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布里克的攝影作品成就如何?是在什麼水準上?

作品參見——
斯坦利·庫布里克:光影捕手 http://ethermetic.com/archives/3135


謝@Martin 邀請 (你太看得起我了,慚愧)斗膽說上兩句

看到Kubrick的攝影作品,我以為人們對他的認識主要停留在他的電影,也就是作為導演的成就上而忽略了他攝影的造詣,殊不知在成為一名電影人之前,庫布里克就已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攝影家了。
也就是說他作為導演的光芒壓暗了他攝影的才華,以至於很少有人那他和布列松對比。

庫布里克的電影好在哪?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98764

-----

這兩張圖,不難看出庫布里克對於景深(虛化)的把握極好,人物從腳上看是」接地氣「的,可是從頭上看,卻彷彿從空氣中切割了出來。對比明顯。

這樣的風格明顯不同於其他使用「 超焦距,全景深」的街拍攝影師。所謂「 超焦距,全景深」是一種常見的街拍,尤其是盲拍的手法,縮小光圈(F11以下),使用高感光膠片和把對焦放在無窮遠縮回一點的地方。這樣抓拍的時候就可以省去辛苦的對焦。

顯然,庫布里克這兩張在測光,對焦,構圖以及曝光組合都可以稱之完美。結合那個年代的器材功能上的局限性,可謂之大師。

這裡不得不提庫布里克的一件軼事就是在 Spartacus 上面,他越俎代庖地直接搶過了攝影師的攝像機。後來這個原配的攝影師什麼都沒幹卻拿了Oscar最佳攝影,可惜的是,庫布里克什麼都沒拿到。
----
update: 感謝@Talich ,@Martin

是Spartacus。 「Cinematographer Russell Metty walked off the set, complaining that Stanley Kubrick, was not letting him do his job. Metty was used to directors allowing him to call his own shots little oversight, while Kubrick was a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 who had shot some of his previous films by himself. Subsequently, Kubrick did the majority of the cinematography work. Metty complained about this up until the release of the film and even, at one point, asked to have his name removed from the credits. However, because his name was in the credits, when the film won the Academy Award for Best Cinematography, it was given to Metty, although he actually didn"t shoot most of it.」


看了光影捕手的那個鏈接,我覺得他的攝影作品水平很高,但不是大師水準,亦未開創新美學。
一般來說,一個牛逼的導演,對畫面的控制力總是很強的,倘若黑澤明喜歡拍照,攝影作品的水平相信肯定是很高的。
類似的例子,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以下導演喜歡拍照---雷德利斯科特,大衛李恩,奧利弗斯通,弗朗西斯科波拉,貝托魯奇……
這個名單可以一直列下去。喜歡操作攝影機的導演尤其如此。
看了照片,他對人物狀態和時代背景的把控,基本是很到位的。不過如果不提他是一個電影導演,只是一個攝影師,我不太好評價他的地位。畢竟在美國,圖片攝影大師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優秀的攝影師,構圖、光線等的把握很純熟,沒有瑕疵,畢竟他從十幾歲就供職於美國很牛逼的《look》雜誌,之後才從攝影師轉行做了導演。但技術上的純熟也僅僅是優秀攝影師的基礎,作為大師,他更有與眾不同之處。看現在諸多攝影師的作品你會有很強的雷同感,雖然是不同人拍的不同主題,不同風格,但還是讓人覺得原本就是一回事,幹嘛拍來拍去,全都一樣,風景、人像、紀實不過如此,即使「小旅館的那些事」和「家當」都覺得雷同,不就是羅列、對比嘛。但庫布里克跳出了攝影的類型框,他的照片雖然主體是人物卻又不像是人像攝影,看似街頭紀實抓拍卻又在講述人物內心的有趣故事,並非定格瞬間,這也在他的電影作品中體現著,他可以玩轉任何類型的影片,遊刃有餘,無論戰爭、恐怖、犯罪、倫理等都像那麼回事,但仔細玩味又都跟傳統的類型片大相徑庭,他就是這麼個鬼才。他的電影里,類型不類型只不過是他的表達方式,不是中心。恐怖片的主旨大都是讓人害怕,心跳,看看罷了,犯罪片、戰爭片就是讓人過把暴力癮,英雄主義或是討論點政治問題。可他的所有類型片,類型的背後好像都在告訴人們一個自己的想法,獨特的觀點,有時和觀眾探討一番,或是讓你自省去吧,於是類型變得模糊,要說什麼更重要。所以看過《閃靈》你除了害怕,還會覺得這是身邊的事,我可能也有過類似的經歷,這樣的經歷到底是為什麼,是自己的原因還是社會的原因等等;看過《全金屬外殼》你不需要為戰爭場面大呼過癮,裡面也沒有戰鬥英雄,你只會反省內心戰爭到底是個什麼,政治太俗,可能還有什麼別的。扯遠了,就是想說他的照片和電影是一樣的風格,在形式底下是話裡有話,一個背影、一個眼神、一部分肢體,都有語言,都在訴說,都讓人充滿聯想,加上一點風格化的詭異,聯想更欲罷不能。而且不是新聞攝影那種單一故事情節的聯想,所謂的瞬間永恆,而是發散性的各種可能性的故事,那個女人的背影很典型,代表那個時間節點,但又脫俗,哪裡脫俗又說不清,她的正面什麼樣,他在想什麼,她有怎樣的過去...你會不自覺的陷進去,有一千個結論或沒有結論,他的電影同樣如此。話說回來,獨特的風格還是源於獨特的視角,獨特的視角也必須經過長期的磨練,以及磨練的過程中不拋棄獨有的想像力,很多攝影師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了高超的技藝,可缺少的就是獨有的個性、思考、眼睛,只能不停想方設法變著花樣拍,可怎麼拍也跳不出那個框,再花哨也不過嘩眾取寵,其實有張力的照片本身就是樸實的,什麼像素、畫幅、高感、寬容度都變得無足輕重,一雙會思考的眼睛最重要,庫布里克就是這麼做的,他算不上攝影大師,但自成一派與眾不同就是了不起。


推薦閱讀:

業餘攝影中,如何選擇具體方向?
作為攝影師有哪些方法使自己得到認可?
各類攝影師(比如自由、簽約攝影師)是如何成為攝影師的並養活自己的?
在你們眼裡攝影師是什麼樣子的?
新地形攝影有哪些代表性攝影師及其作品?

TAG:攝影師 | 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Kubri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