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生的生活真的可以過的像《此間的少年》那樣嗎?
摘一段以前自己寫的草稿……
《此間的少年》之所以能引發那麼多大學生的共鳴,我想是因為它確實生動自然地反映了我們記憶中大學時光中美好的記憶場面——但如果僅僅是按原樣復刻一遍,又怎麼可能產生如此集中的感動呢?所以說藝術是源於生活而超越生活的,《此間》在再現這些美好回憶的同時,也把大學生活真正的主流學生的主流活動給隱去了——日復一日的上課,忍受或者享受老師的教導;時常在圖書館孤獨的自習,身邊卻沒有佳人相伴;面對一道困難的習題,百思不得其解,卻不知是自己抄錯了題目;匆匆地路過未名湖,卻沒有心思和時間暢懷感慨;偶遇心動的女生,也許只能允許自己小小地胡思亂想一番,內心卻知道幾乎永遠不可能有結果;考試前熬夜複習,身體已然疲乏至極,卻不得不強打精神,咒怨著老師和自己;得知一個大大低於預期的分數,是怨天尤人還是無奈接受;實驗室中孤獨地勞作,僅僅為了幾條微不足道的數據,或者些許未知的產物……還有無數這樣或枯燥或寂寞或平凡的瞬間。
這些場面,《此間的少年》沒有告訴我們。汴京大學的少年們過得確實是真實的北大學生的生活,可惜只是北大學生的一部分生活。我們會對回憶中那些鮮明的事迹記憶猶新,但卻往往忽視了平凡的日常生活,雖然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點滴讓美好的往事變得更加芬芳馥郁。拍出來的東西,基本上符合基本情況,稍有誇張,比如撞了女生還泡妞這種事....
沒拍出來的東西,多了去了,上北大有多麼苦逼,我不多說,引用前幾天某師兄一條狀態。
上北大,後悔四年;不上北大,後悔一輩子。
不過這只是一個畢業生的感慨,莫多想。
此間的少年更多的只是把原本校園生活里那些閃光的,遺憾的,深刻的回憶們摘錄出來,才會讓人覺得異彩紛呈。但這些小片段往往都在每天上課作業實驗室的無限循環里湮滅無蹤。在園子里的時候覺得生活無比艱苦,畢竟就如江南所說的「牛人遍地走,才子賤如狗」。但當畢業季的時候,當離開燕園飛躍重洋之後,卻總會想起當年的銀杏燦燦,春水溶溶,夏天沒空調的無奈,冬天大雪紛紛的夜裡28樓前的手風琴。
其實此間的少年不僅僅是北大學生的生活,而是我們這個時代,大學生們的生活。
平凡的生活也可以是感人的有趣的在未來回首時候歷久彌新的,
拍著拍著就黃了-再見我的大學視頻
這是這兩天網上很火的香港大學畢業視頻,有笑有淚,特別真實反映大學生活,推薦。
當年此間還在雜誌連載時,胤祥說它就像貼有王語嫣照片的校慶紀念冊,展示的是北大最美好的生活,夾帶一點點明快的憂鬱和一點點沉重的思考,把很多人「騙」進了北大。那些或完美或遺憾的故事,滿足了少年時對遠方的一切想像,即使後來我去了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學校,過上了平淡如水的大學生活,也會覺得總有那麼幾個瞬間似曾相識,讓你從日常的平庸沉悶中跳脫出來,摸到了青春的鮮活脈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歷,不同的人讀到不同的故事,但每個人都能在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此間少年才那樣動人。
這個問題江南自己也說過,為了故事的閱讀性,他省去了大量的自習上課描寫
恩,如果你願意並且有能力的話。
是也不是。裡面截取的片段確實在大學生活中真切發生過。但是更多的是那些不光鮮亮麗甚至上不得檯面的生活,那些為了GPA刷題或者為了刷推薦信硬著頭皮混實驗室的日子,是不可能拍出來的。
不過因為江南是磚院的,看見裡面的「物化測驗」和提到的「化學競賽」,感覺無比親切。
最近還經常碰見那幾個演員
並沒有寫的那麼豐富多彩 在我記憶中更多的是奔波於自習室和圖書館
可以
此間的少年基本就是北大學生的原版生活。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新版的《上海堡壘》?
※與《縹緲錄》相比,江南的《龍族》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如何評價電視劇《楚喬傳》涉嫌抄襲紫川、九州系列小說?
※《縹緲錄》里有哪些著墨不多卻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上海堡壘》中簡訊在十二年後才被開機的手機收到真的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