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真的有用嗎?
請有過類似經歷朋友指點?
心理諮詢教給我的那些事
2014年剛過去的了一半,我卻有種過了好幾年的感覺。從3月開始做心理諮詢,最後一次是6月1日,累計23個小時的諮詢時間,共計花費6300元。加上半年來好幾次回家往返機票錢,導致直到現在我的信用卡賬單還沒還清。
諮詢對我來說不是新鮮事,曾在校園心理諮詢室做過。第一次在學校里遇到的是一名熱心腸卻實在不太稱職的老師,聊了2個小時到最後他在大談特談自己的家庭狀況,一時間讓我有點迷茫究竟是誰給誰諮詢來了。之後遇到的諮詢師也不那麼理想,或者說,那時候的自己還不夠想解決問題。
到現在我還記得第一次「被迫」去做諮詢的那天。說是被迫,是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心理諮詢是我能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那會的自己把一切都搞得很糟,陰晴不定的負面情緒讓朋友們尷尬得無力承接,所有的家人都在對我施加壓力甚至在背地裡指責謾罵似乎我罪大惡極,身體狀況每日俱下心電圖屢次檢查異常醫生開了急救的葯讓我隨身攜帶,全面崩盤時沿著馬路暴走直到體力虛脫被民警扶進值班房。每天都想到死,哭都哭不出來。
讓我真正沒動死的念頭的,是病危的外婆,我想陪著她,多一些時間陪著她。
當時在陰溝里看不到亮光,日子按分鐘來捱。現在回頭看,靠,那他媽是一段什麼時光。
所以在快溺死了的時候,我鬼使神差地展開了自救。那天從醫院又一次看完急診出來,是下午5點,我給之前朋友推薦過的一家心理諮詢機構打了預約電話,我非常冷靜地跟前台接待說,我覺得我得了抑鬱症,我需要看心理醫生,也許我還需要一些葯,立刻,馬上,我希望能約在今晚。說完眼淚就嘩啦啦啦地流成河。巧的是,當晚正好有一位諮詢師有空,於是下午5點打電話的我成功約到了晚上7點的諮詢。現在想想,如果不是立刻馬上能夠約到諮詢師,第二天自己也不一定還會堅持求助心理諮詢。
2個小時之後,我坐在了諮詢室里的沙發上。
感謝諮詢師,也感謝自己,把這段黑暗的路咬碎牙合著血終於走到有亮光的地方。所以才能把碎成渣的自己重新粘好,有力氣回想這段估計會成為人生轉折點的經歷,有些所得所感,很想寫出來和大家分享。當然了,比起宇宙第一牛逼的程浩,這些破事看起來根本不算什麼。
笨人才吃一塹長一智,聰明人看別人吃就好。我笨所以我摔跟頭,寫出來,也算給自己一個交代,畫一分號,這麼貴的諮詢費也不白花。從此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看過之後,你們就別摔了,繞道走。
1. 情緒和理智到底誰能解決問題
在至少前4次諮詢里,無論在諮詢室外情緒多麼跌宕起伏,一面對諮詢師,我立刻進入努力思考冷靜分析的理性派角色。諮詢師問,為什麼你不把一些情緒帶到諮詢室里來?我回答,因為那些情緒過去了,而且,為什麼要一直被它們影響?
直到有一次諮詢結束,諮詢師欲言又止之下對我說,我真的不知道該和你說什麼了,你看的太清楚,想得太明白,但正是這樣對你不好,你應當學會少用理智思考,用心去感受情緒。
當時我就愣住了。
前幾次諮詢我都覺得受益匪淺,因為每次諮詢結束諮詢師都會在最後提出一個問題,我需要花上好幾天的時間,才能想明白怎麼回答這個問題,想得腦仁都疼,但卻有種迎戰的受虐快感。在下一次諮詢時,我扮演能給老師完美答案的好學生,拋出我的思考成果,等待獎勵。讓我失望的是,諮詢師並沒有完全認同我的完美答案,最重要的是,我也並沒有因為用理智思考出完美答案而變得更輕鬆。
諮詢師對我說不知道該對我說什麼,也是最讓我受挫的時候。我一直認為,做心理諮詢的目的是藉助諮詢師的專業技能,找到問題癥結所在。這個目的,是通過諮詢師提出很多可能性、我對這些可能性進行處理對照看是否對症來達成的。100種可能性,總有一種對症吧,找到它,我就能解決困擾我的問題。我就這樣像一個勤奮做題的高中女生,把諮詢這件事當成做解方程式,未知數很多,不停試,總會試出一個正確答案。
所以我愣在了當場,不知道該說什麼,我一直以來奉為真理的問題處理方式,現在居然被告知,不對?用理智不對?難道要信任情緒嗎?你這是告訴我冷靜不能處理問題,要撒潑才能解決問題嗎?這件事對我衝擊太大,離開諮詢室之後半天回不過神來。
我誤會了理智和情緒的關係,高估了理智的力量,也低估了情緒的合理性。
我認同哭是合理髮泄,恐懼是人之常情,情緒在出現之初是合理的,但持續就是不合理的。長時間被某種情緒控制、沖昏頭腦,是懦弱和逃避的表現。要解決問題,就必須儘快平息情緒,冷靜下來,分析情況,得出解決方案,並立刻執行。
然而,所有的情緒都沒有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重點的重點,不在於如何儘快平息情緒,而在弄清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
前面說,比起宇宙第一牛逼的程浩,這些破事看起來根本不算什麼。有些事看起來根本不算什麼,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嗎?並且,真的是「看起來根本不算什麼」嗎?
錯了,都弄錯了。「看起來根本不算什麼」背後的邏輯,是這些情緒,都是狗屎屁,沒有價值,除了矯情招人煩之外,沒有任何價值,無異於任何問題的解決。當我說這「看起來根本不算什麼」時,我在試圖勸服自己,別被這些情緒影響,快,跳出來,別對它們示弱。
與情緒對抗,其實才最無異於問題的解決。越努力運用理智的力量去平息情緒,就會被情緒反擊的越慘。
平息情緒的唯一方式,就是直面它,接納它。
所以,如果面對一個哭泣的人,讓她停止哭泣的方法不是怒吼再他媽哭我打你啊,也不是不停說乖啊別哭了別哭了啊,任何試圖讓她中斷哭泣的主動行為,都不可能真正實現目的。唯一併且能真正讓對方舒服的方式,就是安靜地陪著她,接納她的情緒,不帶任何判斷和評價。
在處理人心的問題上,理智徹底輸給了情緒。
2. 內耗是一件損人十分自殘一萬的虧本事
自從被諮詢師「打擊」之後,我認真反思了很多,開始學著對自己和他人,當然尤其是對自己寬容。
李松蔚在知乎里一個回複寫過這樣一件事,「08年四川地震,我在災區邂逅了一位歐洲人道組織過來的專家。我當時不知為什麼對這個話題有興趣,問她:「像您這樣做了很多年心理諮詢的人看來,是不是一切邪惡都可以理解?」當時這位老太太思考了一會兒,回答說,「一切」這個詞,她不敢說,但要說「絕大多數」,是可以的。然後她伸出一根手指,說:她做了三十多年心理諮詢,真正邪惡的靈魂,她只見過一個而已。這個人,也是個罪犯。」
日常生活里,談不上理解邪惡,但基本沒有什麼是不可理喻的。再不能理解的事情,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原因。這個女生暴躁愛罵人動不動就提分手,那個男生總是害怕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以為這樣就不會傷人,種種種種。我們大可以毒舌吐槽,或站在道德制高點妄加評判。但作為一個個體的人,如何表現,都沒錯,這樣那樣的表現,無論是刻意或無意,都沒錯,所見及合理,必然有導致其所以然的原因。
解鈴還須繫鈴人,所以我們也應當知道,不喜歡自己或別人的某些方面,不是「不要在這樣了」,或「我發誓再也不這樣了」就能解決的,前面說過了,任何對抗式的主動努力,都將是徒勞。這裡的對抗,除了激烈對抗之外,迴避也是對抗的一種表現形式。
你對著打著死結的鈴鐺發脾氣,有用嗎?不還得接受就是有個死結這個事實,然後去找到為什麼打了個死結,這個死結是個什麼結構,才能解開嗎。
人的生命能量有限。花費太多的精力在一些事上,自然不再有能力顧及另一些事。內在的糾結往往比外在的牽絆更消耗能量,做自己喜歡的事十件百件都不嫌多隻恨分身乏術時間不夠,而心中鬱結只需一個便足以把人變成電池空槽的玩偶。我不知道鼓起勇氣去面對自己的心結是那麼難,絲毫不像拆撕快遞包裝,無論包裝的多麼嚴實都能在最短時間裡乾淨利落脆地剝囊取物。
有一回,我癱軟在諮詢室的沙發上,諮詢師說,你把太多的精力內耗在心裡的某個情結上。我急著追問,什麼情結?諮詢師說那我不能說,你得自己發現才能有收穫。靠,又賣關子,又拋出問題讓我用理智找到答案嗎。
分享我的私人內心情結沒有意義,重要的是知道,內心的某些情結會嚴重牽制一個人的精力,成為自己給自己設置的絆腳石,不得輕鬆。
以前我很羨慕那些厲害的女生,勇往直前做自己喜歡的事,永遠有用不完的精力,彷彿會發光,正能量爆棚。現在我知道了,能夠有這樣的生命狀態的人,贏在了起跑線上,他們往往擁有寬容有愛的成長環境,人格完整,自我清晰。
你有自在的情結而不自知,光顧著和自己作戰了,精疲力竭怎麼有力氣去看更廣的世界?怎麼爭取你想要的生活?
3. People never change?No.
那怎麼辦,輸在起跑線上,就一直輸了嗎?
每個人人生要完成的功課不一樣,老天給了你獨特版本的劇本,也沒什麼好抱怨。
對抗沒有意義,放棄任何對抗或征服的想法或努力吧,喔也不要自暴自棄,說什麼People never change看似很有道理的話,你離參破人生,還早著呢。
People just don』t wanna face the reality。欺軟怕硬,尋找捷徑,人就是那麼功利。
我有很多不願面對的問題,打包放在心裡的角落藏得好好的,如果不是心理諮詢,大概一輩子都不會碰,就算哪天被絆了一跤,反正也不會摔死,才不會太在意,為什麼要費那個勁,還花那麼多錢。
把陳年舊事都翻出來在陽光下抖,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殘忍的事,對我而言,難受程度絲毫不亞於諮詢之前快要溺死的痛苦。但就像最害怕看牙醫的我躺在拔牙椅子上一樣,麻藥都打了,一閉眼,索性就讓醫生拔掉壞牙落個乾淨痛快吧。麻藥勁過了會疼得失眠,但傷口總有癒合的一天,讓壞牙扎在原地,它不會致命,卻足以攪得你你煩惱不痛快。
所以我非常理解總徘徊在看不看心理諮詢門外的人,還有看了一兩次就無法繼續堅持下去的人,我們自欺欺人的功力實在超出想像,美化粉飾的能力與生俱來不用人教,「看起來好像也沒那麼糟」,「嗯等過去了就沒事啦」,「不管它慢慢就會好的」。
但當不愉快的情況一次次出現,選擇視而不見、自欺欺人,還是做好剖開痛苦的準備帶著好奇弄明白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都是你的選擇。一次次陷入泥潭弄髒鞋子的時候,也沒什麼好抱怨的,也不值得可憐。都是你願意,誰讓你選擇視而不見,而不是面對現實。
你是選擇在牙疼的時候吃止疼葯,或忍過去,還是選擇去看醫生?
4.沒有界限的拖累症患者
諮詢的最後階段,遇到了一本書,叫《LOVE IS A CHOICE》,中譯版出的很早,在淘寶才買得到。這是美國一家很有名的心理諮詢診所創始人寫的書,美國人就是實用主義,大量的案例事實,比起中國出版界大部分寫成心靈雞湯的心理學書,好太多。
這本書在一開始給出這樣一個自我測試。
你是這樣的人嗎?
——想替別人扛責任,包括別人的感覺、想法、行動、選擇、需求、幸福與人生目標
——當別人有問題時,會莫名其妙地感到焦慮與負疚
——為了取悅別人而作踐自己
——在給予時,心中才覺得舒坦
——常會尋覓需要你的人,在他們那裡,你才覺得自己有價值
……
書里說,如果有以上特徵,你就是一名拖累症患者。
這本書對拖累症有大量實證性的描述,但總結起來,拖累症患者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界限。
不幸的是,我是一名符合條件的拖累症患者。反射弧長,常常不會第一時間生氣掀桌,等反應過來不對該生氣時,早就過了那個時候;重視別人的感受甚至超過自己的感受,尤其是父母,害怕讓他們失望;不會拒絕,或不能直接表達不願意。
我不是一個人,物以類聚,我身邊的好姑娘們基本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問題。
因為總是不能第一時間捍衛自己的界限和需求,總會有人來侵犯自己的領地,愛發脾氣的,尖酸刻薄的,愛貪小便宜的,自己煩惱,卻沒有用。
為什麼,因為這年頭賤人多嗎?不是,刻薄地說,是我們自己招來了這樣討厭的人。因為我們不會掀桌,不會捍衛自己願意或不願意的需求,不會勇敢說不,害怕這害怕那,是我們自己允許這些賤人侵犯我們的領地,和他們沒關係。
我見過那些界限清晰的人,讓人非常舒服,周圍也並不會圍繞那麼多賤人,我很羨慕他們,也在學習掀桌的技能,保護自己。
一開始我擔心,會不會自己太自私了,這樣做會不會不好,會超過某個界限了。後來意識到,對於拖累症患者而言,一開始根本不存在所謂過度。你的需求是十分,在你二十多年的生命里,你常常只敢捍衛那一兩分,不夠勇敢,自己都要被擠占的沒位置了,還擔心自己是不是要的太多。想太多,真的想太多,儘管要就是了,要學習的,是從只能捍衛一兩分,到三四分、五六分,再到七八分、九十分,劃清自己的界限。
沒有界限的拖累症患者,你的地盤本來應該是多大?你又勇於捍衛多少?
5.那些年被爹媽坑的我們
武志紅是心理學暢銷書作家,《為何愛會傷人》、《為何家會傷人》、《身體知道答案》、《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要是在書店看到這些名字,絕對嗤之以鼻藐視掠過。但不得不說,他在解析中國特色的成長史和感情觀方面,很有見地。
我們之中很多人都被迫成為沒有界限的拖累症患者,不是天生的,父母要為之負上百分之八十的責任。以愛之名實行的情感綁架,父親和兒子玩看看誰才是老大的權威遊戲,母親和女兒玩你一定要出色給媽媽爭光的報恩遊戲。我們之中很多人沒有選擇權力,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不是作為一個獨立個體被尊重,替父母承擔了太多本該屬於他們的痛苦和責任。雖然這樣說也不太公道,我們的父母作為獨立個體,也有自己的問題和情結,但他們沒有機會認識到這些,就為人父母,手持父母之愛的武器,我們成了無辜的待宰羔羊。並且出於社會道德和傳統教化,我們習慣不去質疑和反抗他們,不敢表達憤怒,只能壓制自己。
舉感情的例子,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有的人會重複一個固定模式的愛情,常常是很糟糕的模式,不停地被某個類型的人吸引,哪怕別人再不能理解,於是只能用「這就是愛」來美化。感情的輪迴關係,如果你想弄明白,《為何愛會傷人》這本書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我們的很多問題,源自童年,源自父母如何和我們相處的方式。如果我們不能處理好這些問題,我們會成為討厭的父母的樣子,孩子也會變成他們不喜歡的我們的樣子。家族的不幸如果沒有終結者,將世代遺傳,這不是宿命論,《為何家會傷人》對中國式家庭鬧劇見解深刻。
那些年被爹媽坑的我們,是不是可以鼓起勇氣,重新梳理自己的成長曆程,梳理和父母的關係。許多讓我們痛苦的問題癥結,往往藏在這些過去中,隱秘地躲在童年的陰影里。如果你的生活中有無論大小的困擾你的問題,梳理過去是必要關鍵的一步。如果說要學會面對不要逃避,過於心靈雞湯形式主義,那麼梳理過去,就是接近解決方案的可操作的切實一步。
這也是《愛是一種選擇》中推薦的非常有用可以自行操作的方法。在沒看這本書之前,我自己研究出了一個分析成長曆程的模型,帶給諮詢師看,那次換諮詢師楞了,他說,如果你真的沒學過心理學知識那你真是個天才。(終於一雪前恥)
6. 最後,關於你要不要走進心理諮詢室及其他
生活在現代社會,我們何其幸運,心理學和心理諮詢的技術已經非常發達,在大城市裡獲得專業幫助的途徑也非常多,如果你有一定的財力,不要等到迫不得已再敲開諮詢室的門吧,把它當成一件很平常的事,當做給自己的禮物。我找不到比它性價比更高,對提高生命質量如此有效的方式。
當然,如果沒有很好地資源,也建議多讀一些心理學的書,武志紅和李松蔚是在把心理學融入可讀性強文字方面做的很棒的前輩,知乎微博都可以關注。其他的心理學書,在武志紅的《感謝自己的不完美》一書中,都有分類指引,按需閱讀。
還有就是,青春期不長,趁著大家都在人生中最二缺的年紀的時候,不怕有黑歷史檔案,在茫茫人流里留住幾個臭味相投真心相待的狐朋狗友,願意做彼此跌落谷底時的護網。感謝在我跌落時不離不棄的狐朋狗友。
最後一句,人生是自己的,在紛亂之外,是不是可以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弄明白關於自己的問題,就能弄明白「為什麼我總是把不到妹」、「為什麼我不知道愛什麼感覺了」、「為什麼我總是得不到我想要的」等等問題。
一切向外求索而不得的問題,答案都在自己身上。
別忙著指責別人,即使看起來好像都是別人責任的問題,這事發生在你身上,一定有導致這樣的你的責任。Find it。Accept it。Then solve it。
弄明白自己怎麼回事,難度一點不亞於弄明白宇宙怎麼回事,也比弄明白宇宙怎麼回事,能讓你受益得多得多。
人生是一場修行,真正的生活才是最大的道場,在諮詢室之外。但如果有機會,為什麼不走進諮詢室,升級自己打怪的武器和技能呢?
我從小到大個性都很抑鬱,常常覺得痛苦,很多小事都可以引發情緒上的失控,這種痛苦崩潰的感覺時刻纏繞著我,揮之不去。為了積極改變,我從09年起就開始主動尋找心理諮詢師接受心理諮詢(當年心理諮詢還沒有現在這麼火)。
這幾年來,我遇見過各種靠譜和不靠譜的諮詢師,最後是通過郵件向@簡里里諮詢了上海地區具有相應資質的心理諮詢室,在查閱了一些資料後也很慶幸從中找到了一位合適的諮詢師。目前是保持每周一次,每次50分鐘的諮詢關係。我最深的感受是:找對靠譜的心理諮詢師很重要。其次是:不要期望諮詢師會像神醫一般地藥到病除,諮詢更像是帶你深入了解自己,然後自發地、由內及外的獲得成長與改變,過程中需要諮詢師與個人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我認為獲得有效心理諮詢的幾個重要點:
1、靠譜的心理諮詢師非常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如今各種「心理諮詢師」在大眾媒體上大行其道、博人眼球,當中很多都不具備相應資質,如果隨意找個扯淡的諮詢師有可能會讓你走很多彎路,甚至造成傷害!
以我自己而言,在找到現在的諮詢師前就遇到過很奇葩的。找過一位諮詢師,女性,我第一次去見她她就對我說「你有很嚴重的抑鬱症,一次治不好的,這樣吧,我們有個套餐,你一次先交8000,我們會送你兩小時的諮詢」(大家注意了,如果你遇到有「諮詢師」這麼說,別想了趕緊跑吧,多半是個野雞諮詢師)。我當時沒這個覺悟,雖然覺得有點可疑但想著,要是真有用,錢付了就付了吧。
可這只是一個開始。
現在想來,整個諮詢中,這位「諮詢師」就充滿了她的主觀臆斷。比如,每次我一開口說出一個想法或困惑,她會馬上打斷,然後說「要解決這個很簡單,你只要blabla。。。」或者我一說出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她就會表達出指責,一再強調,只要按她指導的做我就不會再有任何困惑和不開心。。。這還不是最奇葩的,為了多賺錢,她經常隨意拉長諮詢時間,最長的一次居然有三、四個小時。。。最後還對我說「你的問題是你父母造成的,你把你父母也帶來單獨諮詢吧,我保證能讓他們馬上改變」。
還好,雖然我個性比較軟弱,可在幾次諮詢後越來越覺得不對勁最後果斷炒了她。也請各位在找諮詢師的時候千萬記得一定要找比較正規的、有資質的心理諮詢機構。可以多查查他們的相關信息,好像有一個「註冊心理諮詢師」的認證,門檻比較高,且有較完善的獎懲機制,大家可以看看名單。另外,諮詢師的性別、擅長的風格都很重要,務必多查、多看。
2、千萬不要有不好意思的念頭。我在上海,09年開始心理諮詢的時候跟別人隨口提過一次,結果對方吃驚地看著我。當時我明白了,原來在有些觀念比較老舊的人眼中,「心理諮詢」等同於「心理有問題,甚至精神有點問題」。
如果你所在的地方大家還不能普遍接受心理諮詢這個概念,請千萬不要質疑自己。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可能有一些隱秘的角落不願輕啟,心理諮詢可以幫你去探尋、發現自己,幫助可能會是巨大的。相信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精神水平也會有更高的追求,以後大家會去健身房健身,也會想到通過心理諮詢來進行精神保健吧。
3、「你」才是諮詢的主體,不要寄希望於一次諮詢就能徹底改變。
我覺得諮詢師更多的作用在於幫你發現你自己,但首先你要有強烈意願且能夠堅持。千萬別指望雙手一攤什麼都不知道,諮詢師就能幫你解決人生困境。
我從今年4月與現在的諮詢師開始諮詢關係。一開始很偷懶地希望對方能一眼看穿我,然後教我這樣那樣。可漸漸意識到,我一直以來不就是痛苦於「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總是跟著旁人的步伐走」嗎?如果我也只是想找一位諮詢師教我如何走出困境,那不違背了我來的目的了嗎?
一次一次的諮詢,我開始感覺到了自己的變化。雖然這種改變也會帶來痛苦,但是它已經為我帶來了一些力量。
如今,我仍舊並不明確未來的方向,可是,我卻慢慢的更靠近了自己,第一次發現原來作為一個人,我可以接受、肩負、承擔、創造一些不同的含義。
心理諮詢並不是教我解決某個困境,而是讓我明白,生活只是生活本身,沒有什麼上天賦予的特別意義,可儘管如此,我並不絕望,我依然可以用我的一點小小能量,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坦然度過我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天。我想這是目前我在知乎上唯一有能力回答的問題了。。。
我從2012年7月開始,一直到2014年5月,前後做了30次心理諮詢。前面大半年是密集地做,一般每一個星期或兩個星期就做一次,後面一年多是有需要的時候才去。
我不知道心理諮詢是不是對每個人都有用。但對我本人,是很有用的。有多有用呢?我覺得去做心理諮詢這個決定是我目前人生中做的最正確的決定之一。
在接觸心理學以及做心理諮詢之前,我的生活糟糕透了。父母感情不和,冷戰,吵架,鬧離婚。我和妹妹一起住,兩人經常吵架,摔東西,然後陷入極度絕望的狀態。我一年和我爸說不上50句話。至於我媽,和她打電話成為我和妹妹最想逃避的事情。因為她只會向我們傾倒情緒垃圾。那時候我覺得生活非常的絕望和灰暗,看不到一絲希望,感受不到哪怕是一秒鐘的快樂。自殺的念頭不知道在我腦海中冒起了多少次。
直到接觸了心理學,我們開始意識到我們嚴重的心理問題。2012年7月我終於鼓起勇氣走進諮詢室,尋求專業幫助。感謝我的心理諮詢師,用她的專業素養,全然的接納,以及滿滿的正能量把我從絕望的人生中解救了出來。
這兩年的時間裡,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去年過年回家,我爸拿出我們家的相冊,和我們嘮叨我們小時候的事情。中秋節,我爸開心地主動幫我們削水果。我感受到了久違的(也許是二十年前有過的)父愛。我媽的脾氣也好了很多很多。自然,她和我爸的感情也成功修補了。當某個周末,我打電話回家,我爸說他和我媽正要出門去散步時,我震驚了。。。
我和我妹現在很少很少吵架了。即使吵架,雙方都能很快控制住,理智對待。我也很久很久都沒有自殺的念頭了。我開始覺得生活很美好,生命很珍貴,家人很重要。偶爾也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但是已經是正常範疇的情緒起伏。
和同事關係變好了。因為世界在我眼中變得不一樣了。
最重要的是,我開始接納自己,逐漸懂得愛自己意味著什麼。我變得越來越自信,哦,不,是越來越自在。
前段時間翻看以前的照片,發現自己比幾年前漂亮了很多。雖然時不時有人和我說我比以前漂亮了,但當我坐在電腦前對比我現在的照片和三四年前的照片時,我還是感到無比的開心。32歲的我,比二十幾歲的我,要漂亮的多。就這樣。
當然,在心理諮詢過程中,我經歷的深深的痛苦和掙扎,我流過的無數的眼淚,揭起過的疼痛的傷疤,硬著頭皮完成的功課,就是我為今天的重生付出的努力和代價。(P.S 我的心理諮詢師布置給我的功課,我大概只完成了六成。如果都完成了,可能諮詢效果更好。但是我目前的能量只能支撐我這麼多了。)
希望我的經歷能夠給題主一些參考。O(∩_∩)O
====================== 2016年3月3號更新 ======================這個我一年多前的回答,我發現評論里主要有兩個聲音。一是求私信靠譜的心理醫生。二是質疑我是否誇大了心理諮詢的效果。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曾經也糾結過。我很感激我的心理諮詢師,也非常相信她的專業素養。但是我並不打算把她的名字告訴大家,因為我覺得適合我的心理諮詢師未必適合別人。不過看到似乎很多人曾經遇到過不靠譜的諮詢師,我想還是要分享一下我的經驗。我是通過武志紅老師接觸到心理學的,而且我人在廣州,所以我很自然地選擇了武志紅心理諮詢室。至於選擇哪位諮詢師,我也是考慮了很久。不過武老師的博客上有各位諮詢師的照片,所以我最後是選擇了一位最合我眼緣的諮詢師。她的諮詢經驗很豐富,諮詢價格當時是600元每小時,現在應該已經漲到800元每小時了。一開始我覺得挺貴的,特別是開始階段要密集治療,效果又不太明顯。不過幸好我堅持了下來。我總共去了30次左右,其實也就花費了兩萬不到。但是我覺得花這些錢給我帶來的東西,給我人生帶來的變化是無價的。
據我所知,很多一二線城市(北京上海武漢成都等等)都有非常優秀的諮詢師。只是要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去甄別,然後選出適合自己的諮詢師。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適合的諮詢師,通過心理諮詢能真的改變大家的心理狀態和生活。
至於第二個問題,曾經在我又經歷一些沮喪的心理低谷時,我看著大家的評論,也很懷疑自己是否誇大了效果,或者懷疑這些效果是不是暫時性的。即便在我做諮詢的過程中,在我和我的諮詢師已經建立起了不錯的諮詢關係後,我也曾懷疑過,並向我的諮詢師提出疑問。她的回答是,心理諮詢過程中確實會有停滯不前甚至倒退的階段。然後我堅持了下來。其實這一年多的諮詢並沒有解決我最想解決的一個問題,但現在,那個問題已經不再重要了 (-_-!!)。而且,心理諮詢並不是只在諮詢室的那一個小時里才發生作用。在我結束了心理諮詢後的一年多時間裡,它也一直在改變著我和我的生活。有時候我會突然明白兩三年前我的諮詢師說的一些話是什麼意思,或者她為什麼要說那些話。
最後,心理諮詢師不是神仙。心理諮詢帶給我的很寶貴的一樣東西,借用哈佛幸福公開課的一句話,就是『』no one"s coming"." 你的人生只能你自己負責。當你真正明白了這一點(我還沒有),你的人生真的會很不一樣。
謝謝邀請~~~ 分享一些想法和感受
1. 我有約100次諮詢體驗,並且現在還在進行中,是個資深患者了,心理諮詢帶給我最大的好處是,越來越了解自己,體諒自己,獲得心靈上的成長,到目前為止認為心理諮詢是個人成長最快的方式
2.在國外定期看心理諮詢師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像車子包養頭髮保養,心靈也需要保養,但在國內好像有種羞恥感——我看心理諮詢就意味著我「心理無能」似的,煒疾忌醫。
3.諮詢師像衣服,一定要選合身的,要知道一個諮詢師是否適合自己,至少也得來個3,4次諮詢,如果一開始就交8000元萬一不合適怎麼辦呢?一般諮詢都是每次完了付錢的,合適自己的諮詢師太難太難了,建議尋找心理諮詢的朋友,準備一個月以上的時間挑選諮詢師的,在這段時間體驗各種不同的諮詢師和療法,看看自己適合哪一款,再定下來長期做
4.成為國家認證諮詢師的門檻非常低,只需要通過兩個考試,基礎知識和技能,刷題背題目就能過,比4,6級容易多了,這也造成了大量低水平的諮詢師,所以要挑選,挑選的標準可能每個人都不同,我自己的標準就是,這個諮詢師是否能夠與我共鳴,是否能理解我
5.諮詢師的個案數不一定靠譜,有些心理諮詢網,諮詢師寫著自己有處理過2000個案小時,我當時找他諮詢了,他自我感覺良好,我覺得效果很差,有可能這個數字像淘寶銷量刷的
6.對諮詢效果起決定性作用的,並不是諮詢師的技術的有多高明,而是諮詢師的人格有多健康,諮詢師的人格健康跟他自己的個人體驗時間有關係,如果諮詢師自己有很多心理問題都沒處理好,他一定會把你帶偏的,正常來說,一個諮詢師在幫助別人諮詢師之前,自己至少要被諮詢300——600次,但相信國內很多從業諮詢師都沒做到,包括知乎一些心理諮詢大V
7.千萬不要找免費的心理諮詢,我曾經加入過一個公益心理諮詢機構,他們的免費心理諮詢是通過網路方式,對面是心理非常困擾的來訪者,這邊是一個諮詢師同時面對8個來訪者,沒錯,是8個!一個回復都要等2分鐘再回復,負責人跟我說,公益諮詢的目的是把他們轉為付費諮詢,我很憤怒就走了,不過後來想想,一分錢一分貨等價交換也沒什麼了
8.要有一顆耐得住的心,中德心理醫院的心理諮詢一個療程是30次,的確要發生質的改變就需要是人格層面的改變,人格層面的改變是指,在心理諮詢過程中,把諮詢師好的特質內化到自己身上,比如諮詢師體諒自己,就慢慢變成我自己能體諒自己,這需要長時間的,心理成長都是緩慢的,可以給自己頂一個30次,60次,90次,120次的階段現在這個時代,隨著心理諮詢師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需要心理諮詢的人也呈指數式上升。在這些來訪者中,有需要到轉到精神病院的自殺者,也有生活缺乏目標的普通人;有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小孩,也有孩子去外地讀書的中年媽媽;有不得已而來的貧困家庭,也有常年諮詢只為保持心態的CEO。
嚴重程度也因人而異。有人抑鬱到已經做好計劃要自殺;有人失戀後經茶飯不思一個月;而有人只是一次考試成績不好,心情有些低落而已。
放到哪一種,心理諮詢師一般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或解決你的問題。他們或是讓你暫時打消自殺的念頭,或是讓你相信離開的人等待著你好好說一聲再見,或是讓你明白常年的失落背後是什麼樣的新年盤旋在你心裡。如果你太嚴重治不了的,他們也會轉診給更有經驗的治療師,至少要保證你不會不開心到結束自己的生命。
尤其是對於嚴重的病症,心理諮詢或者心理治療有著比看門大爺和社區大媽更加成熟和專業的技術,這些治療方法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通過心理諮詢師自身的督導的支持,一般能夠較為有效的,並且用合適的方法解決你的問題。比如,他們不會強迫一個社交恐懼症的患者直接去聚會上鍛煉自己,不會對廣泛性焦慮障礙的人說「你就是想得太多了,哪有那麼多煩心事兒」;更不會對一個抑鬱症病人說「你死了你對得起你爸媽嗎?」。
我在知乎上遇到無數害怕自己,討厭自己,擔心自己的人。有的也許只是對自己小小的懷疑,有些則已經陷入了情緒或思維的怪圈。對於後一部分人,希望你能知道,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他們是有可能給你提供最有效幫助的那群人。
不過我們仍然需要搞清楚,心理諮詢會接受什麼樣的來訪者?什麼樣才算心理問題?
在新的精神衛生法中,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有了明確的責任區分。但實際上在傳統的認知中,這樣的區分是有些不合理的。而朋友們只需要知道,當問題來了以後你可以毫無壓力的求助於心理諮詢師,如果他們不能夠治療你,就會為你指出一條合適的求助途徑。
一般性的心理諮詢都採取談話治療的方式。當病變已經到生理層面上時,而需要去精神病院的。典型的如精神分裂症, 抑鬱症,需要藥物來調節。
心理諮詢當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比如精神分裂症,只有正規的醫院才能為患者開藥,也難以保證預後良好。比如抑鬱症,百憂解並不能永遠的讓病人開心。
而對於我們普通人,別忘了一點,人是不可能永遠開心的。悲傷,痛苦,後悔,焦慮,恐懼,這些情感伴隨著幸福快樂,是人類本性的一部分,也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
這些情感的出現,並不總是心理問題。只有當你較為明顯的感覺到了問題的存在,產生困擾;或是你認為嚴重影響了生活;或者是對別人或自己造成了傷害。這些條件滿足其一,都說明你可能需要幫助。
然而,當問題沒有那麼嚴重時 ,你永遠可以求助於心理諮詢師。但是請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接納這些不快樂,讓它們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講心理諮詢是有現實意義的,但它畢竟不是心理治療,它面向的是心理問題而不是心理疾病
心理諮詢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或者緩解目標的現存或潛在的心理問題,運用的手法也是有心理學、臨床醫學理論依據作支撐,是相對科學的技術。
心理諮詢用通俗的語言解釋就是「幫」你解決心理問題,「幫」的前提是「求」,也就是說希望得到諮詢的主體主動要求,這裡最重要的就是配合的態度。
換句話說就是無論心理諮詢怎樣努力,被諮詢者如果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問題的程度;沒有想要改變的想法,心理諮詢的結果是沒有實效的。
所以,如果你想嘗試心理諮詢,前提是你要認識你自己,並且想要改變。
看從哪個角度理解問題。
如果來訪者抱著特別急切的態度,希望通過一兩次的心理諮詢,就馬上消除自身的癥狀,這樣的期望有可能是不合理的。癥狀本身有更長的生活背景,是生活歷史的積澱,不能把心理諮詢當做魔法棒,輕輕鬆鬆一揮,所有的癥狀就可以消失。
但這並不意味著心理諮詢就是無能為力的。癥狀可能來源於我們對某件事偏執的看法和認知,可能與我們成長過程中缺乏的某種有意義的關係有關,也可能是特殊的情感缺失等等。心理諮詢對這些都會有幫助,通過與諮詢師建立的關係,能夠幫助我們修復一些重要的人際關係,幫助我們體驗有可能忽略甚至刻意扭曲的情感,而這些恰恰是癥狀產生的原因。
總結一下,心理諮詢對於大部分問題是有辦法解決的,但並非是一揮而就的,是一個自然而然、循序漸進的過程。
我們也有公眾號喔~
簡單心理(janelee1231)
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戳: 在線心理諮詢_心理測試_心理學知識 - 簡單心理
作者:簡單心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心理諮詢不必然有用。
根據我們對2016年回收的4216位結束諮詢的來訪者問卷,對的心理諮詢效果評價統計顯示。
有2.44%的心理諮詢被認為是完全無效的。另外有超過7%的人認為幫助不大,而有0.13%左右的心理諮詢傷害到了來訪者。還有11%的人認為,心理諮詢師有時候是不可信任的,所以不願意和諮詢師告別。
而這個數據遠遠超出了我們諮詢師的自我感受,幾乎所有的諮詢師都報告說有效的幫助到了來訪者。並且通過來訪者外在表現,社會功能變化和測評結果來說服我,我的統計數據是片面而不準確的。
附上本周脫落個案對諮詢師信任感評價統計,覺得來訪者對我們很滿意的小夥伴兒,我們需要做的更好,共勉。
根據數據和主觀感受不同的情況,我進行了一些反思,和無根據的思辨。
1、大概有23.8%的來訪者,在第一次諮詢結束後,就選擇不再進行第二次諮詢。這些諮詢幾乎是無效的。當然,來訪者可能會用很有效果的言辭來擺脫諮詢師的追問,但是內心是充滿不滿的。少部分人也許他們很有悟性,覺得自己問他真的解決了。
2、有大概59.3%的來訪者在十個小時左右結束諮詢。這部分來訪者往往對諮詢投入了極大的信任,並且給自己限定了目標。這部分來訪者大部分獲得了一些幫助,部分來訪者覺得幫助不明顯,還有一部分對諮詢師產生了負性移情,喪失了信任,而諮詢師是沒機會處理了。但是這些諮詢了一段時間的來訪者,明顯不願意把場面搞得太僵,所以在面對諮詢師本人的時候,只有很小部分的人表達了不滿。(我有一個來訪者,對我表達不滿的方式是,說諮詢室的燈壞了,讓TA很彆扭,也許該換一個,真的非常委婉。)
3、還有一部分來訪者,無法直接向權威表達不滿,但是在回訪的時候,把壓抑的不滿發泄給了客服助理。這部分來訪者的諮詢,我也認為效果有限。
諮詢過程中,我經常想到一句話,叫來訪者需要參與到諮詢中,諮詢才有效。這句話的意思我經常解釋給助理們。
這就像一個人感冒了去醫院開了感冒藥,但是感冒藥開了並沒有治好感冒,而治好感冒的是,吃藥。
很多諮詢過程,就像去醫院開藥。來訪者拿了葯,並沒吃(沒有嘗試改變)。於是無效。
有些諮詢,真的就是單純的無效。因為心理諮詢從來不解決那些祂無法解決的問題。這些諮詢無效。
諮詢師不夠「好」,曾經見過滔滔不絕和來訪者上了2小時政治課的傢伙,我認為這不是心理諮詢,所以無效。
來訪者沒有看到自身變化或者來訪者想解決的目標沒有向最理想狀態發展,這些諮詢,被認為「無效」。
心理諮詢從來都是「不必然」有效的。與君共勉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可與人言者,十之一二。
有用。
往往是,一個人遇到他不可能解決的心理問題時,他抑鬱,他無助,他崩潰——
但他所有現存的關係沒法兒把他從這個羈絆里拉出來,可能連理解都無法做到,更甚至於,對他進行更多的傷害。
此時,傷害他的人可能全部是他父母、親屬、親密朋友,而且可能打得旗號都是以愛的名義,在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情況,把絕望者往更深的地獄推。
而單純靠自身的力量恢復是緩慢而極具消耗性的,因為這個人他是被過去所限定的,他會繼續選擇更多會傷害他的人進入自己的生命,強迫性得重複過去的關係,製造更多的自我傷害。
而一個受過訓練的諮詢師,能讓他意識他自己慣常都在做什麼,誰在不停得傷害他,他又是怎麼樣接受這種傷害並同時施加更多的自我傷害。在騰訊視頻上有個叫《來都來了》的心理傾談真人秀,部分還原了心理諮詢的場景。由「」鏡相」實驗室出品,李松蔚和我一起主創。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看看:http://m.v.qq.com/x/vplus/laidoulaile 。看見別人,認識自己。但是,並不怎麼好看也木有什麼卵用哦!對了,知乎上也有關於這個節目的討論:http://www.zhihu.com/question/39057717
本人沒做過心理諮詢,不過未來的道路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那就說說我理解的諮詢。
想像一下,如何讓一個在孤獨、殘酷、暴力,到處充斥著弱肉強食、偷蒙拐騙的環境中成長的人相信這個世界是美好的、有希望的,人與人之間是可以和諧共處的;或者說,一個從小家庭條件優越,家庭關係和睦美滿,人際關係互動良好的人能幹出多大出格的事?
換句話說,一切都是有跡可循,問題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往往嚴重的問題隱藏得越深,作用的時間越久,影響的範圍越廣(泛化),衍生的問題越多(例如艾滋病)。
那麼解決問題的最快的辦法、最容易走的路是什麼呢?宗教,或者是現成的可複製的重立人格的方法(好比玩遊戲加點加錯了,重建一個人物)。你不用想明白你哪裡需要修正,也不用去面對曾經愚蠢的過去,你只要接受那些方法就可以成就一個差不到哪裡去的自己。就這麼簡單問題就解決了,不過人生不像打遊戲,你再怎麼重來你新建的人格依舊是建立在過去的基礎之上的。而過去的經歷無法改變,到頭來你會發現狹隘的經歷限制了你成長的空間,再怎麼捷徑別人的東西終究是別人的。
做個形象的比喻吧,把人的心理比作一個成長性的房間,隨著閱歷、思考、感悟會慢慢變大。當然,成長也就意味著會受傷、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等等等等負向的情緒,房間就會受到污染,可能從最開始積點灰塵到後來大塊大塊的地方發霉變質。作為房間的主人簡單的辦法就是把這些髒東西掃到別人看不見的小角落然後砌一道牆隔開,之後又有很多垃圾又砌一道牆隔開。。。逐漸逐漸房間剩餘的空間越來越小,變質的速度越來越快,已經快過房子變大的速度了,最終你把房間鎖上獨自一人待在裡面,害怕別人對你窺視,變的敏感、暴躁。
回到之前,為了治標治本,我們就必須重新經歷過去,為未來騰出空間。當然,這意味著得付出極大的代價,要把癒合的傷口重新扒開把壞死的組織剔除。心理諮詢的意義就在於在這個過程中給你更好的指導,創造更好的條件教你給自己做手術,讓你更明白自己、更接納自己。不管是什麼流派的心理諮詢(除了行為主義)都意在修正過去,鼓勵和引導來訪者走出一條充滿自身精彩的路來(好比遊戲不刪檔繼續玩,花費巨大的代價把加錯的點加到合適的位置,其結果就是你對這個遊戲的理解會達到一種很深刻的程度,蛻變之後的人物也會成長為一個傳奇)。
繼續之前的那個比喻,心理諮詢就相當於一個火把,陪你走進蒙塵破敗的房間,為你驅趕深處的寒冷。但,把牆打掉的是你,清掃房間的是你,重新裝修、規劃房間的人還是你。最重要的一點,火把是不會強迫你必須走到房間深處的,走到哪、怎麼走都在於拿火把的人。那麼你能說這個火把一點作用都沒有嗎?當然啦,火把的質量很重要,這影響了你房間改造的進度。
選擇心理諮詢就相當於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這書名實在太棒了!),有沒有用、多久有用主要靠你自己。夠牛逼的人完全可以靠自己出去經歷達到自我成長。從來都沒有人說少有人走的路會是一條平坦的路,請不要害怕挫折、害怕失敗,人生的精華往往就隱藏在那裡面。
在諮詢室這個小環境中營造肥沃的土壤讓定型的樹把殘缺的枝條長全了,時間和效率肯定很有限,但不可否定這棵樹因此增加了存活下去的可能性、長得更好的可能性和長得更快的可能性。是否更應該用些發展的、更具彈性的統計方法去研究心理諮詢的作用呢?
因為最近看到了很多關於心理諮詢有沒有用的爭論,忍不住上來發表下意見,請各位海涵。
心理諮詢只有在求助者和諮詢師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發揮作用。
所以別想著去依靠什麼,接受心理諮詢,意味著有個人已經準備好陪你一起展開一場自我蛻變。
【如果你是在校大學生,除了普通傾訴,心理疾病千萬別指望通過學校的心理諮詢室得到幫助。】
記住這個前提:學校關愛你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別讓學校惹上麻煩。
任何付出都是期許得到回報的。不要覺得學校冷酷,學校只是一個機構,這樣做是無可厚非的。
------------------以下是個人經歷------------------------
我們學校聲稱心理諮詢師的師資力量是超過北大清華,全北京大學最好的。
先說我的人設:我很討厭給別人帶來麻煩,如果給他人帶來麻煩我會對自己感到厭惡,所以我喜歡獨處。我知道很多人都是這樣的,但我稍微嚴重了一些。
我就是因為這種設定,有多次導致輕微抑鬱的情況。但我自己知道過一陣就會自動好,像生理期一樣。
老師說我們學校心理諮詢室對外營業是300元一小時,經常鼓勵我們去做心理諮詢,並再三強調心理諮詢絕對保密。我就去了。
接待我的是一個年輕的實習老師,她讓我把從小到大的經歷告訴她,可能我的經歷太震撼,也可能她的水平太有限,就和我說了兩句:「我們能做個朋友嗎?」「此刻,我是多麼想擁抱你啊,朋友。」
她拿出一張「自殺免責書」讓我簽名。連夜打電話給學校心理系的老師,我覺得太麻煩那個老師了,死活不從(我抑鬱的根源就是自己覺得麻煩到別人了…)她不肯放我走我,讓我等了3個小時。
三小時後,新老師說:「你有什麼話就告訴我吧,我會幫你絕對保密的,你把剛才給實習老師說的再給我一樣的複述一遍吧。「(後來換的心理諮詢老師統統都又讓我再複述一遍,我Orz……)
然後她打電話給學院領導,把我的情況詳細複述給學院領導;
學院領導再打電話給系主任…
系主任再通知班主任…
班主任再通知班委…
班委再通知其他班委……
我已經反覆告知對方:」不用那麼麻煩了!「」我抑鬱的根源就是覺得自己麻煩了別人,你這樣做我更難受了!千萬別啊!!!「
沒用了。最後一堆同學浩浩蕩蕩大半夜趕到心理諮詢室,還要和我手挽手一起回寢室_(:з」∠) _
我想死的心都有了。
後來學校要我媽打飛的過來,我媽請不出假,但校方強烈要求我媽過來陪我一個月。
我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壞心辦壞事的,我們可以譴責可以罵;但好心辦壞事的,還真是頭痛啊……
----------20170113更新----------
2016年底諮詢結束了,從2013年8月開始到2016年,我經歷了3年零5個月的長程諮詢,到目前為止我覺得自己得到了想要的結果。(不過它絕不是一件可以讓人脫胎換骨的事)從外在境遇來看我並沒有什麼大的好轉,親密關係、職業發展也都還和原來一樣,甚至有些更不樂觀的樣子,不同的是我感到自己重新找到了可以支撐我在這個世界上幸福地生活下去的支柱。對我而言這個支撐我的核心曾經存在過,只是丟失了,因此我過了很久低沉的生活。我想每個人的支柱是不一樣的,我的支柱是:在所從事的任何活動中找到它本身的樂趣。很多年前我有這個技能,它是怎麼消失的又怎麼在諮詢中重新回來的就是這3年半我和諮詢師所做的事。我無法描述它,因為儘管我們找回了,但我現在還是挺暈,不知道怎麼回事。
至少有一個真實的結果可以證明這一點。我是那種從小學開始就在學校運動會裡連接力跑都不讓參加的坐冷板凳的學生,但這3年多的諮詢里,後一半時間我都在堅持每周大約3次鍛煉,現在我可以一口氣做15個俯卧撐或更多,可以不停游泳半個小時,可以負重深蹲50kg。雖然比不上健身達人,但我自己很滿意,而且基本上,我還挺喜歡健身的。
----------以下為原答案----------
有用。不過感覺沒有 @有絲絲慢 那麼大的感受或改變。
首先說明的是,我接受的是長程諮詢,諮詢師是動力學取向。已經進行了1年半,每周2次,在這之前並沒有很明顯/嚴重的心理問題,比如想自殺,失眠或行為異常,但自身可能屬於天生幸福感就比較低的那類人。總體來說輕度抑鬱基本是我生活的常態,癥狀大概有明顯的精力不濟、自我封閉、缺乏興趣、喜歡負面思考等等等等,而且可以說從大家普遍開始思考「我是誰」這個問題的年紀時我就已經這樣了。這也很難說是病,更像一種人格,所以它對我的影響不是突發性的,而是命中注定的那種。
在這樣一種狀態下進行心裡諮詢,我更多地是感到這樣一個好處,那就是,真正改變的可能性。
之所以是可能性是因為到目前為止我也不能說自己已經改變了,一來這本就是無法徹底做完的一件事,二來我還身在此山中,無法看清全貌。就我個人的情況可以打這樣一個比方,我在一條既定的軌道(輕度抑鬱)上滑行了30多年,不是沒有過努力,但是基因、習慣的力量之強大,普通如我僅憑一己之力無法完成脫軌然後上新軌道的歷程,於是心理諮詢師給我布置了一個空間,在那裡他先幫我上上油,使我在運行時不會吱嘎吱嘎響,接著我可以時不時看到他在我身旁另一條軌道上運行,我會對他產生好奇,他駕駛火車的方式和我不同,但好像也不錯,再接下來我試著理解他的方式並學著做,直到我覺得從心裡理解了這種做法(不是從概念上理解,就像平時看書那樣),最後再決定是不是要採用這種方法以及轉向哪條岔路。我猜到最後的最後,我會發現其實自己學的也不是他駕駛火車的方式,而是我心目中嚮往的駕駛火車的方式,但這已不重要,我已脫軌並上了新軌道就夠了。
總之,我已經諮詢了1年零6個月,估計要達到最終結果,就我個人而言還得至少2年,這在目前的心理諮詢里應該也是不常見的。我覺得這種方式只對有些人有用,而有悖論是,如果你不試就不知道那個人是不是你。-_-b
另外我也想補充一下長程諮詢的風險和壞處,比如:
1、貴。到後期諮詢師還可能漲價,因為一個完整的長程諮詢下來至少2-3年,諮詢師從業經驗更豐富肯定收費就更高了。
2、遇到一個適合的諮詢師憑運氣的可能性很大。在這個諮詢師之前我已經見過另外4個,其中還包括比較有名的李雪,最長也就堅持了2個月。為什麼和這位諮詢師進行了這麼久我也說不清楚。。。可能是眼緣?!
3、會有離別創傷的高風險。像我這樣諮詢了這麼久,不論因為什麼原因現在突然中斷是會感覺很失敗的,有可能前面花的錢和精力都白花了,因為挫折的打擊可能我又掉回舊軌道了,畢竟那裡熟悉啊。如果是真的因為問題已解決而要「健康地結束」還是會造成傷害,畢竟已經認識好幾年了,感情已經很深。我還沒到那步,不知道到時候諮詢師會怎麼處理。
有。這學期實習的一個個案,高中生,有學習障礙診斷,接受事物比較緩慢,社交也有些障礙,典型沉默個案。開始我問十個問題只回答一兩個,回答還都是「還好」「沒有」之類的。學期結束時已經可以主動和我談自己內心幻想世界中,自己是多麼談笑風生了。另外,從老師那邊得到的消息是,在班上和同學說話變多了,而且媽媽有打電話來,說在家裡會主動和家人說話了。
沒有。這學期另外一個個案,翹課不交作業頂撞老師違反校規,瀕臨被退學邊緣。和第一個案同時接的,可是學期開始怎麼樣,學期結束依然怎麼樣。事實上談話上是有所深入的,但是行為上沒有看見什麼改變。
分析:第一個案雖然有學習障礙,接受很慢,但是是個真的超級單純的孩子。一開始就發現,他缺少的是被信任的感覺——因為有學習障礙,所以有社交障礙也是該的,沒有人相信他可以做好。只要給他一點信任,不嫌他慢,慢慢聽他說,肯定他交流的能力,他慢慢開始敢說,慢慢開始敢交朋友。第二個案,一開始從老師那聽來的似乎是生涯規劃的問題,談到中間我才確定是和家人關係的問題引起的。但關於家人的話題,個案嚴重抗拒,從來都閉口不談。並且,由於是被強制送到輔導室,來談意願不強,他更多願意和我扯些有的沒的的聊天,假裝聊的很開心,對於所有關鍵話題,都採取迴避或者轉移話題策略。不過,在發現問題來源於與家人關係後,我們的對話開始慢慢沉澱深入下來。這個學生行為是還沒有變,但是對談話的態度還是變了蠻多的。如果下個學期他還沒退學……有待看看能不能有進展。
總結:只有談及核心問題後,心理諮詢才會有進展。但是核心問題不一定那麼容易發現。而且,來談者會有各種各樣的抗拒,在抗拒足夠強大時,心理諮詢很難有進展的。
說白了,心理諮詢是一種信則靈,不信則不靈的東西╮(╯_╰)╭
這個問題基本就跟生病了看大夫有沒有用一樣吧。
什麼樣的大夫都有。
為什麼沒人提精神分析師??
有三種心理治療
1.心理諮詢師(科學心理學治療)
2.精神病醫生(生物學治療)
3.精神分析師(語言談話找到主體的癥狀的結構)
很抱歉告訴大家,國內的新手心理諮詢師會用科學的心理學治療,但是不夠深入
就是說心理諮詢師只能處理一些小的煩惱,當涉及到抑鬱症,就只能求助於精神病醫生,精神病醫生會開一些影響生理的藥物
當然國內的精神科醫生是相當專業性的,療法也相對靠譜,但是精神藥物對人體的影響比較大,因為人是一個平衡的整體,精神藥物一定會影響到類似於心臟等其他區域
(在這裡不是要大家不去精神科,而中國的精神科收費也是相對良心的,而效果也是顯著的)
至於精神分析師,就是師承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師,需要接受專業精神分析師五年的精神分析才能上任,而精神分析已經早不是20世紀初的那種程度,在寬度上已經有 榮格,阿德勒,霍尼,安娜,霍萊茵 等一流的精神分析師,而不應該把弗洛伊德的著作看齣兒戲,在心理學的沙盤治療其實就是繼承榮格的研究,而科胡特(Kohut)人格障礙的治療也是產生了深刻影響~
而心理學把「性」剝離後稱為 心理動力學,但是行內的人就知道弗洛伊德的著作的重要性~
而要是對於抑鬱症起個例子
1.心理諮詢師 是建立一種友好的關係來影響 來訪者的情緒,而不會直接挑明來訪者的問題
2.精神科醫生 是利用一些諸如「焦點移情療法」的方法來治療,而伴隨著精神藥物的使用~
3.精神分析師是分析來訪者的結構,告訴來訪者的他自身的結構,一般而言精神分析師是要找出來訪者的潛意識的問題。一般是會追溯回童年直到「災難性事件」觸發的事件。
而只是一個根治的方法,因為精神分析師不會說治療好了,他是分析來訪者的潛意識結構,因為癥狀是更加深沉的潛意識的問題遭遇到創傷性事件造成的~
而精神分析師是個技術活,從業前要接受精神分析五年,就像一個手藝,講究師承。
遺憾的是中國精神分析師可能在三位數以內,收費也是相對昂貴,在此也感謝成都精神分析對中國精神分析的發展做出的貢獻。
如果有什麼心理困擾,以下是個人的忠告:
1.生活類似於戀愛等人際關係問題可以諮詢 心理諮詢師,可能治療較為嚴重的人格障礙或者抑鬱症就效果沒有那麼顯著。
2.如果有抑鬱症,焦慮症等,在中國目前尋找精神科醫生在價格和療效上相對上是最好的。精神藥物會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為了副作用不吃藥是愚蠢的。
3.如果資金充足,可以去成都精神分析協會尋找一些靠譜的精神分析師 進行諮詢,但是可以直接讓你明白自己的心理結構,可以知道你潛意識為什麼會抑鬱~
這個問題,我分兩個方面來回答,一個從求助者的角度,一個從心理諮詢師的角度。在這裡,大家肯定覺得很奇怪,你是心理諮詢師,也做過求助者,難道諮詢師也會有心理問題?
是的,有,還不只一次。我不會說一些空話假話,心理諮詢師遇到的心理問題比普通人要多得多。一是經常接受負面信息,剛開始入行時心理壓力很大,經常要找同輩的諮詢師進行諮詢。二是諮詢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不要以為諮詢師是神,他們也是普通人。
也許走到大街上,你看不起眼的一個猥瑣老頭子,那個人就是心理諮詢師呢(比如我)。
好了,廢話少說,進入正題,我就先說我作為求助者的感受吧。
01
我是在2014年遇到心理問題的,在感情方面我一直想不開。那段期間,我也在考心理諮詢師這個證,但跟其他人不同的是,我不是心理有問題才想到要考證的,我是因為興趣。大學期間我是學法學的,也學了心理學,有一定基礎。出來後,我在書店從事人力資源的工作,少不了要跟人打交道,很擅於協調各方面的人際關係。
在考證的同時,我就在做心理諮詢了。
那時候,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在笑我,你一個大男人的做什麼心理諮詢?有心理問題自己解決不就行了,還花冤枉錢。
我覺得不是這樣的。
很多心理問題,光靠你一個人是無法解決的。就拿我來說,我和我相戀6年的女友分手,異國多年,堅持了這麼久還是不能在一起,在這裡面出了很多矛盾。那段時間我經常在家裡一個人思考:
為什麼會分手,為什麼她不要我了,在外面和另外的一個男的在一起,跟我分手?
那段時間,我情緒是低落的,我思維也非常紊亂,甚至有一段時間我出現了短暫的「情緒倒錯」,行為和思想不一致。表面裝作開心的樣子,回去後經常一個人躲被窩裡面哭。
光看文字,大家肯定不理解為什麼我會哭,但是換個角度來想,和一個女生6年容不容易?中間經歷了很多事情,面對的很多困難都解決了,但卻在未來的方向上分道揚鑣,這又是多麼痛苦的煎熬。
除了心理諮詢,我真的無法想到還有另外的一種方式能夠徹底的解決我的問題。
於是,我找了一家外面的諮詢機構,聯繫到了一位諮詢師,給我做諮詢。
這一做,就做了3年。
天?做了3年,你不是在逗我吧?這麼一個簡單的失戀問題,要做3年心理諮詢?!
錯了,不是簡單的失戀問題。現在的我,性格很好,不發脾氣,人也很友善,而在幾年之前,我是一個暴躁如雷的人,遇到一點小事就要亂髮脾氣, 甚至會打人。和前女友在一起時,我就發生了一次家庭暴力。過程的話我在知乎已有回答,這裡就不再闡述。
這次事件,在我心裡留下的陰影一直揮之不去。我一直很恐懼,要是下一次我再和其她女生交往時,我會不會對她施加暴力?
還有,在感情上,在事業上,我該如何選擇,我該怎麼面對這錯綜複雜的局面?
在不斷的諮詢中,我和心理諮詢師探討的越多,我就發現,我個人身上存在的問題就越多,沒想到,我是這麼一個不中用的人啊!我是這麼想的。
諮詢的過程不是很愉悅,甚至有好幾次,我都跟諮詢師在某些意見上產生了分歧。她讓我發現問題,而我不知悔改。人都有這麼一個特點,被人說自己如何不行,如何不好的時候,心裡都很排斥,都會很不舒服,自尊心很強。
而我就是屬於這種自尊心超級強的人,我不允許別人說我任何不好的地方,一說我就要發脾氣。
太難了,這個問題我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我才徹底解決這個障礙。中間諮詢時,我跟諮詢師不停地修正目標,以致於什麼時候能解決這個問題。
好在最後,我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了我性格上最大的毛病。
剛開始時,我諮詢是每周一次,到了後來,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後,我和她諮詢的時間就沒有那麼固定了,有時兩周一次,有時一個月一次。
注意,在這裡我解釋一下,心理諮詢明確規定諮詢的時間是一個星期一次,每一次50—60分鐘,但是,隨著求助者心理問題的解決以及目標的推進,到後期穩定的時候,就不用再按照原來的模式進行了,這時作為求助者本人,你可以做自我評估,你確定病情差不多了,然後你可以和心理諮詢師探討,下一步該怎麼做。
因為,心理諮詢關係當中,最重要的是求助者本人,而要解決問題的,也是你本人。而當諮詢師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完之後,剩下的就是心理諮詢的跟蹤評估和隨訪。
心理諮詢要每個星期一次的做法,這是對的。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有很多問題需要推進,才會按照這個方式進行而已。到了後期,可以以自我調整為主。每個階段,心理諮詢目標都不一樣,作為求助者,你一定要有一顆自我改變、願意改變的態度,不要依賴諮詢師。諮詢師不會給你提建議,也不會給你任何看法,你需要的,就是自我去改變。
求助者在心理諮詢佔據主導作用,這很重要。
我做心理諮詢大致的感受是:心理諮詢初期,你會覺得進程慢,沒有用;到了中期,會有一個掙扎的過程。而到後期,自我領悟了,想開了,也就不需要諮詢師了,那時候就可以放緩心理諮詢的時間。但是記住,有些小問題,還沒有徹底根治,這時需要做的,就是「回訪」。你跟諮詢師的關係並不需要中止,還可以隨時複查評估。
就像看病一樣,看好以後,過一段時間去體檢,發現問題再改正。
因此,我認為看心理諮詢師很像去看醫生的過程,按照醫學的方式和角度去分析是比較合理的。你得去正視自己的心理問題,它就是病,就需要治,而不是逃避,只有做到這樣,你才會覺得有用。
最後,我說一個費用的問題,大家很關心的內容。費用的話,每個星期200(當時是2014年,收費還是這個標準,現在貴陽這邊已漲到300-500),一個月800。這個階段,我看了一年左右,大概花了10000元。
到了後面,次數少了,花費不是很多,後兩年的時間,我花了也是1萬塊錢左右,總共3年時間,我用在心理諮詢的費用是2萬元。
真的不算太貴,我那個時候的工資是每個月2000多塊錢,拿800元去做諮詢,生活也還能過得下去,就是拮据一些。諮詢師也很理解我,在收費上也沒有收高價。
最後,我說一句,這個治好我的諮詢師,是三級諮詢師,不是很有名,但我們關係很匹配,效果很好。大家找諮詢師時,不要以名氣和資歷作為你找諮詢師的根據,而是要看匹配度。
這是我看心理諮詢師的個人經歷。
02
接著昨天的話題繼續更新,這回我要從心理諮詢師的角度來敘述了。
這回我要講的,是一位抑鬱症患者的故事,經求助者同意,此事某些故事可以做公開發表。當然,具體情節我就不多寫了,畢竟涉及一些隱私的東西。
2015年的時候,在知乎有人私信找我,說去醫院診斷得了抑鬱症,想找我做心理諮詢。
我加了她微信,跟她說抑鬱症這個病光靠心理諮詢還無法達到最好的效果,而且是網路諮詢,效果更差,我建議是去醫院進行系統的治療。
「我不想去醫院,她們對我都好凶。」
「為什麼?」
「一點效果都沒有,每天除了吃藥,問一些東西,就完了,一個星期一次,我都不想再去了,我只想待在家裡。」
她是一個典型的抑鬱症患者,情緒低落,哪裡也不想去,人際交往及其困難,畢業後也不出來工作,在家也不和父母交流。每天就是拿著IPAD、手機在床上玩,也不做什麼。
這可難辦了,既不願意去醫院,但又想治好自己的病,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
她要求我給他做心理諮詢,我特別為難,我直接就跟她說我沒法完全治癒你的疾病,她說沒關係,我相信你。
我想了很久,跟她達成了一個諮詢目標:去醫院治療。
沒錯,我跟她諮詢的目的就是讓她主動去醫院,去尋求專業治療的過程。我很清楚,光靠我一個網路諮詢師,是無法解決她的問題的。
剛開始的時候,效果還不錯,我們是以文字的方式進行。
這裡我說一下,一開始我想要的是通過電話以及視頻的方式進行,她不同意,只能先通過文字進行。我答應了她,跟她說,我們先文字,等到關係建立以後,再視頻電話可以嗎?
她猶豫了半天,行,可以。
接下來的時間裡,我跟她進行了長期的諮詢,我是按照現實中諮詢的流程來的,先搜集信息,然後談話,建立諮詢關係,確定諮詢目標和方案,用CBT的模式進行治療。
中間,也出過一件大事,她情緒崩潰要自殺。
有一天,她和父母鬧了矛盾,激動之下,她衝出了家門,來到橋邊準備要跳橋自殺。當時,她給我發了圖片,說再也忍受不了了,準備自殺,跟我道別。
我緊張嗎?是的,我很緊張。但我很冷靜,我並沒有在微信上說什麼,也沒有給她打電話,我靜靜地看著這一切的發生。
她發給我這張圖片,是凌晨1點多的時候,手機微信聲音響了,我半夜聽到聲音起來看到圖片的。
不回任何信息,不打電話,是最好的選擇。
我是這樣想的,她和我建立諮詢關係,但不是正常諮詢時間內和我聯繫,就發圖片過來,很顯然是情緒激動的表現;再者,一個說要自殺的人,會臨死前發圖片跟你說,我要自殺了,再見這種話嗎?
不可能,她仍然對這世界存在依戀,不然不會聯繫我,至少她還是需要人幫助的。
我想了想,把心情平復了一下,躺下去睡覺。
第二天早上10點多的時候,她又給我發了圖片和信息過來,我沒勇氣自殺,太高了,不敢跳,父母找到我了,把我拉了回去。
現在回想這件事,我還是覺得心有餘悸,萬一當時她真自殺了怎麼辦?或者說,我跟她聊,把她情緒弄激動了,真跳下去了……
我無法預料這最後的結果,好在第二天早上起來,我得到了我最想要得到的消息。
這件事雖然鬧得很不愉快,但它也帶來了一些好處:一是父母重視了,要帶她去看醫生;二是她也感覺自己很嚴重,有了去看醫生的想法;三是心理諮詢的過程得到了鞏固,之後我們的諮詢目標進展順利。
經過三個月的諮詢,她做出了決定:去醫院,我們的諮詢關係就此結束。
這中間的過程還有很多跌宕起伏的劇情的,我就不多說了,總之這個諮詢下來,我的感受很深。一方面是感覺自己的諮詢能力還有待提高,在面對各種複雜問題時要保持冷靜,另一方面也漸漸理解了心理諮詢的過程,是多麼的不容易,自己還得加強努力學習才行。
同時,我也發現了心理諮詢治療的最大劣勢:心病還需自我醫。哪怕心理醫生技術再好,手段再強,各方面都做的很到位,求助者不去改,或者不主動去面對,就沒有任何效果。醫生給你做手術,做完你的病就好了。心理諮詢不行,也許做完了以後病情還會反覆,這需要的是長期地堅持。
因此,我也建議那些正在做諮詢或者正準備做諮詢的求助者,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不要覺得暫時沒有效果就放棄了,中途放棄就是失敗,多次換諮詢師的過程,既浪費時間,也起不到鞏固的作用。你覺得這個諮詢師技術還行,人品各方面都不差,關係也比較匹配,中間諮詢過程有點曲折,都不要放棄,你需要做的就是堅持自己的內心。
我是不是改變了,我是不是有進步,有了一些小的變化,如果有,那就證明心理諮詢起到了效果。
如果沒有,你再考慮換諮詢師,這個一定要慎重考慮,換諮詢師未必能徹底治癒你的疾病,最重要的選擇權還在於求助者你自己。
心理諮詢的過程,並不愉快,而且還很痛苦。只有痛苦的過程過了以後,你才能得到成長。
(完)對我來說沒太大用。首先我真的挺懷疑一般諮詢師的水平。其次我覺得很多問題其實很主觀,取決於個人。然後我有點反感盈利機構的做法,讓人覺得心理諮詢就是為了賺錢,所以無法對心理諮詢師全然信任。
我高中的時候在一家挺大的機構諮詢過,感覺很一般。學校也諮詢過,非常不專業,各種坑,後來那個老師去當政治老師了。。。
大學(211)在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諮詢過3次,前兩次只諮詢了3次左右,(因為學校很多人諮詢,所以輪到我的時候已經快到寒暑假了)感覺很一般。第三次做了近10次,沒多大作用
去香港交換過一個學期,在那裡也諮詢過近8次?那個老師是心理學在國外從本讀到博,還發表了挺多論文,但是我覺得他好像並不太了解我的問題,可能是因為時間不夠長吧。但是他人真的很好,很關心來訪者,所以會感覺很溫暖。而且很有責任心,所以雖然感覺他對我的問題沒有太大幫助,但是我覺得在他那裡諮詢才是諮詢該有的樣子。給來訪者以關懷,而不是在一個小時內冷冰冰地完成任務。舉一個例子吧。高中的時候,我去找學校的老師做諮詢,那個老師竟然跟我說她中午要睡覺。。。還有幾次也是推三阻四的。我擦,這種人也配做諮詢師。不過我覺得我們高中也有問題,校長只知道逼學生學習,考好成績創收,所以才僱傭這種人吧。
在香港的時候,有一次心情不好,一直很糾結,於是發了一個郵件給那個諮詢老師,只想著他發個郵件解答下而已的,然後他竟然自己去找我,找不到還給我發了好幾封郵件。特別感動。。。
再後來在英國做的心理諮詢,諮詢師很專業,但是感覺比較冷冰冰,有的時候會覺得我就是過去自顧自講50分鐘的。。。可能她的方法就是讓來訪者自己講,然後自己發現解決辦法吧。然後次數也很短,只有6次,做完之後她給我推薦了當地一些免費或低價的心理諮詢服務,並且給出一些建議。英國這邊挺好的就是諮詢師都有執照,很專業,然後心理諮詢貌似納入了醫保?所以可以免費做心理諮詢(當然要等很久),還有很多慈善組織也會提供免費的心理諮詢服務。
所以我個人覺得大陸的心理諮詢首先費用太貴,其次諮詢師質量良莠不齊,還有國人普遍覺得心理諮詢很羞恥,有問題不去做諮詢,在心裡憋著結果越來越嚴重。然而我覺得國內社會心理有疾病的人其實很多,但是絕大部分人都得不到有效的治療,真是想想都可怕
推薦閱讀:
※做什麼心理或物質上的準備,才能讓自己在三十歲生日那天及以後心平氣和地接受已經三十歲的事實?
※抑鬱症複發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為什麼這麼多人甘於膚淺、不愛思考、覺得一切都是為了輕鬆還鄙視思考的人?
※如何用輕鬆的心情去做緊急的工作?
※對於非 ADHD / ADD 患者而言,其藥物是否真的可以達到「體力迅速恢復」「注意力增強」的神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