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要推出信用違約掉期 (CDS) 市場?可能會帶來哪些影響?

新聞背景:中國接近推出信用違約掉期市場

三位知情人士周四對《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表示,中國正接近推出本國版本的信用違約掉期(CDS)市場。CDS是對沖信用風險的金融衍生合約。
前述第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不過隨著經濟增長放緩,今年債券違約事件空前激增,如今中國推出CDS的條件已經成熟。


謝邀(初次謝邀不知道謝的對不對,好緊張)。本人雖然從事債券投資,但資歷尚淺,而且做的主要是現券(是的,我們連資金都不能做...),以下理解粗淺,請各位大大指教。

首先介紹一下信貸違約掉期(CDS)。

掉期(SWAP)本身是一種現金流的交換,最簡單的,你可以跟銀行做一個利率掉期,你付給銀行固定利率(例如2%),銀行付給你一年期LIBOR(一種浮動利率)。如果面值100塊,那麼你每年付2塊,而銀行每年付你多少則取決於當時市場的浮動利率。
那麼為什麼要做掉期呢?多數時候是為了對沖。比如,如果你有一套房子租出去,已經簽了固定的合同,每年可以收租金2元。但是同時你在銀行的房貸卻是浮動利率。假設一般情況下你的房租正好可以付得起房貸,但是如果出現了利率波動,你的資產收入(房租)可能會跟不上你的負債支出(房貸)。為了對沖這種風險,你和銀行(或者假設你在市場上找了一個對手方)簽訂掉期,每年你付給銀行2塊錢,銀行按照市場利率付你一個浮動值,你的資產就和負債匹配了,不會出現風險。

而CDS的掉期也是兩個現金流的交換,只不過其中一個現金流是有觸發條件的。其實我個人更願意把它看做一種保險產品,而不是一個掉期。

假設你看中了一個債券,例如佳兆業的債券,他的收益率可能有6%,但是這公司是有違約風險的,而你不想承擔這種風險。這時我跳出來說,我可以跟你做一個CDS,你每年付給我3%,正常情況下我不付給你任何現金流,但是如果佳兆業違約了,我可以彌補你的損失(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用保險解釋CDS更好)。對你來說,你規避了不想承擔的風險,對我來說,我賺取了一定的premium(可以看做保費)。

所以CDS是一種風險轉移的工具,本來持有債券的人承擔債券的違約風險,而有了CDS,這種風險就可以被拿出來單獨交易了,這就促進了流動性。如果你有100塊,而且想去做一個不用承擔信用風險的投資,以前你可能只能投資國債/國開債之類的,現在你可以通過投資信用債+CDS的方式,確保沒有信用風險(其實還是有對手風險啦)。

那麼為什麼有人願意賣CDS呢?一方面市場總有不同意見才能做成交易,你認為佳兆業很危險,我覺得他破產的可能性不大,比如我覺得他未來3年破產概率不到1%,那麼我3年賺你9%,只有1%的概率要付錢給你(還不是付100塊,因為即使破產也可以回收一部分債券價值),我覺得很划算。那為什麼我不直接去買債券呢?很簡單---我沒錢啊。我去買債券,雖然有6%,但是我沒有這個錢。而如果我去拆藉資金再來買的話,一方面,這是資產負債表內加槓桿,對很多機構來說是有監管問題的,而如果我的信用評級不高,我的資金成本也可能更高(不過,理論上如果我的信用評級不高,我賣的CDS也更不值錢)。甚至還有可能,如果市場上只有100萬的債券,通過CDS,投機者可以做到1000萬規模(甚至更高的)的敞口。總歸,CDS是一個監管更松的市場(所謂的,金融創新,很多都是為了規避監管),也是一個加槓桿更容易的市場,這是出售方的理由。當然,也有投行之類的金融機構作為market maker來進行交易。

美國次貸危機的時候,AIA(此處應為AIG,感謝評論指出)就是CDS最大的出售方,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次貸危機之後,CDS市場大大萎縮,因為相關監管更加嚴格了。

其次來說中國市場推出CDS有什麼用。

大家都知道,2015年以來,中國債券市場出現了多起違約,包括國企和央企。對於還不習慣違約的中國投資者來說,帶來了很多的恐慌,二級市場上兩高一剩債券收益率飆升但是依然沒有人敢買,政府推出CDS的目的本身,是為了給促進這些高收益債券的流動性(據說最積極的是山西省政府...)。
我個人並不非常看好目前情況下CDS市場的發展,我覺得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地方政府會是CDS最大的賣方(如果政策允許),因為市場上我沒有看到誰敢去承擔某些兩高一剩公司的信用風險。在一定程度上,CDS的推出可能會促進市場定價有效性,不過中國債市的發行人那麼多,有幾個發行人能有single name的CDS呢?如果推出指數CDS,對沖的basis risk極高,而債券的指數化投資好像還不多(?這裡不確定)。

那麼如果最終的結果是,政府賣出CDS,當然是非常有利於地方的某些企業債券發行,因為政府擔保從隱形徹底變成了顯性,可是這樣一來,地方政府的監管怎麼做呢?2014年限制城投債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規範地方政府的舉債行為,使政府的收支更加透明化,但是CDS如果有政府參與,那麼 地方政府的或有債務只會變得更高,如果這樣,過不了幾年還是會被叫停的。

總而言之,CDS是一種方便把債券的信用風險拆分出來單獨交易,從而促進流動性和資產定價的工具。但是也是雙刃劍,它更不透明的規則和引入更多對手風險(因為賣給你CDS的人也有可能違約),以及由此提供的槓桿倍數很高的投機機會,一旦規模爆發,對金融市場穩定性也帶來了影響。


謝邀
先反對下樓上四十度黑的回答,導致08年GFC的是無節制的瘋狂的sub-prime,CDS本身在危機發生後起到一定放大的作用,然而衍生品一般都會有點這樣的特性。

我國推出CDS 是信用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也是打破剛兌的有力註腳。
市場預期雖然足,條件也成熟,但是我感覺最後的效果還是要看監管細則。
帶來的影響:
1、評級機構需要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職業操守,要是放開外資評級機構一塊兒做做JV會更好(然而國外市場上,好多買方都有自己的評級方法,評級機構的只做參考)
2、信用市場進一步分化,發展出多層次的信用市場,利率定價更複雜和靈活(現在的一些小貸/快貸,就可以理解為中國的sub-prime)
3、利好保險公司二級市場表現(嘿嘿嘿)

以及,長遠來看,大家要對資本市場的發展有信心啊,雖然老有看不見的手出現在你眼前瞎晃,但是總體來說,還是真的有不少有志之士,在為資本市場的發展鞠躬盡瘁的,不要總想著資本市場里都一幫想著撈錢的壞人,人與人之間要有最基本的信任,是資本市場的基石,也是我們社會的基石。

暫時想到這麼多。。。


宏觀上,博士知道房地產不能一直高漲損害實體。但是即使緩慢下跌,導致的地方債資金鏈的脆弱,和銀行貸款掛鉤資產這兩個有系統性危害的東西必須有工具來釋緩,減少破壞力,盡量把負和變零和(cds具有一定程度上把負和變成零和的能力)。

微觀上,cds一定程度對衝掉風險之後,可以開始適當玩兒一些高級結構化,證券化產品(不然一玩就脫,參考08年)提高效率。

私貨上,他再不開我們這些人進退維谷,國外留不住,回國沒事做,無謂浪費技能。也算能改善一下國內礦工就業結構

然而我依舊持悲觀態度

持悲觀態度原因:
1.恐懼執行不到位,導致最後四不像
2.市場建立起來前,流動性過低,導致更大的對手風險
3.因為1+2再外加國內操作這類高危工具(cds在緩解危機的同時也是高危的) 的意識缺乏,懼怕引來sb投機者,直接導致監管警覺,拖累套利者和對沖者然後繼續近年的開倒車勢頭,並光明正大曰:看吧,「國情」決定這個東西行不通
(不錯,我政治極不正確的死挺後兩者,死打前者。某種程度上,很多這些東西本來能搞一搞,硬是被一些新時代「管金生」給霍霍爛的,搞得現在屁都不敢做)
4.懼怕有些缺乏技能和認知的領導,覺得這個東西也能拍腦袋做一做。(路徑積分,違約停時,柏松過程,相關尾部,涉及到的沒有一個不需要大量精細模型和計算的)
補充:cds在對沖信仰風險的同時本身具有流動性風險,現在剛剛展開的流動性尤其缺乏,衡量不好容易出事故。基本只能流動性本身很好的銀行做做風險才小。


個人認為3是死穴、需要近兩代的人才和意識提升才能緩解,短期無望(哎)


最後友情警告幻想從中賺錢的蠢蠢欲動的投機客,不是誰都有john paulson和talab的能力和資本,想做空神先掂量掂量會不會幾年內流血流死


作者:neo anderson
鏈接:如何看待中國版 CDS 和 CLN? - neo anderson 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國產CDS與背鍋俠

neo anderson · 34 分鐘前

9月23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信用聯結票據業務指引》、《信用違約互換業務指引》、《信用風險緩釋憑證業務指引》、《信用風險緩釋合約業務指引》、《銀行間市場信用風險緩釋工具試點業務規則》的公告,自發布之日起實行。

許多人立即聯想到電影《大空頭》之中,華爾街的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鬼才在2007年預測美國房地產市場即將崩潰,並通過創造一個信用違約互換的貸款違約保險市場,從中獲利。最終,房地產市場崩潰,幾位鬼才獲得了巨額回報。


想到美國次貸危機的殘酷解決許多人立即警惕起來——他們擔心,這種工具會可以刺破金融泡沫,導致金融危機,是一種做空的利器。

不過,如果我們認為做空工具是可以推動市場下跌,加深市場波動幅度的工具的話,那麼,這些擔心者顯然並沒有弄清做空工具與從市場下跌過程中獲得工具之間的關係。實際上,從市場下跌過程中獲利的工具包括做空工具,但是並不是每一種在市場下跌過程中獲利的工具都能用於做空。


一種工具能否做空,關鍵看是否能產生替代效應。比如,當市場上鋼材過剩供大於求的時候,做空者大量賣出鋼材期貨,使本來就處於優勢地位的買方在購買鋼材之外,又多了一種選擇——購買鋼材期貨。於是,鋼材市場短期供求進一步失衡,價格進一步下跌,直到一部分鋼材生產廠家虧損減產,或者一部分原先因為成本原因不使用鋼材的客戶開始使用鋼材或者增加鋼材使用量,雙方達到平衡為止。一般情況下,是廠家減產和客戶增加使用,兩者皆有。


在這個過程之中,鋼材價格劇烈下跌,賣空鋼材的投機者顯然獲利。


換一種方式,如果鋼材廠家預期到鋼材價格下跌,與某些金融機構簽訂合同,一旦鋼材價格下跌,就由這些金融機構補償鋼材廠家若干資金,那麼一旦鋼材價格下跌,鋼材生產廠家就可以從金融機構獲得相應的補償。鋼材用戶購買這種合同,或者賣出這種合同,都不能替代真實的鋼材交易。所以,這種合同,不能憑空創造出賣家,未必會破壞鋼材市場供求平衡,加劇鋼材價格下跌。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隨著鋼材價格下跌,鋼材生產廠家可以從金融機構獲得補償,購買這種保險的投機者也可以獲利。


此外,也不排除鋼鐵上產廠家買入鋼鐵價格保險以後,以低價大量傾銷鋼鐵庫存。這時,雖然鋼鐵價格會暴跌,但是暴跌的過程的主要原因顯然鋼鐵公司傾銷去庫存,而不是金融機構推出價格保險的。


事實上,如果我們看過《大空頭》的話,也會知道當時幾位鬼才雖然看準了市場方向,但是並不推動能市場下跌,因為與美國房地產市場相關的債券遲遲不下跌,他們一度幾乎爆倉。其中一位基金經理邁克爾·布瑞(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持有大量CDS,因為每月都要支付巨額保險金,他的客戶坐不住了,提出撤資。面對來自客戶的壓力,他和客戶吵翻,客戶威脅要訴諸法律程序。另一位基金經理馬克·鮑姆(史蒂夫·卡瑞爾飾)持有的大量空倉,但是幾乎被上司強制賣出。不僅如此,在美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崩潰的時候,持有大量與房地產有關的債券的金融機構還使債券價格堅挺了很長時間,幾乎把幾位鬼才逼上絕境。

看過美版CDS的作用和效果就會知道,那些認為國產版的CDS能刺破金融泡沫的朋友,未免太高估CDS的威力了。


那麼為什麼要在此時此刻推出CDS呢?


這還要從金融危機的原理說起。


市場經濟中,金融危機之前的資金和債務的流轉,類似擊鼓傳花。


一部分人接過債務,解放另一部分人。


比如,地方融資平台以土地為抵押貸款開發土地,地方融資平台背上債務,資金用於徵地拆遷、土地整理等土地一級市場開發。土地掛牌之後,開發商貸款獲得土地,背上債務。於是,地方融資平台獲得資金,從本次土地開發過程中獲得解脫,並獲得相應利潤。樓盤開發出來以後,房奴貸款購買樓盤,背上債務。於是,開發商獲得資金,從開發建房過程中獲得解脫,並獲得相應利潤。


可以看到,隨著經濟循環不斷運轉,前面的環節獲得利潤,後面的環節背負債務,隨著利潤的不斷增加,債務規模也必然會不斷擴大。


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時期,這樣的「利潤—債務」的擊鼓傳花,問題不大。一旦經濟規模擴張停下來,鼓聲終止,就必然有人背上沉重的債務,無法償還——除非積累利潤的環節消費掉積累的所有財富,使負債者有能力償還債務。不過,在以積累財富為經濟運轉最終目標的市場經濟中,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在鼓聲停下的時候,那些負債的環節如果不想破產,就只能不斷借新還舊。


比如,房地產市場火爆,導致對鋼材的需求量增加,鋼鐵企業增加僱傭了工人,擴張了產能。然而,當產能實現的時候,房地產市場有大量的積壓,正在忙著去庫存,對鋼鐵的需求量下降。這時鋼鐵企業的產品就可能價格下跌,沒有銷路。這種情況下,為了償還前期擴張產能期間背負的貸款,為了維持企業的基本運轉,鋼鐵企業只能申請更多的貸款。當銀行不再給予鋼鐵企業貸款的時候,鋼鐵企業就只能向社會融資,主要是以高於貸款的利率向社會(主要是銀行)發行債券。

無論是提供貸款還是購買企業債券,銀行都獲得利潤,同時承擔連帶風險。一旦企業不能償還貸款,不能償還債券,那麼銀行就會出現大面積的壞賬。


債務不僅僅包括企業債,還包括個人抵押貸款。前面提到的房奴,一旦不能償還債務,銀行也將面臨大量的壞賬。從邏輯上不難推導出,由於利潤的存在,絕大多數房奴都是工薪階層,他們的總收入必然小於需要他們支付的總商品。在房價暴漲的時代,除非貨幣迅速貶值(發生高速通脹甚至惡性通脹),否則房奴的大面積違約,只是時間的問題。


總整個社會來看,貨幣總量與債務總量的擴張是一個滾雪球的過程。一邊是越來越多的利潤,一邊是越來越多的債務,兩者都越滾越大,越積越多。利潤越來越多,經濟循環中的貨幣總量就越來越多,越容易出現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債務越來越多,負債者被債務壓垮的幾率便越來越大,越容易出現債務危機。


雪球不停,遲早出現惡性通脹。雪球停下來,必然出現債務危機。一旦出現債務危機,銀行就難以逃脫。為了避免惡性通貨膨脹,雪球遲早會停。


理論上,一旦滾雪球停下來,政府可以通過印鈔解放銀行。比如成立資產管理公司,啟動印鈔機購買銀行不良資產。

但是,對銀行來說,壞賬規模越小越好;對政府來說,印鈔規模越小越好。這就需要甩鍋,找到背鍋俠。

為了減少壞賬,銀行一般會把自己持有的潛在不良資產,包括難以償還的貸款和債券,買出去。比如,最近兩三年,銀行許多銀行把表內業務變成表外,把潛在的不良資產包裝成債券,推向社會。

再比如,銀行把住房抵押貸款打包以後,賣給社會。這種債券,學名RMBS(住房貸款抵押證券)。

把利潤留下,把風險扔出去,這是金融的奧義。

為了不讓自己手中賣不掉的不良債權成為一個大窟窿, 也為了讓自己手中還沒有賣出去的潛在不良債權更好賣,就需要一種工具,讓這些債權成為不良債權的時候獲得必要的補償。


在不良貸款可以包裝成債券,這些債券必然還不上,那時怎麼辦呢?所以,債市不斷爆發問題的今天,出現一種轉移風險,讓別人背鍋的工具,刻不容緩!

這種工具,就是國產的CDS。有了CDS,就可以有望在不拖累銀行的情況下,停止滾雪球的過程——一旦企業和房奴無力償還貸款,銀行就可以從CDS的賣家那裡獲得補償,減少壞賬損失。

這就是此時此刻,推出CDS的真實原因。


那麼,誰會在此時此刻,出售CDS呢?


首先是持有垃圾債券,希望拋售垃圾債券的機構。比如,政府賣出CDS為滯銷的地方融資平台或者支柱行業的債券保險,讓這些債券有銷路。

其次是希望通過購買CDS,在短期內獲得收益的公共資金管理者。不出意外的話,大量民間資金,會通過私募投資、理財、互聯網金融等渠道輾轉購買短期內無本萬利的CDS。許多人可能會問,長期怎麼辦?一旦發生金融危機,這些金融機構就要面臨支付巨額保險金的壓力。實際上,誰考慮長期?這些賣出CDS的金融機構的算盤是,能把自己賣出CDS轉手給其他金融機構,就轉手。不能轉手,就死撐。死撐不下去,就跑路。最終,那些參與私募投資、購買理財、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投資者將承擔損失。


再次,是那些賭金融危機會遲一點到來的金融機構。這些金融機構的管理者的思路與前者類似——拿到眼前的紅利再說,在危機前把風險轉嫁出去,不行就申請破產、政府財政援助或者跑路。

CDS能否消除金融風險呢?顯然不會。


只要存在越級越高的利潤和越積越高的風險,就必然存在越級越高的金融風險。


那些貪圖短期利潤,賣出CDS的金融機構,在金融危機的時刻要支付大量的保費,很容易被拉下水。


不僅如此,CDS會加劇金融企業的整體道德風險。金融機構有恃無恐,更容易給予沒有償還能力的企業或個人貸款或者幫助其發行債務——比如在房價飛漲時期給予房奴貸款,然後把這些貸款打包賣給其他社會成員。這就如同某些人買了裝有安全氣囊的汽車以後,開車更猛一樣。


那麼在債市危機箭在弦上,金融大廈搖搖欲墜的時候,CDS的購買者能在金融危機中獲得收益——這是否意味著對中小投資者來說,購買CDS可以發一筆橫財,完成原始資本積累呢?


未必如此。


首先,對中小投資者來說,且不說前面提到的《大空頭》中那幾位購買美版CDS的華爾街鬼才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幾乎被逼爆倉的風險,也需要知道各種金融投機都是有門檻的。國產版的CDS的門檻如何,還有待進一步消息。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擁有不同資產的人,在金融市場中的許可權是不同的。比如,使用美版CDS,需要擁有ISDA。

不僅如此,這些鬼才即使熬過了黎明前的黑暗,迎來了金融市場崩潰,在崩潰中能否拿到自己的戰利品,落袋為安,笑在最後,也是未知數——賣出CDS的機構一旦破產,CDS的持有者就無法獲得自己的戰利品。

在債務與債權環環相扣的金融大廈崩潰的過程中,誰都知道必然有一大部分債務將被作廢,與之對應的債權將化為烏有,但是誰也不知道那部分金融系統最終是安全的。誰也不知道自己的對手能否倖免,是否會破產,能否支付按照合同約定的保險金。如果自己沒有及時落袋為安,那麼對手一旦破產,合同約定的保險金,經過最終清算過程,能獲得多少,就不好說了。

所以,對中小投資者來說,CDS不是他們能玩得轉的工具。

5萬億美元的財富與債務一起湮滅,包括養老金、不動產、存款、債券……800萬美國人失業,600萬人無家可歸。這只是美國的情況。

相比之下,市場經濟中,金融為王,永遠有資格笑在最後。


為了好理解,我來簡單粗暴的說一下CDS。
首先,我們要先從字面理解一下CDS,credit default swaps,信用違約置換。
這個用於借貸,簡單說就是為市場提供更好的流動性。
好了,我們從三個方面看看:
信用:本質上是為了解決借款人的信用不足,簡單說,就是讓本來不滿足借款信用的人也能借款。
違約:通常情況下,通過CDS的借款,借款人違約的可能性很大。
置換:為了降低風險,保險公司給借款人擔保,一旦借款人違約,保險公司負責理賠。
===========================分割線===================
沒有CDS的情景。
比如,某個機構A要進入股市了,融資吧。想到了退休保險金(以美國的為例的)不錯。
於是,去找退休保險金融資,管理退休保險金的人公務猿B一看,我找個公正第三方給你評級看看吧。
結果評級機構評估完,告訴公務猿B機構A的信用評級是AA等級。
公務猿B,出於對美國人民負責的角度說,不行,我不能把錢給你,你信用不夠。我只能把錢借給AAA等級的債務人。
game over,故事結束了。
==============分割線=====================
現在有CDS了。
這時,機構A說,公務猿B,你不要著急,不要擔心,我找了保險公司C,他的信用等級是AAA的。它可以給我作擔保,一旦我違約,他負責還款。你現在相當於把錢借給了保險公司C,並且它是具有最高信用等級的AAA等級。你不要擔心了,我的利率快拿去吧,不謝。
這樣做,有了CDS是符合規定的,於是公務猿B,通過以保險公司C擔保的方式,放心地把錢借給了機構A。因為保險公司C的信用評級是AAA的,所以,公務猿相當於把錢借給了AAA等級的債務人。
====================分割線======================
信用違約置換,相當於把不夠信用等級的債務人,置換為符合信用等級的債務人。
不明白,為什麼CDS一出來會導致中國的的股市下跌!
短期市場可能是升溫的,長期需要看監管的力度,市場活躍度,參與者如何博易等多方面因素。


謝邀

我覺得有必要說說讓各位炸毛的CDS了:今天把脖子扭傷了,寫短點——————CDS各種看法都有,唱空的唱多的憂國憂民的……我這次的剖析是從它的名字入手:CDS全稱信用違約掉期,信用可以理解成信用債,包括借貸貸款和資產(資產也是一種信用),違約就不解釋了,掉期就是swap可以理解為互換。也就是說,以前A借錢給B如果B違約A承擔風險(別跟我說堵著門要債,小心鋼廠廠長把鋼筋運到你家後院抵債),現在如果A從C那裡買了CDS,現在A定時給C交一定的「保險費」,如果出事這筆債沒有償還的部分就由C補償給A(這沒什麼難以理解的吧,CDS推出以前這叫「保護費」:A每年給黑/澀會老大C交保護費,如果到時候B敢不還錢老大出面揍B拿了錢還給A。只不過CDS里不是C去揍B,而是自己掏錢補貼A)
所以這更像是A和C交易了B不還錢的風險。
那麼高喊危險這是做空武器的人的理由呢?在美國的CDS可以是脫離A的,也就是隔壁老王聽說A借錢給了B,覺得B這尿性估計夠嗆能還,於是找了C對賭,也買了一份CDS,如果B不還錢給A,老王也拿補償……有點像是給隔壁身體不好的王阿姨偷偷買了一份人壽保險受益人是自己……網路上熱議的《大空頭》里的CDS劇情說白了基本就是這樣,懶得看的請交懶漢稅。根據我D一貫的風格,估計CDS不會隨便用來整房企,不過一定會給自己親兒子們(國有商業銀行)多多保險恨不得把國有商業銀行的房屋房企貸款全都做出CDS保個險順便弄好看點報表,那麼誰會去接受這個燙手山芋?賣給大媽?no no no,圖樣圖森破哦,我D才不會幹這麼(明顯的)可被指責的事……估計會先炒高CDS並提高評級,然後通過公募、各類基金、理財、把其中一(大)部分流向CDS,而且前幾天國家剛發布促進FOF(基金中基金,說白了就是基金投基金,通過FOF老百姓的錢更容易不知不覺流向CDS),這不是巧合吧?這樣就成功的讓開發商和銀行扛著的房價泡沫地雷切成無數的小地雷然後扔給無數的自以為買了安全基金的大媽和老百姓們。做空?也許吧。但是記住,做空也輪不到大媽去做空——————當然大媽可以被做空。記住,如果這是一場做空遊戲,而且我D還掌握著政策,你衝進賭局,看了一圈也沒找到那個被做空的傢伙,那你估計你就是那個被做空的傢伙
再說說CDS另一個特性:既然CDS可以被看作是交易債券的風險,那麼被移除風險的債務還算是債務嗎?當然不算啦!所以適用於巴塞爾協定(國際版銀行資本充足率)嘛?當然不啦!那還適用於中國本地的銀行風險準備金「資本充足率」嘛?當然也不!也許中國會另行規定,但是原則上銀行資本充足率是防範債務/貸款風險的,風險轉移了你還談什麼風險準備金?那麼,可以想像會有大量作為風險準備的資金被釋放出來,這等於調整了銀行資本充足率------2016年二季度核心資本充足率是10.69%平均加權是11.1%,而巴塞爾協定是8%,CDS當年在美國很多時候是為了突破8%的監管達到更低而被推廣的,而前不久中國一個big man說我們雖然不是巴塞爾協定成員但要向國際看齊,咳咳,聽話聽音……這是變相降息(發債更容易,如果企業可以給自己的債券套上CDS民間利率就更下降了)和「降准」(這裡指的不是存款準備金而資本充足率準備金),原來這麼久不降息降准就是為了憋這個大招
最後,CDS給債券的發行者保險的特權,估計這個特權一時半會落不到民企頭上,寶鋼特鋼沙鋼武鋼門口堵著要錢和上-訪的同志們可以散了,想借錢想抽筋的民企老闆們又可以拎著煙酒包裝(不知裡邊是啥)去國企廠長家門口研究研究,拿到了CDS的國企就是拿到了「超低利率且一旦還不了錢由大媽兜底」的貸款條子,加點利息借給民企分分鐘利潤到手……
所以我的結論就是,別爭了,甭管什麼CDS,到了中國統統本土化,localization懂伐?中國特色的那啥啥啥懂伐?就是說:目的是良好的,設計是單純的,推廣是本土化的,同志們餓了可以喝湯啊不要忘了謝恩!至於老爺碗里的大肥肉?特色!懂伐?特色!沒有老爺吃肥肉哪有民企喝清湯?


了解人壽保險的都知道,壽險受益人必須是直系親屬。為啥?因為你不能隨便去賭一個人的生死,更不要提當中的道德風險了。

CDS的本質,就是我可以隨便賭任何人的生死。

想要提供價值發現的工具,出發點是好的,但前提必須是有足夠的信息對稱和流動性才行。

不要隨便套用西方金融學理論,裡面假設太多了,適合中國嗎?

中國債券違約的核心問題,不在於用金融工具去對沖,而是為什麼這個債能發出去。


推出信貸違約掉期(CDS)很有必要。

信用違約互換(credit default swap,CDS,是指CDS的買方在有抵押下借款給第三方(欠債人),而又擔心欠債人違約不還款,就可以向CDS的賣方購買一份有關該債權的合約。買方會定期向賣方支付一定的費用,賣方則承諾在合約期間,若所指定資產出現信用事件時,會向買方賠付相應的損失。

CDS是國外債券市場中最常見的信用衍生產品。在信用違約互換交易中,違約互換購買者將定期向違約互換出售者支付一定費用(稱為信用違約互換點差),而一旦出現信用類事件(主要指債券主體無法償付),違約互換購買者將有權利將債券以面值遞送給違約互換出售者,從而有效規避信用風險。


只有信貸,沒有CDS,是單邊市場,沒有對衝力量。
信貸市場大家一起放槓桿,一起收縮。市場沒有對手盤。

看看《大空頭》就知道,合格的、充分競爭的市場需要CDS。

歡迎參加,live入口 PE 行業發展之我見(案例篇)
知乎 - Live


cds的本質是對沖,現在報道出來可能也是國家看到了房地產風險,想要一個對沖工具。但這東西不是股票那樣幾百幾千就可以買,一般只有大型機構才買得起。美國次貸危機的原因是房產價格和房貸的質量問題,這些信用不好的人也能貸到錢,房子價格能不高嗎,等到斷供的時候當然會出大問題,而cds這時在裡面又扔了個核彈,結局可想而知。反觀中國,一二線買套房子一般需要兩代人的付出,還得背上幾十年貸款,如果經濟不出大問題的話,即使房產價格下跌,也會儘力償還,所以我覺得中國的房貸質量要比美國次貸危機時好。大問題就出在誰來做cds對手盤,說難聽點對手盤也只有一家,那就是老外了,可外國人沒那麼傻,雖說房貸質量好,可你房產價格太高了啊,萬一哪天崩了呢。地方債和那些垃圾公司債就更不用說了,還賣cds給你,不如直接捐錢給你算了。最後一句話,資產質量高不需要cds,資產質量低才需要,但整個經濟環境都不好的話,也就不需要了。


一聽CDS我就想到了以下幾部電影:
Too big to fail 大而不倒
Inside job 監守自盜

都值得一看。


次貸危機是一個完整的鏈條。

第一,首先要有MBS組合包。支持打包出售貸款(房貸)。
第二,其次,李祥林先生髮明的信用評價數學模型。推動了MBS產品包裝,進一步推動MBS大規模銷售。
第三,接下來,有人使用演算法,美化數據,進行信用評級造假。把一大堆壞賬包裝成優質MBS產品。
第四,有人發現了漏洞,大量買入CDS。悶聲發大財,什麼也不說,這是墜吼的。
第五,AIG,Merrill Lynch等少數賣CDS的公司,出現虧損。
第六,本來只是幾家公司虧損的小事。但有人開始殺空。大盤大起大落痛打落水狗,小事鬧大。引發金融海嘯。

以上六項,缺一不可。

就像一把手槍殺人,需要彈簧,撞針,扳機,套筒,擊錘的精密耦合,並且掌握在一個兇手手中。

你現在要問一個彈簧能殺人嗎?

我告訴你我是滋瓷的...哦不...是殺不了的。

而且就算槍組裝了起來,還是殺不了。

因為,握槍的是?啊!


兄弟,我也是看了美國電影(大空頭),才有了這個感悟,沒看過(大空頭),你根本不了解這個違約證券是怎麼玩的!回答你的問題,
一,這種違約證券在資本市場上根本不愁賣,而且是最搶手的!!你想丫,廣州市政府的貸款債券,他的主體是政府!而且是中國政府,那個國家政府會把自己的信用拿來開玩笑?這也就是(大空頭)里所說的,房利美的貸款合約打包成債券買給各個州政府的養老基金!這是優質債券!各種基金搶著要!!誰也沒想到後來經濟惡化,美國人會大批斷供!!所以這一切都是建立在經濟大環境好的前提下!!如果是經濟大環境轉壞,這就是送一程的斷頭酒了!!
二!這種資產化的債券證劵,定價由銀行和包銷的基金公司決定!這裡面的水份就很大了!!!


對沖


想要學習更多小白財經的知識,請猛擊:飛笛智投


謝邀,對於這個問題,表面上回答是對衝風險,其實我覺得深層次是引導市場各參與機構將風險的行為全完由市場來解決。但是我覺得比較難,因為在中國,銀行間市場業務,不能,也不能完全由市場來解決。


國家級資產分配及風險稀釋的舉措。如果在國際上成功運用,將為國家帶來積極的資本補充。但同時,如果CDS只被用在國內市場,則潛在風險非常大,風險則不是被稀釋而是被轉移。


中國版CDS最後的結局一定就是國家搞兩個公司把銀行的壞賬全部給CDS了,朱鎔基時代就干過一次,只不過這次又換了個時髦的名字而已。


市場搞複雜了,就給精緻利己主義者提供了運作的空間,必然會導致更大的危機。。。


感覺上現階段是為了防止小銀行由於地產崩盤導致的破產,穩維用的。
日子不遠吶~


我的理解就是針對金融資產的風險管理。
至於國內應該專業和深入研究的還不多,反正這方面的奧緯諮詢都湊不出一個大點的諮詢團隊。我記得當年HR在介紹MMC的時候,一會說奧緯是銀行諮詢,一會又說是證券諮詢,還不如我自己去看資料。


推薦閱讀:

銀行對客戶風險評估的方法是怎樣的?
如何做好汽車金融對公信貸評審工作?
對於風險你有什麼獨特見解?

TAG:信用 | 金融衍生品 | 風險管理 | 信用違約互換CDS | 債務違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