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迷茫,為何我沒有夢想,覺得自己傻傻的?

我一點目標都沒有,不是學習上的,而是心靈追逐的那種,是不是夢想都會輸給現實?我不知道,今年我高三了,我感到自己知識的淺薄,有很多東西我都不了解,傻傻的像井底之蛙,我想成為知乎上哥哥姐姐那種人,說不出來,就是有一種精英氣質,可是我現在學習都是很功利心的,我沒有夢想,甚至興趣都沒有。對未來沒有一點規劃,特別特別迷茫,誰能幫幫我,想不明白這些,我怎麼去學習?去高考?

並不是我不努力,現在我只在學習上努力,對別的同學而言,學習是他們實現夢想的途徑,對我而言,就是不願意落於人後所以才去學


我也經歷過你這個階段,認真寫一篇,共勉。


發現自己的無知是求知的第一步。

突然發現自己很無知?恭喜你,你已經放下自大,開始認真審視自己了。

一.從夢想談起
首先告訴你有很多人處於「沒有夢想」或「認命」的階段,
你不想加入的話,也可以加入這群「自己折騰自己」的「追夢人(不一定實現)」。

咱們一步一步來:
先看孫婧妍的《校園天才大調查》中對天才夢想的描述:

================================
這個特質叫做「沒有夢想」。

我沒打錯,天才們確實沒有夢想。和我這種把夢想安在眼前的人不同,天才們從來不談也不想這個,他們會考慮的是——目標和規劃。我從未聽說過校園天才說起「我以後要當作家」,他們會掛在嘴邊的是「我今天要讀完《鼠疫》」、「我這周還差七千字完成練筆任務」;我也從未聽校園天才信誓旦旦「我要去港大」,他們只是在自己能利用的每一節自習多做兩道題、在每次考試中保持前幾名的位置。當我們把目光放在遙不可及的地方而無暇顧及腳下的路、因此總是磕絆時,天才們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能看到的每一塊石頭和每一處凹陷上,他們就這樣踏踏實實地走著自己的路,因為他們知道這條路最終會將他們帶向哪裡——那個我們遙望著卻幾乎從未達到的地方。影視劇中的天才們常給人以好高騖遠的假象,其實真正的天才往往比一般人更加實際、沉穩,因為清楚地知道自己該怎樣達到目的,所以最終能夠達到目的,這是天才的因果。
這些目標和通向目標的逐步規劃,就是天才們不竭的動力源泉。我們懈怠是因為夢想太高遠以至於想攀登卻無從下手,而天才們一步一台階,永遠有事可做。你在接觸身邊的天才時應該有過這樣的感受,似乎他們的體內總有一團火,他們眼神明亮、動作敏捷、腳底有時甚至帶著彈跳,你會感到他們在燃燒著自己的生命,他們在向外輻射一種積極的力量——這也是古人說近朱者赤的原因,在天才身邊生活,會不自覺地受到感染而刻苦起來。這麼說也許太抽象了,但你一定看到過在所有人焦頭爛額地掙扎在題海中時天才嘴邊掛著興奮的一抹笑,或者昨天熬夜看書到凌晨的天才第二天早晨蹦蹦跳跳地到教室早讀。那些校園天才們精神狀態總是亢奮到有些神經質的,他們知道自己今天的努力會收穫結果,所以每一次付出對他們而言都意味著更大的回報,天才熱愛奮鬥、喜歡拼搏。
所以天才們從來從來不會迷惘或絕望。

================================

這一段第一次看後很同意,的確,太多時候我們只是瞭望著夢想,卻仍在原地踏步。

但,想了很久後,可能有一個更好的狀態: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有了夢想就有了靈魂。
夢想能夠支持你在最艱難的時刻咬牙堅持,挺過去。
腳踏實地能夠提升你的實力,讓你有能力去競爭。

如此,內、外兼修,可避免機械般地學習,失去生活的樂趣。

以為本文要結束了?沒有,遠沒有。

一個巨大的漏洞藏在其中。

二.自制力

以下為引用,用我的話說出來然後假裝是我想出來的也無趣,誠實點,用原文。
感謝萬維鋼先生。

================================

想要知道到底什麼品質對成功最重要,科學的辦法不是看名人傳記,而是進行大規模統計。你要做的很簡單,只要把所有可能有用的品質都列舉出來,找很多人進行測試,看看每個人都有些什麼品質,然後看看哪些人是生活中的成功者。有了這些數據之後,只要考察那些成功者都有而不成功者又沒有的品質,我們就知道決定成功的可能品質是什麼了。一項研究對大學生的三十多項品質進行統計,發現其中絕大多數對學習成績幾乎沒有影響 — 有的人外向,有的人內向,有的人幽默,有的人嚴肅,這些人學習好壞純屬偶然。真正能左右成績的只有一個品質:自控。
能管住自己該上課的時候就去上課,該寫作業寫作業,多學習少看電視,這個品質就是學業成功的秘密。統計表明,想要預測一個學生的大學成績,自控能力甚至是比智商和入學成績更好的指標。不但大學生如此,在職場上也是自控能力強的人更受歡迎。他們不僅工作幹得好,而且更善於控制自己的感情,更能從別人角度思考,更不容易出現偏執和抑鬱之類的心理問題。研究者普遍認為,排除智力因素,不管你心目中的成功是個人成就、家庭幸福還是人際關係,決定成功的只有自控。

================================

或許你有夢想,或許你聰明,或許你家境甚好,或許你有很多優越條件,但若無自制力,一切免談。

下面用孫婧妍文章里的一段話來作結尾:

那是一條很長很陰暗的路,天下著雨,很多人默默地緩慢前行或者原地休息著,整幅畫面黑白照片一般沒有色彩。而這時人群中冒出了幾個亮著光的點,迅速向前跑動著,照亮了他們沿途的風景,仔細看你會發現那就是天才們。他們有時被荊棘纏繞、有時被土堆絆倒,他們的頭上臉上儘是灰塵和血,然而他們前進得比任何人都迅速。於是人群看著他們,找到了自己的火把,所有人移動的速度都加快了,就像跟隨著燃燒自己的心為族人領路的丹柯一般,最終所有人都跟著那些天才們一齊大步向前跑了。雨在變小,路在變寬,最後我們看到的是一群風塵僕僕卻面帶微笑的人,奔跑在雨過天晴的陽光和彩虹之中,奔向自己生命的目的地。這是我想像中的圖景,也是我認為的天才對於他周圍的人、對於社會、對於整個時代的意義。
天才的價值,就在於讓我們奔向那裡。
而只要願意並敢於做出改變,那些前進中的領跑者,或許就是我們自己。


深有同感 ....!
只是語言沒有答主精鍊不知道怎麼表述 ...

今年初三。
至初二起 開始迷惑這個問題
遺憾的是並沒有找到答案呢。
我觀察身邊的同學 企圖從他們身上找到答案。
卻一無所獲 他們並沒有這種念頭 我甚至認為是我的成長方式有哪裡出錯了。
為什麼和別人不同呢?真奇怪。

我是個鑽牛角尖的人 .... 越不明白越要深究 越深究我越不明白 .... 整天都被這個問題纏住。
我也不知道這樣下去會怎麼樣。

後來 發現了知乎。
我想 或許可以從這裡找到夢寐以求的答案。

於是
井底之蛙的我發現另一個世界!
一個充滿智慧的世界!
這就是我從小就欽佩的生活!
我開始瘋狂地汲取知識。
讓我感到滿足和欣慰。
大概 ..... 答案已經 離我不遠了吧 ?


曾經問過學長這個問題。
以下是他的回答。嘿嘿 希望對你有幫助呢 : 〉


很多人在你這個年紀都會有這樣的困惑,你首先要明白這並不是一件壞事,這說明你開始了一些真正的思考。 你有這樣困惑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產生了對人生意義的困惑,周遭的事物、學校所學也沒有引起自己的興趣,於是不知道這樣活著是為了什麼。 首先,你要明白人並不是因為有了意義才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是首先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然後才去追尋意義的。所以人之於這個世界來說是嵌入式的,這樣的視角有助於你理解後面的人生問題。第二,人為了更好地活著,人需要尋找一個意義,我的個人看法是以一種審美的視角去看待人生意義。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們對很多事物都很好奇,很感興趣,可是隨著長大,我們感受世界的耳目變得麻木遲鈍,我們的心靈被社會習慣所麻痹。那個在海邊拾貝殼的孩子的畫面漸漸模糊了,我們漸漸喪失了那種審美的能力。於是,當我們思考意義問題的時候就會迷茫,因為我們忘記了我們本然的狀態。你看到這些話的時候,會覺得有點感覺,但這不是你的生命體悟。人生哲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能完全傳授,必須靠本人親身體驗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我給你的建議是,首先讀一些人生哲學的著作,比如叔本華,尼采,海德格爾。然後以一種審美的眼光去看待你所接觸到的知識,文化,人。之後可以做一個人生規劃,選擇一個帶給你真正心靈震撼的領域作為你的職業方向。


做好當下的事,不要好高騖遠但要給自己有一個大體的目標,保持自律和優秀若干年以後你會發現自己各個方面變化很大。


沒有夢想,不肯努力,又想成為精英人物,這個問題有點難。


推薦閱讀:

青春期還可以學芭蕾嗎?
現在還會想起你的初戀嗎?說說感受吧!?
人小時候形成的性格可以變化嗎?
什麼樣才算中二?
如何拯救十三四歲叛逆的男孩子,幫助他們走回正道?

TAG:文學 | 韓寒 | 青春期 | IT行業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