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旳吳越兩國皆地處江南地區,為何吳王夫差矛和越王勾踐劍會在湖廣地區旳楚國出土?


吳王夫差矛1983年出土於湖北江陵馬山磚瓦廠5號墓,越王勾踐劍1965年出土於江陵望山1號楚墓。不知道2500年前兩者是否曾經交手,是否在彼此的身上留下印記,但是2500年後二者先後在湖北江陵地區的楚人墓葬里被發現。

吳越兩國的王者之器為何會在長江中游地區出現?而且還是出現在楚人的墓葬中?傳世文獻中並無記載,墓中隨葬的竹簡也沒有說,這是留待考古學家破解的一個謎團。但是關於某一具體歷史事件的研究,恰恰並不是考古學的強項。如果無文字證據,我們所有的研究和結論也只能是假說。只是看何種假說更為合理和趨近歷史的真實。

關於這一歷史事件的推測,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

第一是戰利品說。春秋戰國時期,楚、吳、越均為大國,為了爭奪霸權,之間不斷發生摩擦和戰爭。我們比較熟知的吳越爭霸、卧薪嘗膽等典故都發生在這個時期。最後的歷史結局想必大家也都了解,就是越滅吳,楚滅越。因此有人推測吳、越的寶物最後歸楚,是因為楚國是最後的贏家,將敵國的珍貴物品當做戰利品帶回了楚國。況且出土越王勾踐劍和吳王夫差矛的墓葬規格都不高,不是王一級的墓葬,更增加了其為戰利品的可能性。

第二是饋贈說。持這種說法的人認為戰利品說不可靠,因為江陵望山一號楚墓的年代是楚懷王前期,而楚滅越是在楚懷王后期,因此不可能是戰利品。從楚、越兩國的關係考慮,為饋贈品的可能性更大,因為楚昭王之妻為越王勾踐之女。越王勾踐劍極有可能被越王勾踐作為嫁妝送到了楚國。最後擁有越王勾踐劍的江陵望山一號楚墓的墓主人,從墓葬中出土的竹簡記載可知其身份為楚王近侍,可能是楚王賞賜給他,死後並作為隨葬品埋在了墓中。

還是那句話,無明確文字記載,所有的結論都是假說。期待有那麼一天,有一段文字可以為我們解開謎團,還原這段歷史。讓我們知道這對生前的冤家,是經歷了怎樣的曲折,經過了怎樣的跋涉,離開了故土,來到了楚國。


越王勾踐劍於1965年冬天出土於湖北省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因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銹。劍身上除刀刃外的地方都布滿菱形花紋,花紋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鏽。所以到現在依然保持鋒利。此劍通高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劍身刻有「鉞王鳩淺,自乍用鐱」八字。

吳王夫差矛於1983年在湖北省江陵縣馬山5號墓中出土,矛長29.5厘米,製作精良,矛身也刻飾著菱形花紋,下部同樣鐫刻著「吳王夫差,自作自甬」的字樣。其樣式與製作手法,與越王勾踐劍不相上下。

吳越互為仇敵,最後吳被越所吞併,然而有些人不知道,越國最後也被楚國所滅。公元前307年,秦武王舉鼎絕臏而死,秦國諸君爭位發生內亂,無暇他顧,楚就趁這個時機攻滅越國。楚國曾派大臣昭滑到越國去調查了5年,到公元前306年(楚懷王二十三年),楚國乘越國內亂的時候,先吞併越國的吳地,隨後攻殺越王無疆,越國滅亡,楚國在此設置江東郡。此後,越國王族後裔分散於現在中國東南部一帶,分而治之。

一般認為,越王勾踐劍和吳王夫差矛之所以能出現於楚國貴族墓地中,主要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嫁妝禮物,越王勾踐曾把女兒嫁給楚昭王為姬,因此,越王勾踐劍和越國戰利品吳王夫差矛很可能被作為嫁女時的禮品到了楚國,後來楚王又把它賞賜給了某位貴族,貴族去世後將其隨葬。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這兩件兵器是戰利品,楚滅越時繳獲了這兩件兵器,後來歸屬於兩位貴族,最後隨葬地下。對於越王勾踐劍的說法,一般認為前一種嫁妝說靠譜些,因為出土的墓葬年代是楚懷王前期,當時楚滅越之戰還沒發生,所以勾踐劍極有可能是被贈送給楚國的。

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的鑄劍技術天下第一,吳王、越王都給自己鑄造了很多把劍,在當時很可能流傳很廣。你可能不知道,勾踐的死對頭——吳王夫差的自作用劍存世也有,而且還不止一把。截至目前,存世的吳王夫差劍有9柄。其中較為有名的有1976年河南輝縣和安徽壽縣出土吳王夫差劍,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山東平度廢品收購站曾發現一把吳王夫差劍,現藏於山東省博物館藏;台灣古越閣藏有吳王夫差劍一把;1976年湖北襄陽出土吳王夫差劍藏於湖北省博物館。此外,早在清乾隆時期,學者阮元的《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就著錄有一把吳王夫差劍,此劍輾轉多位藏家,最後歸濰縣著名收藏家陳介祺,現已不知所蹤。

數千年後還能有這麼多自己的劍流傳於世,看來夫差生前還真是個嗜劍成痴的人物,當然也不排除當時就有託名製作的可能。畢竟有吳王給自己打廣告,劍更好賣不是?

對比吳王夫差劍的流傳度,估計日後還會有越王勾踐劍重現人世。


推薦閱讀:

什麼樣的紫羅蘭翡翠才算好?
為什麼老人普遍喜歡聽戲曲?
林黛玉和薛寶釵誰更漂亮?
乾隆通寶值多少錢?
孫悟空在斜月三星洞學藝的同學都有誰?

TAG:吳越 | 文物 | 文化 | 歷史 | 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