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蘋果核戰記:阿爾法》?
Rewind Cinema Vol.11
Appleseed Trilogy
Prologue
隨著《蘋果核戰記:阿爾法》(Appleseed Alpha)於今年夏季上映,荒牧伸志(Shinji Aramaki)的《蘋果核戰記》CG電影終於也以三部曲的形式(《蘋果核戰記/Appleseed》/2004、《蘋果核戰記:意外解圍/Appleseed Saga: Ex Machina》/2007)完成了自己的進化。由於系列自04年的第一作起就選擇了完全依賴CG製作,因此這項技術在十年之內的演進也忠實地在三部影片中得到了展示,光是數一下汀南·納茲(Deunan Knute)頭髮的處理便可以明顯感覺到CG技術的長足進步。在最新的《阿爾法》中,影片整體風格相較前兩作有了較為明顯的變化,自動漫風格轉向真實風格,在人物設定、表情動態、對白撰寫等方面,都更趨貼近現實世界。
Deunan
人類女戰士汀南與機械改造人布里艾若斯(Brialeos)的搭配總讓人想起士郎正宗(Masamune Shirow)另一部作品《攻殼機動隊》里草薙素子(Motoko Kusanagi)與巴托(Batou)的組合,而這兩部作品在主旨方面也有諸多共同點。只不過設定於非核世界大戰後末世的《蘋果核戰記》在整體劇情氛圍上反倒要比同樣設定於近未來的《攻殼機動隊》顯得更加光明。作為士郎正宗出道的第一部作品,《蘋果核戰記》的諸多設定在今天看來也並不顯得過時,相較《攻殼機動隊》集中於個體與集體、人工智慧的思考,《蘋果核戰記》更偏重於對於戰爭、人類未來走向的思考。其中最值得深入思考的,是關於人類理想中的國度「烏托邦」的設定。
Utopia?
Utopia
雖然並未瘋狂到發動全面核戰,人類仍然在2131年完成了毀滅世界的非核戰爭。戰爭結束後,傳統意義上的國家已經不復存在,僅存的人類聚集到一起,形成了若干聯邦,其中既有以工業生產為主要產業的「波賽冬」(Poseidon),也有和平都市,被視為人類烏托邦的「奧林匹斯」(Olympus)。奧林匹斯由克隆人與人類共同組成。克隆人的情感由在生產過程中受到抑制,以使他們不具備攻擊性,也不懂得何為愛,其壽命也受到嚴格的控制,若不在固定時間進行延續操作,便有性命之虞。
Soldiers
奧林匹斯的克隆人設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類對於自身未來的想像,經歷了毀滅世界的大戰後,人類對自我的反思導致他們矯枉過正地否定了全部鬥爭的意義,意圖經由克隆人這一可控的生命體來消除爭鬥的存在,從而避免自我毀滅;此外,對感情以及生育能力的剝離,也將克隆人的生命限制在一代、數量控制在人類手中,從而避免了大量繁殖之後必然會造成的資源匱乏,以及隨之而來的資源爭奪。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所謂的「烏托邦」,其實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桃源鄉,其設立的初衷建立在對人類自身決斷的缺乏信任、以及對人類野蠻獸性的恐懼之上。這也直接導致了《蘋果核戰記》第一部作品中人類與克隆人的緊張關係。
EX Machina
第二部作品中對「烏托邦」的概念進行了拓展,面對日益險峻的安保形式,奧林匹斯意圖通過統一全球的衛星連接來進行反恐監視,卻不料得到統一的全球衛星網反為恐怖分子所利用,透過智能眼鏡終端控制市民攻擊奧林匹斯(有趣的是,這部影片中的智能眼鏡終端概念要比2011年的谷歌眼鏡原型早了足足四年)。全球衛星監控的概念一方面反映了現實生活中各個國家對恐怖活動越來越緊密的監視,另一方面也引入了對反恐全球化這一概念的反思。一個居民處處遭到全面監視的國家,是否仍然能夠稱為烏托邦?一片能夠讓其居民幸福生活的國家,是否必須要建立在對秩序的全面掌控上才得以實現?
Two Horns
在作為前傳的第三部中,奧林匹斯並未現身,僅僅作為一個理想存在。在經歷了非核戰爭的摧殘後,生存於被毀的紐約中的人們自發地形成割據之勢,汀南與布里艾若斯作為僱傭兵在這片城市荒野中艱辛求生,受雇於當地的一名黑幫大佬雙角(Two Horns)。雖然雙角算是個搞笑角色,但夾在意圖啟動終極兵器毀滅奧林匹斯的塔洛斯(Talos)以及虛幻的奧林匹斯之間的這名只在乎自身利益的地方軍閥,反而顯得更加真實可信。
烏托邦的概念最早由托馬斯·摩爾(Thomas More)於其1516年的小說《烏托邦》(Utopia)中提出,意指一個力圖創造理想社會的理念社群(Intentional Community)或小說中的理想國。《蘋果核戰記》三部曲將這個概念重新提上檯面,並不是對托馬斯理念的重複,而是力圖梳理在科技不斷進步的時代,人類與烏托邦之間的距離是在縮短還是加大;人類的每一個決定,究竟是在加速社會的進步還是反過來對其產生阻礙。從三部曲的敘事來看,科技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往往與人類對其的運用緊密相關。所有力圖駕馭科技以提升社會秩序的行為都不免走向反面,這也直接點出了科技與人性的背道而馳的一面。最能展示這一點的,正是奧林匹斯這個「烏托邦」中共存的各類生命體。
Couple
Forms of Life
人類、克隆人、機械士兵共同存在於奧林匹斯內,本身便象徵著這座在末世中得名烏托邦的城市所擁有的包容特質,但盛名之下,其實往往難副。第一部著重探索了人類與克隆人之間的關係,在奧林匹斯平和的表面下暗潮湧動:一方面負責奧林匹斯防務的人類軍隊與克隆人之間的態勢漸趨緊張,意圖阻止汀南取回能夠賦予克隆人生育能力的蘋果核(Appleseed);另一方面負責掌控奧林匹斯核心蓋亞(Gaia)的七賢者(The Elders)則認為克隆人不具備負面情感、生命周期與數量均可控,是人類前進的未來,意圖釋放病毒以徹底消滅人類。夾在兩股勢力之間的汀南與布理艾若斯既要取回克隆人的生育能力,又要阻止人類的自我毀滅,他們的努力也即人類與非人類生命體尋求不同種族之間和平共存的努力。
Couple
第二部與進一步聚焦在布理艾若斯這名機械人士兵,以及他與汀南之間的感情上。在遇到一名自己的克隆士兵特雷斯(Tereus)後,布理艾若斯如同看到了過去自我的鬼魂。接受自己失去肉體是一回事,看到自己的肉體擁有另一個人的靈魂,又是另一回事了。人類克隆這一技術所可能遇到的道德悖論在這部作品中被反覆提及,與整體故事架構中人類失去個體意識,被衛星連接與智能眼鏡所控制相映成趣:一邊是相同的肉體不同的靈魂,另一邊則是不同的肉體,被同一意志所掌控。人類於個體與集體意識這個維度上中可能抵達的兩個終點均在此作中出現,不由令人感嘆保有自我的艱難與失去自我的輕鬆。
Assault Rifle Sniper
第三部則更加專註於汀南與布理艾若斯之間的關係塑造,人類戰友之間的相依為命,共進共退並未因其中一人更換為機械身體而有所改變。最終決定生命體之間關係的,並非軀體,而是在長期相處中形成的信任。而在面對這片末世之戰結束後的荒野廢墟上生活的無意義,不論是人類還是機械人,都唯有依靠彼此,才可能生存下去。面對汀南對於「烏托邦」的幻想,布理艾若斯也經歷了自質疑到主動尋找的轉變。不論是否經歷末日之戰,找尋自己生命的意義是我們無法逃避的責任,但也許來自友人的一些幫助,會讓這個過程變得容易一些,正是在相依為命、共面死亡的戰鬥中,這個汀南與布理艾若斯才能共同自這片無意義中尋找到希望,而希望,永遠是對一切生命平等存在的。
如果說夏娃手中的蘋果代表著智慧,那麼蘋果核便代表著智慧的種子。在第一部中,蘋果核被具象化為承載克隆人生育機能的信息;而在第三部中,其含義在瞳(Hitomi)的口中被進一步拓展為希望的種子,而代表這份希望的,正是汀南與布理艾若斯這對在末世中艱難求生的搭檔。
Exoskeleton
Epilogue
在序言曾提及《蘋果核戰記》三部曲在製作技術層面的不斷突破,其實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趣聞還很多:第二部的製片人為吳宇森(John Woo),其標誌性的白鴿、槍戰均得到了回歸,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查閱,而此作中汀南的兩套服裝出自時尚界女王繆西婭·普拉達(Miuccia Prada)之手。
Design by Prada
如果硬要對士郎正宗漫畫作品改編的動畫電影進行比較的話,《蘋果核戰記》更側重於技術層面的突破,《攻殼機動隊》則在故事敘述、題材的深度挖掘上佔得先機。《蘋果核戰記》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即使放到今天也仍然令人驚艷,最新的《阿爾法》更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視覺奇蹟;押井守的兩部《攻殼機動隊》作品提出的眾多問題已將觸角深入到哲學及宗教領域,在保持戰鬥部分水準的前提下,更多地將精力放在了對科技與人類關係的思辨上,可供咀嚼的思想表述更加豐滿。不論兩者孰優孰劣,能夠作為這兩部優秀作品的母文本,士郎正宗對近未來科幻題材的把握能力都足以令人嘆服。
Brialeos
再將話題拉回到谷歌眼鏡,科幻作品中曾經令人感到望而卻步,彷彿永遠不可能實現的未來已經來到我們的身邊,許多人用上了智能手錶、眼鏡,也有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士依賴智能外骨骼等技術恢復了部分身體機能。與此相應的,曾經出現在這些作品中的衝突、挑戰,必然也會相伴而生。人類與科技的關係究竟是取代、敵對還是共生,並沒有定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物聯網概念的漸行漸近,如何面對科技與生活的融合,成了我們每一個人切身的問題。而在面對這一問題時,你是否做好了心理準備呢?
也許不論科技如何進步,都有一些東西是不會改變的,正如布理艾若斯最後對汀南所說的那句話:「希望永存。/There』s always hope.」
Rewind Cinema Vol.11
純吐槽,迪南從前兩部中的日式少女變成了這一部里的美國大媽,整個故事也完全沒有了一點日式風格,基本就是一部打著蘋果核戰記旗號的同人作品
說Alpha是前傳、三部曲的人到底有沒有看過第一部?這兩部的劇情根本接不上。
Alpha中布里艾諾斯跟杜南同時登場,並且一出場就已經是機械身軀的改造人;但第一部里杜南在奧林匹斯見到布里艾諾斯之後才得知布里艾諾斯已經失去了身體的大部分。
事實上Alpha是從漫畫原作第一卷開始重新動畫化的產物,可以說是推倒重做的產物。早先兩部劇場版的製作委員會是由MICOTT BASARA主導,日本本土企業構成。而MICOTT BASARA在2011年破產,所以再無新企劃。
至於Alpha,是由Sony Pictures Worldwide Acquisitions和Lucent Pictures Entertainment共同製作的。前者是索尼旗下的美國公司,所以Alpha全面採用了美式風格及英文配音。跟前兩部唯一的關聯大概就是沿用了同一個導演罷了。其實日本導演的作品,在表現正統的暴力(非B級片)場面的時候,都顯得不夠凌厲。尤其是運境,剪輯上,顯得力道不足,節奏無法讓人熱血噴張。歐美導演就顯得更懂電影暴力的商業運作,比如邁克爾貝的一些手法。
推薦閱讀:
※數字繪畫藝術性如何?
※為什麼很多遊戲的CG動畫明明有電影級的效果,遊戲廠商卻不把CG動畫做成商業電影?
※為什麼《爵跡》要請很多明星參演呢?
※CG 燈光師主要負責哪些工作?
※為什麼優秀的插畫師大多都是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