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女木水專欄文章《男權社會的存在並不是因為男人更擅於創造》?
Alesina, Giuliano Nunn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應該可以比較好的回答這個問題。這三位經濟學家通過定量研究發現歷史上使用過犁耕作的社會直到今天都存在更顯著的性別不平等。犁的問題是它作為工具比其他傳統農具(如鋤頭)要更加沉重,也就需要更強的上肢力量來操作,故此男性就成為了更適合主導耕作的一方。以兩河流域為例,這個地區一開始是用鋤頭耕作,而女性也相應的在農業生產上有更多參與,社會地位也可能相對更高。而犁發明之後,農業生產就被男性接管了,性別的分工也就出現了。
那麼這和男權社會的存在有什麼關係呢?三位經濟學家發現農耕時代出現的性別分工直到今天依然影響著人們對男女性分工的認知。歷史上使用犁耕作的社會受這些可能已經過時了的認知的影響,在今天依然有更少的女性企業主和更低的女性勞動力參與率。
回到問題本身:男權社會的存在確實是因為男性在歷史上的一個階段更「適合創造」,而由此帶來的對男女分工的認知影響著今天的社會組織形式。
參見:Alberto Alesina Paola Giuliano Nathan Nunn, 2013. "On the Origins of Gender Roles: Women and the Plough,"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vol. 128(2), pages 469-530.
科技方面高票答案回答的很好,我主要是來談這一段
通過這一段,就能看出來其用心所在先說結論:害人不淺
且不論那個封建社會女性務農時間超過男性的結論來源沒有
且不論她拿2013年的數據證明封建社會
且不論她說男性不管飼養家禽
且不論她拿生產資料價格來衡量勞動價值
且不論她故意混淆「創造」和「勞動」僅一點,就能看出來這個女木水的險惡用心。
那就是:女性務農65%問題
這位女權大V描述的場面是這樣:
女的辛辛苦苦養孩子,還要負責種地飼養家禽家畜
問題來了:男性呢?男性幹嘛呢?女權大V並未提及男性去幹啥了,這給了諸多受眾者以無限的瞎想:男的是不是都遊手好閒,到處花天酒地,到處亂搞去了?
是,我承認,的確有些男的是這樣的敗家子兒
就像的確有些敗家娘們兒一樣。絕大部分農村丈夫不去干農活,幹啥去了?
打工啊!你當中國怎麼發展的這麼快?是建立在戶籍剝削,農民工剝削的基礎上啊
男的遊手好閒那個邏輯根本不成立好嘛!
一個女人種地一年才能賺多少錢?
更何況還上有老下有小,難道還有閑錢讓男的去瞎浪?現在農村大都是男的出去打工,女的干農活帶孩子
也有把孩子交給老人的,也有夫妻一起打工的不信?去離你最近的農村調查一下唄?是男的外出打工多還是女的多
順便請幫我向那些留守的女性致以敬意,她們的確不容易。
我也希望諸位自稱女權的去幫幫她們,別光在網上打嘴炮。沒去過?不想去?嫌髒亂差?
作為一個女權主義者,連親力親為幫助農村底層女性都做不到,你算個什麼「女權」?!你在網上打的那點嘴炮,對於提高她們的地位,毫無意義,毫無意義。
行,你不願意去,又不信
這來源是人民網啪,疼不?
—————————————————————————
看出來她的用心了嗎她絕對不是蠢,她是壞,她自己肯定清楚得很
她這種女權大V營銷號是通過這些激進的、根本不反映現實的、充滿仇恨和一棍打死的文章
通過刻意製造性別對立和仇恨
通過這種激進的觀點來洗很多女性的腦
來賺取閱讀量,來賺錢,來吸粉根本就不是傻!背後全是他媽的商業運作!
正如我前面說的「無限的瞎想」,她通過刻意隱瞞某些事實來達到影響他人判斷的效果
這性質這手段,和CNN等Fakenews差不多
你可能不會信,但請你試試把自己帶入這樣一個角色:
你,一個女盧瑟,沒後門可走,長相不高於大眾臉,可能有被迫害妄想症,24歲是學生,成績不好 面臨相親和找工作問題。由於沒什麼閃光點走了好多家都沒錄取現在你看到那篇文章,看見那個「女性務農65%」
你會不會想到男的都不負責任?我告訴你十個有九個會。然後接著往下看,看完整篇文章後你的世界觀開始動搖
看完這個公眾號的很多文章之後你就會以為,啊,自己這麼失敗完全是男的壞,萬惡的男權使然然後你開始丟掉自我的提高,開始照著那個靶子打,把任何事的失敗都怪到那上面
你走向了惡循環
你越來越失敗,於是就越來越相信那個靶子,越來越認為你的一切是那個靶子造成的,最後越發不可收拾,終於淹沒在這個沼澤里。
有的更甚至走向出賣肉體、吸毒 犯罪的道路這絕對不是個例,案例太多了,一個又一個的女性最後放棄了自立自強,每天自我沉淪在這個循環里,把她們的父母都愁壞了。
有的,她爹媽都不敢勸
勸了,一個會被罵作男權的壓迫,一個被罵作男權的附庸的壓迫
(或許用詞沒這麼先進,一般都是用直男癌)
所以我說,這種女權大V害人不淺,害人於無形之中
—————————————————————————
最後,看到這篇回答的女性們
個人能力是基礎等你經濟獨立了,證明你不比男的差了之後
你才真正擁有了「女權」的資本,你才能更好地為底層女性地位的受壓迫現狀(僅限農村)改變起到作用
連社區、農村都沒下過,連經濟獨立都沒做到,甚至連點款都沒給婦聯捐過
如果那樣 你的女權只能是過嘴癮罷了。既然翻科學史,就翻仔細了。
吳健雄是了不起,曼哈頓計劃又不是只有她一個女性,除了其他女性科學家以外,還有秘書、速記、接線員都是女性。
居里夫人的女兒也是和丈夫共同獲得諾貝爾獎,而且她和丈夫使用了夫妻雙姓合一的辦法來紀念「居里」這個姓氏,其實這個辦法也不新鮮,歐洲貴族也有類似做法。
居里夫人還有個小女兒,是個作家,也很了不起。
幫助英國獲得二戰勝利的還有破解密碼的人員,這裡面同樣有大量平凡或才華橫溢的女性。
佩雷爾曼解決了龐加萊猜想,而他的母親也是數學天才。當初為了結婚放棄了數學研究,然而卻為兒子打造了數學王國的基礎。
某些女權主義者的邏輯是,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樣,所以女人應該獲得權利,還尤其喜歡強調女性取得的頂尖成績。那意思只要是做得和男人一樣棒,男人就該尊重你。
我不太明白,難道沒有吳健雄,女人就該被瞧不起嗎?沒有馬丁路德金,黑人就該被歧視嗎?強調少數人的頂尖成就,而不是論證女性整體的價值,本身就是父權社會的邏輯。你們不是要反父權嗎?
把曼哈頓計劃里的所有女性都變沒,只有吳健雄一人,可以嗎?
居里夫人的女兒都去搞科學,可以嗎?
佩雷爾曼的母親,就不值得尊敬了?
人人生而平等,女性天然應該擁有的東西,不需要依靠某些女性科學家來確認。而一旦強調女性的社會成就高低,男人就用衡量男人的標準來衡量女人,那些無法取得傑出成就的女性,永遠都是「誰讓你沒用」的那一群,哪怕她的作用其實滲透進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因為平常而被忽視。
我們現在是要權利的時候,退一萬步說,邏輯應該是這樣的——女性有了什麼權利以後,作出了什麼貢獻,對世界進行了什麼改變。以此論證更多的權利的必要性,而不是說因為我們取得了成就,所以我們就有權做什麼。
難道沒有女人當總統,女人就不可以當總統了嗎?先承認女性的政治權利,才發現偉大的女性領袖完全可以改造世界。什麼這個性那個性,都可以後天習得,關鍵是天生就必須被平等對待。而不是反過來,讓女人必須證明自己和男人一樣優秀。
即使女人的創造性不如男人,男人就可以奴役女人了嗎?實際上是人類共同發現,不能因為某些人的「特殊」,而賦予他們特權。看到這篇專欄我簡直驚呆了!
這特么的是女權?
第二性鎮樓,標明立場。
我咋覺得這專欄是個直男癌來圈粉順便開歷史倒車的?
女性不真正了解下男權社會誕生的原因,怎麼能正確的提高姿勢水平,進而改善女性社會地位呢?
我宏願比較大,立坑也比較深。
先從農業開始。
這是專欄原文:
首先說說農耕民族為啥女性地位低下吧。
在不了解農耕文化以前,我也認為農耕文化中男性地位高是因為男人比女人更適合干農活。但接觸到了農耕文化以後才發現,男人的優勢不是種地(女人在種地方面的付出一點也不比男人少)而是搶地。干農活很辛苦,其他的答主也有論證,我就不多說了。
亮點是,專欄里覺得在很原始很原始的時候,是女性種地的。
我不曉得這廝從哪裡看來的證據。
不過我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
哦不,我有乾貨:
要考察原始農業,首先定義個標準,什麼樣的農業算很原始。
用牛耕田在古代社會算是比較先進了,排除。
有鐵質農具了,肯定也要排除。
那麼那種刀耕火種的年代,應該算是很原始的。
這種案例怎麼找?
得去八十年代前的海南。
當時的海南黎族(沿海的情況好一點,山區很窮)還是處於這種很原始的農業狀態(聲明,這裡只是介紹一個民族學的知識,不黑黎族,搞地域攻擊的滾蛋。)
有多原始?
首先,是鑽木取火。
種田的話,次序是先砍山欄。先將山林砍倒,然後放火燒荒。
工具你以為是這種:
(圖片來自京東,感謝大佬……)
實際上是這種:
沒合適圖,找了張內地出土的示意一下。
石斧,沒有手掌大。只能砍細小一點的樹木,比如灌木。想要砍掉現在街道旁邊的行道樹都很困難。
而且,十足十的體力活。
等燒完荒以後,開始播種。
這裡有個名詞,叫做戳穴點種。
不用百度了,百度這詞都是坑。這個是民族學教材里專門稱呼。
就是在燒荒的土地上,黎族男性手持尖銳木棒,一棍子用力插下去,留下一個坑洞。
黎族婦女在後面把種子放到坑洞里,然後蓋上土。
這也是個體力活。不信你自己去戳一千下試試。
等種完了,然後就打獵打魚piapiapia過日子。
沒有施肥沒有除蟲。
坐等靠天收。
等收完之後。
這塊地的肥力就差不多了。
得重新砍山欄。一二三四再來一次。
這裡需要澄清的是,為啥不去沒樹林的地方種田。沒樹林的地方往往可能是草地,土地的肥力不夠。
SO,就不要糾結為啥種田之前先要砍樹了。
所以,感謝民族學大佬們的辛苦考察,通過了解以前黎族人原始農業的工作情況,讓我們得以推斷出那個遠古時代,古代人類進行農業活動的更真實寫照。
畢竟,古代沒有照相機,農業活動也不能全部依靠文物考古來反映。因此,考察原始部落情況,就成了十分具有說服力的證據之一。
回過頭來。
從已知的原始農業工作情況來看,我們知道,並不是男女分工這麼簡單,而是很多活兒,真的不是女人想干就能幹的。
正視性別差異,正確分析問題本質和原因,才能更好的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專欄第二部分是列舉了一堆發明,試圖證明男人是小偷。
500多頁全是美國女人的發明創造史。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跳,原來那麼多軍事工業器材都是女人發明的。
列舉的數量非常多,我覺得專欄作者期望通過數量來證明,這個世界基本上都是女人發明的,而男人通過暴力竊取了它,所以鑄就了男權社會。
這就好像那個經典段子,巴普洛夫的狗研究得出,只要狗狗流出口水,巴普洛夫就必然奮筆疾書。
窮舉那麼多發明的例子,也並不能說明男人依靠暴力竊取了女人的勞動果實,並且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了男權社會。
而應該回歸到理性的認識:男女雖然有性別差異,思維方式可能有極大的不同。但是智力方面並不存在顯著差異,但是體力上的差異那是無法否認的存在。
結合前面說的原始社會,已知的條件是,男性至少通過了體力優勢迅速主導了經濟權力。而女性因為眾所周知的親戚探望和懷孕分娩,在古代社會低生產力的條件下,不可避免的失去了主導經濟的權力,在政治上變成了男性的附庸。
這是過去的歷史。我們不可能否認,也沒有必要吹捧,或者中傷這個歷史。
作為新時代的人類,更重要的是,如何推動社會發展,提高女性地位。
我很奇怪的是,專欄作者列舉了一堆發明創造。卻沒有提到三個更為重要的發明,三個對女性地位改變最大的發明。
一開始,我以為是他不知道,不讀書而信口雌黃,那大約是蠢吧。
不過隨著一邊寫答案,我越發的覺得,他可能是知道的,但是故意不提,並且挑撥男女對立,這簡直就是蔫壞的了。
這三個劃時代的發明分別是:洗衣機,避孕藥,打字機。
前面說了,農業社會男人把持了最重要最能活命的工作——種田。
剩下的和活命關係不大,很麻煩但是又必須要頻繁做的事情——洗衣服——就自然而然丟給了女性。
古人洗衣……
少數民族婦女洗衣……好吧,這張是擺拍。大家看得意思明白就可以了。
不過古法洗衣真的很累。原因是沒有肥皂……
而且這樣洗衣服很費事費時。隨便忙碌下,大半天就過去了。
婦女洗衣雖然很累,但是還得對男人感恩戴德,為何?
因為洗衣服並不能保證吃飯。
這就是經濟行為帶來的社會地位差異性的原因。
但是得承認,這種社會關係在古代很難改變。
直到——
洗衣機……
所以解放女性的原動力不是依靠男女對立,也不是依靠謾罵造謠。
實打實的是依靠科技進步。
避孕藥的作用也是類似。
洗衣機解放了女性做家務的時間。
避孕藥給予了女性控制生育的權力。
女性既不用埋首家庭洗衣服,也不用擔心挺著大肚子沒辦法賺錢養活自己而必須依附男性,所以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人生。
至於打字機——那可是提供了一個人類有史以來勞動風險最小的工作。
特么的你是願意做這個活兒?
還是願意選打字機?
本人理直氣壯攜帶私貨一張。
(看,凱特甚至不看打字機,就惦記著遠方的男人了,誤……)
所以某大人有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沒有以上說的三大劃時代發明,沒有這三大劃時代發明背後所代表的社會生產力進步。
哪來的婦女解放?
女孩子養到十二歲當童養媳賣個好價錢,回頭到夫家了早點吹熄了燈省點燈油,快點piapiapia好睡明天還要早起犁地。
這就是以前的社會,這就是以前的生活。
你說婦女不感謝科學反而有的沒的,好笑不?
專欄文也到了最後了:
女人競爭不過男人,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女人在某方面能力不如男人強,而是因為男性整體上要比女性群體更加無恥。
不過我的看法還沒有結束。
實際上,我贊同的是「男權社會的存在並不是因為男人更擅於創造」這句話本身。這句話是句實話,就像前文說的,男女智力上並沒有明顯差異。
所謂的諸多發明,在古代社會拋開體力因素,女人不大可能發明鋸子,畢竟這種重體力活是男人做,男人有更好的工作條件去熟悉這份工作,從而改進。
但是女人比如黃道婆改良了織機。因為她長期接觸這份工作,有更好的條件熟悉這份工作並且改良。
專欄里提到的其他發明也是多半如此,數學、物理等方面的成就多半於體力無關(插科打諢一下:征服南極的阿蒙森表示惡劣氣候讓女人走開——嗯,這只是個玩笑。)
綜合起來,作為一個性別整體來看,男女之間體力上有顯著差別,智力上沒有差別(我個人認為妹子更聰明……不過生了孩子好像是會變笨了……┑( ̄Д  ̄)┍),那麼到了現代社會,有槍有炮的條件下,男性也無法壟斷暴力手段的環境下,男權社會為什麼還依然存在而沒有崩塌呢?
也許有的人覺得男性是在吃祖上積累的老本。
我的看法是,就算是吃老本,如果是一個衰敗的集體,哪怕當前還佔據著優勢,也依然能夠聞到那股病態的氣息,彰顯著墮落的前奏。
不過在生活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女性平權的艱難,以及開歷史倒車的這種專欄。相反,男性權力似乎依然佔據著主動。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直到上了大學後,發現女生的閨蜜雖然數量很多,但是貌似基本都是內鬥啊。
一個寢室五個女生可以至少組成六個群。
真特么的複雜。
相比之下男性就簡單多了,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哪怕是有嫌隙有結怨的也能暫時放下矛盾全力衝刺。
這種自組織能力,我覺得在男性中更為普遍,並且實力強勁。
與之相對,女性中的自組織——借用當年遊戲公會裡的一個妹子的一句話:女人一旦多了,就不團結了。
所以,組織能力可能才是男權社會最終建立並且長盛不衰的核心原因啊。
——————————————————————
最後,講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送給女性知友:
大學時候報選修,有一門選修課叫做女性健康。
我和幾個男生都報了這門課,也通過了。但是上課的時候,主講的女老師卻不准我們上課。理由倒不是男女有別,而是認為男生沒必要上這課。
我理直氣壯的反駁:這裡任何一個男生,都有十足的理由來上這門課。是人都有媽。是直男都會找個老婆。還有50%的幾率有女兒。一生當中至少面對3個女人。居然沒有必要上女性健康這門課?豈有此理!
女老師無言以對。
是吧,這門課改成必修才合理對吧。
課後閱讀:都是婆媳矛盾,從來沒說翁婿矛盾吧。
所以說 :廣大女性同胞:敵在內部。
要會做工作,不要內鬥要團結。
畢竟,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1.有的人現在收割機用多了,就忘記鐮刀大面積退役不過十來年光景了。農業社會裡體力勞動的要求是極高的,勞力這個詞真不是隨便能叫的。有的人,擰個瓶蓋都覺得累,卻敢認為割幾畝麥是輕鬆做到的,不知道怎麼能對自己體力這麼蜜汁自信。
2.在農業社會中,體力勞動不僅面臨強度問題,還有密度問題。在農忙時節,非常時候是連軸轉的。冬春連旱時候得白天黑夜連軸轉澆地,麥收時節得爭分奪秒干,曬場時候一旦風吹雲動半夜都得趕緊收。有的人坐辦公室里加個班都腰酸腿疼,還敢小看連軸勞動?
3.農業勞動的風險性也是較高的,比如半夜澆地,那真是自己挑著水甚至走幾里夜路去澆啊。有的人城市裡走個夜路都怕黑,真敢相信自己半夜在鄉間走黑路時候的表現?
4.農業社會的生產效率是低下的,也就是說,生產資料和勞動成果不足是很正常的現象。大部分人豐年不過溫飽。這種情況下,所謂種地和搶地本就是無法分割的關係。沒有足夠的體力值,既不可能種好地,也不可能再明爭暗搶中獲得優勢。所以農業社會家庭的最重要財富就是勞動力,就因為「耕戰結合」真的在正常不過了。在農業社會,耕地和搶地能力都是關係生死存亡的能力,有的人現在吃得打飽嗝了,真以為那時候人們搶地就是沒事鬧著玩?
我覺得所謂田園女權的最大問題在於壓根不知道女權的來歷和發展,更不知道女權可以存在的原因,更不用說進一步發展女權了。女權就是工業社會的產物,而之所以工業社會後女權地位逐步增高,就是因為腦力勞動對體力勞動的比值越來越高。男女的差異不是腦子,是體力。而農業社會是一個體力為王的時代。明白農業社會沒有女權的原因,知道工業社會女權興起的原因,才能知道自己的特長,才能真正明白未來如果想讓女性權益進一步提高,需要在科技發展、教育保障等方面如何努力,才能本質提高女性權益。非得不面對自身短板,忽略生產力發展這一最重要前提,將一切地位問題歸結為迫害,這是田園女權註定沒有正確發展方向,更不可能對女性權益提高有絲毫作用的原因!
————————2017.6.2補充————————
沒想到這個答案這麼多人關注,非常感謝,這裡稍補充一點,也算說一點農業社會知識。
有的人有個誤會,將現階段農業與農業社會農業劃等號了。其實,不僅現階段農業與農業社會農業幾乎沒多少關係,三十年前甚至五六十年代的農業都和農業社會農業大不一樣的。
主要不一樣在於:
1.對自然環境的改造能力不一樣。這是工業社會後最大的改變。工業社會以後,人們有能力有條件大規模修建水利工程,用科技手段快速改良種子,用化肥農藥來大規模提高糧食產量。以上幾點是最重要也最質的區別。這直接決定了之後的區別。
2.對勞動工具的使用不同。現在說起這個,其實大部分人想的是拖拉機收割機與鋤頭鐮刀的差異。實際上的差異比我們想像的更大。比如板車這種東西,現在農村也很少見到了,八九十年代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可能還可以看見,有時候做對比會認為的古老農具。事實上板車真正大規模使用的時間很短,在橡膠車輪和鋼軸承沒有大規模展開的年代,板車是無法普及的。所以,在五六十年代以前,農村真正普遍存在的是獨輪車——就是淮海戰役民兵送糧的獨輪車。簡單對比兩者的生產效率就知道即便最初級的工業化設備使用,對農業效率就能提高多少了。甚至即便相同的工具,比如鋤頭鐮刀之類,有了工業化生產後的成本與農業社會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3.社會財富區別很大。社會財富的區別,直接體現就是可以用於農業投入的成本有多大。舉個簡單例子。比如在農業社會,拉梨可以用牛,推磨可以用驢,畜力可以有效節約人力。但問題是,社會財富有限的情況下,大部分人連溫飽都無法解決,是不可能有財富是飼養牲口的。按建國時候的統計,許多地區能有牛的家庭就已經是富農以上了,可見即便畜力這種可以使用的外部力量,由於社會財富太少,在農業社會中能夠使用的還是很少一部分人。
4.社會動員能力和效率不同。農業要生產必須有協作。在農業社會中,雖然像中國這種大一統國家,也會由各級政府或鄉紳牽頭征役來解決農業問題,比如治理河道、運輸糧食等;也會有政策來鼓勵農業建設,比如鼓勵墾荒等。但這些和工業社會後的現代國家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現代社會後,政府可以有效集中社會力量,科學謀劃,集中解決問題。比如,建國後,大量對地區農業影響極大的河道才得到大規模甚至徹底治理,大型水利樞紐才得以建設,大規模梯田開發可以進行,全國範圍的糧食調配才能高效進行。這種動員能力和組織效率在農業社會中不可想像。
5.收益不同。基於上述原因,農業社會的收益和工業社會後的農業收益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以畝產來說,剛建國時候畝產一百多斤小麥的土地,現在大都在一千斤以上,某些水利條件好大面積統一耕作的土地甚至達到一千五百斤以上;水稻、玉米的增產甚至更多。糧食十倍以上的增多,不僅能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水平,也使得在農業社會根本不能作為主要產業的養殖業等副業可以獨立成行業,農業分工中原來邊緣角色可以地位更高。
我估計上知乎的同志,能見到的農業農村情況,最早也不過八十年代初。嚴格的說,那時候的農業雖然和現在比覺得差異巨大,但已經是工業時代的農業了,至少在當時已經水利工程大規模修建,種子有了質的改造,化肥農藥開始普及,板車甚至拖拉機這樣的初級工業化農具大規模使用,畜力和其餘老式農具也成本大幅降低可以做到大部分人較容易使用。從糧產量角度說,如果將建國前約等於純農業社會的話,八十年代初農業生產情況與今天的接近程度是遠大於和純農業社會的接近程度的。即便這種情況,在那時農村婦女都普遍不具備獨立進行農業生產的能力,何況在對人力要求更高的純農業時代呢?
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了解並記住農業社會的艱苦程度,才知道歷代祖先積累的不易,更明白生產力發展的價值,從而珍惜今天,開創更美好的明天。為了一己之私,歪曲篡改歷史,抹殺前輩創業不易,既無法讓現代人明白今日生活來之不易,更不知道生產力發展是一項多麼辛苦又多麼影響深遠的事情,從而對生產力發展規律一無所知,對生產關係想當然,這種思想最終損害的是人類社會的發展,損失的是每個人——尤其還處於弱勢地位人們的利益。
快速瀏覽了一下全文,除了第一句漏洞嚴重,論證材料出處不詳無法驗證以外,作者思考的出發點是比較合理的,考察問題的視角也是比較獨到的。
當然,這些長處,不能掩蓋文章整體的濃厚民科女權主義色彩,其主要問題在於,把「生產力」和「戰鬥力」嚴格分離看待,又臆造了一個「男權源於男性對生產力貢獻大」的所謂『馬克思主義「結論,接著立論「男權並無生產力基礎,而僅僅只是一種『無恥』暴力的固化」,這樣的邏輯,看似嚴密,實則內蘊著矛盾,後文詳述,至於其他一些網路化的口號不用多談。
文章的開頭,作者歸納出「雄性的優勢主要不在於於生產,而在於戰鬥」的論斷,這個現象確實存在,並且也是哺乳動物界的普遍規律,典型例證是非洲獅的種群:雌性擔負生產(捕獵)任務,雄性擔負戰鬥任務。
這種行為模式在大部分群居哺乳動物中廣泛存在,人類自然也不例外,雄性個體不僅有物理戰鬥力的優勢,在漫長的進化中還養成了行為模式和組織模式的優勢,而在文明社會則形成了完整的男權文化體系,所以作者提出的論斷」男性優勢不在種地而在搶地「,基本正確。
但很遺憾,囿於知識結構和世界觀的缺陷,作者未能做到從這個正確的論斷出發,建立科學的人類社會性別機制運行圖景,從而導致了後來的一系列的偏頗的文字的出現。
文章中間羅列的一些例證,我來不及一一證實或證偽,暫不評價,當然,作者想表達的觀點,無非是「女性對生產的貢獻,在農業社會是被長期低估和忽視的」,對此,不僅我個人基本贊同,嚴肅的研究者們也從不曾忽視。
附註:對於自然經濟下「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模式,以及工業經濟中「家庭主婦」的角色的經濟學意義,學界已經有非常系統的論述,對女性的勞動的價值的度量,在Feminist Economics和Family Economics兩個範疇下也有不少文獻(前兩年我恰好看過幾十篇),其核心方法是以基數效用論為基礎,通過效用函數把外源的收入和家庭內部的勞動統一起來,並且對閑暇時間的效用也做了嚴謹的假設。至於作者想暗示的「即使農業時代,女性也具有更強生產力」,這個結論,我想,並不用多分析。
文章結尾部分作者高呼的口號,帶有網路經濟學、社會學民科常見的主觀臆斷色彩,其輕率的價值判斷嚴重削弱了之前的分析文字的可靠性,整個文章的水平要遠低於70年代北美「戰鬥的女權主義」的理論框架水平。
這樣的文章不需要太過費精力進行學術意義上的分析解讀,可以跳過複雜的概念和主體問題,直接分析下作者行文立論中的問題和矛盾。
首先,無論在什麼前提下,「生產力」這個詞語,是不能狹義地理解為「物質產出能力」的——正如不能僅僅把男性貨幣收入算作經濟貢獻而忽略家庭婦女的勞動一樣,所謂農業社會中男性人類的「生產力」優勢,並不僅僅體現在耕地、收割、開荒的勞動力上,而首先體現在對「正常生產過程」本身的提供能力上。
作者認識到,雄性生物戰鬥力的優勢帶來了「搶地」的能力,正是這個能力給他們帶來了支配地位,這個認識是正確的,但隨後其觀點卻背離了這個正確認識的框架。
作者又試圖通過闡釋「在農業社會,男性具備優勢的』戰鬥力『去』搶地『,而女性不具備」這個條件,以及「女性也具有相當水平的勞動能力,歷史上也做出過極大貢獻」這個事實,來導出一個荒謬的圖景,即:男權社會的本質是男性群體通過戰鬥力優勢,壓迫生產力更具優勢(?)女性群體,從而佔有女性的勞動成果,形成性別壓迫——雖然此種現象在一定範圍客觀存在,但這顯然不是男權社會的真實結構,更不是男權文化的成因。
這樣的議論,顯然是預設了一個性別間存在「天然對立」的前提,而這是一種倒果為因式的循環論證。作者用成熟男權社會所構建給自身的世界觀去想像了一個人類社會發展初期的狀況,腦補了勤勞智慧的女性進行農業生產,懶惰殘暴的男性坐享其成的情景(我的確見過這樣的情景,地點是海南島黎區,不過這顯然不是農業社會的常態),並且試圖把戰鬥力和生產力兩個概念對立起來——彷彿人類的男性真的就是只負責交配和戰鬥的雄獅,每天躺著接受雌性捕獵成果一樣。
對於這樣的觀點,可從兩方面進一步剖析和證偽。
一方面,在生物界,戰鬥力和生產力絕不是對立關係,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則對前者起增益和發展作用,換言之,活不下去的生物個體和群體是不可也不用奢談生產力的,而生產力強的個體組織起來,可以對戰鬥力進行充分的再生產。特別地,具體到農業社會,生產活動所依賴的秩序和個體間的組織,並不是前農業社會可以自然提供的,它高度依賴一個權威存在的提供,宏觀上表現為城邦、國家的政權,微觀上表現為地方共同體的組織,再具體點,用作者原文中的話語,依賴於有「搶地」能力的雄性個體和群體進行保障。
簡而言之,「提供秩序和組織」本身就是一種生產力,它保障了具體的耕種、紡織、採集、製作等生產活動的進行。不存在一個脫離了秩序保障而孤立地進行勞動生產的世界(到如今的工業社會,這個規律更為鮮明地凸顯出來)。
而這樣的秩序的提供,是以個體的戰鬥力為基礎的,除非有人認為人類存在純粹的心靈控制,可以僅憑隻言片語,不依賴任何物質後盾去控制其他人類的行為,否則必然承認這個前提。
另外,人類作為大型哺乳動物中繁殖能力最強的物種之一,種群內部的生存競爭自然也遵循數學規律。作者自己也認識到,戰鬥力較強的個體可以去「搶地」,那麼為什麼沒有進一步明白一個顯而易見的博弈論結果呢?那就是,為了保證生存所必須的生產活動的進行,為了保護生產資料和成果的所有權,人類個體需要與潛在競爭對手同等水平的「戰鬥力」來為自己所用。
綜上,農業社會男權體系的起源則不難解釋——正因為普遍存在「能搶地」的個體,所以任何一個群落中,「戰鬥力」的稀缺性肯定是極高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從而,在漫長的演化中,自然就形成了以戰鬥力強悍的男性為尊的文化和制度。
人類歷史上並不存在男性作為一個整體去剝削壓迫女性勞動者這樣一個社會體系,戰鬥力強或者擁有資源更多(也可解釋為戰鬥力強)的個體,剝削壓迫的對象是所有的力量較弱的個體(無論男女)。誠然,性別壓迫有階級壓迫的成分,並且為男權張目的人,在現代,也往往同時為其他剝削和壓迫張目,這也是女權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往往伴生的原因。
可是,題目中原文作者天真地認為,可以通過對這種戰鬥力優勢現象的解構和批判,重構女性在生產體系中的地位,達成消解男權社會根基的目標,這顯然是空中樓閣。
這裡有一個有意思的辯證法:正因為作者解構了男權社會的這個維度,提出了男性憑藉戰鬥力優勢「上位」的觀點,恰恰構建了一個比「男性生產力優勢論」更為強大的男權基石;因為,所謂生產力、智力的比較,是沒有客觀評價體系的,換言之在這些指標上,爭論哪個性別優勢是很困難的,但冷兵器時代性別間的戰鬥力差異則十分明顯——作者自己也認同這個觀點。
那麼,是什麼給了作者信心去由此出發,進行整個一套對男權的解構和攻擊呢?從原文字裡行間不難看出,作者至少在思維角色上是女性,其秉承的世界觀是當代白左和小資們最常見的,小清新色彩濃重的「玫瑰世界觀」;他們不僅否認人類作為生物生存在地球所面臨的基本狀況,也否認人類社會組織的基本前提,否認一切生存的和組織的、物質的和精神的鬥爭的正當性,將生物界和社會學意義上的規律,一概斥之為男權的暴力話語,而一廂情願地認為世上存在超然的規則和規範,存在非人類的仲裁力,存在溫和的軛,人類只要在規定好的框架內努力工作,就能生存、發展——一言以蔽之,太年輕,太簡單。
必須聲明,我不是一個男權主義者。
作為唯物主義者,我篤信存在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所以我也不相信「男女存在除體力外的絕對先天鴻溝」的觀點,更不認為所謂女性思維的缺陷是由基因決定,無可更易的。
然而,不得不提的是,作者在原文中體現的思維,恰恰是傳統意義上的「女性思維」——用「直男癌」的話說叫「娘們見識」——這不是埋藏在兩條X染色體里的,而是從男權社會千百年來,對女性的控制和圈養這個狀態中滋生的。
由於男權對思想教育、政治實踐的壟斷,女性沒有機會去學習實踐更多形而上的知識和智慧,只能在男權所規定的範圍內勞動、生存,因而形成此種思維模式,進而影響到了其群體的行為模式。
(從前常聽老師長輩說:女生在高中以前成績好,但到了更高的教育層次,就會吃力。其實這種說法,描述的就是女性「在既定規則下」競爭能力強大,但缺乏宏觀上理解規則、運用規則的能力。)
如是,又存在一個微妙的辯證法:作者所運用的世界觀,恰恰是男權社會給女性帶來的一個劣勢的枷鎖,而作者同時試圖證明女性在建設性能力上的優勢,但這樣的證明過程卻體現了其固有思維的劣勢。
對舊制度,舊文化的革命,建立在對客觀世界正確的認識和歸納的基礎上,要以實踐和基於實踐的思考為武器,而不是脫離實際,主觀臆斷,泄憤攻擊,空喊口號。
可以斷言,女權主義運動的前途,絕不在閉門而坐,夸夸其談的社會學民科們身上,更不在口口聲聲反對男權壓迫,卻又無法客觀認識世界和兩性的社會角色,只懂得片面批判的所謂「女權鬥士」身上。
如作者這般,試圖符號化男性的歷史角色,進而通過價值判斷來「批到批臭」男性的歷史存在,達成女權革命的目的,實為本末倒置,南轅北轍之舉,不僅無益於宣揚進步觀點,自身反而落入了封建餘毒的窠臼,可謂不智也。從側面回答一下這個題目:
我在網上第一次和人打詞條編輯戰就是和這個女木水。
其實我上網幾乎不去編輯什麼百科或者詞條,因為那些太枯燥了。
但是當看到有人在詞條裡面玩私貨的時候還是要去糾正一下的。
知乎有個「反女權主義」的詞條,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詞條的時候感覺很奇怪,那個圖標是個女性性別符號上面划了個斜杠,就是禁止女人的意思,在文字說明中大意是男權主流社會將女權運動和諧掉了,用詞的傾向是說社會有點處心積慮陰掉女權的感覺,有種主觀判斷的味道。
我翻了下編輯歷史,發現這個詞條主要定性工作是由女木水完成的。我把圖標換掉,把女性符號加斜杠換成了女權符號加斜杠的圖片,把文字說明換成了更全面,更少主觀,更客觀概括現實情況的內容。
然後過了一段時間,我的編輯被女木水撤銷了,沒有填寫理由。
當時我心裡感覺就不對了,我大約猜到了這個人在想些什麼。我把條目再次編輯,並且加上了修改理由,希望管理員能夠看見,能維護一下公道。結果過了幾天,編輯又被她撤銷!
然後就變成了一場小型編輯戰,後來這個女木水有讓步,不再貼上那個女性斜杠的圖片(畢竟太明顯),而是在文字說明裡做文章,她註明資料來源是維基百科,但是很滑稽的,她貼的內容其實是百科裡的某一段,而這一段單單拿出來看就會給人強烈的主流男權社會迫害了女權運動的感覺,屬於斷章取義了,我當然是撤銷了這個編輯。後來來來回回有那麼幾次編輯爭搶,大概持續一兩個月,熄火了。
這個女木水還自曝過關注百度貼吧奪權的事,好像女權主義吧也是她關心的範圍。另外我一直有耳聞百度百科的詞條經常被女權編輯,很多普通詞條都被她們塞進了女性被迫害,男權兇狠無恥的私貨,恐怕她和女權系列貼吧的人也沒少搞過這些吧。
講真,這個人動機就是有問題的,所以我是不會花時間去讀她的文章的,她們這些人的寫文動機無非就是說男權社會如何陰、壞、損、暴力,女人如何受迫害,女權如何英勇、無畏、正確,都是先有目的,再去湊理由。既然已經知道了寫文的動機,還去費勁讀什麼呢?你駁斥了她一篇文章,她也不認賬,下次還要寫其他的文章來搞。
我現在是完全不看這些女權的文字的,我知道這樣做很武斷,不兼聽,但是像女木水這種一回答問題就是長篇大論的主,背後卻那麼齷齪,我覺得去耐心傾聽她們才是不正常吧。
真是一篇集大成的文章,太好了,我正想找一篇這樣的文章作典型呢
作者把男性劃分為人類的寄生階層/公民階層,而把女性視作生產階層/奴隸階層,然後把全體男性批判一番
首先回答一下,是否真有女人既種田又織布,男人不事生產,只從事打仗(包括掠奪和反掠奪)的社會方式?
答案是:有,但逐漸會被淘汰
今天某些偏遠山區確實還存在著女人承擔大部分家務和勞動,男人遊手好閒,吸毒侃大山的情況(當然現在也不能對外掠奪了),但如果這些地方和那些男女分工生產的地方打起來,哪邊勝率高?顯然後者的經濟更寬裕,更能夠構築防禦工事,這也是為什麼前面這種情況往往只在偏遠地區廣泛存在的原因。也就是說這種對女性不公平的制度會逐漸被對女性相對公平的制度取代
然後,這篇文章簡單暴力地把人按性別劃分成兩個對立陣營,並且陣營內部成員高度同質化,彷彿這地球上自古以來就只有一男一女兩個人,男人一直在打壓女人,否定女人作出的貢獻,文章無視了為女性解放而奔走的男性,也無視了自己甘願穿著蒙面罩袍還要求其他女性也蒙面罩袍的女性。古代、近代部分男人造的鍋,板子也要打在現代男性的身上,只因為現代男性和古代近代男性一樣有個雞巴。鼓吹雅利安人至上的納粹還不忘了搞個「榮譽日耳曼人」的概念來拉攏日本人呢,這會讓很多原本支持女權的男性感到不安,擔心哪天大業已成後,自己會被作者這樣的人按住割掉雞巴,卸蘑殺驢,就像前陣子美國某大學一支持少數族裔的白人教授因為拒絕在少數族裔專場日離開校園而被圍攻一樣
事實上女權主義真正的對手是不分男女的,無法簡單地以性別劃分敵友
8看到一群無知的女權主義者說什麼女性更擅長採集果實,所以在農業上生產力不比男人差,甚至比男性更具有優勢。我不禁笑出了聲。
採集業和種植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產業啊親!女權人士什麼時候才能漲點姿勢水平啊!種植業跟你在公園偷摘樹上的花啊果子啊毫無相似性的好嘛???
作為一個在城鄉結合部擁有十幾畝良田山林菜園果林池塘以及數塊宅基地的我對此就有豐富的人生經驗,不會犯女權主義者的小兒科錯誤。
男人在農業社會佔據主導地位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更強壯更有耐力,也不是陰險狡詐善於算計,而是男人掌握著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最核心的生產工具……犁和耕牛。
糧食生產的流程主要包括育苗選種、犁地、播種、施肥、灌溉、收割、打糧、晾曬、儲藏。以上工序除了犁地和灌溉,其他的女性都可以做,有什麼問題呢?
問題在於女人馴不了牛,耕不了地!!比如五月份收小麥,完了地里都是麥茬和結板的土地,你要播種玉米,不可能直接麥茬上灑種子啊,需要把地翻一遍,讓土壤更鬆散。翻地不是人用鋤頭挖,而是用牛來拉犁。
所以為什麼農業更強調農耕,而不是農種或者農收?因為耕是農業里最辛苦的,也是最核心的工序。剩下的播種啊收成都很簡單,小孩子都能做,還不累,頂多比男人效率低點。但是就算男人只耕地,剩下的工作女人全包,也還是無法扭轉地位差異。。。
首先,牛是認主人的,其他人接近它就會試圖攻擊,包括女人(可能牛也有直男癌厭女症吧,女權鬥士快去鬥牛啊!)。所以農村男人經常悠哉悠哉地放牛,跟牛建立良好的關係,而女人卻在家裡忙裡忙外,跟雞鴨打交道。
其二,女人一般很怕接近牛,也很難馴服一頭牛。這就導致女人無法掌握耕牛這個核心的工具,只能在農業生產中做一些邊緣性的工作,比如播種啊收割晾曬之類的,這種工作連小孩兒也能做。
農業生產中還有一個關鍵性的工序,叫做搶收。如果這個工序沒有完成好,那任你地翻得再完美種子播得再到位,一切都等於零。男人在搶收中作用非常關鍵。具體怎麼關鍵自己想像吧,搶收期間日夜連軸轉的勞動強度是極大的。
當然,男人在農業社會還有一個最最最關鍵的作用,那就是戰爭與掠奪,也就是這篇垃圾文章說的男人生產力不比女性高,只是善於搶奪的意思。生產力誰高我已經從耕地和搶收兩個角度解釋過了,接下來說一說搶奪這個問題。
沒有男人搶地,現在中國很多地方都還是東南亞猴子和野豬皮的地盤,女權鬥士還在阿富汗刨土或者在帕米爾高原吃冰,bb個毛線啊!
我來犯個眾怒,支持下文章的觀點,以下是關於該文的解釋:該文的主要觀點並沒有什麼問題,只是措辭激烈了一些:
男權社會男人權力大,不是因為他們擅於生產和創造,而是他們擅於搶奪跟侵佔。
不知道換個辭彙是不是更容易讓人接受:
男權社會男人權力大,不是因為他們擅於生產性工作,而是他們擅於非生產性工作。
然而兩者的內核是一樣的,所謂非生產性工作的內容,就是戰爭、政治、運動、學術和祭祀,其中最為榮耀的職業,就是戰爭。
/*注釋:生產性/非生產性工作的區分方式,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概念,使用該概念的代表作品為凡勃倫於1899年出版了《有閑階級論——關於制度的經濟研究》(又譯《炫耀性消費》)。這樣的分法會讓馬克思主義者很彆扭,特別是有閑階級和苦工階級的分法,就更彆扭了(馬克思主義是按資產和無產來分的)。但是為了表達方便,我還是選擇沿用這樣的分法。同樣與馬克思主義不同的是,作者將原始社會與工業社會之間的文明統稱為「未開化文明」,本文也將遵從這樣的約定。(而作者將原始社會稱之為「未開化文明之前的文明」,這就有點太長了……)*/
《有閑階級論》中的第一章,對於父權社會和有閑階級的形成講得清楚,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口的增長,部族之間的開始接觸、衝突。這時候,身強力壯的男性,所扮演的角色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男女之間的生理差異,導致了最初的勞動分工,女人創造財富,男人保衛/掠奪財富,社會分工反過來又擴大了男女兩性之間的差異,刻板偏見開始形成,不怎麼好鬥的男性(比如我)將被劃歸到女性的陣營,去從事繁瑣、枯燥、重複的苦工。而「真正的男人」則應該去干更加浪漫的事情,去跟「有生氣」的東西打交道,比如戰爭、狩獵,還有——治水!!
沒錯,治水!凡勃倫的這個觀點令人耳目一新,他說,我們通常認為狩獵是生產性工作,但是在現存的一些原始部族中,他們自身並不這樣認為。他們會覺得,將自己的狩獵工作和各種「家務活」混淆在一起是一種侮辱。這就意味著,戰爭未必只包括和人的,跟動物的也是戰爭,跟一切「有生氣」的東西打交道,都是戰爭。與人斗其樂無窮、與天、地斗,同樣其樂無窮。
與此同時,女人則承擔著大量的生產性工作,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大量生產性工作,大多起源於之前由女性所從事的家務勞動。正如烏蘇拉·胡斯在《高科技無產階級的形成》第一章,中所引述的愛麗絲·克拉克的話:
17世紀時,它(指家務勞動)包括比現在多得多的生產活動「釀酒、乳製品生產、養雞養豬、水果素菜種植、亞麻羊毛紡織、醫療護理等活動都是家庭產業的一部分。
隨著一個文明超越原始社會,發展為未開化文明,這種男女之間的社會分工,就變成了有閑階級和苦工階級之間的分工。所有未開化文明都包括侵佔性和生產性兩種工作,而不同的未開化文明,對侵佔性工作的推崇(尚武)程度又是不一樣的。相比農業文明,游牧民族和漁獵民族會更加尚武。但即使是農業生產中,男性通常從事的,也是和有生氣的事物打交道(比如驅使牲口),以及需要爆發力的工作。
在著名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中,漁獵民族——鐵民的格言就是:We Do Not Sow(強取勝於苦耕)。他們更加推崇非生產性的Do,而鄙視生產性的Sow。
然而對於閱讀《冰與火之歌》的現代人,我們顯然並不喜歡鐵民,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和(核)平(衡)的時代,生產性的工作更加受人推崇。學校里,那些有助於提高民用與工業效率的比較注重實際的學科,相比有利於促進「傳統文化」、特性、愛好和理念的人文學科,更加受到歡迎。也就是相比分配財富的學科,那些有利於創造財富的學科,和以前相比,地位得到了提高。
關於「為何很多人會反感該文」的猜測:
或許是出於同樣的原因,人們難以接受「男人權力大是因為他們更能打」的結論,因為在新的工業化男權社會中,男人已經被塑造為更加適合從事生產性的理工工作的形象了。但是歷史的問題還是要放到歷史中去看,如果用現代去否認歷史,這是很荒唐的。
比如說我是滿族,如果有人在我面前提滿清屠殺漢人的事情,我第一反應肯定是厭惡。但是我很清楚,這種厭惡是對屠殺本身的厭惡。我不能因此就否認屠殺的存在:「你看我們滿族人現在多熱愛和平,多麼的厭惡屠殺,連這兩字都不樂意提。所以歷史上我們滿族一定也很愛好和平。對吧?」。說這話我不是找揍嗎?所以說,歷史的事情要放在歷史上看,絕不能否認歷史。如果現在有個人指著一具屍體問:「這人是不是你殺的」,你肯定第一反應是「不是我殺的」。因為你是現代人。這事放在古代打仗的時候,你要指著一句漢人屍體問同樣的話,會有一群八旗兵來找你邀功。
腦補小劇場:
——這個漢人(尼堪)是你殺的嗎?
——對呀,對呀,是我殺的,是我殺的,你看我多牛逼。你要想看,我馬上還掛著很多。
嘩啦啦把馬遷過來了,馬背上一對頭蓋骨,馬主人指著一個最小的說。
——你看這個小孩,當時哇哇哭的這個讓人鬧心,我手起刀落,馬上就安靜了。這就叫斬草除根。殺尼堪是我們的光榮傳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決不能養虎為患。不知道覺羅家的那個小子怎麼想的,為這事差點跟我執拗起來,現在這些年輕人,真是越來越過分了。最近竟然開始學著尼堪去種地了,真是反了他了,不務正業,老祖宗的東西都忘了…………
關於文中對馬克思主義的批評:
文章上來就甩給馬克思主義一口鍋,我覺得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由於我國長年粗暴強制的普及馬克思主義知識,確實締造了大量庸俗馬克思主義觀點。這些庸俗的馬克思主義觀點確實值得反思。其中,就有一條,講的是生產力的解放必然帶來人性的解放。很多人把這裡的必然理解為了一種宿命論、或者技術決定論,而批評的人也同樣這樣理解。
其實,這裡的必然,應該理解為一種樂觀主義精神。因為生產的發展會提供人性解放的條件,而人又會不斷的追求自身的解放,條件有了,動機有了,那麼行動必然會勝利。這是一種樂觀主義。但並不意味著,你什麼都不做,自然就能夠獲得解放。「家務勞動的社會化顯然不會憑藉自身的力量推動女性解放。有償工作者早已發現,生產資料的社會化並不能將他們從壓迫、異化的工作條件中解放出來,同理,女性也必須要求對消費手段和服務手段施加一定的控制,將自己從壓迫、異化的家庭工作中解放出來。」(烏蘇拉·胡斯《高科技無產階級的形成》第8頁)
女權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的不滿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多年以來,馬克思主義者的工作帶來的影響是,生產性工作(理工科)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但是與此同時,男權社會又創造出了新的男權神話,稱男性更加適合理工科。也就是說,當非生產性工作地位高的時候,男權宣稱男人擅長非生產性工作;當生產性工作地位高的時候,男權宣稱男人擅長生產性工作。曾經善於生產性工作的女性,地位並沒有隨著生產性工作地位的提高而提高,女權主義者幫著馬克思主義者推動了半天生產性工作的地位提高,最後發現自己並沒有因此解放,自己追求了一圈,追求的只不過是「男男平等」,而不是男女平等,自然會有一種被愚弄的感覺。將這種被愚弄的感覺,遷怒於馬克思主義,這是非常值得了理解的。而且光說值得理解是不夠的,如何補償女權主義者的辛苦,反思這個過程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最終實現女性解放,也是馬克思主義者需要直面的事情。
放到中國的具體國情中來看,人們也往往將「文理對立和男理女文」的鍋甩給蘇聯,這其實是一種廣泛的誤解。
由於政治宣傳的需要,TG在教科書以及媒體上會不斷強調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但忽視美日對中國的援助。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那麼就是很多不該歸功於蘇聯的是,被歸結到了蘇聯身上。有些是好事,被歸功於了蘇聯,比如解決吃飯問題,中國人徹底解決吃飯問題,靠的是72年後美國人援建的化肥廠,結果現在這個功勞反而成了蘇聯的,美國人一定會很鬱悶吧。
反過來,一些不好的事情,也會被歸功於蘇聯,比如八九十年代,國企的壟斷、家長制和論資排輩的問題,以往我們總是將其歸結為計劃經濟,甚至是社會主義的錯誤。事實上呢?你可以關注下同一時期的日本大型私企和財閥,壟斷、家長制、論資排輩,簡直和中國國企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也不能這樣說,應該是中國照著日本的模子刻出來的。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書歸正傳,讓我們回到文理科的問題,你可能已經猜到了,我覺得把這個鍋甩給老冤家日本右翼。沒錯,誰讓大曰本帝國是全球第一的男權國家呢。
長久以來,每當提到中國的「文理對立和男理女文」問題,都會有人說,是學習蘇聯體制高文理分科的錯。事實上,「文理分科」和「文理對立男理女文」並不是必然聯繫在一起的,兩者的關係可以視為孩子和洗澡水。文理分科是為了方面學科關係,不得不做的事情;而文理分科未必就會導致「文理對立男理女文」的現象。在具體的中國歷史上,這兩件事,也確實不是同時發生的。
大範圍的文理分科源於蘇聯對華援助期間,而大範圍的「文理對立男理女文」則發生在改革開放以後的日本援助期間。歷史上都不是同時發生了,就更不能在理論上將其看作必然聯繫的事情了。如果人情兩者「孩子和洗澡水」的關係,那麼我們就能夠想辦法,只潑掉「文理對立男理女文」的洗澡水,而保留文理分科的「孩子」。可以通過在文科中增加數學、統計、邏輯等課程,來緩解文理對立;同時,給予女生平等的理科教育和就業機會,破除刻板偏見,來緩解「男理女文」。這才是真正想要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一味的將兩者綁定在一起,要麼不倒掉洗澡水,要麼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最後吵個半天也沒有結果,只能罵兩句蘇聯出出氣。這終究不是辦法。
關於為什麼社會主義者熱衷於女權:
一個多世紀以來的馬克思主義,或者說幾個世紀以來的社會主義,為什麼會如此熱衷於兩性關係的研究呢?我覺得這中間是由私心的,至少我個人是由私心的,如果你認真思考過一些問題,你就會發現。大量社會學理論放在階級之間或者是民族之間,很難讓人理解;而一旦放在了性別之間,馬上一目了然。著名的空想社會主義學家傅立葉就曾經說過:
某一歷史時代的發展總是可以由婦女走向自由的程度來確定,因為在女人和男人、女性和男性的關係中,最鮮明不過地表現出人性對獸性的勝利。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標準。
正是兩性關係的這種鮮明性,導致了社會主義者熱衷於研究兩性關係。而在兩性關係中發展完善的的社會學理論,反過來又可以拿來反哺到階級和民族領域。這篇文章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下面我就跑個題具體說一下。
跑題內容一:中國歷史上的眾多發明,都是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之前聲明過,我在這裡會一直使用有閑階級/苦工階級這種讓馬克思主義者感到彆扭的分法,為什麼會彆扭呢?因為按照科學社會主義的分法,階級應該分為無產階級和剝削階級。打個比方,基礎科學和人文學科的科研人員,按照前一種分法,就會被分在有閑階級;而按照科學社會主義的分法,這群領著微薄工資的人,則是最典型、遭受剝削最殘酷的無產階級。*/
//而為了敘述方便,我依舊還是會使用前一種分法;根據這種分法,這裡的勞動人民就是苦工階級
互聯網上,有很多人拿著有閑階級的大量專利,來嘲諷中國常年宣揚的「中國歷史上的眾多發明,都是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的說法。這其實是站不住腳的。首先,專利只是意味著功勞被記載了誰的名下,但並不意味著發明人真的就是他;其次,有專利之前,古代依舊產生過大量的發明創造,而有專利之後,也有很多創造並沒有被記載下來。
就第一點來說,有很多例子,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所有成果都歸功於畢達哥拉斯的名下;毛澤東思想雖然已毛澤東命名,但並不全是毛澤東的功勞;《墨子》雖然名叫《墨子》,事實上卻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甚至於,是否真的存在一個叫做墨子的人,都存在爭議。而《論語》就更不用說了,從名字上來看,就知道不是孔子一個人的功勞。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就第二點來說,古代的有閑階級往往不會直接參与生產性活動,孔子說「君子遠庖廚」,而柏拉圖認為工匠活是奴隸乾的事情。既然不會直接參与生產過程,那麼有閑階級的貢獻自然一般都出在學術理論領域;而技術應用方面的進步,確實是要依靠第一線的工作人員,通過不斷試錯,長期積累經驗,最終才能誕生智慧的結晶。而這些相處那些好點子的人,往往因為自身身份的原因,最終未能青史留名。比如說扁擔,全世界的國家,除了中國,都會用腦袋頂著搬運物品,唯獨中國人發明了扁擔 ,才讓他的後代現在有權嘲諷別的國家「開掛」。然而那個賦予中國人這一權力的人,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字?另一個經典的例子則是馬鐙。
跑題內容二:為什麼我們會出生在肥沃的平原,而他們卻只能生活在大山裡?原因並不是因為我們的德行多麼高尚,而是因為我們的祖先,曾經是最能打的強盜!
/*注釋:一開始討論「彝漢矛盾」我是拒絕的,因為我並不認為真的存在所謂的「民族矛盾」,「彝漢民族矛盾」就更不存在了。彝族和漢族之間的矛盾,其實和中國其他地方漢族和漢族之間的矛盾是一樣的。首先,漢族討厭彝族的「理由」是因為他們吸毒、艾滋;但是在我大河北,照樣有人私藏槍械、擊斃警察、拐賣婦女、種植鴉片,也沒見有人要把整個河北屠了啊;其次,彝族討厭漢族的「理由」是掠奪能源,還是看我大河北,首鋼搬遷到唐山的時候,稅是交給北京的,工人是北京來的移民,社保也是交給北京,河北人就落一個重污染。北京不僅吸河北的血,也吸新疆的、吸四川的、吸全國的,所以這同樣不應該稱之為民族矛盾。矛盾當然是有的,而且非常嚴重,但不是民族對民族的,強調民族只會掩蓋真正的矛盾,進而造成真正矛盾的難以解決。另一方面,那些遇事就,簡單粗暴得往民族上想的人,相比也不怎麼愛動腦子,你即使說服了他,他又能幫上彝族孤兒什麼忙呢?更何況他壓根就懶得理你,懶得去仔細思考,不可能被你說服。*/
/*但是,有時候又忍不住從民族框架思考問題,試圖在民族框架下,得出一個足夠合理的結論。這樣,即使能夠讓一個誤入民族思考框架的人看到,也是好的。所以,我下面的各種不嚴謹的措辭,又要讓馬克思主義者(包括我)感到彆扭了,請各位見諒,就當我是在抒情好了。*/
最近的「最悲慘作文」,讓彝族這個民族進入了人們的實現,而且令人詫異的人,彝族與主體民族之間,也存在著矛盾?按說不應該是這樣的。因為中國歷史上,主體民族和北方民族的戰爭一度是勢均力敵的,這種勢均力敵的戰爭,其烈度就會非常之殘忍,給人們留下痛苦的回憶。但是,主體民族和南方民族的戰爭,從來都是一邊倒的,主體民族追著南方民族打,打一下,就往南跑一點,再打,再往南跑。這種一邊倒的戰爭,其烈度往往是很好控制的(至少對於主體民族來說),所以,主體民族對南方民族,基本沒有什麼痛苦的回憶。
在主體民族的問題作品中,北方民族通常扮演大Boss的角色,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而提到南方民族,腦海里則是一個帶著銀色頭飾,吹著葫蘆絲的少女,人畜無害。
這樣的美好印象本該持續下去,但是隨著經濟社會轉型引起的毒品、打工潮,以及基層組織、教育資源空心化等問題,使得彝族和主體民族之間也產生了嚴重的偏見。甚至當人們呼籲幫助彝族孤兒的時候,有人會覺得「這他們是自找的」、「怪就怪少數民族不計劃生育,誰讓他們越窮越生,這些又不是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要幫助那些拒絕現代文明的人?」
下面我就是說,為什麼我們要花錢去幫助一個吸毒率高漲的群體,為什麼我們要為「別人的孩子」消耗社會資源。
首先,我們要思考,為什麼我們能夠生活在平原,耕種著肥沃的土地,是因為我們道德高尚嗎?還是因為我們血統高貴?不是,都不是,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的祖先是當初最能打的那一群流氓。漢族(當然還有滿族和蒙古族)通過強大的武力霸佔了肥沃的平原,把彝族趕入了陰暗潮濕的大山,世世代代,直至今天……
前工業時代,物質產出依賴土地,所以我們陷入了馬爾薩斯循環,不斷的進行著血腥的戰爭。我們每個人的祖先都是強盜,每一個文明,都曾經野蠻。文明,就是對野蠻的改造。1964戈壁灘的一聲巨響,標誌著中國具備了核打擊能力,核平衡的時代來臨了。戰爭時代的規矩,也該改改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土地產出的價值占人類總產出的比例越來越低。相比去爭奪土地,我們不如努力去發展科技,因此,人力漸漸成為最重要的資源。所以,我們需要那些曾經被我們趕緊大山的人們,從山中出來,進入工廠、進入學校,和我們一起生產工業產品。
人,不是累贅,而是一種資源。我最近才意識到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國家並沒有專門保護兒童的部門。老人、殘疾人和婦女的合法權益都有副部級的部門專門進行保護,而兒童保護,則是依附於婦女保護之上的。這可能是由於,傳統父權社會中,子女的教育義務更多是由母親承擔的。我們早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情況,這很「正常」,但未必正確!!
即使從功利主義的角度講,鑽到錢眼裡面去,保護兒童也是最合算的買賣。「孩子是希望」並不是一句空話。科技發展需要人才,西方缺人可以到發展中國家挖,我們去哪裡挖?越南,還是朝鮮?我們只能從自己身上挖!社會就像我家裡的花園一樣,一個孩子就是一顆種子。我放眼看去能看見兩棵樹,但是整片花園裡最多的,還是草。我不能只給能長成樹的種子澆水,草也需要水的。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花園。人是社會人,沒有辦法獨立脫離社會存在。不管是樹還是草,都在努力之城的這個社會,這個社會裡面的兒童,並不僅僅是他父母的下一代,而是我們所有人的下一代。
所以,大山裡的孩子,請出來吧,外面很安全,戰爭結束了(至少,因為核武器的存在,暫時結束了)。
跑題二點一:對於孤兒課題更理性的認識
我最喜歡關於孤兒課題的認識,還是人道主義的認識。人道主義將人類視為一個整體,每一個人的不幸,都是人類整體的不幸,需要全人類共同承擔。
人道主義試圖努力去論證,發生在個人身上的不幸,實質上是由現有社會構造引起的。比如交通事故,大部分責任在於當事人,但有一部分責任,是找不到當事人的,他就是現在交通本身造成的,是內生於現代交通本身的風險。所以那些享受著現代交通便利的機動車車主,就需要為現代交通帶來的風險買單,不管有沒有過錯,都要承擔10%的事故責任。
18世紀的思想家托馬斯·潘恩,曾經著有《土地正義論》一文,詳細論述了失地農民的不幸,是由現有社會構造引起的,進而提出了運用社會保險(遺產稅)的方式,來補助失地農民。
與之同時代的大數學家歐拉,則著有《關於孤兒保險》一文,對孤兒課題進行的數學精算,而精算的前提就是,承認孤兒的問題,是由整個社會構造引起的,是整個社會構造在生產孤兒,孤兒是整個社會的一種風險,需要整個社會來共同承擔。
從長期來看,解決孤兒問題的方法是改善社會構造,讓他不再產生孤兒;而短期來看,則同樣可以同保險的方式進行修正和改良。這裡要特彆強調的是,這種修正和改良,必須是制度化的、長期的、面向整個群體的,而並非一時興起的憐憫和施捨。只有制度化的保障,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改良,不然的話,就只是打著改良的名義,逃避問題而已。
好了,就簡單說這些,這篇8000的答案,跑題的部分已經太多了。如果再這樣的跑下去,就要成為「左派觀點大薈萃」了。所以,還是點到為止吧。
最後表示一下對 @Coke 的聲援:
最後,對 @Coke 表示一個聲援,他所注意到的問題,我也發現了。對此,我個人將其歸結為,早先中國對互聯網的妖魔化,這使得網上的人都是一些「不聽話」的孩子,而「聽話的」孩子則被隔絕在了互聯網之外,將網路這片天地拱手讓給了別人。「不聽話」的孩子在整體上沒有「聽話的」孩子喜歡動腦筋,這種懶惰就造成了,他們把任何問題,都粗暴的歸結為民族和血統。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互聯網,出現了兩個主要的群體(至少是聲音最大的群體):民族主義和逆向種族主義。民族主義號稱左派,但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左派實際上是右派,他們的信條就一個——中國沒有任何錯,只要是中國的,都是對的。而逆向種族主義群體則號稱右派,不幸的是,中國的右派並不是左派,他們只是另一些國家的右派,他們站在其他種族的角度,歧視自己的種族,所以才叫逆向種族主義者。他們的信條則是中國有問題,而且這種問題是民族性的、血統性的,自然就是無法改變的,也就是說,沒救的。
要麼就是完全沒問題,要麼就是有問題而且沒法改變,兩種聲音就在「有沒有問題」這個焦點上,不斷的討論。當你始終糾結於「有沒有問題」這個起點的時候,那麼自然就不可能去討論「有什麼問題」和「怎麼解決問題」的事情。就算存在一些真正覺得有問題,但是認為能改的人,他們的聲音也被完全壓過去了,這就造成了中國互聯網,長期沒有左派的狀態,沒有「為了改變而反對」群體。
不過,隨著新一代人的成長,國內的經濟發展,以及外交環境的改善,這樣的情況正在改變。隨著國外安全環境的改善,人們面對反對的聲音,不再那麼敏感。而那些為了改變而反對的群體,也開始漸漸壯大。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就是最近北京申辦冬奧會成功。已經不再像01年申奧成功那樣,站在兩個極端互罵,而是有了更多的自信,有了更多理性的聲音。開始從實際出發,權衡申辦的利弊,擺事實、叫道理,討論到底適不適合在北京辦,為什麼不在東北辦。擔心勞民傷財的同時,也在思考如何避免勞民傷財。凡此種種,著實令人欣慰,所以本文的最後,我就不賣藥丸了。
沒有看全文,不過呢這位小姐姐應該是沒有在農村干過農活的。我也沒有,不過我老爸下過鄉。也就是幾十年前,能把他一個十七八的大小夥子累得晚上倒頭就睡。據他老人家說,下鄉其間有一次不知道是過什麼節,反正包包子,他一個人吃了整整一蒸籠。你以為是這樣的嗎?
錯了!首先鍋是這樣的
然後,包子是這樣的
所以說男人的優勢不是種地而是搶地,這是沒有在過去種過地的人才能誕生的奇妙觀點。
當然啦,錯誤的根基不見得會得到錯誤的結論,只是說得到錯誤結論的概率會大一些。我沒有看這位小姐姐的結論,所以不想對她的人品,她的態度,她的家人做什麼評論。只是這個奇妙的觀點,興許今天說得通,但自古到幾十年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1,授權轉載為什麼不標作者名和出處,我搜了一下這篇雄文應該是幾年前的作品了。
2,文章很差,和皇漢雄文有異常類似的氣質,靠情緒去煽動,而不是以理去服人。
3,原作者的理論基礎相當薄弱,並且,一如知乎上大多數熱愛雄論馬克思的人一樣並沒有讀過馬克思。
4,你當然可以用增強民族自尊心那一套來強調這篇的目的只是為了增強女性自尊心,但類似文章被奉為殿堂之作,依然會變成毒瘤。
5,我始終認為女性在平權之路上不應該主動割裂與男性、異性戀乃至同性戀的關係。很遺憾這位同學來到知乎後似乎一直在做這樣的事情。
6,你當然可以恐懼被別的群體利用,但是人生而互相利用,極度的自私和自保並不能給你帶來真正的進步。
7,不過反正也只是打打嘴炮。對於一項社會運動而言,太弱了,也太可笑了。
躺著答題,隨便說說,寫不了太多。1:將「創造」和「戰爭」分開,本身是不是謬誤?我認為戰爭恰巧就是最具創造性的藝術之一,指揮,軍略,兵種配合,以及高科技武器,哪一項不是頂尖頭腦的造物?日本的心神和印度的阿瓊都是因為創造力不夠,才鬧的笑話。從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的技術進步,中世紀的風爐鐵鎚,日本忍者村的暗門,還有各種兵書,哪些不是創造?
我覺得如果女性確實更擅於創造,那麼哪怕是在農業社會,涉及城牆制式,陣列排布,冶鍊鋼鐵等等「戰爭藝術」,至少應該有50%是女性的「創造」功勞。
事實上,戰爭就是文明的手術刀,淘汰制度不合理和科技樹點錯的,留下優秀的。
如果兩個國家,其他因素不關鍵,假設男女創造思維能力完全相符,一個「天使」帝國在戰爭上發揮了女性100%的創造力,一個男權帝國在戰爭上只發揮女性10%的創造力,那麼後者就會因為嚴重的科技樹落後而被以少勝多打敗。最後能存留下來且發展的都是「女權帝國」。
別以為「生產」科技就不是生產。
2:女性是否具有「和平」和「善良」的本質,在面對資源和權力爭奪時,是否會趨向於舍己「為」人,女性之間是否意味著比男性團體更團結,互助,友愛?而不會傾向於傾軋,傷害?
呂后,王紫綺?
3:跨越社會分工和擅長的科目進行強行對比是不是詭辯?
一個女射擊運動員比一個男大夫槍法好,說明男女射擊水平普遍都差不多?
一個大象比一隻貓戰鬥力強,說明食草動物戰鬥力普遍都碾壓食肉動物?而不需要考慮同體重下哪個厲害?
我認為這是不當對比,偷換範圍。
將男女污衊為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敵對關係不是蠢就是壞。任何戰鬥依賴於物質生產與人的生育;而為了保護物質財富與下一代子孫,又要依賴戰鬥力。其他答主也說了這個事情。我講得直白一點,不會有一群男人閑的沒事兒干攥起拳頭要打人。
要是僅僅是拳頭硬就全球範圍內快速淘汰了母系社會,這怕不是女權癌自己在黑女酋長沒智商吧。
當然最重要的是,男女不平等不是因為男人是統治階級,而是統治階級恰好是男人。統治階級對於底層男性剝削起來毫不手軟,反而是女性有可能嫁入豪門改變命運,這難道說統治階級娶個女人,自己就變女人了?
性別劃分敵我完全是腦子進水。這篇文章有點意思,有意思的點並非在她的觀點,有趣的是她用錯誤的前提、錯誤的論據、豎起來一個稻草人靶子,最後得出了一個常識性的觀點,然後又給出了錯誤的對策,也許這就說明了所謂的偽女權們的智商處在何種水平。
男權社會的基礎確實並非創造能力,也沒有人這麼講過,男權社會的基礎確實是暴力能力,但是這個暴力能力卻不是為了「搶地」,如果男人的暴力為了搶地,那麼在採集時代一樣可以搶地(起碼女人搶不過),但為何人類社會前期是母系社會?實際上,是人類人口增加,相互之間領地有了爭奪,男人才開始需要戰鬥,戰鬥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部落的領地和財產。當然,你也可以說這就叫搶地,但是並非是從女人那裡搶地,而不會搶地的男人的部落都死絕了,這叫進化論。
所以你管這叫男人的「無恥」?可惜,你的祖先里的男人因為無恥才讓部落活下來,你的祖先里的女人因為依賴無恥的男人的保護才把你生下來,所以,你原意叫這是無恥就隨你吧。
確實,現代工業社會,男女之間的暴力差距要小於冷兵器時代,冷兵器時代女人只可能達到男人戰力的30% 40%,現代使用槍支卻可能有80%以上,由於槍支可以確保足夠的互相毀滅能力,雙方在博弈時已經足可以取得對等地位了。
但是,認識到了男權社會的基礎是暴力,而現代社會女人能夠達到男人80%的戰力,卻不去努力爭取,又有什麼用呢?大凡女性地位高的國家,很多都是女性參軍非常多的國家,比如蘇聯,以色列,北歐國家,甚至現在的庫爾德。因為女人真正會用槍支,地位就不可能低得了。而中國的田園女權主義者們,讓她們去參軍去當警察,可能么?
相反,就如同這篇文章一樣,她們從來不知道什麼叫自強,而是一貫的將提升地位的希望,寄托在侮辱、詆毀男人上而已。
這是什麼鬼!
我發現知乎上真的有好多極端女權主義者,我現在都有些女權黑了,更願意稱呼自己為男女平等的倡導者,因為我怕有人說我是直女癌。
好吧,不吐槽了,因為這篇文章有更多的機會讓我吐槽。
關於這篇文章的具體分析, 如何評價木水專欄文章《男權社會的存在並不是因為男人更擅於創造》? - 吳天微的回答 和 如何評價木水專欄文章《男權社會的存在並不是因為男人更擅於創造》? - 唐知的回答已經分析的很詳細,這裡我也會做短暫的闡述和補充,但是想必不會比提到的兩位分析的更好,建議大家可以看一下兩位的答案。
在這裡我想根據我看這篇文章時從頭到尾的想法來吐槽,帶大家看看這篇文章混亂的結構和邏輯。
是,我就是來吐槽的,因為實在是槽點滿滿。
那麼讓我們開始這場奇幻之旅吧!
文章開頭作者用一句話引出下文。(好像在做高考閱讀題)
一般受馬克思理論影響的人,都會認為男權社會的形成是因為男人在生產力方面比女人貢獻大。
這裡作者並未提供明確的數據,我當時認為作者可能是依據「唯生產力論」進行的推斷,但是這種觀點本身就非常的狹隘,是說不通的,原始母系社會中就是對「唯生產力論」最有力的駁斥。
不過確實有一部分人不經思考的認為男權社會的形成是因為男人在生產力方面比女人貢獻大,權當寫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在普及知識,證明這種「唯生產力論」的狹隘。
然後接下來我們會發現,作者提出了一個觀點,
男權社會男人權力大,不是因為他們擅於生產和創造,而是他們擅於搶奪跟侵佔。
也就是說,作者反對男權社會是因為生產力原因造成的,而是因為男性善於搶奪和侵略。
@吳天微 在答案中已經表達的非常清楚,這個說法實在是圖樣圖森破。
「生產力」這個詞語,是不能狹義地理解為「物質產出能力」的——正如不能僅僅把男性貨幣收入算作經濟貢獻而忽略家庭婦女的勞動一樣,所謂農業社會中男性人類的「生產力」優勢,並不僅僅體現在耕地、收割、開荒的勞動力上,而首先體現在對「正常生產過程」本身的提供能力上。
在生物界,戰鬥力和生產力絕不是對立關係,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則對前者起增益和發展作用,換言之,活不下去的生物個體和群體是不可也不用奢談生產力的,而生產力強的個體組織起來,可以對戰鬥力進行充分的再生產。
也就是說,男性的「搶奪和侵佔」能力其實也是生產力的一種,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都在論述自己反對的觀點。
到了後半部分,作者力圖為我們證明女性在各方面並不弱於男性,列舉了女性在農耕社會和科技發明方面的成就。
作為一個女性我很為我的同胞感到驕傲。
然並卵。
在農耕文明時期,一切的家庭分工都產生於男權社會,「女主內,男主外」的模式是一種結果,而不是一種原因。這裡 @唐知 論述的非常詳細就算說明了「女性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貢獻大」,也不能證明這是天生的優勢。女性從事馴養家畜,織布等勞動的例子,本來就產生在一個男權社會的語境下,如果男女平等,那麼即便男女分工,我們能想像的,應該是一部分家庭男性也會織布——如果他們擅長的話。而實際上,應該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男性學習織布之後還是不能織好布,這活兒只能女性才能幹好。在一個對某個性別存在諸多預設的社會裡,是沒有什麼辦法用我們「眼前看到的東西」去論證性別差異的,因為「眼前看到的東西」可能只是結果,而不是原因。
至於後來提到的科技成就,同樣引用 @唐知 答案中的一句話,
列舉離散的女性發明創造的例子並不能說明任何性別差距,正如離散地挑出某些男性的發明創造來證明男性更有創造力一樣不令人信服。
到這裡我已經開始暈了,似乎作者並不是來駁斥「唯生產力論」的,因為她的文章傳達給我的思想就是,女性的社會生產力非常高,所以她們的社會地位是不公平的。她似乎非常的認同男女的社會地位應該由生產力高低來決定。但是鑒於作者一開始並不認為」掠奪「是一種生產力,她想去論證的是「男權社會不是因為生產力高低而形成的」,這讓我覺得很矛盾。
不過我一想,我可能想太多了,大概作者寫這些是只為了舉反例呢,哪怕作者的文字實在是帶有了太強烈的感情色彩。
結果在我這麼認為之後,作者又出了新的大招。她開始論述關於男女的家庭觀和同情心。
關於看重家庭那一點,我不反對,因為男權社會下就是出現了一批大男子主義。至於同情心,那個實驗分明就是用來檢測「對悲傷表情的敏感程度」的,不知道是怎麼會被用來證明男性比女性缺少同情心。不過這都不重要了,因為我當時最大的疑惑是,作者舉這兩個例子想說明什麼?男性的搶奪和侵佔?沒看出來啊。。。
當然,這個疑惑沒有持續到最後,因為到了結尾,我才明白過來,從一開始作者的論證就不是圍繞「男權社會男人權力大,不是因為他們擅於生產和創造,而是他們擅於搶奪跟侵佔」展開的,而是圍繞最後一句「女人競爭不過男人,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女人在某方面能力不如男人強,而是因為男性整體上要比女性群體更加無恥。」
在這裡我強烈要求作者下次寫這種文章的時候把自己的中心論點放在前頭,防止有人像我一樣看得這麼糾結。
如果我們把論點換成「女人競爭不過男人,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女人在某方面能力不如男人強,而是因為男性整體上要比女性群體更加無恥」,那麼我之前認為的沒有用的廢話就變得有用了,因為不管是家庭責任感、同情心、掠奪性,都是在證明男性的無恥。雖然那些例子在之前已經被駁斥的面目全非。
好了,文章本身的結構和邏輯吐槽完了,讓我們來說說這篇文章的價值觀。
這篇文章通篇痛斥男權社會,看得我很是過癮,但是恕我直言,我透過這篇文章看到的是一群極端女權主義者。
在明知道男權社會中女性地位低下,社會畸形,也就是說,在明知道這樣的社會形態的不合理性的情況下,我通篇看到的是在鼓吹女性的能力。對,我用了鼓吹這個詞,並不是否定文章中那些女人為社會文明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而是我認為作者在給我們灌輸一種觀點,女人除了不夠無恥之外哪都比男人強。
且不說身為一個女性站在這樣的角度以這樣激烈的文筆去批判、否定一整個男性群體是否合適,這篇文章所傳達出的女權主義本身就非常的偏激。
關於女權,我一直也在強調男女平等。但我認為男女在社會中各有分工才是最恰當的。關於這一點,我之前在 為什麼有窮養兒,富養女這種論調,這是封建思維嗎?為什麼我每次聽到都很反感? - Cilyn果的回答提到過。我所認為的男女平等,不是男女一毛一樣,更不是女人的社會地位高於男人,而是不要因為性別侵犯人權。你不要因為我是個女人而覺得我是附屬品,不要去隨意的質疑我的能力,我也不因為你是男人就覺得你活該受累,這是我所希望的男女平等。我不知道各位的觀點是否與我一樣,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我想我們可以達成共識,那就是我們不應該去追求女權社會。
本文的作者明顯割裂了男女,把他們當作兩個勢同水火的群體,要麼男人壓迫女人,要麼女人統治男人。這種想法非常極端。
結尾作者直接指出「男性整體上要比女性群體更加無恥」這一觀點,雖然由於前文的混亂沒有得到很好的佐證,但是可以看出作者本身對男性抱有這樣的偏見。
這跟男權社會中的大男子主義者有什麼區別?
把自己變成自己最唾棄的那種人然後去壓迫曾經的自己,這真是一種悲哀。
我們可以看出,作者不但在痛斥男權社會,同時渴望建立女權社會,用女性所能提供的傑出的社會生產力去統治只會「掠奪」的男性。彷彿是一個轉輪,一波又一波的上演悲劇,只是施虐者和承受者的位置互換了而已。
我想之前的一串吐槽已經可以表達出我對這篇文章整體水平的看法。
我專門去找了一下這篇文章的出處,具體的並沒有找到,但是我看到的最早的發表時間是2012年,也就是說這篇文章出現於三年前,且廣泛流傳於貼吧、論壇等地。三年前的文章寫出這個水準倒也可以想像,標準的「民科」。但是三年之後,居然有人把這樣一篇邏輯明顯存在漏洞,語言偏激,倡導極端女權的文章轉載到自己的專欄,我真的是極不能理解。
關於極端女權主義者,我認為他們的存在跟「腦殘粉」「兔雜」差不多,基本是來招黑的。
做人雖然不要求到「以德報怨」的地步,但至少該知道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者提到:「男權社會男人權力大,不是因為他們擅於生產和創造,而是他們擅於搶奪跟侵佔。這也是凡是男權男必鼓吹戰爭的原因,因為那是男權立身的根本啊。」
從智人滅絕尼安德特人的那一刻起,誰擅長搶奪和侵略,誰必然能獲得獲得更大的權力。我們的歷史本來就是一部強者征服弱者的歷史,難道作者覺得誰擅長生產和創造就應該過得更好?瑪雅人和阿茲特克人也很擅長生產和創造,他們現在在哪?因為女性要懷孕的特點,體能逐漸落後於男性,身體暴力能力弱於男性,不管過去的女性到底生產創造水平如何,都註定要被征服和奴役。這是因為以前的女性是弱者,不是因為弱者是女性。被征服的不只是女人,還有所有在鬥爭中失敗的男人。
隨著我們進入文明社會,技術進步,智力的作用遠遠大於體力,男性的體能優勢將趨於無;世界也和平了,沒那麼多打打殺殺,大家坐下來憑腦子賺錢,這時討論一下企業對未婚女性的歧視,討論現在社會上對女性觀念上的一些束縛,還比較有價值。
這位作者的一些文章我覺得還是挺有道理的。而這篇文章,給我類似於一種歐洲人投訴當年被蒙古人屠殺,印第安人抗議被美國人滅族的感覺,一點現實意義都沒有。哪怕到了現在,誰擅長搶奪和侵略誰還是能獲得更大的權力,否則我們憑什麼把九段線劃人家家門口?憑以德服人嗎?雖然有一些不完整的解讀,但中心思想說白了不就是剝削婦女嘛。這肯定是對的啊,根本就不該爭論。
聯合國1985年世界婦女狀況。很多田野調查都有一致的結論。只不過根據各大洲農業種類不同而有不同罷了
婦女完成世界工作總量的2/3,這個計算並沒有把懷孕分娩養育兒童的勞動計算在內。所以我一直覺得婦女能頂半邊天這話真是徹頭徹尾的侮辱女性,先不說帳面算就不止一半了,另一半天哪兒來的?不還是婦女創造出來的產物嗎?婦女頂著全部天,托著全部地,兒子們快快樂樂在天底下吃喝玩樂,沒事捅捅天踩踩地才是正道。
是不是對奴役的定義有什麼誤解……奴役這個詞的意思本來就是,只有義務沒有權利,只有勞動沒有果實嘛。
木水最近的文章都有一個很典型的問題,就是論據缺乏統計學上的調查和證明,這就導致一個問題,有些直觀感覺上挺靠譜的論據,實際上根本沒有說服力。本身就是個空中樓閣,也就沒什麼好評價的了。
男女對立真有意思。
推薦閱讀:
※周易研究者為何男性居多?
※難道反對父母生二胎的就是自私自利嗎?
※女生是否會有不用努力以後嫁個有錢的就好的想法?
※男人和女人誰多?
※如果男人也來月經,世界會是怎樣的?
TAG:性別 | 女性主義 | 反女權主義 | 女權癌網路語言 | 中華田園女權主義網路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