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後人執政,北宋中後期太祖的後人都過著怎樣的生活?
靖康之變(原打錯為靖難之役)後太宗後人幾乎都被擄走,高宗也不能生育,只能尋得太祖後人繼位,我看到書上說,高總讓大臣們四處尋找太祖後人,感覺挺奇怪的,是不是北宋這些年太祖的後人都邊緣化了,他們一直過些怎樣的生活?有名人否?有落魄者否?
謝邀。
首先指出題主一個錯誤,「靖難之役」是明代的事情……北宋末,是「靖康之變」。
回答問題:
北宋末年,宗室們只有三個聚居地:東京汴梁(開封)、西京洛陽、南京應天(商丘)。
當時宗室們被嚴格規定只能在這三地活動。
所以,金兵南下的時候,東京汴梁的近支宗室被一網打盡。
遠支的宗室在西京和南京兩地,所以大部分逃過了一劫,而這些宗室中,太祖一脈佔了很大比重。
而靖康之變前夕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除了不得參與帝國政治之外(參加科舉),與普通百姓無異。
首先是神宗朝時,太祖一支基本上等於被開除出宗室系統(不再寫入玉牒),但是後來因為反對聲音過大,到了哲宗時期又恢復了他們的宗室身份。
但是此時,國家財政基本已經無力撫養這些龐大的外支宗室了。
於是,徽宗朝蔡京想了一個辦法,在洛陽和應天兩地成立「敦宗院」,即:在兩地的「官田」中划出一部分作為「宗室官莊」,並派專人管理。「宗室官莊」三分之二的收入用以支付外支宗室的開銷甚至為外支宗室建造宅院以供居住。「敦宗院」甚至還負責為為無父無母的未成年宗室進行正統的儒學教育,設有專門的教職人員。
其實我們可以看出,這不過是徽宗控制外支宗室的一種手段而已。
所以結果可想而知,此政策在當時應者寥寥,當時響應這項政策的只有300多名宗室,再加上當時徽宗濫封官爵,「敦宗院」瞬間變得機構臃腫人事冗雜。幾年後徽宗宣布廢除「敦宗院」制度。
另外就是,當時有一部分太祖脈的宗室是有榮譽性質的官銜的,可以領取相對應的俸祿,但是這種情況在北宋末年的太祖一脈中,畢竟屬於少數。再加上徽宗時,那些之前榮譽性質的官銜漸漸地變為了有實際權力的官職,也就不再授予宗室了,更有已有官銜的宗室被剝奪了官銜。所以,太祖脈宗室被進一步平民化。
到了靖康之變,大部分太祖脈宗室因為剛才提到的原因(不居住在開封),脫離了被俘虜的命運,紛紛南逃。而這些初到南方的宗室,混雜在民間,南渡政權暫時無力掌控。
所以當高宗絕嗣,「國本」難以為繼的時候,才在民間廣泛查訪太祖一脈的宗室。
而由於暫時對宗室的無力掌控和南渡政權缺乏基層執政人才,這些宗室終於迎來了參政的權利,廣泛通過科舉參與到帝國事務中,而且當時有特別規定,宗室參與科舉可以有相應優待。為此,甚至出現了相當數量的假冒宗室……
這些已經是南宋時期的事情了,和本題無關,就不展開了。
以上。
另外,推薦題主結合我的另一個相關答案:宋朝王爺為什麼那麼低調? - 李超字子越的回答相互參看。
太祖系和太宗系的後人明顯是有芥蒂的。例如趙世居案。 趙世居,羽林軍大將軍、秀州團練使。宋神宗熙寧八年疑涉李逢謀反事件,於熙寧八年閏四月,賜死。所謂的李逢案本來不過是雞毛蒜皮的小案。估計趙頊當時心情不太好,越鬧越大,最後攀咬出了太祖系後人趙世居,扯出什麼「 太祖肇造,宗室子孫當享其祚 」。可憐這位趙世居,無故躺槍,被勒令上吊自殺。
還是 回龍傳 的世界觀有意思。
甩閑話,無幫助,求摺疊。
闊以參考本朝-_-#
太祖後人生活幸福美滿,越長越圓
南宋第二個皇帝宋孝宗就是趙構在民間找的太祖的後代。
推薦閱讀:
※宋朝皇帝給自己選保鏢的標準是什麼?
※完顏氏的金國的漢人扮演怎樣的角色?
※為什麼東周、東漢、西晉和北宋都是無能朝代?
※宋真宗趙恆真的是一個軟蛋嗎?
※岳飛的死真的是秦檜造成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