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紅旗才能達到世界級豪華車的高度?這幾年沒有大起色的原因是為什麼?

在上世紀五六七十年代時,毛澤東等前幾代領導人說幹什麼就幹什麼,說鬧原子彈就有了兩彈一星,說鬧核潛艇就有了核潛艇,說鬧衛星就有了東方紅。當時條件那麼差,可是人們肯干,領導肯下功夫,所以在艱難的條件下取得了突破,而現在條件那麼好,個人感覺卻不向當時那麼熱火朝天了,比如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紅旗,為什麼就不能和寶馬賓士比肩?是領導問題?(缺少一個關鍵人物) 還是技術差距太大?(發動機那些比航空技術難很多嗎?沒有人才?) 還是歷史啊、品牌文化影響力啊的問題? 個人覺得他們沒有在努力(個人覺得,其實我不了解內情),大家有什麼看法?


的卻。
汽車說到底是機械行業。雖說近年電控系統發展成為新的熱點,但是中國汽車工業真正缺少的是平台技術。
發動機,傳動,懸掛,總布置,這些需要許多試驗和認證,改進又十分緩慢的東西才是汽車的真正核心技術。但是有可能十幾年才有一點點改進。在現在浮躁的大環境下基本上沒有人會真正沉下心來鑽研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是建個大的研發中心,買一點殼子貼上標,把領導接待工作做好就ok了。
國內的所謂開發主要是指白車身的開發。我本人基本上經歷了國內汽車行業從完全的生產到請設計公司開發,再到自己嘗試開發的過程。
這當中走的最遠的應該說是上海大眾。朗逸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雖然在業內人士看來只是一輛漂亮一些的桑塔納。畢竟還是做了一些事情的。但是其他的所謂自主品牌的操作就比較政治性質了。往往都是要求把原本兩年的開發周期壓縮到幾個月,幾個億的開發資金壓縮到幾千萬甚至幾百萬。典型的做法是要求我們派一兩個專家過去傳幫帶他們幾百個人。所謂開發往往也就是在逆向工程的基礎上改一改前臉後屁股。整個過程中其實沒有人真正關心技術的積累和傳承。這裡面極端的例子就是奇瑞。有段時間他宣稱一年要搞22個車型。結果一大半車型搞到一半被迫停止,有的連生產線都造好了卻擱置不用。不但大把大把的浪費納稅人的錢(政府貸款),又壓垮了很多剛剛起來的配套供應商(壓供應商付款)。
寶馬賓士不是一日造就的。德國人流淌在民族血液里的嚴謹求實的卻非常適合汽車這個工業。尤其他們的人才往往願意一輩子鑽研一項技術。「每顆螺絲釘都是最好的」。這在當今的中國人才身上是不可想像的。人家有百年的積累,也許我們可以用10年時間追趕,但前提是有一個幾百上千人的團隊要靜的下心,鑽的下去,一點一滴的把事情做紮實。但是我們的人往往是超過20個人團隊就互相構心斗角,為了一點點利益你爭我奪。還要夾雜上黨派之爭,什麼大眾幫通用幫的互相角力。根本沒多少時間可以放在工作上。
還有,德國車企的規劃之細緻精確是令人驚嘆的。我在德國的寶馬、賓士做項目,規劃員可以明確的告訴你:7年之後我們會在這個工位旁邊新加一個輸送台,為XXX車型預留的。其整體規劃自上而下的明確,細緻可見一斑。
而且,車型和車型之間也有著很好的繼承性、延續性。我們可以看到從桑塔納(B2)到帕薩特(B5)到邁騰(B6)到現在的B7之間那種清晰的脈絡,傳承,發揚。每一個德國車企都明確的知道自己的每個車型都是瞄準接下來5年~10年的市場。
反觀我們,車型規劃半個月一變。新車下線儀式是一個比一個隆重。但是上市半年就停產,永遠進入不了良性循環。
總而言之,中國的自主研發之路走不遠。一是要搞政績工程,二是團隊合作太差(三個人的團隊都要吵架),三是浮躁,沉不下心搞技術,四是不重視規劃和積累。個人看法,說的有點亂


豐田旗下的豪華品牌雷克薩斯的開山之作LS400用了250個工程師研發,是波音客機研發人員的一半,國企有這個魄力么?


個人覺得不能單一地看這個問題,從一汽的體制、財力、人才、地域、研發等諸多方面進行分析會得出結論。你提到的核潛艇、原子彈、衛星都是國家安全層面必須擁有的東東,所以國家傾全力支持。但在發展汽車產業上,我們國家之前採取的是以市場換技術,導致合資企業汽車銷量大增,我們的合資方也得到了微不足道的利潤,於是就不求上進,換技術的目標就落在腦後了。至今我們的自主品牌汽車基本以購買國外成熟或淘汰的平台來研發自己的汽車,缺乏自主創新。當然了這和我國的教育也有關係,應試教育培養出的汽車人缺乏創新意識。從資金投入上就更不能與國外車企相比了,設備不夠先進,技術不夠先進。綜上人財物均不能與國外車企相比,答案很顯然。


既然題主將汽車工業和五六十年代的兩彈一星工程比較,那我就在這裡澄清一個概念。類似原子彈、衛星等前沿科技和汽車工業都是立足於機械、材料等基礎工業之上,這是他們的共同點;但是有一個不同點就是,它們的「數量」不一樣。說準確一點汽車的生產是工業化大批量生產,而衛星、導彈等只需要生產出一個、幾個等有限數量的產品。工業化大批量生產需要考慮成本、零部件一致性等諸多問題,而只產有限數量的東西則對上述因素考慮得不多。

中國的太空科技總給人一種印象就是其在兩彈一星元勛的基礎上發展得非常牛叉(事實上也不差),以至於在中國其他各行各業都比外國人都差一大截的事實面前顯得一枝獨秀。事實上這跟一個很俗爛的詞——舉國體制有關,中國的航天工業並不是只有我們在神舟飛船發射的時候看到的哪些人在搞,而是遍布大江南北的各地高校、xxx研究所都在搞。舉個例子,我飛船上需要用一種材料,這需求一提出來,嘩的一下全國好多的材料高校、研究所都開動起來開始搞了,同時也可以高價從國外購。這樣話這麼大的力氣,重金當然能砸出些東西來啦。

反觀汽車工業,其生產是需要考慮成本的。我就拿發動機來舉個例子,首先當然是各家的設計知識和經驗都是自己保留了,不可能拿出來跟競爭對手共享,所以就不可能是舉國體制。其次一個批量生產的東西,能保證穩定可持續的生產是關鍵,這其中就包括穩定的質量和可接受的成本。一個零件你不能這個能裝上,下一個又裝不上。另外就是成本,你不能做出一個跟國外同一水平的零件需要比人家多花好幾倍的工藝,或者廢品率居高不下,這些都控制不了成本的。同樣的東西,你成本比人家貴一個數量級,也就不可能實現量產化。

汽車工業作為「工業之花」,是聚合了許多的上下游產業共同發展的。各個零部件行業水平都沒上去,最終的產品怎麼能上去?這不是靠「放衛星」就能拔高的,真的是需要慢慢的積累。當然我也不是說航空工業容易,我只是想說這兩者存在著質的區別。
————————
謝@Andres Chen 提醒, 是航天工業

最後我想說,汽車產業落後只是中國各種傳統工業都落後這個事實的體現,也是必然結果。紅旗在這個大背景下,做不好才是正常,做好了那才是不可能!究其原因,僵化的制度,浮躁的社會風氣,落後的教育等等,這個肯定有人比我回答得更好。手機碼字,標點符號什麼的確實麻煩死,有點亂,還望海涵!


階段不到

頂級品牌需要時間積累,不是東西好就能被認可,豐田做車幾十年,做了凌志還要很長時間才能被認可。

中國自己做車時間還短,產業鏈還沒搭起來呢。談品牌過早


謝邀,當前這種發展方式永遠不可能出超級豪華汽車的,這需要長期的積累,而當前大部分資金集中在國企手上,而國企又不爭氣,只顧著合資掙錢了,根本沒有心思搞技術,於是現在各合資主機廠錢掙得多,這樣不就行了,誰會在乎有沒有技術了,至於政府那邊嘛,糊弄一下就行了嘛


1: 剝離政治光環,認清自己是幫廢物垃圾造不了好車。

2: 和政治機構政治人物不要有關聯,讓政治走開!

3:從國企剝離,回到商業本身!回到商業本身意味著企業不賺錢就倒閉!

4:由工程師來主導,不要把逼格定位定的太高!追求質量穩定性。不要坑死自己的客戶!

讓商業回歸商業,才有可能讓紅旗品牌浴火重生


豐田賓士大勞斯都是民企,一汽是國企


觀念是很難改變的,中國從引進合資企業那天起,紅旗就宣告死亡了。既然沒有韓國人破釜沉舟的勇氣,硬是要造出自己的汽車品牌,那又何必強求國人接受,何況你不看看紅旗是在哪裡生產,一汽集團,如此古板的央企又有啥值得期待的。。


有一種方法可以,就是我們出個規定,幹部配車,只能配純國產車,不能用合資品牌,也不能用合資品牌的技術。那些奧迪別克的市場一下子就讓出來了——給點時間,讓紅旗做一台官車,一丁點兒都不難。


在CCAV的某節目里,紅旗車是世界頂級車輛,凝聚著領導的關懷和大力指導。

暫且不提電氣控制系統也不提發動機和懸掛,咱就說說外觀。
早就想說紅旗車輛。現在一看見這話題,就激動了。
現代的汽車外觀,已經脫離了最初的功能至上的目的,已經與設計美學結合的相當密切。從最初的符合空氣動力學,到受Bauhaus(包豪斯)設計理念的影響,國外的設計師對於線條的把握,使得汽車已經演變成移動的鋼鐵藝術雕塑作品,在你身邊流動,在你眼中驚艷。
在中國,關於設計,呵呵,@成宬 @笑道人 已經說的很好了。說白了,就是沒有設計,就是領導意願,就是山寨。
請看圖片: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99363/answer/13984809
國內有些人以山寨為榮以山寨為耀,不是他不知道什麼樣的設計好,什麼樣的設計美觀,是能不能在他的任期內有政績!!!
國內只要聽話的「懂事」的設計師,不要有個性的設計師。我相信國內的有些設計師甚至連油泥模型都不會做,更不要提1:1的實體尺寸模型。


偽命題啊。
我們不要看到一個好東西就想著自己也一定要弄一個出來。
試問中國現在迫切需要的是產生一個像RR,賓利一樣的超豪華車品牌么?這個是我們汽車人追求的目標么?
否。

我們如果舉國之力,登天都可以,別說弄個什麼車出來了,但是我們要的不是超豪車,而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日常使用的車。而這個車子應當具備現在這個時代要求他具備的全新特性,比如新的驅動能源,更輕量化、更環保的設計,更符合當今人們的審美,更融入互聯網時代的使用體驗等等。
如果以這個切實的目標審視目前中國汽車工業在做的事情,我認為我們走在正確的方向上,邁著汽車行業特有的穩健步伐。


我用一個非常外行人的角度說說我怎麼理解,首先我覺得絕對不是品牌問題,一個優秀的品牌企業的背後是因為有非常強的核心技術以及理念。好酒不怕巷子深~東西不好推廣在努力這個知名度是非常有水分的,重要的還是核心技術,做技術的人有很多對追求新技術的熱愛和迫切程度並不強烈,或者緊迫感比較少。生活過得好了求安穩的多,有少數有想法的在體制內很有可能被壓制,最後去外企呀或者國外發展有更寬鬆的環境。
先講一個故事,在中國和美國反傾銷案里某行業中的一個公司應訴了美國的官司,過程非常的艱辛,而同行業的其他公司束之高閣。這場官司後應訴的那家公司贏了官司免去了反傾銷稅,而其他公司因為沒有應訴要出口美國就有高昂的反傾銷稅,本來說這應該是不幸中的萬幸吧,好歹國內還有一家公司能存活下來。但是結果是其他公司聯合起來在國內控告這家勝訴的公司誣陷說用了不正當手段。最後政府出面把勝訴的公司打壓下來了,而政府的原因是因為希望「和諧」 這個事情美國政府都非常詫異。
其實這個我能反思下來的不是最後政府的行為不好,雖然非常的可惜。最重要的是如果當時應訴的不是一家公司有兩家以上就可以抱團了,槍打出頭鳥不是個例。小個體的強大非常不穩定。
說回到問題,有多一點的熱愛技術且有頭腦的人在企業里太稀缺,因為太弱勢了即使有這個信仰和能力可內耗一定很嚴重。只有這樣的人才不斷的增加在這個團隊的比重才能讓企業迅速的發展強大。同行業要是有兩個這樣的企業就會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以上都是我個人比較片面的觀點。


個人覺得紅旗和寶馬賓士比實在是不對位,太浪費這個國字型大小品牌。
既然紅旗是國家領導人的御用座駕,那為何不做的更加高端?比如像勞斯萊斯和賓利那樣,做成社會主義國家的「皇家用車」?寶馬的賓士說到底還是運動品牌,和頂級豪華車實在不搭調,個人覺得紅旗的風格更像勞斯萊斯,波瀾不驚,尊貴、典雅,內斂的霸氣。
至於機械製造上的缺陷,也許紅旗不可能有雙R製造V16豪華車的能力,但完全可以從中國人更加註重的內飾等方面做文章。奢華是沒有上限的。
製造可以照辦雙R的做法,純手工,低產量。同時可以對所有購車者進行身份考核,讓紅旗成為中國地位,身份,財富的終極夢想,做「中國最好的汽車」
現在不是許多車企都玩中國特色大肆圈錢嗎?比如458和阿斯頓馬丁做出來的東西完全是搞笑啊,照樣能大賣,中國消費者大多缺少性能審美觀,面子才是最重要的。而紅旗有本土優勢和歷史沉澱。毛主席坐過的車呢~做出來還可以給朝鮮金某送去一輛,免得還得做美帝的車
只是不要做成紅派一號才好。

--------------------------------update 6.03---------------------------

看來有人誤解了我的回答。事實上走奢華路線是做排除法得出的。我覺得紅旗要做成世界級品牌,那麼也就這麼幾條路。曾經有一句不爭的事實:社會主義國家造不出好車。我想,除非今後十幾年國家大力支持,把大把資金往裡砸,否則做世界級品牌只是一句空話而已。

  1. 跑車
  2. 新能源等
  3. 豪華車

(1)做跑車恐怕是許多人都夢想的事情。但中國的造車實力已經證明這極其困難。
真如@孫綽

汽車製造業是相對比較考驗一國整體工業水平的。
這涉及到冶煉、合金、模具、材料、設計等等等。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工業分類。

但要知道,製造跑車和製造出色的民用車絕對還隔著巨大的技術鴻溝。許多超跑廠商的技術都是經過幾十年的沉澱的,在賽事中歷練得到的。法拉利為何如今還鍾情於鋁製車身,只在旗艦產品上使用碳纖維,也許他們認為還沒有必要,鋁已經足夠輕了。事實上法拉利599打破紐博格林北環單圈記錄時也幹掉了一大堆碳纖維輕量化的超跑,這就是技術的差距。當然不排除有用十幾年就迅速崛起的品牌,比如說帕加尼,至今保持著紐博格林北環速度記錄,甚至是用量產車跑的(雖然那車既上不了路也不能參賽)。但帕加尼的成功絕對不是能輕易複製的。幾個原因,看看紅旗呢

1.公司的財政穩定,因為它在自行生自行生產跑車之前,已經是一家成功的合成組件供應商,專門供應組件予其它跑車和賽車。

這點看似容易,中國可以有政府支持,但顯然我們的政府並沒有這個打算,也沒有一家中國車企有這個資金實力去做。

2.帕加尼掌握著超級跑車的核心科技和極其偏執的設計理念。
比如說他能獲得AMG的v12發動機,他在碳纖維車身製造方面絕對處於領先位置,為了達到極端的空氣動力學設計他們能無視一切國家的合法上路要求。許多廠商為了「炫耀」科技實力都會是不是做些極端的車出來。

這點紅旗差得太遠了。中國沒有速度文化可能也是原因之一,中國沒有鹽湖,沒有高速路,沒有數不勝數的賽道。許多BMW和梅賽德斯的supersports車型進入中國都是不加裝限速解除系統的,因為中國根本沒有用武之地。更別說像法拉利那樣造條御用賽道了。
再者中國沒有參加汽車賽事的傳統,製造實力的確不行。這是個惡性循環,尤其是要製造跑車的廠家。許多廠商鍾情於v12自然吸氣引擎,絕對是依靠比賽的技術沉澱的。比如F1和勒芒就是檢驗尖端技術的最好平台之一,像能量回收系統,空氣動力學套件。雙離合變速箱,,子午線輪胎,碟式剎車等等都出自於賽道科技。這和用風洞模擬或者讓御用車手在御用賽道上作成績甚至直接拿電腦模擬下絕對是不同的。記得R8嗎?原型車就是03年法蘭克福車展的奧迪勒芒概念車。

當然砸錢是一條路,但是我懷疑會血本無歸,但卻不得不做。比如今年audi 把概念性的R18 e-tron auattro系統變為現實的勒芒源動力,這系統的複雜性恐怕是中國車企難以相信的吧,估計十幾年後有人又會感嘆,十年前我們都在幹什麼啊!技術鴻溝會越來越大,只能說無奈吧。

(2)說說新能源。我發現國人在這方面盲目自信,之前國產電動車和180公里的GTR相撞後起火,大家的目光都被有沒有人頂包吸引。有人去質疑某個車企的安全性嗎?他們達到性能指標同時符合國家規格嗎?他們的電池技術是不是包裝+誇大出來的?我真的很懷疑。

1976年,保時捷936拿下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這是第一台奪冠的渦輪增壓賽車
90年代早期,克萊斯勒「愛國者項目」啟動,使用渦輪機配合電力製造混動力GT賽車
1998年,第一台汽油混動力車型Q9登陸勒芒。那時候電池絕對不是干這個的
2008年,KERS(能量回收)系統進入F1,第二年成為大多數賽車的標準配置
2012年,飛輪儲能系統裝載於保時捷911 GT3 R混動賽車,R18 e-tron auattro柴油混動力賽車。這源於當年的飛輪系統
再比如今年的lola-drayson b12/69ev賽車,今年夏天不出意外的話會製造320km/h的電動汽車速度記錄,而且不是曇花一現,他將參加處于勒芒頂端的LMP1組比賽。這一計劃旨在打破電動汽車的歷史成見,在可靠性上做出最好的答卷,具體會帶來哪些技術變革還要拭目以待。值得一提的是他所用的尾翼是一塊巨大的構架性電池,這也許是我今年看到的最極端的電氣技術,使用膜片狀碳纖維合成物,開上充電版就能充電,多麼神奇的事

沒有環境,就沒有新能源。製造高性能GT賽車是檢驗新能源的最好途徑,沒有之一。而中國對新能源的倉促上馬和盲目自信讓我看到了巨大的泡沫正在誕生。比如fisker,目前看到最靠譜的電動車,和國內那些領先科技不知道是不是應該放在同一個時代。

個人覺得最大的問題在於國內汽車文化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看個車展都是不看車看車模 ==#汗。
還有國人普遍缺乏性能審美,這也許會是紅旗的機會?

(3)豪華車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做的。比如賓利,傑里米測試時成為冰面上賓利GT的操控性要高於複雜到極致的法拉利FF,這是賓利的實力,能把豪華車做到超跑的水平。可以去看看賓利的性能數字,絕對是驚艷。布加迪先生也說「賓利是世界上最快的卡車」。
值得一提的是,賓利限量60輛的慕尚女王登基鑽禧紀念版是在北京首發的。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豪車市場,中國人養著一攬子耳熟能詳的世界級品牌呢。要不是中國人的訂單,和高出常理2.5倍的售價。恐怕許多廠商早就不玩不轉了。
製造豪華車同樣要背負巨大的成本,邁巴赫說「我們的競爭對手不是汽車,而是私人飛機」。「當別人在投入幾百萬美元研製新能源時,勞斯萊斯在用相同的錢製造他們的煙灰缸。」奢侈不是胡亂標價,他們要對得起這個價格。某個山寨品牌不是造了輛山寨勞斯萊斯么?后座只有一個位置的那輛。傻到家了。純粹的眼高手低。
每年砸十幾個億吧,估計這才有戲。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不能簡單地說是領導問題還是什麼歷史問題。
這應該說是一個社會國家的綜合問題。
一來外國的工業發展了這麼多年,積澱深厚,這不是說中國學幾十年引進些儀器設備就能學會的。
二來我感覺現在的社會太浮躁了,沒有一個很靜心的環境來好好做車,並不是真正的熱愛機械,就是想著怎麼賺錢,這當然與社會環境有關,其實我也覺得很無奈。
三來我真的感覺到研發力量的差距,很多汽車公司投入研發的成本真的不算多,都是想著拚命賺錢,當然資本家要盈利這是天經地義的,但貌似沒有看到長遠的發展方向。
講的有點亂,感覺很無奈呢


先把平民車做好 有一定的底蘊 再來考慮做更高級的車吧


紅旗是政治品牌,不是商業價值能衡量的。對於一汽來說,紅旗的盈利恐怕遠不如奔騰,但無論如何,這個品牌是不能放棄的。否則的話,國慶閱兵時領導人坐什麼車?賓利?勞斯萊斯?賓士?何況一汽不僅生產乘用車,還生產卡車,後者對於國家來說意義更大。所以一汽在解放品牌上的投入,要遠大於紅旗。想要紅旗達到世界頂級品牌是非常困難的,美國夠牛B吧?頂級品牌有幾個是美國的?日本夠牛B吧?頂級品牌有幾個是日本的?現在世界上的頂級汽車品牌無非是英國、德國、瑞典、義大利這幾個歐洲國家的。為什麼?因為品牌這個東西除了技術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B格。只有高B格的國家,才有資格玩頂級品牌。所以,紅旗想成為世界頂級品牌最起碼在可預見的未來是不太可能的,我對它最高的期望是能達到林肯的水平,這就足夠燒高香的了。


怒答。

一個頂著國字型大小,拿豐田皇冠貼皮當國產車的垃圾品牌有什麼值得期待的?一輛紅旗拿來,凡是修改過的都成了短板。

至於 SkywalkerJi 說內飾,別說汽車了,國內有能拿出手、跟 LV 這種大路貨能比肩的皮具品牌沒?


我覺得兩方面原因
1 兩彈一星 紅旗車 都不是量產工業產品 是不計成本 不計代價的 舉個例子 兩彈一星時 為了保證通信暢通 每一根通信電線杆下面站一個民兵 這代價有多高 再比如 生產長征火箭時 生產設備的運輸環節對火箭外殼有磨損 就採用人抬轉運的方法 對於講究經濟效益的工業生產來講 這都不是 可行的
2 我們做上述工作時 沒有任何原始創新 科學研究只有第一 沒有第二 儘管我們面臨著西方封鎖資料的問題 但科研上最難得事情不是技術路線 科學方法 而是可行性 西方幫我們驗證了這些問題的可行性 我們做出來一個demo就容易了很多 而現代工業產品 從設計到生產有很多原始創新在裡面 我們就沒辦法了


感覺跟上層領導政策有很大關係。這個領導一上任,有個利好的政策,那麼就開始搞吧。等他一下去,換了領導,再一個這個計劃,他覺得不行,那就不能再做了,前期研究之類的都會擱置。等於白鬧了。
還有,沒有一個良好的自主的基礎,做什麼都是拼湊,倒是省事了,可是等於空心竹子,沒貨呀。


推薦閱讀:

所謂的汽車實木內飾是真的木材製成的嗎?
開 20 萬的車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如何評價 12 月 16 日上市的蔚來首款量產 SUV ES8 及其 44.8-55.8 萬元的售價?
如果歐盟在 2017 年採用輕型汽車測試規程(WLTP),會對歐洲廠商產生什麼影響?
如何制定一套比較完善的汽車改裝計劃?

TAG:汽車 | 企業品牌 | 品牌營銷 | 品牌戰略 | 汽車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