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大家讀後感是什麼?

看了之後就感覺是一個對愛情很懵懂的一個故事,沒有感受到有很深的領悟,是不是欣賞水平太低啦。


昨天下午重溫了遍沈從文先生的名篇——《邊城》,看完後我差點哭成狗。

看著老船夫自知時日無多,拖著帶病的身子捨出一張老臉想為翠翠訂個終身依靠,卻受到儺送父子的冷遇和軟釘子時,我鼻頭微酸。待看到老船夫在那個雷雨之夜帶著滿心的不舍和擔憂悄然離世時,眼淚再也忍不住奪眶而出,差點兒嚎啕大哭。

每每看到這種真摯感人的祖孫情時我總是感動異常,它總能觸碰到我心裡最柔軟的部分,與之產生共鳴。是因為我的爺爺嗎?儘管我對爺爺的印象已經極為模糊了,可是在有限的記憶里,都是美好的溫暖的滿滿的愛。因為帶著對爺爺的思念,所以小說里這樣的感情才格外的打動我吧。

至於小說里提到的朦朧又脆弱的愛情,感觸到不是很深。好吧,幾乎是無感。無論是大老天保還是二老儺送我都不太喜歡。儘管他們倆都是邊城裡有家世有相貌有能力的大好青年,但是他們對待心上人的態度,我實在不喜歡。兄弟兩喜歡上同一個姑娘又怎樣,大大方方的公平競爭。失意的那一方要遠走天涯也由得他去,遭遇意外並非哪個人的錯。儺送父子的哀痛需要宣洩的渠道,老船夫和翠翠就成了最好的出口。儺送的拎不清實在讓人討厭。更是間接的害了老船夫,讓他提前撒手人寰。

到是翠翠,確實惹人喜愛。像一隻單純無辜的小獸,未受到塵世一丁點兒的玷污。「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都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面前的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沈從文先生的生花妙筆將一個受自然長養且教育的小姑娘描述得活靈活現。只是就像大老說的一樣,「翠翠太嬌了,我擔心她只宜於聽點茶峒人的歌聲,不能作茶峒女子做媳婦的一切正經事。」在沈先生的筆下,翠翠就是真善美的化身。然而,真善美總會受到摧殘和打擊,這便是生活的真相。大老天保意外死亡,二老儺送的自此有了心結難以打開,爺爺因擔心翠翠的終身依靠而病倒離世。三個深愛翠翠的保護傘一一離開了翠翠,「太嬌了」的翠翠又將如何呢?悲傷過後,生活總歸繼續。翠翠父親的同僚老馬兵伴著翠翠在碧溪岨住了下來,等著「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裡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青人」,只是「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

《邊城》里描述的那個淳樸、良善、安靜、和平的世界令人心嚮往之。人與人之間流淌著最樸素的情感,卻最能打動人心。每一個人都是淳樸可愛的勞動大眾,就連豪紳階層的代表順順船老總都是那樣豪爽大氣助人為樂。特別是老馬兵,在老船夫過世後,安慰悲傷不能自己的翠翠,「不要哭了!不要哭了!聽我說,爺爺的心事我全都知道,一切有我;我會把事情安排得好好的,對得起你爺爺。我會安排,甚麼事都會。我要一個爺爺歡喜、你也歡喜的人來接收這隻渡船。不能如我們的意,我老雖老,還能拿鐮刀同他們拚命。翠翠,你放心,一切有我!……」這些樸素卻情真意切的語言讓我的眼淚不能自己。放在現在,嫡親的叔伯娘舅都不定會出這個頭,更何況是八竿子遠的一個熟人。正因為人與人之間友善、信任的缺失,才會渴望《邊城》里描述的那個小城,渴望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渴望一切的真善美。

或許,人只有經過一定的閱歷後才能明白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的緣由,才能真正讀懂經典中蘊藏的能量和寶藏,才能真正的了悟作者辛苦寫作背後的動機。就像沈先生在《邊城》題記中提到的,「在那個社會裡生活,而且極關心全個民族在空間與實踐下所有的好處與壞處的人去看。他們真知道當前農村是甚麼,想知道過去農村是甚麼,他們必也願意從這本書上同時還知道點世界一小角隅的農村與軍人。我所寫到的世界,即或在他們全然是一個陌生的世界,然而他們的寬容,他們向一本書去求取安慰與知識的熱忱,卻一定使他們能夠把這本書很從容的讀下去的。」

是的,會很從容的讀下去的。在我這顆躁動的心慢慢沉澱下來時,在我從歲月中汲取了足夠的力量後,我開始走入那個名為經典的殿堂。那個一直在門外看熱鬧的我終於看出了一點兒門道。

感謝那個從未放棄的我,感謝現今這個努力攀爬的自己。


那個小城美不美?翠翠漂亮不漂亮?儺送是不是符合一個好情人一切典範?你有沒有那麼一個瞬間也想跟著爺爺去撐渡船,去趕場,去喝一杯?你想不想跟著順順跑一趟船?你是不是也為大老被水淹壞了而感到痛苦和惋惜?你是不是也想養一條大黃狗?你是不是也想有那麼一次,在落雨的天氣里拎著燒著的舊纜繩在河邊的夜路上走走看看?
以上所有的問題,我的回答都是,是。所以,我覺著,這就足夠了。看花和種花是兩件事情。如果你看到一棵很漂亮的花樹,難道就一定要當一個種花人嗎?那樣太累了,太辛苦了。


讀邊城,根本不用期待什麼時候拍手稱快
因為邊城裡沈從文先生對主角和配角的描寫
都沒有用美醜、善惡的矛盾衝突去激發小說的高潮
感覺有點像爺爺奶奶講的睡前故事一樣
總期待最後的結局是誰誰誰和誰誰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兩個地方還是印象蠻深的:
一、「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較之知羞恥的城市中人還更可信任
文人總是與青樓女子之間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情感
多數都有落魄江湖的相同處境吧
看一篇邊城,想到了「贏得青樓薄倖名」的杜牧
想到了「青樓夢好、難賦深情」的姜夔。
能讓人浮想聯翩的小說,於我而言更有意蘊
也不得不承認,很多青樓女子,遠比想像中俠義。
二、「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這樣的結局很像瓊瑤煙雨蒙蒙原著
我更傾向於不回來
書桓以後哪怕回來
心裡永遠會有如萍為他們而死的陰影在
於他和依萍完美、深刻的愛情無益
以生死為刻度來計算的心理陰影
時間終歸算不了什麼
同樣
二老既然認定了大老的死與翠翠有關
何必「勉強」他回來與翠翠談愛

數次去往鳳凰後再來讀《邊城》
曾經眼裡容不下的浮躁的商業味
也會因這青山綠水間暖人心扉的文字小品而「寬恕」了現在這山這水和這些人
挺無理的「理由」
不過始終是受情感所控的小女人
給邊城這些文字輕輕一哄
便所有的氣都煙消雲散了


自從上了高中就很喜歡看小說,所以這次沒有猶豫地就選了這本《邊城》。記得初次接觸這部沈先生的作品是在高中的語文讀本上,上面節選了一段翠翠和外公在船上聽儺送和天保唱歌求婚的內容,當時只是覺得是行文舒緩的一篇文,並沒有留下什麼特別的印象。但在這次短短几天的閱讀中,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卻讓這幾年看過了太多浮華、功利、YY文的我感到了久違的寧靜,心像承載著祖孫二人渡船的河水一樣平靜的流淌著,用每一滴的觸覺去感受沈先生筆下那充斥著詩意和人性美的邊城。

《邊城》是沈從文沈先生的代表作,發表於1934年,小說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故事。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這樣一個奇特的家庭:靠擺渡為生的老船夫和孫女翠翠二人。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儺送,從此心中埋下朦朧的少女情懷。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歡上翠翠,託人向老船夫求親。兄弟倆人都愛上翠翠,他們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痴心地等著儺送歸來。

以上是邊城的大致內容。僅從大致來看,似乎全文沉浸在情感的糾葛和平緩卻抑鬱的氛圍里;其實不然,熟讀全文後的感覺絕對不是區區一小段文字可以展現的。沈先生帶給我們的是一個獨立的文學世界。文章之中的每一詞,每一句都流露出川湘地區熱情淳樸的民風,平靜自然的環境。《邊城》寄託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現人性美的一部。

文中的「邊城」以現實中的茶峒為原型,茶峒是位於川湘交界的小城,是名副其實的邊城。以「小溪」渡口為起點,繞山岨流的溪水匯入茶峒大河,展開了曠野渡口少女「翠翠」與山城河街「天保」、「儺送」兄弟的動人愛情故事。隨著故事的展開,《邊城》描述了河街繁華祥和的碼頭市井,湘西淳樸厚道,善良篤信的世道民風。河街雖有「一營士兵駐老參將衙門」,有地方的「厘金局(稅收征稽)」,卻彷彿並不存在,林林琅琅「五百家」,各處是一片繁忙的勞作、古樸的店鋪、悠閑的生活景緻。一切都是那麼平和,小城,青山,綠水,渡船,人家,街道……然而真正體現《邊城》之神韻,表現沈先生精心闡釋的內涵的是躍然於紙上的一個個人物,用沈從文自己的話說就是,「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關於《邊城》中的幾個人物,首先要提到的當然是主人公翠翠了。翠翠自幼父母雙亡,從小就跟著外公一起生活,而主要就是依靠擺渡。由於從小就是去了雙親,翠翠的內心是無比孤獨的。雖然有外公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但是年齡的代溝使外公並不能真正理解她作為一個青春少女的情懷。湘西的水養育了這麼一個秀氣的姑娘,邊城的船渡過了她的童年,外公的呵護陪伴了她的成長,更是沈先生的比賦予了她鍾秀的靈氣。翠翠是《邊城》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原因無他,一個如此純潔質樸的少女,又是哪個男孩可以抗拒排斥的呢?翠翠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她和外公相依為命,對外公關心備至。因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讓外公去尋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時的無奈,又為外公擔心起來,為自己的想法的後果害怕自責。她愛上了儺送,感情純潔真摯。儺送遠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著心上人的歸來,表現了她對愛的執著。如此率真而純白的姑娘啊,如何令人把你忘懷。她「看著天上的紅雲,聽著渡口飄來鄉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涼」。沒有人能體會一個思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這日子成為痛苦的東西了」。她為這無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內心的哀痛,只能哄勸她說:「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麼事都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對於一個花季少女,這樣的話太不切實際了。天保和儺送為了她唱歌「決鬥」,她卻毫不知情,只能在夢中希望愛情的實現,現實好像和她毫無相干。最後天保闖灘而死,儺送離家出走,外公為她的婚事憂愁而亡,她卻並不能了解這一切的前因後果,只能凄涼地守著渡船,等待著心上人的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沒有人能告訴她要孤獨地等到什麼時候。讀到這裡,我相信每一位認真的讀者都會為翠翠發出一聲嘆息,恨不得走進書內去安撫她幫助她。我不得不嘆服沈從文筆下的翠翠真如一個活生生的少女站在你面前一般,展現出現實中也不常有的那種質樸純真,那種美麗堅強。

外公這個角色可以說是文章中的一根立柱,正是他的存在才使得翠翠的生活變得平靜而幸福,也正是他才使得文章表現出那種厚重和深沉。一個老人的形象總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哲理,不是嗎?外公保有著中國傳統的美德,他對孫女翠翠親情無限。為翠翠的親事操心擔憂,儘力促成翠翠愛情的實現。在生活上,對翠翠也是無比關懷,不讓翠翠坐熱石頭,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儘力體諒翠翠的心思,翠翠憂傷寂寞時為她講故事、說笑話、唱歌。由於孫女和孫女婿的悲劇,外公心裡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這也是後來造成全文悲傷地一個伏筆,或者說是種下的因。外公怕翠翠走上她母親的老路,對她隱瞞了天保和儺送追求她的事;而後來天寶的死對造成翠翠了傷害,他又無能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訴說,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說他是在孤獨中死去的。對於外公對翠翠的愛,我十分感動,那是多麼慈祥的一位長者寬廣而又無私的愛啊。

天寶兄弟可以一起搬出來談一談。天保喜歡翠翠,托媒被糊裡糊塗地拒絕回來,他不知道翠翠喜歡儺送,儺送也喜歡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愛情的糾葛中。最後他知道自己沒有任何希望,只能孤獨地離開傷心之地。最後死於意外,也許正是他孤獨的歸宿。儺送也可以說孤獨地追求著愛情,和哥哥的「決鬥」,夜半唱情歌,卻並不為心上人所知。最後也孤獨地出走,不知飄泊到什麼地方。作為現代人,作為現實中的人,首先我認為天寶作為一個大哥是很失敗的,追求翠翠之前,竟然沒有發覺儺送與翠翠之間的情感苗頭,作為兄弟卻對兄弟的感情沒有一絲的察覺,不得不說是失敗。同樣,出於對翠翠這個角色的喜歡和同情,我不得不同樣對儺送作出批評,無論是作為弟弟,還是作為男人,都不應該選擇逃避,那只是懦弱的表現,並不是對自己的救贖。也許逃避是快速處理心情的方式,然而留下的是什麼?是「凄涼地守著渡船,等待著心上人的歸來」的女孩,是看完全文的讀者的一把心酸淚。

讀過《邊城》,就像以旁觀者的身份經歷了一段人生。雖然有時充滿心酸,有時發出嘆息,但更多的是那種心靈的洗滌,對生活和人生的深深地思考。

不得不說,如果沈從文想表現一種「人生的形式」,他做到了;如果想表現「人心之美」,他做到了;如果想使讀者盡覽全文後有所感悟,我想說,至少對於我,沈先生絕對做到了!

相關邊城讀後感: 邊城讀後感大全 | 邊城讀後感 | 讀邊城有感1200字以上 | 邊城讀後感500字 | 邊城讀後感大全 | 讀邊城有感500字 | 讀邊城有感 | 邊城讀後感大全 | 邊城讀後感100字 | 讀邊城有感1200字以上 | 邊城讀後感大全 | 讀邊城有感 | 邊城讀後感大全 | 邊城讀後感大全 | 邊城讀後感大全 | 讀邊城有感 | 邊城讀後感大全 | 讀邊城有感1000字 | 讀邊城有感 | 邊城讀後感 |

相關邊城讀書筆記: 邊城心得體會1000字 | 邊城心得體會1200字以上 | 邊城心得體會範文 | 邊城讀書心得 | 邊城心得體會範文 | 邊城讀書筆記大全 | 邊城心得體會1200字以上 |


我是讀完圍城後讀的邊城,讀完圍城我有點不開心,心想著錢鍾書你怎麼能這樣,怎麼能把人性寫的如此透徹,如此的不唯美,錢鍾書書里的幾位人物被他描寫的就像裸著的一樣,他的文字看似幽默,實則兇狠。我完著實讓人難受!
讀完圍城開始讀邊城時,覺得神清氣爽,沈先生筆下的邊城是那麼安靜祥和,邊城中人是那麼淳樸善良,看的讓人不自覺的嘴角上揚;可看到結束我忍不住的將書丟了出去,生氣的喊了一聲,沈從文你怎麼能如此這般,真是狠毒。那麼美的邊城,那麼淳樸善良的邊城人,在你筆下竟是這樣的結局!到最後才發現,沈從文比錢鍾書狠的多。
直呼兩位大師的名諱實在是不敬!在此道歉!


《邊城》是一出輕悲劇。

茶峒小城的溪邊,撐渡船的老船夫和外孫女翠翠相依為命。

船夫是老實人,也是老司機,專業撐船五十年,從來不濕鞋。

雖然也算事業編,但船夫工資實在不高,也沒五險一金,可他從不收乘客紅包,不拿乘客一針一線。

他還給每位過路人提供頭等艙服務,或免費贈送當地特產,或在炎熱的天氣煮好涼茶,或隨身揣著草藥以備不時之需。

船夫的外孫女翠翠和其他女主一樣,清純甜美,不可方物,又因長在茶峒山水之間,氣質里多了一抹靈動。

翠翠正處碧玉年華,在那個年代正是成家必備的適齡女青年。

不湊巧的是,狗血的是,一對親兄弟都想讓翠翠成為自己的王妃,都想霸佔她的美。

船總順順,或者叫「茶峒船舶運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順順,以及他的大兒子天保、二兒子儺送,在當地都是讓男人慚愧、讓女人流淚的響噹噹的角色。

船總家實力雄厚,德譽鄉里,是和諧社會文明家庭的典範。

老大天保,豪放豁達,不拘小節,是個風裡來雨里去的漢子。

老二儺送,和哥哥一樣吃苦耐勞,卻眉清目秀、性格細膩,屬於禁慾系美男子,人送外號「小岳雲」。

翠翠呢,偷偷告訴你,她喜歡的是老二儺送,只有她和讀者知道。

老船夫知道船總家兄弟倆都相中了自家外孫女,但他不敢私自替翠翠做主,因為翠翠母親的遭遇是他一輩子都好不了的傷疤。

老船夫的女兒,也就是翠翠的母親,曾經也像翠翠般是個快樂的小公舉,人美歌甜粉絲多。

她和駐紮在當地的軍人萌生私情,懷上了翠翠。

軍人沒有承擔違紀後果的勇氣,翠翠母親又不捨得背著老父親私奔,於是軍人服了毒,一了百了。

翠翠母親生下翠翠以後跑到溪邊喝了一堆涼水,跟軍人去了。

井繩在前,老船夫不想讓外孫女重蹈覆轍,他對兩個小伙都暗送秋波,卻都不點頭同意,想把最終的選擇權留給翠翠,讓她自己攥緊幸福的鑰匙。

老大在不知道弟弟心思的情況下,先託了媒人找船夫說媒,卻一直沒有得到明確答覆,不太懂老船夫的用意。

後來哥兒倆才知道,一個爹生的他倆,眼光也攪到一塊去了,兩人一商量,咱公平競爭,按照當地風俗去給翠翠唱山歌,翠翠給誰轉身誰就娶她。

於是兩人大半夜冒著被鄰居投訴擾民的風險爬到溪邊山崖上唱歌。

老二先唱,一張嘴,簡直林志炫附體,老大一聽,我又不是Vitas,女嘉賓肯定要滅我燈了,我還唱什麼勁,扭頭走了。

天保心灰意冷,隨家裡船隻出航運貨,失意過度分了神,一隻水鴨子,竟然被淹死了。

悲痛萬分的船總順順和老二儺送,暗暗把屎盆子扣在老船夫腦袋上:都是他彎彎曲曲的作風害死了老大,如果他最初給個準話而不是同時吊兄弟倆的胃口,老大就不會出事了。

莫名躺槍的老實巴交的船夫發現,順順待自己全沒了先前親家般的熱乎,老二儺送也舍了以往的恭敬。

他一步三搖地挨到家裡,在雷雨交加的當晚死在了床上。

翠翠早起發現莊稼被淹了,船沒了,爺爺死了,一切都變了。

儺送出船了,也許再也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

後面的故事,沈從文沒寫,咱們瞎猜也沒個勁。

兩個靠譜實在的老人,三位善良的年輕人,為嘛他們的故事就沒個好結局呢?

因為他們都不肯把感情說出口。

每個人都暗自唱著:愛要怎麼說出口,我的心裡好難受……

老船夫對外孫女張不開嘴,他怕自己強加的意識會影響她的決定,同樣的痛苦他不能再承受第二次。

一向耿直的船夫不得不如履薄冰地在兩兄弟間尋求平衡,儘力讓翠翠選擇地不留遺憾,這卻讓別人誤以為他是個滿腦彎彎繞的心機old-boy。

翠翠不對外公表露心意,更不對儺送挑明情愫,除了不好意思,還因為她對男女之情太陌生。自小和六十多歲的老頭兒生活,沒有母親啟蒙點撥,沒有閨中密友互訴衷腸,關於愛情,她始終too young too simple,始終那麼naive。

儺送喜歡翠翠,天保喜歡翠翠,兩人又礙於兄弟之情,誰也不肯乘人之危。

於是他們幾個人猜來猜去,想說不敢說,不說又憋得難受,直到天保出事,愛生了恨,不了了之。

原本兩情相悅的兩個人,連話都沒正經說上過一句。

所以啊,對你不好意思關心的父母,對天總也聊不完的死黨,對心水了好久的帥氣小伙,對總也忘不掉的姑娘——喜歡,就用嘴說出來;愛,就用話語表達出來。


感覺沈從文無形中讓湘西世界原始的美羞辱了現代文明社會。


我隨著江河做著夢,河面的粼粼波光閃爍到夢裡,大浪來了一下將我推向雲霄,流到淺灘我耳旁有人低語,溯洄叢中,靜靜流淌的不是水,是心上人的歌。河水流去,他也離去。從此,他在水上泛舟,我在夢裡聽歌。


《邊城》給我帶來最大感受並非翠翠和儺送夭折的愛情(這種凄苦的故事中國廣袤土地上時時發生),而是今日都市文明與湘西風土人情相比的巨大反差給我的無盡失落。

在沅水轉角處有一個名為茶峒的小山村。那裡山抱水,水環山。白塔下有一老屋,住著擺渡人一家,日升月落,年年歲歲都在那裡。碧溪岨泛舟若干里,有一小城鎮,常辦熱鬧的大會,那裡吊腳樓去水三十里,桃花春深處,有人家可沽酒。河面上笑聲朗朗,有瞿爍的老人和健壯的小伙,淳樸而敦實。

湘西的小山村裡,水明如鏡,游魚翕忽,清晰可見。泛舟水上,槳櫓下處,青荇交橫,歷歷可數。水鳥卧岩,波漪沒足,一片祥和。天黑月落,渡舟唱晚,響窮碧溪之濱。月色銀銀,山歌纏綿,人與黃狗俱眠。 偶爾喝了酒,醉卧蘭舟,頗有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的情致。

這是我從未想像的場面,小時候我總嫌棄我父老家太貧瘠,沒山沒水,前面那條小溪現在也變成了污水溝。田,放眼望去都是田,沒有一點起伏。還有灰撲撲的水泥房,沒有山歌,只有躁閑鄰里的對罵碎嘴。

回到城市,也只有城市塵土和穿來穿去的汽車,我站在風沙中,心頭湧起巨大的失望。如我性格暴躁,那一定是我沒有被水養大過。我嚮往那純真而簡單悠閑的生活,但中國大部分這樣的鄉村,已經因為要建水電站被炸掉了。

現在的我沒在都市文明洪流中回溯半個世紀前的鄉村生活,觸目都是鋼筋水泥,一時五味雜陳。

《邊城》讀後感
為自己


文中幾處自豪的提到茶峒人平素品德,而正因為爺爺的性格正符合茶峒人的道德觀,所以為人們所推崇,提起渡船,無人不知那個豪爽老人,當然,可以說每個人都擺渡,所以知道她,但是,從文中人們對老人的熟悉和態度可以看出,人們對他性格的尊敬,甚至他去買東西,「一定有許多鋪子上商人送他粽子與其他東西,作為對這個忠於職守的划船人一點敬意」。

  文中有個細節,翠翠不願去看熱鬧,要與爺爺守船時,爺爺便拿茶峒人品德去壓她,以使她乖乖去玩。為什麼要品德壓一個女孩子呢,因為對爺爺自己,這是最具權威性的東西,所以下意識的拿來「恫嚇」翠翠。

  文中描述了當事情與錢發生關係時,爺爺的處理方式—-一定是互相推諉,彷彿錢是人人都不要的東西般,在這些爭執里,誰要是最後佔了錢的便宜,誰就是輸家。這倒是讓我想起了故鄉的風情,有時也是如此。互相推諉前遍,來來去去沒個停,有時甚至擲錢與地上,而人奔走開了。

  文中也安排了幾個推錢的場景,讀來就如生活中發生的事般真實。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與屠夫的爭執,還有一個定要留錢的擺渡客。沈先生對此類場景津津樂道,可見他對這種風情的喜愛。人人以情義為重,一不要錢為榮,這便是沈先生所念念不忘的人土風情。

  但是文中也表現了重利輕義的外來文化,透露出沈先生的擔憂。邊城中最具「勢利」性的,就是那間碾坊,而碾坊的主人出場,就是金錢相伴,她描述了夫人十分自然地從身上摸出一銅子,塞到翠翠手中,就走了,完全不解當地風情。當然,我並沒有說誰的錯,我是說,碾坊陪嫁,之類的事情,可以看出,王團總家,即便不是以金錢在思維,也是十分地看重金錢,並且毫不掩飾,這與邊城風情,就本質的不同。


心裡憋得慌!

這都是些什麼鬼,有話不能敞開說嗎?非要你猜我,我猜你,好事變壞事!

我這暴脾氣,粗人果然不適合生在古代~

邊城的環境人文描寫是極美的,淡淡的,讓人嚮往,看的時候嘴角不禁浮起笑意~就是翠翠的感情讓人看著憋火


故事裡誰都沒錯,那就只能怪罪寫故事的人吧。就像天不遂人意時,總有人嗔怪命運。


讀完之後,覺得邊城就像是一個世外桃源,這裡的每一個人都很乾凈,沈先生的描寫,甚至讓我覺得那些妓女也很乾凈。那裡的山,那裡的水,就完全是一幅水墨畫。結局雖然說「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我覺得儺送會回來,因為翠翠在等他回來!(翠翠 天保 儺送三人之間的愛情經歷了生死別離,但還是覺得他們之間的喜歡是特別單純的喜歡,願意為她唱三年六個月歌的喜歡,願意等他一輩子的喜歡。)


不如歸去

———賞讀《邊城》

從文的文字里,自有股濃濃的淡淡詩意。像一塊貼在水裡,晶瑩剔透的卵石,卻又隱著絲絲淡淡的凄涼。他對於愛情悲劇的勾勒,只顯出一個淺淺的輪廓,哀而不傷,可觸又不可觸。一切都是淡淡的,歲月靜好的樣子。類似命運的無形牽引、生活緩緩的靜靜流淌。或哀或喜,或絕望,又隱含著永恆的希冀。

他承繼馮文炳等人,書寫鄉土抒情小說之類,於承繼與創新中,自成自己的一派美學風格。其作品可讀、可感性亦十分強。下面,就其作品的外在形式、讀者閱讀感受到作品內容、主旨中心進行淺析。

其作品描繪了一幅「田園牧歌」式的美好生活,故事裡生活的人似乎與外界是隔絕的,而產生「陌生化」效果,與現實人生拉開距離,為讀者呈現出一場美的情感洗滌、心靈盛宴。作品中「景美、人美、情美」是可感可知的。

首先是「景美」。獨特清新、純樸的湘西文化、風情,孕育了沈從文及其溫柔、親切的文字。於作品中的呈現,便是一派「歲月靜好」之景。在那裡,似乎時間靜止了,邊城是如「山水畫」一般的存在,有著墨染、墨韻的痕迹。

青山綠水、黃狗素人、號子歌聲……勾勒出「世外桃源」般邊城的存在,亦使我們醉得如痴如醉,心嚮往之。

其次是「人美」。作品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翠翠的那雙眼睛,她有著小動物一樣的眼神。「天真活潑,處處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遇到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了無心機後,又從從容容在水邊玩耍。」只幾言,便將翠翠這一靈動、膽怯的天真少女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了。
亦引起我們的憐愛及憐惜。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山水中孕就的人,自散發著一股淡淡的清香、清泉的味道。似那水性,也融化在那骨子裡了。

再說,「情美」。談及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沈從文的筆調中,總帶有一股「回憶式的美化」。或是太過留戀,曾真實養育過自己的那一方凈土,或隱含對大都市繁華的諷刺及倦困。總之,一些「總結性」的,刻著個人記符的語句,總不時穿插全文。比如「一切總永遠那麼靜寂,所有人民每個日子彷彿皆在這種寂寞里過去。」………

從爺爺與翠翠、大佬與二佬、船長與爺爺、爺爺與船客、楊馬兵與翠翠間……「人情美」、「人性美」顯而易見。爺爺與翠翠靠著渡船相依為命,彼此相愛相守;大佬與二佬,因同時喜歡上翠翠而公平競爭、相互尊重;人們相互間,沒有猜忌,反十分親密;最後,楊馬兵無怨無悔的與翠翠相伴……一切都自然而妥帖,不刻意為之而真情流露,亦值現代人去反思。

在美與美的無痕交融中,我們亦為之悲,而為之喜,泣憐而反覆微笑。在心裡構建出一個只屬於自己的邊城。

從內容而言,具體分析作品中翠翠與儺送的愛情悲劇。有人說,「可能悲劇才是人生的主旋律」。因其拓寬了人內心的情感深度,而產生對這個世界的幻覺,喚醒自我最真實的意志。

首先,從人物性格分析。就雙方而言,儺送是「粗線條」而意氣用事的。得知哥哥的死訊後,未弄清真相,便表現出「孩子氣」的一面。
誠然,可稱他愛哥哥,十分深切,對自我有著強烈的懺悔,但另一方亦表現出他心智不夠成熟的一面。

而就翠翠而言。在追求愛情、表達自我方面膽怯
、懦弱,年歲處於朦朧、青澀階段,亦為其愛情
無果的原因之一。加之,對爺爺的依戀、不舍,與爺爺溝通不及時……亦造成「殘忍」的結局。
但仍需注意到,翠翠是一個真實的存在,她亦以自己的方式,守護那一段「沒有盡頭」的愛情。

我們不得不想到爺爺眼裡的翠翠。「他忽然覺得翠翠一切全像那個母親,而且隱隱約約便感覺到這母女二人共通的命運」,這裡,我們似乎可以窺見一絲「命運」及「血緣」的味道。也在暗示下文翠翠的命運「悲劇」,好像她和母親「骨氣」相連。其次,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流的閉塞、不特別深入,也成為悲劇成因之一。


美好的愛情,總離不開物質生活的依託。順順是船總,而爺爺卻僅是個渡船人。相離較遠的生活,無形中,也就拉開些什麼。「碾坊,還是渡船」這是一個問題。翠翠與儺送間總隔著一條無法跨越的河。


無論是象徵愛情情愫的虎耳草還是,象徵著傳統文明逐漸消亡的白塔。不論是可愛一句「大魚咬你」,還是消散在風中的歌聲……「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裡的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青年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他以清淡隱哀、優美自然,戳中人心的筆調,在那座與世隔絕的小城,悄悄勾勒出只屬於每個人的邊城、每個人的故鄉、每個人的翠翠與儺送、每個人的愛情……


這是翠翠在得知自己爺爺去世後站在屋前對要過渡的人大聲慌亂地喊到,我爺爺死了!我爺爺死了!……看到這兒你不知道我到底有多悲痛,十五載和翠翠相依為命的爺爺就這樣在一場暴風雨中去世了!(我還記得翠翠的爺爺那天晚上還在忙著扎草鞋了!大概是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扎給翠翠的!) 翠翠以後……

翠翠一個人守著渡船一直等到了白雪飄落的冬天,二老儺送卻還是沒有歸來,孤零零的翠翠就這樣凄涼著等待著……日復一日!
真的是不忍心翠翠是這般結局呀!(她的母親本來就已經夠不幸了!翠翠不應該再重蹈覆轍呀!)
我心中的《邊城》是 儺送在「明天」回來了,並迎娶了翠翠,要渡船不要碾坊!


我的讀後感就是生活中的有些事情真的要敢於表達,如果翠翠,老大老二他們敢於表達 我想應該就沒有這本書了


天保和儺送應該在一起


插樓一下,答主如果要更傷感的話可以去看《蕭蕭》和《三三》還有《阿黑小史》。哀婉感人純真嘆息


年少時初讀邊城,結尾的一句「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我總覺得這是讓我盡情幻想翠翠以後美好生活的留白。
最近再讀邊城,合上書後,腦內沒有了甜美的幻想,只剩下一種想給沈老寄刀片的衝動……
我把所有超凡脫俗的天真意象全部寄托在翠翠身上,你就給我看這個??


美。


推薦閱讀:

你見到有哪些不錯的印章內容?
如何評價唐師曾?
質量不高的書是怎麼成為暢銷書的?
如何自學室內設計??
8歲的男孩可以閱讀《許三觀賣血記》這本書嗎?

TAG:閱讀 | 讀後感 | 沈從文 |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 | 邊城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