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古至今,哪個省份最出人才?


民間有句順口溜,「江南的才子山東的將,西北的黃土埋帝王。」傳神地勾勒出中國各地的人才稟賦和分布特點。

中國校友會網發布的1955-2009年兩院院士出生地區分布圖

經濟發達、風景秀麗的江浙滬地區,如今又多了個美名——院士搖籃。從上面統計表可以看出,在1469名院士中,僅江浙籍的院士高達三成,其中,江蘇籍的有 323人,高居各省區之首;上海籍的有 234人,居第二;浙江籍的有223人,位居第三。不僅僅是現代江浙地區人才輩出,古代也是才俊多多。

唐代以來, 中國歷史上一共產生了 416位狀元, 江浙佔了 114位, 素有「 狀元之鄉」 的美譽。 明清時期的 202名狀元中, 僅蘇州地區就有 35名,佔全國的 17%。范仲淹、錢謙益、沈括、龔自珍、徐霞客、顧炎武、王陽明、黃宗羲、吳敬梓、章太炎、羅振玉、翁同龢、張謇、蔡元培等名家鴻儒都出自江浙。

1684年, 康熙帝南巡, 面對江南大小官吏, 皇上吟出「 東南財富地, 江左人文藪(sǒu) 」, 表達了對江浙經濟、 文化地位的讚歎。也難怪康熙由衷褒揚,有清一代,不論是文人學士還是達官顯宦,按籍貫排名,江浙兩省都凌駕於他省之上,總數佔到全國的半數左右。

清末太平天國興起,長三角戰亂頻繁,江浙文運稍衰,湖湘、嶺南兩地後起直追,走出了一大批扭轉歷史走向的軍政領袖和文化人才,但整個19世紀, 湘、 粵仍難與江浙抗衡,直到 20世紀,江浙在中國文化學術領域的霸主地位從未動搖。

錢學森

這從新中國建國前後兩批院士的區域分布即能看出端倪:1948年, 南京國民政府遴選的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共 81人,分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兩大類,基本上匯聚了當時學界的頂尖人物,其中,江浙籍 35人,占 43%。1955年公布的中科院 64位學部委員中,江浙學人 25人,占 39%,1955年以來,僅杭州高級中學就走出了 47位院士,包括:馬敘倫、陳達、陳望道、陳建功、潘天壽、徐匡迪……而在浙江科技館展出的中國科技史上泰斗級人物,更是多達 350位,包括竺可楨、錢學森、茅以升、嚴濟慈、蘇步青等在內,他們的名錄鑲滿了科技館的十幾面牆。



民間有句順口溜,「江南的才子山東的將,西北的黃土埋帝王。」傳神地勾勒出中國各地的人才稟賦和分布特點。

當今中國,經濟發達、風景秀麗的江浙滬地區,如今又多了個美名——院士搖籃。從統計數據看,在1469名院士中,僅江浙籍的院士高達三成,其中,江蘇籍的有 323人,高居各省區之首;上海籍的有 234人,居第二;浙江籍的有223人,位居第三。不僅僅是現代江浙地區人才輩出,古代也是才俊多多。

唐代以來, 中國歷史上一共產生了 416位狀元, 江浙佔了 114位, 素有「 狀元之鄉」 的美譽。 明清時期的 202名狀元中, 僅蘇州地區就有 35名,佔全國的 17%。范仲淹、錢謙益、沈括、龔自珍、徐霞客、顧炎武、王陽明、黃宗羲、吳敬梓、章太炎、羅振玉、翁同龢、張謇、蔡元培等名家鴻儒都出自江浙。

1684年, 康熙帝南巡, 面對江南大小官吏, 皇上吟出「 東南財富地, 江左人文藪(sǒu) 」, 表達了對江浙經濟、 文化地位的讚歎。也難怪康熙由衷褒揚,有清一代,不論是文人學士還是達官顯宦,按籍貫排名,江浙兩省都凌駕於他省之上,總數佔到全國的半數左右。
江西吉安:

歷代進士約3000名。

其中廬陵縣(今吉安市區)南唐、宋代、元代、明代、清代進士分別為4名、296名、11名、134名、33名。

泰和縣南唐、宋代、元代、明代、清代進士分別為1名、140名、3名、204名、11名。

吉水縣南唐、宋代、元代、明代、清代進士分別為1名、202名、20名、217名、22名。

安福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進士分別為110名、5名、169名、40名。

吉安進士名人:歐陽修(省元,即會元)、文天祥(狀元)、楊萬里、解縉。

江蘇蘇州:

這個城市不用細說,中國古代文化最昌盛的地方,狀元之鄉,院士之鄉,科技之鄉、戲曲之鄉,書畫之鄉。

僅明清兩代蘇州進士792名,崑山271名,太倉208名,吳江180名,常熟366名。

蘇州進士名人:范仲淹、范成大、錢謙益、瞿式耜(明末民族英雄)、翁同龢(狀元)。












江西是個好地方,好山好水好風光。江西不僅山美、水美、環境美,而且還是江南富庶的魚米之鄉。在江西這地方,有秀美的廬山、浩瀚的鄱湖、巍峨的井岡、古樸的廬陵,可謂中華大地上的一方風水寶地。唐代詩人王勃曾這樣稱讚過江西的美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古代,江西人才輩出,在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撐起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半壁江山。

江西地圖

朱熹,江西婺源人,儒學的集大成者,程朱理學的創始人,世人尊稱朱子。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他編寫的《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朱熹是唯一一位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的大儒。在儒家人物對中國思想的影響中,除了孔子就是他了。

王安石

王安石,江西臨川人,北宋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任宰相期間發動「王安石變法」,其政治變法對北宋後期社會經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

歐陽修,江西吉安人,北宋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詩、詞在北宋文壇上都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公認為當時的文壇領袖、古文運動的領導者。

天工開物

宋應星,江西奉新人,中國明末清初著名的科學家。宋應星一生致力於對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科學考察和研究,收集了豐富的科學資料;同時思想上的超前意識使他成為對封建主義和中世紀學術傳統持批判態度的思想家。宋應星的著作和研究領域涉及自然科學及人文科學的不同學科,他寫的《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文天祥抗元

文天祥,江西吉安人,南宋宰相、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文天祥領兵抗元,苦戰東南,兵敗被俘後忽必烈敬其忠義,愛其才華,不忍殺他,文天祥作《過零丁洋》表明決心,英勇就義。

在古代江西是繁榮富庶的魚米之鄉,科舉大省,秀才舉人進士閣老都是一大把。近代最出名的是湖南人,但是很多湖南人都是從江西移民過去的。


從古至今,那個省份最出人才?本人談談此時頭腦中的印象嗎?

江南出秀才,山東出大師,兩湖出偉人,兩廣出將才,東北出口才,江西出英才,內蒙出武才,安徽出商人,福浙出生意人等等

信口開河,不喜勿噴。


以中國正史二十四史(秦朝-民國初期)人物籍貫數量統計來看,河南山東佔據了華北平原的主體,歷史悠久,人口眾多,所以河南第一,山東第二,第三與前二差距巨大。前二魯豫是不會被質疑的。至於第三,陝西唐朝以後一落千丈。



到了近代後,河南山東就有點後勁不足了,參考中國工程院的數據可以看出江蘇和浙江等地的人才輩出。沿海地區的人才快速的發芽。


現在的江蘇和浙江等地,人才濟濟,從建國以來江蘇的人才數量呈幾何增加。中國的兩院院士江蘇一直都是第一,無人出其右。



人才我不知道,貌似每個省能叫上號的文章大家都有一大堆,這個沒有必要爭什麼多寡,但是官貴之氣還是應當承認安徽最盛。

用史實說話,上下五千年,24個開國皇帝,安徽(包括蘇中,古代長期為屬於同一個省)佔了三分之一,將相更是多到難以統計。光是近代一百年,總理就出了11個,我去安徽鳳陽玩,那邊有句順口溜:天上多少星,咱有多少官~當時聽老人家講,著實把我驚住了,這口氣,沒那底氣可不敢亂說。

風水上講,安徽被淮河長江一北一南穿過,所謂:二水分三地,王侯跑馬過,說的就是這麼個格局,並且妙就妙在大別山鎮在皖西,東南風氣盡數攔下,再看鄰省湖北的大別山腳下地區,比如麻城,應當說是湖北省內發展比較滯後的地區了,畢竟紫氣全被大別山截住了,難以顯貴。舉個例子,大明朝的龍脈就是在大別山靠安徽一側。

但是出官貴也意味著財氣難以顧全,再加上官氣四溢,都不能造福本地,這也難怪安徽地理位置如此之好卻發展滯後,遠遠落後鄰省江蘇浙江。唯一的徽商也是處在安徽的江南地區,長江橫絕,化了江北官氣,蓄積了財氣,皖南直到現在也是安徽最富庶的地區,而皖中一江之隔,相形見絀,可見皖中貴氣有多衝煞。

還是那句話: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到底哪個省出人才,這個要看數據了。

我們來看看明朝內閣中的歷屆閣臣分布。從永樂到崇禎,共有閣臣164人,按他們的鄉籍分布(按現在省區範圍),是這樣的:

浙江:27人;江蘇:22人;江西:22人;河北:17人;山東:13人;湖廣(湖北、湖南):12人(其中湖北9人、湖南3人);福建:11人;河南:10人;四川:10人;安徽:5人;廣東:5人;山西:5人;廣西:2人;陝西:2人;雲南:1人。

排在第一的是浙江,江西與江蘇並列第二。江浙排名靠前,大家都能理解,江西排在第三,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說明江西人人在官員里人數多、影響大。

再從明代的官員儲備庫——進士榜上看,江西進士多達3148人,而且常常是一科包攬一甲,或占居前十名中的多數,在全國也是名列前茅。而上狀元榜的,排在前幾名的是:浙江19人;江西19人;江蘇18人(含上海);福建11人。江西竟然與浙江並列第一。

這就很容易看出些問題了。江西人在明代內閣中人數多、勢力大,再加上嘉靖朝出了個權傾一時首輔嚴嵩,仗勢欺人,官聲不好,他應該很會為江西人爭利益。

從上述統計中能夠看到,江西人在明季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朝士半江西」之說,江西人也演繹出形形色色的故事。永樂初年,楊士奇就說:「四方出仕者之眾,莫盛於江西」。正德時,「浙一僚與江右一僚,各論本省人才,……爭辯不已」。進士和官員大省——浙江和江西還為此要一爭高下,可見兩省的旗鼓相當。

首輔嚴嵩是江西分宜人,前任首輔夏言也是江西人。所以很多官員對江西人懷有成見,比如後來的首輔張居正就不大喜歡江西人,所以時任禮部尚書的張四維看準張居正的這一點,就把當年應考的江西舉子湯顯祖的試卷扔進了廢紙簍。儘管湯顯祖的試卷花團錦簇,但頗有些恃才傲物,誰知政治歧見竟使得這位志在必得的大才子愴然離京。

從明代的情況看,人才最多的毫無疑問是浙江、江蘇和江西。現代以來江西為何落後了呢?我想與領導思想不夠開放、自然條件一般、山地太多有關,最重要的一點,江西有名的大學太少了。教育跟不上,其他也就跟不上了。


明清全國進士、狀元的時空分布表

  表1 明代各省進士的地理分布

  名次 省份 進士

  1 浙江 3697

  2 江西 3114

  3 江蘇 2977

  4 福建 2374

  5 山東 1763

  6 河南 1729

  7 河北 1621

  8 四川 1369

  9 山西 1194

  10 安徽 1169

  11 湖北 1009

  12 陝西 870

  13 廣東 857

  14 湖南 481

  15 廣西 207

  16 雲南 122

  17 甘肅 119

  18 貴州 32

  19 遼東 23

  表2明代狀元分布表(前五位)

  名次 省份 狀元

  1 浙江 20

  2 江西 18

  3 江蘇 17

  4 福建 10

  5 安徽 6

  表3 清代各省進士的地理分布

  名次 省份 進士

  1 江蘇 2949

  2 浙江 2808

  3 河北 2674

  4 山東 2270

  5 江西 1919

  6 河南 1721

  7 山西 1420

  8 福建 1371

  9 湖北 1247

  10 安徽 1119

  11 陝西 1043

  12 廣東 1011

  13 四川 753

  14 湖南 714

  15 雲南 694

  16 貴州 607

  17 廣西 568

  18 甘肅 289

  19 遼東 186

  表4清代狀元分布表(前五位)

  名次 省份 狀元

  1 江蘇 27

  2 浙江 20

  3 安徽 7

  4 山東 5

  5 河北/福建 3

  通過對比我們發現,明代進士、狀元大多出生於南方,北方則全面落後。進士中只有山東勉強擠進了前五名,狀元中前五名的省則無一是北方的。這固然與南宋以後中國經濟文化中心的南移有關,但南北能相差這麼多,與蒙元一百多年間對我國北方,尤其是華北平原經濟、文化、人才的全面破壞是分不開的。由於這一百多年的屠殺和破壞,北方元氣大傷,有明一代恢復非常艱難!

  再看清代的進士、狀元分布,雖然北方依然落後,但已經出現了強勁反彈。尤其是河北、山東,無論是進士總數還是狀元人數,竟雙雙進入前五名。這與明清幾百年來北方,尤其是華北平原相對安定,人民休養生息,經濟文化元氣逐漸恢復有關!

  總之,近代以來,中國經濟、文化、人口中心在南移的同時,也在加速向東北部尤其是渤海地區轉移。隨著清末民初,大量漢族人口對東北地區的遷移定居,這一趨勢表現的更加明顯!

二、武科人才

  我國歷史上的武舉制度創始於唐代。武舉的興盛是明清兩代,特別是在清代。

  明朝武舉創製甚早,但制度一直沒有確定下來。

  清代統治階級興起於關外草原,尚武好兵的傳統帶入關內,使武舉的情況大不相同,重視程度大大超過明代。制度日益嚴密,錄取相對公正。因此,民間習武者對武舉考試趨之若鶩。清代武舉為國家提供了大批人材,其中產生了不少傑出人物。

  清代的武會試,一共進行了一百一十二次。一百一十二年武狀元的姓名都有記載,但目前能確知其籍貫者只九十二人。(其餘二十一人還有待於考求。因此這個統計不完備,但大略可見各省武舉基礎的差別。)

  清代武狀元分布表

  名次 省份 武狀元

  1 河北 32

  2 山東 13

  3 浙江 8

  4 江蘇/漢軍旗 6

  5 山西/河南 5

  6 廣東 4

  7 甘肅/福建/滿軍旗 3

  8 江西 2

  9 陝西/四川 1

  河北省武狀元最多,一省獨佔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武榜眼、武探花也比別的省多。這與河北省民風尚武分不開。所以清朝對河北省的武舉選拔特別重視,鄉試名額總比他省給得多。

  陝、甘二省古多名將。尤其是甘肅,雖然經濟、文化都比較落後,但自來「人材健壯,強勇者多。」 所以清朝對陝、甘二省總是另眼相待。有清一代,甘肅出了三名武狀元,一名榜眼,四名探花,以甘肅的經濟文化和人口而言,這個數字不能算小了。

  另外,山西的成績也不錯,別忘了山西的人口規模也就是河南、山東的三分之一。再聯繫河北來看,正所謂「自古能言勇者莫過幽並」!

  還有,我們也應該逐漸改掉江浙就是文弱的代名詞的偏駁看法,尤其是浙江,其武風雖不如冀魯,但其他各省能出其右者也不多!

各省都有歷史名人,名人的定義是啥,怎麼樣才算有名,誰更有名,只怕公說公有理,永遠辯不出個結果,不妨換個角度。

  說誰誰誰是哪人意義不大,出生於何地和成名於何地,後者更有說服力。

  古時候交通通訊不發達,一個國家的都城是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是各行精英,各種資源的聚集地,也是那些欲建功立業,名垂青史的人趨之若鶩的所在,王候將相,仕族才子,各種大家,大多將最自己最好的時光,最燦爛的光芒留在了那裡。從這個角度講,只需看看哪個省古都最多,作為都城的時間最久就可得出答案。

  我覺得是河南,古都有四個(或五個?)中原者,天下也。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讓大家先看看這樣一組數據,即古往今來風流人物的省份分布——

22大思想家

山東:孔子、孟子、曾子、孫子、墨子、韓非60

安徽:老子、莊子、管子30

河南:范蠡、商鞅20

山西:荀況10

浙江:王充、王守仁、呂祖謙、陳亮、黃宗羲60

湖南:周敦頤10

福建:李贄10

江西:陸九淵10

江蘇:顧炎武10

共享: 朱熹(江西、福建)10

24大詩人

湖北:屈原、孟浩然20

安徽:曹植、曹操、李紳30

江西:陶淵明、黃庭堅、楊萬里、王安石40

山西:王維、王之渙、王昌齡 30

四川:李白、蘇軾20

河南:杜甫、白居易、李商隱、杜牧、劉禹錫、謝靈運、岑參、李賀、高適、謝眺100

浙江:陸遊10

十五大詞人

山西:溫庭筠10

江蘇:李煜、陳維崧20

福建:柳永10

四川:蘇軾10

浙江:周邦彥、吳文英20

河南: 秦觀10

山東:辛棄疾、李清照20

江西:姜夔、歐陽修、晏殊、晏幾道40

滿洲正黃旗人:納蘭性德10

20大散文家

河南:韓愈10

山西:柳宗元、王勃20

江西: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胡銓、文天祥50

四川:蘇軾、蘇洵、蘇轍30

江蘇:歸有光10

湖北:袁宏道10

陝西:司馬遷10

浙江:陳亮10

安徽:莊周、方苞20

共享:范仲淹(陝西、江蘇)10

16大書法家

山東:王羲之、顏真卿20

湖南:歐陽詢、懷素20

陝西:柳公權10

四川:蘇軾10

江西:黃庭堅10

浙江:趙孟頫、鍾瑤、衛灌30

江蘇:董其昌、文徵明20

不詳:米芾(湖北、山西)10

河南: 宋徽宗、蔡京、秦檜30

十大戲曲家

山西:白樸10

河北:馬致遠10

山東:李開先、孔尚任20

浙江:高明、徐渭、李漁、洪升40

江西:湯顯祖10

共享:關漢卿(山西、河北)10

十大史學家:

山東:左丘明10

陝西:司馬遷、班固、杜佑30

江蘇:劉知幾、顧炎武20

江西:歐陽修、馬端臨20

山西:司馬光10

浙江:章學誠10

十大畫家

江蘇:顧愷之、倪瓚、王紱30

山西:王詵10

湖北:米友仁10

安徽:李公麟10

浙江:徐渭10

甘肅:李思訓10

江西:董源、朱耷20

共享:米芾(湖北、山西)10

十大音樂家:

湖北:伯牙10

河北:師曠、李延年20

安徽:嵇康10

浙江:萬寶常、周邦彥20

江西:姜白石、魏良輔20

河南:朱載育10

算陝西:唐玄宗10

十大科學家

河南: 張衡、一行20

河北:祖沖之、郭守敬20

江蘇:葛洪、黃道婆、徐光啟30

浙江:沈括10

湖北:李時珍10

江西:宋應星10

安徽: 華佗10

四大賦家:

四川:司馬相如、揚雄20

陝西:班固10

河南:張衡10

四大小說家:

江蘇: 吳承恩10

共享: 施耐庵(江蘇、浙江)10

共享:羅貫中(山西、江西)10

共享:曹雪芹(江西南昌、河北豐潤、遼寧鐵嶺、江蘇南京)10

四大國學大師

浙江:王國維10

廣東: 梁啟超10

江西: 陳寅恪10

四川:郭沫若10

中國十大文化大省排名:

1.江西252.5

2.浙江235

3.河南190

4.江蘇162.5

5.山東130

6.安徽120

7.山西120

8.四川110

9.陝西75

10.湖北70

11.河北57.5

12.福建35

13.湖南30

14.滿州12.5

15.廣東10

16.甘肅10

綜上所述,我覺得古往今來,中國最出人才的省份應該是:山東、浙江、河南、四川。




當代的人才分布。


推薦閱讀:

有沒有關於秦朝的紀錄片?
為什麼元文宗長相相比其他元帝那麼特別?
埃及金字塔還有寶藏嗎?
日本史上著名忍者服部半藏在德川家康奪取天下後遭遇如何?
《清明上河圖》中有哪些不易發現的有趣細節?為什麼有人說畫中的汴梁城危機四伏?

TAG:社會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