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評選新中國成立後的四大名著,你覺得是哪四本書?


如果讓我評選新中國成立後的四大名著,名單如下:

錢鍾書的《圍城》

錢鍾書是一個一等一的學問家,這是舉世公論的。但是很多人對他的小說成就不以為然,但是《圍城》一書,大概是對知識分子群體描寫最為深刻的一部書。我對《圍城》的評價是:一部偉大的、足可傳世的、無可超越的新世紀的《儒林外史》。很多人不喜歡這本小說,說作者刻薄,小肚雞腸,下筆傳神而毒辣,幾乎每個句子都像是深思熟慮之後的描寫。那是因為書中的人物都是一面照妖鏡,照出了我們身邊,尤其那是那些道貌岸然的知識分子群體的醜惡的嘴臉。書中幾乎沒有一個美好的人物,方鴻漸怯懦而無用,孫柔嘉柔弱而有心計,更別說三閭大學的那些教授們,一個個道貌岸然,以忽悠學生為本,以大話為生。《圍城》是諷刺文學的高峰,是超越時代的文學高峰,書中的每個人物,甚至一個「殺人有暇」的庸醫,都讓人難忘。這樣的力作,難怪夏志清說它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寫得最有趣、最細膩的小說,或許是最偉大的小說。」

陳忠實的《白鹿原》

我相信入選的這本書沒有多大意義。在茅盾文學獎的歷史上,這麼多年的作品評選,閱讀最大的影響最大的幾本書中,一定有陳忠實的《白鹿原》和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但是要說足可傳世的史詩力作,《白鹿原》一定會勝過《平凡的世界》。

按照時間是淘洗作品唯一法則,多年以後重讀,你會發現《白鹿原》比《平凡的世界》好太多,《平凡的世界》時代的痕迹過於明顯,青春的情緒過於濃烈,讀多了反而覺得矯情,它只適合青春期閱讀。

而《白鹿原》放置在人生中的任何階段,都不會覺得過時,它是真正超越了時代,用家族史寫歷史,又超越了歷史,既有對歷史的審視和觀照,又有對人性的淬鍊和洞察入微。

賈平凹的《廢都》

這本書入選可能讓很多人覺得不服:一個原因,相比路遙和陳忠實,賈平凹仍然在世,新作不斷,也許在其後一定會創作出新的作品,所以過早論斷好像不太公平。另外一個原因,都是陝西作家,同時入選,對其他作家都不太公平。但是,放眼中當代文學中的長篇力作,《廢都》無論是從影響力,還是對時代的描慕上,同時期的作家都很難比肩。其實我猶豫了一下,要不要用賈平凹的《浮躁》代替《廢都》,權衡再三,還是覺得《廢都》更有代表性,為何這樣說呢?

還是那句話,時間是衡量一部作品最高的標準。《浮躁》的缺點跟《平法的世界》一樣,時代的痕迹過於明顯,時過境遷之後,再讀這部作品就覺得作者很難用一個普世的小說家的眼光去寫作。當然,我們都是時代中人,但是並不能成為我們不能超越時代的借口,我們不是時代的人質,我們要掙脫時代的羈絆,成為那種具有超脫意識的寫作者。只有如此才能寫出跨越時代作品的人。從這個角度說《廢都》比《浮躁》更好。賈平凹的《廢都》,他寫的知識分子的群體,影射了一個時代從理想主義到市場經濟環境下轉變下,這個群體的蛻變和消亡。理想主義最終淪為了一個假大空的虛無。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

王小波的小說和雜文都論者很多。但是《黃金時代》還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文本。這部銷售入選的一個理由,在我看來就是,它基本脫離了中國現實主義的文學正統之外,當年這部小說在國內幾乎無人問津,因為幾乎沒人能察覺到王小波已經脫離了中國的文學正統,直接承接了西方現代主義的文學的寫法。這樣說好像王小波之前沒有人嘗試現代主義似的,當然不是這樣的意思,事實上,八十年代之後,中國的先鋒文學對西方文學的借用還是很多的,但是那種借用很多都是形式上的,比如余華的早期作品,馬原、格非等等,他們借用了現代主義的形式,從中國的傳統文學中尋找滋養,骨子裡還是中國文學的套路。但是王小波不一樣,他的寫作共骨子裡就是世界主義的,他的現代主義作品是全面的繼承,所以當時我們很難欣賞它,反而是台灣的文學家更注意到這部作品,給王小波一個文學獎。時隔多年之後,我們再讀《黃金時代》以及王小波其他作品,都會訝異,二十多年前,王小波竟然已經有這種意識,創作這樣一部跨越我們時代的歷久彌新的作品。


《活著》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訴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余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

《遙遠的救世主》是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作者是豆豆。該小說講述了商界怪才丁元英用「文化密碼」瘋狂掠奪中國的錢財,良心發現後退出公司,並受到嚴重的懲罰。最後和芮小丹相愛的故事。我個人非常喜歡這部小說,同時這不小說拍成了電視劇,非常的不錯,大家可以看一下。

穆斯林的葬禮》是霍達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該小說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齋升沉起伏為主線,在歷史的背景下描寫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運變遷,表現了主人公為追求理想和事業,為完善自身素質所發出的蓬勃不息的命運意識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於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寫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群相。

品禹音兒童國學,賞中華傳統文化!中國兒童國學第一品牌,更多資訊請關注「禹音兒童國學」微信公眾號。


這個問題問的好!說真的,「五四運動」以後,我們沒有任何一部作品能和「四大名著」相提並論,且不說四大名著里的詩詞歌賦是後來者所不具備的,而且無論從立意到情節都沒有能夠像它們那樣世代流傳的,總之一句話,四大名著的作者們不為政治服務,不做金錢奴隸,只是歌頌老百姓(包括自己)心目中的英雄、鞭撻社會的種種醜惡現象。他們不懼強權,不向黑惡勢力低頭,用文字做武器,雖然物質清貧,但精神富有。他們,是有骨氣的文人!

新中國以後有很多經典小說,如《創業史》、《青春之歌》、《暴風驟雨》、《紅旗譜》、《陳煥生進城》、《保衛延安》、《林海雪原》、《紅日》、《紅岩》以及後來的《白鹿原》、《平凡的世界》、《活著》等等。

其實像《圍城》、《四世同堂》都是經典,但創作時間不是新中成立後,所以就不再提及。

至於像賈平凹、王朔這些所謂的作家,都是在描寫一些虛無縹緲的甚至很多的傳遞負能量的東西,不是為了撈錢而迎合一些低級趣味讀者而創作,就是為了謀求政治資本而作業,他們的作品,根本無法世代傳承的,當然,他們是新時代弄潮兒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因為他們能「抓住老鼠」,是「好貓」!

綜上所述,新中國「四大名著」從廣大讀者的口碑及流傳年代的久遠,竊以為可以有《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平凡的世界》、《白鹿原》。


一己之見,難免偏頗,與大家共同探討,肆意謾罵者全部反彈回去!


對於這個問題,可以說是見仁見智,下面談一點個人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1949年後特別是新時期以來,中國出現了大批傑出的作家,同時也湧現出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其中不少也達到或接近中國古代四大名著的水平。假如要評選新中國成立後四大名著的話,可供選擇的作品很多,我覺得以下幾部作品比較合適:

一、《黃河東流去》

《黃河東流去》是作家李凖的代表作,也是他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以史詩般的筆觸記錄了1938年國民政府為阻擋日本軍隊的進攻,炸開河南花園口黃河岸堤,造成黃泛區百姓十年浩劫的悲慘遭遇,為讀者描繪了一幅河南災民背井離鄉、在死亡線掙扎的流民圖。

李凖在小說後記中說:「在這部書里,我沒有寫四世同堂或五世同堂式的大家庭,我寫了七戶普通的農民家庭。我解的生活的剖了這七個普通家庭的細胞。它代表了八億中國農民的多數。這七個家庭,不是在安靜的農村,過著他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田園生活,而是描寫了他們變成流浪漢以後的生活。他們的家被淹沒了,他們被拋在死亡線上,但是他們對生活的信念,對活的慾望,艱苦卓絕的吃苦精神,團結互助的團聚力量,特別是在愛情、鄉情、友情方面,都更充分地表現了出來。這些光芒四射的品質和精神,使我們看到了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結晶,也使我們看到我們這個偉大古老民族賴以生存和延續的精神支柱。」

這部小說還是十幾歲時讀的,但李凖筆下的這七個主要人物至今還記憶猶新,他們是李麥、海長松、徐秋齋、藍五、王跑、老清和春義,其中藍五的愛情、王跑的遭遇更是讓人悲喜交加。他們每個人都有一部血淚史,但他們都頑強地活了下去——這種精神正是中國農民像黃河那樣奔騰不息生命力的體現,也是我們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

據李凖回憶,《黃河東流去》這部小說受美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的小說《大地》影響頗深。賽珍珠長期在中國生活,熟悉中國的風土人情,她的作品抓住了農民和土地這個根本問題,比較真實地反映了水、旱、匪、蝗災害下農民的悲慘遭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但賽珍珠畢竟是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還不是那麼深刻,我覺得,李凖的《黃河東流去》在許多方面已超過了《大地》。

《黃河東流去》是一部中國災民的史詩。

二、《雪城》

梁曉聲是一位知青作家,他的短篇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長篇小說《雪城》可以說是中國知青文學的代表性作品。

梁曉聲有過7年的北大荒知青經歷,這段生活是他創作的源泉。他筆下的人物不是兵團戰士,就是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在嚴酷的環境面前,這些人物的理想受到嚴重挫折,有的甚至已經破滅,但他們不願沉淪,要繼續奉獻,繼續探索,梁曉聲的文字正是他們那一代人對青春歲月的反思和回顧。

小說的主人公姚玉慧生在一個高級幹部家庭,從小到大一帆風順,就是到北大荒兵團後,她也是入黨、提干,走在同齡人的前面。但這一切都是表面的,真實的姚玉慧並不是那個「教導員」姚玉慧,她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渴望友情、戀情甚至懷春的姑娘,一個希望公平、正義的青年,這一切在她回到回到哈爾濱後表現得更為強烈,小說正是從等待載著幾十萬回城知青的列車入手的。

小說第一句只有兩個字「忍耐」,簡潔明了又耐人尋味。人們常說梁曉聲的語言是具有巴爾扎克風格,此言不虛。小說用倒敘的方式,將故事徐徐展開,為讀者打開了一扇關於那個年代青春和歲月的窗戶。

我的一位老師有過知青經歷,恢復高考後考入師範大學中文系就讀,他對《雪城》推崇至極,曾多次向我們推薦。正是這個時期,我讀了這部小說,後來又看了據此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劉歡演唱的那首「天上有個太陽, 水中有個月亮,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 ,那個更圓,那個更亮」成為我們那代人的最愛。

《雪城》是一部中國知青的史詩。

三、《長恨歌》

女作家王安憶的《長恨歌》以舒緩的筆調,向讀者講述了一個上海女人王琦瑤幾十年的情和愛,同時將上海從1940年代至1990年代的風雨變遷緩緩鋪陳開來。

王琦瑤身上其實有許多上海女人的影子和痕迹,還是中學生的王琦瑤當選上海小姐,被一位大員包養,從少女變成了一個女人。上海解放後,大員死去,王琦瑤又過上了老弄堂普通人的生活。至此,王琦瑤表面上雖然平平靜靜,但內心的情感之潮卻從未平息,後來與一位小她很多歲的男子發生不倫之戀,最後命喪黃泉。

王安憶以女性作家的視角去描述上海,去描述這個城市的人和事,文筆細膩、絢麗、哀婉,她筆下的王琦瑤、李主任等人物栩栩如生,他們的理想、躁動、追求和怨望也隨著王安憶的敘述一一鋪陳在我們面前。

王安憶雖然沒有受過大學教育,但出身文學世家,深受母親茹志鵑影響,是新時代不可多得的最好的作家之一,她的《長恨歌》堪稱是一個逝去的時代的輓歌,更是一部關於上海這個摩登都市的史詩。

四、《白鹿原》

從某種角度講,滿臉滄桑、有關中農民氣質的陳忠實一生其實只寫了一部作品,這部作品就是長篇小說《白鹿原》。我曾在許多文章中都說過這個話題,陳忠實為了創作《白鹿原》,把自己一生的生活都寫完了。

《白鹿原》人物眾多,情節複雜,陳忠實以原上白、鹿兩家半個多世紀興衰為線索,記錄了關中大地的變遷,時間跨越了辛亥革命、國共合作、北伐戰爭、國共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土地改革和文化大革命,為讀者展開了一幅色彩斑斕的關中平原畫卷,作者在小說題記中引用巴爾扎克的話說:「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陳忠實記錄的就是渭河平原乃至整個西北大地的秘史。

自1980年代以來,文學陝軍在中國文壇易峰突起,相繼湧現出了路遙、賈平凹、陳忠實等文學大家。幾年前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我與幾位朋友談起中國作家還有誰具有獲諾獎的實力時,不約而同都認為是陳忠實。

《白鹿原》最大的亮點是對民族歷史和文化的反思,並且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白鹿原》是一部關中大地的史詩,一部中國西北農民的史詩。

有個問題令人遺憾,包括《白鹿原》在內的這幾部史詩性作品,無一例外都被拍成了影視作品,並且都以影視作品而為人熟知。當然,這對於普及文學經典來說是個好事,但我認為,要想領略經典作品的魅力,最好還是閱讀原著。

經典的力量是無窮的。

一得之見,獻醜獻醜。


一部作品成為經典幾個要素

其一:作者的思維相當超前,而且被各個階層的觀眾所接受,就是所謂的雅俗共賞,事實證明,文筆或許只是個錦上添花的東西,當然,有美妙的文筆也是件好事,但,真正打動人心的絕對是內涵,能經受時間的考驗才能成為傳世佳作。

其二:不能有太深的時代烙印,因為沒有在這個時代生活過的人,完全不可能產生共鳴,打個不恰當的比方,當年有一部國產電視劇《叉叉》,故事背景是問叉,是當時第一部長篇幅普通人劉大姐在那個年代生活瑣事的電視劇,播出時火爆異常,而現在的零零後,已經完全不可能對此類題材感興趣,無關乎他們的受教育程度。

其三:在當代,就應該有極其廣泛的受眾,如果當代喜歡的人都不多,更別談後世了,這就要求地方色彩不能太濃,定位人群不能太窄,總之可能和第一條有點重合,得大眾化,廣泛化。

其四:應該是開創同類型小說的先河。那些寫老題材的作家,一直走別人走過的路,一味拾人牙慧,就是拿所謂的國際大獎,也不能紮根在後人的心中。

時代不同了,觀眾眼界高了,思想豐富了,對作者的要求也空前的高,沒有內涵不行,沒有趣味不行,沒有正確的價值觀不行,沒有新的創意不行。

按受歡迎程度,我覺得可以選以下幾本不那麼純文學的閑書,在我庸俗的眼裡覺得喜歡的人多的就是好作品,未必要多麼裝×

一、金庸《射鵰英雄傳》


二、劉慈欣《三體》


三、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


四、天下霸唱《鬼吹燈》

特別不喜歡(~??)文學,落後、愚昧、狹隘、陰暗、醜陋、鄉土氣息。


連三接四的邀請,要不回答都愧得慌,那就談點自家看法。

要評名著,還是建國以後的,你這個定義叫做先入為主,跑馬圈地,你事先划了"跑道",然後在你的跑道里去按圖索驥或者自由發揮,起碼是圈閉里的有限展示。

個人覺得:要評建國以後的名著,起碼要等百年以後。才可能更加全景式的俯瞰審視,才可能不帶有深厚的人文主觀色彩,也才具有真正的意義。

自建國到現在,也不過幾十年光陰,期間發生了很多大事。所謂需要定義的名著,是否及時客觀地反映了這些大事,揭示和謳歌所處時代是個鮮明指標,而所思所想所述所畫是否給後人留下了具有開智的智慧和人文的溫度,也是一個指標,還有對當時的勾勒是否客觀充分,絲毫沒有山頭觀念,當然也是衡量的標準。以這些指標來看,你還覺得自家具有如炬的目光和濃烈的情懷么?是不是該心生敬畏,退回原地自我審視你的分量是否足夠,時間是否足夠沉澱。

看了一些評選結果,完全忽視一個階段是一個不敢於直面人生的懦弱者,而以偏概全一葉障目又是自我膨脹目中無人者,兩者的視野都有自己的角度,也都存在鏡頭掃描的死角,不能客觀真實地反應文學作品的真正意圖和隱晦表達。

我們總說一千個人的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況且我們又是如此近距離地身處其中,個人的視角完全湮沒於宏大的社會變革中,評出自家喜愛的著作還可理解,但要評四大名著照耀古今繼往開來,那就只有時間沉澱以後的去偽存真,糟粕盪盡,自然真純立現,所謂千淘萬漉渾不怕,吹盡黃沙始見金。


個人意見,既然是四大名著,必定廣受讀者歡迎,而印刷量是最能體現的。


按上述原則,綜合個人多年讀書體會,四大名著應當是以下四部:


一、巜白鹿原》,陳忠實的嘔心之作。

二、巜廢都》,賈平凹的囗囗囗此處省略了N個字。


三、《平凡的世界》,路遙的傑作!


四、穆斯林的葬禮,霍達講達的一個純潔的愛情故事!

希望大家能夠用心看過這幾部小說!


新中國成立後的四大名著我覺得應該是這四部,一



是周立波的暴風驟雨,二是楊沫的青春之歌,三是錢鍾書的圍城,四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首選《白鹿原》。

這是一部堪比《三國演義》的作品,白嘉軒、鹿兆麟兩個家族,彼此的勾心鬥角,寫出了中國人的窩裡斗和牆頭草,但瑕不掩瑜,更多的,我們看到的是千秋功過和堅強不屈。

次選《平凡的世界》。


新中國的發展史離不開這本書,如果沒有此書,中國五千年文明的傳承都會黯然失色,孫少安的鐵肩道義,潤葉的潤物無聲,孫少平的砥礪奮進,如此豐富的情感,讓我們胸懷理想。此書堪比《西遊記》,八十一難,苦盡甜來,溝溝坎坎,全是機緣。

三選《芙蓉鎮》。


這是入選茅盾文學獎最無可爭議的作品,文筆意境之美,直追沈從文,在新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與此書的文字相比,《平凡的世界》顯得土的掉渣,其他如《活著》《平原》《無字》的文字顯得過於粗礫或精心,都不能渾然天成。此書堪比《紅樓夢》。

四選《廢都》。

賈平凹入選茅盾文學獎的作品《秦腔》並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他最好的作品是《廢都》,活脫脫刻畫出庄之蝶這個中國版的「多餘的人」,書中的場面鋪陳,包括」此處省略**字」的設計,都於平淡處見奇崛,一個驚奇連著一個驚奇,堪比《水滸傳》,更類《金瓶梅》。


就以我所看過的來回答吧,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我暫且姑妄言之,你們姑妄聽之吧!

第一部:《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這本書有多出名就不需要我多說了吧。《平凡的世界》是中國著名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長篇巨著;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作者在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間的廣闊背景上,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讀來令人蕩氣迴腸,不忍釋卷;被譽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

第二部:《白鹿原》作者陳忠實,該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通過講述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表現了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化。

1997年,該小說獲得中國第四屆茅盾文學獎。該小說也被改編成同名電影、電視劇、話劇、舞劇、秦腔等多種藝術形式。

第三部:《豐乳肥臀》作者莫言,莫言就不用多說了,大家都知道,這是我上高中的時候看的一本書,對我影響很大,當時莫言和村上春樹的書都看過一些,再加上後面他們兩個競爭諾貝爾文學獎,我當時就認為應該是莫言,或許也是我心裏面希望是莫言吧,畢竟都是中國人。

小說熱情謳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創造者——母親的偉大、樸素與無私,生命的沿襲的無與倫比的重要意義。並且在這一幅生命的流程圖中,瀰漫著歷史與戰爭的硝煙,真實,不帶任何偏見,再現了一段時期內的歷史。1997年《豐乳肥臀》奪得中國「大家文學獎」。

第四部:《活著》作者余華,余華的書總是讓人熱淚盈眶,他的《許三觀賣血記》也是如此。

《活著》是作家

余華

的代表作之一,講訴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

三反五反

大躍進

文化大革命

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余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


推薦閱讀:

有什麼好看的小說可推薦?
《鬼吹燈》《盜墓筆記》之類的小說是增加了年輕人的興趣,還是加深了對考古的誤解呢?
風雲中吊打帝釋天的都有誰?
卡夫卡的作品誰譯得最好?
金庸小說中最躺著也中槍的人是誰?

TAG:小說 | 文學 | 文化 | 社會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