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蒙古帝國在入侵歐洲的同時,南宋在金朝滅了後還能抵禦住蒙古支撐了近四十年?

蒙古1231年滅花剌子模,1234年滅金,1240年滅基輔羅斯, 1241年入侵匈牙利、波蘭。1260年蒙古帝國分裂,1273年襄樊之戰前南宋還保有淮海以南的江山,1279年崖山之戰南宋滅亡。


首先題目有語病,建議改為「為什麼在蒙古帝國入侵歐洲、金朝滅了的同時,南宋還能抵禦住蒙古,支撐了近四十年?」

這個問題我以前回答過很多次,這裡我說:東方國家抵擋蒙古三十年是正常水平,金朝坑了點,只打了23年,南宋表現不錯,打了45年。

金朝1211開戰,1234滅亡,23年,而且中間只和平了四個月

西夏1205年開戰,1228年滅亡,23年

南宋1234年開戰,1279年滅亡,45年,和平期最長,理論上的戰鬥是25年

大理稍差,1252開戰,1254年就基本滅亡,但是滇東三十七部很多抵擋到了1259年。

四國之中,金朝的戰略決策最為拙劣,本來:南宋是服軟的大國,西夏是附庸,蒙古是反抗者,應該聯夏、撫宋、抗蒙,但是孛兒只斤·珣的戰略是征夏、伐宋、抗蒙,三面開戰,軍隊消耗極快。可以說是過浪

蒙金戰爭分為三期,前期是成吉思汗野狐嶺、定州兩滅金軍主力,諸路蒙軍鈔略河北河東;第二期是蒙軍主力西征,木華黎帶領少數人馬與金軍周旋拉鋸,進退交叉,逐步的穩定了河北的統治,也帶出了一隻強大的偽軍,比如史(天澤)家、張(柔)家、李(全)家。第三階段,蒙軍盡占河北,鐵木真去世,窩闊台率軍「借」道於宋,徹底擊潰金軍主力。

金軍以野戰為主,經常盡起諸路之兵會戰於某某處,條件好打出了衛州、小關大捷,情況不好就是野狐嶺三峰山。一路浪到1234年,馬鐙山浪掉了最後一隻野戰軍,GG。

西夏的抵抗則是該浪不浪,該縮不縮,1205年蒙古人的進攻其實並不激烈,西夏也裝模作樣的還擊,真正的戰鬥發生在1207年,蒙軍進逼中興府的北方門戶克夷門,西夏軍該縮不縮輕敵出擊,慘遭全殲,西夏不得不臣服於蒙古。

隨後西夏軍開始報復袖手旁觀的金朝,直到1225年,雙方才達成早就該達成的抗蒙聯盟。

1225年,蒙軍發動了滅夏之戰,首先在西夏東面的銀州、積石州虛晃一槍,然後主力從西夏西端的沙州(敦煌)出擊,這場突襲失敗了,沙州守軍頑強抵抗,但是西夏軍該浪不浪,並沒有集結軍隊,右廂各州軍守軍固城自保,故而蒙軍各個擊破,雖然沙州、黑水軍司、肅州、甘州守軍都頑強抵抗,還是被逐一擊敗並被屠城,最後一座城市西涼府不戰而降,蒙軍抵達中興府城下,西夏滅亡。


謝邀。

關於南宋抵抗蒙古40年的說法在一定程度上是誤讀。

1234年,蒙古與南宋聯軍滅金。由於戰爭期間蒙古大肆劫掠和金朝的堅壁清野戰略,導致中原一代(以河南為主)遭受嚴重破壞,當地的農田被摧毀,道路被破壞,人口大量死亡或逃離。

滅金以後,蒙軍很快就退出了新佔領地。原因很簡單,駐軍要吃糧,但糧從哪裡來?搶不來,買不來,連運都沒有路能運進來,不撤有什麼辦法呢?

此時,蒙古與宋仍保持聯盟狀態。

由於宋蒙邊界沒有正式確定,蒙古又從河南撤軍了,向來短視的宋朝認為恢復汴京的機會來了,於是發動入洛之役,派兵佔據河南。

宋軍抵達後馬上陷入了無法就糧的窘境,隨軍背的糧食很快就吃完了,運糧車進不來,佔領軍無以為繼。

此時,蒙古以此為由正式向南宋宣戰。

南宋與蒙古交戰是從這一年開始,距離臨安投降是40年,距離崖山之戰是43年。

但這43年都在做什麼呢?時戰時和。

宋蒙戰爭主要有三次。其中是和平狀態。

第一次蒙宋之戰非常尷尬。誰進攻誰都要路過河南,但前面已經說了河南的那個樣子了,誰打誰都費勁。

對於蒙軍而言,還多了一個難題,熬過河南白地以後,怎麼過長江天塹。

換了你,你覺得在河南恢復階段的那十幾年,你是重點打中東還是打江南?

那麼蒙宋可以長期保持和平狀態嗎?不可能,因為每次蒙古向南宋派出的使者都在南宋境內被憤青殺掉。

因此,40年來南宋與蒙古不斷議和,不斷開戰,就是這麼回事。

誰也吃不了誰,想和又和不成啊。

最後一次和談破裂是在滅宋的7年前。是役,元軍主力圍攻襄樊長達6年,最終攻破樊城,破城後大肆屠城。襄陽守將以禁止屠城為條件向元軍投降。

隨後元軍突入南國,迫使臨安投降。

三年以後,崖山之戰結束,南宋的殘餘勢力被徹底剷除。

南宋滅亡的多年中,元軍一直沒有攻克釣魚城。最終,元軍許諾絕不屠城,釣魚城投降。

這裡需要補充一點,第三次蒙宋戰爭,也就是元滅宋戰爭,元軍已經不在是傳統意義上的蒙古軍隊,漢人充斥著元將幕府和元軍軍營的每個角落,戰爭已經也變成了漢人和漢人的戰爭。

沒辦法,只能說南宋自己不爭氣——都是當年大唐朝的臣民,都是當年大唐朝舊疆里的割據,你南宋挨幾下打就向別人稱臣,你的敵人卻一直想恢復唐太宗的榮耀,成為皇帝(儒教教主兼東方朝貢體系宗主)和天可汗(草原部落聯盟體系宗主)。

一個皇帝雖為夏人但低頭俯首給人稱臣了,一個皇帝雖為蠻夷卻成為了朝貢體系的大宗主。在這片視皇權高於一切無限神聖無限正義的土地上,誰更有有號召力呢?

所以人心所向的天平啊,未必總會傾向南宋。
大唐朝舊江山,曾經群雄割據,如今只剩下一家蠻夷,一家華夏。
當蠻夷以朝廷的名義號令天下時,當夏人的朝廷越來越像個安於割據的偽朝時,天下士子只能在華夷之辯的糾結中做出痛苦選擇。

但話說回來,雖說抗蒙的歷史可能沒有那麼久,但襄樊能在孤立無援的絕境下抵抗蒙古圍攻長達6年,釣魚城從始至終屹立不倒,依然是蒙古風暴期間的奇蹟。


蒙古帝國並不是一個中原王朝,發達還是靠控制歐亞貿易通道。並不像那些中原王朝有強烈的統一意願,在蒙古眼裡哪裡好打就打哪兒....一時打不下來就換個方向嘛……


總感覺世界上總是同人不同命。
咱們漢人總是能夠站起來。不管是五胡亂華之後,還是蒙元南下,滿清入關。包括建立起來的如今的共和國。
有些國家跟民族爛了就爛了。再也爬不起來了


如果不是趙家自己瞎搞,蒙古是沒可能滅掉南宋的。

南宋亡於賈似道削藩。


南宋對蒙古的抵抗時間確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這一方面是由於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和歷史進程……呃不,面對不同的外界情況有關。

我們先討論外界因素,排除這些因素,南宋的戰爭史便少了不少高大上的泡沫。

首先,同一時代的西方戰鬥力本來就有限,而蒙古人碰上的又是其中比較弱的一批。羅斯王公的部隊已經是戰鬥力很一般的力量了,對付蒙古人一戰而敗,而這支部隊在被蒙古人胖揍之後依然有能力把利沃尼亞騎士團擊潰(楚德湖之戰),利沃尼亞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在此時正在東征,在撞上羅斯人之前所向披靡,而他們是怎麼來到中東歐的呢?是因為匈牙利和波蘭對付不了邊境危機請過來的……蒙古軍碰上的在歐洲也是比較弱的一群,打得很快並不奇怪。同樣,中亞的花剌子模是新興勢力,阿巴斯帝國是已經基本完蛋的勢力,等到撞上馬穆魯克,後者就至少有一戰之力了,甚至還保住了敘利亞(雖然怯的不花是一支偏師但確乎贏了)。在國力更強的東亞地區,除了大理之外抵抗20年是標配,連西夏都做到了(當然這個有當時蒙古不強的原因)。

其次,蒙古人在歐洲的主要戰場是平原,僅有的喀爾巴阡山還被匈牙利人浪掉了。相反,蒙金戰爭和蒙宋戰爭中,金宋都有據關而守/據河而守並穩定住戰線的過程。

第三,蒙宋戰爭的實際作戰時間並沒有那麼長,總計雙方主力大規模對抗的時間不過21年,戰爭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是武裝衝突而已,當然,即使是這個時間,考慮到南宋遭遇的是蒙古最強狀態,21年的抵抗史也足以令人驕傲了,然而——

第四,蒙宋戰爭分為3段,長度分別為6年,2年和13年,最長的13年一戰,堅持到第10年臨安就失守了,中間南宋得到了一些時間休養生息,相比於金國和歐洲遭遇的疾風驟雨般的連續突擊,這個已經算是比較溫和了。

因此說,抵抗足夠的時間並不是南宋的主要成就——對面沒打你你自作多情什麼。南宋和其他國家的不同之處在於,南宋真的把蒙古人擊退過,多次成功遲滯蒙古軍的攻擊,而且在戰爭的前35年幾乎穩定住了戰線。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強大的水軍力量。整場戰爭中,宋軍一直依託江漢進行防禦,直到1274年鄂州失守。宋軍在水師上的優勢使得天險發揮更加明顯。宋軍可以擊破蒙古人的渡江計劃,並在襄陽戰役中持續運輸增援,全賴水師強大。可以想像,如果蒙古人的主攻方向不是江漢地區而是江淮地區,南宋的抵抗還能更久。而等到水戰不再佔優的1274年之後,南宋的抵抗便如同風中殘燭,於事無補了。

第二,南宋軍隊的改革和進步。在經歷了靖康之恥和持續的宋金戰爭之後,南宋軍隊軍制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不僅事實上恢復了將兵制,而且將守內虛外轉為守外虛內。各處駐屯大軍具有豐富的戰鬥經驗,兵力上也足以支撐,而臨安甚至一度只剩餘6000守軍,而且還包含采石磯的守備力量。守外虛內的作戰方針儘可能地最大化了南宋政權維持戰線的能力,至少,第一次蒙宋戰爭中,江淮江漢兩條戰線蒙古人被硬碰硬地逼回去是實打實的。當然,代價是外圍被拆之後臨安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1274年底鄂州剛失守,1276年正月帝國就宣告玩完。

第三,防禦理念開滿。花剌子模、金都是由攻轉守,歐洲各國很多來不及做出反應就遭到迂迴或兵臨城下,而兩宋被毆凡200餘年矣,單論南宋也有百餘年,防禦工事和防禦部隊都是現成的,輕車熟路地按照預案行動即可。前兩次蒙宋戰爭,蒙古都沒有明顯進展,唯一取得勝利的就是四川,很大程度上還是由於吳曦之亂導致原有防禦體系的虛弱。

第四,正確的戰術戰略。金滅亡的三個原因,一是多方向用兵,二是輕於野戰,三是遷汴遷蔡。南宋蒙古戰爭中整個東亞已經沒有盟友,第一條不提;第二條上,整個戰爭過程中南宋始終堅持依託城市進行防禦的戰術,極少進行野戰。第一次蒙宋戰爭之後,宋軍保住廬州,進取襄陽,一線各要塞重兵防衛,掌控補給水道,以水師作為後盾,彈性防禦極為穩健。直到1273年大勢已去,襄陽-郢州-鄂州層層阻截,依然堅持兩年之久,郢州甚至沒有被攻陷,擔任防衛任務的張世傑部最後還參加了臨安戰役,可謂成功。第三條上,貞祐南遷標誌著金帝國最終命運的確定,金軍主動放棄了燕雲防線,將自身置於比北宋更為惡劣的條件下,河北之地徹底不復為帝國所有,而敵方騎兵終於可以長驅直入平原地帶,剩餘的抵抗都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而南宋的抵抗則始終堅持固守戰線,倘若在第一次戰爭之後不進守襄陽,在第二次之後選擇退卻,則定然無法維持如此之久。至於最後的崩潰,是由於國力耗竭,非戰之罪矣。


因為南宋強啊,而且蒙古能稱霸歐亞不得不說是一種偶然,因為在蒙古崛起的時候,當時世界上的強勢力量都走向了衰弱和滅亡的邊緣,蒙古的出現無非是臨死前的補刀,當然這不是說蒙古弱,蒙古很強,強到能滅掉南宋這個世界上最強的軍事力量,這已經充分說明了蒙古的實力,因為蒙古應該算是第一個正面滅亡漢族政權的力量(我想說金滅北宋不算,因為南宋表示干金並不困難)。不要認為宋弱,這是一種很錯誤的錯覺,宋很強,超強,弱只是相對各個朝代來說的。
中國的文化科技和制度建設自戰國以來那是穩穩的領跑全球,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只要是漢族的政權穩定那是揍誰誰哭(要告訴我唐打阿拉伯輸了,你在人家家裡打架輸了還算丟人嗎?而且還是幾千對幾萬),別忘了北宋剛亡,沒幾年南宋就刷刷刷的把剛從老林子里出來的金打的差點滅國,那可是金國戰鬥力的巔峰期,滅遼滅宋接連滅掉最強大的兩個政權,儼然衣服傲世全球的意思,反正我不信世界上有誰能打過當時的金,可是南宋幹了啊,正面懟,可是咱也忒能鬧騰,自古以來就是打別人不積極,就自家人打的歡,所以金僥倖逃過了一劫。然後金就變成了披著金國外衣的北邊宋朝,金皇帝的瘦金體寫的比宋皇帝都好,金也就走向了沒落,戰鬥力也就戰五渣了,就算蒙古不起來,南宋也早晚滅了他,西夏和大理就更不用說了,都是軟柿子,幾乎就沒硬過,檀淵之盟後的北宋要真是咬咬牙,西夏和大理早就沒了,而且這還是這兩個國家的巔峰期,到了蒙古崛起時都是國政混亂,臨近滅國了,但這也不是不誰想打誰能打下來的,自秦漢以來特別是隋唐之後的漢文化圈就沒有弱國,因為漢文化代表著當時最先進最強大的文明和力量,火藥的使用讓宋代時的漢文化圈實力一騎絕塵。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南宋在當時沒有顯現出明顯衰弱的樣子,沒有像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內政混亂,國力衰退,南宋不僅實力強,還耗得起,有錢嘛,全世界大部分的錢都在我這,我和誰打我都耗得起,抗擊打能力世界第一,這是其他國家砸鍋賣鐵也比不上的,所以幾十年來南宋和蒙古誰都吃不掉誰,僵持不下,而且發展到了後期,漢人幾乎成了蒙古軍隊的主力了,而宋朝滅亡的時候,蒙古帝國也算是名存實亡了,只剩下了元帝國,所以說元朝是中國的王朝是完全正確的,


謝邀,蒙古帝國橫掃歐亞大陸趕上一個時間窗口:東西方文明的強國空白階段。金國南宋已經是其所能遇到最強大的政權,其次就是花剌子模西夏這一級別。另一個原因由於滅宋已經是其征服的後期,成吉思汗死了,蒙古帝國的力量已經分散出現了激烈的內鬥。滅宋的武力自然比起爆發期要虛弱得多。


因為南宋屬於「進取不足,自保有餘。」如果不是劉整被賈似道逼反,還不一定多少年。看著今天知乎皇漢還有洗賈似道的,我是無語。


因為有江


看看蒙古史就知道,蒙古人在征服花刺子模後,基本成為了一個世界眼光的民族。偏安一隅的南宋,在眼光宏大同時又缺乏細節信息的蒙古人眼裡或許就沒有那麼重要了。他有更多優先去征服的地方。


主要還是江南卑濕水熱,水網密布,騎兵優勢無法發揮


畢竟經濟更發達(血厚),只是不重視武將(自廢輸出),而且領導層只想和談沒有恢復山河的野心(一直在野區浪)。所以一直靠著你來野區搞我我就反抗一波,你不來咱倆就相安無事的態度,讓對面清了兵,甚至簽訂協議還讓了對面一些野怪。然後對面發育出了六神,這邊隊友也開始互相內鬥了。然後南宋就GG了。


穩住發育,打一波團打輸了,跟對面講,老哥,我們和平發育,大龍小龍都是你們的。發育,然後再打,又輸了,再和對面講。最後對面下機時間快到了,兄弟們,速度推了,我媽喊我回家吃飯,然後一波帶走


打不下襄陽,內部又分裂


中國人總喜歡給自己的失敗找理由。
800年前的大蒙古國起始於草原上,冬季嚴寒,蒙古人體質自然就好。因為草原部落人員疏散而且不多,所以蒙古草原上的人具備以一抵百,勇敢無畏的本領。
如果成吉思汗多活幾十年,我想整個世界都會屬於蒙古。


謝邀,這個問題好像「二戰中挪威為什麼比法國滅亡的晚」,因為當時德國就沒去打它呀。其實我覺得吧,並不存在一個抵禦與否的過程,只有蒙古攻擊,宋朝防禦的事實。也就是說,宋朝之所以抵禦了那麼久,是因為那會蒙古根本沒有大規模進攻。


推薦閱讀:

為什麼劉邦饒恕雍齒就是心胸寬廣而項羽放過劉邦就是婦人之仁呢?
中國歷史上最殘酷的殺人案是什麼?
北宋的宋仁宗是個怎樣的皇帝?
晉武帝司馬炎為何會失了天下造成中華三百年大分裂?是因為太子的問題嗎?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太平天國為何不趁虛北伐?

TAG:中國歷史 | 宋朝 | 南宋 | 元朝 | 蒙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