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延長三十年,沒有分得土地的男孩拿什麼養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
土地承包延長三十年,沒有分得土地的拿什麼來養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唉!有啥法呢?外出打工唄。該養的還要養。該贍養的還要贍養,這是義務。
覺得土地承包再次延長30年是有些不合理,在上一輪的承包中分的土地有特別多,有些人當時都沒分上土地,再次三十年不變有些真不合適。有些人離世好些年了,他們的口糧地還在,現在有後人來耕種。
比如我們家,當時奶奶分了地不久,就離世去了,而現在奶奶的口糧地還有份額,哥哥是在分地之後結的婚,嫂子沒有在我們村分上口糧地,婚後哥哥家添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他們都沒有地,現在哥哥家的兩個兒子,也分別都結婚了,他們各自又添了兩個孩子,哥哥家的孫子孫女更沒有口糧地,以前總盼望19大召開能改革政策,上下兩代三代人能分上口糧地。看來現在,希望有變成了失望。農民的子孫,兩代都沒有口糧地的也有不少,孩子們只能靠在外打工養家糊口,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在我們村一戶人家小馬,他的伯父是個單身漢,上一次承包三十年時,承包了六七十畝地。前幾年,他的伯父離世去了,承包權自然落到了小馬手中。這次,承包產權30年不動,讓小馬喜出望外,高興的不得了!這意味著六七十畝地屬於他一生。現在他50多了,30年以後就80多了,也許再過十年八年的,他就無能力耕種這六七十畝地了,但產權還依然屬於他死去的伯父。而小馬依然是繼承人。
還有一家人,當時他家的男人在外地工作,他家的孩子小沒能力耕種,他們家就主動放棄了分得口糧地的權利。現在孩子大了,有人有能力耕種了,但承包權承包政策不變,沒有地可種了。像這樣情況的也不少。
像我們村地多的也不少,沒有口糧地的也不少,還有離世20多年的,還有口糧地的也不少,這樣的問題。何時能解決?現在政策不變,有高興的不得了不得了的也不少,有悲傷的不得了的也不少。有的人活了一生都沒分上口糧地的也大有人在。當代政策不變,沒有地的男孩繼續靠在外地打工養家糊口。
土地承包延長三十年,沒有分得土地的拿什麼來養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
這個問題我想到以下三個方面
1、土地承包延長三十年這個政策,國家必定是做過調查分析研究的,出發點是國家和人民的穩定和長治久安。而且很多地方法規是在遵循國家法規前提下,村民小組可以靈活運用,自己當家作主的。比如我們那裡的農村田地,會留一些作為機動田。每年都有小組會議,哪家結婚,生孩需要分田,哪家有人去世,需要減田,那些違反計劃生育條例超生的不會分田,這些都會經過村民小組會議討論通過決定的。如果實在添的多減的少,就按先後排隊等候,比較公平。
2、沒有分得土地的拿什麼來養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因為有些地方可能是不論家裡人口是添是減是否符合當時的計生政策,堅持三十年不變這樣的做法。如今現實生活中,沒有分得土地的人大有人在。大家的溫飽問題應該是基本解決了,國家在持續發展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質生活上,沒有土地的人們和有土地的人們都比解放前,解放初過得越來越好,這是事實。而贍養父母和撫養孩子這是無論哪個年代都是自己應盡的義務,城市,城鎮人沒有田地也一樣需要養老人養孩子。土地也不是養老養小唯一的經濟來源和支撐。我個人的想法是,不論多難多苦,只要有我一口吃的,我一定會讓我的父母和公婆先吃,讓我的孩子和我一起想辦法去自力更生,好好活著。
3、這個問題的真正核心原因可能是一些人覺得這個政策有不公平公正的地方。城市城鎮戶口的人有些想要到農村生活,肯定希望有自己的土地。有些農村的朋友沒分到田地,擔心將來徵收無望,寸土寸金,哪個不想一夜暴富呢?而手中有土地的人們,他們誰會想拱手拿來大家分呢?
所以我曾經有一個不太靠譜的想法,現在計算機技術和網路都這麼發達,希望某天能實現吧,那就是 國家每人都建一個檔,以村,以鎮,以縣為單位,分類歸總,每個人的出生,出身,家庭成員,住址,包括在城市在農村的所有房產,都記錄歸檔。資料一調全出來,這樣誰霸佔,誰貪污,很容易一目了然。再一個國家的承包下放的每一份土地,國家土地上所有的房屋都有明確的使用權屬,那樣或許會公平很多。
有糧千擔,也是一日三餐;
有錢萬貫,也是黑白一天;
洋房十座,也是睡榻一間。
圖片來源於網路
2003年,村裡宣布了土地三十年不動的政策。記憶猶新,當時村裡多少還是有些人心惶惶的,大街小巷瘋傳著,哪個村子裡的哪家,幾口人沒地,老人手裡連個零花錢都沒有,年青人想辦法掙錢謀生活的艱辛。
轉眼14年了,回家觀望現在的農村。老人孩子當然還是留守的。年青人卻可分為幾類:其一、外出打工的,這裡又分長期在外打工的和農忙歸來耕種的;其二、在家包地種地的;其三、回家創業做生意的。
在外打工的,進廠做工的和做建築工人最多。進廠做工的,往往是同村連帶體系,一個人去了,可能幫著工廠招工幾十號人。做建築的,更多的是親屬連帶體系,一人做建築,舉家搞建築,這個家是連帶女方家男方家的龐大體系。進廠做工也好,搞建築也行,起初都是靠體力和節儉養家的。當然,也有很多靈活的人成為頭領,集體的組織者,事業的成就者。
隨著打工人數增多,村裡的地慢慢被空閑下來,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土裡刨食的日子不知不覺中改變了。
商機總是在有思想人的腦海里。於是,有眼光的年青人開始大面積包地,有機結合機械化和村裡的留守勞動力,走著自己的特色種植路。更有思想的,還兼顧經營農產品收售。
信息化的時代里,各種熱潮席捲的已不但但是大都市了。農村經濟的浪潮中,當數最為熱鬧的"蒜你狠"了。一個大蒜,幾多血汗,幾多眼淚,幾多狂喜......
隨時間流逝,打工的熱潮在慢慢降溫,回家創業的人越來越多。村裡飯店、賓館、超市......慢慢的美容店、窗帘布藝店......現在再回家,真的感覺,村裡的生活與城市無差。
沒有體驗過別地農村的變化,只能以我看到的家鄉變化來聊自己的感受,可能會片面。從我觀察到的,再來看土地三十年不動政策,感覺還是很正面的。它催生了農村人口新的生存模式,拓展了農村思維,接壤了農村與城市,豐富了農村生活元素,縮小了城鄉生活差異。
土地,在農村,現在已經不是大多數人生存致富的必須了。土地,正傾向於機械化集中規模耕種模式,這種耕種模式釋放了並且正在釋放大部分勞動力。
1.我也是農村的,我們這裡的土地大部分都讓別人承包了,不知道別的地方是什麼情況,我們這裡很少有人種地,基本都是外出打工。
2.很多人都出去打工把地主動承包給別人,因為我們這裡的人普遍認為種地沒有幾個錢,都是外出把地承包給別人,有的沒人承包就荒掉了。
3.現在基本上外出打工的都在老家蓋了房子,也有在外面混的風生水起,在一線城市買房子,所以土地對我們這裡的人而言,並不關乎生計。
4.我們這裡也就不存在養不起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了,他們一般都是在家裡,年輕的夫妻都在外工作,條件允許了會把家人都接到外地。
土地承包延長三十年,這個從長遠角度來說應該是蔽大於利,好多後來生男孩沒有分得土地的,有勞力無地種,以前在分土地是家中有的是五六個女孩的,分了林產,地產,現在已無人種,荒廢更加嚴重,更不用說三十年後,在農村,現在大多人際關係都比較冷漠無情了,現在又不交農業稅又不上交公糧,還能拿到點農業補貼,寧願自己的荒廢在那裡長草,也不願別人去耕種了,這是最大的蔽病了
沒有地種的,只能選擇去打工,養老養小,運氣好,一年下來還有點收入,運氣不好,車路費一除開,又混一年,現在是招工不好招,打工不好打,面監兩難境地,是農民,最終還是會回到農村才是目的
其實,這個題目有點誤導大家解決問題的方向了。
男孩為什麼沒有分得土地?他父母的土地哪裡去了?
我經歷過土地承包的過程。
當年土地承包是自願發起的,很多人當年是選擇放棄土地承包的,因為種地不如干點別的。所以,這有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在裡面,這部分原因我們先不說。
首先男孩可以耕種父母輩承包的土地,養活家人。其次土地承包自然人如果死亡,是不能由家庭成員繼承承包權的,這部分土地回收,重新補充沒有分得土地的農民。
社會在發展,由於農村人口是在逐年下降的,所以土地總量和人口總量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關係。
再者,目前增加土地承包年限的原因,是因為土地產出與外出打工相比,常年沒有競爭力,所以才會有這麼多人去城市當農民工。增加年限,為了刺激投入和流轉,提高土地的生產力。
這樣的背景下,怎麼可能會因為沒有土地而無法養活老少妻兒呢?即使不去城裡打工,在村裡依然可以選擇很多創業致富的道路。
所以,自己不努力想辦法,遍地的機會也沒有用。不能把一個好的政策,片面的解讀。
我是農村人,我覺得自己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
先說說我們村的現狀,村裡有很多人都沒分得土地,二十歲一下的孩子基本都沒分上土地,因為分地不是年年有,這種情況很普遍。有些家庭就靠父母的土地來做家裡口糧來源。
再者,人們種地熱情不高,好多人家都把土地租給別人來種。自己出去打工或者經商,種地的基本都是老年人。
我們這裡人均耕地只有八分地,地里收入微乎其微,有地沒地差別不是很大。出去打工和搞其他副業才是主要經濟來源。因此,地少的地方人們不會特別在意這些,外出打工和經商才是只要經濟來源。
延長土地承包對地少的地方影響不是很大。
土地再延長30年不能簡單化,現在經過改革開放這麼多年後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以說根本性的變化,情況不同,環境不同,人的思維與時俱進,土地的狀況也是與時俱進,不同時期就有不同時期的變化,隨時間的推移情況變了,人與物變了,政策也的相應的調整變化,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不能簡單化。要分析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拿出適應農村發展的新措施,新方法,因地制宜的使農民真正發展起來才能過上舒心的好日子。例如1.現在的農村有部分村人都陸續走出去工作了,土地荒蕪了,一個村一個或幾個老人呆在那兒。例如2.農村經過幾十年的變化有生老病死的,有婚嫁進出的。有自己有養老保險的,這樣就出現了人與土地質的變化。例如3.土地轉包,東北及有的地方大面積土地轉包自己出去工作,等等。這些變化了的新情況、新問題是否需調控並拿出措施來應對。
感謝邀請(?′ω`?)。我想說的是,即使土地承包延長三十年,分沒分到土地,男孩都要贍養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因為這是義務。
男人肩上的責任是上有老下有小(養家糊口),身為男兒還要為國家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古語有云好男兒志在四方,一旦成家立業就要為自己未來和家庭幸福做目標規劃,怎樣穩定事業,照顧好老人和孩子。
所以男兒從小就要立志,規劃好未來的生活,才不至於淪落為連自己都無法照顧好的人。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勞力大部分都流落異鄉加入打工大軍,而老人和孩子都在農村留守。
農村土地收入低廉,自2005年開始取消提留制度,農民的日子才稍微有些改觀。舉例說明吧,如今,農村老人不論年紀大小,大部分都在家裡種地帶孫子。
土地承包延長30年,對農民是一種安慰,而國家目前我正在大力扶植農業,各種利好政策一出再出,為農民脫貧致富指出了一條明路。
但是,沒有分得土地的農村男孩兒一可以繼承老一輩的土地;如果老一輩也沒有土地,那麼只有通過自身努力,來個完美的逆襲,美其名曰「鯉魚跳龍門」。
改革開放初,很多外出打工,放棄了土地耕種,甚至有不少原本耕種的土地,荒廢了很多年,種地成了雞肋,大部份都是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在種。後來很多婦女,女青年也隨著出去尋找出路。有的出去還改變了自己的條件。過上了優越的城市生活。打工一年掙的錢比種莊稼要現實得多。種養殖還要受自然氣候,市場的制約。年份好一點,市場行情好一點,那一年湊合,如遇天災,人禍,市場低迷。那就慘了。所以,是人都很現實。如今中央提出再延長三十年政策不變,也是種穩定,當年很多人打死都不願干農活,其實莊稼活真是挺累的,是農村人,親身經歷過的不可能不知道。現在你去問那些十幾,二十歲的年看人,讓他們在家種地,有幾個願意?有多少種得來莊稼?這種現象?其實就是今后土地的走向,價值,決定了人們突然關心起土地的歸宿問題,象不毛之地開初誰也不願意要,也讓它荒蕪。一但國家建設征地,或有人投資,,立即就有人削尖腦袋也要把這塊地的承包權奪過來,得不到的,就起鬨,要拿出來大家平分等等,其實開初分地分田的時候,好田好地都被強勢的分了,廋地差的地,只有弱勢人家的份。人算不如天算,就是沒有算到那塊地突然變得有價值,而且還不低。
象有些村,剛開始,村辦企業死活都要進企業。不要土地。等到企業不行了,垮了,他又回頭來要土地。這種現象比比皆是。現在青年人大都外出打工,有一技之長的也不愁找不到錢,做臨工,一天一百元穩當。只要不是偷奷耍滑,肯定沒有問題。
最主要的還是土地不能荒廢。要科學合理充分利用我們有限土地資源,才是重中之重。對沒有土地,實在無出路的,由當地鄉鎮村,組織他們找到出路。把農村資源盤活,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到時就沒有那麼多怨言了。加強對村級基層組織的管理,引導農民自力更生,加上精準扶貧,打造社會主義新農村。讓農民真正過上小康好日子。隨著第一書記派駐進村,原有的一些遺留問題,矛盾就迎刃而觧。
推薦閱讀:
※寶寶一周歲了,每天喂幾頓粥合適?
※生二胎跟我姓不可以嗎?快被老公氣死了,我該怎麼辦?
※一歲寶寶先流鼻涕,三四天後喉嚨有痰,高燒,反覆三次後,隔天再燒,是肺炎了么?
※是寶寶離不開我,還是我離不開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