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在五丈原故意踢熄孔明燈,馬岱抽刀想殺魏延為什麼諸葛亮阻止?
首先說明一點,魏延不是故意踢熄孔明續命的燈的,當時抽刀要殺魏延的不是馬岱,而是姜維,至於諸葛亮為什麼要阻止姜維,諸葛亮認為天命如此,人算不如天算,畢竟人不能勝天。再說魏延是聽到外面有人喊:「魏兵至」,著急之下腳步匆忙,乎乎生風撲滅了續命的長明燈。也可以說是魏延的無意之舉。具體描寫如下:
自日起,孔明按天上七星方位布下七星燈。前六天,孔明日則計議伐魏,夜則腳踏七星斗。扶病理事,吐血不止。姜維看到主燈忽明忽暗,心想:「只要挨過最後的一天,主燈不滅則丞相可續命」。
卻說司馬懿夜間仰觀天文,忽大驚,乃喚夏侯霸曰:我見將星失位,孔明命不久已,你引一千兵去五丈原探下消息,若蜀兵亂而不戰者,孔明必有病;若不亂而戰者,孔明則無事矣。夏侯霸聽令,引兵而去。
話說孔明在帳中祭祀到了第七天頭上,見主燈明亮,心內大喜,姜維入帳,正見孔明披髮執劍,腳踏北斗,壓鎮將星,忽聽得寨外吶喊聲,孔明剛想讓姜維問下,魏延入帳曰:「魏兵來了」,由於魏延腳步急匆而來,將主燈撲滅。孔明看罷棄劍而嘆曰:「生死由命,富貴在天。主燈已滅,我命豈能存乎」?
姜維拔劍在手,欲砍魏延。孔明急止之曰:「是我天命已絕,非魏延之過也」。姜維方才罷手。
(文/秉燭讀春秋,歡迎點評和關注)
魏延字文長,義陽郡(今河南桐柏東)人。《三國志·魏延傳》說「以部曲隨先主入蜀」,對其早期的活動毫無記載。《三國演義》說他先在劉琮手下為將,後來又去投長沙太守韓玄,然後又殺了韓玄投降劉備,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據史書記載:赤壁之戰後,劉備南征荊州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相繼投降。可見韓玄並沒有被魏延殺死。《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一見魏延便說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下令斬之,這不盡於史無證,而且充滿了迷信色彩。在這裡,諸葛亮又儼然成了一名「相士」。所謂面相,、揣骨這些東西都是假的,不科學的,這無需多辯。《三國演義》所以安排諸葛亮說出這樣一番話來,是要為以後的事留下伏筆。在諸葛亮死後,魏延因為和楊儀不和,在退兵過程中,和楊儀發生了一場火併。但這並不是對蜀漢朝廷的造反,他只是要與楊儀爭奪蜀軍指揮權,並不是造反。《三國演義》說他先反劉琮,又反韓玄,諸葛亮死後又反,都是沒有根據的。他並沒有真正的造反。何況就是他真的造反,也不是他的腦後生了什麼「反骨」。
《三國演義》第一百三回一百四回又說諸葛亮在五丈原禳星(古代的一種迷信活動,祭祀星辰以求免除災禍或延長壽命),魏延慌慌張張跑進來,撲滅了諸葛亮的本命燈,使諸葛亮難以延長壽命。《三國演義》通過這件事,意在說明魏延本身就是一個「喪門星」,諸葛亮倒霉就是倒在他身上。當然,什麼「反骨」、「禳星」這些東西,本身就是假的,史書上也是無記載的,都是些迷信活動,這無須多辯。
根據史書記載,魏延並沒有投降魏國或自圖霸業的意圖。《三國志·魏延傳》說:「推測魏延的本意,只是想殺楊儀。平時諸將素來不和,他估計眾將必然會同意由自己來替代諸葛亮。魏延的想法就是這樣,不便背叛。」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鑒》時,索性把「不便背叛」改為「實無反意也」,這就說得更清楚了。其實,從史書記載來看,諸葛亮臨死之前也沒有想到魏延會造反,而只是對魏延和楊儀的不和大傷腦筋。且看他死前所作的退軍部署:「令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若魏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這裡面有三層意思:一是把姜維的軍隊放在魏延和楊儀的中間,把二人隔離開來,以免他們發生火併;二是如果魏延斷後不利,還有姜維第二道防線來配合;三是如果魏延不服從這個調度,大軍也要自行出發,不要因為魏延的干擾而貽誤退軍的時機。看來諸葛亮考慮得很周密,他是從魏延與楊儀的不和為出發點考慮的,並沒有防止魏延造反的意思,不然,怎麼會安排魏延斷後?如果斷後之軍聯合敵軍共同追擊前面蜀軍,那怎麼得了!
雖然,魏延事件只是一次內訌,或說是搞分裂活動,卻並非造反,因為只是針對楊儀個人而非蜀漢朝廷,但在這種非常時期,他的這種行為對國家也是一種嚴重的犯罪行為。
魏延的那個死對頭楊儀,卻並不是一個忠於國家的人。《三國志·楊儀傳》說楊儀「性狷狹(性情狹隘)」看來和魏延關係搞得這麼緊張,一個巴掌拍不響,他也有相應的責任。諸葛亮死後,他整掉了魏延,自以為功莫大焉,應當繼承諸葛亮的地位,不料諸葛亮生前已經指定蔣琬為接班人,掌握朝政大權;楊儀只當了個中軍師,是個沒啥實權的閑職:「無所統領,從容(悠閑)而已。」楊儀於是大發牢騷,「怨憤形於聲色,嘆吒之音發於五內(五臟)。」後軍師費禕去安慰他,他居然說出這樣的話來:「從前丞相亡時,我若是率軍投降魏國,怎麼會像現在這樣落魄呢?真令人追悔莫及。」費禕把他的話密表後主。後主把他廢為平民,流放漢嘉郡(今四川汶川)。楊儀到了流放地,又上書罵朝廷,言辭激烈。於是朝廷命令郡守把他抓起來。楊儀在獄中自殺。
由此可見:如果說魏延鬧事卻並無反意的話,那麼楊儀「悔不投魏」,性質就截然不同了。從蜀國角度看,真正危險的人倒不是魏延而是楊儀。
孔明七出祁山伐魏,上方谷困住司馬懿父子慾火攻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料天降大雨司馬懿脫困而出;仲達自忖不是孔明對手,嚴令手下不許出戰;孔明無法可施只好用激將法,送一套婦人衣服給仲達,仲達抱定主意,任憑孔明千條計,自己拿定老主意,只不出戰。仲達從來使口中得知孔明身染重病飲食減少,料定孔明難以活長久,便不出戰靜觀其變。孔明在營中用祈禳之法續命,司馬仲達為了試探,派兵進攻蜀營,魏延跑步進大帳報告軍情,腳步帶風將主燈撲殺(不是馬岱),上方谷中之火被大雨撲滅,而孔明續命主燈帳中之火又被魏延撲滅,只能說是天意,天不助蜀。孔明阻止姜維殺魏延,是認為殺之也無法彌補過失,萬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難與命爭衡,天意如此。孔明知曹操命不該絕,派關公華容道義釋之;知陸遜命不該絕,有其岳父黃承彥救之;唯獨司馬氏三人,而不能預知其不死,是不智;知其不死而要置之於死地,是逆天意,上方谷火燒司馬懿之事,殫慮竭能,盡其人力,然而孔明人不放司馬懿,而天來了場雨放了司馬懿;這就是孔明所以不能夠成功的原因。總之,孔明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師末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種為國為民忠君愛國的精神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伐魏時,遇到了勁敵司馬懿,三番五次較量後,諸葛亮自知命不久矣,於是用道家秘書七星大陣來續命,正當大功告成的關鍵時刻,魏延闖進大帳,帶來一陣怪風,順勢踢翻了續命燈,姜維見狀,惱怒異常,拔出刀來準備砍殺魏延,諸葛亮卻阻止他。
原文是這樣寫的:話說孔明在帳中祭祀到了第七天頭上,見主燈明亮,心內大喜,姜維入帳,正見孔明披髮執劍,腳踏北斗,壓鎮將星,忽聽得寨外吶喊聲,孔明剛想讓姜維問下,魏延入帳曰:「魏兵來了」,由於魏延腳步急匆而來,將主燈撲滅。
看到這裡,很多三國迷會問,一向賞罰分明的諸葛亮為何會放過腦後反骨的魏延呢?
首先說明一點,魏延不是故意踢熄孔明續命的燈的,至於諸葛亮為什麼要阻止姜維,諸葛亮認為天命如此,人算不如天算,畢竟人不能勝天。再說魏延是聽到外面有人喊:「魏兵至」,著急之下腳步匆忙,乎乎生風撲滅了續命的長明燈。也可以說是魏延的無意之舉。
書中諸葛亮也說道:「生死由命,富貴在天。主燈已滅,我命豈能存乎」?
首先謝謝邀請。題主所問的內容是小說《三國演義》的內容,歷史上的諸葛丞相可不會續命之術。那我就在小說《三國演義》的世界分析一下諸葛亮阻止馬岱殺掉魏延的原因。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料事如神,他早已料道魏延會在他死後造反,本來完全可以藉此機會除去後患。那麼他為什麼阻止馬岱殺了魏延呢?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理由不充分。要知道魏延在張飛、馬超、趙雲死後,論資歷,論地位,蜀國武將哪個敢和他相比。就算是諸葛亮要殺魏延也要得到朝廷允許,他怎能由馬岱胡來,亂他法度。
二是魏延還有利用價值。雖然諸葛亮知道魏延以後會造反,但之前一直沒殺了他,還讓他在軍中擔任高位,就是看重魏延的武勇和才能。而且魏延這個人野心大,他想學曹操、司馬懿弄權,所以不用擔心他叛蜀投魏。諸葛亮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但他還需要利用魏延的武勇震懾曹軍,以便蜀軍能夠全身而退。若是殺了魏延,等自己死後,蜀軍很可能會因為缺少大將統領而混亂,到時候魏軍來攻就危險了。況且諸葛亮早就授意了馬岱先穩住魏延,等遠離魏軍後,就找機會除掉他,所以殺魏延並不需要那麼急。
你長這麼好看~不點一個關注嗎?
諸葛亮七星燈續命事件大事情,魏延作為蜀國的一員主力戰將,自己家的主帥續命這種大事情會不知道,你信嗎?反正我是不信。其次就是七星燈真的可以續命嗎?其實七星燈續命是個局,七星燈根本不可以續命,諸葛亮知道自己病入膏肓了,一來害怕司馬懿在自己死了進攻蜀國大軍,二來害怕蜀國陣營中有害群之馬。所以他自編自導了七星燈續命的好戲,這樣可以迷惑司馬懿,讓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死了;再者他就是想看看誰會闖進來打翻七星燈。
魏延這貨沒想那麼多啊,真以為七星燈可以續命,他一直想統治蜀國,一看有機會就假裝闖進大營,哪知道這一切都是諸葛亮的計策。諸葛亮一看是魏延心裡就明白了,當時肯定阻止啊,你把魏延殺了,靠誰打仗,最後退兵的時候,魏延謀反,還是被殺了。
首先看下原文表述:《三國演義》第103回記:「三國,諸葛亮伐魏,至六出祁山,汗水日耗,自知不久,以後事囑託諸將。姜維謂用祈壽之法,解救天命。諸葛亮乃設七星燈,成天步罡踏斗以禳之。司馬懿仰觀星象,知諸葛亮不久人世,又不敢深信,使夏侯霸領兵探之。不料魏延誤認劫寨,匆促奔至帳中報信,將本命燈踏滅。
原文中表述是「不料魏延誤認劫寨,匆促奔至帳中報信,將本命燈踏滅。」,所以魏延闖帳並不是故意而為,反倒是想報信,所以其實魏延也挺無辜。
再說為啥諸葛亮這會不殺魏延。第一,諸葛亮知道自己是逆天而行,天命如此,殺不殺魏延都一樣;第二,蜀軍要撤,諸葛亮希望魏延殿後。據《三國志·魏延傳》的記載,臨終前,諸葛亮召開了一個秘密的榻前會議,參加會議的有楊儀、姜維、費禕等人,諸葛亮遺命,他死之後,不要繼續北伐了。全部撤回蜀國,撤退的時候,讓魏延斷後,姜維次之。並且說:「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其實諸葛亮得死,從玄學角度來講,是他殺戮太重了,單說四次火攻,第一次是火燒博望坡,第二次是火燒赤壁,第三次是火燒藤甲兵,第四次是火燒上方谷。這就燒死多少人,臨死自己點燈玩火,玩失敗了而已。先主伐吳報仇,八陣圖困死陸遜,要不是諸葛亮岳父黃承彥救了陸遜,諸葛亮怕還要早死兩年。從生理上講,諸葛亮純屬是積勞成疾,用現代的話可能及時過勞死,六出祁山,玩了命的折騰。
諸葛亮徹徹底底的明白了,敵人不在外,而在內。沒有家賊和來外鬼。
一是理由不充分。要知道魏延在張飛、馬超、趙雲死後,論資歷,論地位,蜀國武將哪個敢和他相比。就算是諸葛亮要殺魏延也要得到朝廷允許,他怎能由馬岱胡來,亂他法度首先你的提問就明顯帶有偏向「諸葛亮」的喜好傾向。這對發現客觀事實是毫無益處的。孔明治國理政是把好手,這無須質疑。但行軍打仗就謹小慎微,刻板僵化多了。加上他出身文人,更喜歡像馬謖類的謙謙君子之風。對出身低微,粗俗不堪的武夫就很不待見。尤其是賣主求榮的魏延。這幾乎是打破了孔明內心堅守的做人底線。因此魏延不除,如魚鯁在喉。如何死?什麼時間死?都在他心中已有定論。可見論胸襟孔明比劉備可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這個問題是建立在演義的基礎上,不過問題有點問題,魏延到底是不是故意很難說,但抽刀要殺魏延的是姜維。
當時已是諸葛丞相第五次北伐,已是遲暮之年。司馬懿採取與諸葛亮耗時間的方法,漸漸諸葛亮身體支撐不下去。魏延熄滅了主燈,也破滅了諸葛亮最後延續生命的希望。按說這罪責肯定是有的,但諸葛亮並沒有懲罰魏延。為什麼呢?原因大致有兩點。
一,一旦懲罰了魏延,使其心懷不滿,諸葛亮又恰好去世,很可能會造成蜀軍內亂,到時候司馬懿就能坐收漁利。
二,那個時候還需要魏延。蜀國實力本就不及魏國,諸葛亮死後,蜀軍撤回漢中,肯定需要一員大將殿後掩護,這個就是魏延。擯棄其它不論,魏延有勇有謀,勇冠三軍,是個沙場大將,所以即使諸葛亮認為魏延有反骨,但還不到殺魏延的時候。
推薦閱讀:
※如果當年諸葛亮將三軍交給魏延而不是楊儀,蜀國未來會如何?
※諸葛亮為什麼不兵出子午谷,襲取長安或潼關呢?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否優於諸葛亮的先攻佔隴右?
※諸葛亮病逝前,為什麼把大軍交給楊儀?
※五虎將為何沒有魏延?
※在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為什麼要殺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