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從足夠高的地方掉下來」的梗出自知乎嗎?

來自qq空間的笑話:
昨天下午,我為了增加學識,加入一個博士qq群,見到有一個人提問,「一滴水從很高很高的地方落下來能不能砸死人?
群裡面一下子熱鬧起來,各種公式,各種假設,各種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討論,足足討論了一個小時。
這時我弱弱地問了一句,「你們淋過雨嗎?」
群里突然死一般的寂靜,然後我就被踢出群了。
連讀者都載了這個段子。。我記得知乎上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沒有這麼低智商吧?


作為弗朗西斯·培根的傳人,我們要科學的思考每一個問題。
物理學家在解決問題時需要要簡化生活中微小、難以計算的效應,比如應用題問小汽車車速你就別提鐘慢尺縮(相對論相關),而問你海岸線多長你敢回答測不出必定0分(想像一下沿著沙灘拿15cm的尺子量折線和在地圖上看海岸線的差別)。
所以回到這個問題:一滴水從足夠高的地方掉下來,會不會砸死人呢?
淋過雨的人都會說:不會。但是問題遠遠沒有結束啊
有人會思考水的粘滯度,頭髮的緩衝和接觸頭頂的水滴姿態。
有人會思考如果水從「很高」,甚至在太陽系外,以至於穿過大氣層時的速度還很高,像彗星一樣落下來,而落在人頭頂時剛好因為與空氣摩擦只剩下一滴會發生什麼?(我覺得可以參考whatif?中光速90%的棒球問題)或者是否存在一條軌道,與地球軌道重合且提供了足夠的加速度?
這些問題所牽扯到的學科可以非常專業,而對於這些問題的研究可以很有價值。不要嘲笑真正的學者,我們目光太短淺,真空里的球形雞可以逗我們笑,但是沒有這些看似脫離現實的研究,讓我們每天進步。

而且以為雨滴的形狀是上尖下圓的「水滴形」(還真有這個形容詞)的人,你們才逗。真正正常大小的雨滴在落下的時候是這樣的:

其中1.是在高空,這時雨滴已經形成,因自身表面張力會形成完美的球形。處於加速狀態(圓形鉛彈的手工製作:融化鉛,一滴一滴站在足夠高的地方往下滴,地上用沙盆接著,因為表面張力會做出完美圓形的小鉛珠)
2.高度降低,還是圓形,速度恆定,與空氣阻力平衡
3.因為空氣密度增大等原因,阻力變大,產生變形
4.外形變化,張力不足以將雨滴拉回球形,變成弧形的「半氣泡」(我亂叫的)
接下來當然是氣泡破裂,水滴散成小水滴和更小的水霧
所以下雨才空氣這麼濕潤,不只是雨水蒸發,而是空氣中會充滿懸浮的水珠微粒
當然這只是中等大小的雨滴,小雨滴表面張力夠大,落地時還是球形,而更大的因為張力更小,可能分散成更小的雨滴。如果有不嚴謹或誤導讀者之處,請一定向我指出。

所以這些看起來很沒營養的問題展開來都可以寫幾十篇論文,不要嘲笑科學或者科學家,通過嘲諷他們的迂腐提升自己的形象很可悲。
尊重,敬畏
————12月7日更新圖片————

高速攝影機拍攝的水滴下落以上六張圖片均截屏於BBC Richard Hammond"s Invisible Worlds系列紀錄片,僅作教學傳播之用,禁止用作商業用途,允許個人轉載


一滴水如果從足夠高的地方落下,能不能打死人?


人家就問「一滴水從足夠高的地方掉下來」的梗是否出自知乎,能不能好好答題?

知乎上的關於「一滴水……」的問題及其相關答案有人有給出,可以看到,第一個在知乎上回答」淋雨「的匿名用戶已經修改過他的答案,最後修改的時間是2014年10月17日。

但是也有一位知乎用戶答出了相似的答案:

而且在他的回復之中,有這麼一句:

因為在知乎有個大家都知道的潛規則,抖機靈也好,答乾貨也好,回答的越早,贊越多。現在這名知乎用戶的贊數是202,那麼我們可以推斷,獲得五千多贊的匿名用戶回答的必然要比這名用戶早,得出結論:在知乎,「淋過雨」這個梗在2014年9月28號之前就有了

我們打開谷歌搜索和百度搜索,輸入關鍵詞,可以看到(好煩喔就不貼圖了,拜託大家自己搜),其他網站上,如百度貼吧,天涯社區,豆瓣,出現題主所說的「博士群的笑話」的最早的時間是10月以後,當然我只查看了前20頁的搜索內容,可能不是很嚴謹。

就是不搜「博士」這兩個詞,我所搜集到的,關於雨滴和淋雨的這個梗最早也是出現在2014年9月28日的晚上10點:

當然,第一個說出「雨能砸死人嗎」這種回答的確實不是知乎用戶,我在搜搜上就查到這樣一個答案:

而原題目是:一滴水的衝擊力為多少?

雖然答案相似,但考慮到問題不同,且這位2010年的同學的回答全無笑點,我覺得可易忽略掉這條答案對如今流傳的「博士群」笑話的影響。

那麼總結起來,我們可以得出,如今流傳在QQ和微信,還有微博里的這個笑話,應該是從知乎中起源的。大概是某位知乎用戶把問題和答案結合,加工整理出的這麼個笑話。

以上。

其實前面說了這麼多,就想說一句:一滴水炸出一堆玻璃心的Phd…


如果真是一幫博士討論這個問題,很可能真的會出現前面那種情況。
原因也很簡單,畢竟題目太簡單了,淋雨嘛,那還有什麼可問的?
所以要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比如說,刮大風的時候、空氣稀薄的時候、重力加速度改變的時候,水滴都能砸死人么?水滴以什麼速度衝撞人體的什麼部位會致死?臨界條件是什麼?或者說這是個概率事件,概率密度應該怎麼求?

這時候有個人突然來了一句,你們淋過雨么,大家肯定是會安靜的。踢出群我覺得到不大可能,但是大家被噁心到倒是確實的。
舉另一個例子。

昨天下午,我為了提高情商,加入一個情感qq群,見到有一個人提問,「愛情是不是美好的東西呢?」
群裡面一下子熱鬧起來,各種引用文學作品,各種現身說法,各種比喻排比,各種旁徵博引的描述,足足討論了一個小時。
這時我弱弱地問了一句,「你們操過逼么?」
群里突然死一般的寂靜,然後我就被踢出群了。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
另外,必須得補充一點,我在那個問題下面是給非常正經的三樓和一句話歪樓的一樓都點了贊的。
因為,如果真是一幫博士討論這個問題,或者討論如下的問題,真的有人說了一句淋過雨么或者操過逼么,大家其實是會覺得非常有意思的。
畢竟,雖然道理很明白,可是能只用一句話把一個道理講明白,也並不容易。
更何況對於博士來說,單單這一句話,就足以引發非常多的思考了,不是么。

另外,不要隨便黑博士,博士很黑的w(?Д?)w


笑這個梗的人就像在笑陳景潤一生就是為了證明1+1=2一樣,本質上都是對另外一種情景的不了解


我覺得這個就是從知乎出來的,我稍微跑點題,我也是先在知乎上看到,然後在那時候公司qq群里看見了,公司的那些人還呵呵的笑成一堆,我一下子就覺得,這夥人不光是不了解博士,不了解大學,甚至高中都沒好好學過,而且極low,突然間就感到極度的反感,深深地覺得我實在跟他們不是一路人,然後就跳槽了……


我第一次接觸到這個梗的時候是高中,被我上小學的堂妹問腦筋急轉彎:「為什麼劉德華被一萬米高空掉落的東西砸到確一點事都沒有?」
我現在是個博士了。


我最先也是知乎看到的,後來在微博上有段子手以截圖方式發布微博,再後來就直接變成題主說的故事了。
由於答主後來補充編輯過問題,但從評論看出發表時間為2014-9-26,這是我已知最早的。


無知而不自知,分不清自己問的問題到底什麼,還反過來嘲笑博士,呵呵


知乎熱愛抖機靈還很榮耀遲早有這種後果的。
那些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人真可憐。別人會用笑話笑你傻!


題主的題目是某個錯誤版本。
正確版本是這樣的:
一滴水從足夠高的地方自由落體下來能不能打死人?

這樣一改整個段子都變了。


我覺得討論這個梗本身就足夠low逼了,無論你支持的是哪邊。

首先段子水準很低,這個例子太過愚蠢,以至於其起到了極強的拉低智商的作用。對,說的就是你,別TM傻笑!你我都被拉低了!

給「博士們」叫好的那些人一樣low,當你給這滴水加各種條件的時候他早就不是一滴水了,類似的宇宙外飛東西進來威力有多大的問題恐怕已經爛得不是老段子級別了,你較真寫幾個公式自己娛樂一下就算了,但實際上無論加什麼條件它都是一個年齡比得上相對論的太空飛行物的超級老段子,這個問題本身的結果極其顯而易見,沒有任何值得「討論」的東西。
天哪,這如果都能算得上討論這些博士估計和小學生拉不開差距了,能不被嘲笑?

哎喲,我怎麼這麼low逼非要作踐自己來指出這麼無聊又顯而易見的問題。



「讀者都載了這個段子」
我想說,大哥,你可知道讀者上邊的段子我懷疑是革命時期的老年讀者投稿的,老不老不說,不好笑啊。你拿一本九十年代的故事會找找看,很多……連蘇聯時期的也有,很多笑點還很……微妙……
再說這個段子,乍聽挺搞笑的= =聽多了就皮了。


第一次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想到的是如何定義「一滴」,「水」,「足夠高」等等。後來在群里看到那個段子,才想到原來還有人會想不到下雨啊?


我看到的版本是從「很高的地方自由落體」。。。
然後我就開始鄙視段子手智商了,下雨根本就不是自由落體好么。。。


樓上全部跑題了好嗎?樓主問的是梗的出處。
反正我最先是在知乎上看到,幾天後在群里看到的。至於那個淋雨的回答,知乎上本來也是有的(我看到的時候就有)
結論:到底出處是哪,無法判斷。可以採用調查的方式,不過要注意,樣本必須保證既有常玩知乎的又有常玩空間,微博之類的人


我就說說個人幾天看法,理論什麼滴前面大神比我講的好太多了!
你們視乎都忘記了一點,一滴水,誰是液體,在空中運動是沒有固定態勢的,換種理解水的結構不穩定,不能帶來足夠的動能以及沖能
冰雹可以看成是一個穩定固體,下面掉落的力量作用在外部,水作用在內部和外部
個人猜測,不負責任


推薦閱讀:

最尷尬能有多尷尬?
有哪些中国羽毛球梗?
頭髮剪短是種怎樣的體驗?
有哪些時候你覺得自己可能是個傻子?
假如張召忠穿越到《權力的遊戲》當中,會發生什麼奇妙的事?

TAG:知乎 | 生活 | 物理學 | 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