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德籍人士卡爾·京特領導下的江南水泥廠為何被譽為「世外桃源」?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員 別畢卉
德國人卡爾·京特博士,全名卡爾·約翰尼斯·愛德華·京特,1903年8月11日出生於中國唐山,幼時接受了中國文化的啟蒙教育,少年時期又接受了系統的西方教育。取得工學博士學位後,1935年7月(一說5月初)卡爾·京特回到唐山,在父親經營的陶瓷廠里工作。
卡爾·京特(中)
一、臨危受命,南下護廠
1937年11月底,日軍迫近南京棲霞山,江南水泥公司(也稱江南水泥廠)開工投產一事只得停頓。公司決定利用德國、丹麥是二戰中的「軸心國」和中立國的關係,商請兩國出售機器設備的洋行代表赴廠,協同留廠人員保護工廠。在德籍人選方面,公司董事會想到了與中國有著世代友誼的德國京特家族。公司常務董事袁心武(袁世凱的次子)找到了卡爾·京特。袁心武的想法是「借口與丹麥訂購機器合同需點火試車後方付完貨款,款未付清,產權仍屬外商所有」,「在廠內掛出丹麥國旗」,同時讓「德籍技師京特在廠內懸掛德國國旗」。但對於能否達到護廠的目的,京特也並無把握。
(卡爾·京特夫婦)
袁心武開誠布公地向卡爾·京特表示:如果在戰時你幫助我們保護了這座股東們以巨資建造、尚未投產的工廠,你在那裡的工作能讓我們滿意,就不必再擔心自己的未來。你將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京特毅然放棄了自己十分喜愛並且待遇優厚的工作,允諾南下護廠。江南水泥公司順勢任命他為江南水泥公司代理廠長,並通知了位於棲霞山的江南水泥公司。
1937年11月27日,卡爾·京特與日語翻譯顏景和,隨啟新公司總技師王濤從河北唐山趕赴上海。在滙豐大廈,卡爾·京特結識了丹麥人辛德貝格。辛德貝格已把他要和卡爾·京特一起赴南京護廠的消息打電話告知了德國駐華大使館南京辦事處。12月1日,卡爾·京特與辛德貝格分別去了德國和丹麥駐滬總領事館,兩國總領事館分別為他們出具了證明。
江南水泥廠
此時,京滬線已處在戰火之中,他們只能從蘇北繞道奔赴南京。12月2日,卡爾·京特、辛德貝格、顏景和以及英語翻譯李玉麟一行4人從上海乘船出發,經南通城外的天生港登岸後到達南通城內。據1938年3月下旬回到上海的辛德貝格回憶說:「上年赴廠時自通州(南通)以西,無舟船可乘,幸李玉麟君沿途設法。李君在通州向輪船公司請商,得一汽艇赴揚(州)。在揚州向友人借得汽車(越江)駛往鎮江,在鎮江覓得同鄉,獲乘由鎮開京最末次火車而至龍潭。如無李君,或不免中途返滬。」在南京市檔案館江南水泥廠的檔案中有一份1938年5月顏景和寫給江南水泥公司董事會的報告,描述了他和卡爾·京特、辛德貝格等一行4人從上海奔赴江南水泥公司的情景:「時戰事在蘇(州)、(無)錫一帶,京(寧)滬間不能通行,於是繞道江北,經(南)通、如(皋)、泰(州)、揚(州),渡江至鎮江,轉車到棲霞。當職等行至江北,情況極為紊亂,軍隊雲集,難民塞途,船隻封差,交通梗阻,日機轟炸,人心慌張,士兵檢查,到處留難。職等沿途幾經危險,數受驚嚇,但以職責所在,雖艱苦備嘗,終於抱定犧牲精神,不避危險,而達棲霞廠。」
1937年12月5日,星期日。京特、辛德貝格一行4人終於到達了位於棲霞山的江南水泥公司。
江南水泥廠
1937年12月6日,南京城警報迭起,京特等人不避危難,圍繞戰時工廠安全,京特、辛德貝格至少做了這樣幾件事:電告F.L.史密斯公司駐中國代表事務所和江南水泥公司,他們已抵達棲霞山及工廠情況;分別升起和亮出德國、丹麥兩國國旗和標記,建築避難室,以防日軍飛機轟炸;聯繫德國留在南京德外交官;儲備一些食品和飲料等等。戰場離江南水泥廠越來越近,當時留在廠內的中外人員心情可想而知,但是隨著京特 、辛德貝格的到來,工廠有了新的核心,護廠工作在緊張進行。
12月9日,日軍打到南京棲霞附近,所到之處戰火蔓延、火光衝天。日軍飛機進行轟炸時,其中一枚炸彈就在江南水泥公司附近大窯的地方爆炸,廠房玻璃震壞受損。這場中梅墓之戰是距離江南水泥廠最近的一戰,直線距離僅離一兩千米之遙。同日,棲霞山淪陷,因江南水泥公司懸掛德國、丹麥旗幟,日軍並未進入。
二、發揚人道,救濟難民
1937年12月9日、11日以後,日軍第16師團、第13師團先後入侵棲霞地區。日軍佔領棲霞後,屠殺、縱火成了一種模式,12月13日南京被日軍佔領後,日軍又在南京城鄉大規模地掃蕩,搜捕和屠殺「殘敗兵」。身無居所的棲霞難民為了躲避殺戮,紛紛來到由卡爾·京特和辛德貝格保護下的江南水泥公司。為了保證難民在廠里有序生活,卡爾·京特、辛德貝格等人緊急商量決定設立難民營。從1937年12月11日開始,江南水泥公司大量接收難民進廠。顏景和記載:「職因同屬國人,為良心所驅使,不得不設法收容,自十一日起至三月下旬止,共收容難民一萬五千之多。」
日軍暴行
京特博士也保護了一些不再攜帶武器的中國士兵。卡爾·京特在護廠期間還帶領工人和難民進行掩埋屍體的工作。時任國民黨中央軍校教導總隊騎兵隊獸醫的羅祚威於1987年7月回憶:「淪陷後日本騎兵分散到各村莊搜索,邊搜查邊放火燒房子……公路兩旁躺滿了死屍……有的是敵人捆住雙手後用刺刀扎死的……堯化門營房,房屋都已焚毀,院壩中到處躺著死屍……天大亮後才走近棲霞山,見路旁死屍很多……走到江南水泥廠時,聽說那裡也收容難民,於是先到水泥廠。只見廠里鐵柵欄門關著,有工人在守門。我們請他收留,他聽我和(教導總隊連長)高(振芳)都講的是北方話,連忙說,『我們都是老鄉,快進門來』。他把我們安置在一間大屋裡,並向一個外國人作了介紹(據說是廠主人請來守廠的)。以後,每天由外國人帶領我們去江邊打撈死屍,撈上來後埋在江邊一個小山坡上。我一共撈了八具死屍,全是被火燒過的殘骸,面目都辨不清了。大約在江南水泥廠住了七天,忽然聽到北方籍的工人向我們說,日本人明天要來廠里檢查,叫我們趕快走。」
日軍暴行
江南水泥公司難民營再工廠廠區之外,分南廠和北廠兩個區,難民多來自南京周圍鄉鎮居民,也有來自京滬鐵路逃難過來的百姓,馬吉電影解說詞記載「有25個村」。據徐莘農記載,卡爾·京特和辛德貝格將難民分組管理:一是「連結環保」,二是南北兩區各選出負責代表6人參與管理,三是「著負責代表分別」「搜查違禁物品」(似指戰爭遺留物),四是一再警告防火(截止3月9日難民草棚已發生火警3次),五是尤為提醒「注意衛生」,六是幾個月來工廠職工徐莘農、徐震寰等,組織起護廠隊,配有獵槍和狼狗,日夜巡邏,保證工廠和難民營的安全。在困難的環境下,京特博士還買米、雞和豬,由辛德貝格冒險送到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為幫助難民德國際人士提供食品,搭起跨國友誼的橋樑。
京特還解救了本廠職工夏毓華、王長順等人。2002年9月22日上午,幾家的後人在南京見面,夏毓華的兒子夏筱年動情道:「救命之恩,他老人家沒齒難忘,直到他去世前幾年,還提到老昆德(京特)救他的事情。」
從1937年12月至1938年2月,江南水泥公司、棲霞寺難民寫的請願書及兩份呈文,「以人類的名義,致所有與此有關的人」的呼籲書,均由卡爾·京特譯成德文,辛德貝格冒著危險將書信送進南京城內,分別交拉貝、德國駐華使館等處。辛德貝格還將日軍殺人、放火、搶劫等暴行整理成26個案例,親交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秘書。這些書信、案例被《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關於形勢的內部報告》、美國《密勒氏評論報》引用,向全世界揭露了日軍的暴行。
三、護廠堅決,拒不合作
日本侵略者在武力侵佔我國領土後,經濟掠奪隨之而來,江南水泥廠(也稱江南水泥公司)是當時遠東水泥行業規模第一大廠,不僅設備先進,而且沒有開工,是一個全新的工廠,日軍早就對其垂涎三尺。1937年12月9日,日軍佔領棲霞山後見該廠懸掛丹麥和德國國旗,大為不解,立即進行偵察。
日軍暴行
1938年1月10日,東京商會副會長岩崎的秘書齋藤與幾個日本軍官一起到江南水泥廠「了解」情況,拍攝了廠區的照片。2月2日,在上海的三井洋行物產株式會社要求到江南水泥廠「參觀」,廠方迫於無奈只得同意,但提出:「了解和參觀」時必須由卡爾·京特等人陪同。在經過多次的「了解和參觀」後,日方對江南水泥廠不再掩飾覬覦之心。
江南水泥公司董事會一直堅持「不資敵、不合作」的態度,日軍要求江南水泥廠開工生產的蠻橫要求多次遭到廠方拒絕。1938年3月下旬,日商小野田洋灰株式會社轉而與江南水泥廠的設備供應方丹麥史密斯公司談判,並多次盤問卡爾·京特,打聽廠里的情況,為接管江南水泥廠做準備。卡爾·京特及時將這些信息向江南水泥廠上海辦事處彙報,辦事處馬上與史密斯公司溝通,希望該公司保持中立,最終得到史密斯公司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在之後的四五年時間裡,江南水泥廠堅決不與日方合作,不向偽自治會提供經濟方面的贊助和支持。同時,日軍對工廠一直懸掛德國、丹麥國旗,一直由德國、丹麥人管理甚為不滿。這種不滿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江南水泥廠聘請卡爾·京特、辛德貝格護廠的高明之處。京特就曾以德商代表身份,屢次與日軍打交道,以江南水泥廠需歸還西門子公司欠款為由,設法賣出工廠存煤4000噸,除少部分錢於廠內使用外,大部分款項陸續被帶到了上海。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在中國戰場的形勢急轉直下,敗局已現端倪。仍在做最後掙扎的日軍採取一切手段瘋狂掠奪戰略物資。由於日軍飛機損毀嚴重,急需製造飛機的金屬材料。為此,日方成立了華北輕金屬公司,工廠設在山東張店,日方單方面決定強拆江南水泥廠設備運往張店。廠方採取各種辦法反對拆機,如提出拆遷機器事關產權變更,關係江南水泥廠的生死存亡,需要全體股東同意等,即使這些辦法不能奏效,也能拖延拆機時間,以期時局變化。日軍見直接與江南水泥廠談判不成,就利用汪偽政府向江南水泥廠施壓,於是汪偽政府不斷發出訓令,強迫工廠拆機。1943年12月21日,也就是拆遷機器前夕,3個日本大使館人員在汪偽政府實業部人員的陪同下來到棲霞山工廠與卡爾·京特交涉,他決然表示不同意拆遷機器。
南京大屠殺
為救治難民,辛德貝格、京特博士等人還在江南水泥廠設立了小醫院。醫院由辛德貝格向鼓樓醫院和紅十字會接洽後,派護士兩名來廠內擔任診治,藥品亦由該會供給。細心的京特博士還提出讓外國人與3個老中醫合作醫治的辦法,因為農民可能更相信中醫。「成立後,活命無數,此職堪告自慰者也。」
1943年12月23日,華北輕金屬公司代表寺坡帶領大批日本技工,在日軍進駐的情況下,開始強拆江南水泥廠機件。卡爾·京特雖對日軍強拆的野蠻行徑憤怒不已,卻也無可奈何。
隨著日軍大屠殺暴行高潮過去,難民人數不僅沒減少反而日增起來。而江南水泥公司難民營成為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維持時間最長的難民營,「現在有數十里範圍內,難民二萬多人,均靠近廠房搭棚居住,均以廠房為救命圈,西人愛護。」 江南水泥公司難民營在卡爾·京特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相比其他地方的難民營安全得多。他還在廠外農場建立分診所為職工和附近四五百名患病的平民治病。
卡爾·京特用德國人的智慧和方法管理工廠,庇護難民,與日軍周旋。他在國難當頭的危急時刻挺身而出,與正義仁愛的國際友人合作,共同保護受難同胞,不僅體現了人類大愛,更彰顯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精神。
參考文獻:
1、《江南水泥廠志》,1995年8月。
2、 張憲文主編《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第26冊,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3、 張憲文主編《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第30冊,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
4、羅祚威:《南京淪陷目睹記》,《河北文史資料》第20輯,1987年編印。
5、 戴袁支著《1937~1938:人道與暴行的見證》,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版,第66頁。
6、章天沅編譯:《天理難容——美國傳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殺》,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7、戴袁支著《1937~1938:人道與暴行的見證》,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版,第73頁
8、南京市檔案館館藏檔案。
9、南京民間抗戰史料博物館館藏資料。
推薦閱讀:
※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怎麼樣?有知道的前輩嗎??
※有大神認識圖裡的兩個字么【旾(春)龝(秋】?
※南京中央門怎麼樣?
※南京有多少所軍校?
※為什麼要叫「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而不是「南京遇難同胞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