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蒸餃怎麼和面?


我有靠譜的回答。

為了回答好這個問題,今晚的晚餐就吃大餡蒸餃好了。

上面是晚餐的成品。小米粥,糖拌西紅柿、肘花拍黃瓜??。以及今晚的主角—隆重推出白菜肉的燙麵蒸餃。現在開始把步驟介紹給大家。

首先是燙麵2份,用開水攪拌成小麵疙瘩後再揉均。

一份的冷水面,同樣成團。

將冷、熱兩個麵糰再最終揉到一起以後蓋上濕紗布醒制。

備註:燙麵蒸餃這種和面方法即能使蒸制的麵皮柔軟,同是還能保存了勁道的口感。

醒面的時候,就開始準備餡兒料了。

北方十一月份白菜初上市,最是鮮美的時候,家中有農村親戚家種的無污染無化肥白菜,加上哈爾濱這幾天霧霾厲害,就吃點白菜解解毒吧。

我們家的餡兒不放太多的調味料,肉餡中只放姜沫、少許生抽,一點點五香粉就成了。

並且白菜也是切的小碎塊,沒有剁,只用一點點的鹽簡單的剎一下,剎出來的水又放在肉餡兒里,增加鮮美度,個人感覺這樣的口感會更好吃??

我家拌餡兒的蔥是後放的,這個是在大連王家島上跟一位民間大廚學的,效果不錯??

餡料準備好了,看一下,這時候蒸餃的面也醒好了。
開始要揪劑子了。

擀好的麵皮。這時候燙麵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好擀,並且不會出現風乾的麵皮。

包餃子,裝鍋。

冷水裝鍋,上汽後蒸15-18分鐘,成活。

鮮美多汁的白菜肉餡燙麵蒸餃出鍋了。這個麵皮柔軟,薄皮,還筋到,不會有煮餃吃了胃不舒服的問題。

兩人一??,兩屜。

哎,肥膩的中年男子和中年婦女的晚餐。


蒸餃為了使其口感軟,通常採用燙麵或熱水麵糰來和面。熱水麵糰的特點是,面軟略帶筋力,吃起來有嚼勁;沸水麵糰,容易成熟,其皮料已經失去筋力。傳統的四川蒸餃習慣用燙麵,然后里麵包上熟餡(炒過的熟餡),這樣做出來的餃子香氣、油氣更足,更加好吃。

一、原料:

麵粉500克 清水500克 化豬油50克

二、器具:

擀麵棍、面刮、乾淨白毛巾、碼斗、鐵鍋、炒勺等。

三、製作過程

1.熱水麵糰的調製:麵粉放於案板上,刨成凹坑,加入80度以上的熱水,用擀麵棍攪成雪花片,然後用手調成團,擦成小片,散熱,冷後加入少許化豬油揉勻,蓋上濕毛巾餳面。

2.沸水麵糰的調製:麵粉過篩。鍋內加水燒開,將適量的麵粉倒入,用擀麵棍迅速攪動,使之成團並收干表面水氣,取出,擦成或切成小片散熱,冷後加入少許化豬油揉勻,蓋上濕毛巾餳面。

3.搓條、下劑、制皮:將熱水麵糰和沸水麵糰分別搓條、下劑,用擀麵棍擀成厚薄均勻的圓皮。

4.用熱水麵糰、沸水麵糰包捏月牙蒸餃。

四、成品要求

1.熱水麵糰:光滑、細膩、均勻,軟硬適度;

2.沸水麵糰:光滑、細膩、均勻,軟硬適度;

3.搓條:條光滑、細膩、均勻,粗細合適;

4.下劑:用手揪成約為10克的劑子,劑子大小合適,體態圓滑,擺放整齊;

5.擀皮:直徑為7厘米、厚薄均勻的圓皮;

6.月牙蒸餃:整體成月牙形,褶皺均勻,收口嚴實。


和面,蒸餃一定是燙麵的最好吃,而且這個燙麵一定不能完全燙熟了,完全熟了面就糟了不好吃,麵粉放進一個盆里加入少許鹽、少許油,然後用100度的開水將面的三分之二燙熟,剩下的三分之一加入適量的冷水和成麵糰融合起來放在案板上醒發半小時備用


蒸餃一般採用燙麵,就是用開水和面!

1、在盆里放入乾麵粉,燒一些開水,一邊倒入,一邊攪動

2、攪動到麵粉成團沒有乾麵以後,此時溫度降低了,可以用手揉面,面揉成團,可以多揉一會,保持面的筋性。

3、蓋上蓋子,保持溫度,醒面10分鐘。

4、ok


蒸餃和面是兩中麵糰揉和在一起最好吃,麵粉裡面撒點鹽,用開水燙三分之二麵粉,順一邊攪拌,一邊慢慢倒開水,小心燙喲!水溫90度就可以了,三分之一冷水和面,等燙麵溫度下降,再兩種麵糰揉和在一起醒面1小時,中間多揉兩次!這樣吃起來有口感!!


用冷水和面比較好,很多人喜好燙麵,我感覺不好吃,特別是稍微涼點時發硬。用冷水和面,把蒸餃所需要的面,用水都條成絮狀,沒有沾不到的乾麵為止,也就是越軟越好。和好面後醒半小時左右即可。擀皮時即省力,蒸好的餃子皮又軟乎,涼了也不發硬,也不發粘,燙麵口感發粘。面軟擀皮時用些鋪面。


蒸餃的面最好用開水燙三分之一,其餘乾麵粉用涼水找平,揉勻,餳十五分鐘再揉勻,就可以用了,不過也不是所有的蒸餃都用燙麵兒,比如驢肉灌湯包也得蒸著吃,用燙麵口感就沒有冷水麵筋道,不然你試試做一回看看。


謝謝邀請,我都是這樣和面的,僅供參考,面放盆里,把開水倒進去,用筷子順著一個方向攪拌,攪拌成一絲一縷的棉絮,然後用手揉就可以,多揉揉,把麵疙瘩揉開,和的面光滑了,加蓋保鮮膜15分鐘醒面就可以了做了


謝邀!本人南方人,對做麵食真的沒半點心得,只屬於向別人學習的菜鳥,不敢妄言。


推薦閱讀:

潮汕韭菜粿的粿皮是用什麼薯粉做的?
糯米粉做什麼好吃?
下廚房有沒有想過菜式分類,比如浙江菜、粵菜、川菜,或者按照時間段,比如早餐、下午茶、夜宵?

TAG:下廚房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