com/note/531776157/?_r=9076219872765155506)

我所有的朋友都去做微信公眾號了
海淀區西島秀俊
一夜之間,我所有的朋友都去做微信公眾號了。

在政府混吃的朋友,在事業單位等死的朋友,在跨國企業搬磚的朋友,在私人作坊賣身的朋友,在談理想搞創業的朋友,在學校裡頭嗷嗷待哺的朋友,一夜之前,殊途同歸,全部做起了微信公眾號。

理由很多。求路人打賞,求廣告商包養,更多的是上司一聲令下——做不做?不做下崗!

於是我的手機從早震到晚,隨時隨地都在收推送。

內容自然五花八門。如何穿衣服,如何挑音樂,如何選餐廳,如何炒股票,如何買進口貨,如何顛覆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每一條看了,都讓人立志要做更好的自己,擁抱光輝燦爛的明天。

每條推送都是不一樣的煙火,除了三位數的閱讀量這點,它們沒有任何共通性。

做微信號的朋友,其實都挺年輕,下限二十二,上限二十八。但不得不板出風塵樣,臉上寫滿了「我世面見很多」,嬉笑怒罵,指點江山。

這是很累人的。月入5千的主兒,成天推薦各大高級餐廳,分享紅酒,奢侈品,和境外游。

男朋友還不見蹤影的小姑娘,卻要拿出滅絕師太的心,教習女同胞們生殺予奪,做愛情的勝利者。

朋友們成天為內容操碎了心,無時無刻不在捕捉熱點。一篇咪蒙的《致賤人》橫空出世,模仿版隨即一擁而上。《致好人》、《誰是賤人》、《你個爛人》就不說了,還有理直氣壯站出來吆喝,《我就是賤人》。

光是內容沒用。為了做好公眾號,還要精通十八般武藝。拍照和修圖只是基本功,畫漫畫,編段子,錄廣播,剪視頻,樣樣都要舉重若輕,信手拈來。畢竟現在的公眾號多如牛毛,許多讀者又愛犯傲嬌,動不動就「太長不看」。如何增添趣味性,脫穎而出,就成了重中之重。

不要小看每一條閱讀量只有三位數的推送,他們背後都站著一位被迫害的年輕人,在哭天搶地,抓斷上百根頭髮之後,才用心血凝結出了這圖文並茂的推送。

連吃飯都不得安生。好幾回聚餐,吃到一半時候,在座朋友紛紛從包里掏出筆記本或平板電腦,手指上下翻飛,編好推送內容,「biu」地一下發了出去。

「需要這麼拼嗎?吃完再發不也一樣?」

「你傻呀,」朋友小黃大翻白眼,「待會兒就是大家翻手機,看推送的黃金時段,吃完再發,閱讀量全讓別人給搶光了。」

「說來恨得我,」朋友小明放下電腦,咬牙切齒,「昨天我跟那誰弄了個差不多的推送,他就比我早發那麼5分鐘,看看,流量全給搶光了,老天,都將近1萬了,我這條才200多!」

「人家好幾萬的粉呢,你能跟人比啦?200多不錯了,我這條才100多呢。」朋友小寶嘆氣。

小黃笑道:「你那號開仨月了,每天還那麼可憐兮兮的一兩百閱讀量,怕是風水有問題。」

小明回嘴:「那倒是,跟你們混久了,晦氣。我就該找個大號,跪舔,抱大腿,散紅包,求轉發。」

「還好不是網紅,不用發自拍。要不一照,一個賽一個的磕磣!」

「哎你看你看,那誰,紅人汪蒙又推送了。」

「閱讀量多少?」

「乖乖不得了。半小時,五千!」

「又寫了些啥?」

「題目是——《連你的屎都不敢吃的男人,憑什麼給他操》。」

「太粗俗了。」我皺皺眉頭。

「你懂什麼,推送題目,就是要黃色,暴力,抓人眼球。」小明說。

「寫了些啥?」小黃問。

小明用手指在屏幕上比劃兩下,說:「沒什麼,不就她家那位老方,兩人恩恩愛愛纏綿史。」

「還有她朋友們的悲慘情史。」

「這可能是她第八百個墮胎的朋友。」

「墮下來的孩子可繞地球一圈。」

「這種東西怎麼有人看?」我很吃驚。

「紅得不行,」小明晃晃手機,「你看,咱說了五分鐘的話,又多了上千的閱讀量。」

「無法理解。」

「你不愛看,有的是小女生追,」小黃說,「每天眼巴巴的,就等這條推送了。彷彿看了,什麼問題都迎刃而解,連婦科病都可治。」

「如果你們想炒話題,」我喝了口啤酒定神,「我允許你們寫我。」

「他已經寫過你,」小明指指小黃,「他寫你留學,劈腿,搞外遇,還是個同性戀。」

「什麼!」

小黃臉上一紅,立馬反擊:「小寶也寫過你。他寫你浮誇,炫富,裝文藝,又綠茶!」

「其實咱們也不能說是在寫你,」小寶慌忙解釋,「不就借用個你的名字,顯得真實。」

「對,對,就好比以前寫作文,開頭就來——一位名人曾說……」小黃在一旁幫腔。

「沒想到你們為了點兒閱讀量變成這種人,」我目瞪口呆,「這個人吃人的社會吶!」

同時暗自慶幸,還好自己沒有經營微信公眾號,尚不用為此費盡心神,甚至出賣良心。

第二天,老闆要找我談話。我們老闆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自詡思想新潮,緊跟時代,特喜歡跟我們這些年輕人打成一片。

「小張哎,你看這個。」老闆拿出手機,翻開微信。

我定睛一看,是條推送。

「看到了嗎?」

「看到了。」

「覺得怎樣?」

「您這玫瑰金挺騷的。」

「少貧嘴,小張,」老闆正色說,「這是咱們對手的推送!我們是創新的現代化公司,新媒體也要搞起來!不能落後!」

「所謂創新就是要另闢蹊徑,不舔人家屁股——我完全反對。」

「那你來做,」老闆彷彿沒聽我說什麼,只拍拍我的胳膊,「小張你腦子活,文筆又好,搞個公眾號,沒問題的嘛!」

我想了想,點點頭,回到工位,打開word文檔,一邊寫起辭職信,一邊發出魯迅式的哀嘆——

我當初雖然不知道,現在明白,這中國,已經難見不做公眾號的人!沒有做過公眾號的孩子,或者還有?

救救孩子。


--------是否要因此進入生物或製藥行業----------------
行業的成功,和個人是否成功,是兩碼事。我從頭到尾都沒打算忽悠任何人進入這個行業。尤其生物醫藥這樣一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個人力量太渺小,所以也不用考慮能像IT那樣,能年紀輕輕就納斯達克敲鐘、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讀完博士都30了,更別提你要做N多年的博士後,才能算得上「專家」。
---如果想出國留學,生物出國是最容易的。還可以拿獎學金。當然,你會比較辛苦。
---------------------------------------

這幾年生物醫藥行業的進步真的是一日千里。

首先,人類基因組測序,遵循摩爾定律。
人類基因組計劃2000年完成,當時花了30億美元,耗時超過十年。現在,一台最先進的機器,一天可以把人類基因組測兩個來回,而且成本降低到1000美元以下。
由此帶來一個非常蓬勃的產業,就是測序儀的研發和製造。包括老牌公司,各類創業型測序儀公司,股價飆升。【 請大家自行搜索一下Illumina的股價,這五年來的走勢。】
當然,生物和製藥行業是資金密集型,所以,其實每個個人作為螺絲釘,並不是特別爽,但目前美國各類生物技術公司很多很多。待遇不算差。中國生物和製藥行業沒前途,無論怎麼宣傳某些傑出代表。中國就是別想了,不評價。
當然,這幾年生物統計和生物信息學專業畢業後,很好找工作。待遇都還比平均工資高。

其次,藥物研發每天都有好消息。
2010年,FDA批准21個新葯,數量創新低。在此之前,也已經逐年降低,2009年的25種和2008年的24種。那陣子屬於製藥行業的陣痛期,因為整個行業處於代際轉換,從化學葯轉到生物葯。青黃不接吧。創新乏力,前路迷茫,缺少重磅藥物。
終於,行業開始復甦。
首先是第二年新葯批准數量就開始反彈,2011年批准了35個新葯 。然後是腫瘤免疫治療開始火熱起來了。
免疫治療,是首次可以看到治癒癌症的希望。而且,我個人相信,在未來十年,人類一定可以控制癌症。注意,我沒說戰勝癌症。
免疫治療,也讓人們看到了治癒艾滋病,丙肝和乙肝這樣的頑固性感染性疾病的希望,大家正在積極嘗試。

免疫治療,簡單來說,就是大家發現了腫瘤細胞逃避免疫系統監測的機制,並找到了不止一個分子開關,人們現在已經發明了藥物,來操控這些分子開關,使得免疫系統可以重新識別腫瘤細胞,並殺傷它們。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些發現,是和上面所說的測序成本大幅快速下降、測序能力大幅快速上升有關。

關於免疫治療的進步。以惡性黑色素瘤為例子。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皮膚癌,惡性程度高,好發於白種人。如果是晚期,95%的患者生存期少於兩年。死亡率很高。如果發生轉移,基本上三到六個月就不行了。
然後有一個化療葯,25年來都是這個藥物。效果就是上面的,死亡率很高。

2003年,注意這是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後,哈佛大學的一個教授發表文章,測序發現,約65%的惡性黑色素瘤是由於單個基因的點突變導致。後來又發現另一個相對小比例的突變。當然,其他更罕見的突變也陸續發現。2010年2011年一共上市了三個化學葯治療這兩個突變。效果當然很不錯,大幅提高了生存率。還有一個生物葯,是一種免疫藥物。這個生物葯的特點是,不直接治療突變,主要是調節一個免疫分子,雖然應答人數少,但對此葯有應答的,活的更久。

然後,2014年默沙東(謝謝@鄧小妞 指正)的一個PD-1抗體葯上市了。效果太好,具體案例請去搜索美國前總統卡特的案例。最新消息是,這個葯,由於效果太好,治療其他癌症的試驗,都提前終止。FDA批准相關適應症也很爽快。這個葯,第一次上市的時候,創造了FDA最短時間批准一個新葯的記錄。

————感謝@鄧小妞 的指正——————
更正一下:美國總統卡特用的抗PD-1藥物是美國默克的KEYTRUDA?。KEYTRUDA?是由默沙東研發、獲美國FDA批准的第一個抗PD-1藥物,在美國獲批用於治療晚期黑色素瘤和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剛剛榮膺了2015美國蓋倫獎最佳生物技術產品獎。
——————————

至於其他免疫藥物,各大公司都在奮力研發中。這一波行情,能繼續持續十年甚至更久。人類控制癌症和艾滋病,指日可待。

中國是乙肝大國,目前估計9300萬乙肝病毒攜帶者。
但乙肝問題是,目前口服藥只能維持,停葯就複發。
目前免疫治療的藥物只有長效干擾素,有人可以臨床治癒(表面抗原轉陰,甚至產生表面抗體)
但這個藥效果一般,治癒率比較低。效果也較慢。副作用大。醫生不太喜歡開這個葯。
歸根結底,還是效果不理想。-------所有乙肝治療藥物,都很難臨床治癒。這是核心問題。
免疫治療,目前在癌症里嘗試最活躍;其他感染性疾病,尤其是HIV,也很積極。
但乙肝不是歐美的主要健康威脅。艾滋病和丙肝是。
所以目前乙肝這方面的研究就比較慢。畢竟藥廠不是慈善機構,花那麼多錢和時間,承擔那麼多風險,肯定是先做大市場(本國患者數多的病)。

補充一下:
我炒美股,反覆買賣某股票,收益不錯。

目前諾華,輝瑞,羅氏,默沙東,這些大藥廠,以及Kite和JUNO這樣的小廠,都在豪賭這個免疫治療的市場,投入重金。預計有好戲要看。反正我自己的賬戶是押注免疫治療了,我老婆的賬戶買了其他行業的股票,不能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這倆小廠,是免疫治療的領頭羊。其他各種更小的創業型生物技術公司,更是不計其數。包括王曉東的公司,也在籌劃IPO了(已經IPO了)。

有人說我為了美股,在這裡忽悠大家。
首先,搞清楚,美股主要是機構投資者,不像中國散戶居多。
此外,你們這點韭菜的小錢,買不了幾股,也翻不起來多大浪,不要覺得自己多重要,我要花寶貴時間在這裡忽悠你。你沒你想的那麼重要。我連個感嘆號都不給你。Don"t flatter yourself.
為什麼總有人心理陰暗到懷疑所有分享的背後肯定有個hidden agenda?
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此外,即便某個行業有前途,裡面具體某個公司是否有前途,是另外一件事,請注意分辨。


我不知道其他地區是怎樣的,但在我所在的珠三角地區,至少是這樣的——

私立教育行業正在日益興盛。

故事的背景是這樣的:近十幾年來,我所在的城市熱衷於搞新區開發,大量的郊區樓盤建起來了,這些樓盤往往一個就能容納數萬的人口,宛如一個個獨立的小鎮。搬過來居住的也是在城市中心區里工作的中產階層為主,每天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樓盤裡餐飲、超市、吃喝娛樂,所有的服務都很健全,唯一悲催的是,公立教育配套匱乏。
有需求就有商業機會,很快的,各種私立幼兒園、小學就如雨後春筍般成立了。
對應於中產的消費能力和品質要求,這些私立教育機構的學費普遍高昂,提供中英文的雙語教學,小班制,每班都有外教。由於學費高,他們的師資力量也得到了保證,口碑慢慢積累。開始的時候,對於家長們來說,私立是唯一的選擇,但是後來,隨著社區的成熟,公立學校也慢慢建起來了。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姍姍來遲的公立教育已經無法跟私立體系們抗衡了。一來是私立以高薪挖來了最好的老師,老師們更有服務意識,與家長每天都通過微信互動,努力創造給孩子展現自我的機會。二來是私立學校為了爭奪生源,普遍引入西式的教育體系,強調互動、樂趣、鼓勵式教學,學生們普遍充滿自信,人際交往能力強。逐漸的,私立與公立之間,就形成了壁壘分明的市場區隔,前者定位於優質教育,後者定位於普惠教育。
你想嘛,對於家長來說,一般只要負擔得起,都會願意給孩子們提供最好的教育環境,於是私立教育的發展也就日益興盛。
跟隨著這種潮流,我的小孩也入讀了小區里的一家私立幼兒園。通過日常的接觸,我了解到,這家私立教育機構在珠三角地區開了有十幾家連鎖幼兒園和小學,粗略估算在讀學生有1萬多人。這已經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了。
不過,當幼兒園讀完,家長們的煩惱又出來了。比如我們孩子所在的幼兒園,孩子從小接受的就是西式教育,每天有一半的課程都是外教授課的英式教材。那麼,讀小學了,是到中心城區花數百萬買一個學位房,爭取擠進公立重點小學呢,還是繼續留在私立教育體系里就讀。留下來的話,估計是很難跟傳統教育里出來的學生競爭的,或許只能放棄國內高考,直接考國外的大學了。
我們家兩口子當時思想鬥爭了五分鐘,最後決定還是讓孩子留在私立教育體系里。很簡單,作為公立教育出來的我們,對於傳統中式教育的弊病深惡痛絕,看著孩子現在每天的快樂成長,我們內心裡是認同的。
其實私立教育的學費還是挺貴的,以我孩子所讀的小學為例,一年學費5萬,加上各種興趣班,派對活動等的支出,一年大約要花掉8-10萬左右。不過,相對於同等質量的公立教育所要付出的學位房成本,這個花銷也並不算離譜。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說另一個大頭,課外興趣班。
小區里的各種培訓機構掰著手指頭數下來,不下二三十個。讀小學之前,孩子她媽徵求我的意見,究竟報幾個興趣班好。我明確的表示,讀小學了,不像幼兒園,還是要以學習為重,最多報兩個吧。
孩子她媽回頭就給報了四個班,鋼琴、舞蹈、畫畫、英語,一個都不少,有的一周一課,有的一周兩課,基本上就把每天的時間排的滿滿的。
我崩潰的表示,不是說好了只報兩個嗎?孩子她媽為難的說,每一個都很重要,割捨不下啊。況且,其他家長都報了這麼多,不能讓孩子輸掉未來呢。
英語興趣班是一個外教小伙,在他住的一棟別墅里開設,搞的像個私塾一樣。裡面的幾個房間分別布置成不同主題的教室,一個班只有6個學生,每節課就是一個特定主題的英語對話或者辯論,學習氣氛非常活躍。第一節課上完,媽媽問女兒,學的怎麼樣,女兒興奮的說,得到了老師的好多表揚,覺得自己特棒。回到家裡,竟然主動的要求讀英語課外書,我倆看著都驚呆了。
除去興趣班,還有各種暑假的夏令營,歐美遊學,一年365天不間斷的商業比賽,一輪一輪晉級,從市裡到省里,總決賽不是在香港就是在美國,花樣之繁多,讓人嘆為觀止。不過以我所見,周圍的媽媽們似乎對這些活動都相當買賬,只要掏得起錢,一定報名,怎麼說也是給孩子一個鍛煉的機會嘛。
這個市場之繁榮,消費力之旺盛,對於大多數中產階層來說,幾乎是僅次於買房以外的第二大支出了。而隨著中產階層的日益壯大,對私立教育體系理念的認同,我相信,一定會對中國的傳統教育模式帶來巨大的衝擊。至少,隨著公立教育師資的流失,傳統體系的優勢已經日益減少。
你問我的體驗?
每到交學費的時候,我的內心都是崩潰的。


說一個風口浪尖的吧。

財富管理行業。(利益相關,就職於某三方)

財富管理這個詞有點太高大上了。因為銀行的可以說是在銀行,信託的可以說在信託,保險的也可以說是在保險,三方的只能說自己是做理財的了。可由於e租寶事件,一般人聽到理財兩個字就嗤之以鼻,從業人員聽到理財師的頭銜也不置可否。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行業確實是在日新月異地高速發展。

就待遇來說,雖然銷售壓力很大,但底薪和提成應該是遠高於其他行業的。在任何一家正規的三方財富管理公司,正常按基本任務量完成考核,年收入不會低於哪家TMT行業龍頭企業的。要知道,三方公司的門檻可是遠遠低於這些大企業的。

很多人認為的理財,就是我把錢放你這,一年連本帶息給我多少個點。這也是對很多小公司或非正規公司的從業人員來說,工作技術含量低的原因。上街發發傳單,小區搞搞活動,拉一幫老頭老太來「存錢」,再送點雞蛋大米油什麼的。如果行業變動,公司變動,這些年除了掙了點錢,可能什麼都沒有得到。

但真正的財富管理,其實是給高凈值人士資產配置的一套解決方案。以金字塔舉例,底層資產需要的是保險,包括社保和商業保險,是風險發生的最後一道屏障。往上是債權類資產,再往上是權益類,包括二級市場和一級市場,當然房地產也算,再往上可以是一些另類投資,比如大宗商品、錢幣字畫等,金字塔頂端是家族信託,可以把所有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都裝進去,並完成資產傳承。

當然,說得這麼高大上,最終從客戶身上獲得的,還是銷售產品的收入。三方目前可以做的,除了房產(有些三方可以銷售海外房產)和另類投資,其他的都可以給客戶配置。

財富管理行業的高速發展,來源於高凈值人群的快速增長。招行和貝恩發表的私行報告中顯示,15年中國可投資金在1000萬以上的人群有126萬。

同樣,高凈值人群考慮的重點也有所轉移。

真正浸身於這個行業的人,是相信有一天理財師是可以像私人醫生、律師一樣,成為高端人群必不可少的貼身管家的。理財師給客戶做的是資產配置,是解決方案,而不是單一的賣產品。他們認為,國內市場的不成熟,客戶缺乏專業知識及風險意識,導致投資理財依然存在打價格戰的石器時代。但事實上,即便是今天的發達國家,私行的服務依然是以銷售性質為主。我覺得任何行業都有金字塔頂尖的人群,是客戶去找他們,而不是他們去找客戶;同樣也都是金字塔底層的人,就像華爾街之狼里演的一樣,一群可能對金融完全不了解的人,通過陌call把垃圾股銷售給不懂又貪心的窮人。香港、新加坡的外資行,也不是沒出過大的紕漏,07年的Accumulator也讓一大群富裕階層血本無歸。每個從業人員都希望既能讓客戶掙到錢,自己也能掙到錢,但實際上往往卻是矛盾的。導致這些矛盾的因素,包括經濟周期,上層決策,客戶風險偏好以及從業人員自身專業及道德因素等等等等。

而我覺得最最重要的,還是從業人員自身專業能力與職業道德素養。

例如最近南京銀行鑫元基金事件,一款債券型基金,當成固收產品去賣,甚至還有部分網點要求理財經理承諾保本去銷售,結果封閉期結束後虧損遭到大量不明就裡的投資人集體上訪。這類事件背後,不僅僅是讓一些老百姓不再相信銀行,更讓一些同行機構趁機煽風點火,詆毀銀行,加劇行業不正當競爭以及繼續以類似方式去忽悠這些投資人。

我個人認為,三方或者私行的客戶經理,看過的產品以及服務過客戶的層級,會多於一些商業銀行的理財經理,或者證券公司的客戶經理,以及保險公司的保險顧問,通常來說,他們會更加專業,也更有職業道德。他們做的最多的是,給投資者做風險教育,做配置建議,做解決方案,而不是去單一銷售,或者詆毀同行,又或者把自己對市場的判斷強行灌輸給客戶。

最後簡單說下目前的財富管理格局吧。對於高凈值人群來說,已經開始從商業銀行往私行、信託以及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去轉移。私行不用說,招行做得最好;信託裡面目前平安信託產品線最廣,服務及專業性也不錯。三方則比較混亂,各家都在說自己國內最大,但就客戶個均AUM來說,還是諾亞是龍頭。我相信市場會越來越成熟,客戶也會越來越專業,更懂得選擇。


07/22/16更新
北大心理學系升級為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
北京大學 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 -- School of Psychological and Cognitive Sciences, PKU

=============以下是原答案

謝 @劉柯邀請,很早就邀請了,一直想回答。現在忙裡偷閒說幾句,說個大概,以後有空補充細節。

腦科學,主要在科研。

直接說個人眼中看到的吧,本科的時候(直到我寫此回答時),整個北大理學部,有數學學院,物理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化學學院,城市與環境學院,地球與空間學院,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心理學系。。請參見北京大學

看出來差別了么??對,別人都是『學院』,只有心理學是『系』。別人一屆招生幾百人,我系招生40多人。。


本科畢業的時候,新落成的生科大樓好生讓人羨慕。。北大心理系還在一棟叫哲學樓的辦公樓里,總共有三層,心理系只佔一二層,三層歸一個不記得叫什麼的古文獻中心。當初本科的導師剛回國,因為沒有多餘辦公室,把一樓一個臨近廁所的小會議室裝修成了他的辦公室。。做實驗要到老化學樓的閣樓里去做,那陰暗和灰塵。。

對了,清華那時還沒心理系(歷史上有過),08年才恢復建系。

然後呢,在美國腦計劃,歐洲腦計劃,澳大利亞腦計劃等等各國風起雲湧的研究熱潮中,情況就不一樣了。

2013年,IDG基金會在北大,清華,北師大捐了一大筆錢建立腦科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獲國際捐贈建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

從2014年起(或者13年底??),北大心理系和麥戈文腦科學中心搬進了王克楨樓(以前的太平洋大廈),條件好了不少。

再然後,我國開始了自己腦計劃。
首先是國家層面
「中國腦計劃」醞釀啟動 將從三大方向展開
然後是地方層面
江蘇啟動「江蘇腦計劃」 成立「江蘇類腦人工智慧產業聯盟」
「人類腦計劃中心」落戶北京回龍觀醫院
上海推腦計劃研人工智慧 中國版人腦工程望啟動

一些大拿也來湊熱鬧了
李彥宏兩會提案:建議設立「中國大腦」計劃

至於各大高校,中科院,成立各種腦研究中心不要太多,從好幾次國家層面的研究經費偏向來看,這方面也在持續加大投入。

不過略感到憂慮的是,當腦科學作為一個新的科學名詞進入大眾的時候,於是,各種領域的專家,各色創業人士都開始聲稱是研究腦科學或者廣義的認知科學,尤其是所謂『智能』的,這年頭開個公司不帶人工智慧都不好意思見人。只希望那些在學科尚未大發展的時候默默深耕的研究者們,不要被邊緣化了。

先寫到這裡。


講一個我職業相關的吧。
所有的教育培訓業正在遍地開花,日益興盛。
首先興盛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教育部的行政命令,學校和在職教師一律不得從事家教輔導,被舉報被調查發現立即革職。我不知道其他城市執行的如何,反正我所見到的幾個城市這條管的十分嚴格。導致很多在職老師撤出這一巨大市場,拱手讓人。

第二個重要的原因是家長的攀比憂患意識,在我任教的幾年中,發現不學任何課外興趣班的孩子基本不存在,甚至很早的兩三歲就開始學習,最多的能學到五六門,正常的孩子一般也要學兩三項。

光是我任教的一個小學,大概一千左右的學生,就養活了周邊至少幾十家(大於20)各種託管班,興趣班,輔導班。

我曾在一個私人很小輔導機構做過主課輔導老師,暑假一個月的時間,收了大概一百多學生,每人一千多,每天大概6小時全科輔導,而投入基本為0,房租是那種每月一兩千的拆遷房,任課老師的薪水極低(當時我還沒什麼名氣,沒有議價權),一個暑假兩個月,我算了下,老闆的保守收入為最低30萬。這還是我們那個機構真的很小,就兩個老師,一個破房子,收的孩子都是農民工拆遷戶,給不了太高的輔導費的情況下。

幾年後,我去了一家比較高大上的輔導機構,針對的是私立小學比較有錢的家庭,我的出場費是兩百一小時,作為一個還沒名氣還沒固定生源的輔導老師,一天六小時下來也是一千二,遠遠超過我每個月兩千多的工資,而裡面的金牌講師甚至一個月快十萬的收入。前提是機構抽走了大部分的所得之後,而投入真的相比其他行業太少了。

後來我一個南藝學畫畫的朋友之前在公司做美工,又累錢又少,果斷辭職在一所小學周邊開了個私人美術輔導班,每天工作也就四小時,每月好幾萬的收入,邀請我去合夥做主課的輔導,可是我那時候的身體已經連本職工作都勉強支撐,實在沒體力去做。

初中的一位同學開圍棋輔導班,專做這個細分領域,一年以後已經三家分店,成為全市最有名氣的圍棋培訓機構,買車買房,同時成立公司,走上穩定經營的模式。

這個行業還有巨大的潛力,只要優化服務,優化流程,有優秀的老師,不愁干不出一片市場。


我略略說一個吧。網路文學。
早期的作家其實是蠻清貧的,對於我而言,萬萬是不覺得清貧樂道是怎麼一個好事兒的。
大概在06年還是哪年,整個網文行業,一個年入百萬的血紅就震驚了全行業。12年,唐家三少一年版稅3300萬,14年,5000萬。
於是,富有的作家是越來越多了。
在今天,我還聽到有個作者開了微信公眾號,發自己作品的番外,一個賬號四萬粉絲,原創內容卻有一萬五的閱讀量,十分可怕。光是貼的微信支付二維碼,每天就有幾百塊,加廣告又是幾百塊,十分不菲。
這說明寫作是可以致富的,這對於從業者而言,無論如何都算得上是一件好事。
去年的時候,和一個大牌作者聊,說起傳統作家的問題。

現在很多傳統作家圈裡腌臢事很多,方方就有過質疑湖北省人社廳破格晉陞T詩人,並曝出曾收到T詩人發出的威脅簡訊。這位T疑為湖北詩人、2007年魯迅文學獎得主田禾。可以說,裡頭很多內幕黑洞。
但說穿了,其實也就是一年幾千塊幾萬塊的小錢。
也只有當一個行業萎縮規模衰落的時候,黑暗面才會擴張,越來越多的從業者爭搶越來越少的蛋糕,自然而然就會出現亂七八糟的事情。

湖北作協主席方方揭文壇黑幕

相比之下,網路文學產業的蛋糕是一直在做大的。這也意味著通過互聯網,作家們可以獲得遠超以往,遠超傳統作家的收入。
可以有更大的蛋糕,自然也就沒有亂七八糟勾心鬥角的事情。相對而言,行業的氣氛便是向上蓬勃,乾淨清晰的。

前陣子,一個行業報告調研。盜版損失百億收入盜版網路文學致行業損失近百億-20160122看東方
這也意味著,隨著法制越來越健全,這個行業的發展場景還是蠻大的。

再隨著法制的完善,IP概念也開始火熱。一部文學作品的改編權衍生出更高的價值。
比如現在這個行業的龍頭,騰訊系下閱文集團的估值就是15億美元,這個數字相比任何一家出版社都是龐然大物了。

上班時間偷偷寫的,沒怎麼整理。將就看吧,點贊多了,我再梳理思路補充,哈哈


作為普惠金融的從業者之一,看到這個問題的瞬間,小普可以說是很驕傲了。

說到普惠金融,很多人可能都會一臉懵,但其實從我國明確「普惠金融」這一概念以來到現在,已經有12年的時間。雖然大眾未必了解,但小普一直密切關注著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可以拍拍胸口告訴大家,我國普惠金融體系建設已經在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中穩步前行,也得到了國家爸爸的恩寵。

首先,國家對於普惠金融的戰略地位越來越重視,關注度也越來越高。

伴隨著「十三五規劃」的穩步開展,普惠金融體系建設工作也越發受到重視,如銀監會對金融機構和各級監管部門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工作推出了指導意見、大中型銀行開設了普惠金融事業部、政府針對普惠金融貸款機構頒布定向降准和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政策等等。

普惠金融在我國從理論到實踐,不斷深化。

其次,我國普惠金融體系建設已取得一些階段性的成果,和過去相比小有成就。

國家普惠金融的發展程度與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進步、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因素密切相關。

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上,有看得見的進步,小普統一用截至2013年末的數據來給大家說說。

截至2013年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總數達21.03萬個,自助設備總數達到62.29萬台,縣域銀行業物理網點11萬個,24省實現了鄉鎮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證券和保險服務網點也增設了不少。

從普惠金融機構發展中極具代表性的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來看,前者發展了7年,數量達到1071家,後者發展了6年,數量達到7839家,貸款餘額8191億元。這些直觀的數量增長變化,表明了我國的金融服務覆蓋面在不斷擴大,新型金融機構發展迅速。

支付結算體系也在日益完善。在支付手段上,人民銀行第二代支付系統在2013年上線,大大提高了支付效率和安全性,非現金支付工具和電子支付工具也在持續推廣運用,全國銀行卡發卡量龐大,累計達到42.14億張,而結算業務金額也達到了896.5萬億元之多。

在徵信體系建設上也一樣進步明顯,「規範」是發展重點。截至2013年末,央行徵信系統為8.2億自然人、1859.6萬戶企業建立了信用檔案,在2015年初,央行還公布了首批獲得個人徵信牌照的機構名單,鼓勵第三方徵信機構的發展,以補央行徵信數據的不足。

普惠金融發展到近幾年,還出現了一個明顯的特徵——互聯網技術融入到了金融行業,帶動了金融科技的發展。

互聯網技術在金融行業的運用催生了第三方支付、P2P網貸、眾籌融資等新金融模式,降低了信息不對稱和金融服務的成本,金融服務效率和覆蓋面也得到了提高和擴大,這為實現普惠金融作出了重大貢獻。如今,被稱為互聯網金融2.0版的Fintech——金融科技也出現在大眾面前,並逐漸成為了行業主流。科技改變了生活,也改變了金融,可以說是普惠金融體系建設的催化劑。

發展普惠金融,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上也沒有停滯不前。從保護消費者權益上,近兩年「一行三會」專門成立了金融消費、投資者的保護機構,銀監會等部門也開設熱線,供其進行諮詢和投訴。而從普及金融教育上,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宣傳教育活動也通過多種方式在積極開展著,引導金融消費、投資者強化風險和責任意識。

作為我國普惠金融體系建設的踐行者之一,小普很樂於看到普惠金融越發受到關注和重視,也喜於普惠金融體系建設所獲得的大大小小的成果。雖然不可否認的是,普惠金融體系建設在現階段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但是小普認為,想想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特殊國情,再想想我國普惠金融其實只是處於發展的初期,這些不足也就值得被給予更多的時間去修正和彌補。


前兩天回答過相關問題「日漸衰退的行業」,提到了紙媒無可逆轉的沒落,在圍脖上收到不止一位寫作新人的私信大倒苦水,言辭里顯得很絕望,表達感慨的讀者就更多了。我覺得有必要也給大家一點希望,寫作行當雖難,還不至於悲觀到完全看不到出路。

比如雖然紙質出版越來越難,電子閱讀卻也在高速發展,作者們如果能跟上這波潮流轉換觀念,過往的紙質雜誌社和出版商如果能抓住機會改變生存形態,仍然還是有機會的,我身邊就有同行電子閱讀的收入超過了實體書版稅。在過去,我的書都是出版後過一段時間才有電子版跟進,最近一兩年卻基本上是同步上市,甚至可能電子版先上市,這是一個很明顯的變化曲線。

此外,網文好像也越來越火爆,不過我不太了解這個行當,就不多提了,可以請大財主 @流浪的蛤蟆 來說道說道。

真正想要多說兩句的,是前面好幾個答案都提到的影視業。我不是影視從業人員,但是賣出了多部小說版權,算得上影視行業的內容提供者。實話實說,這兩年的ip爆炸太意外了,是我兩年前壓根沒有想到的。我在別的答案里也提到過,兩年前我悲觀地覺得九州藥丸,結果話音剛落九州作品就成為各大影視公司競相爭奪的香餑餑,光是目前正在進行的項目都至少有七八個了,害得我的臉腫到現在,還被越長越像方舟子的潘海天老師釘上了井底蛙的標籤。

拿我個人來說,過去若干年出版的十多本九州書籍以及少量非九州書籍,兩年時間裡被不同的影視公司七七八八買走了一大半,剩下的幾本也在不斷被人評估,還有其他公司想要提前預約以後的作品,包括約我為他們自己的項目專門撰寫電影小說等等。此外,我還在為幾個不同的九州影視項目提供技術支持:

「唐老師,羽人的翅膀到底是啥樣的啊?」
「唐老師,夸父到底有多高啊?」
「唐老師,九州門到底是怎麼回事啊?」(咦?)

作為一個走在貴知都沒幾個人認識的小眾作者,我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個例,業內還有很多名氣比我大書賣得比我好的,版權費也能高很多。總而言之,這兩年就是勤奮寫書的類型小說作者(包括實體和網文)收穫的年頭,九州這樣陷入困境的世界設定也搖身一變成為熱門IP,不得不令人感嘆資本的力量有多可怕。

當然,我國文化產業的很多浪潮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這一波ip熱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退潮,今天看上去高攀不起、明天就對你愛搭不理的事情隨時可能發生,作為一個潘總眼裡的悲觀主義者,我在任何順境中也都會充分做好最壞的打算,最多不過以後書賣不掉要求貴知付我的發圖錢翻倍嘛。然而,儘管世道艱難,寫作者還是堅持自己想寫的吧,紙媒衰落了有電子,ip熱沒了興許還有iq熱,誰知道哪塊雲彩會下雨呢?

總要有一路前行的勇氣。


謝謝 @劉柯 邀請,分享心理行業一些看法。

我個人看來,一個行業之所以能日漸興盛,其根源在於整個社會對於該行業的需求日益提高。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心理(健康)行業在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會是一片光明。

自 2006 年起始,人在英國求學,可以說親身參與了歐美積極心理學在心理健康行業開始蓬勃的景象。我剛踏入這個行業的時候,正是行業第一次在 2006 年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

到 2013 年第二次又再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當時我與賽里格曼團隊一起為雜誌提供科學支持及研究數據。

同年,終於有機會為《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引入第一篇積極心理學在中國企業的應用論文。

到了今年 2016 年,我在這行業整整十年了,而在美國,十年間大學心理學畢業生也增長了 177%;大學心理學系畢業生佔所有畢業生當中的 6%,排在所有學科的第四名;甚至在高中,許多學校也有心理課程,心理課程從 1992 年的只有 4000 人學到 2014 年 259,789 人。

2008 年,Mental Health Parity and Addiction Equity Act of 2008 (MHPAEA or Parity Act) 通過醫療保險覆蓋心理健康,等同於生理健康,其要求保險公司視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意思是說價格的統一,比如說一次心理健康的檢查的費用不能高於生理檢查,說明心理生理的同等重要性,也讓更多人更可能的接觸到心理健康治療。

(布希簽署Parity Act法案)

2011 年的勞工統計局表示,心理產業的機會在未來 10 年內會不斷增加,醫院社區學校社會公益戒毒戒葯自營診所的需求都變得越來越大,對於駐校的心理學家的需求特別大,對於欺凌、學習困難、過度活躍、情緒困擾等等都很重視。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在我和同事研習積極心理學的時候,發現一個顯而易見的現象:雖然在歐美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整體幸福感確並沒有因此得到提升。相反,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下,人們感到壓力越來越大,負面情緒和心理疾病也隨之提高。

(數據顯示,收入增加,快樂指數並沒有增長)

(GDP 的增長也並沒有促進生活滿意度的增加)

2000 年的時候,我的導師馬丁·賽里格曼先生掀起了積極心理學的思潮。起初,這股思潮只在學術界引起軒然大波。然而隨著無數優秀的心理學家加入,這個年輕的心理分支,已經生長得極其繁盛。人們開始大量使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於生活當中,哈佛最受歡迎的公開課是沙哈爾教授的《幸福課》。

作為當時在業內少數的華人,我能清晰地感覺到,恐怕心理學最好的時代即將到來。在人類歷史長河之中,從沒有哪一刻物質如此豐富,也從沒有哪一刻,大家如此需要心理學來幫助自己,構建積極心理,尋找幸福。

而我堅信對於中國來說,這種需求是顯而易見並且必要的。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國內的心理學產業發展和歐美還有著極大差距,這個差距,就意味著龐大的市場(以及背後的龐大人口基數)。

在我們做幸福創客這個公司之前,團隊做了一個調查。美國心理從業人員與人口的比例已由 1934 年的 1:60000 發展到 2014 年的 1:1200,現在美國心理衛生從業人數將近 30 萬,美國每100萬人口中擁有心理諮詢專家550人,心理醫生成為社會最好的職業之一。

而在我國,每 100 萬人口僅有 2.4 名心理學研究和心理諮詢從業者,全國從事心理衛生工作的人員不過幾千人。2013 年,中國心理從業人員與人口比例約為 1:120000,中國心理從業人員比世界先進國家約少 100 倍,我們需要至少多 100 萬以上的心理學專業人才。

在北上廣這類一線或准一線城市,巨大的生活壓力導致的抑鬱情緒逐年攀升,其他正在發展中的城市,也即將面對這個問題。此外,由於對於心理疾病的傳統漠視,國人對於一些常見心理疾病依然顯得陌生。比如兒童的學習困難障礙為什麼在中國很少聽說閱讀障礙和失語症? - 蘇德中的回答,在多數家長眼裡就是學習不認真不聽話,最後因為誤解,而耽誤最佳治療時間。

除了學生,在中國,農民工、企業家、公務員、老年人等群體也都成為心理健康高危人群。根據北京市去年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精神障礙發病率為 19.4%,差不多每 5 個人中就有 1 人有精神障礙。這一發病率跟全國的發病率基本相同,輕度心理疾病如憂鬱症、孤獨症、焦慮症等更是像感冒一樣普遍。

誠然,身處一個日漸興盛的行業當中,尤其是自己熱愛的行業,感覺當然有抱負、有期待。但隨之而來的,更多的卻是擔憂心、敬畏心、以及責任心。

在這裡我不是想揭露什麼黑幕,而是敘述一個事實。中國的心理產業市場極其龐大,即將產生的價值難以估量。現在這塊市場,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行業標竿公司,規則也不夠完善。在這背景下,足以吸引一批想通過捷徑獲得利益的個人和組織。

譬如心理諮詢行業,因為大眾對其缺乏了解,導致很多人認為諮詢服務就是聊天,忽略了行業的專業性。我時常能看到很多根本不具備諮詢資歷的人,大張旗鼓打著心理的旗號,進行收費諮詢。這些人當中,一大部分並非科班出身,沒有接受過系統性的心理學知識培訓,有的甚至從未接受過相關的培訓,而只不過讀了兩本所謂的心理學書籍罷了。而這些現象不是國內獨有的,當我在歐美的市場時,同樣發現在過去曾經出現大批的相關公司提高質素不合規的服務。這亦需要在十年的時間中,不斷規範,大浪淘沙,令最優質的企業留存下來,提供標準化的專業服務。可見行業上升的背景下,利字當頭,確實有很多令人擔憂的地方。

歸根結底,還是很多人對於大眾的需求缺乏足夠的敬畏心。正如開篇中,我提到任何行業的興起,背後是社會上有著真正的需求,而行業的從業者應該對這些需求抱有敬畏之心,真正思索如何解決滿足這些需求。只有抱著這份敬畏之心,才能解決渾水摸魚、濫竽充數的現象,而追求專業極致,摸索並逐漸制定一套規則,則是我們每一個心理專業的同仁,共同努力的目標。

行業上升,對於身處當中的我們來說,是機遇,也是幸運。然而我們也不能盲目樂觀,整個心理產業的搭建在國內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我們負責任的走下去。

幸運的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總有抱負著責任心的人們在為了這個美好的事業去奮鬥。譬如知乎上的 @動機在杭州老師和 @李松蔚 老師等等,再譬如 @Mimi謎妹老師創辦的Know Yourself 公眾號,既有趣又實用,一直都是我們值得尊敬的學習對象。其他同業機構包括簡單心理 @簡里里、壹心理,都要應該為他們的敬業樂業,表達足夠的敬意。這也是我對國內心理行業發展始終保持樂觀的原因。

以我所見,心理健康產業,和其他任何興起的產業一樣,都需要從業者抱有擔憂心、敬畏心、以及責任心,去保障行業所服務的用戶,亦同樣是在保障行業本身的健康發展。


寵物醫生。近幾年越來越多師弟師妹加入。培訓課程越來越多。也新建越來越多的連鎖寵物醫院。更多風投進入寵物行業。欣欣向榮。
行業快速發展的體驗是,寵物醫療水平得到飛速的提升,行業內分科更加細化。湧現出各個專業領域的專家,像皮膚病專家,神經骨科專家,腫瘤專家,牙科專家。寵物醫生從全科漸漸轉型為專科醫生。
我從事的專業方向是犬貓腫瘤學,這些年接觸下來,越來越多的腫瘤病例得到確診而且得到有效的治療。曾經的死刑很多改判為緩刑,讓腫瘤患病動物有了一個更好的生活質量和更長的生存時間。犬淋巴瘤的分級,分型和不同方案的化療;不同等級肥大細胞瘤的手術或化療;各級乳腺腫瘤的不同手術化療方案;肛周瘤,肛門腺癌,鱗狀細胞癌,移行細胞癌,骨肉瘤,前列腺腫瘤,犬支持細胞瘤,軟組織肉瘤,骨髓瘤,黑色素瘤……當進入這個腫瘤的世界後,才發現這個世界的精彩和無奈。不僅僅關注著犬貓腫瘤研究的進展,也注意到人類腫瘤研究的新動向。
目前能潛心做某一專業的寵物醫生們都是得益於行業的發展,動物主人愛寵物,希望患寵得到更為專業的救治,才有了我們行業的精益求精。


環保。

曾經:

現在:

在我眼裡:


影視行業,影視行業,影視行業

給幾張圖大家就能明白了

在經濟大勢下行的情況下,有這樣的成績能說明這個行業的火爆了吧

再看,互聯網三巨頭百度、阿里、騰訊都在逐步涉足電影行業

萬達不用說了,零幾年的時候就開始布局電影產業,現在已經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了

這說明什麼?

→_→ 電影行業有錢吶!前景無限光明吶!要知道資本才是最聰明的東西,哪裡有利往哪兒鑽。

影視行業不單指電影,還包括電視劇、綜藝節目之類的

尤其是大IP改編出來的作品,哪一個不是賺得盆滿缽滿

未來還會有更多IP改編作品出來圈錢的

我目測以後的網劇市場會火,《太子妃升職記》就是典型案例


我是來放圖的,很多圖都是我親手拍的,轉發寫個出處哦。

  電子競技在很多人眼裡是慢慢興盛的,但是在我們眼裡,電子競技從來沒不興盛過,我們一直有一群狂熱的愛好者,只是現在知道的人更多了,規模更大了,因為我們十多年前看到的電子競技,就是這個樣子的。

  題目問是什麼體驗?

  當你站在幕後,看著台下無數的觀眾目不轉睛的盯著台上選手的每一個操作,每一次連殺,每一句調侃,聽著現場隨時可能爆發出的山呼海嘯般的掌聲和歡笑聲,結束時,會有觀眾過來跟我們打招呼道別,幫我們叫好車,告訴我們哪裡晚上還有好吃的,你會覺得怎麼累都值了。

  雖然真是不怎麼賺錢,而且大多數外人和你的家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搞不清楚你到底是做什麼的,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不認可電競是個行業。

  可是,當你發現,你在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且你的工作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實實在在的快樂,你不但能親眼看到他們的快樂,聽到他們的快樂,甚至能擠在快樂的觀眾中間,跟他們一起嬉笑怒罵,並且這個行業還越來越好了。

  這是一種很幸福的體驗…


我開始工作的時候是正好是通訊產業在此新加坡走下坡路的開始。

畢業時先進入當時大頭MOTO, 結果一路以來被諾基亞壓著打,加上其他對手擠壓,兩年後工廠先關閉,然後到設計中心,最後,失業。


當時大部分工程師,特別是RF工程師分流,去了當時這個地區的包括競爭對手SE,上下游產業。但是好景不長,08金融危機蔓延,09年大部分移動公司,除了蘋果,都頂不下去了。於是又是一輪裁員。關閉的順序很簡單:工廠-》研發中心-》相關部門。


10年加入英飛凌,發現以前很多老同事都在這兒。一打聽,也是從之前MOTO出來,輾轉,其他公司關門,抓住最後的稻草,進英飛凌。因為成本高企,加上整個產業結構調整(本地區開始走金融中心的方向),沒有競爭優勢,沒有市場,成本也干不過其他地方,導致民企出走,外企也是關閉本地機構,移動到北上深。剩下一兩家,前面拿著政府補貼,後面壓著技術人員工資。

(英飛凌的存在是因為拿到了蘋果的單子,而因為之間美國政府有出口限制,蘋果還沒從單子里拿掉,所以,基本上技術支持都是由本地提供。)


後面陸陸續續有同事加入,也有其他的公司,至少知道的是,alcatel
–lucen,安捷倫,SE,西門子,還有一些本地小的design
house,都加入進來,英特爾和羅德施瓦茨這幾年就是最後的避風港了。另外相當一部分人去了中國,另一部分被蘋果挖去了,據說蘋果以前「手握天線」事件的設計者就是MOTO過去的。Linkedin上一堆人建立更新都是蘋果。


不過近一年有改觀,華為和MTK都在這兒設立的研發中心,可能今後就業環境會好些。


當然,這種進夕陽產業的直接結果就是,本人工資好幾年沒什麼變化,一直在中下游徘徊。。。


以前我爸是學無線電的,我家主要是以我爸修電視為收入。從高集成電路出來後,我爸就不會了。。。。現在的電腦,液晶電視,都不用修了,我能看出他的失落,為養家糊口,還跑過黑的。我真不敢想那個時候他怎麼過來的。這不是說對那個行業多熱愛,他四十多歲還要去學車。。。。其實一個行業的消失跟行業無關,想想那些四十多歲的人,想轉行,沒有時間學習,不轉行又不行。

我至今還忘不了我家電腦顯示器壞了我爸想自己修可是又不會修的表情。願所有父母健康快樂。



我也想說,生物製藥行業。
某高票答案也說了這個行業,但看起來,評論里很多人很不贊同,並舉了各種例子。
我想說,兩方說的都有些道理,不在這個行業中很難理解製藥這個行業的特殊性,既能在眼看著自己所在行業日漸衰退是怎樣一種體驗? - X 是種怎樣的體驗這個問答里談,又能在這個帖子里談。因為這個行業既有坍塌的部分,又有崛起的部分。

坍塌的部分在哪裡?傳統的化葯領域。持續的挖掘好像已經把化葯的潛力挖的差不多了,多年以前銷售排行榜上還都是化葯的身影,還有立普妥這種年銷百億美金的傳奇,現在早已讓位給Humira,若非有索非布韋這樣的還在維持化葯僅有的尊嚴,生物葯,尤其單抗應該已經在銷售排行榜上徹底的擊敗了化葯(前十有7個生物葯)。製藥領域的超額利潤多數來源於創新葯(當然,指國外),沒有新的重磅炸彈出來,原研過了專利有效期,就只能面臨仿葯的競爭,在仿葯上市的很短一段時間裡,原研的佔有率可能瞬間跌掉80%甚至90%。 所以才有那些裁員,兼并,重組,都是為了應對專利懸崖的影響。國內以前原研還有超國民待遇,但現在已經在著手改變,等仿葯一致性評價落地的時候,可能還會引發外資葯企在國內的新一輪坍塌,外資葯企在國內的黃金時代可能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國內葯企最近應該也好不了多少,CFDA的7.22風暴精準命中了國內行業的問題所在,仿葯一致性評價接踵而至,由於醫保問題,二次議價又在各地興起,新一輪洗牌在所難免。

崛起的部分在哪裡?生物製藥,尤其最近在單抗這個領域。這一點是誰都沒預料到變化會這麼快。生物學科長期處於就業紅牌專業,我畢業那時生物製藥根本找不到工作,如果堅持想進位葯企業,當時只能進入化葯領域。然而最近兩年變化劇烈,製藥行業已進入單抗的時代;國內外對於單抗都已進入瘋狂的狀態,外資企業里轉型最成功的當屬BMS,依靠PD-1的強大優勢,很有可能能創造超越Humira的成就,傳統生物葯優勢企業Genentech和Amgen看似反而有些落後,其他落後的大葯企都在奮起直追上單抗項目;國內,搜搜看今年有多少與單抗合作有關的新聞,就知道這個領域有多火,全國各地都在上馬單抗項目。當然,再過一陣可能又到了坍塌的時候,生物製藥門檻高,風險大,投資大,在這一輪風潮中,將形成個別新的實力強大的企業,而大多數跟風的終將一個個散去。

單抗過後是什麼?雙抗?ADC?CAR-T?亦或是最近大熱的基因編輯?
製藥這個古老行業最有意思的一點就在於廢墟之上,總會有新的城堡矗立起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茅於軾?
怎樣看待基礎設施的新的一輪「十萬億投資」?
老媽迷上了經濟學,天天看郎咸平 時寒冰 葉檀的書怎麼辦?
為什麼說中國20年後農業發展必火?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飛速發展的原因,經濟學上都有哪些猜測?

TAG:經濟 | 產業 | 行業 | 中國經濟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