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醫學成績怎麼樣?最後為什麼會決定「棄醫從文」?


2008年由日本東北大學與中國西北大學共同舉辦的魯迅研究國際學術會議,22日在西北大學舉行,會上首次披露了魯迅在日本仙台留學期間的許多珍貴資料,其中就包括魯迅先生在日本的成績單。

林志浩《魯迅傳》第48頁說:「在142個同學中,魯迅名列第68。」有的談了具體分數,但科目不全,如李歐梵《鐵屋中的吶喊》第13頁:「魯迅在仙台醫專的考試成績,後來由『仙台魯迅之友社』做過專門調查,很能說明魯迅對知識的興趣,他考得最好的一門是倫理學,83分。作為一個外國學生,平均65.5的分數總還不錯。分數最低的一門是解剖學,得59.3分,離及格也相差不遠。」終於查出了魯迅在仙台醫專的各科考試成績,是在周作人的回憶文集《魯迅的青年時代》第35—36頁上:「在小林博士那裡又保留著1905年春季升級考試的分數單,列有魯迅的各項分數,照錄於下:解剖五十九分三/組織七十三分七/生理六十三分三/倫理八十三分/德文六十分/物理六十分/化學六十分/平均六十五分五,一百四十二人中間列第六十八名。」

從這個成績單,可以看出魯迅先生的成績還說得過去,在全班中排在中等。

但是不要忘記了,聽課考試都是用日語,這對一個中國人來說太難了,因為上課講的不是普通常用的日語,而是專業的日語。這是第一年的成績單,相信如果魯迅先生接著讀下去,成績肯定能提升很快,因為他基本已適應日本的語言文化和工作生活環境。

魯迅先生寫過在日本的經歷,吃的不好住的也不好。在那樣的環境中,能拿到全班中等水平的成績,應該說明魯迅先生還是比較優秀的。

如果能認真學完,至少圓滿畢業,回到國內,也算是在國外鍍過金的。雖然是在日本,但學習環境和內容肯定是比在國內要好的多。找一份不錯的專業對口的工作應該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關於為什麼只讀了一年就回國,魯迅先生是這樣寫的:

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裡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
「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
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此後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他們在課後看了一個電影,電影中寫的是1904年日本和俄國在中國東北打了日俄戰爭,一個給俄國人當間諜的中國人被日本人發現後槍斃,而圍觀的中國人卻在歡呼萬歲,好像殺死的不是中國同胞一樣,而不去想也許第二天被槍斃會是他們。

中國人的麻木不仁,讓魯迅先生震驚了。

後來他筆下描寫了不少這樣的人物,少年時一起玩的閏土,吃人肉饅頭的那些中國人.......

類似的情景在中國歷史是不少見的,日本人讓中國人殺中國人,他們依然殺的很起勁,甚至有比日本人還賣力的。如果哪裡在屠殺中國人,一定有中國人充當看客。

魯迅先生開始了深深的思考,就算學好醫術,又能救活幾個中國人?就算救活了無數的中國人,不過是救活了他們的身體,可他們的靈魂思想有改變嗎?

不,我不當治病的醫生,我要當治精神思想的醫生。

我不要只治身體上的傷殘者,我要治精神上的傷殘者。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於是魯迅先生開始向老師提出要退學,從事西方文學的翻譯工作。

回國後又開始參加新文化運動,以筆為刀和手術刀,向中國人的內心開始做手術。

從此中國少了一個醫生,多了一個偉大的文化學思想家!


1906年1月間,當六十年未遇的大雪覆蓋了仙台的時候,魯迅冷靜地做出決定,決心告別這片白色的世界。

那時候,任課老師正在幻燈片的配合下講授細菌學。日本政府正在宣傳進行著的日俄戰爭。魯迅回憶說: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裡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幻燈片畫面上麻木的中國人被殺和看被殺。教室里被拍掌歡呼的日本人圍著的一個清醒的中國人的心在流血。夾在麻木的中國人和狂熱的日本人中間的魯迅被擠壓得喘不過氣來。在弘文學院時和許壽裳經常討論的三個問題一次又一次地浮現心頭。孫中山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在《民報》發刊詞提出三民主義綱領的聲音召喚著魯迅。醫治中國人的身體與醫治中國人的精神孰輕孰重?通過醫學促進國家和國人的維新何其遙遠?

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
《〈吶喊〉自序》

魯迅決定棄醫從文。

藤野先生,白雪松林,手術刀和顯微鏡只好惜別了。也必須惜別了。

1906年3月,魯迅離開仙台回到東京。對魯迅的棄醫從文感到很驚訝的許壽裳見面就問:為什麼要中斷學醫?

魯迅躊躇了一下,終於說:我決計要學文藝了,中國的獃子,壞獃子,豈是醫學所能治療的么?

又一次自主的選擇更為理智、更為痛苦、更為沉重、更為嚴肅的選擇。魯迅從這裡邁出了之所以成為魯迅的關鍵一步。從此,魯迅走上了以文藝為職業,以文藝啟蒙人、喚醒人、改造人的身份,改造社會的路。

文字選自《魯迅畫傳》


對於魯迅「棄醫從文」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凡是上過中學的,都知道魯迅那篇著名的文章——《藤野先生》,魯迅在裡面寫了那個著名的「幻燈片事件」,即看日本人殺中國人,然後全場呼喊「萬歲」。藤野先生和魯迅

不過,已經有學者提出質疑,他們根據魯迅的回憶去尋找放映幻燈片的檔案,卻沒有查到,所以有人覺得,這可能是魯迅記憶有錯,或者是向壁虛構的。不過,魯迅「棄醫從文」是肯定的。根據現在日本學者考察魯迅在仙台大學的成績單,會發現,魯迅的學習還是非常不錯的,他很刻苦,也很認真。不過,作為一個有文化情節的魯迅,他肯定不願意在學醫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再加上晚清時期(魯迅在仙台學醫是1904年—1906年),新文化不斷進入,包括小說等文藝作品被梁啟超等人看成是改變中國人思想的絕加手段,所以魯迅開始注重文化的學習。他在日本,即使在學醫期間,也廣泛閱讀日本和西方的文化書籍,尤其是哲學,他還曾經在日本跟隨章太炎學習古文字和文字學,這寫都造成了魯迅棄醫從文的條件。

而且,如果仔細考慮那個時候棄醫從文的人還有許多,比如有名的郭沫若,他開始也是學西醫,可惜因為眼睛不好,據說是看不到黑板,所以他的西醫成績非常差,才轉而學文。還有孫中山,孫中山棄醫從文,應該是給很多人塑造了榜樣,因為孫中山醫學學習的非常好,還拿到了從醫資格證,因此他轉而革命,給很多人做了榜樣。

再回到魯迅,魯迅肯定是受到了很多棄醫從文人的影響,再加上自己有這方面的天賦,所以最後才決定棄醫從文。至於幻燈片事件,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


一個缺乏精神的民族,就是身體再怎麼健康,也無非是待宰的肥羊而已!

當時的中國,一盤散沙,民眾整體上毫無鬥志,精神頹廢,這樣的民族就算身體健康又有何用?還不是最終淪為別人的奴才?中國漢奸何其多,為什麼?

魯迅先生覺得,與其治療民眾的身體,不如治療民眾的精神!

於是棄醫從文,通過犀利的文筆罵醒國人,喚醒民族精神!

魯迅,永遠是中華民族的好兒女!

魯迅,永遠值得我們懷念!

他是我們的民族英雄,我們應該記住他,學習他!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就是魯迅!


很多成功人士都轉過專業,有些人甚至會退學。魯迅先生就曾經棄醫從文,最後成為了著名的作家。

魯迅後來說過,他認識到對於一個民族來說,精神的強健比身體的強健更重要,因為「一個精神匱乏的民族,無論他的身體有多麼強壯,也不過是被砍頭的對象和麻木的看客而已。」

但是且慢,中國的貧弱,中國人的被羞辱、被殘殺,為什麼沒有激起青年魯迅奮發向上,拚命要學好醫學的激情?難道拿筆的就一定比拿手術刀的更愛國嗎?肉體都消失了,精神又從何強健?我們不妨再從別的方面,尋找一下促成魯迅在人生的重大的轉折關口,做出了棄醫從文的決定的原因。

不是中國人精神的強健比身體的強健更重要,而是對於魯迅來說,他更適合做強健中國人的精神的工作——相對於手術刀,用來寫作的筆更適合於他。

即便是恰逢今天國泰民安的盛世,我想,魯迅也一樣會棄醫從文。


魯迅先生在日本讀西醫的時候,一屆共142人,魯迅先生排名在68名。

上中游,畢業之後如果留在日本,做個醫生也是機會很大的。回國的話就更別提了。

決定棄醫從文還是因為他認為,中國人不能從肉體上解救了。

從之後的文章中,也可以看出這些,他對舊社會舊制度,更多的像是一位鬥士,向舊的一切發起戰爭,但是並不是說魯迅先生就摒棄了舊的一切。比如因為他是長子,所以對弟弟和他們的家庭,就自認為有絕對的義務……

魯迅先生在品格上,還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魯,迅先生「棄醫從文「,本人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他通過了社會實踐,充分認識到醫術再高只能醫治人的身體,而不能醫治當時中國人的愚根性,要想雪百年之恥,必須喚醒民眾,重塑血性,無疑用文字作為武器是當時最可取的,她可醫治干千萬萬個中國民眾的心,所以魯迅先生毅然棄醫從文,高舉文化大旗,喚醒千千萬萬個中國民眾為民族生存而戰,魯迅先生,永遠的鬥士!


推薦閱讀:

據說現在的MBA不用考試都可以,拿錢去讀就可以了?MBA是不是有很多種哦?
大學學的酒店管理畢業可以幹什麼工作呢?
西南大學裡最好的專業是什麼?
#寒假實習季#寒假實習,需要準備些什麼?有哪些注意事項?

TAG:文化 | 魯迅 | 教育 | 文學 | 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