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中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4月3日------------
我個拖延症=_=氣死我了,等我考完研再更新書單,建議真的要學中醫的理論從古書學,現在的書很多理解不是那麼深刻,找大家就沒問題,唔.睡了——————————7月3日————————我這裡貼出來的書確實水了一點,因為大學畢竟不是這個專業,帶去寢室的書的目的是為了看,不是為了裝逼,等我考完試回家把家裡的書拿出來裝裝逼,(苦臉),本科是中醫就好了。————————————————————————再次編輯,有分割線好激動——————————————雖然目前三個贊,但是我還是很開心,我的書很基礎純粹是興趣,各位權當借鑒。
作為在知乎上老老實實回答的第一個答案,我覺得我寫的稍微認真一些,首先吐槽一下我感覺中醫在中國的地位沒有他本應該的那麼高 。
由於種種原因,我還是比較喜歡中醫的,由於家裡人沒有什麼醫學環境,同時本來高考填好了中醫學院然後被提前批直接拿走的悲慘遭遇,我只能自學中醫。
然後我在想,從什麼東西開始學起呢。我腦中第一想到的是黃帝內經。為什麼?多少古人是看這本書開始學的中醫啊!然後我買了一本,然後看不下去……雖然有翻譯,但是我感覺看黃帝內經前是不是應該先看看易經 。
後來我換了一個思路,我感覺還是先去了解一些通俗的東西,接下來我就要開始進行推薦了!如果你想自學中醫,首先你必須真的愛他,不然你會很難堅持,然後,就開始吧~羅大倫的書寫的真的是不錯,漫畫中醫真的是通俗易懂,你沒有什麼中醫基礎也可以看懂,同時生動有趣,帶你進入中醫的奇妙世界,然後還有曲黎敏教授的書,也是普及中醫的好書。光看書當然不行,其實這樣興趣也不容易很濃,然後繼續推薦,百家講壇裡面關於中醫的講座,講的很不錯,十分有趣。通過書還有視頻一起來,你會慢慢了解中醫的。
醫藥不分家,如果有條件,多去藥房認認葯,聞聞氣味,體會一下手感也是很不錯的~
真的很佩服古代的名醫們,一個個身懷絕技也為人正直,悲天憫人。我感覺你想去學習中醫,除了熱愛,還要有正義感和同情心,其實醫生都應該如此。
再說說體驗,中醫難,真心難,很多經方需要背,藥性需要記,癥狀需要辨,如果你喜歡,這些慢慢來都沒事,最後只要懂得中醫理論,好好養生也是沒問題的。如果自學中醫要去當醫生,少年,路真的不好走,要花大量精力。
我還是大學生,專業是數學,媽的,這兩個東西都費腦子,我還要研究怎麼使我不那麼掉頭髮…
不知不覺寫了這麼多,我第一個有話說的問題我還是必須認真對待的,我還是中醫菜鳥一枚,不過中醫的辯證理論中的哲學真的太美了,換句話說,中醫很美,再總結一句,真的很美的東西真的很難! 學好來真的要花精力,再比如數學…
大道至簡,陰陽存乎無窮,朋友,一起加油吧!
這個我必須答,為中醫本身,也為有心人者。
先給個結果:學中醫千萬不要自己學,沒有進大學的最好找個老師帶,跟老師學。針灸入門最易,骨科,然後內科。具我所知,一個多月前,廣東省發布了關於廣東省中醫師承條例的實施意見。這個意見意味著廣東這個中醫師承評定最最嚴格的省份終於鬆懈了,全國中醫師承工作終於進入新開始了。(師承的門檻極底,只要你為高中或同等學歷就可以參加,如果學成可以拿到執業醫師証,具體請百度)
一年暑假,我在一家中醫診所學習。診所是中醫內科,純中醫葯,規模不大,家族式的祇有他們家人兩個醫生,十幾位員工,員工流動性也比較大,但是招進來的都是喜好中醫或者相關專業者。那天我見到他,一米六五左右瘦瘦的男孩拖著一個很大的箱子,很吃力的樣子。由於太忙了我也沒有幫他拉也就沒有去注意,到了晚上才發現他就睡我下鋪和我同一個屋子。26歲,和我預想的一樣,人沉穩話不多,來這裡之前在另外一個城市搞車床技術,收入還可觀,在網上看見這裡可以學中醫而且可能有機會考證所以就過來了,剛剛好這兩年有點積蓄。在後面的幾天,瞭解到了,他父親是鄉下草醫,他受他父親的影響對中醫極其喜好,小時候在大山裡跑就老幫他父親採藥,從小就開始學習,但是由於經濟不允許,無法上大學,而且必須出來掙錢回去,要掙多點回去。剛剛開始聽了這些我不覺得有什麼,但是讓我震驚的是有一天晚上他打開那個大號旅行箱,我看見的是滿滿一整箱書,關於中醫的書,是的,他從一個城市打工到另一個超市,帶到的就是這些書。《黃帝內經》、《難經》《傷寒論》,全是大塊頭,想起了自己床頭的那本,祇有一本十一五規劃教材幾百頁的《中藥學》,我悶了。接下來我了解到他,由於祇有初中畢業而且從事的不是相關醫學行業,這些書很多都看不怎麼懂,所以一直用最古老的方式在學:背誦。而背得最好最有成就感的就是《黃帝內經》因為大部分可以懂。那一次,我深深得感受到了,人的一生,努力這個詞多麼蒼白。
之後的一個月的時間裡,他幾乎和我形影不離。從一開始問我在學校讀什麼樣的書,什麼課程及安排,到關於中醫方面的信息在哪裡獲取,對中醫的看法見解。而我,也盡我自己的能力,把知道的都傾數,回學校之後還給他寄了我們學校自己弄的背中藥,方劑的小冊子,相關書籍。也告訴他在什麼網站可以觀看關於中醫教程,告訴他在他自己家鄉所在的省份可以通過師承考中醫資格證等。但是他表示現在自己存款還不夠,不僅僅當中醫學徒工資低,而且那麼拜師那個醫生很難找找到也沒有關係估計也要花很多錢,如果真的去學怕半途而返,所以還是在外面多掙幾年的錢再說。他今年26歲了
到現在兩年過去了,我不知道他怎麼樣了。說句真的,我真心希望他不要學這個了,辛苦是一回事,怕的是這些辛苦都沒有價值,連個方向都沒有,怎麼走。中醫是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很多擁有碩士博士學位的都是由於長時間脫離臨床而感冒都辨不好,所以擁有一張 中醫執業資格證 真的很重要,而有這個之後,才是自學的開始。
6月14日更新
————————————————我是大莞的分割線——————————————————
作為你獲贊數最多的回答,你這麼晚才來更新我!好意思嗎!
TAT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爪機竟然不能修改答案真是讓我心塞,在電腦上也摸索了好一會才能開始更新……好吧我蠢。不過看來賣萌騙贊果然是知乎必備技能啊嘆!
預警:更新版答案有點長,不想看的可以直接跳到下一條分界線上方那段加粗的話
好吧,進入正題(嚴肅臉)
首先針對評論說幾句吧
1、有人推薦了其他的入門書
《問中醫幾度秋涼》 @吳萸 這本書我倒是沒聽說過,等我拜讀回來再作評論
《給初學中醫的十封信》 @柯嘉這我聽過類似的,不過那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人……同樣等拜讀完再作評論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牛八 這本書個人不推薦,你真的要讓一個沒有中醫基礎的人去學圓運動嗎喂……
《藥性賦》《瀕湖脈訣》《湯頭歌訣》《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溫病條辨》 這些書都是經典,也是中醫之根,但對初學者確實不適合。我們從小接受現代教育,看文言文跟做英語閱讀理解一樣痛苦,首先學習的最初動力——興趣就淡了,很有可能就這樣廢棄了。個人認為初學者最重要的是培養興趣和了解中醫的一些基礎知識。上述經典可以閑著沒事的時候背著玩兒,最好不要當成學習的主體。
2、認為答主推薦錯誤(貌似是普遍觀點啊逃)
首先我要向大家致歉:本人只是中醫專業大一的學生,在學中醫方面自己都在摸索,原本不該這樣貿貿然上來答題,但是看到有人對中醫感興趣忍不住想幫一把……對不起,我以後會三思而後答
其次我要向大家道謝:大家願意糾正我的不正確觀點我非常感激,本人一大優點就是能聽進別人的建議,但這也是一大缺點,很容易被錯誤觀點誤導。希望大家繼續打臉,把我從偏路上拽回來(鞠躬)
那麼接下來具體分析一下叭~
⑴三本書都否定了 @青木秋竹 那麼請說一下原因吧
⑵否定《思考中醫》(相比於其他兩本,這本書我更有發言權,因為正在讀)原因有
①初學者不適合 @梁峰@梁峰(TAT兩位名字一樣而且都沒頭像沒介紹,不能怪我啊,躺槍的那位請無視我吧!)請你也解釋一下
②書中有許多自相矛盾的話,大咖老師不推薦
自相矛盾嘛……我倒沒看出來哎(不不不,並沒有在質疑大咖老師們,是我愚鈍)不過我會留心的,其實對於我這種耳根子軟的人來說,就算看到矛盾的話應該也只是存兩個觀點在腦子裡等待日後辨別吧……從古至今,醫家多如牛毛,醫籍浩如煙海,我想不輕信也是中醫人必備的素養之一。我還是認為《思考中醫》有助於初涉者了解中醫思維和啟發學習者,但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強烈推薦了。 @摩登伽 方便的話,希望可以舉幾個栗子
③作者劉力紅沒有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書上的一些結論是錯誤的
我對劉力紅了解不多,現在也無法判別他的言論到底對不對。只是就我讀到的,好像能看出來他有在行醫哎……而且我覺得一個重視經典的人,他的結論應該不會有方向性錯誤(此處再次歡迎打臉)
接下來是答主自己的想法(上次寫答案的心路歷程)
一定要賣萌,先來幾個萌萌噠顏表情
→中醫的根基是經典,學一門學科自然從根入手,《黃帝內經》啊!
→是不是要求太高了……我們從小接受現代教育,古代文獻的字面意思和深層意思都無法理解,連古人的思維都搞不懂啊摔!
→那就先培養國學素養啊,對,就是《古文觀止》,我真是太機智了(內心為自己鼓掌)
→還是算了……自己都做不到的事還要求別人(打臉,詩經才背幾首你說!)
→突然想到以前收藏的一篇微信文章(此處應有燈泡亮),終於可以裝深沉了哈哈哈
→誒!我自己不是在讀《思考中醫》嘛,稍微寫一下感受叭
→想寫 「利用互聯網資源,在網上搜中國愛課網http://www.icourses.cn,裡面有很多精品課程,你可以挑喜歡的老師看,網上也有許多老教授的講座資料。微信公眾號推薦『上醫網』,個人覺得那裡的文章比其他有關公眾號參考性更強;或者『悅讀中醫』,不過那裡的文章我沒怎麼看過,不好評價。對整個中醫體系有個基本了解以後,你可以挑最有興趣的方向著重研究,譬如針灸、火神派、補土派或者內科、婦科、兒科,多讀讀相關書籍。然後就看題主自學中醫的目的了,如果是為了給自己和家人調養,也就差不多了;如果是為了臨床,就要想辦法考個職業醫師資格證,還有跟師跟師跟師,重要的事說三遍」 ,但是爪機上懶得寫,於是不厚道地挖了個坑
→一定要賣萌,一定要騙贊!來一張萌萌噠圖(我想知道有多少人是為了圖贊我的……)
FINE
多麼坎坷的心路歷程(淚目),總結起來就是:有較好文言文功底的建議從經典入手(理想);沒有文言文基礎的建議從現代醫家的生動有趣的普及版著作入手,同時別忘了看看《古文觀止》陶冶情操(現實)
看!結!尾!
舊答案,naive!
——————————————我是大莞的分割線————————————————————
開個玩笑( ′▽` )
如何精通中醫——提供一份學醫的書單
這篇文章可供參考,裡面推薦的《名老中醫之路》《人體陽氣與疾病》和《思考中醫》確實不錯,沒有基礎的可以讓你了解中醫的思維方式,有基礎的讀了也會獲益良多。學中醫的大一狗表示正在讀《思考中醫》,啟發頗多。所以個人建議先從這三本書入手。
至於看完這三本書以後……我太懶了 _(:_」∠)_ 如果贊的人多就更新叭,就是這樣。
看到我真誠的眼神大家就贊贊贊叭!
啊……忽然感覺膝蓋中了一箭所以決定來答……
目前在北中醫讀大一,因為感到不能局限於課本於是開始漫長的自學之路……
後來越發感覺課本很坑,不能教你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於是更加堅定的泡自習室……
當然課我還是聽的……
具體的體驗就是腦袋裡不但中西醫的世界觀在打架,各種派的世界觀也在打架,不過在我上手診斷辯證的時候還是喜歡用自己看來的東西,真心覺得課本上教的不好用……
然後目前為止除了背課本還要背方劑傷寒等等各種東西,累的像狗一樣,大概就是這種體驗……
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也。
我曰:說的真tm對……
不說了,背書去……拜春哥,不掛科
網上中醫資料很好找啊,根據中醫本科的課程安排,去優酷看教學視頻,老師講的很好,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就先停下來,什麼時候弄明白了再繼續,這樣的話你的基礎會很牢靠,老師講的深一點的內容你也可以聽的懂。
我自學的步驟是:《中基》《中診》《中藥》《方劑》《傷寒》《金匱》《溫病》《黃帝內經》學完這些基礎內容接下來不管是看醫案還是繼續學習中醫更詳細的分科教程都行,這是一個方藥方面的,如果對針灸感興趣,那學完《中診》就可以學習《針灸》。
我現在《中藥》才讀了一半,路漫漫其修遠兮。
我很提倡大家學點中醫,原因很簡單,就兩個字:療效。
我當然知道,這幾年中西醫之爭在國內非常火熱。但我沒有半點參與此類爭論的慾望,我的目的只是把自己知道的、體驗過的中醫告訴大家。我也關注過中西醫之爭,但就我有限的中醫知識看來,攻擊中醫的人幾乎是完全的中醫盲;遺憾的是,因為本人不懂西醫,無法對攻擊西醫的人的西醫素養做出對等的判斷。
我的中醫水平還很業餘,頂多算一個資深中醫票友。但是我明白一點,如果不以療效作為醫術的唯一標準—不管是西醫還是中醫,再雄辯的爭論也只能貽笑大方。
事實上,我在2009年11月6日之前從來沒有看過中醫。估計許多同齡人與我的經歷類似—應該還有很多同齡人到現在還沒有看過中醫。我在那一天去看中醫純粹是因為一個好心的同事的推薦。那時候我的慢性鼻炎已經十分嚴重,發作的時候噴嚏連天、清涕直流,形象糟糕至極。有一天正當我與再次發作的鼻炎在辦公室鬥爭時,那個同事過來找我交接一份材料。可能是我的病態有點嚇到她了,也可能是她覺得我實在是太痛苦了。於是她很認真地建議我去看一位老中醫—那個中醫曾經以三副葯迅速治好了她的驟然「失聲」。此前我曾經求治於滬上各大醫院的耳鼻喉專家(當然都是西醫),毫無作用。因為沒有別的選擇,我就把這次好心的推薦當成了唯一的選擇。
下面圖片是我珍貴的第一次中醫診療記錄。
(珍貴的第一次中醫診療記錄。)
本來也沒抱太大的期望,可是喝了兩服藥,正狂暴發作的鼻炎就被控制住了。這次一共喝了十四副葯,後來小半年鼻炎沒有發作過。
但是也就這樣了。近十年的宿疾,十四副葯也就是遏住了病勢而已。我也沒有因為這十四副葯的效力而產生學醫之心。唯一的不同是後來因為勞累或不善攝生而再次引發鼻炎的時候,就去找那個老中醫開幾副中藥吃吃。
【順道插段小廣告:那個老中醫是上海仁濟醫院五官科的專家余養居先生—名字很有仙風道骨的感覺,是國內比較著名的耳鼻喉專家,對待病人極其和藹可親。2009年給我看病時已經八十多了,不知道現在是否還出診。】
雖然沒有斷根,但是我的鼻炎總算找到了合適的治療渠道。除了熬中藥比較麻煩,關係到本人形象的大問題終於找到了比較好的解決之道。
不過後來我自己學了中醫才知道,鼻炎雖屬小恙,但其實是身體陽氣虛衰的表現(已故著名中醫,當代中醫耳鼻喉科創始人干祖望教授的觀點)。尤其像我這樣的近十年的慢性鼻炎患者,身體機能已經處於嚴重不足的狀態。
這不,除了鼻炎,其他的病症接踵而來。
一是胸痛。記不清什麼時候開始的,反正莫名其妙地胸口肋骨間會劇烈疼痛,發作無規律,持續時間不長約一分鐘,但是痛如鋼針扎入,甚至不敢呼吸。(後來學了中醫才知道,這是《傷寒雜病論》所說的「胸痛胸痹」,用瓜蔞薤白白酒湯就可以治療,當然陰寒重者需要用四逆湯類方。)
2010年8月28日(如下圖),我懷著惶恐的心情(因為報紙上時常看到某青年睡覺時突發心臟病死亡的新聞,反正那時也分不清胸肋與心臟病變的區別)到滬上知名的胸科醫院就診。做了檢查,啥病沒有,醫生讓我放鬆心情,不要疑神疑鬼!
我聽著也是醉了,難道針扎一樣的疼痛是我做夢做出來的?可是人家醫生也沒錯啊,因為拍片子啥也檢查不出來嘛。
(胸痛發作欲死,檢查結果無恙。)
二是腰椎間盤突出(診療記錄如下圖)。某天醒來,發現腰痛無法轉身。驚恐之餘就醫診治,結論為「腰椎間盤輕度膨出」。醫生極力建議迅速手術,若不手術以後甚者有癱瘓之虞云云。我貪生怕死之極,迅速聽取了醫生意見。周末就診,周一就住院,等待周三手術(擬行微創手術,據說不痛且很安全)。因為沒有熟人,我被人插隊,計劃的周三手術被推遲到了周五。而彼時在單位延長請假甚為困難,加上心裡總有些莫名的忐忑(這輩子第一次做手術),周二下午我不顧醫生的反對堅決離開了醫院。其實我的堅決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周一晚上家人突然想到一個朋友是骨科專家,趕緊電話請教像我這樣是否需要手術。不曾想被這位專家朋友臭罵一頓,說這樣的手術根本不解決問題且存在安全隱患,最好的辦法是把家裡床墊換成硬板床,然後躺著好好休息幾天。作為病人,我對不同的兩個骨科醫生給出的完全不同的治療建議著實感到迷茫。但是常識告訴我應該相信自己的朋友。所以堅決出院回家了。換了硬板床,躺著休息了兩天,確實疼痛減輕很多,後來也就沒特別當回事了。
(腰椎盤輕度膨出,醫生強烈建議抓緊手術。)
以上兩個問題因為癥狀明顯,所以到醫院檢查治療過。其實還有其它更嚴重的問題,只是因為癥狀不急迫,所以沒有引起注意。比如,疲勞—極度的疲勞。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成天想睡覺,感覺永遠睡不醒。上班時中午必須小睡一會兒,否則下午頭痛如裂,至傍晚甚至會突然嘔吐。但是回家倒頭大睡一頓第二天就好了。在家時永遠是精神萎靡的樣子,隨時想睡覺,隨時能睡著。當時沒有去醫院檢查,估計去了也查不出什麼來,醫囑頂多是好好休息。
其實學過《傷寒論》的人都知道,以上癥狀是典型的少陰病:「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之所以在這裡不厭其煩地拿我自己的病史說事,只是想回應我在本文開頭提出的兩個字:療效。我是親身感受了中西醫對我自己曾經的諸多病症治療的效果差異的基礎上,逐漸改變了對中醫的認識,感受到了中醫的魅力,下定了學習中醫的決心。
不是來打擊你哥們,別說自己學了,你看看正兒八經天天上課背書加見習實習的,有幾個最後畢業時說,我開竅了,我對學的東西略有領悟。絕大多數,我見到的,要麼讀研接著學,大鍋飯變成小灶。要麼換專業學西醫。為什麼這麼難學呢?答案很簡單,沒人帶啊。進門的時候最關鍵的時期,得有人帶著你學,領進門,你有點感覺,發現些眉目,才能走進來。要不然學幾年,嘴裡除了肝陽上亢,脾胃寒濕,這陰虛那陽虛,似是而非,真的啥也不知道。
有個最關鍵的因素是,中醫是古代哲學在人體的應用。哲學應用很多,用在音樂上是音律,用在軍事上是兵法,用在自然上是天文地理。所以你看五行可以對應很多。而很多人學不好中醫的原因也就是沒能設身處地的站在古人的視角,哲學觀,去思考他們說的話。先有那些哲學觀,後有中醫,一定是這樣的。哲學觀,不曾理解,哪裡來的應用?
你看沒人自學西醫吧,或者很少人自學西醫。因為那一套東西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中醫是建立在類比理解的基礎上。實驗總是得有點基礎的,而類比往往給人以類比我看得明白所以我就會了懂了的誤解。
另外,學中醫可以,給人看病得有執業醫師資格證,不然就是非法行醫。謝邀。
個人很反對XX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此類問題,所以收到邀請之後,一直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體驗不是用語言能夠形容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同樣60度的水,有人喝了覺得燙,有人覺得不燙。我形容的體驗,你只能在自己的腦中搜索已經體驗過的、比較類似的,來相互對應,但是前邊說過,同樣的一件事,每個人的體驗都不同,何況這事還是用另外本來就可能不同的體驗來合成一種新的體驗。因此,請相信我,無論你對應的如何類似、如何接近,那都不是真正的體驗。
體驗這事,誰也代替不了自己,因此,碰見體驗類的問題,我都會躲的遠遠的。在我的概念里,這種提問和回答幾乎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看了很多朋友們的回答,我還是決定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哪怕僅僅是說說我自己的想法。
好了,廢話完畢。
先說說我的想法,供大家參考。
二郎中說過一句話,我深以為然。
「傳統文化都不是徒弟找師父,而是師父找徒弟」。
所謂的傳統文化,大到道教、醫家、武家的各門各派、小到紫砂、大漆、陶瓷、古琴等等,甚至各個行業頂尖的那些師父們,越是頂尖級的、越是高深的,越是無比盼望一個好徒弟。
咱們換位思考想想,如果今日你達到仲景的水平,你會敝掃自珍想著全世界就我最牛逼,不能讓別人比我牛逼?不,不會的。你一定會希望你牛逼之後,還有人接著繼承你的牛逼。
你多少年的心血、經驗、體悟,一步步的走過來的各種,難道就準備讓他百年之後煙消雲散?不,不會的。你一定會希望把這些體悟留下來給後來人,所以有了仲景的《傷寒雜病論》。
但是,越是境界高深就越清楚,自己這麼多年體悟的好東西,背後有多少刻苦用功。所謂的悟性除了聰慧之外,刻苦用功是首要必須條件。沒有日復一日踏實的積累,哪來瞬間的醍醐灌頂?
為啥說真傳一句話?一句話,不停的去刻苦用功、不停的鑽研體悟,才能真明白這句話,否則那不叫明白。
因此,好東西不是人人都能夠學的去的,也更不是人人都能學的好的,尤其是中醫這一行。要學到好東西的人,要有足夠的努力,還要有天生的聰慧,要足夠的刻苦,還要不斷的堅持,要扛得住眾人的非議、還要受得住大家的讚美,要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你說達到這種標準的徒弟好找么?很難。
師父們不知道有多麼盼望著有這麼一個徒弟來繼承自己的這些體悟,他們在夢中都召喚徒弟趕緊前來受道。
好吧,聽起來這麼美好,傳統文化都是師父找徒弟,坐著板凳等著哪天師父過來說,就是你了,跟我走,我教你絕世武功,稱霸醫林。
醒醒,這是武俠小說的男豬腳。
那怎麼辦?拜師無門,聽天由命?
不是的。想先成為高手師父的徒弟,首先得問問自己是否符合師父要求的條件,如果不符合,春秋大夢做到60歲,餡餅一樣不會掉到身上的。
待續。
我沒有過自學中醫,但我父親的確是自學的。
而且接觸中醫比較晚,近50歲才開始自己摸索,因為有一定的易經陰陽學的基礎,對中醫比較有感覺。但這些不是重點,中醫學畢竟浩如煙海,我父親付出的努力才是令我汗顏而自嘆不如的。他自學的時候根本沒有人指點,那時候家裡也沒網,他也不會上網,有疑問也沒人教,就先自己給自己扎針,一開始是手腳,後來是眼眶周圍和頭頂各危險部位。接著我們全家都被他扎過了。自己抄筆記(沒在家,不然拍點照片貼貼),背中醫口訣詩詞,畢竟中年,記憶力不如年輕人,但他專註力不是一般的強,經常半夜有自己覺得有遺忘的地方就開燈翻書。我喜歡熬夜,出來上廁所的時候經常看到他房裡燈是亮的。那幾年我家幾乎就靠我媽媽起早掙點工資。我父親的自尊心一直很好強,但硬是沉下心熬了好幾年,很難想像他下了多大的決心和頂住多大的壓力。
最後想說的是,真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他還是小學文化。
為了讓周圍的人相信自己,我一般從不"問"診.
只能依靠"望聞切", 先說對方病症和癥狀,然後讓對方自己判斷.
這個必須答,也作為一種共勉吧!
感覺就是痛並快樂著,而且怎麼說呢,自學中醫是一個漫長的自我修鍊提升的過程,若你本身無法獲得實踐的機會,那麼要真正做到治病救人信手掂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天賦高得離譜,最後融匯貫通,但中醫最後的魅力在於你從中得到了一種力量和正確的生命科學觀。在慢慢的學習過程中,你自然會獲得一種內心的升華和平靜,正如《黃帝內經》開始等一篇《上古天真論》所言,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後面的我還沒做到,不敢妄言。實際上,我很多年來一直有失眠的困擾,從上初高中時代就有,用盡什麼辦法都沒用,但自學中醫後,慢慢的無葯而癒了。當然其中堅定的信仰也是自己思索多年並且真正實踐治癒了一些自己身上的多年小頑疾而建立起來的,中醫的療效絕對杠杠的,如古人所言效如覆杯。
中醫的哲學認識在於陰陽及其運動轉變的規律,所以難以認識和把握,這主要在於中醫書中對陰陽的說法似乎無法理解,很多中醫名家的解釋也是含混不清,或者說有解釋但又是拿一些病例來東拉西扯講一堆沒扯上正題,這是學中醫的最大障礙,但若你有一個明晰的概念那就會好很多:這個概念就是中醫中的陰陽既是指物質屬性又是指運動屬性或者二者兼有,如厥陰,從定義來看,它屬陰,從五行來看,應東方陽氣初升之時,所以從運動屬性來看,屬陽,故屬陽中之陰。這個如果換作一個物理學中的小球彈跳的模型來看就容易理解了,小球在高點勢能最大,但轉變為動能的力量也最大,小球在接觸地面瞬間動能最大,但轉變為勢能的力量也最大,這就是陰陽相生背後根本的原因,我見有中醫在解釋陰陽相生時舉了很多由熱轉寒或由寒轉熱的病例,這不能說不對,但這並沒有讓你去認真的想想這背後的原因,我們也會流於形式的想一想,寒就是寒,怎麼就變成了熱呢,而關鍵在於寒的背後有一種轉變為熱的力量,如動能最大的時候其實隱含了轉化為勢能的力量也最大,這是因為我們下意識的以一個物理學上冰冷的標量來看待熱和寒,陰和陽,如果把它們看作活潑的有生命力的運動指征,那麼這一切就豁然開朗。
那麼為什麼要自學中醫呢?還是以仲聖的話來回答吧:」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生長全,以養其身」,若你有心看看仲景自序中的種種亂象而對比當下,自然會升起自學中醫的念頭,可能我們窮盡一生之力也無法救起一個人,但內心卻會因自學中醫而靜靜綻放。
發一篇我們築基班同學的論文,可供參考!
在至真中醫班一期的學習已近尾聲,面對論文題目,思來想去,就與大家討論一下我眼中的中醫吧。
一、學醫的緣起
這是最好的時代,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地獲得大量信息;這是最壞的時代,各種信息良莠不齊相互夾雜難以分辨。對於中醫來講,這實在不是一個好時代,西醫大行其道,中醫漸漸式微。
說起來,我也是個制服控,面對穿白大褂的醫生,總是不由得肅然起敬,敬重醫者這一妙手仁心、救人疾苦的職業。然則,截止目前的人生經歷中,也有那麼一些醫生,讓我這種信任不斷動搖。
顧著賺利潤,推銷高價葯的醫生;一個方子開幾十種葯,四五百一副的醫生;明確告訴患者,我只管你頭痛,不管腳痛的醫生;開一堆化驗單給你,依舊看不出啥問題的醫生。
在名醫難遇,庸醫橫行的時候,與其把健康交付在別人手中,還不如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二、學醫的方法
學醫首先要糾正一個理念。現代醫學預設人體經常出錯,需要醫療手段介入予以糾偏。中醫認為人體具有強大的自愈能力,在氣血充足的情況下會自動調整身體,實現臟腑均衡,得到健康。
學醫有三層:一層是自養,一層是保家,最後一層才是救世。希望自己首先做到第一層次。認識自己,從自養出發,逐步的踐行。自養是學醫的基礎。自養不僅是養生,而且要根據天地四時的變化,養生、養長、養收、養藏。使個人的行為符合天地生長收藏的規律,才能與道不失,病無從來。
醫學也並不複雜,它可以看成是一門源自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好的醫生,必然是懂得生活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衣食住行,四季更迭,樣樣都與中醫有關。你對生活的感悟有多深,對中醫的理解就有多深。
幽篁客同學提到過,如何挑選優質的豬肉。豬也跟人一樣,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呈現健康的外觀。健康的豬肉,能很好地固定營養精華,其肥瘦分明、瘦肉呈紫紅色、肥肉部分緊緻、有顆粒感。不健康的豬肉肥則肥矣,其實是堆積的痰濕垃圾,肥瘦界限模糊,瘦肉部分顏色暗淡、發白,肥肉部分松垮無力。以上的買菜經驗,暗示了生活與中醫的聯繫。
學好中醫,不僅要從生活中去體悟,更要注重吃透經典。雖然最近的學習很初步,但愚鈍如我,也對如何學習有了膚淺的體會。簡而言之有三點,一是抱疑求解,二是以書印書,三是舉一反三。
一是抱疑求解。顧名思義,帶著疑問去學習,身邊很多學習中醫的同學,都有各種各樣學習的目的,譬如小兒保健、痛風、肥胖困擾、鼻炎、頸椎病等等。通過某一病症切入,可以達到消除已病,防範未病,管中窺豹的效果。
二是以書印書。開始學中醫的時候,自然聽說黃帝內經的重要,看來看去,看不懂,卡住了,這個時候,除了反覆讀誦,還可以繼續往下看,前後對照,或者參考其他論述,互相印證,問題便可以逐步解決。
三是舉一反三。在學習期間,老師是通過疾病的具體種類入手,教會我們如何分析病因,了解各種癥狀,並根據原因展開針對性的治療。看起來只是掌握了一種疾病,實際上某一類疾病的原理也都呼之欲出。譬如頸椎病的成因,寒邪入侵導致經脈捲縮,血液凝滯;長期姿勢不良;外傷。明白了這些,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等等骨骼方面的疾病,也有了大致的思考方向。
三、學醫的收穫
學習期間,除了思路的轉變、知識的累積,更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念及此,便覺得溫暖愜意。胡謅幾句打油詩,略表心意。
無始以來因緣牽,相聚一堂備有緣。
至真中醫開班講,六類疾病若等閑。
身強體弱人不同,緣由需向脾胃尋。
垃圾食品遠離之,發酵食品多品嘗。
飲食有節八分飽,過食少動脾胃傷。
聲音嘶啞嗓子干,咳嗽流涕咽喉腫。
寒邪束肺錯誤治,惡性循環病不淺。
防風防寒重保暖,培養正氣身體健。
肥胖並非都正常,氣虛脾虛成虛胖。
有氧運動提肺氣,養護五臟經絡暢。
節食服藥不可取,身體康健自然靚。
咽炎要分急慢性,寒熱虛實因各異。
胃熱氣逆咽上火,脾虛不運痰濕積。
陰陽失衡詳細審,去熱消濕病自去。
頭暈頭痛頸肩痛,骨質增生肢體麻。
現代統稱頸椎病,寒邪襲脈澀不通。
按摩牽引不治本,驅寒扶正方為宗。
皮膚腠理不嚴密,風邪傷人無聲息。
聖賢避風如避矢,欲求健康需牢記。
當然可以自學,中醫學歷教育才誕生幾年啊!那些說不能自學的也太狹隘了吧!
初學文 三年不中 改習武 校場發一矢 中鼓吏 又從商 一遇騙 二遇盜 三遇匪 遂躬耕 一歲大旱 一歲大澇 一歲飛蝗 乃學醫 有所成 自撰一良方 服之 卒
其實作為系統學習過中醫的人,並不推薦自學中醫,而且 千萬不要去看正統中醫教材以外的任何中醫相關書籍!!! 因為在這個階段你還沒有辨別書籍好壞的能力。
帶我的第一個老教授說過,在學習中醫的過程中,最忌諱的一件事就是選擇你自己認為的好的中醫書籍。 因為每個中醫大家在臨床診斷用藥上的流派以及切入點是不一樣的,所以在你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絕對不可以隨意的去吸收所謂的中醫知識,以免劍走偏鋒。
即使強烈的想要學習中醫,作為初學者,最好使用人民衛生出版社等幾大正統教材出版社的書去學習,經典醫藥書籍的刊版注本更是要注意。
如果你命犯天醫,那麼就有可能通過自學達到中工甚至上工水平。若與醫道無緣,倍加努力,經歷常人不能想像之苦,達到中工也不是沒可能。別小看中工,目前醫學院出身的科班大夫,能有下工水平就燒高香了。
謝邀
自學中醫的體驗~~就是書看了不少~卻還是說不出個所以然,然後感覺書白看了~還天天被我爸說笨死了~~那麼簡單都學不會……要哭了都……
現在找了個學校報的藥學專業,希望可以系統地理理頭緒
中醫是一門實踐出真知的學科
如果只是「自學」紙面上的東西,拿本教材背就好了(現在的中醫藥大學教出來的都是那麼一批人)
如果你是想靠自己,成為一個能夠將中醫藥知識技術運用起來的人。
你把執業醫師證考出了(這樣說明你把該記住的基礎知識記住了,有了合法實踐的法律許可)才能說過了「自學」的門檻,之後要不斷的實踐,不斷的提高經驗,不斷的接觸各家不同的理論(白話點,同情況下的臨床決策),根據自己的經驗,在合適的範圍選用合適的學說理論去運用。如果沒有老師,這個階段會很痛苦。因為萬事開頭難,你不懂如何實踐,那臨床療效就很爛,那就沒病人找你,那沒病人找你,那你的技術又無法提高,惡性循環。
塞點私貨
推薦看看胡希恕的文章,老人講話很樸實,認為哪有那麼多玄之又玄的道理,就是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碰到怎麼樣的證(特殊癥狀的不同組合方式)就用怎麼樣的治療方法(方葯)
1、古文學好。這是基礎。
2、明師引路。入門很重要,所謂入門對則始終對。
3、學好傷寒、金匱、內經、神農本草。
4、擴大專業書閱讀量,各家學派,各類醫案。
5、擴大古文閱讀量
6、世界上任何一本書其實都是中醫的參考書。中醫是一門智慧的學科。
總會覺得自己這虛那虛,這火那火,還會覺得自己找虐,學這麼難的東西,總之,覺得自己有病
推薦閱讀:
※你曾經是否做過以前做時看來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但在未來發揮了巨大影響的事?
※參加不間斷騎行挑戰是什麼體驗?
※一天走了 5 萬步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長期失眠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第一次進健身房是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