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是否经常引起较大的社会争议?如果是,为什么?
这里的“较大”指的是关注度达到全上海范围或以上地域范围为标准,如果答主觉得上海范围太小,也可分“上海范围”和“全国范围”两类讨论,或在开篇说明以“全国”为范围讨论。
题主承认,因为自己是复旦人,所以会放大复旦新闻的关注度,复旦每次引起的社会争议都会在我的社交圈里刷屏,难免会造成一些错觉。
但也有上海交大的同学表示,复旦这两年引起的社会争议都能串起他大学生涯的时间线了。(我知道个例不足以说明问题,所以在此也想向上海其他高校的同学求证一下,复旦引起的争议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欢迎大家帮我邀请上海各高校答主)
如果要用热词指数说明复旦的关注度并不高或者低于清北,那请注意不要用平均值,峰值的个数才具有一定意义。
思想自由有勇气!可惜没实力。
回过头想,这应该算是一个好事,实力是慢慢积累的,我们迟早会变成很厉害的人,可是勇气却不一定。
这算不算一所大学的职责:给青年们一个试错的地方,一个承担的地方,和一个了解自己的地方,因为唯有这样,才能在更深层次获得一些“人生的经验”。
无所作为当然不会有错。那有错是不是代表有所作为?争议有很多,然而争议和争议之间却是不一样的。其中,有可以避免的遗憾,有无须避免的自由,也有不应避免的担当。
当我们朝夕相见的同学在外滩遇难的那一天,我们校方和同学并没有选择息事宁人的态度,我们只是在保护,我们不想镁光灯成为刺痛遇难者家属最锋利的剑。如果我们对记者长篇累牍特别报道呐喊是一种争议的来源,那这种争议,就是不应避免的担当。
当我们邀请崔永元出现在蔡冠深报告厅的时候,我们有卢大儒教授出来为科学共同体发声、愤怒,我们也有新闻系的学生为崔永元抱以同情甚至认同。在别人看来这叫做“搞个大新闻”,这叫做哗众取宠,但是如果我们不来呈现这种争论,试问还有哪一所高校可以承担呈现转基因争议的社会责任?如果我们宽容一切讨论是一种争议的来源,那这种争议,就是无须避免的自由。
今天我们学校出了一桩丑闻。没错,是丑闻。作为一名复旦人,我感觉到很羞愧,我只能代表我个人向被抄袭者表达歉意。从林森浩个人的案件,到今天校方对“疑似抄袭”稍显轻率的回应,我知道我们这个小小的地方,发生了太多令人遗憾的事情。
和中国大地上每一寸土地一样,这所学校远远还不是完美的,它很多时候让我们自豪,但很多时候它也伤了我们的心。有时候我们能够看到的争议,只是别人愿意给我们看的那部分。当我们面对这种种不完美的时候,我们复旦人应该选择什么:是去掩盖,去粉饰,还是去承认,去弥补?
我很庆幸,在这桩丑闻发生之前,复旦人一直以来的选择都是坦诚和接受一切讨论。我希望在未来再遇上这种因为疏忽和缺乏担当而造成的争议时,我们复旦人,包括我自己,还能继续选择在承认不足的基础上,为这所学校变得更好而努力。
我所认识的复旦,配得上它自由而无用的野心,也永远不会辜负它直面遗憾的苦难。原因不仅在复旦的名气,还在复旦的风气。
不管是校方还是学生做事都不够严谨,不够谨慎,眼高手低,校风自由散漫。(比如这次把logo的概念稿直接拿来用的团委。)
同时学生还口味挑剔,嘴巴毒辣,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出了问题学校管不住学生的攸攸之口,做不到不了了之,最后媒体坐收渔翁之利,搞个大新闻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贵蛋新闻专业校友占领了上海媒体。
复旦的危机公关为啥不好做?
1,复旦这几年有没有陷入负面争议?有,事件也不少。黄山、投毒(包括之后的签名风波)乃至近期的抄袭事件都挺给学校招黑的。
2,这些事件都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本”(事件本身)和“标”(由对事件的讨论带来的网络舆论漩涡)。事件本身没什么好说的,每所学校都有各种各样的人,哪个学校都不能保证旗下师生肯定不会干傻缺事儿。治本只能靠防患于未然,复旦师生干出傻缺事的几率比其他学校更高吗?其实并不见得。可是复旦在舆论形象方面受到的损失尤其厉害,这主要是治标没治好——危机公关没搞好的缘故。在全国高校里,复旦的危机公关真的是一等一的不好做。
高校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或者政府部门做危机公关有两个最大的不同:第一,是群众对于教书育人的机构有远超于平均水平的道德期待;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一般单位里的员工舆论是可控的,而高校里的学生们可就不一定了。
在危机发生之后,靠谱点的单位可以迅速统一内部思想,要求员工不在网上发表相关言论,一切解释有专业的宣传人员去做。这样不仅可以以较高的效率做出诚恳的回应(“不管原因如何,出现这一事件我们的确是有责任的!向责任相关各方和全社会关心我们的人致歉!我们会严肃处理当事人,并吸取这一事件的教训,排查并解除隐患。请大家监督!”),更重要的是可以迅速平息舆论。
大家想像一下,出现了舆论危机之后,内部员工全部跑出去澄清事实(或者说洗地)会发生什么情况?肯定有一部分人会跟跟网友们打起嘴仗,很可能会有内部员工的说法被人抓出漏洞进而连累到单位。更重要的是,大家的讨论会整个事件会沸沸扬扬持续发酵。这简直是危机公关的恶梦——要么你完全无辜,能迅速证明自己清白;要么诚恳认错,低调的过一阵子,让大家赶快忘了这事。
越是强大的东西,越容易让人感到不信任和疏离(有的时候还有妒忌);所以,越是名声煊赫,实力强劲的单位,群众们越希望你身段柔软——只要你伏低做小认个错,我们马上就原谅你。
那么各大高校在遇到这种舆论危机时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偏偏是复旦被一个又一个负面新闻反复推到风口浪尖上呢?
大家都承认,复旦是全国顶级高校之一,拥有极高的学术地位和巨大的影响力,常年受到全国范围的舆论关注,一点小错都会被放到放大镜下审视。
可是北大清华名声也大啊,怎么偏生是复旦被指责的多呢?
这就要说起复旦校方两个不利于危机公关的风格了:内部,相当优容学生的自由主义情绪;外部,对新闻媒体的作风在全国高校里是有数的强硬。
请注意,我所说的有利或不利仅针对学校的危机公关而言。这些风格是否有利于学生培养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学校风格对于学生有着一定的影响。有些学校骨子里就浸着工程师精神,培养出的文科学生也带着一股讷言敏行的劲头;有些学校以培养政治人才出名,毕业的一届届工科生待人接物都八面玲珑;有些学校特别注意挖掘学生的传播水平和艺术素质,连毕业出来的程序员都特别有表现欲。当然,这只是一种概括,毕竟人跟人的差别是很大的。
按照这个比方,复旦是在把学生向什么方向培养呢?就我个人的观察而言,它培养的是“士”。正如复旦那句地下校训“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所言,它的培养风格从骨子里就透着一份魏晋情怀。
这种风格对学校而言,好处和坏处同样明显。好处是学生对学校的向心力高,坏处是学生自由主义情节浓厚,这对于危机公关非常不利。
太祖当年曾感叹过:搞工科的最听话,做理科研究的次之,文科生最不好管。复旦“养士”的风格给许多学生既带来了人文情怀。又带来了自由主义:一方面觉得自己对学校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类是有责任的,面对周围世界的问题我有必要说点什么;一方面对于权力关系相当敏感,对威权有逆反心理。当复旦的声誉受损时,很多学生和校友下意识地替母校百般辩护。他们的情感是淳朴的,但是言论啊,some times 奶义务。没人指望大学生们能发表多少无懈可击的言论,但架不住他们拔剑四顾,一腔热血。且不提求情签名什么的事件,单说当复旦学生做了蛋疼事的时候,很多人为了袒护复旦把犯错者一起袒护了,然后跟各路网友战了个昏天黑地,把事件持续炒热,让围绕复旦的争议漩涡经久不息,简直是猪队友。
你说其他学校呢?北大号称民主自由,其实还是比较讲政治的,这也跟它在北京有关。我们能找出有几所综合性一流高校有顶级的学术地位,有覆盖全国的影响力,有浓厚的人文底蕴,还有热情的自由主义风格呢?数来数去,好像还真就是复旦一家。
说完内部说外部。复旦的学生不出国的话多喜欢留沪。复旦的新闻院是中国顶级的,但是上海的媒体环境就不见得了。有了负面新闻,好,沪上媒体里校友多,咱帮你顶着;问题是复旦是全国排的上号的顶级大学,你以为你是山沟里独霸一方的山川吉三兄弟么?光本地媒体给你为尊者讳有什么用。
复旦新闻学院是全国新闻传播学的老字号,但凡中国媒体人是新闻学科班出身的,多多少少都跟复旦有几分香火情。复旦版新闻学概论差不多就是新闻学学生眼中的同济高数。可有意思的是,复旦校宣部门跟一些外省主流媒体之间的关系相当之僵。我接触过一些抱怨复旦校宣部门作风强硬的记者。我们发了复旦负面新闻,明明你是来公关要求撤稿的,偏生还特别盛气凌人,不光要撤,还要我们开除当事记者,要不然就起诉我们。卧槽你丫谁啊!你是复旦我们怕你啊!真以为我们没有真凭实据么?来信砍啊!
要说解决?其实,把宣传部门的人培训一下,公关媒体这种事情本来也并不难办。内部也好说。复旦再碰到舆论危机了,各大院系党团支部下发通知,让学生们别发表评论,一切交给校宣部门公关,事件热闹几天之后就会迅速被人遗忘。大多数学校都是这么过来的。
虽然方法简单有效,但是太功利了,这完全是不尊重学生自由的表现啊。
我完全同意,如果复旦迟迟没有采取这样的策略是出于对学生自由的爱护。为此在舆论方面多受一点争议也无所谓的话,
那我真的会对复旦重新肃然起敬。
现在排第一那位答主的回答很有意思
思想自由有勇气!可惜没实力。
回过头想,这应该算是一个好事,实力是慢慢积累的,我们迟早会变成很厉害的人,可是勇气却不一定。这算不算一所大学的职责:给青年们一个试错的地方,一个承担的地方,和一个了解自己的地方,因为唯有这样,才能在更深层次获得一些“人生的经验”。
无所作为当然不会有错。那有错是不是代表有所作为?
学生们倒是自由了,不过学校的名声出了点问题。从来没有毫无代价的自由,希望这阵子的舆论漩涡能让一些文胜于质的复旦同学多一点思考。固然,学校包容学生的率性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那么牺牲一点“无用的灵魂”为母校换取一点“世俗的名声”是不是也是你能担负起责任的表现呢?
或许,这是比率性的自由和碰壁更重要的,“人生的经验”。
开始有人说我是洗。个人觉得从我“树大招风”的那两段就可以看出来对于这次的抄袭事件,我也是很痛心的,没有什么想要洗的意思。
不过毕竟复旦是承载着我最美好的时光的地方,我的观点自然会有偏颇,但我觉得复旦值得我去偏颇。你们非说我是洗的话,那我就是洗咯。不论外界看来复旦是黑是白,无论怎样,我都爱。
哦,以及不好意思,我不认为我有错。不喜欢和别人争,我接受这个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大家的经历立场都不同,不指望也不需要所有人和我想法一样。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看法就好不必非互喷争个你死我活。所以感谢各位不同意见的评论,恕我懒,就不一一回复了。
答案不改了。
————————————————————
记得当年各个大学的学生回高中宣讲,向学弟学妹安利自己的大学的时候,清华黑复旦、北大黑复旦、交大黑复旦、南大也黑复旦。然后轮到我上去讲的时候,我笑着说道:这么多高校黑我们复旦,真是树大招风啊。
现在的这阵风口浪尖,依旧也是树大招风。只是我没法再笑着说出这四个字。
————————————————————
当班无聊,写点有用的答案吧。
首先我认为的确复旦经常引起较大的社会争议。
且不说进入复旦之后引起争议的各类事件,在答主高中对复旦并没有特意关注的时候,听到的关于复旦消息好像也比其他高校多一些。
至于原因,我想首先是复旦容易“出事”,其次是复旦“出了事”容易被传出去吧。
复旦容易出事。就说15年这不到半年的时间。外滩踩踏,复旦一位女生不幸死亡以及复旦学生和记者之间关于受害者隐私问题的争执——换校长风波——关于转基因崔永元VS卢大儒——110年校庆宣传片logo抄袭。再加上一审,二审,隔三差五掀起讨论,至今都并未完全平息的投毒案。复旦似乎真的太容易出事了。
为什么会容易出事?我觉得和学校的环境,氛围还是很有关的吧。和其他高校相比,我觉得复旦的校风真的是自由而无用,这与其他高校严谨庄重的校风似乎差很多。(由于我只上过复旦,对其他高校的印象大多是从高中同学那里听说然后自己脑补的,可能会有偏颇)而在这种学习压力较小,各种活动较多,管理并不严苛的环境下,复旦人似乎普遍比其他学校的学生更“浪”,更不受拘束,更爱谈天说地,更理想化。再加上复旦所处的地理位置,上海五角场。不安平淡的一群人遇上琳琅繁华的环境,又没有管理上的桎梏,事情多一些也算是自然。以外滩踩踏为例,跨年学生不想平淡的度过+学校离外滩不远,去那里跨年并不麻烦+学校不熄灯,不宵禁,也不反对学生浪,所以一不小心出了事……
复旦出事了容易传出去。上文已经讲到复旦人更爱谈天说地,爱发声,那么一旦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本校学生就会立马发表自己的各类意见,而且复旦学子并不护短,好事坏事都不忌讳,都谈。于是不管新闻丑闻逸事好事,都能在朋友圈刷了一屏又一屏。内部都已经这么骚动了,校方也不强制禁言,(还以外滩踩踏为例,其实不仅仅复旦学生出事了,其他学校也有学生死亡,消息却被立马封锁)外界自然难免也会知道。再加上上海的各大媒体似乎都有不少复旦新院毕业的学子,对于自己母校自然而然的关注也使复旦在公众视野里出镜率高一点。最后,马太效应,复旦之前引起的不少社会争议,让人们觉得复旦就是容易引起争议,也特别乐意在发生争议的时候掺上一脚。
总结下,复旦常处于风口浪尖上,和自由的校风,宽松的环境有关。但是,我一点一点都不讨厌这些。一直觉得复旦是个有点调皮,爱出事却又不受拘束有灵性的孩子,她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会犯错而让我们痛心失望,但更也会给我们惊喜,她没有被世事磨平,身为复旦一员的我们也都没有,我们还有诗有歌有梦。为什么tag里有我交,我们还要谨遵学长教诲闷声发大财,搞大新闻请别带上我们。
感谢Jason Fu对一些观点的质疑,大家如果有时间看下评论,可能更全面地说明了我的观点~
老梗重提了,所谓“自由而无用”,不恰恰说明了复旦的包容性吗?崔永元可以说话,谢百三可以说话,复旦每一个不起眼的学生也可以说话,不管你说了什么,真理也好厥词也罢,复旦始终在捍卫着我们说话的权利,所以珍惜吧。某个河海大学的朋友跟我说过他们学校的一件事情:夏天没空调学生去向校长联名上书,本来很正常的一件事情。然而这个故事的结局就是:校长发火了,要辅导员查出带头人,大家就在高压下找到一个替死鬼同学交给了校长,他被扣了很多学分,差点被劝退,之后据说空调还是很久没装(如果消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误,欢迎知情人士指正,我也是听当事人口述才知道的),作为复旦人,第一感觉是恐怖和莫名其妙:怎么高校里还有这种高压政策,第二感到庆幸:还好老子上了复旦。
回到问题本身,复旦从未进行过什么舆论高压与新闻封锁的政策吧,再加上枪打出头鸟,复旦作为在中国还算有点逼格的高校,拿来做噱头写写新闻也能搏一搏眼球,如果把新闻改成:“西北工业技术学院投毒案”“安徽建筑大学宣传片涉抄袭”,大家也不会有这么高的关注度了。
再来谈谈复旦作为名校的社会责任,很多人观点是这样的:复旦作为中国顶尖大学之一,教出投毒的学生说明你们没教好,做视频抄袭说明你们没才华,你们愧对名校二字。殊不知,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奇葩和傻逼,复旦某些个体的行为并不能代表复旦整个学校的气质与风气,大学的主体是学生和老师,同样一些官方犯的错也不能成为为这所大学下定论的依据,只能说明管理层存在问题。
我绝不是为复旦洗地!(想说三遍但手机党懒得码字),在复旦混了三年,确实他有很多让我讨厌的地方,也有很多让我不满的地方,但是并不妨碍我喜欢复旦,就像你喜欢一个人能包容她的缺点,和她一起改正一起进步啊。
这几年的校园生活,真的让我感受到了复旦是真的在努力实现自己的逼格——
培养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睡前随手写写自己的看法,很糙,还希望各位指正。
以上。一句话概括: 学校的氛围不是Communism,而是Utilitarianism
说实话,复旦生活中,基本感受不到"中国特色"的东西. 党委团委存在感极弱,学生个人自由度很高
自由度高了自然什么事什么新闻都搞得出来...
我觉得是件好事
没有人逼着我爱国爱党爱人民
也没有被划定一个必须遵从的舆论守则
每个人都为自己负责,且只为自己负责
所以结果就是,一部分脱离主流的人在复旦获得了很大关注,消息迅速传开,搞成了大新闻...
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愿望的诉求,在复旦这几年,没有一次被强迫做任何事情,说任何话
我在复旦过的很高兴,学了知识,交到了朋友,开阔了眼界,也更会做人
没有害过别人,被人害了的时候也狠狠的反击了,维护了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
我相信自己以后可以过的很好,作为普通学生我很感谢复旦给我带来的一切
利益相关:将要毕业的本科生
我是交大的。
表示交大政治历史课喜欢“弄个大新闻”,没事被请去警局的文科老师都是复旦毕业的。。。。。
交大政治课,学生很多是一副“管我鸟事”的态度。。。不管老师讲什么惊天内幕,学生永远是“你tm乱bb啥啊,老子码代码呢你小点声行不行”
去复旦听过一节政治课。。。比交大活跃度要高。。。贵校的傻逼事其实不比别的地方多,这个世界其他地方还有好多比贵校的破事傻逼的多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贵校之所以特别招黑,是因为贵校从在校学生到教授、领导、校友,完全不懂什么叫做“低调”。犯傻逼不是问题,犯了傻逼之后大新闻层出不穷才是贵校的症结所在。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贵校没有一个好学长,教给你们”闷声发大财”的人生经验吧。
哈哈哈哈哈哈。复旦树不大。真的谈不上树大招风。
说复旦自由主义或着不在乎别人眼光的,请感受下解放日报的文笔,瞻仰下校园里巨大的毛爷爷,去趟校史馆看看复旦怎么扒着TG上的了台面的。既然要黑,索性黑到底。
到底是哪些人在管理复旦?作为行政人员,有事业单位编制,工作稳定然而待遇差,留下来的大多是能力不行又没动力去社会里打拼的人。这样说虽然打击面有点广,但也有一定道理。
投毒案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室友间有矛盾的绝不止黄林二人,出现了冲突如何处理?事已至此,不必再提。但是以后怎样预防类似情况的发生?我没看到学生管理制度有任何改进。
谢百三有言论的自由,但是作为复旦教职工在求情信事件中的表现是否能被在校师生接受?为什么复旦没有成文的伦理准则去约束他的行为?
在校学生因意外身故,无良媒体炒作个人隐私,学生谴责反被批评矫情,这个时候学校在哪呢?
崔永元跑到新院演讲,属于商业活动还是学术活动?为什么没有学校部门负责审批演讲主题?造成负面的舆论影响以后校方的态度又是什么?
校庆视频“借鉴”他人作品创意,被质疑后第一时间跳出来澄清,当舆论是傻子吗?这么快公布结论,有没有进行详尽的调查?
校庆很隆重。陆家嘴绚烂的庆祝灯光有人看见,南区浴室坏掉的水管和卡机又有谁看见?
能考上复旦的学生,智商必然不低,能力必然不差,但心性并不一定纯良。这种时候就考验管理人员的水平。让HR管程序员,能不出乱子吗?(不要对号入座…)
放心,以后大新闻有得是。
运气什么的不谈了。
在读学生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第一个问题是学校和学生严重脱节,比如学生层面庆祝校庆,基本上是漫山遍野的“自由而无用”,但这个宣传片呢?说真的太远离我们概念里面的复旦了。外聘的军理老师居然可以一口气借同一时段学校的两个大礼堂,全然不管那个时段是活动高峰期,我不得不说行政上实在是冗余呆板。
第二个问题是斗争,虽然我不清楚别的大学,但在复旦的学生会团委里面,派系倾轧严重到令我目瞪口呆,隔壁在学生会的同学天天和我分析领导的一举一动,考虑怎么甩锅(责任),请允许我呵呵一下。在大事面前,只想着怎么甩锅,宁可憋着错过最好的时机也不愿冒背锅的风险好好处理事情,这在十大抢票的时候可见一斑。
第三个是呆板的危机公关,举个例子,在公关部的时候时值177联名信事件,学生会微博上天天有人在下面评论骂复旦(此事再怎么说也和学生会无甚关系),主页君气不过举报了一个人引发了更疯狂的报复,学生会居然考虑去和那个人道歉认错请求删博(实在是醉了……)
然而说实话,在自以为看透社会,聪明的危机公关,引导舆论,“闷声发大财”的学校里面,我旦虽然很蠢,但窃以为“自由而无用”是对象牙塔的理想主义无力而努力的保护。
以及,我们还需要很久才能真的理解什么叫“自由而无用”,(答主已经做到了无用(
总觉得党委玩党委的,学生玩学生的,实在是给我们故意带上了一个劣质的紧箍咒。尽管这个如来佛恐怕更需要一个紧箍咒。
本人是四流学校毕业的五流码畜,上学的时候是历史地理学爱好者,跟着一些知名的老师学习过一段时间,对谭其骧先生和复旦大学一直心存敬意。然而从局外人的角度看,作为一个高校,贵旦向来不甘寂寞,习惯性隔三差五搞个大新闻,轰动全国。负面新闻居多,正面新闻几乎没有,着实让人尊敬不起来。
说到大新闻,我们来回忆一下黄山十八驴事件。
事情起因很简单,十八驴逃票被困,民警救人牺牲。事情到这里,大家最多骂骂十八驴,没贵旦什么事,然而事情的发展让人大跌眼镜。
民警牺牲以后,十八驴表现的很冷漠,当天就返回了上海,连追悼会都没有参加。对此,贵旦是这么解释的:
参与这次探险活动的蒋姓同学说,他们的心情也十分沉痛,毕竟有一个年轻的生命因为他们而逝去了,他们离开前还特地等到牺牲民警的尸体运下山,见了最后一面才离开的。蒋同学说,当时大家从山上下来,身心都很疲惫,所以不愿对媒体多说什么,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很冷漠。
复旦校方表示,当日即让复旦探险学生返回上海,是上海警方考虑到当地天气条件很差,学生们又都淋湿了。
但也有相关人士解释说,直接回上海是上海市公安局和复旦大学的决定。而人在经历生死冲击后,往往大脑木然,不愿意面对媒体,也是可以理解的。
“早走并不是学生们的意思。”针对网上有人批大学生匆匆离开的指责,该负责人说,这是当时沪皖联动工作组的决定,他们认为还是让学生早点回上海,“不能因此认为是学生冷漠。”他说,当时学生们的心理是惊恐、疲惫和内疚的。
该负责人说,学生们回校后,学校立即召集院系领导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抚慰。“当天晚上,就有学生提出希望能对遇难民警有所表达。”他说,不过,当时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建议,待学生们心情平复后再做决定,并且认为学生们在这段时间内不适合对外公开。
然而:
这些获救的学子,回到学校后,再起波折。18人获救名单中的杜彬是复旦登山协会成员,他在网上与同学的一段对话,被网友截屏放猫扑上。刚刚获救回校的杜彬“心理状态还可以”,与同学在留言对话中透露出“校方让大家克制”,“石翔”提醒杜彬“要学学危机公关,经过这次,登协就是你的了”,“你要学着去建立秩序,去控制老人,去协调关系,去利用资源,这是这个协会可以给你的”,杜彬回应“嗯,还得靠你们,我经验太不足”,“先度(渡)过这次难关吧”。
不愧是顶尖大学的高材生,都木然了还比我这样的脑子灵光。
你以为事情这样就完了?navie
有网友在天涯论坛贴出了复旦大学bbs的几封站内信,发信人ciang在信中说,“现在媒体都在宣扬复旦学生的推卸责任,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因此ciang想,“复旦的新闻人若能在更广泛的媒体上客观地报道这件事,针对复旦的情绪就会很快消失。”他还表扬了上海某记者(复旦毕业)的报道,对复旦效果好,如果换另一个记者写,绝对是反效果。
ciang指出,通过这件事,看出复旦对新闻媒体的控制力有所下降,建议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多去几家报纸,而不是集中在一两家报社,阵地要多占领,会有很好的效果。这封信中还提到,“黄山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共品的提供和个人自由的矛盾,也是中国收入差距扩大必然经过的阶段,没什么可讨论的。
这位学生建议,复旦应该趁此“黄山事件”机会将安徽以前的关系巩固起来,民警的追悼会可以有一些校长或副校长参加,在此基础上,顺便争取生源和巩固其他关系。要多带几个院长和系主任去,让人看出诚意。最终,化坏事为好事是必然的,也考验校方的公关水平。
除此之外,复旦论坛上还出现了事件中最不负责的表现是警察找到队伍后,要求立即下山,导致了警察坠崖,“做这个决定的人就是最大责任人”,“危险区不能进去是不成立的,爬雪山的人怎么不禁止”等说辞。
贵旦新闻专业的高材生果然优秀,从一件小事就能看出贵旦对媒体的控制力有所下降,我们这些四流学校的学生简直弱爆了。
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爬山没什么大问题,后来传出借爬山打野炮也不算什么大事。然而逃票就不对了,别人因你而死,就算不感激,也不要冷漠。不去想怎么弥补,反而去考虑如何争权夺利,如何危机公关,如何控制媒体,就别怪全国人民呵呵你一脸。
此事以后,崔化钠也好,投毒也好,抄袭也好,我都不觉得奇怪了。上限有了,一切皆有可能。
崇尚自由是好事,但别忘了,自由也是有边界的。说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贵旦的老鼠屎比例也未免高了一点。再打着自由的旗号不去把老鼠屎剔出去,这锅粥只能越来越坏。
说到这里,时至今日,十八驴受到了什么样的处分我仍然未查到。
12月12发生的黄山事件,这是几天后校内网上成员的日志,并没有传闻中的冷漠。
全中国那么多所大学啊,说错话的,办错事儿的不敢说每天都有,也是八九不离十吧,也没见每天都有大学上头条。
这好大学啊,就像村头的寡妇,想说道她几句的挺多,可是想上她的啊,更TM多。我们这边有个说法:
上海所有的媒体,都是复旦的校报首先,赞同赞最多的答案。
其实,明确地回答,复旦的确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然而这个争议具体有多大以及这个争议会对复旦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却是个未知数,静观其变吧。
----------------------------------------------------------------------------
前面的很多回答都提到了复旦的风气,答主大一进校的时候,我的学姐和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被复旦的风气带跑。在复旦两年下来,答主的感觉是,复旦的风气其实是比较浮躁的。某件事情发生之后立刻会出现很多的评论,然而这些评论给人感觉不怎么有脑子。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崔永元引起的那次争议,朋友圈里充斥着理科生对文科生的蔑视以及某些人对文科生的洗地。然而这些评论的共同特点是言语粗鲁,给人感觉是没经过脑子思考。
然后再提几个点吧,复旦的公关工作做得并不好,这次的“抄袭”事件应该有更好的公关方法而复旦选择坚持原创论;。先挖个坑随便扯淡,如果有时间再来填。
最后说一句:无论复旦怎么样,我始终还是复旦的学生;无论复旦怎么样,出了校门,一切还是看个人。
话说回来,当年黄山门牺牲了一个民警,闹得沸沸扬扬,媒体报道铺天盖地地骂复旦
但之后每年黄山门周年纪念,学校(可能是官方、也可能是学生自发)都会组织大家来到相辉堂前祭奠烈士。之前闹得很凶的媒体大军面对这事倒是不来了……
罢了罢了,不管怎样折腾,反正复旦分数线年年都还是那么高,复旦每年毕业生还是很好找工作;交大学长说得好:闷声发大财
推薦閱讀:
※鄭爽為什麼能紅那麼久?
※為什麼當地政府如此支持傳銷?如何取締?
※如何看待一些網民逼馬雲捐款?
※「80%中國人信任政府以及支持國家政策」的說法正確嗎?
※如果台灣發生嚴重沉船事件,台灣的輿論會如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