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會遺傳嗎?
」雖然可以正大光明說抑鬱症病因不明、機制不明,遺傳的研究也有很多困境,不過看著某些人一面半吊子說著道聽途說的40年前的科普常識一邊說著抑鬱症病因不明機制不明還是有些感慨的。
家系與雙生子研究顯示,遺傳風險因素在抑鬱症發病風險中 起到31%-50%的作用;抑鬱症患者一級親屬父 母、子女、同胞)患病風險則是一般人群的2~3倍。雖然俺主要在做神經影像學,並不做基因和遺傳的研究,懂得也不多,不過私信問得最多的也是和遺傳有關的=_=。
炎症:
抑鬱症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TNF、CRP這些有些病患會測到比較高,BDNF會比較低。雖然不能解釋所有的抑鬱症病患,但是能區分出一部分的病患,這些炎症因子異常的病患往往治療效果不佳,成為所謂的「難治性抑鬱症」,炎症對於5-HT能神經元、多巴胺能神經元的神經遞質濃度、單胺轉運體數量都會有影響,甚至還會影響5-HT的前體,即色氨酸的合成,還會促進谷氨酸釋放。所以在之前的回答有提到過GABA受體阻滯劑Ketamine能緩解一部分的難治性抑鬱症患者。甚至越來越多學者大膽的說抑鬱症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許多研究也表明依那西普這種常用於風濕科的生物製劑能快速緩解抑鬱癥狀。
許多抗抑鬱葯都在動物實驗都可逆轉炎症產生的抑鬱樣行為和神經生長的變化。慢性應激誘導顯著的分子變化,可被氟西汀,丙咪嗪和噻吩普汀逆轉。氟西汀的作用和神經元減少與促炎反應基因的表達並增加參與細胞代謝的一組基因有關。阿戈美拉汀對少突膠質細胞和神經元中Rho-GTPase相關通路相關的基因具有顯著影響。
相關基因:BanI、IL-1B、NOS2A(高加索人)
下圖簡單的說了一下各種炎症基因。
Genetic Contributions of Inflammation to Depression
胚胎的神經發生時期突觸生長與定位的紊亂
神經能不能再生?能。但是成年人的神經因為種種因素不能再生。研究神經再生可以從幾個觀察得到神經再生的例子來研究,一個是爬蟲類,蜥蜴、蟾蜍斷尾會再長,另外一個就是人或是靈長類的胚胎時期的神經發生。可以這麼想:現在人的中樞神經不能再生(紅核、腦室旁都發現有一點神經幹細胞,也有發現一點點他們能分裂分化的能力)不是因為人的中樞神經沒有再生的潛能,而是因為人的中樞神經有許許多多來自髓鞘、血管內皮、小膠質細胞的抑制性因子、抑制性受體、抑制性的信號通路不斷在抑制著人的神經再生。
人們的直覺也許傾向於認為神經再生是好的,能夠解決腦癱、Alzheimer病、顱腦損傷等等問題,然而神經再生需要非常精細的調控,一旦沒有辦法保證如此精細的再生,絕對是弊大於利的。以前本科生活導師發過一個研究,在學校官網首頁大圖放了一周,即幹細胞植入能讓Alzheimer病失去記憶的轉基因小動物治癒、甚至想起過去本來已經忘掉的記憶(長期記憶反正靠蛋白質儲存嘛)。許多報紙開始報導以後不怕老年痴呆了啊、忘記的東西能想起來啦。但是幹細胞植入海馬的實驗背後,僅僅有5%的小動物「治癒」了老年痴呆,死就死了一堆,大部分植入要不是沒效果要不是有併發症。
再來說說神經遷移,靈長動物胚胎時期經歷一系列精細調控的神經發育過程,重點放在神經遷移上皮層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由於基因的問題以及環境問題(如家長抽煙、病毒感染)而導致的干擾造成遷移的過程沒定位好,已經是廣泛認可的精神疾病的病因之一,這樣的突觸紊亂形成的環路在大部分的時候也許還能代償,但是如果遇到什麼刺激,或是隨著年齡逐漸增長,環路亂得越來越嚴重,精神病就發病了,而且治療效果不好,且需要點擊來「重啟」幾次大腦,看看會不會好一點。
在抑鬱症方面幼年的應激可導致機體炎症反應,小膠質細胞的活化能增加BDNF,一種神經重塑的生長因子,在小鼠實驗能使前額葉、海馬的樹突密度增加。
神經遞質和受體
有些科普寫多巴胺令人愉快、抑鬱因為5-HT少這些,確實是一個如民間方術邏輯般簡單易懂的說法,另人能簡單的把情緒問題軀體化,使天天吃香蕉、吃青菜治治抑鬱達到安慰劑的效果,可說是臨床一大福音,畢竟安慰劑在抗抑鬱葯研究中對30%的受試者效果是不錯的。David Healy稱之為抗抑鬱葯的「銷售神話」挺精闢的。這麼說會有人信的(包括大部分非神經相關專業的醫學生)肯定是忽略了神經網路的複雜性。如果只是簡單粗暴的從現象看原因,是會信的,不過就如同糖尿病並不止胰島素分泌少還常伴隨著外周胰島素抵抗增加、脂代謝通路異常一般,抑鬱症並不是5-HT少,甚至在許多腦區5-HT能神經元是更活躍的、5-HT是更多的。它還包含著谷氨酸能神經元、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多巴胺神經元、小腦、髓鞘、小膠質細胞,涉及多個環路的異常。下圖為各種5-HT受體在腦中的分布。
抑鬱症說的5-HT主要說的是 implicit emotion regulation circuitry,(再三強調這只是假說這只是假說,覺得吃棗要被推翻的),此環路的包含了大家熟悉的扣帶回、前額葉、杏仁核。與情緒低落、恐懼、被威脅感、焦慮有關。而且負負得正的是,這個5-HT水平越高,這個通路越不活躍,這些癥狀就減輕;反之,5-HT水平越低,這個通路越活躍,恐懼、焦慮、被威脅感越高。但是5-HT反映的只是這個環路這些五羥色胺能神經元的活性啊,這個環路還受到其它許多別的神經元、別的東西調控啊。5-HTTLPR這段基因的遺傳變異影響杏仁核和海馬的血清素功能和藥物的療效。
上圖出自:Phillips M L, Chase H W, Sheline Y I, et al.
Identifying predictors, moderators, and mediators of antidepressant response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neuroimaging approaches[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5, 172(2): 124-138.
相關基因:5-HIIT、MAOA、CRH、GABAA、SAT1
還有去年的這篇nature,篩查了五千多個中國的重度抑鬱患者找到了個相關性大的線粒體基因,但是別忽略過去、現在、未來都有過很多這樣的大項目正在進行。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3/n7562/full/nature14659.html
表觀遺傳學,基因與環境如何互相作用:懶得寫了
常見問題:我家裡人有抑鬱症我要不要去測個基因?答:啥時要研究可以喊你來測,不過要靠商業化的測基因來看自己容不容易得抑鬱症還是算了。
常見問題:作為精分病患的家屬我要怎麼辦?答:精分不可怕,好好治療能緩解,但許多研究表示精分病患的近親多多少少存在一點認知缺陷,自己多注意點,如果發病了趕緊來看。
常見問題:家裡有人有抑鬱症我怕我又家族史怎麼辦?答:發病就來治,治幾個月就能緩解,好好控制,大都能正常的工作或生活。
=_==_==_==_==_==_=
本文純屬暴力吐槽,外加後來幾個月看文獻時隨便補了一點東西進去,沒有任何學習價值。如想了解抑鬱症的遺傳請上pubmed搜相關綜述。(書籍基本沒有)
作家海明威的祖父,父親,包括海明威本人都有重度抑鬱症,都因抑鬱自殺。
本人畢業於醫科大學,現從事臨床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學。目前最權威的研究表明抑鬱症與遺傳基因息息相關,相關報告梳理如下:
嚴格上來講,抑鬱症病因迄今仍不清楚,因為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都參與了抑鬱症的發病過程。但以往研究可以表明,基因對於抑鬱症有影響。重度抑鬱症已被認為是患者個體內染色體上的遺傳基因片段存在異常、以持久自發性情緒低落為主的一系列癥狀。然而,儘管分析了超過9000多個案例,國外科學研究者們仍在努力尋找任何和疾病高度相關的實驗可重複的遺傳變異。
但實驗往往無功而返,即使一些小樣本的實驗小有收穫,其結論通常也經不起大樣本的重複檢驗。而由於抑鬱症的種類繁多,同樣被診斷為抑鬱症的病人,實際的癥狀可能並不相同,這也給尋找遺傳學上的關聯帶來了很多困難。
重大突破在2015年年中
2015年由英國牛津大學的喬納森·弗林特( Jonathan Flint )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在人類基因組中首次找到了兩個與抑鬱症(又稱重度抑鬱障礙)有強相關證據的基因位點。研究結果表明,有兩個基因位點與抑鬱症有比較強的關聯性,其中一個與細胞內負責呼吸和提供能量的結構——線粒體的功能相關。
至此,科學家首次發現與抑鬱症強相關的基因,重度抑鬱症相關遺傳變異被確定。
這個目前我知道的,沒有查出基因上的遺傳問題。但我要回答的是,即使或許沒有生理上的遺傳問題,但家庭養育方式一定是有相關的,而且這種方式通常是代際傳遞的。
也就是說,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我父母的養育方式,在我父母如何養育我中起很重要的作用。他們對我的養育方法不論是沿用還是相反,但必然以此為基礎甚至模板。
這不能說是遺傳,但是的確是一輩一輩傳遞的。
抑鬱症的成因目前沒有達成共識,但基本還是認可教養方式、家庭關係與其有相關關係。
不良的教育方式各有不同,各理論流派說法也不一樣,說起來就多了,我就說良好的是怎樣的。家庭里有意見一致的責任分工、良好的個體邊際(即人際距離,不過度干涉也不漠不關心)、良好的交流方式(不是不吵架,而是親密)等。
抑鬱症本身不會遺傳,但易得抑鬱症的體質會遺傳。易得抑鬱症體質主要是五羥色胺水平低下,這是寫在基因里的,和後天無關。這就是易抑鬱體質,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神經質人格等,這類易感人群會因普通人看來不至於抑鬱的事件而產生抑鬱,並伴隨肢體反應。也就是說,這種體質是會遺傳的,但後代具體發不發病不一定,但一定比五羥色胺水平高的人易發病,對生活變故的適應性一般很低。
目前最前沿的四環類抗抑鬱藥物,比如左洛復就以抑制再攝取五羥色胺提高其水平來治療抑鬱。
補加:居然有人贊!對我這種回答常年沒人贊的人來說真是莫大的鼓勵。所以想加一些乾貨。提前說明,下面的補加與問題沒有直接關係,是抑鬱的葯,治療和原理。如果對這些感興趣可以看(不要怪我跑題。。。。)因為我一直很想把這些話說出來,告訴在水生火熱里的抑鬱者,但我回答了相關問題好像沒人看,所以借這裡還有人看,就發在這裡,希望大家理解。
五羥色胺是一種神經遞質,他傳遞大腦發出的指令給身體和大腦其他領域。五羥色胺水平是天生的,水平低下的人遇到生活變故,比常人難走出抑鬱的情緒。因為低水平的神經遞質減慢了大腦發出的「自我修復負面情緒」的指令,從而長期處於低落狀態,嚴重的伴隨肢體反應:顫抖,心悸,痙攣,絞痛,不真實感(看東西聽東西像隔層紗,重度抑鬱症常見的表現)等,也是因為神經遞質缺乏而使器官輕度失控。
上面提到的四環類抗抑鬱藥物,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百度一下,它像「消炎藥」一樣指一大類葯,這類藥理都是「抑制五羥色胺再攝取,從而增加其數量水平(葯說明書原話)」。所以這類葯又叫「抑制五羥色胺再攝取劑」。
四環類之前是三環類抗抑鬱葯,它其實就是鎮靜劑。藥理簡單粗暴,就是讓你什麼都別想快點睡覺。他用於緩解焦慮症癥狀很有效,但治標不治本,目前用的少了。但它還是快速緩解表面癥狀的好選擇。
關於抑鬱症的治療:
我可以告訴大家,我有抑鬱史,吃藥兩年多,現在還沒停葯。在國內有很多人不太能理解抑鬱,以為只是矯情,所以抑鬱症者在國內真的挺慘的。
關於治療,我覺得很有發言權。我求醫多年,期間碰到很多醫生,患者,藥物。我要告訴大家:一但感覺自己有抑鬱請及時就醫,就醫請去各大三甲醫院的神經內科!!!各大三甲醫院的神經內科!!!各大三甲醫院的神經內科!!!(對,最好是三甲級別的)這很重要!!!
國內私人機構的水太深了,我之前去過一個機構,名曰海龜心理學博士,專做心理輔導,每小時1500人名幣,至少8小時一療程。還有網上那種life coach,和你電話輔導,按每小時算錢。關鍵是他們都不能開藥 ,因為抑鬱葯是處方葯,他們沒有正規醫生上崗證,開藥的資格都沒有。我簡直是。。。。。。
所以請去各大三甲醫院的神經內科(對,最好是三甲級別的)!!!它們收費正規,是挂號費加藥費,就和看個感冒一樣。掛專家號更好,不過也不用勉強。走的流程是正規流程。
看抑鬱是一項長期活,醫生一定會讓你每個月找他複診(如果他讓你吃藥的話一定會)。因為他開藥只一次只能開大概一個月的量(這重要因為戒斷需要陪同,不能隨便吃,所以這類葯是有規定一次開的量)。每個月複診她會繼續給你開藥,詢問情況並調整藥量,每年做好肝腎功能檢查(長期吃藥者建議做)。
———————————————————————————————
看了評論後的補充:
關於上海精衛:
給我看了兩年的神經內科醫生和我說(她是專家門診,都是長期帶病人的,我還挺信任她),上海精衛其實是半個科研機構,這也是我為什麼說它挺厲害的,不過很多人說他檢查隨便,是因為精衛的醫生是要寫科研報告的,和普通醫生只看病不一樣,所以他們挑患者會有私心,挑癥狀典型或有跟蹤價值(比如年紀特別小年紀特別大雙胞胎都有抑鬱傾向等)好搞科研報告,做臨床反饋,和他們職稱有關。
我自己也有體會,去過精衛的人評價兩極分化很大,我當時去時初二,做了情緒檢查,當時那醫生看到我的指標有點嚇到說我是他就業以來情緒問題最嚴重的的。。。。。後來我一直覺得他對我很上心,每次門診的時間大概在半小時,向我問東問西的,後面的人等的都急死了。我想照我神經內科醫生的說法,他大概覺得我的情況他很有興趣跟蹤吧。
我後來才知道精衛的評價兩極分化很大,不過因為我的個人體驗,我對精衛的印象很好。上面的回答我沒細想直接寫了,可能不夠客觀,所以會改一下。
關於神經內科和精神科:
這其實沒多大關係,因為開的葯都一樣,就那麼幾種。神內更關注你的表現癥狀(注意力,失眠,體感等),是有很多腦梗的人在那裡,大多是中風後遺症腦神經損傷,和抑鬱症的腦神經遞質水平低一樣,只是治療上不會太考慮你的個人情緒(但常識上大家認為抑鬱症就是該關注情緒治療,其實不是)
精神科傾向於關注情緒和病態人格,不過最後配的葯都一樣,個人覺得兩個科都可,在治療上沒有說誰好誰壞的。
以上個人拙見。
基本醫學界無法證明有遺傳性,雖然有例子指出抑鬱症患者的親人患病率更高,但是這不能證明是遺傳,依然可以根據心理學可以解釋為一個家族的心理模式更相似,比如一個家庭孩子得了抑鬱,他的父母甚至祖父母心理狀態可能都有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心理派系做心理分析時會喜歡談論父母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另外咕嘟咕嘟咕說有人做實驗,經過雙生子寄養子實驗證明,遺傳因素比起環境因素在發病中所起作用更加直接,我不知道他從哪裡看到的,首先把自己兩個孩子放在不同家庭寄養,不知道誰會做這個實驗,另外因為雙胞胎的稀少和寄養的苛刻條件,就算做了實驗也可能就做了個人實驗,不能代表一個群體,我依然把這個病稱為心理疾病,因為經常有部分人就經常勸導大家就只吃藥,甚至把這個就當成腦部疾病來治,認為吃藥就會好,這就像一個人得了腎衰竭,吃藥就只是透析,讓你能活下來,重構心理模式才是換腎,就我一直觀察發現抑鬱症患者都有一個通病,在得抑鬱症前都很堅強,而堅強的結果是大部分抑鬱患者都不尋找他人幫助。
從生物學角度講,的確有相關研究證實這個觀點。
不過我倒是覺得,如果家庭內部有這樣的親人在,耳濡目染的影響力比遺傳力更大。
當你每天跟一個朝氣蓬勃很high的人在一起,你也容易被感染的很興奮,相應的,如果你從小跟抑鬱者在一起,久而久之肯定會被Ta身上的低氣壓所影響。
所以環境作用+先天因素一起,說抑鬱症會遺傳,就也不無可能了。
Accounting for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confounds in associations between parent and child characteristic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hildren-of-twins studies.《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14, 140(4):1138-73
附表3列出大量的雙生子研究
第7頁提到一個重要的概念:rGE
Gene-environment correlation (rGE) can be defined as a correlation between an
individual』s genome and the environment that they inhabit. In the field of behavioral genetics
several decades of genetically informative research have shown rGE to be a ubiquitous phenomenon
and common source of confound (Jaffee Price, 2007; Kendler Baker, 2007; Plomin, De Fries
Loehlin, 1977; Plomin Bergeman, 1991).
基因和環境並非獨立分布的,例如決定黑色膚色的基因普遍分布在貧困地區
但是在研究中,基因和環境的關聯(也就是rGE)卻一直被忽視,畢竟除了膚色許多的基因和環境的分布關係都不易了解,研究者往往直接假設兩者相互獨立、等機會組合
Three forms of rGE have been described: passive, active
and evocative (Plomin, Defries, Loehlin, 1977; Scarr McCartney, 1983). Passive rGE describ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 child』s genotype and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y are raised, both of which
are provided by the child』s biological parents. Active rGE involves the genetically influenced behavior
of the child seeking out an environment that 『matches』 their genotype. Evocative rGE involves the
genetically influenced behavior of the child seeking or evoking a particular response from the
environment.
基因和環境的分布關係有3種:被動、主動、誘發
被動:基因型和所處環境均由父母提供,如黃色皮膚和集體主義;引發問題行為的基因(如果存在)和引發嚴厲管教的基因可能是同一種,這樣一個基因扮演了兩種角色。
主動:兒童受到基因型影響主動尋找某種環境,如食草動物主動尋找草茂盛的地方,問題行為基因使人主動創造帶有火藥味的環境。
誘發:某種基因容易引發特定行為,並且這種行為會繼而誘發環境的特定反饋。例如假設某種基因引發攻擊性,環境則會對攻擊性行為給予相應反饋
It is easy to see how each of these forms of rGE could potentially confound
associations between parent phenotype (i.e. the child』s 「environment」) and child phenotype. For
example, a child may inherit genetic factors involved in conduct problems from their parent in whom
the same genetic factors may be involved in harsh parental discipline, an example of passive rGE
confound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nduct problems and harsh parental discipline. Another
example might involve the child』s genetically influenced conduct problems leading them to actively
seek confrontation with their parent (active rGE), or to evoke harsh discipline from their parent
(evocative rGE). If those genes involved in conduct problems in the child were also involved in harsh
discipline in the parent, then this would confou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nduct problems and
harsh parental discipline.
在文章的28頁,提到了關於抑鬱的研究:
抑鬱一直被認為具有40%的遺傳率,但是究竟是基因還是環境(例如窮)引發的?
先前有研究認為抑鬱具有時間上的連續性,如12歲的抑鬱與18歲的抑鬱呈現正相關。這樣的結果是因為「抑鬱基因「的存在和持續表達,還是因為所處環境沒有變化?
作者提到了一項研究的結論:
it was possible to drop genetic transmission from
the model without significantly affecting model fit (Silberg et al., 2010)
可以認為沒有特定基因能直接引發抑鬱
both
Silberg et al. (2010) and Singh et al. (2011) report that the link between parent depression and
offspring conduct problems was confounded by genetic overlap.
我這樣說啊,我爸爸是重度抑鬱,我們家的花花草草從來都活不下去,會死,整個家裡都是令人窒息的感覺,連我家狗都是不願意和別的狗玩的。那麼為什麼我爸爸重度抑鬱,說起來我奶奶以前抑鬱到住院很久,我還好,只是一失望就要麼想躲起來要麼就想自殺,抑鬱不會遺傳,但一定有影響。而且其實抑鬱症,別無選擇,他是最想活下去和正常生活的人。
我奶奶四十歲開始抑鬱,後來重度抑鬱, 現在每天吃藥控制,時不時進精神科醫院。
我爸爸現在四十五,去年查出抑鬱,已經無法工作,瘦了近二十斤。
看了有些答案說抑鬱體質會遺傳。我深有體會,我經常莫名其妙感覺壓抑低沉,嚴重時沒法出門,沒法與人溝通,沒法去人多的地方。就算現在,我都要戴好帽子口罩,低著頭出門,不去人多的地方,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抵觸人。
但我有一直在積極調整自己,去找自己喜歡感興趣的事物了解,去探索。多讀書,少胡思亂想。
我也一直強迫自己去與人溝通,曾經不能去超市買東西,不能去點餐,現在已經可以克服這個障礙。。。
看了專業人士的分析,貢獻一個自己的案例吧。
先說結論,我認為更多因素在於環境遺傳。
從我外婆講起。外婆是一個沒有讀過書的鄉下女人,為什麼這麼強調,是想表達一下背景條件。因為沒有受過教育,因此被一些東西荼毒了一生,也是她悲劇的根本原因。
外婆十九歲嫁給外公,二十二歲生了我媽媽。二十九歲同時失去二女兒和第一任丈夫,三十三歲嫁給第二任丈夫。
第二任丈夫是個家暴狂,為什麼家暴一直是我們這個重組家庭諱莫如深的。我也不願多加揣測,他的家暴惡行就講一件事情吧。我外婆的父親母親來看我外婆,他們夫妻二人吵架,繼外公當著自己岳父岳母的面打斷了外婆的腿。按照我媽媽口述,她經常在鄉間割著豬草,就聽見鄰居有人通知,母親和繼父又吵架。
外婆是一個恪守農村婚姻原則的女人,她的概念里就是自己命苦:第一任丈夫和小女兒早早過世,自己又嫁了一個混蛋,只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有了孩子就好了,孩子長大了就好了。
很多人都無法想像一個女人到了這地步,還能跟老公生孩子,還能想著撫養孩子長大。沒錯,這就是我外婆的人生。也是很多農村悲劇的一個樣本。
這樣的原生家庭導致我母親性格十分偏激,非常沒有安全感。她很難接受別人的私心,也是很難容忍他人的缺點。她對我和我父親的要求是近乎完美的。比如在我小時候,我因為喝水喝燙到嘴皮,我母親覺得是我自己不爭氣而揍了我然後面壁。
她總顯得有點咄咄逼人。跟我父親吵架,我會不由自主的偏向父親。她會經常性地指責父親賺錢不夠多,指責父親的愛好覺得那是玩物喪志。
我不能說,我的抑鬱症是我母親一手造成,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源於她。我的整個青春期都活在她的極端指責和要求中,我父親因為忙於工作,也是個大男人很難了解女孩細膩的心事。因而,一直以來我都是鬱鬱寡歡的,我的成績一直不錯,但是我開心不起來。我經常被要求去看書,然而我自己知道不是那麼回事兒,我自己偷懶,發獃,這不是在學習,這是在給媽媽心裡安慰:我女兒這麼努力。
如果我不這麼做,得到的就是長久的指責和苦口婆心的勸說。我試圖跟她溝通,但不行,她永遠認為自己的觀念正確。
整整高中三年,沒有社交網站,沒有出去旅遊,更沒有逛過商場。連看電視都是我父親勸說的。
我活的真的很累,至少我自己覺得喪失生氣的。
這還不是重點。我母親察覺到我的鬱鬱寡歡,她沒有選擇溝通。一直覺得我個性有問題,指責我,為什麼沒有其他的孩子活潑,不喜歡交際。惡性循環,越來越糟。
我的抑鬱症,直到失戀備受打擊才被自己發現的。通過有限的資料,發現我拯救不了的自己得了這麼可怕的病。我告訴了我父親,我父親也很受打擊。
可怕的是我母親的反應,她不能接受,甚至懷疑到鬼神上面。我很氣同時又覺得很可悲,她拉著我到鄉下某某靈婆那裡,讓我用八卦卜卦求助於菩薩。我心裡暗苦,佛道都不甚清楚,又怎麼救我於所謂水火。
還好,父親聯繫到全市最好的心理醫生為我治療。其實心理醫生未必知道我在想什麼,也不能感同身受。只是他異常舒服的交流方式讓我覺得很受用。長久以來不被尊重,不被傾聽的壓抑感被打破,非常的酣暢淋漓。
經過大半年的治療,我已經康復。醫生都感嘆,我恢復神速。相比於很多病人,我的狀況算是不差的,我從沒有自殺自殘傾向,也沒有行為失控,也未出現失憶。
我相信科學研究,也相信這種病理跟人體基因有一定關聯。但是我也願意相信,很多人像我一樣,在一個非正常的環境中慢慢致病。
很多人都會覺得很奇怪,我為什麼會對一些人,別人印象中不好的人那麼寬容?如果你經歷過一個抑鬱病人的心路,你就會明白,對於一個人來說,彌足珍貴的就是寬容和理解。我們會非常敏感的體察別人的心緒,可以帶入去想像他人的心裡狀態。比起喊打喊殺,我更願意傾聽和理解。我堅信這是一種力量,溫情而堅韌。同時,我也非常痛恨施暴者,精神的,肉體的。如果我算的上一個受害者,那麼受害也應該在我這裡終結。我可以做到單方面不輸出這種傷害,我更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幫助更多人,至少告訴別人,我願意聽一聽你在想什麼。
不是基因遺傳,是生活狀態遺傳
很多家庭會出現性情相同的情況,只是孩子成長的環境容易影響其性格。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
我有兩個特別好的朋友,可以說她倆是我人生中認為可以做永遠的後盾的人。即使我們因為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城市很少見面。
以前我就聽我媽媽跟我說,如果談戀愛對方父母感情好那麼和這個人在一起安穩幸福的可能性較大。一個是性格的遺傳,再一個是家庭觀念。當然也不是絕對的畢竟如果離婚了跟著三觀正的長輩生活又沒有遺傳到另一方的性格那也沒什麼。
我當時挺反對的,我說那我不覺得我有問題啊,我從小就沒有體會過什麼年夜飯糰圓節,最後一次有人給我過生日是,從那以後我就不和任何人提起生日什麼的。我不覺得我有心理問題照這麼說我不就該是被淘汰的那批人。
後來我發現我只是自以為自一切都好,和我真的關係好的朋友沒有一個家庭健全的。有的幼年喪父,有的父親一邊全部死於遺傳的焦慮症自殺,有的有一堆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
前天我這兩個朋友都回了北京,然後微信嚷嚷著問我什麼時候能匯合一下這都多少年了。我說我也想的呀但是造化弄人嘛。其中一個就是家族遺傳的焦慮症,但她媽媽算是小有名氣的心理醫生她自己也學的心理學專業,從小就很重視這個事情成年後接受了系統的治療現在已經痊癒了。三四年前我家停電,我們倆跑到朝外大悅城附近的如家開房睡不著她還跟我說了好多什麼系統脫敏現在有什麼進步之類的。我當時旁敲側擊打聽了一下後來聽著要二十幾萬人民幣就想想算了。
昨天她倆發來了視頻,因為我和其中另外一個人前天微信大概說了一下這幾年我為什麼沒有和他們見面什麼的,她也是因為小時候的變故不同於正常幸福家庭的孩子。物以類聚還真是。磨磨唧唧說不明白,學心理學的叫團團另外一個叫乾乾吧。
團團搶著電話跟我說,這麼多年我終於說出來了,認識了七八年,她倆私下說了很多次我的問題似乎更嚴重,因為她們兩個一直知道自己這樣是不對的並且尋求解決方法找人傾訴想辦法突破接受系統治療,而我完全不承認。她還找了她媽媽問我的情況。試探了很多次希望引導我把問題講出來但我一直沒有。我唯一承認的就是幽閉恐懼,因為我需要他們知道不要把我一個人扔在屋子裡不要關我的門。
我第一反應是很驚慌,我問了不下五遍她們是什麼時候發現的是怎麼發現的?她說和我天天吃喝睡了一年,家裡還是學心理學的,還有同樣的病症,心細點就看得出來。她第一次注意到這個事情是我們那時候喜歡ktv包夜。一包一個禮拜,他們都會在半夜躺在沙發上睡一會而我就一直醒著,第二天照樣和她們出去吃吃喝喝。並且我喝點酒之後會哭的停不下來,還不說話。我就卡在這裡我說難道我身邊其他人也發現了嗎?團團問我為什麼要怕這些?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說我只想讓人覺得我是一個快樂拜金單純漂亮胸大無腦的傻子。她倆無奈的說一開始認識我的幾個月是這麼以為的,如果她們後來也覺得我是我塑造的人設還會和我做朋友嗎?我想想也是。我就說了一下我其實有去想辦法治療但是好像一個是先天的幽閉問題一個是遺傳的多巴胺分泌問題,我爸爸我奶奶都是這樣。不會成癮不會因為一些違禁品的刺激而感到快樂。我說我已經習慣這樣了所以沒有什麼了。
團團氣的一直罵我,她說你難道覺得這些你就憋著憋著就會好嗎?只會越來越嚴重但是你自己以為你沒有被看出來就是好了。我仔細想了一下是這樣,我每天在走廊,在停車場,在房間都會有無數次的恐懼感,只是我這麼多年來習慣了所以我可以控制住自己不是每次都反應那麼強烈。但這些環境永遠讓我難受,也就是說我的人生中沒有一天是可以完全避免這些的。在人多的地方會恐懼。團團告訴我她焦慮症最嚴重的時候出現生理問題,就是靜止時心跳比常人快。我攤了攤手,告訴她我小學一年級就發現心跳比別人快,但一直以為是個體差異。之前有幾次可能恐懼症引起的抑鬱焦慮同時發作,突然跪在地上面色慘白呼吸困難心臟像被掐住一樣,自己猛的拍打也沒有用。最近一次是半年多前,一二月份的事。我媽以為我是有心臟病還叫了救護車。原來都是心理問題導致的。
團團問我有沒有去治療,我說有的。其實認識她們之前我就治療過,初中的時候。沒有任何用,可能因為當時的醫生不是用母語和我溝通的。前年去年也找了兩三個但都沒有效果,因為她們可能是為了有一個放鬆舒適的環境吧,我們的對話是在暖色調的房間進行的。這個房間就讓我沒法專註。團團說,哎,認識七八年了,寶貝兒我終於等到你說出來的這一天了。我說那你們為什麼之前發現了沒有直接問我。她說不能問,問了我一定會逃避不承認遠離她們,她們是真的想讓我好所以這麼多年一次都沒提起。也不知怎麼了當時就哭的稀里嘩啦,我說可是我沒有辦法,我能告訴你的也只有這麼多了,你再問下去我還是說不出來。我覺得我的問題是遺傳加孕期時候的缺氧,後天解決不了了。
團團說她自己家都是自殺的還從小就遺傳嚴重的焦慮症,現在不也完完全全的好了?她以前也是睡覺不能關燈現在反而有光就睡不著。她說是我把事情想的太複雜,除非是大腦受傷。不然一定都可以治得好的。但我治療起來會困難些因為她觀察我實在安全感太差了,高中的時候有一次學校一個老師很喜歡我就給我拍了照,我發現之後直接把他相機從五樓扔了下去。類似的事情很多,而且我怕身邊的人把我當成異類已經是很明顯的無法面對。然後團團和乾乾屬於配合治療的,她們倆可以信任醫生可以放鬆可以把自己的情況表達出來。而我在和醫生聊天的時候都處在自我防衛狀態。
聊了一個多小時後她讓我快點找幾個醫生髮給她,她看看是否適合我然後幫我篩選一下。我說好然後掛了電話。
我到客廳跟媽媽說,我說你說實話你覺得我是有病的人么?我媽說是。我問為什麼。她舉了兩個例子,兩三歲的時候因為飯不好吃自己跑到馬路中間撞車,六七歲的時候因為不想上學從二樓跳了下去。發病的時候只要門關著我就不能動必須平躺還不敢翻身,一定要哭喊著她來開門。小學五年沒有去過學校的洗手間,要不然就憋著一天要不然就打電話喊人接我回家。一切在別人眼裡的小挫折到我這裡都是致命的。我問她覺得別人會發現嗎?她說她覺得能看出來。我就好崩潰,我說我真的一點都不想被發現,我不想讓別人知道這些,為什麼沒有人告訴我。
她讓我接著去找醫生一點點慢慢來,總會遇到一個合適的。她覺得我很大的問題都是自己性格問題只有百分之二十是心理疾病。她也承認了懷孕後期連續幾個月血壓都不正常羊水也不正常所以連著孕後期我都是處在缺氧狀態,只是當時以為會是個腦癱沒想到雖然體質差了點看著還挺正常。她也說其實我爸爸也和她私下聯繫過覺得我精神狀態不好需要治療。但她以前一直也不覺得我是在害怕什麼只是以為我是一個愛哭愛鬧得孩子。我想著是吧,我也永遠無法感同身受溺水過的人對水的恐懼,沒有體驗過我對空間的恐懼和因此引發的其他問題也永遠無法感同身受。
我也不知道我在叨叨什麼,昨天到現在一直哭一直哭。可能是因為團團那句,有難過的事情會哭是正常的,家人去世難過是正常的。如果痛苦可以分十級,我會因為七八級的哭而不會因為更悲痛的。
我一直都沒有希望有人可以理解我的感受,沒有體會過得只會覺得是矯情是作。我也不想用我自己的問題來麻煩別人。我一直都和比我大很多的人交朋友和長輩們也處的更好一些,都是因為我自私的需要他們提供給我的安全感。
我都忘了這個問題是什麼了,反正這幾天就繼續看醫生繼續開藥希望真的像團團說的如果可以配合治療密集點半年之內就能痊癒。這麼多年的折磨一下子消失我還真想像不到那樣的我是什麼樣的。
團團說多巴胺分泌不是什麼問題本身就可以治好,而且也只是醫生當時的推測而已,都是可以解決的。但我真的就好怕被當成神經病。我努力扮演一個正常人但又好希望有人可以接受我可以保護我。這種需求我沒有辦法說出來,何況誰又有義務去負責。我以為我完全信任我媽媽,她說其實我也沒有,而且敏感到她咳嗽一下我就會反覆問是不是我惹她生氣了。我可能就是太害怕失去了,我甚至不知道我是不是一個討好型人格。我怕我愛的人愛我的人突然不愛我了所以我一定要把我認為最好的一切都給他。
希望半年後的我可以告別這二十年來的痛苦,也希望未來也許有一天我也會有寶寶,懷孕的時候一定注意健康注意身體注意血壓不讓她經歷我經歷的這些。愛人有抑鬱症,目前第三次複發狀態。
他的爺爺奶奶是否有抑鬱症不太清楚,但是家庭肯定不正常,他爺爺奶奶長期和他大姑生活,他爸作為爺爺奶奶唯一的兒子,自己生活在農村。我嫁入他家時,他爸大概五十齣頭吧,當時他爺爺已經去世,沒見過他爸和他奶奶聯繫。
他爸有抑鬱症,當時據說已經十餘年了。
他媽在六十多歲的時候也確診抑鬱症了。
他爸和他媽所組成的家庭環境,怎麼說呢,極不正常。父親處在缺失狀態,母親處在只管自己種地和帶領學齡孩子一起種地狀態,整天還挺開心,根本沒意識到家務、孩子心理等等其他的因素。
他本科第一次犯病,碩士一次,剛換工作環境時一次,今年又犯了,第四次。整個人呢,不犯病的時候表現也不大成熟,而且不知什麼時候突然就被一件小事所打倒,就突然發病,抑鬱,苦悶,緊張,失眠,難受,甚至厭世。
帶著他慢慢地學著讓他成熟,快二十年了,還有點成效,心理承受力逐漸加強。
我很累,還好我沒心沒肺能承受住。
後悔嫁他,當時太年輕傻乎乎的,還不懂生活還不會選擇還不懂什麼是愛情就結了婚吧。重來一次肯定不會選他。可是不會因為這個離開他。
因為,他對我很好,即使是犯病的時候。而且,他自己也在努力。
不知道會不會遺傳,沒有學過相關醫學理論。
但就我個人的例子來說:
我的母親會因為很多在我看來雞毛蒜皮的小事而鬱鬱寡歡,是抑鬱症也好,不是也罷,從我十幾歲開始,很少看到她的笑容。
我今年大四,即將畢業,專業是漢語言文學。大部分情況下,在任何情況下,我還是比較樂觀開朗的。但總有些時候,或許有原因,或許沒有,心裡會特別特別痛苦,那種時候看什麼聽什麼都是悲觀的物事。不怕大家笑話,我也曾有許多次有過輕生念頭,對我而言,這可能不是我的本意,但它就是實實在在地產生了。
許多人在這方面會從各種遺傳學、生理學角度來解釋題主的問題,我不會。我只知道,如果我開心,我身邊的人就會開心,如果我抑鬱,如果我身邊的人也不會有多開心。這種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其實不罕見,但很少會有人去正視這個問題。換句話說,我認為單從心理角度來說,抑鬱症無疑是會遺傳的,或者說是感染。
再多編不下去了,希望大家每一天都用微笑面對生活,用微笑感染他人。
不是專業人士,但個人以為:不會遺傳,但他的狀態會給身邊的人帶來強大的低氣壓。
抑鬱症的具體病因目前尚不明確。
現有的研究結果表明,抑鬱症的發生是遺傳、神經內分泌等內因與環境、應激等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其中,題主所提到的遺傳因素在抑鬱症的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
抑鬱症患者先證者的一級親屬中,抑鬱障礙發生率較正常人一級親屬高2~10倍。
且血緣關係越近,患病幾率越高。
此種遺傳亦具有早期遺傳現象,即發病年齡逐代提早,嚴重程度逐代增加。
經過雙生子寄養子實驗證明,遺傳因素比起環境因素在發病中所起作用更加直接。
其具體的基因遺傳方式目前仍不甚明確,我所知的多種猜想還未有被證實。
更!新!據說日前已有科學家找出抑鬱症遺傳因子在DNA序列中的具體位置(??ˇ?ˇ??)
謝邀
更多的不是先天生理上的遺傳,而後天思維方式、生活態度、教養方式等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就算是為了下一代著想,自己都要努力改變!
請見我的知乎專欄文章《親愛的,別再擔心抑鬱症會不會複發、會不會遺傳》
我不知道會不會遺傳,前面的答主也講過了,易抑鬱體質。
我就我家來說吧。
我外公在我媽媽十歲左右查出來了得了重度抑鬱症,來自四周的壓力壓得他喘不過來氣兒,情緒低迷,幾度跳河自殺,被救,未遂。我外婆,在家裡最困難的時候,沒有選擇離開,而是堅強的撐住了這個家。後來我外公經過各種治療,挺過來了。目前,我外公快八十了,身體狀況良好,閑暇時還能在小院子里種種地,喂喂貓,每天看看電視劇,再和外婆鬥鬥嘴。可以說是兒孫繞膝,頤養天年了。
再來說說,我小姨的情況。
前兩年查出來中度抑鬱症。各種生活當中的複雜原因導致得了這個病。具體原因就不說了,複雜。才開始的時候全身上下都查遍了都沒查到是什麼原因。後來一個醫生說你去腦神經科查查。結果,一查,就查出來了,抑鬱症。幾度住院打吊瓶。失眠,靠藥物維持著。再後來呢,經過我媽和我舅舅的悉心照料,慢慢好轉。雖然還在喝葯,但相比以前來說,是好多了的。
說起來,易抑鬱體質,嗯,身邊的例子,得了抑鬱症的人們要走出來,離不開親人的包容理解悉心照料吧。前面答主詳細講了很多了,我都不再啰嗦了。
希望你們天天開心快樂,愛的人也愛你們,比??
以上。
我覺得是會的,但是說抑鬱症會遺傳不如說抑鬱環境會繁衍出一系列抑鬱症患者
推薦閱讀:
※深海恐懼症、烏雲恐懼症……這些症我都有,怎麼辦?這是什麼心理?
※為什麼中國有那麼多心理諮商師 psychological counselor?
※如何戒掉咬手指的習慣?
※一想到談戀愛就會自卑,然後奮發等待,再自卑。陷入死循環是心理問題么?
※進食障礙,厭食暴食交替出現。那種求生不能求死不成的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