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中少林派的定位?

金庸作品中少林派(包括少林出走的人創立的少林支派和少林俗家弟子)是我們最常見到的門派之一,也有說法「天下武功出少林」。在我的不完整的記憶中在《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中都分別提到了少林,包括少林的諸多得道高僧。在《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中使用覺遠大師這一角色很好的銜接了兩部書之間的年代差。
在《飛狐外傳》、《書劍恩仇錄》、《碧血劍》中也分別提到了少林派抑或少林支派等在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問題:

  1. 少林派在武林各派之間的定位,這個地位是如何一步步建立的?
  2. 少林高僧如何定位少林派在江湖中的地位?
  3. 武林中其他幫派對少林派的定位?

PS:我最喜歡的少林角色是澄觀師侄。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叫做嵩的山腳下,發生了這樣的故事。

這個故事絕大多數朋友都曾聽過,但我不得不說出來,因為它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少林寺地位的開端。

那就是十三棍僧的故事。

我相信看到這裡,一半的朋友會想這是什麼鬼啊,然後關掉頁面。

而另一半的朋友會想,這故事似曾相識啊?

是的,確實似曾相識,因為它曾經被拍過一部電影。

名字就叫做,《少林寺》。

這個時候你會在心裡想,不對啊,《少林寺》拍攝於1982年。

那時金庸早封筆10年了,答主你在誆我嗎?

我要說,不不不,我沒有誆你。

雖然《少林寺》的拍攝在《鹿鼎記》寫完後,但《少林寺》的故事在那之前啊。

這是小說故事嗎?不,這是歷史故事。

或者說,這是歷史故事改編。

於是你問,題主說的是金庸小說里的少林,你說歷史做甚?

顯擺?

我笑著對你說,別急,問題就在這裡,如果不能知道少林寺的歷史,那麼就難以理解為什麼金庸小說里少林寺有著尊崇的地位。

所以現在,搬個小板凳,聽我慢慢來說。

————————————————————

唐朝的時候,在一個叫做嵩的山腳下,發生了這樣的故事。

那時的皇帝叫李世民,他的年號是「貞觀」,他的廟號是「太宗」。

這就是百分之九十九讀過書的中國人都知道的唐太宗。

不知道是貞觀幾年,唐太宗跑去嵩山腳下,提筆寫了一篇碑文,後來被刻在那裡,一直流傳到今天。

別瞎瞅,圖裡頭那個反光的人不是我,我是網上隨手搜的。

這個碑,叫做「太宗文皇帝御碑」。

碑裡頭寫了十三個人,那就是著名的十三棍僧。

在幾年前,也就是唐太宗他爹做皇帝的第四年,李世民奉命去和王世充作戰。

哦對了,還有竇建德。

也許大家不知道竇建德,但在《隋唐演義》里,他女兒比他出名。

那就是經常在俠客小說里出現的竇線娘。

扯遠了。

李世民當時和王世充、竇建德作戰,這場戰鬥很重要,至於為什麼重要我這裡就不說了,留待以後。

你知道重要就好。

可是重要歸重要,打不贏啊怎麼辦?

十三棍僧出馬了。

沒有電影中的兒女情長,也沒有傳說中的千軍萬馬救秦王。

十三棍僧只做了一件事,就把局面逆轉了。

那就是他們去轘州活捉了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則,再把王仁則送給了唐軍。

而轘州是個軍事要塞,這一下子王世充潰不成軍,秦王勝利。

我想你要問了,為什麼十三棍僧要幫秦王?

是因為秦王素有仁義之名嗎?

是因為少林寺慈悲為懷嗎?

那是放在嘴上說的。

當時的少林寺,其實就是一個大地主,隋末時還有老百姓放火燒少林呢。

原因很簡單,轘州是隋文帝楊堅賜給少林寺的廟產。

可王世充看到了之後,據為己有。

這怎麼行?你說你要是少林僧人,你生氣嗎?

於是少林十三棍僧決定,把駐守轘州的王仁則抓來,送給對手,雙方得利。

等秦王登基後,也確實沒有虧待少林寺,他親自去少林手書「太宗文皇帝御碑」,並且給了少林寺封賜。

很多年以後,這個故事一改再改,變成了「十三棍僧救唐王」,但其實就只是一次政治合作。

是的,終於點明了這一點,政治

少林寺千年來的地位,和政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

看到這裡,我想你也許會明白我的用意。

要理解金庸小說里少林寺的地位,我們就不得不去考慮俠客小說、舊派武俠里少林寺的地位;而要知道俠客小說、舊派武俠里少林寺的地位,我們就必須知道少林寺在實際的歷史武林中,到底是什麼樣的地位。

話不多說,我們繼續。

——————————

在唐太宗之後,從高宗開始,武后,乃至宋代,都對少林寺有所封賞。

這裡頭沒有類似十三棍僧那樣的大事迹,但依舊有著在武林中影響極大的事件。

比如北宋年間的住持福居禪師邀請全國十八家武術名家,齊聚少林,歷時三載,寫了本書。

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少林拳譜》。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金統治時期和元統治時期,少林寺一直和金朝當權者以及元朝當權者進行合作。

另外有一件事,就是白玉峰和少林寺的合作。

白玉峰是什麼人呢?也許我單說你不知道。

但我提一個人你就知道了,白玉峰在當時武林中的地位就相當於神鵰俠。

白玉峰去了少林,遇到了覺遠和尚。

不是《倚天屠龍記》里的覺遠,他還有一個名字是金元和尚。

白玉峰和金元一起改進了少林拳法,將羅漢十八手推演為七十二手,而後這七十二手又變成了少林五拳。

甚至元代的時候,少林寺不止建在了嵩山,和林、燕薊、長安、太原、洛陽都有少林,名為「五少林」。

這些和官方、和民間的合作使得少林寺一直沒有斷絕。

《一代宗師》里宮二說過,武學千年,煙消雲散的事我們還見得少嗎?憑什麼我們宮家的東西不能絕?

煙消雲散了,就傳承不下去了。

少林寺可沒有,雖然在元末的時候,並不像《倚天屠龍記》里說的那樣天下第一大寺。

元末時是什麼樣的慘淡光景呢?

整個少林寺,只剩下二十個僧人。

可是就連武當,也及不上少林寺的底蘊啊。

然後這時,出現了一個人。

他叫嵩溪子定。

你去搜索他的百度詞條,你會看到——

少林寺僧大部逃難而走,「會食者尚二十餘缽」,只剩老弱殘者二十多人。子定在此危難之際「率眾農作,以身先之。日則耕耘,夜則參道。於是,淄素歸依者夥。」明洪武元年,子定復主少林。一年後,僧眾漸漸回寺,已達五百多人。他後來退居空相寺及永寧白馬寺,日講《蓮經》不綴,頓悟「法華三昧」。接替子定任少林住持的是松庭子嚴(1321~1391)。他主持少林寺十三年(1369~1382),後被朝庭任命為河南府僧綱司「都綱」(從九品),受到周王朱橚的敬重。

得,你看,少林寺又復起了。

可為什麼我要專門說一說明代?

因為在明代,少林寺才是真正的在武林中奠定地位。

這期間發生了這樣幾件事。

————————

為了特地表明,我用破折號把它區分開來。

第一件事就是,少林寺和政府合作,鎮壓農民造反。

當然了,我們現在的說法是義軍起義。

比如正德時候的劉寵。

這是造反/起義到了什麼程度呢?

史料記載,三次逼近北京。

少林寺僧人在和他們的正面對抗中,死傷眾多,但也因此被朝廷推崇,進而在武林中地位愈發尊貴。

比如嘉靖時候的王堂。

比如嘉靖時候的師尚詔。

比如崇禎時期的李際遇。

等等。

這第二件事,是正德時期和蒙古兵打。

這第三件事,就是幫朝廷練兵。

這第四件事,就是最為重要的抗倭了。

前些年的電視劇,吳京主演的,《少林武王》,說的就是這個故事。

《日知錄》載:「嘉靖中,少林僧月空受都督萬表檄,御僑於松江,其徒三十餘人自為部武,擊殺俊寇甚眾,皆戰死。」

《明史》載:「又僧兵,有少林、伏牛、五台。僑亂,少林僧應募者四十餘人,戰亦多勝。」

《江南經略》載:「(少林僧)天員游寓天池,蔡公聘而用之。天員一戰於翁家港,再戰於白沙灘,僑賊二百五十餘人斬劉無遺。」

後來的文學家袁宏道,就在他的詩《山中逢老納,少時從征有功者》里寫過:「頭髮遮眉白,歸來五乳峰。夢中聞虜笑,定起看經慵。戒鐵支為枕,衲衣掛在松。閑時穿洞壁,欲去縛獰龍。」

正是這樣的發展,少林寺終於成為武林中第一大派。

——————

而清代的少林寺……

是的,我又劃分割線了。

因為清代的少林寺又不同。

明末清初,因為很多明末遺民遁入空門(我默認你知道),所以清代少林寺和朝廷關係沒有過去那麼親密,也只剩下了康熙賜匾、雍正御批修建、乾隆駕臨的三次合作。

但是,但是因為這樣的半不合作性質,使得那些幫派,包括洪門,對少林寺敬意有加。

還有乾隆時期的莆田南少林(雖然未證實是否存在)被火燒的大事件(《書劍恩仇錄》中有所涉及)。

這樣的情況下,少林寺在武林中的地位不降反升。

————————

好了,今天就先說到這裡,我們大致捋清楚了少林寺在實際的歷史武林中的地位。

下次我們敘述舊派武俠中,少林寺的地位。

  • 2015年8月16日 21:48

————————

好的,我們現在開始更新。

前文說到,到清朝時,少林寺在武林中的地位已是極高,於是這時少林寺在俠客小說里登場了。

千古文人俠客夢。

終於,這場從《遊俠列傳》到《唐傳奇》的俠客夢到了清代,少林寺出現了。

少林寺出現的第一部目前來說能找到的小說,叫做《乾隆下江南》。

這名字爛大街了,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名字也是一部俠客小說。

甚至於它的主角,你一定聽過。

如雷貫耳。

方世玉。

(怎麼又是李連杰?)

這是目前為止能找到的第一部寫到少林寺的俠客小說。

這個故事要從清朝火燒南少林開始。

清朝火燒南少林之後,少林五老(五枚師太 、至善和尚、 白眉道長、 馮道德、 苗顯)中苗顯退隱江湖。

而方世玉,正是苗顯的外孫。

因此在這部小說里,也是第一次幫派暗鬥的故事。

雷老虎是武當李巴山的女婿,方世玉是少林五老的外孫。

方世玉打死了雷老虎。

嗯……

所以很多歷史記載,方世玉死於武當派之手。

但是——但是這本書里的彩蛋寫到方世玉死於五枚師太之手。

五枚亦處處留神,尋他的照門,你道這是何說?大凡有功夫的人,不論他外功內功,練就鐵骨鋼筋、刀槍不入,他卻有一處照門,諸如渾身皆不怕刀槍亂砍,那照門上面,不必說是刀槍,即用一個指頭在那裡點這一下,即刻就要送命。所以大凡這種人,刻刻都要護著這個地方,喚作照門,其實就是致命處。五枚大師尋了一會,說著一個圈腳,由方世玉背後兩臀上打來,乘勢翻起腳尖,向上一挑,認定方世玉的穀道上踢去。方世玉毫不提防,就這一腳踢中穀道上的照門,登時也就爬不起來,復又認定他穀道,再挑一腳。說也奇怪,方世玉登時也就嗚呼哀哉了。

穀道是哪?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萆薢》:「使水道轉入大腸,仍以蔥湯頻洗穀道,令氣得通。」

穀道就是大腸到肛門的那一段。

所以其實……就是……

唔……

BaoJu……

這是少林寺在俠客小說里第一次登場。

此外,還有《萬年青》等小說里提及少林寺。

關於這本小說,我想不需要再說什麼了……

因為這小說……就是《乾隆下江南》的別名……哈哈哈哈。

日本學者岡崎由美有一篇《關於清末俠義小說&<萬年青&>》,大致敘述了這樣的故事。

————————

後來到了民國,就出現了舊派武俠。

舊派武俠和俠客小說的聯繫和區別,要述及梁啟超「新小說」的概念,甚至要提及大段大段的歷史。

這裡暫且擱下不表。

我們來說舊派武俠。

《蜀山劍俠傳》,裡頭提到了少林。

那少林寺在元明之際,正是極盛時代,能手甚多。

僅此一句。

但《蜀山劍俠傳》貢獻出了青城和峨眉兩派。

《江湖奇俠傳》貢獻出了崑崙和崆峒兩派。

只是在舊派武俠中,多是實技,因而幫派之爭多。

少林寺也沒有那麼多的提及。

然後有鄭證因的《火焚少林寺》。

這個我想我不說你也知道是什麼了吧?

這就奇怪了。

為什麼少林實際上在歷史中已經是武林中的第一號門派,很多小說里卻沒有提及呢?

這是因為清代俠客小說,多以公案為主;民國舊派武俠小說,多以幫會結社為主。其間寫反清復明、神俠仙俠,會有提及少林,卻不是很重要的位置。

另外,卧龍生的《飛燕驚龍》,《飛燕驚龍》里開始了九門派瓜分勢力的新地圖。

華山派超掌門人八臂翁聞公泰、雪山派掌門人白衣神君滕雷同時起身說道:「少林派在我九大門派之中,素有領袖之譽,由大師主持全局,實乃最為理想之人。」緊接著群雄紛紛起身附和。

所以,少林寺在武林中的領袖地位,一直是有歷史原因的。而在小說里的武林地位,卻源自卧龍生。只是論知名度,還是我們下一次要談的金庸讓它成為不可動搖的至尊。

————————

好了,今天就先說到這裡,我們大致捋清楚了少林寺在俠客小說、舊派武俠中的地位。

終於剝開了迷霧。

下次我們敘述金庸武俠中,少林寺的地位。

為此我長舒一口氣,終於把最難的一塊啃下來了。

  • 2015年8月17日 10:55

————————

終於到最後一課了,寫完我去睡個午覺。

評論區有人提到,卧龍生的《飛燕驚龍》發表於1959年,金庸的《書劍恩仇錄》發表於1955年。

《書劍恩仇錄》里已有少林寺了。

於萬亭是南少林,周仲英的北少林。

《書劍恩仇錄》里的故事,正是我們前面說了很多遍的火燒南少林。

但有少林寺不代表它就是武林至尊。那只是幫派林立。

因此《書劍恩仇錄》更多著眼於紅花會和清廷的抗爭,模式上還是舊派武俠一路。

可是與《書劍恩仇錄》書中內容同時期的《飛狐外傳》里,就很明顯地出現少林寺方丈了。

因此金庸小說里,少林寺的地位是不斷提高的。我們接著看第二部。

到了《碧血劍》里,並沒有「少林寺」的出現,而是「少林」。

袁承志笑道:「我用棋子打中你穴道,你竟以為是那道長使妖法,真是好笑。看你躍進廳來的身法,是少林派東支的內家功夫了。」洪勝海又是一驚,入廳時見兩人凝神下棋,眼皮也不抬一下,宛若不覺,哪知自己的行動全已清清楚楚落在他眼裡,連門派家數也說得不錯,便點了點頭。

……

袁承志笑道:「等你勝了我,自然會對你說。」洪勝海雙手護胸,身子微弓,擺好了架子,等他站起身來。袁承志並不理會,磨墨拈毫,攤開一張白紙,說道:「我在這裡寫字,寫甚麼呢?」洪勝海見他說要比武,卻寫起字來,很感詫異,又坐了下來。袁承志道:「你別坐!」伸出左掌,道:「你只要把我推得晃了一晃,我寫的字有一筆扭曲抖動,就算你贏了,立刻放你走路。要是我寫滿了一張紙,你還是推不動我,那怎麼說?」洪勝海哈哈大笑,說道:「那時我再不認輸,還要臉么?」心想:「這小子初出道兒,不知天高地厚,自恃手上力道了得,竟然對我如此小看,啊,是了,他見我生得文秀,只道我沒有本事,且叫他試試。」說道:「這樣比不大公平吧?」袁承志笑道:「不相干。我寫了,你來吧。」右手握管,寫了「恢復之計」四字。洪勝海潛運內力,雙掌一招「排山倒海」,猛向袁承志左 掌推去,只覺他左掌微側,已把自己的勁力滑了開去。洪勝海一擊不中,右掌下壓,左掌上抬,想把袁承志一條胳臂夾在中間,只要上下一用力,他臂膀非斷不可。袁承志右手寫字,說道:「你這招『升天入地』,似乎是山東渤海派的招數。嗯,那是『斬蛟拳』。渤海派出自少林東支,原來閣下是渤海派。」

少林派旁支。因此在那部小說里,少林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武學門派而已。

可是在幾乎寫作內容同時代的《鹿鼎記》中,少林寺就成為了武林至尊。

那麼,金庸的轉變從哪裡開始的呢?

《飛狐外傳》,或者說《神鵰俠侶》末期。

在《射鵰英雄傳》里,依舊沒有少林寺僧人的出現,但卻首次出現了少林寺的字樣。

陸冠英是臨安府雲棲寺枯木大師的得意弟子,精通仙霞門的外家拳法,那是河南嵩山少林寺的旁支,所傳也是武學正宗。

而很明顯的是,到了《神鵰俠侶》末期,金庸寫出了一個無色禪師。

眾人瞧到這裡,不再發笑,臉上竟似都有憂色。那臉有疤痕的婦人道:「人廚子,你別為爭面子,卻給郭二姑娘惹麻煩!這是嵩山少林寺的鐵羅漢,你怎地去偷來的?」人廚子笑道:「嘿嘿,我人廚子便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去少林寺偷雞摸狗。這是少林寺羅漢堂首座無色禪師命我送來的。他老人家說,到姑娘生辰正日,決能趕到襄陽來跟姑娘祝壽。哪,這才是我人廚子的薄禮呢!」掀開鐵盒的夾層,露出一隻黑色的玉鐲來。

而在這個十六年後的《神鵰俠侶》里,區別於十六年前五絕勢力,金庸小說中的門派開始出現。諸如五台山佛光寺、崑崙派掌門等,也陸續登場。

可以清晰地看出來,金庸這時已經打算讓少林寺登場了,因為在《神鵰俠侶》最後,甚至編排了覺遠和尚和張君寶的故事,而且那個故事在《神鵰俠侶》連載版里就有。

可是它於整部書並沒有什麼作用。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覺遠和張君寶的故事,是為了下一個故事服務的。

下一個故事,自然是《倚天屠龍記》,可我下面要說的,不是這本書。

而是《飛狐外傳》。

因為《飛狐外傳》寫於1960年,而《倚天屠龍記》寫於1961年。

因此我們在《飛狐外傳》里,就能看到很清晰的少林寺登場。

那一章叫做,《天下掌門人大會》。

在那裡,我們就能看到很明顯的少林寺至尊地位的說法了。

那武官又道:「今日到來的,全是武林中的英雄豪傑。自古以來,從未有過如此盛事。福大帥最高興的,是居然請到了四大掌門人一齊光臨,現下給各位引見。」他指著第一席的白眉老僧道:「這位是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大智禪師。千餘年來,少林派一直是天下武學之源。今日的天下掌門人大會,自當推大智禪師坐個首席。」群豪一齊鼓掌。少林派分支龐大,此日與會的各門派中,幾有三分之一源出少林,眾人見那武官尊崇少林寺的高僧,盡皆歡喜。

因此在接下來的《倚天屠龍記》里,終於少林寺以不可忽視的戲份成為了金庸武俠小說中千年不倒的門派。

但是有一個問題必須解決。

《雪山飛狐》、《飛狐外傳》雖然和《書劍恩仇錄》同時代,《鹿鼎記》雖然也和《碧血劍》同時代,但好在後二者的格局並不大,沒有涉及整個江湖。

而《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卻不一樣了,為何整個江湖都沒有提到少林寺?

所以金庸在《倚天屠龍記》開篇寫了這樣一段話。

距此七十餘年之前,少林寺的方丈是苦乘禪師,乃是天鳴禪師的師祖。這一年中秋,寺中例行一年一度的達摩堂大較,由方丈及達摩堂、羅漢堂兩位首座考較合寺弟子武功,查察在過去一年中有何進境。眾弟子獻技已罷,達摩堂首座苦智禪師升座品評。

突然間一個帶發頭陀越眾而出,大聲說道,苦智禪師的話狗屁不通,根本不知武功為何物,竟妄居達摩堂首席之位,甚是可恥。眾僧大驚之下,看這人時,卻是香積廚中灶下燒火的一個火工頭陀。達摩堂諸弟子不等師父開言,早已齊聲呵叱。

那火工頭陀喝道:「師父狗屁不通,弟子們更加不通狗屁。」說著踴身往堂中一站。眾弟子一一上前跟他動手,都被他三拳兩腳便擊敗了。本來達摩堂中過招,同門較藝,自是點到即止,人人手下留情。這火工頭陀卻出手極為狠辣,他連敗達摩堂九大弟子,九名僧人不是斷臂便是折腿,無不身受重傷。

首座苦智禪師又驚又怒,見這火工頭陀所學全是少林派本門拳招,並非別家門派的高手混進寺來搗亂,強忍怒氣,問他的武功是何人所傳。

那火工頭陀說道:「無人傳過我武功,是我自己學的。」

原來這頭陀在灶下燒火。監管香積廚的僧人性子暴躁,動不動提拳便打,他身有武功,出手自重。那火工頭陀三年間給打得接連吐血三次,積怨之下,暗中便去偷學武功。少林寺弟子人人會武,要偷學拳招,機會良多。他既苦心孤詣,又有過人之智,二十餘年間竟練成了極上乘的武功。但他深藏不露,仍不聲不響地在灶下燒火,那監廚僧人拔拳毆辱,他也總不還手,只內功已精,再也不會受傷了。這火工頭陀生性陰鷙,直到自忖武功已勝過合寺僧眾,這才在中秋大較之日出來顯露身手。數十年來的鬱積,使他恨上了合寺僧侶,一出手竟毫不容情。

苦智禪師問明原委,冷笑三聲,說道:「你這份苦心,委實可敬!」離座而起,伸手和他較量。苦智禪師是少林寺高手,但一來年事已高,那火工頭陀正當壯年,二來苦智手下容情,適可而止,火工頭陀使的卻是招招殺手,因此竟斗到五百合外,苦智方穩操勝券。兩人拆到一招「大纏絲」時,四條手臂扭在一起,苦智雙手卻俱已按上對方胸口死穴,內力一發,火工頭陀立時斃命,已無拆解餘地。苦智愛惜他潛心自習,居然有此造詣,不忍就此傷了他性命,雙掌一分,喝道:「退開吧!」

豈知那火工頭陀會錯了意,只道對方使的是「神掌八打」中的一招。這「神掌八打」是少林武功中絕學之一,他曾見達摩堂的大弟子使過,雙掌劈出,震斷一條木樁,勁力非同小可。火工頭陀武功雖強,畢竟全是偷學,未得名師指點,少林武功博大精深,他只暗中窺看,時日雖久,又豈能學全了?苦智這一招其實是「分解掌」,借力卸力,雙方一齊退開,乃是停手罷斗之意。火工頭陀卻錯看成「神掌八打」中的第六掌「裂心掌」,心想:「你要取我性命,卻沒如此容易。」飛身撲上,雙拳齊擊。

這雙拳之力如排山倒海般涌了過來,苦智禪師一驚之下,急忙回掌相抵,其勢卻已不及,但聽得喀喇喇數聲,左臂臂骨和胸前四根肋骨登時斷裂。

旁觀眾僧驚惶變色,一齊搶上救護,苦智氣若遊絲,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原來內臟已給震得重傷。再看火工頭陀時,早已在混亂中逃得不知去向。當晚苦智便即傷重逝世。合寺悲戚之際,那火工頭陀又偷進寺來,將監管香積廚和平素跟他有隙的五名僧人一一使重手打死。合寺大震之下,派出數十名高手四下追索,但尋遍了江南江北,絲毫不得蹤跡。

寺中高輩僧侶更為此事大起爭執,互責互咎。羅漢堂首座苦慧禪師一怒而遠走西域,開創了西域少林一派。潘天耕、方天勞、衛天望等三人,便是苦慧禪師的再傳弟子。

經此一役,少林寺的武學竟爾中衰數十年。自此定下寺規,凡不得師授而自行偷學武功,發現後重則處死,輕則挑斷全身經脈,使之成為廢人。數十年來,因寺中防範嚴密,再也沒人偷學武功,這條寺規眾僧也漸漸淡忘了。

不得不說這一舉極為巧妙,不僅解釋了為何前兩部小說里沒有提及少林,而且埋下了一個金剛門的伏筆。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少林寺在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地位,一直存在,到《飛狐外傳》時開始有變為武林至尊的跡象,直到《倚天屠龍記》最終定型。

所以,在緊接著的《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和《鹿鼎記》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少林寺地位之高不可撼動。

而金庸作品的傳播力度,也可以說間接影響了很多武俠小說作家,這往後少林寺便成為大家寫武俠時繞不開的一個大門派了。

完。

  • 2015年8月17日 14:10

偏題來答金庸《倚天屠龍記》中的少林寺 本人只是搬運,如有不妥請告知刪除。
此處為作者原文鏈接 金庸版本的奇妙世界 @YLib Blog

《倚天屠龍記》第三十五回版本回較
(版本回較部分與少林寺無關就不貼了,但是推薦看到答案感興趣的去看一下原作)
【王二指閒話】

這一回開始,進入「明教好漢少林寺劫法場」的高潮。

在傳統武俠世界中,向來執武林牛耳的少林寺,到了金庸筆下,卻又另有一番面貌。金庸江湖中的少林寺,在《書劍》與《神鵰》中,只是點綴江湖的門派,而在《倚天》中,少林僧人殺掠詐騙,竟成了不折不扣的邪教異端。

《倚天》與《天龍》是金庸少林故事的分水嶺,在《倚天》中,少林寺只不過是「光頭武士團」,雖然有句「阿彌陀佛」的口頭禪,但兇殘武人的本質是與各幫各派相同的,少林寺最大的特色,大概就是他們全體都有「光頭」的整齊造型,除此之外,完全就是一批以佛寺為據點的江湖惡棍。而進入《天龍》之後,因為方丈玄慈懂得自省,以及掃地僧能以慈悲之心度化慕容博與蕭遠山,少林寺在金庸小說中才真正與佛法有了交融。在《天龍》中,雖然少林寺還是會主動領隊動武,然而,《天龍》中少林寺僧掄刀弄槍的目的,已由《倚天》中的「為名利而武」一變而為「為正義而武」。《天龍》之後,到了《笑傲》與《鹿鼎》,少林僧人接受佛法的薰陶,雖然還練得武藝,卻能以和為貴,若非接受被動邀請,已不再主動出手干預江湖恩仇了。

《倚天》的少林寺,是金庸的世界中,少林寺最污穢不勘的時代,在《倚天》中,少林寺僧就像一群《神鵰》中金輪國師的集合體,金輪國師追求的是「蒙古第一勇士」名號,少林僧眾企求的則是「號令天下」的「天下第一大幫」虛名。

為了達成「號令天下」的偉名,《倚天》少林僧人「佛號唸盡,壞事做絕」,其中尤以一版為甚,一版的空智等僧人,以「少林九陽功」交換張三丰的「太極十三式」及「武當九陽功」,從張三丰手中取得手稿後,馬上讓陳友諒背下,再戲弄張三丰,說「太極十三式」是少林寺本有的武術。(三版第十回回較請點此處 金庸版本的奇妙世界 @YLib Blog )詐騙張三丰的情節雖然二版刪了,但《倚天》中少林寺罄竹難書的惡事,仍多不勝數,為得到屠龍刀,上武當山逼死張翠山,有他少林寺的份;上光明頂圍攻明教,濫殺無辜,視人命若草芥,還是有他少林寺一份;最後,把少林寺當刑場,主辦「屠獅英雄會」,期待透過謝遜的鮮血,染得他少林寺大紅大紫,因而得以號令江湖,仍是他少林寺這幫惡棍妖僧乾的好事。

若與《笑傲》的日月神教及《鹿鼎》的神龍教兩大邪教相較,殺人取樂,貪名好利,當屬《倚天》的少林派為邪教之大尤,而少林派因打著「佛教」的名號,邊殺人邊唸佛,更加顯得肉麻兮兮。

金庸於《倚天》的後段也在試圖補救他書中對少林派極盡貶抑的描寫,因而在《倚天》後段故事中又大加解釋,說少林派圍攻明教,是來自成崑的挑撥;而少林寺主辦「屠獅大會」,亦是成崑的陰謀。問題是,少林僧人若非嗜血好殺之徒,成崑焉能激發其殺欲?活雞能引發獅子殘暴的兇殘本性,但活雞豈能讓綿羊變成惡狼?金庸再怎麽把臭水倒到成崑頭上,也已經挽回不了少林闔寺儘是妖僧的本質了。

偏題再看金庸世界中武林佛教的高僧與佛法 本人只是搬運,如有不妥請告知刪除。
此處為作者原文鏈接 金庸版本的奇妙世界 @YLib Blog


《天龍八部》第四十四回版本回較
(版本回較部分就不貼了,但是推薦看到答案感興趣的去看一下原鏈接)

【王二指閒話】

《法句經》中,對「佛教」有偈,說法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然而,在金庸書系中,歸屬「佛教」的武林教派,不只不求內在的「自淨其意」,外表的「眾善奉行」也可能是扭曲的,而「諸惡莫作」更可能變成「口中念佛,惡事干盡」。這般的「惡事干盡,殺人稱善,內心爭勝,武林佛教。」竟普遍在於金庸書系中的佛教團體中。

《神鵰》中的蒙古的金輪國師,一、二版原稱「金輪法王」,新三版之後,金庸為免「法王」二字引起佛教的非議,一律統稱為「金輪國師」。在《神鵰》書中,金輪國師唐卡不離身,禮敬文殊菩薩,還能教郭襄「報修身佛金剛薩埵所說的瑜伽密乘」。但說佛法歸說佛法,金輪國師還是努力練「龍象般若功」,準備痛宰楊過與小龍女,在殺人爭勝中得到快感。

《天龍》的吐蕃國師鳩摩智也不遑多讓,《天龍》書中說,大輪明王鳩摩智「具大智慧,精通佛法,每隔五年,開壇講經說法」。而顯然是佛教高僧的鳩摩智,卻準備將段譽帶到燕子塢,將他燒死以答慕容博。

《天龍》大理的枯榮大師也是佛教高僧,以數十年光陰靜修枯禪,但當段譽受傷,保定帝攜至「天龍寺」請眾僧醫治時,枯榮大師竟說:「強敵日內便至,天龍寺百年威名,搖搖欲墮,這黃口小子中毒也罷,著邪也罷,這當口值得為他白損功力嗎?」換句話說,「天龍寺」比段譽的「人命」有價值,為了維護佛寺的名聲,死幾個人也不算什麽。

不只蒙古、吐蕃與大理的佛教都把「爭勝、殺人」當作佛教高僧的常態,身屬文化上國的中國當然也不能落人之後,《倚天》的少林寺僧在六大門派圍剿光明頂時,可是殺人放火的首領,領頭的殺人魔空智的想法是:「魔教之眾,今日不能留下一個活口,除惡務盡」。而佛教團體與江湖團體最大的差別是,江湖團體殺完人即離開,佛教高僧殺完人後,會多唸一聲「阿彌陀佛」再離開,差別也不過如此。

在這種「武俠小說」式專有的「武林佛教」中,也發展出特異的「高僧佳言」,試舉兩例:

一、《倚天》中的空見大師:成崑在謝遜家裡干下滅門血案後,投入少林寺空見大師門下,空見大師即出頭為他擺平血案,對謝遜撂話說:「尊師殺了你全家一十三口性命,你便打我一十三拳。若打傷了我,老衲罷手不理此事,尊師自會出來見你。否則這場冤讎就此化解如何?」也就是說,當有道高僧的武功高強時,他們可以靠拳頭說話。雖然弟子殺人放火,但高僧不只不鼓勵他們投案服刑,反而以武功私自約出弟子的仇家,威逼他們不可再報仇。這究竟是江湖大哥,還是有道高僧?

二、《天龍》的掃地僧:掃地僧說起少林武功,認知是「如練的是本派上乘武功,例如拈花指、多羅桑指、般若掌之類,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調和化解,則戾氣深入臟腑,愈陷愈深,比之任何外毒都要厲害百輩。」但既然學武是「外毒」,少林派為什麽鼓勵弟子「先吸外毒,再以佛法化解」呢?這個修行理論如果成立,《連城》的血刀老祖先姦淫婦女,再以佛法化解色心,是不是也算「有道高僧」?

「武林佛教」最特異之處,是僧人必須學武,而學武之後,只要有漂亮的表面理由,如維護個人名聲、維護寺院名聲、打出正義旗幟等等,殺人放火都是被佛教鼓勵的,因此佛教在武俠小說中,內心與行為幾乎產生了「精神分裂」。

現代的佛教在修法的同時,健身練功以達身心靈一體清明者,亦所在多有,但與武俠小說最大的差異是,現實的佛教學武是為健身,卻絕無「學武即須爭勝、爭勝即須殺人,因此殺人只要打出佛教的名號就是慈悲」這種怪異的邏輯。


首先,謝謝認識不算太久的老朋友 @孔鯉 及諸位知友精彩的回答。孔鯉不緊不慢的敘述又不乏趣味性,甚至於 Baoju 這種足以讓其專欄關閉的不和諧(精妙的)字眼都用上了,讓我們了解到了少林寺的發展史及少林派在武俠史、在金庸江湖中所扮演的角色。


作為提問者我也從我所閱讀的書中所了解到的少林寺勉強回答一下,當然由於閱讀量和諸位有著天量的差別,僅供諸位一笑,另外那些準備提武當派在武林中的地位問題的知友們你們真是夠了,孔鯉已經哭暈在顯示器前。


想起這個問題是在近幾天閱讀《天龍八部》中《揮灑縛豪英》章節中

玄難道:「與其任他炸破地洞,攻將進來,還不如咱們出去。」鄧百川、化冶乾、包不同、風波惡四人齊聲稱是。

范百齡心想玄難是少林高僧,躲在地洞之中以避敵人,實是大損少林威名,反正生在此一戰,終究是躲不過了,便道:「如此大伙兒一齊出去,跟這老怪一拼。」薛慕華道:「玄難大師還袖手旁觀吧。」

玄難道:「中原武林之事,少林派都要插手,各位恕罪。何況玄難痛師弟圓寂,起因於中了星宿派弟子毒手,少林派跟星宿老怪並非無怨無仇。」

剛搜索玄難的圖片,發現百科上這配圖,這表情,這台詞,也是醉了。

這麼萌噠噠的玄難,虛竹,你那一掌劈下去還是不劈呢?

玄難的說法,中原武林之事少林派都要插手。除了要為玄痛報仇,那麼玄難是如何定位少林派在江湖中的地位的呢?很顯然,稱少林為「老大哥」並不過分。既然提到玄難、玄痛師兄弟不妨從《天龍八部》全書中尋找更多細節。想來閱讀過《天龍八部》的知友對少林寺並不會陌生,少林寺經典之戰、灰衣僧這個大BUG,三兄弟中蕭峰和少林的淵源,虛竹和玄慈的關係,甚至於段譽眼中的少林寺都能說明少林在《天龍八部》中所述江湖中的重要性。開篇不久,由於得到訊息四大惡人要去大理意指段氏兄弟,玄慈方丈就派玄悲等人去給段氏兄弟送信。

這時一名家將走到廳口躬身道:「啟稟王爺,少林寺方丈派遣兩位高僧前來下書。」少林寺自唐初以來,即為武林中的泰山北斗。段正淳一聽,當即站起,走到滴水檐前相迎。

保定帝好生感激,心想:「無怪少林派數百年來眾所敬服,玄慈方丈以天下武林安危為己任,我們中無在南鄙,他竟也關心及之。他信上說要我們照拂玄悲大師師徒,其實卻是派人來報訊助拳。」當即微微躬身,說道:「方丈大師隆情厚意,我兄弟不知何以為報。」

保定帝提到玄慈、少林以天下武林安危為己任。想來彩雲之南的偏僻之地也已被少林寺的佛光普照,我想著其中或許有政治因素牽涉其中,抑或說大理天龍寺和少林寺的淵源。單從玄慈派人給段氏兄弟送信來看,少林寺是稱得上「老大哥」的。

蕭峰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而悲劇的發生正是因為一句謊言,關於契丹武士來襲擊少林的謊言

智光向趙錢孫瞧了一眼,說道:「好,老衲從前做錯了的事,也不必隱瞞,照實說來便是。」趙錢孫道:「咱們是為國為民,不能說是做錯了事。」智光搖頭道:「錯便錯了,又何必自欺欺人?」轉身向著眾人,說道:「三十年前,中原豪傑接到訊息,說契丹國有大批武士要來偷襲少林寺,想將寺中秘藏數百年的武功圖譜,一舉奪去。」

眾人輕聲驚噫,均想:「契丹武士的野心當真不小。」少林寺武功絕技乃中士武術的瑰寶,契丹國和大宋累年相戰,如將少林寺的武功秘笈搶奪了去,一加傳播,軍中人人習練,戰場之上,大宋官兵如何再是敵手?

從眾人的心理活動猜想少林在江湖中的重要性,也印證了少林武功的強大威力。

當然不排除領導人的公關能力,從玄慈方丈的言語中可以看出少林大多是以正面形象顯露在武林群俠的面前的,而方丈正是承擔著這項重任,下面一段話,看看玄慈的語言組織能力真是佩服

而大鬍子的《天龍八部》電視劇中玄慈在少林一役中也說出了「所謀者大」

玄慈說道:「原來師兄昔年曾來少林寺出家。天下寺院都是一家,師兄今日主持清涼,凡我佛門子弟,無不崇仰。當年少林寺未敢接納,得罪了師兄,小僧恭謹謝過。但師兄因此另創天地,弘法普渡,有大功德於佛門。當年之事,也未始不是日後的因緣呢。」說著雙手合十,深深行了一禮。神山上人合十還禮,說道:「小僧當年來到寶剎求戒,固然是仰慕少林寺數百年執武林牛耳,武學淵源,更要緊的是,天下傳言少林寺戒律精嚴,處事平正。」突然雙目一翻,精光四射,仰頭瞧著佛祖的金像,冷冷的道:「豈知世上盡有名不副實之事。早知如此,小僧當年也不會有少林之行了。」少林寺千餘僧眾一起變色,只是少林寺戒律素嚴,雖然人人憤怒,竟無半點聲息。

  玄慈方丈道:「師兄何出此言?敝寺上下,若有行為乖謬之處,還請師兄明言。有罪當罰,有過須改。師兄一句話抹煞少林寺數百年清譽,未免太過。」

一個本身就很強大的幫派,既敢於以天下武林(甚至國家)安危為己任(不排除有別的目的),又善於展示少林的正面形象造就了少林派在《天龍八部》中「老大哥」的地位,如美帝一樣。

金庸小說從《書劍恩仇錄》寫起,大多都會有少林派或者南少林或者得道高僧的出現。先拋卻金庸對明清歷史的態度,單單從金庸武俠來看,少林在以敘述「紅花會」諸位英雄為主的《書劍恩仇錄》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俏李逵」周綺的父親周仲英曾在少林學武,而書中除了周仲英的鐵膽,其使用的武功多為少林一派。一脈傳承的少林武功讓周仲英威名遠揚,通吃黑白兩道。

PS:仔細閱讀會發現周綺徐天宏小兩口的愛情和對話都非常的有意思。包括有一次他倆去開房。


在這個互聯網購物特別方便的時代,提到福建莆田我們多會想到「莆田鞋」等各種高仿或者偽劣運動鞋服。其實福建莆田南少林在《書劍恩仇錄》一書中還算是承擔了埋藏諸多機密的地方,譬如乾隆身世,譬如被南少林逐出的「紅花會」前大當家於萬亭。在紅花會的諸多行程中,去南少林拜訪天虹禪師是很重要的一環。而天虹禪師所列舉的《百喻經》中的小故事並沒有打動陳家洛(也沒有打動我,陳家洛是我最不喜歡的男主,沒有之一)。一環一環揭開真相。隨著真相的顯露,乾隆一把火讓南少林毀於一旦,而天虹禪師也圓寂於此。此事在《飛狐外傳》一書中也有所提及

趙半山微笑道:「不錯,他曾落在我們手中,很吃了些苦頭。」原來這福公子,正是當今乾隆皇帝駕前第一紅人福康安。他是乾隆的私生兒子,是以皇帝對他恩遇隆厚,群臣莫及。他曾被紅花會群雄擒住,逼得乾隆重修少林寺,不敢與紅花會為難。

在福康安組織的心懷不軌的「天下掌門人大會」中,即使福大帥再目中無人,上台之後先要提及的還是少林一派在武林中的地位。

他(武官)指著第一席的白眉老僧道:「這位是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大智禪師。千餘年來,少林派一直是天下武學之源。今日的天下掌門人大會,自當推大智禪師坐個首席。」群豪一齊鼓掌。少林派分支龐大,此日與會的各門派中,幾有三分之一是源出少林,眾人見那武官尊崇少林寺的高僧,盡皆喜歡。

可見少林盛名。不過在《書劍恩仇錄》、《飛狐外傳》、《雪山飛狐》中並沒有提到太多的高僧,也就無法判斷他們自己如何定位少林在武林中的地位。

《碧血劍》、《白馬嘯西風》閱讀甚少。剛翻閱了下,很少提到少林,而《射鵰英雄傳》中也並沒有關於少林的大事件抑或少林的得道高僧。


三部曲中少林的出現從《神鵰俠侶》郭二姑娘的那場轟動武林的生日party開始,無色禪師的那個小「鐵羅漢」一直到《倚天屠龍記》中少林寺一役,少林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最重要的一點,在《神鵰俠侶》的最後一章回中覺遠和尚和張君寶的出現也為《倚天屠龍記》的開端做好了鋪墊。初中的時候閱讀魯迅《葯》並沒有感受到魯迅想要表達的思想,唯獨對文末的一聲烏鴉的「啞」印象深刻,誰曾想在《神鵰俠侶》的全書的結尾也鴉聲亂啼,襯托郭襄內心的痛楚和凄涼。

秋風清,秋風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郭襄對神鵰俠如此,誰又知少林小和尚張君寶對郭襄是不是如此呢。

接《神鵰俠侶》三部曲中《倚天屠龍記》便是以郭二小姐游少林開始。一句天涯思君不可忘訴盡了郭襄對楊過的懵懂的愛,也引出了武當、峨眉兩大門派。是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我說的不是郭襄對楊過,而是張三丰對郭襄、何足道對郭襄。

郭襄聽他問自己到哪裡,心中一酸,說道:「我天涯海角,行蹤無定,自己也不知道到哪裡去。張兄弟,你年紀小,又無江湖上的閱歷。少林寺的僧眾正在四處追捕於你,這樣罷。」從腕上褪下一隻金絲鐲兒,遞了給他,道:「你拿這鐲兒到襄陽去見爹爹媽媽,他們必能善待於你。只要在我爹媽跟前,少林寺的僧眾再狠,也不能來難為你。

天下武功源出少林,就連後來比肩少林的武當掌門也是師從少林覺遠,而內力精進、悟出神功皆源自於覺遠大和尚死之前念誦的九陽神功。

許多人還會記起殷素素臨死之前對張無忌所說的話:越是漂亮的女人越會騙人。而這一切的一切皆源自於殷素素最初「做的孽」。傷了俞岱岩,委託都大錦都鏢頭押運俞二俠回武當。那麼這個都鏢頭又是何人呢?都大錦是少林俗家弟子。都大錦滿門被屠戮,足以擾亂天下的江湖紛爭就此開始。


《倚天屠龍記》中少林戲份太足,梳理起來太長了。慢慢翻書。
==============20150908===================
晚上在武俠群拜過山頭之後去燒烤。竟然真的有人烤青蛙。
於是就想起了任盈盈第一次以真面目見到令狐沖烤青蛙的那個場景,還想到了方生那個有趣的老和尚。那就簡單翻翻《笑傲江湖》中的少林寺吧。

少林寺第一次出現是幾個不成器的小字輩,說起來並不優秀、甚至有些」猥瑣「,不能代表少林。緊接著方生老和尚的出現就很有意思了。

易國梓、辛國梁等人在令狐沖、任盈盈手下受挫之後,方生帶他們來「找場子」。但是方生和尚的態度、言談真是令人佩服。簡單的描述下:

令狐沖:我是華山弟子令狐沖,拜見少林諸位高僧。

方生:嘿,小夥子你好。我是方生。你師父岳不群近來可好?

令狐沖:好好好。

方生:這幾個是我師侄,剛才你們打過了吧。

令狐沖:大師大師、誤會全是誤會,我身體有些不適,可能與各位前輩發生了點不該發生的衝突。

方生(驚訝):小夥子快過來,我給你號號脈看看你怎麼了。(哎喲我擦內力這麼強)。

易國梓:師叔,還有個小姑娘在這躲著呢。巴拉巴拉。。。。

方生:你一個出家人人家小姑娘不願見你你怎麼一直糾纏不休!來來來這個小夥子,我這有靈丹妙藥,給你兩顆,看能不能助你恢復身體。

(突然,易國梓不知哪根筋搭錯了,硬是要挑釁,哎,就被聖姑殺了,方生看不下去了);

方生:哎,我說這位前輩,你怎麼動不動就殺人,我怎麼說也是和東方教主有過一面之緣,你這樣下去我可不能袖手不管了。

(又是一番打鬥、盈盈敗下陣來)

(令狐和方生斗、發現令狐沖竟然是風清揚傳人,倆人互相謙讓了下,方生竟然受傷。後來方生還幫助令狐沖療傷,求方丈大師傳授《易筋經》)。

要說啊,方生這個和尚真是得道高僧。不卑不亢、說話有條理、不倚老賣老、不趁人之危。以一方生而觀少林,這才是武林領袖應該有的氣質。

在五霸崗上,有一段令狐沖的心理描寫,也暗贊少林

令狐衝心道:「原來兩個是少林派的,一個是崑崙派的。少林派自唐初以來,向是武林領袖,單是少林一派,聲威便比我五嶽劍派聯盟為高,實力恐亦較強。少林派掌門人方證大師更是武林中眾所欽佩。

可惜這兩個少林僧人。

先挖坑,慢慢填。不寫到澄觀老師侄不罷休。


話說這算姊妹問題耶,轉一下吧
朝廷在武俠世界裡扮演什麼角色? - sixue 的回答

首先,這是一個太大太大的問題,轉帖自己一個相關討論吧,只是相關,不全面,全面討論太麻煩了。
(1)

其實少林的強大,在於它能夠代表江湖
在江湖與政府的互動過程中,少林的價值不僅體現在他的合法地位
關鍵在於,少林從來不會完全站在政府一邊,他從來不會完全淪為「朝廷鷹犬」
而是始終以江湖利益代言人的身份出現。
這為少林贏得了尊重,也讓少林不可或缺。
同時,在矛盾激化時,少林總是保守派,永遠不會是造反頭子
這種立場讓少林最大限度的避免了風險,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保證了
少林的超然地位,保證了少林的長盛不衰

事實上,按理來說,武當在明朝是應該被打擊的
但是我們知道,永樂時期武當獲得了極大的發展
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坑,不過金庸沒有填

(2)

我還是認為,少林的立場並不是處於朝廷和江湖中間
其實這是很好理解的,少林在朝廷的陣營中並不重要,但是在江湖的陣營里很重要
所以,對於少林來說,明智的選擇就是始終堅持站在江湖的立場,代表江湖與朝廷互動
只有這樣,少林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
反之,如果少林代表朝廷於江湖互動,那麼少林就喪失了自己的立場,淪為了朝廷
可以隨時拋棄的棋子。

事實上,少林優越性的根源就在於他的立場,而不在於它的合法地位
他的合法地位源於他的立場,而不是相反

少林立場之所以優越,就在於他的立場本身就是江湖的立場,本身就代表了絕大多數
江湖人的利益。
少林的立場從來都是消極的,它既不是朝廷鷹犬,也不會像丐幫一樣與朝廷合作,
更不會像明教一樣領導江湖反抗朝廷,用三個字來概括就是「打醬油」。

打醬油的態度恰恰是江湖人的核心態度,一個人為什麼加入江湖,最根本的原因
就是為了追求自由。所以江湖人對朝廷的態度就是「我不管你的事,你也別管我的」。

少林明白,江湖與朝廷的對抗是沒有意義的,即使江湖成功,江湖也會蛻變成執政者
到時候,江湖的角落裡會誕生新的江湖,新的江湖與朝廷的互動又會展開。

當然,在特定條件下(民族矛盾激化),丐幫/明教是可以獲得江湖的領導權的
但是在多數情況下,只有少林的立場才能真正贏得江湖人的尊敬,這也是他能領導
江湖的原因。

少林的生存智慧是非常強大的,恐怕只有太祖朝才無法繼續下去,甚至於在現在
少林也可以活得很滋潤

(3)

另一個有趣的話題是,武當的生存策略是怎樣的

在此之前,我們不妨先討論一下武當與明朝互動的話題
前面的玄幻版本當然是開玩笑,如果要嚴肅一點討論,那麼我們不妨首先限定
討論的基礎是金庸的原著和歷史的事實,至於其他同人比如九陰九陽不能牽扯進來了

歷史的事實是,武當在永樂朝得到了明朝的極大支持
這至少說明,武當在洪武朝即使與明朝有矛盾,但至少沒有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所以,張無忌被朱元璋暗害的推測,應該是不靠譜的
否則即使朱元璋掩飾的再嚴密,也不可能不走漏一點風聲
而在張三丰在世的情況下,武當和明朝根本不可能和解

所以,武當與明朝的和解,事實上暗示了張無忌與朱元璋的和解
那麼在朱元璋清洗明教的過程中,張無忌是什麼態度呢?
固然,張無忌不可能坐視這種清洗,但是認為張無忌會拿著屠龍刀行刺的想法
則太幼稚了。朱元璋和張無忌很可能存在某種默契,日月神教的出現暗示了
這個過程中明教可能發生了分裂、重組,而且未必只有一次,這個過程
有可能非常骯髒黑暗,政治高手朱元璋很可能就是依靠這一點成功的打擊了
張無忌的心理,迫使他接受了既成事實。

而在永樂朝,武當必然已經進入了後張三丰時代(否則獲得也太長了)
這個時代的武當恐怕不會落入張翠山派系的手中,加上江湖恐怕也已經進入了
後張無忌時代。所以,武當與明朝合作,恐怕也有共同消滅張無忌殘存影響
的考慮。

回過頭來我們討論武當的生存策略,與少林相比,武當顯得更關心政治一些
這包括張三丰-張無忌時代的表現,也包括支持永樂的表現,還包括後來
關心政治的陸菲青(甚至還有梁羽生系統的卓一航,笑)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與少林相比,武當是一個後來者,武當的實力從來
沒有超過少林。武當的崛起,有很多政治投機的成分,正是投機的成功,使得
武當在朝廷的支持下獲得了和少林相當的地位。

也正因為如此,無論硬實力還是軟實力,武當始終不如少林,武當是不可能和
少林對抗的。所以武當的策略從來都是和少林捆綁,始終做少林的盟友
同時抑制自己政治投機的衝動。通過這種方式,武當獲得了江湖領袖的地位
en,有點類似英國。


主要還是《倚天屠龍記》裡面,交代了,武當和峨眉都是因為少林的九陽神功而創派,所以就有了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武功甲天下這一說法。
另外說幾個冷門的,神鵰俠侶里一起給郭襄送生日禮物的五台山佛光寺曇華大師,還有天龍八部里跟玄慈方丈齊名的五台山清涼寺神山上人。都是當時的高手。給郭襄送生日禮物的還有何足道的師兄青靈子。


人齊了打群架永遠排第一的境界


武俠里的少林武當都是半宗教性質的幫派,他們能取得泰山北斗的地位很大程度來自於:

①文化底蘊碾壓多數幫派,成為吸引弟子的軟實力,並且使其成員產生文化優越感。

②文化水平相對匱乏的江湖人士很容易模糊武功與神話的界限,禪、三清等偏形而上的概念比龍虎、霹靂這些爛俗詞語高級多了。

③與政治權力和民間輿論合作的可能性較大。

④嚴格的幫內排位體制,確保新人的最大程度發展以及老輩的聲望和福利。


類似現在眾多電視台里央視的作用,不是大家討論最多的,但是節目製作水平,主持人水平都是最權威的存在。而且一有大事(春晚、新聞聯播)都得看央視。


武俠是成人童話,當你試著用現實世界的邏輯規則去解析童話中的邏輯規則時,那麼你必須以現實依據去解釋武俠,而不能以武俠依據去解釋現實。

  1. 少林派在武林各派之間的定位,這個地位是如何一步步建立的?

少林在武林各派中的定位是如何一步步建立的呢,我列一個少林年譜表,有興趣可以自己百度下

北魏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元宏為安頓來朝傳授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因此在嵩山少室山建寺。

隋文帝崇佛,復改因周武帝滅佛而改名的陟岵寺為少林寺,並賜給少林寺土地一百頃,再加上其他賞賜,少林寺成為擁有百頃良田和龐大寺產的大寺院。

唐初,十三棍僧救唐王。李世民登基後,敕封少林,可豢養僧兵,從此,少林寺名揚天下,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至唐宋年間,少林寺擁有土地14000多畝,寺基540畝,樓台殿閣5000餘間,僧徒達2000多人。達摩開創的禪宗教派在唐朝興盛,是唐代佛教最大宗派。

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帝乃啟用范仲淹、富弼主持「新政」。慶曆新政不足一年而失敗。留心空宗者始於汴京設立禪院。富弼則請雲門宗攸禪師於少林寺及偃師府店之招提寺開演禪宗。

金末蒙初有曹洞宗大師萬松行秀(1166~1264),他對政治,曲識機緣。他任中都西郊仰山棲隱寺住持時(少林五大宗派之一),曾獻詩於金章宗;在蒙古佔領中都後,他又率僧道北上,朝見窩闊台大汗於行宮。他的僧俗弟子眾多,其中最出名的俗家弟子叫做——耶律楚材。

雪庭福裕,萬松行秀弟子。癸丑歲,被憲宗蒙哥召詣帳殿,奏對稱旨,授「都僧省」之符,作了「諸路釋教都總統」。乙卯歲,任燕京十方延慶禪寺住持。戊午歲,他發動並參加了佛道大辯論,佛教徒擊敗了全真道(沒錯,就是道家全真教),晚年歸棲少林而逝。他統一了五大宗派,創立了少林寺雪庭曹洞之宗,並撰寫了子孫字輩,此後歷代少林寺和尚均照此取名。

正德年間。時有三奇周友(?~1547)被朝庭徵調,鎮守山、陝、統征雲南,三次立下「奇功」,敕名「天下對手,教會武僧。」他有僧俗習武弟子千餘人。洪仲、洪良、洪注洪佑、普清、廣記、廣順等人,皆從而習武。其中洪賺「棍法神異,寺眾推崇」,著有《夢緣堂槍法》。俗人程沖斗於萬曆間入寺習武,先後從師洪紀、洪注宗想、宗岱,並嗣法廣按,得宗猷法名,著有《少林棍法闡宗》三卷,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出版。少林寺《登封縣帖》(1581年立)云:上司調遣寺僧隨征劉賊、王堂、師尚詔、倭寇等,陣亡數僧,屢有徵調死功。「劉賊」當指劉寵、劉宸等在霸州的起義(1510~1512);王堂乃青州礦丁起事(1522);師尚詔乃柘城起義之鹽徒(1553年)。征討師尚詔的是竺方周參(1517~1574)。他「自幼習武,精究六韜」,「習學演武,名播四海」。他親率僧兵五十名,征討師尚詔。

小山宗書作住持時,抗倭名將俞大猷(1503~1580)至少林(1561年),觀武僧獻藝後評論說:「此寺以劍技名天下,乃傳久而訛,真訣皆失矣!」於是,小山派宗擎、普從隨他南下習武。宗擎於三年後返回少林寺,教百餘僧人習武。傳授了「真訣」。《明史》:「僧兵有少林、伏牛、五台。倭亂,少林僧應募者四十餘人,戰亦多勝。」

自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皇帝頒賜御書「少林寺」(原掛於天王殿,後移至山門)、「寶樹芳蓮」(原掛於大雄寶殿,後被火焚)二方匾額後,少林寺漸漸得以恢復。其中最重要的是雍正十三年(1735年)開始的一次大修繕、大改建,耗銀達九千兩之多。這次工程是由河東總督兼河南巡撫王士性(?~1756)主辦,由雍正皇帝批准的。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奉太后、率皇后等祭祀中嶽前,於九月卅日(1750年10月29日)駐驛少林寺。寺僧善修凈府(1728~1817)等得以參見。乾隆皇帝御制詩四章並書匾額。

———————————————————————————————————————————

所以,能看出些什麼嗎?


說完這些歷史裡真實的少林派,我們回到問題中的大背景金庸武俠中少林派,所以什麼南少林五祖、十三棍、木人巷……就不離題的去回答了

按照金庸武俠中的年表,我們對應一下分別是

天龍八部——北宋

天龍八部中少林寺,從雁門關伏擊蕭遠山一戰中不難看出少林此時已經是執天下武林之牛耳,名門大派風度一顯無疑。而以此對應的現實就是,北宋年間嵩山離京師開封不過二百餘里,天然的地緣政治,富弼等名臣顯宦交友,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相差彷彿。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南宋

射鵰英雄傳中,兩次華山論劍乃至江湖行走中都沒有少林派的出現,在《倚天屠龍記》中補上了原因受到那個火工頭陀的影響。而映照出來的是什麼呢?金末戰亂時期少林寺被毀(見《乳峰碑》),這是少林寺7次被毀之一,直到後來萬松行秀、雪庭福裕等人的時候,少林已經「煨燼之餘」(見《嵩山少林寺裕和尚碑》:其住少林也,萬松、海雲二老實為之主,屬少林煨燼之餘,暫憩緱氏之永慶。),兩相比較幾近一模一樣。

再到神鵰俠侶末期,全真教覆滅,少林寺(無色)開始出來了,這又是和歷史上一樣啊。元憲宗五年,少林寺福裕斥李志常(對,沒錯,就是神鵰里打過醬油,在龍騎士死後接任掌教的那位)佔有佛寺,破壞佛像,兩教論戰,全真教大敗虧輸,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下詔彈壓全真教,全真教至此一蹶不振,少林寺大獲全勝,從此中興。

倚天屠龍記——元

在書中,少林寺已經確定了天下第一大派的地位了,聲威浩大,便是張三丰這個天下第一壓陣的武當也遜色三分,而這也恰恰是符合真實意義上少林的軌跡的,自耶律楚材駐守河中府時就已顯現端倪的元代佛道之爭,最終將少林寺推到鬥爭的最前沿,少林寺在這場鬥爭中名揚天下,"禪宗祖庭"的地位也通過曹洞宗在本寺的確立而得到加強,元代無疑是少林寺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

笑傲江湖、俠客行、碧血劍——明

這一段是頗有爭議的,但是我還是將笑傲江湖、俠客行歸為了明朝。在笑傲江湖和俠客行中,少林派表現的不溫不火,坐擁天下第一大派的名頭,和武當共稱南北,已經固化了階層,並且兩派不斷的分出分支來,所以等到了明末碧血劍時期,江湖上便有了少林派東支的洪勝海,同理的還有武當支派仙都派。這一點也基本是遵循少林的軌跡的,少林元代大昌之後,元末雖然也遭劫,但是底蘊深厚沒過幾年又重新崛起,明代是中華武術大發展時期,少林明代發展極快,南下抗倭,北上剿滅劉寵、劉宸(對了,這兩個人小名叫劉六劉七,據傳「流里流氣」這個詞就是因為他們而來的),少林武學從此遍地開花,天下武功出少林也大抵是這時候叫出來的

飛狐外傳、書劍恩仇錄、鹿鼎記——清

不容易,終於快結束了。飛狐外傳中匆匆一提,基本也就是打了個醬油,但是這其實是有個bug的,書中大智禪師位居四掌門之首,還在武當陸菲青之上,但是實際上自清朝康熙年開始一直到1986年 少林寺沒有主持方丈。而書劍恩仇錄其實是一部金庸雜聞野史大全,包括海寧陳家,還有火燒少林等等,都無考。至於鹿鼎記,這確實值得說道一二,康熙年間少林總體還是比較合作的,所以澄觀師侄還是比較合理的存在的,但是不得不吐槽的是金庸其實也和古龍一樣,喜歡設置一些很奇葩的彩蛋,比如韋小寶的法號叫做晦明禪師,我其實很想知道梁羽生看到的時候是什麼表情。
總體而言鹿鼎記中少林寺的表現是符合當時少林寺應有的表現的。

拉拉雜雜終於說完了,少林派在武林各派之間的定位,這個地位是如何一步步建立的?

答案是,唐朝基本就奠定了基礎,少林寺乃至是儒道釋三家,都是走的都是上層路子,少林寺是這樣,武當山也是一樣,他們的勢力已經建立,後續做的不過是一步一步攫取自己贏得的利益。

最後的兩個問題,其實再回答第一個的時候,我已經把答案寫進去了,這三個問題,一而三、三而一而已,懶癌症病發,就這樣吧 ,也懶得改了


仗劍天涯的一個帖子
千年少林:各個時期僧侶武力大比拼(金庸武俠)


泰山北斗的地位。
去除主角一派的話,少林就是名正言順的老大,算上主角在書中也最多是「平起平坐」的說法。


這個~其實金庸的新武俠有兩個原型,一個是民國以上海為中心的舊武俠,另一個是49年以後香港的民間武術文化,相比而言,後者比前者影響更為直接,因為金庸當時的讀者就是香港以廣東籍為主的普通讀者。
所以香港武俠世界有很多我們大陸人,尤其是非嶺南地區人不太熟悉的東西,比方說洪拳系統,比方說方世玉、洪熙官,廣東十虎,天地會(洪門)等等,這都是清末民初流行於嶺南的武俠與元素。這其中就包含了和洪門文化關係極其密切的少林寺傳說,還有大量號稱源出少林,實則出現在清末民初的南拳系統的武術(這個源流關係別的回答已經涉及了)。這些東西我們可能覺得非常虛幻,但對於民國時代的嶺南人而言,他們就是現實生活中真實流行過的東西。
其實這個源出清末廣東的所謂拳術在民國第一代武俠作家中也很大,甚至隨著北伐戰爭,影響了當時全國對於國術的認識,因此在民國舊武俠里,少林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南京國術館一開始是分為少林門和武當門的,就是當時民間各種國術大多托源於武當少林的直接體現)。不過相比而言,戰後的香港使得這種嶺南系的武術印象大大強化了。
所以,假如金庸生活在北京,其中可能更多出現太極,八極,武當門之類更加偏重技術,以鏢門武術為原型的技擊(霍元甲就是民國武俠創造的一個典型形象,老舍的斷魂槍也充滿了濃厚的清末民初華北武術圈的印記,整體而言,民國武俠還是以清末華北武術圈的影響更大,這些拳術在民國期間多被歸納為內家拳),可能還會出現很多源自華北教門的武術元素,但由於金庸生活在香港,它主要的讀者群是嶺南文化的接受者,少林的地位也就更加突出了,其實金庸所描寫的各種門派也就更加接近於南方,尤其是嶺南會黨的真實形象(相比而言,民國時期武俠小說對於門派的描寫和金庸有很大的區別)。
當然,戰後第一代新武俠作家所受影響是比較複雜的,有的直接繼承還珠樓主那一代,有的像金庸其實受西方古典主義小說,比如司格特和狄更斯的影響很大,像古龍就受日本劍戟小說的影響就更多。公允的說,戰後港台新武俠是一種全新的文學現象,和民國舊武俠是有一定距離的,和歷史上的棍棒小說距離就更大了。但是以金庸而言,首先要明白他所有的作品都是以報紙連載的形式寫給當時香港的普通讀者看的,這一點其實決定了其中很多的基本元素。
至於內地讀者,其實第一,金庸作品進入內地時,其本人早已封筆,我們看到的也都是單行本,第二,其實對於絕大多數大陸讀者而言 金庸之前並無武俠(除了極少數有三四十年代京滬武俠閱讀經驗的人,但這部分人太少了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我們的閱讀經驗和這些作品的原始語境差別是很大的,不能直接拿來理解裡面的內容。


中原武林之首,從來都是。哪怕是武當山張三丰傲世挺立的時候,六大門派之首還是那個低谷時期的少林寺。


遊戲中的NPC,任你玩家變或者不變,我總在那裡。


針對題主的問題:
1、在金庸體系里,少林派定位是武林泰山北斗,類似清華北大在中國高校的水平。這個地位的建立過程沒有詳細描寫,小說只提到達摩祖師創立七十二絕技,少林擁有武林中最龐大的武術系統,積累了大量受過正規訓練的高手,影響力慢慢就出來了。
2、少林高僧也自認為少林寺乃江湖泰山北斗。
3、其他幫派對少林寺也是認可其數一數二的地位的。

做個比喻,世界各大高校歷年均會有一些天縱奇才,在一些領域成為頂尖大師。但論數量之多,整體水平之高,還是跟哈佛、耶魯、劍橋之類的沒法比。

江湖前100名的高手,少林寺可能佔了50個。雖然第一名經常不是少林寺,但這並不對少林寺的地位造成威脅。

美國的江湖地位靠的是綜合實力。


類似於偵探片中警察的地位。

雖然經常被嘲無能,然而在正經大戲裡往往要出來充當關鍵背景角色。並給主角鎮場子。


少林只是個場景,他的廣場足夠大,足夠寬,能供諸英雄風雲際會,也給大片嘍啰立足之地,然後大伙兒圍在一邊搖旗吶喊,看各路大俠施展拳腳,你方唱罷,我方登場,最後主角悍然出手,在眾目睽睽之下蓋壓群雄,一舉踏上了人生巔峰,此時讀者猛拍大腿,說看得真是爽快。
然後英雄豪傑們作鳥獸散去,讀者們也隨著主角的視角前往別處,可少林還在嗎,也許他恢復了佛門重地的樣子,從此青煙裊裊,伴著梵唱佛歇,但更有可能他自此沒了戲份,消失了,被取代了,地圖一刷新,變成了光明頂,變成了華山巔,設定隨便改一改,也有牛逼的創始人,也有厲害的武功,也能給主角們成長,調情,開掛,打架。
什麼十八銅人,羅漢大陣,前一刻少林還是泰山北鬥武林門戶,待到下一本書里,執江湖牛耳的就是全真教派,他們是一樣的瓊樓高閣,飛檐斗角,教室前配有大廣場,安安靜靜的,等著過幾章主角們趕來大鬧一場。


江湖武力值定位用,凸顯主角武力值。


其實我是這麼理解的,分享一下。
角度放在武林各派間,把每個派別當做一個人,就像我們平時生活的圈子。好像生活中,總有那麼一個資歷略老的人,平時不怎麼吭聲,但在許多人熱烈討論某個話題的關鍵時候總能蹦出一些道理,而且他所說的聽起來確實很有理的樣子。就在大家深思咀嚼剛剛的道理時,不知不覺,大家就為此人馬首是瞻了,這個人就成了一個不知不覺的領頭人。可能,各派之間的交際與認知也類似吧。這應該就大致解釋了1、3條。
關於少林高僧如何定位少林派在江湖中的地位的話,可能就像之前那個人,上了歲數,是村裡輩分很高的人,但不是主事的人,當主事的人遇到什麼糾葛,面子上壓不住了,就開始讓這輩分高的鎮個局面。
哈哈,邏輯不嚴謹,望諒解昂。


論單打獨鬥,少林僧可能不是當世第一,但是少林派的定位卻是武林領袖。

1.
一個門派顯赫一時,那也是常有的。

就像五嶽劍派,在左冷禪的籌划下,那是何等的風光,一聽左盟主的五嶽令牌到了,群雄無不悚然。又如全真教,在王重陽的帶領下,華山論劍天下第一,從此成為玄門正宗。

但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五嶽劍派自並派一事起,自相殘殺,從此一蹶不振,最後淪落到被日月神教蹂躪。而全真教呢?『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王重陽仙逝不過數十年,蒙古王子霍都欺上門來,全真教便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後還是楊過同學的家長、家長委員會會長郭靖出手,砸停了霍都這隻妖股,全真教才免遭熊市。

但不論是聲名顯赫的俠士,還是客棧中打雜的小廝,無論哪個朝代,無論哪裡的江湖,只要談論起武林中各門各派的實力座次,無不眾口一詞:少林武當,領袖武林。

人們不禁好奇:你丫的少林派何德何能,賓客一直不散,樓一直不塌?

總算阿牛哥研讀金庸小說數十載,皓首窮經,坐熱了冷板凳,終於研究出震驚海內外的學術成果:《為什麼少林派能領袖武林數千年?》,今天借著公眾號重新開張的良機,源代碼級別的奉送全文,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

2.
梅校長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句話,放在門派里來講,也是相通的。

一個門派之中,倘若都是碌碌無為之輩,就算你叫「巨鯨幫」「海沙幫」「神拳無敵」,也不免是個醬油角色。

少林派中的大師何其多也?達摩祖師一葦渡江,從此少林派七十二絕技揚名於天下;掃地僧輕描淡寫,將一場瓜分大宋的陰謀消於無形;即便是後來《倚天屠龍記中》的『三渡』、空見神僧,《笑傲江湖》中的方證、方生,《鹿鼎記》中的慧聰禪師,雖然武功未必是當世第一,但無一不是德才兼備的有道高僧。這些大師妙悟佛法之餘,又精於武功,自然也是著作等身。

這些武學或禪學精要,都收在藏經閣中,而且掃地僧也說「七十二絕技的典籍一向在此閣中,向來不禁門人弟子翻閱。」這是多麼自由的學術氛圍啊,每一個在少林寺的學子,接觸的都是大師的言傳身教,讀的都是蕭遠山和慕容博需要爬圍牆才能偷看到的學術經典,經年累月下來,期末考試想要掛科都是難於登天。怪不得張無忌選拔跳高能手去引誘元軍時,能跳過2.45米高度的輕功選手總共有四百名,其中少林派僧眾佔了八九十人,也不得不感嘆一句「少林寺果然名不虛傳。」

因此,我把少林派的這個優點歸結為:底蘊深厚。這個底蘊是大師、武術的集大成者,有底,有料。

3.
除了底蘊深厚,少林派的戒律也很森嚴,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鹿鼎記》中說:

「少林弟子行俠江湖,回寺參見方丈和本師之後,先去戒律院稟告有無過犯。」

參見方丈和本師,這是報平安,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接下來就是去戒律院,有過就得挨板子。

你看虛竹小和尚,能破的戒被他都破了個遍。一回到少林寺先參見了師傅慧輪,接著便屁顛屁顛自行去戒律院受罰,又是挑糞加水,又是畦間澆菜。

就連少林派CEO-玄慈方丈被揭破有私生子後,也不能凌駕於法外。他自己交待:

「玄慈犯了淫戒,與虛竹同罪,身為方丈,罪行加倍,執法僧重重責打玄慈兩百棍。少林寺清譽攸關,不得徇私舞弊。」

打完八十棍後,別派高人都來討情:『餘下之數,暫且記下。』玄慈怎麼說?

「多謝眾位盛意,只是戒律如山,不可寬縱。」

最後CEO被活活打死。起初大家都覺得玄慈拋妻棄子簡直渣男無疑,但最後這個『戒律如山』,卻不得不讓人佩服他是個真漢子。

這在別的門派幾乎是無法想像的,可能搞搞形式,訓斥幾句,檢討一番,就矇混過關了。但少林派真正做到了「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因此,我把少林派這一優點總結為:依律治寺,不論你是處江湖之遠的小和尚還是居廟堂之高的方丈,只要違反寺規,一概依律處罰,絕不姑息。

4.
有了底蘊和律法的少林寺,內部運轉自然如行雲流水般暢通,但少林派不滿足於此,還非常重視外交。

為了體現對技術的重視,少林派專門成立了兩個技術研究院:達摩研究院、般若堂研究院。

達摩研究院專門研究少林寺本派的武功,如少林寺七十二絕技。

般若堂卻是專門研究別派的武功,《鹿鼎記》中說:

「少林弟子行俠江湖,回寺參見方丈和本師之後,先去戒律院稟告有無過犯,再到般若堂稟告經歷見聞。別派武功中只要有一招一式可取,般若堂僧人便筆錄下來。」

顯然,這是一種技術上的外交,別的門派只要有所創新,立即投入人力物力進行研究,就像《鹿鼎記》中的澄觀和尚,幾十年來不出寺門一步,但於各派的武功卻分辨精到,當真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除了這種技術上的外交,少林寺還常常斡旋於武林中的興衰大事。

如《笑傲江湖》中的方證大師,眼見左冷禪合併五派,欲意將少林壓倒,立即出手聯絡武當和令狐沖,取得外交上的同盟。眼見左冷禪、岳不群之流倒下了,日月神教任我行又欲吞併各個門派,方證大師再次出手,派出大批高手到恆山見性峰決一生死。這其中,無處不體現出少林派的外交能力和實力。

因此,我將少林派這一優點總結為:大派外交,它不閉門造車,在技術上旁徵博引,在形勢上,不欺壓任何小的門派,但也不容許別的門派欺人太甚。

5.
所以,少林派可能在某些年代並無才智卓絕的人才,卻依然能夠如此成功的原因總結起來有三點:

一、學術氛圍自由,常有真才實學的大師坐鎮,因此底蘊深厚,技術紮實,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

二、依律治寺,不搞形式主義,不走過場,來真的;

三、大派外交,不固步自封,積极參与到武林興衰的大事之中去,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武林格局變更的結果,因此就不會錯過大航海時代,也不會錯過蒸汽時代。

讀到這裡,你是不是明白了少林派成功的秘笈?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武俠 | 武俠小說 | 金庸 | 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