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這次的豆瓣 PM 面試中,對「什麼是成功的產品」的討論?


就像被拒絕一樣
個人覺得你可以心安理得的不選擇這個職位
每個團隊都要選擇Match的成員,而每個人也要選擇Match自己的團隊

風格:如果面試前沒看人家簡歷,至少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即使不道歉,也不至於大張旗鼓的說我沒看你簡歷。就像做產品經理,和人溝通時,也是這樣的風格么?就算真是考察壓力,也應該在結束後對人有更好的表現。

國內很不健康的文化就是這樣所謂的PK,彷彿是誰更橫一些,誰就能做好產品經理。
(也有某些公司的人以把產品經理罵哭為樂...)

某一次同事面試一個人,剛面了10分鐘就覺得整個人不太合適,但是又覺得這麼短的時間結束會很傷害人,於是請我幫忙,再和他多聊一會,聊聊他職業的發展,給他提點建議之類。面試官和面試者都是平等的,你付出時間面試人家,人家同樣也花了更多的時間準備和跑去見你。面試不是一個讓面試官覺得自己很爽的機會,居高臨下咄咄逼人誰都會。豆瓣的工作氛圍不至於到了需要這麼壓力...的地步吧?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舞台,不必為了一份工作太委屈自己。我隱約的覺得我去面試也通過不了... 因為不喜歡將來成為戰友的人是這樣的風格。

(以上只針對這樣的風格,不對具體的人。我們很難評判一個人如何,也許都是很Nice)

P.S. 這裡的很多回答都很不錯,但是直率的說,難免感覺有些事後諸葛亮。大家在面對這種情況時,真的都能如回答中所說的那樣鎮定自如、有條有理、侃侃而談么?

也看到很多回復里對於這種面試方式的肯定。但是如果是故意的,這種方式真有效么?
借用用戶研究的方法來說,研究用戶時最好能夠讓他們在真實的Context之下,觀察他們的反饋和態度,這樣才能投射出真實的需求來。無論是用戶訪談還是可用性測試,Warm up都是非常重要的,目的在於讓用戶盡量放鬆,盡量貼近平時的狀態。

類似這樣的面試里,面試官希望通過模仿包括難以說服的開發人員在內的各種角色和場景,考察面試者的「各種」素質。但是對面試者來說,他自己的Context卻仍然在「這是一個將來我要一起合作來做產品的人」,並且「我很喜歡這份工作,我的表現會被看成...」,完成這樣角色的投射其實挺難的,如果面試者當時就猜到你是這樣的意圖可能還會好一些,但是這樣就更有違初衷。不是合適的Context,很難考察一個人真的能力和特點,既然這樣,篩選應聘者時,所謂「壓力」的價值在哪裡呢?

我也曾一個人在一堆大老闆面前挑戰過Senior Manager(同樣因為研發的問題),氣氛更加緊張,讓我感覺很好的是我直接報告的老闆第二天一大早就跑過來找我,問我能不能挺的住,她支持我。如果在面試時我就發現會和自己並肩奮戰的人都需要這樣的狀態,可能更想的就是趕快結束面試,因為覺得彼此不Match就是浪費時間。(但是也許這個公司和團隊的風格其實完全不是這樣,憑白多了誤解)

很多人當他們面對正確的挑戰時,他們能表現的很好。也許這個面試者在真的面對難以對付的研發Leader、工程師時,會很堅定,但是當她/他發現自己未來做產品的同事/老闆也這麼難以溝通時,要麼你給了她Offer也不一定去,要麼在這個過程中情緒就受影響,難以正常的發揮了。畢竟招的是產品經理,不是特戰隊員。帶情緒時誰都會容易出問題,再高級別的人我也見過因為情緒的影響而出現判斷問題的,何況只是招一般的產品經理(如果不是產品總監的話...)。

所以給面試者創造一個好的面試氛圍,讓他/她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氣場,這樣對尋找好的團隊成員來說可能更好一些。

(後面這部分是純技術討論,只討論面試的方法,沒有動機對公司和個人做出評價)

---

現在我發起了一個聚焦在產品、設計(UI/UX)、運營學習的組織「互聯網學習圈」,未來希望能夠推動類似「信息時代的包豪斯」這樣的事情。

開放的社群:產品經理、設計師、運營相關專業學習和交流的微信群,加微信號 TellZoe ,會幫忙拉到相應的專業群里。

封閉的社群:內部講座、內推、和資深人士建立聯繫,http://t.xiaomiquan.com/vrn6AIm (可以複製到微信中發送給自己,再打開鏈接)

馬力的知乎文章索引: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493627

—— 2017年11月更新 ——

學習 UI/UX 和產品設計

1、UI 和 UX 設計師的課程表

2、UI、UX交流QQ群:633293003,會定時舉行公開課和答疑。歡迎大家加入。

3、和張濤老師籌備很久的課程上線啦 ——「產品、運營和設計師都該懂點技術」,跟著幽默的張濤老師一起學點技術,12 月 4 號之前報名是有優惠的,詳情諮詢微信:ZoeSoNice。


樓上有太多裝B的人,互聯網的浮躁就是被這些鳥人給鼓噪的。各位不防脫下褲子看看自已負責的產品,有多少達到了所謂的成功標準。

難聽一點,整個中國互聯網裡面,有幾個符合你們標準的成功產品。除了抄國外、抄國外、抄國外。。。整個一個山寨互聯網,個個還非得扮的跟藝術家似的,晚上失眠的時候不會覺得自已變態嗎?

騰訊噁心沒錯,騰訊的QQ秀、郵箱這些產品如果都不算成功,還有什麼產品敢稱自已成功。那你倒是弄個牛B的產品弄死騰訊啊,別一ED就扯騰訊不可逾越的用戶關係鏈。如果真是這樣,為什麼360一小動,騰訊就受精了,那個真是無法破破的嗎?

要我說,么傲慢,么裝B,虛心做人沒有錯。翻翻互聯網的歷史,有幾家公司是牛B的產品經理做出來的,別捧著喬布斯往自個臉上貼金,人家也沒稱自已是產品經理,馬化騰也更加沒受過什麼產品邏輯那一套東西的培訓,李宏顏到現在接受採訪還容易打隔,按照LS這些神仙的邏輯,這些人就不該吃互聯網這碗飯。

豆瓣算成功嗎?產品很成功,啊?真的嗎?文藝控嗎?這個是產品營造出來的?真的是產品營造出來的?別扯蛋了,如果豆瓣這幫文藝控爆發出強勁的商業價值,你就等著看吧您內。。。

CSDN的某總監,CSDN的產品成功嗎?CSDN上的用戶是被CSDN的產品吸引過去的?套用大眼鏡GG的冷幽默:那這麼說,hao123也絕對是頂極好產品嘍。

So,別以為留起長發就是藝術家了,互聯網發展到現在,就沒有一個案例有說一個公司是靠幾個產品經理成就的。新浪圍脖沒有新浪強勢的營銷能力,能火成現在這樣?如果靠產品就能行,早期的http://Dii.cn 等 大堆圍脖公司早就火了。

我接觸到目前應該算成功的公司負責人中,大部份都在創業期 時候都達不到你們這些神仙的產品要求。人的發展是有傾向性的,有些人溝通能力差,但不意味著他不能做出好產品。而LS的這些神仙,以你們目前傲慢的態度,我也不覺得你們中會有誰會在未來5-10成為互聯網的商業領袖。

這貼一下打擊很多人,沒錯,我就是沖你們來的。不用著急說服我,明年這個時候帶著牛B的產品來。

招聘這事,本來就是你需要人,我需要工作這麼簡單的不得了的事,越是牛B的人,越是應該學會相互尊重,有聽說李開復老師招聘時這麼傲慢的嗎,當然菜頭有菜頭的個性,但是起鬨的這波人,你們為哪般?


個人感覺,樓主有點過於油滑了,可能是個能力很強的人,也許在很多公司都會很有用武之地,但從字面上看,不是面試官喜歡的類型。

每一個真正熱愛產品的產品經理,對待自己的產品應該如數家珍,所有關於這個產品的前世今生(包含前期的用戶研究、需求調研、市場環境、競爭性分析、後期的運營策略、數據反饋)都應該爛熟於胸,可以經得起所有不同崗位的人挑戰,同時,又對很多問題的看法是一針見血、「非左即右」的,請注意,在這裡非左即右是說你必須作出一種傾向性判斷的意思,不容許有任何含糊不清和猶豫不決。這是一種做產品的氣質,呵呵,也許我描述得不夠清晰,但你可以想像Mark在facebook上的獨斷專橫和一意孤行。

另外,判斷一個產品是否成功的標準,我想有太多了,但別人的看法不重要,用戶和數據,都是最重要的。用戶喜歡,數據反饋良好,會得到大多數人的承認。

和技術如何溝通的問題,更多的是需要提供翔實的論據和數據,同時給出科學的推論過程。對於面試官提問的,技術太強勢的問題,當所有的理性用盡的時候,一個產品經理髮自內心的堅持就極為重要了,如果你對這個產品有真愛,你可以用盡你所有的資源去協調,去找到所有的人來支持你,說服他,甚至,你可以拉公司的高管、CEO來幫助PK對方,這是一個產品經理最負責任的態度。hoho,我有過之前一些產品的同事,曾經因為某些問題的討論,就去直面負責技術的副總裁,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希望樓主能明白,做產品經理,不一定會很儒雅很高尚,但一定需要極負責任的心,需要去力爭,需要去奮鬥。


O(∩_∩)O哈哈~,樓主的提問笑死我了,尤其你心理的OS,O(∩_∩)O哈哈~,所有都覺得面試者答題不太成功,但是我覺得這個大家都是在閑著X疼的時候,才能這麼瀟瀟洒灑的敘述,估計每個人再去面試的時候都有這樣的紕漏,而且你們沒遇到過那種趾高氣昂的面試官吧,我遇過,我可以告訴你們真實的感受(當然我不是說大眼哥哥趾高氣昂,但是通過描述可以看到確實不是怎麼認真),在這種時候面試官不但是考核者,同時也是你面試公司的代表者,面試官的態度和誠意對於被面試者都是有心理影響的(大眼哥哥顯得有點沒誠意)。這個時候面試者不但要想問題的答案,同時要在心理上和面試的態度做鬥爭。這種時候的心理——複雜,緊張,矛盾,糾結……
至於那些破題,神馬答案呀神馬的是非,根本沒有任何關係。有么有共同語言和思想上的碰撞是至關重要的,既然他給你面試,那麼將來就是你的合作夥伴,你們在這些觀點上都存在分歧,說明你們有些話不投機(面試者也要知道你在被面的同時也在面試你的面試官),所以這樣的結局不在於你的回答有多爛,而是不太投機。所以不要追求啥正確答案了,繼續找和你投緣的工作才是正解。
至於公司是好是壞,你可能覺得豆瓣是個好公司錯過了有點可惜,可是好公司多的是,你怎麼能為了一個豆瓣錯過整個互聯網森林。還有呀天下公司一般黑,再好的公司你也有氣的跺腳的時候,說白了這還是一個心態問題,好的心態不管你在任何公司都可以開心的工作,拿出自信的心態去挑戰更好的公司吧,O(∩_∩)O哈哈~,謝謝樓主給無聊的夜晚帶來這麼多快樂。還有樓主很幽默,面試的時候可以好好利用一下^_^。


這是知乎目前為止出現的第一個神貼了吧。看了半天,沒忍住,想說2句
1、樓主其實從一開始就沒看清楚對方用的什麼招數,要刺你什麼地方。所以,你後續所有的答案都是虛的;
2、對方其實就2招,你是產品經理,你最主要的一個工作就是「做決策」,另外一個工作是「溝通」。
要做決策就會經常面對各種的是非題,1就是1,2就是2,工程師最聽不得的話就是,「其實這樣也可以」,「要不就這樣吧」;
要溝通就會經常跟不同的人PK,有的比你職位高,有的比你氣勢強。但是,他強由他強,你需要有自己的一套邏輯。
很顯然,這這招樓主都沒接好。關於什麼是好產品的題目,作者恍恍惚惚說了很多,觀點不一;關於好產品經理這事,其實都在表層上看且也不堅定。

說點建議,不一定對:
1、有不少題目可以需要從多個維度去界定,比如什麼是好的產品經理,這個評價沒有一個唯一的標準,比較明智的答覆就是列出1,2,3,4.....
2、很多時候答案是A還是B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對方要考察你選擇這個答案的邏輯是什麼,這是重點
3、記住,千萬不要搖擺不定,尤其是PM這個角色

以上,一點淺見,如果覺得不對,就當我沒說,呵呵


我也來湊個熱鬧

先得批評菜同學,哪怕再忙,也不該沒有仔細看過簡歷,沒找HR了解過對方的背景資料,更沒有認真閱讀過對方精心準備的提案就進行重要崗位的面試。

對於樓主與菜同學的面試過程,基本上能得出個結論,如果是我面試樓主,也不會過關,但從時間上來看,最後菜菜還是非常負責任滴。
站在我個人的角度來看,不滿意的地方有幾個:
1,沒有完全正視問題
2,在高壓強下思維發生混亂
3,缺乏變通能力,或者沒有特別表現出來
4,前後觀點不統一

產品經理最常遇到「應對突發需求」,「快速決策」,「二選一」,「說服團隊」,「沒有充分的理論依據」,尤其是在創新型企業里,往往沒有絕大的把握,很多時候靠產品「嗅覺」,也往往沒有「正確答案」,團隊夥伴經常「人家就是不聽你的」。
整理需求-挖掘需求-論證需求,快速決策-溝通協調-目標導向,這些都是PM必備素質。

很多事情都沒有正確答案的,但是你的邏輯思維能力必須加強,應變並思考突破點,憑直覺+經驗,假設一個結論,然後能夠快速去論證和博弈這個結論,並說服你的夥伴,這個能力尤為重要,其實在論證和博弈的過程,也是在說服自己,到最後會發現更多的問題,然後尋求解決之道。
其實,選擇哪個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一套嚴謹的邏輯,能夠佐證這個結論,說服你自己和你的團隊以及你的領導。

在連續的追問和高壓下,首先我們不能把自己繞進去了,因為目的只有一個,圍繞著解決問題。無論過程如何,最終都不要忘了最初的命題是什麼,目標是什麼,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否則答案不僅會離散,而且會越來越模糊,越來越心虛。如果你內心有了結論,必須能夠堅持,並且清晰的表達出來,而不是被領導幾句質疑就帶偏,因為他們往往需要你做出最合理的解決方案,而不是遷就他的個人意願。

在問答的過程中,發現樓主一部分是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又缺乏臨機應變能力,(雖然能夠快速對話,也能夠及時調整,但是缺乏立場,沒有自己的一套邏輯)另一部分是思維混亂,前後觀點都不一致,這個比較要命。

另外,在跟領導的溝通中,產品經理的闡述經常會被抓住一個次要命題展開博弈,你沒法判斷領導的用意,但是很明顯在逆向思維上,準備是不充分的,這時候不能急躁,而且邏輯要清晰,不然很容易變成一個次要環節連環否定得出主要環節結論的偽命題。

產品經理還有一個重要的能力,就是「控制」,你要把握主動權,引導你的團隊甚至你的領導,用你的邏輯去思考問題,在話語權上逐漸掌握主動,把控整個對話的節奏和對方的情緒,可惜,整個面試過程中,樓主都非常被動和狼狽。

其實樓主的很多觀點都是正確的,但是在被追問的時候亂了陣腳,比如重運營(關於新浪微博),重用戶體驗(關於Twitter客戶端),關注行業動態和競品(知道最新的一些資訊),這些都是很寶貴的東西,可惜缺乏抗壓能力和耐心,沒能講清楚,把優勢最大化。

最後我要提的就是心態問題,我覺得樓主還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成為一個豆瓣的產品經理,樓主的潛力和直覺是很好的,但是沒能在面試中表現出來,雖然作為面試者緊張是很正常的,但是應對的確實太糟糕。面試失敗之後,也應該反思自己的失誤是什麼,而不是通過推諉來給自己減壓。

雖然都是事後諸葛亮,馬後炮,但是希望這些答案對你有些啟發,讓你在PM路上走的更遠,更好,只要有一星半點用處,就不白費俺花時間敲這些字。


個人感覺是這樣,如果覺得溝通有問題,一定會是雙方的問題,要麼雙方的需求不在一個點上,要麼就是雙方的理解不在一個層次上。

在溝通當中,面試官出現了幾次非此即彼或者概括性的情形,這種問答方式對於面試者來說過於咄咄逼人,並不利於面試者的發揮,但是,這種壓力測試必然存在,尤其是在PK需求的時候,樓主不知道有沒有碰到過這種情況,這種情況其實很多,其實,個人感覺,面試官是在扮演一個外行的角色,來模擬PK需求或者是說服老闆的過程。

樓主回答問題的時候可以考慮從以下方面改進:

1.在填表時,發現對方的情緒並不特別集中時,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就需要集中注意力,因為往往這種情況下,面試官會提出較多讓你不可接受的問題,需要小心應對,尤其是他的語氣存在著一定不耐煩時,要小心應對。

2.在回答過程中,一定杜絕答非所問,比如說,對方問對於成功和失敗的界定時,可以突出你的邏輯性,一二三四五,能自圓其說即可,不要給對方太多發揮的空間。再比如問QQ秀時,這個問題完全是可以參照你對成功產品的理解來套模式,少講也許、可能、應該之類的詞,會讓人覺得你不夠堅定。

3. 在發現對方比較強調他問的問題時,要稍微警醒一點,不要點燃他的情緒,會導致你後續的對答越來越累。

4. 他問的問題一定跟他的經歷,以及豆瓣的企業文化有關,討巧一點,可以往豆瓣的企業文化、產品氣質上靠一靠。

5. 不要灰心,呵呵,這種情況很正常。

一家之言,馬後炮,見笑:)


hi,我是文中的面試官,來和作者聊兩句,相關產品經理技能當時聊了幾句您就過關了,於是整個面試根據我的風格,重點測了兩個問題:一是判別事情的標準和方法;二是在多種PK下產品經理的壓力反應。

測完我對你的判斷遲疑了,但又擔心錯過您這個人才,因為我認為您考慮事情的思維還是值得讚賞的,只是方法不認同,所以讓另外一位資深的豆瓣同事與您聊聊,加強判斷。

關於您用心準備的體驗報告,在這裡誠懇地向您道歉。那天您的郵件是內部同事推薦過來的附著評語,重點看了評語,漏了正文內容和附件,同事推薦過來的我都是先約再看,面試最後也沒仔細看,是前面的判斷已出。

很驚訝那天的邂逅您都記得一清二楚,雖然很多地方表達的語氣加入了您豐富的情感,但也基本屬實。不管怎樣,感謝您曾經的作客,您的能力毋庸置疑,只是和我的團隊「+」「-」沒有成功連結而已,祝您展翅!

那些題目不是豆瓣風格,是我的風格,偏激進,也剛加入這個團隊。您末尾提到幾個問題在我問你時都沒有答案,您不用想太多,我的建議是清楚的表達自己最重要,底下大夥的建議也蠻好,您可以看看。

ps.有空可以來找我吃飯,閑扯工作、生活:)


update1
非常不同意,跟帖的大部分意見。

現在招聘產品經理,都不考「產品」能力,只考「溝通」能力了……

產品經理,不去了解產品、不去了解用戶、不去了解技術,只需要,日常中通過開會,基於自己的「溝通」能力,把工作量和責任都推給別人,靠「體驗」之類的概念,經常做ppt給老闆,就能得了老闆的信任,混的不錯。

以上偏激內容,適用於大多數公司。沒想到豆瓣也是這個樣子。
人一多了,工作的精力不少用在「溝通」了。甚至大部分,甚至接近全部。
——————————————————————————
update2
大眼哥一上來就搞「壓力測試」,而不是真誠的了解面試人員的情況
就不難想像「大眼哥」日常,是如何溝通的了......

這種「溝通」能力,也能美名其曰稱之為「執行力」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你覺得科比怎麼樣?
b:科比球打的非常厲害!

a:你認為打球厲害,就是一個成功的人嗎?
b:也不是啊?...理想的情況下,實業成功,品德有好,就算是一個成功的人

a:如果必須界定成功或失敗呢?
b:那麼就說是一個成功的事業吧

a:哦,這樣就是成功的,那按照你這麼說,卡扎菲之類的,都是成功的人咯?
b:雖然是成敗論英雄,但是也不算失敗吧

a:什麼叫不算失敗,是成功還是失敗,我需要知道你的標準!
....
....
誰來繼續……:P


很多人說得很全面,我只想加一句,如果是壓力測試一定要事後和面試人解釋清楚,否則很可能讓面試人對整個公司的印象變得很差。誤以為這個公司的風格就是咄咄逼人,充滿著高傲和敵意 (往往壓力測試會營造出這種氣氛)。

我沒有在國內面試過,但是在國外大家大多有一個共識,那就是面試不僅是面試官對面試人的考量也是面試人對一家公司深入了解和評估的機會。我的經驗是力爭給每一個面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因為不管他/她是否會加入你的團隊,他/她將來說不定會成為你的同行,你的合作夥伴,甚至你的客戶。即使他/她不是,他/她的同行,合作夥伴和客戶還可能會諮詢到他對你的公司的意見。You never know!誰又希望因為一個面試種下未來的麻煩呢?


你覺得產品經理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產品經理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founder型、數據分析型、落實型。前兩者根據需求來源來區分。自己發現需求,可能是一idea,最終創造出來。或是根據現有產品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發現潛在不足進行改進,從外界來獲得需求,主要在數據上。不可否認,一些PM並不會跟進一線產品資訊,也不會分析數據,但是他們有很強的落實能力,控制各下游環節的時間成本,完成目標。這也是一種能力。PM在不同時間扮演不同角色,沒有什麼絕對一種,只是看你更傾向哪種。豆瓣會喜歡founder型么?不清楚。

那麼一個成功的產品的標準又是什麼?

成功產品就是完成了既定目標。包括時間成本、資源成本。沒有既定目標情況下沒有標準。

不錯是什麼,如果必須界定成功或失敗呢?

在沒有前提的情況下,沒法界定成功或失敗!沒有必須,這麼問有問題。

這樣就是成功的,那按照你這麼說,騰訊的QQ秀之類的,都是成功的產品咯?

QQ秀就是成功的產品。達到了盈利的目的,並且是持續盈利。主動性付費。

那麼按照你的標準,隨便來一個人,只要他做得產品是符合領導需求的,用戶也很喜歡,那就是成功的產品經理咯?那麼是不是說一個SP的彩信做得很賺錢,也是一個成功的產品經理?

混淆了「人」成功還是「產品」成功。如果符合上下需求,的確可以說是成功了。SP做彩信賺錢了,也算成功。SP公司的目的和方向就是賺錢,從消費誘導,到渠道落實,這些完成了盈利目的的PM們,就是成功的

好,我這麼問好了,新浪微博、twitter、騰訊微博,哪個是成功的產品,哪個是失敗的產品?

沒法說的問題。國內的微博才1年左右的真正推廣時間,裡邊又有戰略布局需求,資源重整需求,這根本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楚也不是一個絕對答案能滿足的。

至於後邊的開發溝通問題,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

你應該從開始的幾個問題就摸清面試官的目的是什麼?他在幹什麼。如果你搞不清楚,他又一再糾結絕對性的答案,那你應該適當反問。

整個過程中問題在哪?

1.面試官在準備上有欠缺,cv和project都沒看,面試者體驗上就有了情緒。
2.面試者情緒存在對立,溝通上欠缺方法。在面試官沒有抓住重點的時候也跟隨在這些似是而非的問題上糾結。整個面試過程中,你們討論的都是虛的。一般討論虛的都是看人品如何。那隻能說明你的人品不是面試官需要的。
3.面試官如果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在面試結束的時候如果能夠說一下為什麼這麼問,這麼問有什麼目的是最好的。
4.面試者評價面試官是有失偏頗的,這就象面試問題微博究竟成功還是失敗?一樣,在不知道面試官用意前提下,這些判斷不成立。
5.面試官挖了幾個坑,幾次以片面答案來反問這就是××么?這些坑你一個都沒跳過去。
6.想說一下前邊說的壓力測試,以豆瓣的風格,不會這樣。如果真的是壓力測試,那面試官的壓力題太糟糕了。問題都要絕對話。產品不可能有絕對理想環境!!!所有的問題都要權衡後抉擇。


看到後續這麼多問題的童鞋,突然來興緻,也想說上兩句,雖然跟主題有點偏離,但是還是想說一說。
1.「國內很不健康的文化就是這樣所謂的PK,彷彿是誰更橫一些誰就能做好產品經理。」
我來深圳前,在武漢跟過一個手游的項目,這個項目前前後後做了兩年多,是一個模擬經營類的遊戲,後來項目進行到一半時來了一個從上海回來的製作人,之前在某牛逼的手機遊戲公司就職,比較推崇pk,甚至見到項目中有不同的意見就很興奮,於是立馬召開會議pk。參與pk的,從商務到運營,從運營到策劃,從策划到程序,從程序到美工,從美工到客服,從客服到老闆,場面熱鬧之極,後來無休止的pk,可遊戲玩法的反覆變換,弄得人身心疲憊,後來我就跑到深圳了。
對於pk,我是深惡痛絕,當然這裡面有我的私心在,我自小就是強勢的人,唇槍舌劍那一套實在玩不來,老老實實地找數據,做分析,收集需求,反饋意見,跟程序、美工進行溝通,這些都是不錯。
每次pk會上,發展到最後,都會轉變成故意的調侃和攻擊,隨後說出的不,還有「你根本不了解玩家」或者「你沒有從全局上分析」如果菜市場上不值錢得大白菜被隨意拋了出來,然後不歡而散,結果反而是看不到,到時候性格中專橫和暴戾的人,往往鋒芒畢露。
我是老實人,就想簡簡單單做點自己想做,且想做的事情,不論是何種方式,只要大家目標一致都成,但pk的這種方式,我是至今還未見到過任何成效。
當時的一個遊戲策劃,我是從來沒有見到過說他贊同任何人的觀點...
ps,這個項目大約是我和另外一個程序員離開後,三個月後宣告結束和解散,還好繼續危害人心的東西,沒有繼續下去,謝天謝地。
我希望有個好的環境,還有和諧的氣氛,pk去一邊吧。看到上面的童鞋說到這,就有感觸地說一說。

2.關於面試官和被面試者的問題。
被面試的童鞋,感覺立場不夠堅定,這樣其實會讓人印象不好,其他方面,率性而為吧,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後面似乎被面試官牽著鼻子走在。
自己面試的經驗不多,但也到過很華麗的問題,這裡也寫出來。
a問題時面試某遊戲資訊網站時,當時還沒畢業大三的時候,面試官問我的問題,「你的遊戲是什麼,你是如何理解它的?」
這問題想要回答出來,我覺得夠寫一本書了,我想知道面試官是想要了解什麼。當時跟樓主一樣,我被面試時清楚地記得填完所謂答卷後,人力資源地妹妹突然拉了一個正在寫稿子的小哥過來給我面試,當時那小哥還一臉狐疑地問hr妹妹,怎麼是我來面試!@#$%^*,當時各種囧,湧上了心頭。
尊重和理解是互相,但沒有成功前,沒有成績前,沒多少人會去理會我們的感受。
b問題,也很華麗,是另一家公司,當時的問題是,你覺得一款遊戲成功的定義或者標準是什麼?
也夠寫本書的問題。
去面試是門學問,給別人做面試也是門學問,前提是你們還真想找到人。
做產品或者運營的童鞋,真是傷不起,搞技術做美術的葉門手藝活,天然的行業壁壘也在那裡擺著在,但我們...
唏噓不已,但一起共勉吧。


客觀的講,我覺得這種面試方法對於產品經理的面試有一定的可取性,很好的考察了幾個重要特性:
1.邏輯
2.原則
3.溝通
4.耐心
5.自信

給樓主一個建議:如果你在判斷問題的時候沒有標準或者不堅持標準,執行標準的時候不堅持,總是模稜兩可,那你就不會是一個好的管理者和領導者,和你這樣的人溝通會很累。


整個過程中,哪裡出了問題?

學生:"老師,什麼是人?"
柏拉圖:"人為兩腿直立,身上無毛者也."
第二天,學生提著一隻扒光毛的雞來到柏拉圖面前----"老師","這就是人吧?"

大眼哥哥:那麼一個成功的產品的標準又是什麼?
我道:理想的情況是,既讓用戶滿意,得到了用戶的美譽,又完成了領導的戰略,達到了比如說賺錢這種目標,這就是一個很不錯的產品。
大眼哥哥:哦,這樣就是成功的,那按照你這麼說,騰訊的QQ秀之類的,都是成功的產品咯?

有木有發現邏輯驚人相似,首先大眼哥哥問了你一個的問題,你給了一個描述,然後他用你的描述來下一個結論。你一聽就覺得這個結論荒繆,補充一個描述,他又來一個結論。呵呵,萬劫不復。
這種判斷邏輯本身就是有問題的,人是xxx,並不代表xxxx就是人。成功產品要xxxx,並不代表xxxx就是成功產品。
所以第一個第二問題你如果基於這個邏輯去回答基本上是跑不出來的。這根本就不是什麼黑白題的問題,是邏輯本身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基本上就是讓你舉起一塊你舉不起的石頭。當你說找別人幫忙的時候,對方會表示失望呵呵。說白了搞定一個人無非兩種渠道,1是邏輯理性2是人性的權利情感。無法溝通就是排除了第一種,果斷用第二種找領導,要不開掉他沒什麼好說的。你要堅定一點。

我有一次也碰到過類似的面試官,他一直用他的邏輯問我,我就按我的邏輯答不管他。最後火藥味很濃,他問我我為什麼那麼沒邏輯,呵呵。我就說我很有邏輯只是碰巧和你不一致而已。最後給我offer了但我也決定不去了。

這個問題的本質是面試的時候你希望得到這份工作,就需要讓面試官認可你。這樣面試官就處在主導和強勢的位置,面試官的邏輯也主導。但是你不要試圖去迎合面試官,而是按照你邏輯把想說的說清楚。不然你發現你一直在臨時想出對方想知道的答案,那樣就變得被動了。

大眼哥哥:「所以讓另外一位資深的豆瓣同事與您聊聊,加強判斷。」說明他還是相對客觀的。呵呵


我覺得這是「壓力測試」:
在你面前的是一個喋喋不休,滿嘴跑火車的蠻橫leader,你如何通過邏輯、數據、理論和耐心說服TA,這是關鍵。整個過程考察你的分析能力、反應能力、溝通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至於問題是什麼,怎麼回答,都不重要。
產品經理的大部分能力是「軟能力」,比如溝通、執行、控制、領導等,所以我猜他是在考察你這方面的東西。讓你寫東西,卻不看你寫的提案,貌似是壓力測試的必然環節,比如去通用電器筆試,答了3個小時的卷子,期間窗戶突然破碎,大娘進來打掃衛生,喇叭突然響起搖滾樂等等,這期間考官會記錄每個人的表現,看了幾次表,情緒是否表現出煩躁,注意力是否不集中等,至於卷子,扭頭就扔了。

PS:
大眼哥哥:堅持己見也沒用呢?人家就是不聽你的。
我絕望:那就跟上級領導溝通吧.....
大眼哥哥一派失望的表情,我無地自容。

這輪交鋒基本決定了你無法達到做產品經理的要求,確實很失敗。
樓主說「堅持己見」,但沒說怎麼堅持的。如果只是說,「我覺得就得這樣」,開發不認賬,最後成了農村婦女吵架了。如果樓主能描述一下所謂「堅持己見」指的是用數據、用競品、用調研,據理力爭,實在不行先上一些功能,線上觀察做AB測試,面試官可能會有不同的反映。
如果還說技術還是不聽你的,好的方法是利用「技術leader在場的場合」,比如每周項目組例會(沒有例會制度的話,一定要建立這樣的溝通機制),把事情再說一遍,讓技術的leader去給工程師施加壓力,比產品管用。
如果還說技術不聽你的,好吧,我覺得不用找領導了,直接找HR問,這種人怎麼招進來的,呵呵 : )


這個問答發展到這個地步,也沒什麼好說啦,早已在新浪微博上歡樂開來了。但還是想簡單作答一下,因為這個三個問題其實非常好,簡單且有代表性。

  1. 產品的成功標準。最簡單有效的標準就是用戶數,就現如今來說,更具體一點,是活躍用戶數。一個產品的用戶數越多,它就越成功,但如果需要具體到多少個用戶數,我認為,至少要是千萬級。當然,這個標準未免過於粗暴,而且凡是不能一元論,所以我也傾向於創新導向的產品成功標準,從這個層面來說,Twitter就是比新浪微博、騰訊微博成功,因為它開創了這個模式。此外,我也對運營導向的成功產品充滿敬意,從這一點來看,新浪微博是優於異國他鄉的老師,且完勝國內大多數競爭對手。
  2. 成功的產品經理。其實用成功來定義產品經理,顯得有些過於功利,容易陷入結果導向型的誤區,如果只是以一個產品的成功與否來判斷一個產品經理成功與否,又何必專門來定義產品經理的成功與否呢?產品經理是人, 人是活的,是在不斷成長的,人們聊起喬布斯習慣以iPhone成功來標榜喬布斯的成功,那他在發布iPhone前就不是一個成功的產品經理嗎?所以,我傾向於以優秀來定義產品經理,而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他應該在商業意識、技術涵養、管理藝術三方面都擁有紮實的基礎,並至少在一點擁有卓越的表現。
  3. 溝通的藝術。如果一個技術完全不能溝通怎麼辦,這當然不是一個現實性的問題,但這種極致性的追問往往才能逼迫出接近現實的答案。其實,是這樣,我覺得如果一個技術完全不能溝通,那一定是自己溝通的還不夠,做的還不夠,沒有降服他,沒有讓技術人員真正相信這個產品的可行性,或者對你沒有信任,沒有信心。如果是我遇到這種問題,我最直接的考慮肯定是自己先來嘗試著做,讓抽象的需求,變成具體的產品DEMO;讓不清晰的未來,變成具體的數據預測;讓無授權管理,變成兄弟間的信任。信我,敗了,是我的,勝了,是我們的。

如果被面的人看出是壓力測試,那壓力測試還有效果么?,還有豆瓣工作是否需要這麼大的壓力?要鍛煉吵架能力去搶資源么?豆瓣的技術那麼不nice么?如果不需要就是面試者不對,如果需要,就是確實此人不適合,不過個人覺得較小的公司還是對用戶使勁大於對內使勁吧。


LZ遇到的問題其實挺正常的,之所以你會覺得被繞進去或者非黑即白,原因在於貌似你沒有一個完整的產品價值觀。

比如一開始都挺好,當被問到什麼是成功產品的時候你其實給出了明確的回答,但用詞有些閃爍。對用戶有價值,完成公司戰略意圖,至少我覺得這足夠成為一個產品成功的標準,但你採用了「不錯」這樣模糊的詞語。本來這問題也不大,但是當對方用 「那按照你這麼說……」 這樣的語氣的時候,你沒有堅持自己的看法,而是有些顧左右而言它了。

成功有很多的角度來看待,從搜索角度看百度貼吧那是絕頂成功,從視覺審美角度來說百度貼吧則是坨屎。按我的看法,當時你應當不受面試官的口氣影響,完全可以直截了當地說,「沒錯我覺得QQ秀是成功的產品」,或者「成功有很多角度,至少在我的評價標準里QQ秀是成功的。」 最糟糕的則是「不能算失敗吧」這樣的反問語氣。

成功與否的標準每個人理解都不同,其實面試官只是想知道你的標準而已,說白了這是個價值觀方面的問題。

不過面試官後面的話則是個大陷阱——「那麼按照你的標準,隨便來一個人,只要他做得產品是符合領導需求的,用戶也很喜歡,那就是成功的產品經理咯?」

剛才不是在說成功的產品么,怎麼一下就變成成功的產品經理了= =

後面也基本一樣,我沒有看到LZ自己的價值體系,說白了是你每次的回答不夠明確和斬釘截鐵,存在模糊地帶,所以才會導致面試官不斷追問以至於你覺得被「繞進去」 。

其實我覺得吧,面試的過程往往就是雙方就價值觀的一個求同的過程,而非問答。如果有自己的一套價值體系,很多問題完全沒必要處處順著對方來答。比方說

「那麼遇到不可溝通的人該怎麼辦?」

換我的話我就會說,我不希望在公司里遇到這樣的人。如果 是一個靠譜的公司,大家有著共同的目標和信念,應該就不會允許這樣的人存在,如果公司中確實存在 「絕對不可溝通」 的人,那麼我會認為這個公司不是我的目標。

求職不是「求著別人給職位」,而是」謀求別人的職位「 ,前者沒有底線,後者則有。


知乎終見神貼啊!
其實我到並未覺得LZ在壓力面試中崩盤,內心活動是一回事,表現出來的又是另一回事。我想LZ無緣豆瓣必然是某些其他表現不太好,而自己沒感覺出來,菜大樹也不好直說。
上述回答與LZ問題無關,只是來膜拜一下神貼,知乎終於有點喜樂的氣氛了,欣慰啊~~~


1、根據你的帖子,能證明你做產品經理有想法,但是推動力有待商榷。
職業經理人(包括產品經理)其中一個經常被忽略的能力是「管理領導的能力」,這也是前一個公司的boss教我的——具體指的是什麼,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來了。
2、根據你的帖子,還沒辦法證明你的面試官是不是好的面試官。
因為不知道他到底是真的在測試你呢,還是如你想要暗示的那般其實很傻……


推薦閱讀:

產品經理如何找到妥協與堅持需求的平衡點?
在小團隊中,同時身兼產品和運營二職,有哪些利弊?
為什麼 iOS 7 取消了解鎖聲音?
攝影師如何評價諾基亞 Lumia 1020 的拍照能力?
產品經理如何避免出現「豆郵」反覆改名這樣的問題?

TAG:產品經理 | 面試 | 豆瓣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