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商朝皇帝都是以天干命名的 ?
有沒有發現這個問題 商朝皇帝包括皇帝所有的兒子都是以天干命名的 比如盤庚 帝乙 有沒有好的解釋
前幾天在看張光直的《商文明》,記得不是很清楚了。
首先,商是沒有皇帝的,應該稱之為商王,當然後期有幾位名號里有「帝」,但還是叫商王比較合適。第一位商王是成湯,當然,祭祀的卜辭里很多時候稱呼他為大乙或者天乙,成湯之前還有十四世,成為先公時代。我們現在很難知道商王的姓名,所傳的都是祭祀商王時的稱呼天干,前面再加一個字,其實最主要的是干,前面的字是用來區分相同乾的商王。以前的觀點認為幹事根據商王出生的日子的天干,而董作賓認為是依據商王死的那一天的天干命名的,而陳夢家更是認為這是依據商王出生,即位,死亡來定的,總是就是根據這一位商王的某一件重要事件的當天的天干定名的。而在張光直書中,說道,如果真是由於隨機事件命名的話,那麼這十個字的概率就應該差不多,但是通過甲骨文我們得知,並非如此。十天乾的五個偶數佔超過80%。由此,張先生提出的假設是,這十天干其實是十個祭祀群,王族被分成十個祭祀群,每個祭祀群的商王就用該天干定名,而前面的字也有含義,上,是第一個用這個天乾的商王,如,上甲;報,用於三個相鄰的先王,報乙,報丙,報丁;示,相鄰的兩個先王,示壬,示癸;其他就不一一列舉了。
另外,這也和商王繼承製度有關,商代王族也就是子族根據十天干被分成兩組,A,甲乙戊己,B組,丙丁壬癸,庚辛則遊離不定,這兩組也被稱為乙組和丁組。商王位的繼承有同輩的兄終弟及,也有隔輩的父死子繼,總是,一旦商王位繼承要傳到下一輩,就必須從乙組傳到丁組,或者丁組傳到乙組,而同輩之間的繼承必須在組內繼承。而這一組的成員作為商王,另一組的成員就要有人作為首席大臣,作為國家的二號人物。
使用天干命名王,是從夏開始的。夏之太康,仲康,少康,孔甲,胤甲,履葵,都是以天干為號。天干是以生日還是死日作為基準,還有爭議,但死日似乎是更為合理,類似後世的謚號。
10天干與12地支最早在夏人身上體現,如夏人有12部落,以天干命王號。商的很多文化繼承於夏,或者說商王室中有大量的夏人,所以商表現出兩面性,有自己的祭祀方式,但文化上又受到夏人的影響。
推薦閱讀:
※商朝歷史起源考究,祖先到底是從何處而來?又有怎樣的故事?
※東夷人的屬於什麼人種,是否跟先羌一樣同屬O系O3,還是其他?
※商周兩代的政治制度有什麼區別?
※根據考證古代商朝有哪些技術工藝存在?
※商朝國王為什麼大多是兄終弟及?
TAG:商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