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農並非特指一首曲子,其原意為「規則」》這段話是真還是假?

《卡農並非特指一首曲子,其原意為「規則」,「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聲部先後出現,造成此起彼落連續不斷的模仿;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所以不管你怎樣,我定當與你生死相隨》
這段話是真事的還是為了煽情?


謝邀,前半段是對的,後半段是胡說。

卡農是一種體裁,或者作曲技法,所有聲部都模仿一個聲部,不同高度的聲部依一定間隔進入,造成一種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的效果。輪唱也是一種卡農,國人熟悉的應該就是保衛黃河了吧:

「所以不管你怎樣,我定當與你生死相隨」這完全是牽強附會。。。


而帕海貝爾的《卡農》則是被電影用做插曲之後在韓國和華語地區爆紅。實際上這首曲子最大的貢獻不是卡農,卡農這種技法在這首曲子幾百年前就有了。貢獻是開頭的這一組和聲,好聽,好用,還可以無限循環,經過七八56個和弦之後回到原來的調上,德語區直接把這種模式叫做「帕海貝爾模式」:


卡農這個詞在音樂里就是Fazioli說的那個意思。
在美術里確實就是指規則,比如怎麼雕一個手臂,柱子之類的。
他是把兩個來源混用了,還把音樂那個理解錯了。


忽略煽情的部分,是真的。

佳能公司當初是做複印機的,公司取的名字Canon就是不斷重複的意思。


我覺得挺有意思的描述。可能更多地是指聽覺感受。卡農確實是一種復調音樂體裁,雖然沒有那麼浪漫初衷,但是每次聽卡農也有此起彼伏互相追逐的感覺,直到終止式達到大和諧。


說個jb不知道是哪個傻逼發明的這句話,以後有人再說你就給他說古典復調音樂就三種形式,賦格諧謔曲卡農


所以說我忍網易那群煞筆很久了。


很多人知道卡農都是因為帕赫貝爾那首D大調卡農。但這其中又有很多人只聽各種版本的卡農主旋律而並不是真實的「卡農」體裁。個人認為原版用卡農體裁的「D大調卡農」比各種改編版都好聽。寫一段好的旋律比寫一段好的旋律還要對位就難多了(膜拜巴赫)

【原汁原味的卡農】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這句話一半是對的,卡農確實是體裁,是復調裡面十分常見的模式「模仿」。後面一句話有附庸風雅之嫌,什麼叫「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這話大約和帕赫貝爾那個所謂的卡農背後的故事一樣是杜撰的。


卡農曲式的東西不少,合唱裡面的輪唱都是卡農。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卡農是巴赫勃蘭登堡協奏曲第六首第一樂章。


推薦閱讀:

求推薦適合聽交響樂和古典音樂的播放器和耳機有哪些?目前iphone在聽 總感覺不夠。
在大陸能玩轉業餘交響樂團和交響管樂團嗎?
勃拉姆斯的圓舞曲 Op.39 原始版本究竟是不是四手聯彈?
不同時期的古典音樂是如何劃分的?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 卡農 |