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活著不為名利,他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回答一下。

我們先看看真人、至人、聖人、賢人。

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

莊子進一步提升了《道德經》精神內容,也僅此只有莊子把《道德經》看的透徹明白的。「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雖然莊子不是中古時期的人,但莊子站在宇宙之外看宇宙,偶爾看兩眼地球人,積精全神,遊行於天地之間,聖人是一定的,也可以說成是至人吧。至人、聖人眼裡哪裡有名利呀。


莊子活著不為名利,他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莊子原名莊周,是戰國中期著名的哲學家,是道家二聖之一,與老子齊名,在我們的印象中庄子同老子一樣彷彿神仙一樣的存在,他們的智慧已經遠遠超過了凡人,莊子一生同老子一樣對名利不僅僅不追逐反而在躲避,與大多數凡人甚至其他百家諸子渴望入世的想法截然不同,那莊子不為名利,到底為何而活呢?我來談一談我的觀點:

第一:為了追求逍遙遊,追求聖人之道

莊子在著作逍遙遊里其實就談到了這個問題,莊子認為名利是對人生的一種束縛,人不需要依賴這些而活,只要遵循宇宙萬物的規律,把握「六氣」的變化,遨遊於無窮無盡的境域,他不需要仰賴什麼!逍遙遊里說道德修養高尚的「至人」能夠達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脫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沒有功名和事業,思想修養臻於完美的「聖人」從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追求聖人之道才是莊子的人生追求,名利不在聖人的追求之列,他要的是精神自由。

第二:為了探索道的奧義

莊子有聖人之道的追求,在追求這個道的過程中,就需要搞清這個道的內涵是什麼,所以莊子也不是什麼都不做,順其自然碌碌無為,只不過不追求俗世的名利而已,他要的是精神自由,在他的價值觀里探索道的奧義便是他有為的那個部分,這個部分伴隨著他一生,為此莊子也留下了許多自己關於這個奧義理解的著作,例如逍遙遊、齊物論等等,就像每一個哲學家一樣,都在用畢生的精力去探索這個奧義的終極智慧,回答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三個終極問題,由於莊子的智慧實在過於深奧,我簡單在這裡講一下他的一些觀點,歡迎斧正。

例如逍遙遊,逍遙遊講的是一種人生境界一種聖人之道,通過這篇文章莊子把這個聖人之道進行了具體的闡述,分為三個部分,第一講的是聖人無名,舉了許多例子來證明為何聖人要無名,要達到真正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無我,無功,無名,第二部分說明無我是擺脫各種束縛的唯一途徑,只有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達到逍遙的境界,無我的人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頗有點無欲則剛的意思,第三部分論述什麼是有用什麼是無用,說明人不能為物所累,要把無用的東西賦予價值端正價值觀念,反對積極投身社會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不受拘束追求悠然自得的樂趣。

例如齊物論,我個人理解齊物論表達的就是這個世界萬事萬物都是對立統一的,實際上沒有對立,所有的對立本質上都是一體,例如沒有生死,生就是死,死就是生,沒有美醜,美就是丑,丑就是美,沒有是非,是就是非,非就是是,沒有善惡,善就是惡,惡就是善,沒有貴賤,貴就是賤,賤就是貴,是一部形而上學的著作。


在道家思想體糸中,「無為」、」順其自然」、「因物性」是其核心思想。但莊子的「無為」學說與老子的「無為」學說有很大的不同,老子強調「積極無為」,主張為而不恃,要求以退為進、以曲求全、以柔克剛。莊子則傾向「消極無為」,荀子曾批評:「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點出了莊子學說的缺憾。但這些都是由各自的人生觀決定的。從莊子的學說中,看到更多的是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他生不為仕,隨性自然,認為個體的人高於社會的人。主張順自然而因物性,也就是說應當由著個人的自然本性自由發展,而不應當以社會禮法等種種規範去干預和束縛個人的行為。

莊子雖然活著不為名利、隨性自然,但他堅守著一個中國文人的人文精神,就是不為名,不為利的活著,但決不忽視生命存在的意義。記得盧梭說過:「生命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它的價值在於怎麼使用它」。中國傳統文化倡導的人文精神是「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是理想、向上、陽光的人生價值,也是人活著的根本意義。「以天為則」和「以人為本」正是所有古今知識分子堅守和具備的人文精神。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莊子是半人半仙的一個人物,是謎一樣的存在。

莊子,姓庄名周,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中期,據《史記》說,他做過宋國的漆園吏,曾拒絕過楚國楚威王的宰相之聘,遊學於齊、魏諸國,終生不仕。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思想,強調無為,一切任其自然。

莊子是真正的淡泊名利,一輩子不為之所動。有人問了,莊子活著不為名利,他活著到底為了什麼呢?

這是一個深奧的哲學命題,不是一兩句話可以回答的,甚至說從古到今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

我看過莊子寫的《莊子》一書,這既是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一部文學作品。書中集中體現了莊子的哲學思想,而書中的寓言故事想像豐富,語言瑰麗,比喻貼切,令人驚奇。開篇之作《逍遙遊》,是莊子的代表作,也是莊子思想的震撼展示,以至於後人提到「逍遙遊」三個字就會把它和莊子聯繫在一起。

莊子終其一生所追求的正是《逍遙遊》里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超越時空限制的自由。為了這份自由,莊子拒絕世間的一切誘惑,當然也包括名利,名利對於莊子來說是一種無法忍受的束縛。

莊子是道法自然思想的極力推崇者,而名利對他而言是韁繩和枷鎖,他活著怎麼可能是為了這些東西呢?即使沒有讀過莊子的著作,我們許多人也一定從歷史和民間傳說中知道一些關於莊子的故事,像「莊周夢蝶」、「鼓盆而歌」等。

所以,莊子活得自然,隨性,而這種自然態,隨心所欲,或許正是莊子活著的目的。


圖片來自網路,致謝!



人生在世各有追求。有人為眼前的名利,有人為探索自然和人類社會的自然規律或人類精神世界。莊子屬於後者。

莊周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老子齊名。

莊子不僅崇尚思想自由,努力為聞道,求道,行道而教化世人力求人身自由,傳授學子。他曾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有「漆園傲吏」的美譽,是地方官吏的楷模,因正直清廉,剛正不阿,一旦生活潦倒。因其過人的才華和為官的美名,受到楚威王的看重,想予以重聘,卻被他拒絕。他認為,若為王者重要,就如被奴役的一頭牛,在無用時,就會成為廟堂里的祭品。由此可見,他寧可受苦受窮也要做自由身,不願做受人擺布指使的富貴奴,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一心追求自己的理想。

莊子是中華民族二千多年前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家和思想家,是個自由主義者,從他的《莊子》論述中就可看出他的人生思想和行為。從「鼓盆而歌」和他自己病中時與弟子們的對話中就可看出他的唯物辨證主義思想。

莊子的妻子死後,他的好友惠子前出悼念,卻發現莊子一面敲打著陶盆一面唱歌。惠子感到很奇怪也很氣憤,上前責問莊子為什麼相愛的妻子去世了不僅不悲哀哭啼反而還唱起了歌?當莊子抬起頭來才發現他面色慘淡,兩眼紅腫,惠子方才知道自己錯怪了莊子。莊子說:妻子剛死時,我確實悲痛不已,痛哭流涕,可後來漫漫又想到妻子原本來源於天地無形之氣,恍恍惚惚才變成有形之物,由有形之物化生成人後來到人世沒少受苦,跟我在一起也沒過上什麼好曰子,為我養兒育女,更是吃盡了苦頭。如今離開了人世,再也不會受苦了,無知無覺的重回天地自然中終得解脫,我應為她高興,所以擊盆而為其歌唱,歡送她重回大自然中去。

另一則故事是莊周病劇,弟子相對而泣,莊子說:「我今死,則誰先?更百年生,則誰後,先不得免,何貪於須臾?」弟子們聞言之後又想厚葬先生,莊子感到很難過,弟子們仍然沒有勘破人的生死關,於是又安慰弟子們說:「我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美玉,以星辰為珍珠,天地萬物來為我送行,我的葬物還不齊備嗎?」弟子們又哭著說:「我們怕烏鴉和老鷹吃你的肉」。莊子笑道:「天上有烏鴉和老鷹來吃,地上也有螻蟻來吃啊,要是奪了前者的食物給後者享用,不是太偏頗了嗎?」莊子說完悠然而去。

由於可見莊子勘破了人生生死而不畏生死,思想超越常人,自然開朗,順其自然,看明一切。

而《莊子》中的《逍遙遊》篇,用各種比喻和實例充市反映出了莊子對事物的客觀判斷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對聖人境界的追求。而《莊子夢蝶》講的是:「我」在夢中化為蝴蝶,夢中醒來蝴蝶化為「我」,夢中的蝴蝶喻意人類的思維活動即主觀意識。從這則故事就可反映出莊子對主觀和客觀的辯證思維。即客觀物質和主觀思維是人類世界不可分割的整體,缺一不可。沒有人體這個物質基礎,就沒有人類思維,沒有人類思維就不能自我感知人體及萬物的存在。這就是莊子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莊子不為名利而名存千古萬世,他為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莊子》是一部精美的哲理巨著,它傳承發揚了道家哲學和思想,這些就是他不為當時的名利,為什麼而活著的偉大意義。


首先,一個人生到世間,並不是為了什麼才活著,恰恰相反的是無論做什麼都是為了更好的活著。人莫不樂生惡死,所謂好死不如賴活,況且生到這個世間,也是莫名其妙的來的,並不是有了某種目的才來,沒有某種目的便不生,對於這個生來死去,自己是完全做不了主的。

其次,人生中除了名利便沒有別的了嗎?所謂名利浮雲總成空,只是我們一般人凡夫俗子看不透而已,若以千百年看來,當年金山銀山甚至皇圖霸業,又而今安在?畢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又何苦執著呢?而對於那些超出世間的高人異士們,一般人有怎能測度得出,他們超脫淡泊於名利場中之外,隨遇而安,寵辱不能驚,去留無意,真是因為尋得了生命真諦的所在。

而通過莊子,我們可以粗淺了知,人生如夢,生不足以歡,死不足以懼,這些正是解決人生這個大煩惱的關鍵,也是通向聖賢境界的門徑所在。而他的活著,自有他那個的道的境界的追求,只是我們愚痴凡夫不容易了解而已!


我不太了解莊子,但個人認為一個人,要成為哲學家,你首先必須得參透名利,莊子是一個參透名利的人,但不為名利,人先要學會放下,才能擁有,個人認為莊子他已參透名利,他不為名利,事實證明,到現在我們誰都知道莊子,他擁有了最高的名利,為了名利,是以名利為目的,所做的事情都會變質了,最終得不到名利。世上比貪污更可怕的是貪圖名利,這樣的人必是一個不擇手段的人,巴必成為社會的禍害。參透名利是不以名利為目的,把事情做好,所做的事情,他會帶來該有的價值。人生最好的老師是自己的興趣,人只有憑自己的興趣,愛好,乾乾淨淨的,不以任何個人目的去做一件事情,把事情做到最好,產生最大社會價值價值目標,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事情做到最好,他必帶來最好的結果,這個結果必帶來它該有的利益。人生需要目標,而不是目的。


人生並非只有名利,有人就為了活著而活著。人活著並非全為了目的。

莊子活著的意義與我們活著的意義不同,我相信每一個人活著的意義都不同。

但是社會上主流有對活著意義的解釋,所以大部分人都是遵從著一種解釋。這個是社會人類延續的根本。對活著的解釋其實就是社會的價值觀。

莊子活著的意義!他與人的社會的價值觀是沒有任何聯繫的。或者說是背道的,或者是相悖的,所以就會讓莊子覺得有些怪異。

那是因為我們有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

這個世界上面一切都是很正常的,沒有一個是不正常的,之所以出現不正常,是因為我們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當一個標準出來的時候,有人就會不正常,有人就是正常。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矣。


他不求眼前名利,但為名垂千古。


這樣的人在歷史上是有的,就像名言「寧靜致遠、淡泊明志」說的一樣,有的人確實把名和利看得非常輕,活在世上只為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們的存在只為讓別人生活的更好。


推薦閱讀:

如果給你500塊讓你做點小生意你會如何選擇?
「所愛隔山海,山海不可平」這兩句詩專指異地戀嗎?
上聯:一場秋雨一場涼,下聯怎麼對?
如果有可能,余淮,江辰,路星河吳柏松你會選擇哪一個?

TAG:莊子 | 文化 | 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