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外賣行業的戰略方向將會是怎樣的?
外賣行業和打車行業一樣,都進入了一個市場矛盾期,就是怎樣平衡收益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之前十靠大量補貼來平衡兩者之間的誰佔便宜的問題,讓兩方都佔便宜,都願意干,但是現在收益者參與度越來越高,甚至外賣行業基本每個商家都會參與,如果停止平台補貼,那麼中間外賣員產生的費用到底誰來出,收益者?消費者?顯然都不樂意。
正如打車行業一樣,打車出高了,消費者寧願選擇常規計程車或者公交車,如果出價低了,司機方覺得利潤太低,也不願意,於是打車業就想出了自己搞車,找人幫他開車,派任務,發工資,這無疑又折回到了非共享經濟時代的模式,但是這種投入高,收益周期長,未必能解決好這個市場矛盾問題。可能未來還是要靠更加規模化的共享體系來解決這個問題,又要降低成本,又要更好服務市場,這可能只能用共享大巴來解決了,但這個需要很好的技術和規劃設計能力。不過,打車行業已經在規劃這個事情了,相信未來會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說了打車行業,那就不難理解外賣行業了,未來外賣行業的出路就在於他的自營外賣餐廳,無論是從規模化,還是從管理性,還是從經營成本上,未來自營外賣餐廳絕對是下一輪利潤產生的地方,同時會對現有餐飲行業帶來不小的衝擊。
首先,外賣行業有自己的消費市場資源,推廣自己的餐廳自然不在話下;其次,外賣餐廳不需要直接的門面房,只要具備後廚功能即可,這從房租成本上面會大大減少成本;再次,從規模化經營角度來看,品控比較容易把握,大量採購的成本也會大大降低,同時可以合理進行餐廳地點選址,達到輻射人群最大化,任何一項都會縮減成本。
有推廣資源,成本可以大量壓縮,把握好品控,還有什麼理由競爭不過周邊商家,甚至後期引入製作銷售一體化流程,能大大提高出餐效率,使得也可以促進外行業的發展,會有一批曾經抵觸外賣的人員加入進來,從而進入一個良性市場培養,最終壟斷餐飲行業的半邊江山。
更多的跨界整合將會大大提升消費者熱情,這是很多小餐廳很難參與到的。比如引入直播體系全程直播餐飲製作過程,讓用戶放心餐飲製作。整合各種美食平台,讓用戶的聲音與餐廳的製作產生互動,既能有效洞察市場需求,又能提升用戶體驗。整合農副產品平台,直接從地頭採購原料,大大縮短中間流程,提升菜品新鮮度的同時降低成本。
最終外賣行業會走向田間地頭-批量配送-餐飲製作-外賣直送-食客消費的新發展模式,在此過程中,一大批小型無競爭力餐飲將會被淘汰,剩下的可能只會是那些主打特色的大型優質餐廳了。
謝邀,首先糾正一點,外賣發展依然在高速增長中,只是巨頭公司就那麼幾家,未來外賣市場還是要倍增的,城市緯度由一二線向三四線擴張,這點美團做的比較好,使用人群緯度,從以往青年人慢慢向中青年擴張,品類緯度,從以往的送餐到現在的超市、水果再到以後的萬物皆可送,目前外賣平台的便利店分類,已經開始瓜分天貓超市和京東的份額,這也是實體經濟藉助平台發展新零售的重要一步。
所以外賣行業的未來,首先還是要深耕,落實到外賣巨頭上,那就是依然不間斷的搶佔市場份額。
另外,外賣公司在未來需要面對的一個共性問題就是隨著科技和製造業持續大力發展,人工費用會越來越昂貴,而外賣業現在主要依靠人力,這也是餓了么等平台大力發展未來配送的一個原因。
最後,回答樓主剛開始的問題,外賣企業要怎麼盈利?其實這個問題一點也不複雜,因為要搶佔市場份額和與竟對競爭,所以現階段選擇放棄利潤,只做體量。
要知道,以餓了么為例,在補貼大戰開始前,餓了么在上海早已實現了盈利。
外賣只能做銷量,而且利潤要放低,品質要做高,堂吃可能做到100%的毛利,外賣能做到20%就笑吧,以烤肉拌飯為代表的快餐絕對的主力,說白了,一單能有個幾塊錢的利潤就很好。畢竟一單也就十幾元的消費,品牌形象,促銷活動,用戶體驗。缺一不可。又好又便宜才是生存之道,這個跟淘寶一樣,相同的商品,搜一下就知道哪家好,運營方面多多借鑒淘寶商戶,餐品管理多多借鑒大品牌快餐,做好單品,想創新開新店,切勿單店多營,消費者看來,專營就是好,好在哪裡也不知道。。。僅個人觀點,拋磚引玉
推薦閱讀:
※中國收音機牌子哪個好?
※出道三十年,50歲的周慧敏美得不像話,是吃了「不老仙丹」嗎?
※一個相親男十天半個月找你聊一次天是什麼意思?
※中國有沒有諷刺漫畫?
※人去世後為什麼要蓋住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