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的崛起,對台灣和平統一的意願有何影響?
如題。
-----------------------------------
補充:
評論裡面絕絕大多數觀點比較統一,看來兩邊的年輕人都認為只剩下老一輩有共同的情感記憶了!
不可能!請大陸同胞們不要再存有這樣的幻想了!不要以為自身不夠強大所以台灣還未回歸!
現在新一代的台灣年輕人看你們已經像在看外國人了,喜歡中國的就像有些中國人喜歡美國一樣,討厭中國的不用說了。還有很多像是稱普通話為「中國腔」,國語跟閩南語為「中文」跟「台語」,中國就是外國,強大一點跟美國地位差不多,衰弱一點跟印度比擬。這就是幾年來台灣人被洗腦的潛移默化。
我同學都表示,等老一輩人死光了,就再也不會統一啦(原話)。因為老一輩的人對大陸還是有感情的。
記住啊,主控權在你們手上,如果你們大部分的人民心裡還有統一大業,那末台灣回歸就指日可待,如果也是「老一輩人死光了」就沒人在乎統一了,那末中國再強大與台灣何干?
千萬別指望在統一前台灣能夠人心歸向大陸!千萬別有這樣的錯覺!
人心歸向是統一後新政府在政治宣傳,輿論導向與教育改革之後,才會發生的事啊!
閻學通:發展中國家有分離主義的問題,很多人片面強調經濟水平低、民主的程度不夠好等等,那麼咱們就看發達國家。以最發達的美國為例,夏威夷有人要獨立,因為夏威夷原來是個夏威夷王國,雖然獨立的人數不多,但是有人在鬧。新罕布希爾州最近要搞這個獨立。緬因州也有過這個分離主義的運動。義大利現在是北部的倫巴頓地區在搞獨立。英國的大家都知道北愛爾蘭搞獨立,最近呢蘇格蘭這領導人又提出要分裂出去,要獨立。西班牙的巴斯克在搞獨立,法國的科西嘉地區的人在搞獨立,那麼是澳大利亞有些土著他們也要獨立,這都是發達國家,都是經濟水平很好,很民主的地區,為什麼也有呢? 非西方發達國家更有了:像俄羅斯有車臣,這個喬治亞有阿扎爾,墨西哥有恰帕斯州,印度有希克、克斯米爾。斯里蘭卡的賈夫納半島,泰國有這個全國革命陣線組織要建立北大年聯合共和國,有這個菲律賓有棉蘭老島地區,就是在世界上分離主義是一個普遍現象。
所以說,分離主義問題它不是個經濟問題,不是一個政治制度問題,不是一個人們生活水平問題,它是一個民族認同問題。分離主義是人類歷史上,或者說在現代社會中間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是世界上多數國家所面臨的一個共同的問題。分離主義的存在不是一個可怕的事情,問題在於政府是否有能力控制分裂主義,政府是否有能力阻止分離主義導致國家分裂。能不能夠控制分離主義,不是一個國家政府的意願決定,是一個國家的政府的能力決定的 。
一直以來,大陸宣稱武統的情形:台灣宣布獨立,外國軍事力量進駐台灣,統一可能性喪失。這其實對應著不同層次的威脅:(1)外國軍事力量進駐,意味著我們要面對帝國主義藉助台灣戰略地位形成的巨大國防壓力,嚴重干擾經濟社會發展,所以長痛不如短痛;(2)台灣任何時候宣布獨立,都會嚴重動搖執政黨的立國之本、執政之基(執政合法性),甚至可能反噬推動其他地區謀求獨立,所以傷害到了核心利益;(3)統一可能性喪失,就是台灣民意向獨的大趨勢已成。這三者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前二者越來越沒有意義。比如外軍駐台,以大陸目前的軍事實力,在東亞開戰的話對付美日同盟都是綽綽有餘,所以對任何國家來說通過駐台來對華施加軍事壓力只會得不償失。又如台灣宣布獨立,基本是會被所有國家定性為「麻煩製造者」和「挑釁者」,所以空心菜這樣的死硬分子也會說我們已經獨立了無需再宣布。那麼,最緩和而又危害最大的,就成了溫水煮青蛙的「民意向獨」了。
民意是可操控的,是很容易被操控的,方法就是媒體轟炸。但大陸目前對台灣民意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原因一是30多年未再對台獨行徑施加軍事壓力,特別是96年的臨陣收兵行為,站在台獨的角度來講,足夠令輿論忽悠老百姓。明明大陸是「不忍」,台媒天天宣揚的是「426不敢」。原因二是大陸與台灣民間的直接溝通渠道約等於無,一切對台友善、讓利行為都成了藍綠政客們的「政績」,後者進化成了高級詐騙犯。三是「以拖待變」成了台灣民眾的共識,因為西式民主制度最大的弊病之一就在於「鼓勵人人都不負責任」。所以現在島內可以成立共產黨可以鼓吹一國兩制和統一,但主流政治正確就是「不表態、不站隊、不負責」。當然,這種共識最大的漏洞就是「武統」壓力,這是國民黨內拚命想和大陸簽和平協議的原因,簽了協議他們才有政績上台嘛。
吳敦義的上台,表明KMT內部終於也不再對「不表態、不站隊、不負責」遮遮掩掩,大大方方的認可了KMT在島內選舉壓力下的真實心態。確實,這種方式更有利於國民黨拋下包袱、聚攏人心、贏得選舉。但對大陸而言,抬舉你KMT是為了阻遏台獨,哪怕形式上阻遏一下都算有點用處,現在你連這點形式作用都發揮不了,那要你何用?
從大陸的角度來說,因為一再錯失解放台灣的歷史機遇,那麼出於中華復興的考慮,長期以來對台問題就是一個「穩」和一個「繞」字,只要未達到動武條件,就盡最大可能不使台灣問題成為大國全面崛起的障礙,像「蛙跳」戰術那樣來充分利用現有時間與超級大國博弈爭鋒,講到底其實也是一個「以拖待變」的心態。但當這種心態成為了台灣的主流民意之後,就標誌著大陸的政治底牌已被對方徹底看透,也就是這種玩法進行不下去的時候了。
大多數台獨並不是天然獨,他們只是不想和大陸統,而如果給出「成為日本南海道」的選項,不僅島內阻力不會有那麼大,而且現在要主權要尊嚴的台獨們反倒會歡欣鼓舞額手相慶。
有人說島內統派都是老年人,年輕人對大陸沒感情,從大陸來的老年人死光了就沒辦法「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了,我覺得這說的不對,日本的殖民者在台灣早就死絕了,如今為什麼皇民思想反倒能在台灣島內大行其道而沒人覺得不妥呢?
說到底,人民的情感和認識是有滯後性的,視野閉塞的島內尤其如此。日本成為發達富裕國家幾十年,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權上百年,積威已久,兩者捆綁在一起,人們腦中的刻板印象哪有那麼好改變。台灣到底還是舊中國,信任積弱近兩百年沒自強過,友邦比自己重要。誰都知道大陸和美日競爭激烈隨時有對抗的危險,讓舊中國的腦子思考對抗一個世界軍事強權和世界經濟強權的複合體,他們怎麼選還不是一目了然嗎?
所以世間根本沒有台獨,有的只是媚日畏美,舊中國就沒有自立的意識,「獨立」不過是抗拒大陸統一的幌子而已。
所以我說,不要怕「天然獨」,他們都是大人教出來的,用不了二十年再造一代不是問題;也不要害怕「老一輩死光」,他們雖心繫大陸,可是他們不肯統一的頑固比起台獨倒是分毫不差的;更不要迷信梧桐,你殺不光島內媚日美的思想,你就壓不住台獨,統一之後台獨分子也是國民,他們跳還好收拾,他們要是裝孫子,你還想養個李登輝第二嗎?
因此,大陸不僅僅要崛起,光崛起還沒用,得大大的崛起,要在崛起的過程中在富裕程度上超過日本(或者讓日本窮下來),在軍事強權上超過美國(或者讓美國在東亞消除存在),這樣十幾二十年,台灣人心必有大的轉向。島內統派聲音成為主流才順理成章。
當然,中央覺得等不及,要在這之前梧桐,那我當然也是資磁的,覺得吼的。
中國任何一個富裕地區看外地人,都有一種主流觀點:「窮嘎唄兒來搶爺的工作、地鐵座位、小學學位、大學錄取名額、低保來啦!」就是山東人厚道,一不嫌外地人窮,二來還開放外地人隨遷子女高考。三來……就中國青島有地鐵,其他人對地鐵座位沒概念。
如果大陸經濟優勢碾壓了台灣,肯定有人說:「那些台巴子除了早年帶著幾個臭錢和周扒皮式管理,對中國幾十年的發展有什麼貢獻?多少封建思想是他們帶回來的!憑什麼讓他們回來蹭低保!」到時候就是回歸不是你想回,想回就能回了。
當然,這個意淫的程度太高,短期內看不到。台灣不可能自願回歸,根本就不是一個國家的人,沒有民族認同是不會自主回歸的。黨內很清楚,沒有指望過台灣自己回來。
根據國際法的規定台灣人有權利建立一個國家,有權利不當中國人。任何一個中國人都有權利不當中國人,這是個人的選擇。
但同時中國也有權利維護自身國家領土主權完整。根據波茨坦公告與開羅宣言的明確規定,台灣是中國人民共和國的領土。日本投降的時候放棄了台灣的主權,世界上只有中國擁有台灣主權 。
也就是說台灣人擁有的是自然土地,中國擁有的是政治土地。印第安人在美洲生活了幾十萬年,現在照樣要趕到保留地去。這就是國際法的原則,這是完全的合法行為。
台灣人有權利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建立國家,但不能在中國的土地上的建立。
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閻學通】大預言術 - 中國崛起的國際環境 2005年
之前因為某些敏感詞被摺疊了,修改好了
我在Facebook上,加入了一個台灣藍營的群,裡面都是洪秀柱的支持者。理想中我們會認為,支持洪秀柱的可能會支持統一,然後事實完全相反。機會沒有人願意統一。(這裡統一的概念的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裡面的人有如下觀點:
1,統一可以,但是要用三民主義那一套,國旗國歌憲法都要換。原因比較簡單,認為大陸追求霸權主義,失去了中國傳統文化,所以應該接受台灣的三民主義。
2,由他們發言可以看出,承認九二共識根本沒有任何統的意思,而是以此擴大國際生存空間。
3,這個就比較有意思了,蔡假綠紅真。天下何人不通共?看來藍營網友也有這方面認識啊。
4,還有人認為,中國如果堅持共產主義,必將再次發生文革。其原因很簡單,歷史上發生過了,所以還會再次發生。所以呢,大陸不政治改革,不願統一。
5,還有一個原因,認為我們是昭和青年,政府像法西斯一樣充滿侵略擴張的野心,不願統一是不想再未來的侵略戰爭中被拉去當炮灰。
他認為中國之所以被孤立是因為我們特殊的政治體系,我們應該積極的融入到美國制定的規則裡面去,這樣能夠避免不必要的戰爭。我們和美國對著干,是可怕的,必然失敗的。
6,群里有一個紅統,只不過這是別人說的,我沒見過他說一句話,不清楚是哪種思想。
7,還有一個人說願意統一的前提,就是中國挑戰美國地位成功之後,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導者,這樣統一何樂而不為。
8,最後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是,他認為不存在武統,原因我沒法理解,是過去的幾十年都沒武統,所以未來也不可能。(我是真的沒法理解)
差不多就是這樣了。以後有什麼觀點再更新。
————————————分割線——————————————
這裡多談談這些人的一些其他看法。關於洪秀柱落選國民黨主席的事情。
由於群里多數是支持洪秀柱的,所以洪秀柱的失敗對他們打擊還是很大的,導致群里的一部分人認為武統是必然的結果了。
群主是個妹紙,她還是很好交流的,思想不極端,有大中華的思想,我想把她拉到知乎來可惜她閑麻煩,簡體字看不慣失敗了。她對未來的願望是
統一台灣的將會是支付寶,微信,王者榮耀,騰訊動漫,起點中文網。
而遼寧號只是保證他們不敢輕言獨立。
現在已經過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時代了,應該為中華崛起而寫書。
土撥鼠,有一類生活在每年有五個月充足食物的環境,它們的習性喜歡獨居,出生倆月就離開母親。非常具有攻擊性,領土意識很強。另一類土撥鼠生活在高寒地帶,喜歡群居,互相很少攻擊性,還有歡迎儀式。因為環境惡劣,所以有報團群居的需要。
人和動物有這方面的類似,如果自己可以過得很爽,那寧願自己過,報團都是因為有需求才會抱。報團就會犧牲自己的一部分利益。
一個國家的人,為什麼成一個國家。是因為有需求,很重要的需求是,有共同的敵人。
這世界上的國家老是在互相弄來弄去,世界和平只是美好願望,不弄來弄去,怎麼體現國家的存在感。美國要弄朝鮮,沒有朝鮮這樣的國家。美國人民為什麼要供養聯邦政府的龐大軍隊?沒有美國這樣的國家,朝鮮人民為什麼要忍受三胖?
共同的敵人方面,大陸跟台灣完全找不到共同話題。你跟台灣人說美帝多壞多壞,他聽的進去么?
哪天大陸和台灣能夠找到共同的強大的敵人了,那就自然會緊緊擁抱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不分彼此。。。了。
扯那些炎黃子孫啊啥的沒啥用,扯的多了某些邊疆人民說老子不是炎黃子孫啊,你怎麼圓回去?全世界分分合合的多了,從歷史淵源裡面找,不過是一種宣傳上的,形式上的需要,是否能統一,根源不在此。
找不到共同敵人,那麼就得回答,你能讓回歸的台灣人得到多少好處?要產生足夠強烈的需求,要足夠強大要足夠明顯,要普通人看得見,能相信。
太難了。不可能的。不管我們多麼強大,多麼富裕,台灣也不會回心轉意,更不會主動與我們統一。原因很簡單,通過二三十年的去中國化教育,所謂的台灣主體意識,或者說台灣認同已經深耕在年輕一代的台灣青年人腦海之中了,這是一個已經發生的事實,我們必須承認。也就是說,年輕一代的台灣人已經不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了,相反,中國人在他們心中反而成了惡霸,侵略者的同義詞。這些有著中國人外貌,講著中國話,過著中國節日,拜著中國神仙的人,已經不再是我們的同胞,他們,僅僅是住在中國領土上的外國人,僅此而已。
過去我們黨和政府公開發布的對台大政方針里總少不了一句話『寄希望於台灣人民』,這是我們認同對岸居民為我們的同胞這樣的感情下的正當而又自然的想法,可是現在,諸位可曾在我黨與政府對台政策中找出一句類似的話來嗎?我們自己都不相信所謂的『台灣人民』了。事實上,與其相信他們在我們充分發達後的主動回歸,我更相信堅船利炮下的主權宣誓。讓我改,我不知道改哪裡。然後我發現了這個。
這破乎,吃棗藥丸。
我們反過來說吧,大陸什麼時候會不介意台灣獨立或者回歸?就現在的狀況來看就一個可能,當美國再也不是能威脅我們的力量的時候,中國才會有這麼大的心!
大陸不讓台灣獨立,以此為底線,並不是因為捨不得對岸同胞,更不是因為血濃於水,只是因為就目前而言台灣對中國有無可替換的戰略地位,這是中美間的事,與台灣無關,僅僅是戰略利益而已。
這些日子,因為大陸賀電和吳敦義回電而引發的微妙氣氛,很多台灣政客在電視里宣稱你看日本硬,大陸也就那麼回事,所以台灣也要硬點,大陸不敢怎麼樣的,說這話的政客可謂居心叵測……日本無論怎麼說都是有資格和中國鬧的,人是和中國一樣的大國,日本和中國鬧是要搶肉吃,而台灣你就是中美間的肉,哪裡有鬧的資格?這話說的難聽,可事實就是這樣。
至於說台灣會不會因為大陸如何就生出歸心?我覺得,這不是個理性政府會考慮的問題。舉個例子,海灣戰爭前伊拉克多富,還不是被米國搞的生生的窮死了?米國搞這些的時候想沒想過伊拉克人民的感受?當然沒有,那不是他們需要想的東西。大陸對台灣的態度也一樣,法統在我,紅線我定,之後的事情就只考慮成本和效率了,民心如何,實在不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最後補個庸俗的例子,的確不是你有錢女孩就會喜歡你的,但是開豪車約姑娘的成功率遠大於正常水平幾乎是一約一個準,所以理想與現實還是有那麼點不同的。
英國脫歐,是因為歐洲不發達嗎?其實是因為歐盟委員會無法讓英國學校在中小學課程里灌輸「我是歐洲人」這樣的理念。
根源在於教育。國民認同感全是教xi育nao出來的。不控制教育,就無法灌輸國民認同。一個國家永遠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如果本來就沒有國民認同,那麼有一點負面的就會歸結於國家,有一點好的反而不會歸結於國家。長此以往,自然越來越離心離德。
以香港為例。中國這麼多年在香港沒能深度介入國民教育,而香港年輕人本來就缺乏對中國國民身份的認同,因此香港社會結構造成的問題的鍋都被甩在了「中國」頭上,導致港獨思潮泛濫。
解決台灣問題,還是要像知乎常凱申公之前雄文所說的那樣,再等十到二十年。等中國在經濟、科技和軍事上已經非常發達後,憑藉完全不對稱的軍力優勢,讓對岸同胞們意識到,抵抗是完全徒勞的,因此從第一刻起就斷絕武力抵抗的念頭;同時,經濟上加入中國再有很大好處(比如加入全國社保後福利一下提升了,或者國有化台獨份子大型企業,將財產納入台灣省國資委,用於支付台灣省社保)、中國特色價值觀體系已經形成(或者是西方普世價值體系已經在全球受到重創),對比之下,抵抗的代價無限大,回歸好處特別多,心理上也說得過去,那妹子就一閉眼從了。
然後開展全方位一體化的教育工作。國民課綱、電視、網路、微信、閹割版LINE、閹割版臉書INS油管等等,培養出完全新的下一代台灣小紅粉。
我覺得挺不容易的。
另一種,就是搞出類似於「中華」這樣的類似於英聯邦的概念,台灣屬於中華聯邦,高度自治,與中國在關稅、司法、國防方面一體化;
然後憑藉強大的經濟和治理優勢,向台灣輸出軟實力(也就是解決方案),從人大、政協(甚至是黨委),到公檢法制度;輸出中國公務員考試、司法考試、高考、中國註冊會計師、中國特許金融分析師、稅務師、計算機xxx考試,等標準。
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中國上面這一套體系能已經做得很完善,並且對於經濟社會的治理的確十分有效。
我覺得也挺不容易的。
可以說幾代的黨爭下來,呆灣對下一代人的洗腦教育是非常成功的。
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少之又少。可以說是很小一部分。
如果你以大陸人的身份去詢問普通台灣人對一個中國的看法,可以說大部分都很委婉地告訴你台灣和大陸統一道阻且長。
然而你以一個台灣人的身份去問這個問題時,大部分的台灣人會以為你是傻X。
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小組曾做過相關的調查。
呆灣人不懂如果真的打起來不僅美日幫不上忙而且呆灣根本撐不過一天么?、
呆灣人不懂大陸僅憑福建的導彈就能把本島打癱瘓么?
呆灣人不懂如果大陸紅利吃完了呆灣經濟會陷入什麼樣的境地么?
答,大部分年輕的呆灣人根本不懂。
教科書里一直在弱化大陸和呆灣的關係,弱化大陸對呆灣的影響,強化美日對呆灣的重要性,強調美日充當呆灣保護傘的重要性。新聞媒體嘲諷大陸的軍事實力,認為大陸的軍事實力不如印度。經濟上也總是認為呆灣的經濟能持續高走。所以很多呆灣的年輕人生活在理想國里。網路上的宣傳和身邊人的討論極其一致,愚人愚己。面對正確的報道反而認為誇大,14年我在呆灣讀書時竟然有同學問我「你們那邊還穿不穿魚皮做的衣服?」
呆灣人總是嘲笑大陸網路設牆,封閉自我。呆灣其實也高明不到哪裡去,他們直接在人腦中設牆。
不是回歸,是統一
這東西,完全是屁股問題。
你窮的時候,彎彎說,等你富起來再談吧。
好吧,你富了,彎彎說,等你民主了再談吧。
我想,就算大陸真的西式民主了,彎彎還是會嫌你不夠民主,因為他們的領導人居然不能當大陸的元首。
所以,跟台灣,沒法講條件的,就是大陸投降台灣,也未必讓他們滿意。唯一的王道,就是武統。
這事兒,紅毛干過、鄭成功干過、康熙干過、日本人干過,就算是國民黨,那也是228威懾過,紅色中國哪裡能奢望那麼幸運,談談就解決台灣的?台灣那地兒,就是得打痛了才會服的。
這點倒是很像小日本。
先上結論,不能。粗暴地打個比方,韓國崛起了,你會想成為韓國人嗎?你也許會反駁說中國跟韓國不一樣,台灣人從根本上就是中國人,只是他自己不承認而已。恭喜你,你發現問題所在了——國家認同。
一 、認同的理論範式
國家認同是「一個人確認自己屬於哪一個國家以及這個國家究竟是怎樣一個國家的心理活動」,是去發現或承認某種把他們聯繫在一起的紐帶。把人們聯繫在一起的除了文化和信條外,當然還有共同的經濟利益或共同的經濟生活,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人們在談論認同問題時並沒有特彆強調這個要素,但沒有強調並不等於可以或缺。因此,文化、信條、經濟利益三者是國家認同內涵的要素結構,國家認同不會僅僅包含對某一個要素的認同,而往往是不同要素的集合。當然,不同的國家所面臨的認同問題不盡相同,因而所強調的認同內涵要素也有所差異,這就導致了國家認同內涵凸顯的不同類型。從理論和現實相結合的角度來看,大致可以把國家認同內涵凸顯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以民族主義為主要支點的國家認同
蓋爾納的民主義理論體系認為,民族主義堅持政治與民族的疆界應該統一。對民族國家的認同,即是認同共同的語言、文化、風俗和記憶的歷史共同體,這類國家認同大多反映在民族國家興起之初,以及後「冷戰」時期出現的一系列新的民族國家獨立過程中。這種以民族主義為主要支點的國家認同,並不是沒有政治原則的認同問題存在,而是在這一問題上已有了某種共同意識,或這一問題被認為是次要的。例如,蘇聯的一些加盟共和國在脫離蘇聯時,凝聚人心的主要訴求是民族主義的內涵,至於脫離蘇聯之後應實現一種什麼樣的國體和政體,似乎並不是主要的問題,並不影響他們對即將形成的新的民族國家的認同。
2.以意識形態或政治原則為主要支點的國家認同
圍繞著一些政治原則,如自由主義、民主、憲政原則等理念建立起對一個國家的認同。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美國是一個建立在意識形態上的國家。它主要強調對1776年《獨立宣言》和1787年美利堅合眾國憲法中的政治理念以及星條旗的忠誠,「如果美國人沒有認為這種價值觀能超越各自祖先之間的文化差異的信念,他們就會按照各自不同的歷史處於分裂狀態」。對於美國人這種沒有自身文化根基及民族傳承的國家認同,亨廷頓認為美國是一個例外或特殊的國家,因為「不像其他國家,美國的國家認同是由原則或理念而確定的,而不是由一種歷史歸因所確定的」。在這個方面,還有一些由於內戰或其他原因而處於分裂狀態的國家,在追求統一的過程中,雖然民族主義是一個喚起共同意識的有用「工具」,但真正的或主要的問題不是缺乏民族認同,而是缺乏某種能成為共同意識的政治原則,因而這類國家的國家認同的主要支點實質上仍需在政治原則上去尋找。
3.以文化為主要支點的國家認同
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猶太人國家的建立。早在羅馬帝國初期,猶太民族就失去了地理意義上的家園,在其後漫長歷史歲月中,他們成了散居世界各地的流浪民族,但猶太教這一古老宗教文化的強大凝聚力使這些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保存了文化上的精神家園,由此逐漸形成一種恢復猶太民族國家的國家認同,最終導致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紛紛返回故土建立和發展了以色列國。
上述幾種類型表明,源於不同的歷史背景,具體每個國家在構建其國家認同時,有著不同的凸顯方面,從而形成了各自的國家認同的特點。但這並不否認國家認同內涵是由文化、經濟和信條三個方面所組成這個一般性的規律。換句話說,即民族主義、共同經濟利益與政治原則的共同意識構成了完整的國家認同,其中任何一方面內涵的短缺都會導致在國家認同問題上的思想或社會衝突,進而威脅到國家的穩定及統一。這個要素結構就是分析國家認同問題時應遵循的理論範式,應根據這個範式去分析具體國家的國家認同問題,才能確定具體或主要問題是什麼,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國家認同訴求的凸顯方面或特點,使之能有效地喚起大多數人的共同意識。
二 、認同與台灣問題
台灣問題的由來是確定台灣問題性質的分析起點。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這不僅是歷史的結論,也是整個主流國際社會所承認的現實,對此無需贅述。但是,台灣與大陸處於治權分離的狀況也是不可迴避的現實,這個現實導致了認同問題的產生與演變,在相當程度上而言,台灣問題就是認同問題。根據國家認同的理論範式,我們來進一步的分析台灣問題中的國家認同問題。
大致而言,台灣在國家認同問題上的情勢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蔣氏父子統治時期,二是李登輝執政以來時期。
蔣氏父子統治時期,台灣方面在國家認同問題上的政治邏輯是「漢賊不兩立」,具體表現為:一方面,以政治的「法統」自居,拒絕與大陸通過談判解決國家的統一問題,斷絕兩岸民眾的任何交往;另一方面,又以文化的「道統」自居,提倡「從思想上、學術上弘揚中華傳統優良文化,協助推行民族精神教育」。顯然,此時兩岸在中國的國家認同問題上,短缺的不是文化或民族主義的認同,而典型地表現為缺乏政治信條方面的共同意識。因為從根本上而言,發生在半個多世紀前的那場中國內戰,不是起因於民族、宗教或其他文化方面的衝突,而主要是起因於代表廣大中國人民利益的中國共產黨與「和全民為敵的蔣介石政府」之間的階級或政治原則衝突。
進人李登輝執政時期以來,台灣在國家認同問題上的情勢就逐漸變得異常複雜,原因在於台灣社會的政治生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台灣社會分裂了,在「我們是誰?」、「台灣是什麼?」等認同問題上,昔日那種思想一統的局面不再,出現了尖銳對立的「統獨」之爭。從思想意識方面來看,大致可以分為三大派別。
一.徹底的「台獨」派
他們認為「台灣要作為一個獨立的有主體性之文化,則必須擺脫於附屬於中國文化的思維模式,並且要走出自濺於中原文化的陰影,……切斷與大陸中國的文化情結,使之重新與南島、日、美等文化融合成一現代的台灣新文化」。這就是通常被稱為「台獨基本教義派」的思想意識,雖然它目前還屬於一種極端,但其對台灣社會正在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主要反映在當局的一系列「去中國化」的政策,以及部分民眾中的「去中國化心態」上。
2.「兩個中國」派
李登輝曾聲稱:「我認為,即使台灣的國際地位必須明確化,卻不一定要拘泥於獨立,反而是將中華民國台灣或者是台灣的中華民國實質化,才是當務之急」。這在台灣是居於主流的思想意識,但它又分為兩個支系,一是「打著中華民國的旗號,培植以台灣為核心的國家認同,弱化中華民國的地位,製造台灣國的幻景。成就台灣人的民族主義及台灣意識」。這個支系的根基可以歸類於「徹底的台獨派」,它與「徹底的台獨派」之間僅是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的區別,比「徹底的台獨派」更策略一些罷了,李登輝本人及民進黨的部分人均屬於這個支系。另一個支系大體可以說是持傳統意義上國民黨的國家認同觀,但與「兩蔣」時期的國民黨已有了很大差異,即它已放棄對整個中國的權利要求,以「中華民國在台灣」而自居,與前面一個支系的區別在於,還承認自己屬於中國人,明確表示不反對兩岸最終實現統一,但在什麼基礎上實現統一卻與大陸目前的理念有著很大的分歧。
3.支持統一派
這個思想意識派別堅持一個中國的認同,基本上支持大陸提出的統一方針,當然在一些具體問題上與大陸的現行政策還有歧異。這個派別在台灣屬於非主流的另一個極端。
以國家認同內涵的範式來分析,上述三個思想意識派別大致可以歸納為從文化到信條全面排斥對中國的國家認同,文化上不排斥但在信條上排斥對一個中國的國家認同,以及文化和信條都基本接受對一個中國的國家認同的三類不同的認同觀。在國家認同問題上這樣一種複雜的思想狀況反映在民眾的心理活動上就是對「我們是誰?」和「統獨」的認知態度選擇。
台灣民眾對「我們是誰?」的選項是「台灣人」或「中國人」,除了兩者選其一的明確回答外,還出現了一個「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中性答案。依據台灣政治大學選研中心的資料,在過去的十多年中,自我認定「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人數比例的變化不是特別大,一直徘徊在40%一50%間。(見圖1)然而,自我認定為是中國人與自我認定為是台灣人的比例已經發生了此消彼長的逆轉,前者的比例持續下降,下降近20%,而後者的比例則持續上升,已經超過40%。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首先,我們要對這幾個選項進行辨析。在國際社會的視野中,「台灣人」與「中國人」是在政治、文化方面全盤不相容的兩個概念,但是在華人社會裡,這兩個概念並不是全然對立的,原因在於華人社會中的「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是可以分割的,而且國家認同是透過歷史解釋而建構的。這種語境下所謂的「中國人」,通常是指文化認同,是指文化中國人。據此,可以對這三個選項做出以下解讀。
「台灣人」、「中國人」和「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就成了對上述三種有關國家認同的思想意識派別選擇的隱喻。文化認同具有抽象性、理想性與長期性,政權雖然可以對文化發揮局部或短暫的影響,但絕不足以完全改變文化的內涵。台灣人也無法因為對短期的政治認同的拒斥而全盤否定文化認同。這樣一來,重新解讀圖1可以發現,選擇「兩者都是」與「中國人」的,即文化上認同中國的約佔一半以上,仍是台灣社會的主流,而問題在於政治上的不認同。簡言之,文化上嚮往,信條上排斥,這是台灣認同的現狀。
其次,政治認同的變化很大程度上是特定條件下台灣歷史問題的發酵,「是在每個歷史階段的政治脈絡中形成的,這種脈絡性深植於各個階段的政治背景之中」。①日據時代,`舊本人」與「台灣人」的民族矛盾同時也是「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階級矛盾,大部分台灣人作為漢人的主體性在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壓迫中得到彰顯;1 9 4 5年後,「台灣人」與「外省人」的省籍矛盾同時又是國民黨統治下的階級矛盾,本省人在國民黨的威權統治下產生了被出賣和被欺侮的「歷史悲情」,進而逐漸發展演變出「台灣人出頭天」的強烈願望,即「台人治台」的思想,形成了一種很複雜的本土意識。在「冷戰」時台灣處於東西方對峙的前沿地帶,深受美國式自由民主的影響,因此在後戒嚴時代,台灣實行了代議制民主,圍繞著這一體制產生了迥異於大陸的政治認同。在這一時期,台灣政治領域權力鬥爭激烈,權力重組引發了族群間的衝突與緊張,「新台灣人」意識應運而生。然而,這只是一個空白的主體論述,缺乏具體的實質性,可以被各方人士注入不同的內容,成為操縱選戰的一個口號。李登輝就提出:「今天,在這一片土地上共同成長、生活的我們,不論是原住民、是數百年前,或是數十年前來台的,都是台灣人,也都是台灣真正的主人。』心這個定義中的「台灣人」與歷史脈絡中所形成的「台灣人」的認同完全不同。凡是生活在台灣島嶼的人都可以視為是「台灣人」,這是相對於「大陸人」而言的。「台灣人」成為一個範圍廣泛(包含外省人、客家人、閩南人與原住民)、內涵模糊(沒有區別於「他者」的具體、實質性內容)的概念。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是台灣人」的比例才持續上升,儘管許多人可能並不清楚什麼是「台灣人」。
此外,在近一百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台灣民眾沒能完全與大陸民眾共享同一的發展經歷,逐漸形成了一種有別於大陸的群體認同,這種認同是由其自成一體的政經體系所構成的。這些就是台灣的歷史問題,它埋下了分離的潛在危機,一旦具備了某種條件,這種潛在危機就會浮出水面,成為現實的威脅。克服這種潛在危機的路徑有兩種選擇,一是運用強制性的手段壓住危機的爆發,二是運用疏導的理念去化解危機。蔣氏父子統治時期,基本選擇的是第一種路徑,國民黨38年的戒嚴體制、「動員勘亂」的高壓,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省籍歧視」等,雖然暫時壓住了危機的爆發,但實際上孕育了更強烈的危機因子。蔣經國晚年已意識到應變高壓為疏導的重要性,但對於他而言已時不我待,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這種轉換就離開了人世。以李登輝為首的本土人士執政以後,全面實現「台灣人出頭天」就成為政治圖騰,「本土化」成為民主化的核心內涵,在這樣一種充滿清算歷史的報復心態的社會氛圍之中,台灣內部已經沒有可以化解歷史危機的力量或能力了,因為傳統的國民黨及其認同者都是帶有「原罪」之身,要麼只能同流合污,要麼就淪落為非主流的邊緣勢力或人物。此時,通過疏導去化解台灣歷史形成的危機的重任已歷史地落在了大陸的肩上。正因為近一百年大陸與台灣沒能完全共享同一的發展經歷,這就使大陸在了解台灣及台灣民眾的心理活動上難免要有一個從抽象到具體和由表及裡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無疑會反映到相關政策層面上,突出表現為在台灣社會政治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時,大陸仍在相當一段時期里把解決台灣問題的希望寄托在「第三次國共合作」上,表現出很強的「藍色情節」,這就很不適當地把大陸和國民黨綁在了一起,被置於台灣社會政治變遷的衝擊對象的位置上。由此,民進黨及其他島內反國民黨的政治勢力有了操縱民意的空間,即把大陸與國民黨相聯繫,把反國民黨與反大陸畫等號,其結果是使大陸被拖人了島內的「清算歷史」的政黨鬥爭之中去,很難有著力點去疏導和化解台灣歷史形成的危機。與此同時,民進黨及其他島內分裂勢力卻不斷地把現實問題歷史化,即把反分裂的主張通通歸結於是欺壓台灣人的歷史的延續,用「歷史悲情」掩護其「台獨」的政治圖謀,致使台灣在認同問題上出現了如此扭曲和複雜的局面。
認同是一種心理活動,它無疑會影響人們的行為,但它與實際行為之間還存在一定落差,落差大小取決於客觀制約因素。因此,認同選擇與「統獨」選擇之間的分界並不一致。據統計,在「統獨」選擇問題上,從1990年以來,選擇「儘快獨立」與「儘快統一」,即「急獨」與「急統」的都只是極少數,前者從來沒超過7%,後者從來沒超過5%。(見圖2)選擇「偏向獨立」與「偏向統一」,即「緩獨」與「緩統」的兩者差別一度不大,但是自2003年以來「緩獨」已經超過「緩統」。在統一與獨立的選項外,還有一個選項是「維持現狀」。維持現狀可作廣義和狹義之分,所謂廣義的維持現狀包括兩種內涵,一是維持現狀再決定,二是永遠維持現狀;狹義的維持現狀僅指兩者中的後者,是一種不對未來變化作任何預期的態度,也可以被視為在「統獨」問題選擇上的不確定群體。
廣義統一(「急統」加「緩統」)、廣義維持現狀和廣義「台獨」(「急獨」加「緩獨」)三個選項中,從圖3可以看到,選擇廣義維持現狀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一直高於40%,這幾年持續增多,目前約佔1/2強。支持廣義統一的一直維持在20%左右,而支持廣義「台獨」的在2003年6月之前一直低於20%,這表明台灣大多數民眾並不支持「台獨」選擇。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從2000年6月起, 廣義「台獨」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並超過了廣義統一。可見「台獨」意識與勢力都在不斷發展中, 而這與民進黨的選舉操縱也是互為因果的: 一方面,民進黨中除了有些「精英人士」根本就不認間「台獨」意識形態之外,更多的「精英人士」傾向於把「台獨」當作政治鬥爭的工具;①另一方面,因為民進黨的選舉操縱與宣傳,台獨理念也呈現出膨脹的趨勢。
對圖1和圖2進行交叉分析可以發現,「自我認定是台灣人」與「台獨」選擇並不重合,由此可以得出幾個結論:①「台獨」並不是眾多台灣人民的訴求,選擇「台獨」的人在「自認為是台灣人」中只佔一小部分;②「台灣人意識」與「台獨」理念之間不能畫等號,前者更多地是強調「台灣優先」的理念,台灣人意識與中國人意識的差異並不是一個「文化」或「民族」問題,而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民主」的問題;③民進黨在「台獨」意識形態之外,還有追求公平正義的自由民主意識,支持民進黨候選人的選民也並非必然支持「台獨」。
隨著台灣問題的發展演變,大陸於2000年強調了「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大政方針。寄希望於台灣人民需要超脫「藍色情節」及國共鬥爭思維定式去認識和解決台灣問題,它不僅是要加強兩岸民眾的交流和往來,更重要的是要建構一個更大格局的認同觀,更廣泛地去涵蓋台灣社會各階層的小認同,以最大限度地去縮小「台獨」分裂思想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認同的重構就成為解決台灣問題不可或缺的重大理論和政策課題。
三 、解決台灣問題 與國家認同的建構
台灣問題起源於國共內戰,但隨著時光的流逝,它已不再是國共鬥爭的繼續,因為情勢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反映為:①儘管雙方的敵對狀態沒有根本解除,但雙方都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了對方的存在,「一定要解放台灣」和「反攻大陸」等都已成為歷史口號,解決台灣問題已從怎樣消滅對方轉變為怎樣共存;②台灣社會政治生態或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基本形成了輪流執政的政黨政治體制,民意或「選票」成為兩岸關係中前所未有的影響因子;③兩岸民眾從相互隔絕變成了相互往來,利益的相互聯結日趨緊密,給兩岸關係提供了可以有所作為的平台。這些變化要求我們以超越國共鬥爭思維的時代眼光來面對台灣問題的現實,認真去思考構建新的國家認同的問題,才能有效應對時代變化所衍生的新問題,以避免陷人被動。
在考慮建構和平統一的國家認同問題I才,有兩個前提性的問題是必須要予以思考的。首先,和平統一的可能性是否還存在:其次,解決台灣問題的策略思路是什麼。對於和平統一可能性的判斷實質上涉及對台灣人民是否有信心和對自己是否有信心的問題。根據上文對台灣在認同問題上民調資料的分析,有兩個「大多數」是不可忽略的,即大多數台灣民眾在不同程度上還是認同中國文化的,大多數台灣民眾是不願或不敢支持「台獨」的。此外,日益擴大的兩岸經貿交流使相當一部分台灣民眾與大陸有著千絲萬縷的經濟利益關聯,這就表明在民心或民意層面仁還有迴旋空間,換句話說還有和平統一的可能性,當然這種可能性是要通過與時俱進的觀念和策略變化才能爭取到的。至於對自己的信心問題,應該充分意識到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使台灣被外國敵對勢力分裂出去的可能性已經降到了歷史最低點,同時一個繁榮、富強和現代文明取向的中國對台灣同胞是有正面影響的,因此大陸的自信應該是前所未有的,面對台灣的亂象應該處亂不驚,不被一時一事擾亂戰略方向。
爭取和平統一是解決台灣問題的戰略目標,怎樣才能達成這一戰略目標,還需要有具體的策略思路,其內涵大致應涉及如下幾個方面。
1.目標與過程
中國政府一再重申要以最大的誠意和努力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這表明和平統一是大陸的目標,也是其最大利益所在。和平統一目標能否達成,很重要的一點取決於對矛盾衝突的協調能力和智慧。協調的本質就是要有折中的彈性,彈性意味著不能強求一步到位,而是經由若干步驟達到最終目標,這本身就構成了一個具有不同階段內容的過程。如果忽略了過程設計的重要性或必要性,總是以目標訴求為實踐指導,就會使目標空洞化而不具可操作性,同時也會使實踐出現盲目性及缺乏針對性,從而陷人被動應付的不利局面
2.時間與空間
台灣問題的形成由來已久.因而解決這個問題也需要相當的時間過程。鄧小平曾經告誡我們,「能否真正順利地實現大陸和台灣的統一,一要看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結果,二要看我們經濟能不能真正發展。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把自己的事辦好本身就是一個時間過程概念,因此時間是一個決定兩岸統一順利與否的變數,有一定的時間才可能換取和平統一的空間,如果人為地把時間壓縮了,也就壓縮了和平統一的空間。
3.內因和外因
台灣問題與國際因素尤其是美國有著很密切的關聯,但國際因素始終是外因,起主導性作用的還是內因,這個內因表現為兩岸的政治矛盾衝突。美國等外因是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這是一個不能本末倒置的邏輯概念。過分強調台灣問題中的美國因素,甚至把台灣問題簡單地等同於中美關係問題,不僅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只會使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介人越來越深,從中所獲取的利益越來越大,也會給台灣民眾造成受輕視的感受,觸動他們由歷史原因形成的「悲情」,從而激發出一種對大陸的逆反情緒,而這種逆反情緒又被美國當作台灣「民意牌」和大陸來打,這就從根本上使大陸提出「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理念不論在自身主觀能動性上還是在客觀效果上大打折扣。因此,以台灣人民為本,把內因問題作為矛盾的主要方面加以解決,才能從根本上減輕美國這個外在因素的於擾
4.台灣問題與「台獨」問題
台灣問題的內涵一方面是怎樣把目前台灣這個政治實體融人到一個統一國家架構中的問題,面對的是怎樣與台灣廣大民眾進行溝通和協商的問題;而解決「台獨」問題是為促進國家統一清除障礙,面對的是怎樣與台灣少部分人鬥爭的問題,因而不能把解決「台獨」問題的思路及政策等同於解決台灣問題的思路及政策,否則將會導致戰略性的失誤,其後患無窮。另一方面,台灣問題與「台獨」問題又有著一定的關聯,台灣問題處理不好就會給「台獨」的凸顯帶來機會,因此對「台獨」的遏制或反對,除了用種種手段「圍堵」之外,還應在台灣問題上展現具有吸引力的創新思維,以最大限度地壓縮「台獨」的思想發展空間,這才是遏制或反對「台獨」的治本之策。
只有對上述問題有所正確把握,才能克服焦躁情緒或冒進主義,認真地去思考構建認同的問題。兩岸實現最終統一是一個把割斷的歷史重新鏈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所要鏈接的就是三個方面,即文化、經濟和政治。根據國家認同的理論範式,這三個方面的鏈接內容就是國家認同的內涵,因此這個鏈接過程就是一個重新建構中國國家認同的過程,若在這三個方面鏈接不成功,就難以形成對一個統一的國家認同的共識。
以上です
利益相關,一個熱愛和平,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95後大學生,我哥在對台鬥爭的前線——汕頭當過工兵,希望在我這一代能實現中國的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韓國崛起,朝鮮回歸了嗎?
韓國GDP是朝鮮好幾十倍,還有唯一美利堅真爸爸罩著,朝鮮也沒見自願回歸啊。
說個題外話,就算已經是國力碾壓,韓國還不是強制服兵役,朝鮮有個什麼大小動靜,整個國家都提心弔膽。
故中華統一,任重道遠,不可不弘毅吶。
不會
朝鮮願意被韓國統一嗎?
古巴比美國弱小那麼多,他慫了嗎?
台獨最本質的問題是本土意識問題,是教育問題。
人出生時是一張白紙,之後家庭,朋友,學校,社會在上面寫寫畫畫,才形成了一個人的身份認知。
所以如果想和平統一,那麼就得在修改台灣社會各個方面的認知了。
中國崛起了,你就能進入台灣社會修改這些認知了嗎?人家「自由」台灣對陸資是要審查的,所以只要他把門一關,不讓你進來,只讓美日進,你一點機會都沒有。
(插句題外話,這裡談到陸資,在「資本主義」國家裡,資本的作用無窮大,上改政策,下管遊行。如果政府能控制資本運作的話,對於中國崛起還是很有利的。)
轉回,所以統一隻有兩種可能
一:他自己把門打開。(我很悲觀,貌似他們一直小確幸,自己和自己玩的挺嗨的)
二:一腳踹開,社區送溫暖(一聲炮響,為台灣帶來了現代化)
影響甚小。
之前我以為台灣不願意回歸,是因為大陸在他們眼裡是「窮親戚」一樣的存在,只要大陸富了,台灣就會認可我們,還把我們當做是一家人。
現在我明白了,大陸怎麼崛起都沒有用。除了台灣老一輩人還心心念念想著大陸,台灣的年輕人根本對大陸沒有任何好感。
在我看來,阻礙和平統一的因素有三個:
第一,台灣人民普遍缺少對大陸的歸屬感。
我可以舉個例子:一個中國人移民到美國,拿美國國籍,生下一個華裔。他生下來就是美國人,在美國讀書上學,三觀都是美式三觀,從來都沒去過中國,他對中國能有什麼歸屬感?不過是他上一輩人的家鄉而已,與他何干?
這跟台灣的情形一模一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生在台灣,長在台灣,沒有去過大陸,除了知道自己的爺爺輩是大陸過來的,剩下的全身諸如「鴨霸」「不mz」「沒選票」這樣的負面印象。天天被這樣的聲音洗腦,沒有恨上大陸就算萬幸,怎麼指望主動回歸?
現在台灣WHA不能參加,綠營就說「都是老共欺負我們」,大陸在台灣眼裡就是敵國一樣的存在。
歸屬感一毛錢沒有,敵意倒是爆表,和平統一,從何談起?
有很多人說「和平統一對兩岸都好」,我也很同意,但是希望越來越渺茫。
原因就像 @神愛吃人 說的:再過十幾年,台灣人眼裡的中國就是外國了,外國發展得怎麼樣,與我何干?
如果在大陸,有人說「為了經濟發展,我們應該成為日本藩屬國」,你們猜這人能在輿論炮火下活幾天?
再過幾年在台灣談統一,也是一個意思。
第二個原因:和平統一需要兩岸領導人有極高的政治智慧,能商量出一個兩岸都能接受的統一方案,然而這點極難實現。
大陸方面,軍事上似乎不用擔心,但怎麼治理台灣是比怎麼打下台灣更難解決的問題。台灣坐享二十餘年民主制度,並多以此向大陸秀優越,怎麼能讓台灣人服從我黨的領導,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但如果說大陸的這些問題還算可以解決,台灣的問題則近似於不可能解決:在島內獨立意識逐漸高漲的今天,任何一個台灣總統,如果今天說要和大陸開啟和平統一對話,估計明天台灣人民就能把總統府砸個稀爛。
贏下一場選舉不容易,誰沒事就給自己戴一頂「賣台總統」的帽子玩玩呢?所以台灣就算想要和大陸開啟對話,也要先安撫島內民意;然而想要扭轉已經在一代人腦中根深蒂固的台獨思想,又豈是一日之功?
目前看來,島內無一人有這樣的政治魄力。雖然統派深藍都支持洪秀柱,但是當選國民黨黨主席的是吳敦義,可見就算是藍營的民意都在向綠靠攏。中國國民黨更名台灣國民黨,只怕未來也不會停留在說嘴的階段。
第三個原因:島內的政治宣傳無法讓台灣人民正確了解自己的現狀
一談到中國外交,大家想到的是:中美關係,中日關係,中俄關係,中韓關係,中朝關係,中歐關係,中非關係……
台灣沒有外交關係。只有兩岸關係。(仁慈一點說,台灣也有外交關係,但台灣跟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等邦交國的關係好不好,我相信連台灣人自己都不在乎)
川普上台時曾挑戰一中政策,然後跟蔡英文通了個電話。島內綠營一片歡呼,群體高潮,有了美帝加持,台灣獨立彷彿近在眼前。看島內綠營那高潮的景象,真的是讓人覺得既可笑又可憐:台灣經常以主權獨立的國家自居,怎麼跟別國領導人通個電話能美成這個樣子?莫不是以為通了個電話,就覺得自己被燈塔國祖師開了光,從此腳踢大陸,萬世無虞?
然而好景不長,沒多久川普就再也閉口不談挑戰一中政策的事,習總訪美之後,川普高興得就差和習總穿一條褲子了。然而蔡英文似乎不了解狀況,在幾個月後接受路透社的採訪時,她表明:在一些問題的溝通上,不排除再與川普通電話。
然後沒過幾個小時川普直接打臉:誰tm要和你通電話,老子跟習總是鐵哥們,我不給兄弟找事。
蔡英文:
川普:
打臉速度之快,讓我十分懷疑這是路透社和川普串通好要坑蔡英文的。
然而美帝虐她千百遍,她卻執迷不悟,視對岸為此生最大仇敵,九二共識直接不認,兩岸關係降到冰點,WHA北京直接不讓台灣參加,為的就是讓台灣知道誰才是你爸爸。
對於這種行為島內有藍綠兩種立場。從島內的政論節目來看,新聞深喉嚨是藍營代表,政經看民視是綠營代表。
從兩個節目稱呼對岸的方式就能窺見一斑:新聞深喉嚨稱「大陸」,「中國大陸」;民視則毫不避諱地直接稱「中國」。
節目內容上,新聞深喉嚨的主要看點有二:一是藍營深刻批判蔡英文的腦殘政策,不識時務;二是看綠營立委黃偉哲如何在節目上給蔡英文洗地(有的地他都不肯洗,因為實在洗不動了,有所洗有所不洗才是洗地的大智慧)以及看他如何被其他嘉賓按在地上摩擦。
民視的看點就是一個:看這幫人如何花式罵我們。不得不說民視為了鼓吹台灣獨立、抹黑我黨政權,簡直無所不用其極。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後,曹長青曹科長在節目中指出,這場法國選舉是「統獨之間的決戰」,馬克龍主張與歐盟「統一」,依賴歐盟,是「愚蠢的知識分子」;歐盟建立歐元區「是非常錯誤的方向」,最後闡明「台灣一定要爭取主權國家的地位,不要依附於大的勢力」。
當時我就被曹科長的話術折服了。有一說一,就憑曹長青的這個嘴炮能力,在戰忽局當科長實在屈才,當個處長應該還是不在話下的。
連談法國大選的時候還不忘記鼓吹一下獨立,綠營民眾天天看這個,他能喜歡我們才有鬼。
而且島內的心態真的很畸形:有啥不順都怪大陸,WHA不能參加是大陸打壓,邦交國跟台灣斷交也是大陸施壓,就連一帶一路都是大陸逼著其他國家參加的。
其實綠民眼裡的中國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強大,連其他國家都要屈從於tg的魔爪之下。有點莫名感動。
但除了會喊tg打壓,也沒有別的後續。下次再絆跟頭,也說都是阿共仔的錯,從來不想自己為啥會落到這部田地,整天寄希望於美爹日爹有朝一日給自己出頭,可嘆!
台灣大部分民眾集體陷入被害妄想症,沉迷幻覺無法自拔,誰人能救?
不救你吧有點不顧同胞情,動靜太小又醒不過來,實在不行的話,就只能上個東風快遞了。
日本曾經很富有
美國很富有
你願意做日本人?美國人么?
中國13億人,有幾個移民?又有多少成為公民?
來美國十年,二十年;中國人入了國籍,自認為還是中國人
說白了,無非貪圖美國的富有,環境
如果中國也是如此,何苦出國?
而國族認同是從小建立的
taiwanese的民族認同已經異化,尤其年輕一代。靠經濟實力簡直就是搞笑。自古的民族的大洗牌,哪次不是靠戰爭?
所以武力統一是一定的;台灣人這群沒實力沒gut的也必定臣服,但一定背後捅刀子,使壞
另外,不要以為北京是傻子;我等小民都看到taiwanese的異心,北京會看不到?北京不過是拖時間罷了。為全局考慮,增強我國的實力,同時搞爛台灣;願做中國人的同胞就發良民證,不願做的就在鬼島自生自滅。經濟,科技,軍事,政治,只要taiwanese囂張,我們就可以使絆子,就可以讓他們痛不欲生。
軍事上,圍著大搞動作;航母,南海造島,飛越海峽中線。你囂張一次,我就挑釁一次
政治上,你搞新南向?很抱歉動用政治和經濟力量直接收買東南亞國家,要你搞個屁,找談判都吃閉門羹。
經濟上,最容易,你敢囂張,那麼各種貿易直接切斷!讓taiwanese飯都吃不上!
人流上,吸引有才華的和忠心的直接到內陸各省;說閩南語的直接安置到福建。
軍事上威懾,政治上打壓,經濟上孤立,人才上掏空;同時培養類似新黨這種內部眼線搞策反;鬼島最後就是一艘死人味兒的破船,必然崩潰。
崩潰之時,直接武裝力量,世界大國不會放屁也沒能力放。
所以,
1 大規模戰爭是不會的;
2 各方能力加時間拖延拖垮台灣是根本
3 最後會有local的小的武裝衝突
4 管理台灣呢?大部分中國血脈的良民是沒問題的。但一部分日本鬼子和異族一定會搗亂。這是個長期的鬥爭,就是個放大版的香港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蒙古國巴特圖勒嘎當選總統?
※如何看待希望歐洲亂起來然後中國和美國就可以趁機獲利的想法?
※你怎麼看伊萬卡?特朗普讓子女學習中文?
※湄公河大案那九名泰國軍人的最終結局是什麼?
※如何看待中國和印尼在納土納島的領土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